谢邀。 关于这个问题,其实史学界一直是有着不同观点的,尤其是法国人本身,认为巴黎公社更像是一场“前工业时代革命”而非无产阶级革命。 关于这个问题,且听子渊为君道来。
1870年9月2日,随着法国军队在“普法战争”中渐渐失利,被围困在色当的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无奈宣布投降,法兰西第二帝国随即崩溃。 两天后,资产阶级共和派与奥尔良派分子拒绝接受,遂宣布成立第三共和国,普鲁士军队便大举开赴巴黎,并将巴黎围困了整整四月之久。
▲拿破仑三世画像
次年1月,第三共和国政府终于服软,开始与新成立的德意志帝国谈判。 在停战协定中,法国方面同意割让阿尔萨斯全省和洛林省的一部分,并支付50亿法郎的赔款。 此外,法国还答应解散之前参加巴黎防务的“巴黎人民国民自卫军”。 由于条约中规定德国军队将以凯旋仪式进入巴黎,因此巴黎基本上被提前疏散,只剩下曾是“国民自卫军”的普通市民。 从路易十四以来的爱国主义教育,让巴黎市民拒绝接受投降,加上他们对普鲁士人的侵略充满愤怒,不满情绪开始在各阶层扩散,尤其是工人和以小商贩为代表的中产阶级下层。
▲巴黎公社场景绘画
市民们主张建立一个民主共和国,并明确要求巴黎获得自治权,享有自己选举议会的权利,这一要求此前从未被任何政府应允。 在此之上,一些人进一步提出应以更加公平的方式来管理国家,比如共产主义。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巴黎公社应运而生。 “公社”一词虽然听起来很像共产主义,然而其实际来源却是法国大革命时期成立的权力机构,和共产主义毫无关系。
▲俾斯麦雕像
由于法军的提前撤离和德意志军队按兵不动,巴黎成了一个权力真空地带,巴黎公社趁势宣布成为一个独立国家,重新组织国民卫队来抗击入侵。 德国宰相俾斯麦得知消息后,决定给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施压,由他们负责镇压起义。 之所以不派德意志军队镇压,是因为德国已经得到阿尔萨斯和洛林,因此毫无帮助法国政府维持稳定,那只会带来无谓消耗。 反观第三共和国,以政府首相阿道夫·梯也尔为首的官员们,急切地想要稳固政权,自然不能坐视首都独立。 经过协商,德意志帝国释放了所有关押的法军战俘,这批力量被第三共和国用以镇压巴黎公社。
▲普法战争油画
不难发现,直到这一时期巴黎公社仍然和共产主义没有丝毫关系。 事实上,巴黎公社能成为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与马克思、列宁的著作脱不开关系。 马克思本人很青睐巴黎公社,认为这是无产阶级以强力手段推翻资产阶级专政的实例。 然而根据现有史料,巴黎的许多无产者都随军队撤离,留下的大多是工商业者。 相比而言,巴黎公社更像是法国大革命那样的“前工业时代革命”的延续。 国民卫队的组织是出于爱国主义和保护市民私有财产的目的,是有产者对外国侵略者的反抗,而非无产者向剥削阶级的反抗。
▲马克思、列宁半身像
更典型的是,巴黎公社具有显而易见的反工业革命倾向。 由于中小手工业者占了公社支持者的大部分,因此他们对不断压缩其生存空间的工业企业予以破坏。 在巴黎公社时期,大批工业化以来修建的地标性建筑、城市化标志被破坏殆尽,就连香榭丽舍大道也差点儿重回工业革命之前的逼仄狭窄。 事实上,巴黎公社不具备共产主义的任何特征——无产阶级、工业化、国际主义等,而是一场宣扬民族主义、追求平等自由的“前工业时代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