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8月1日,时任国家主席的杨尚昆同志在一众党中央领导的陪同下,于人民大会堂观看了《大决战》的首映,而在首映仪式结束后,杨尚昆对这部反应解放战争中三大战役的巨作非常满意,给予了高度评价。
很快,这部宏伟逼真的巨作便在全国上映,霎时间国人都涌向了影院,而看完电影之后的人,更是对其赞不绝口,这部耗时六年才完成的巨作,终是俘获了中国观众的芳心。
实际上直到今天,大决战系列也是中国电影史上无法超越的存在,无论是演员阵容还是战场取景,大决战系列三部都堪称是中国电影史上的里程碑,当然这种情况之所以出现,也是有一定客观原因的,因为这部巨著的制作,是在党中央的领导下,才被提上日程的。
要讲清楚这件事情,就得从1986年说起,当时正值改革开放,全国人民的生活面貌也是焕然一新,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人除了吃饱穿暖之外,也需要一定的精神娱乐生活。
而在那个年代,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电影行业都是极其发达,港片更不用讲,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但是人口众多的大陆,却没有几部能拿得出手的片子,所以中央决定筹拍《大决战》,正是为了弥补这一方面的不足。
不过以上我们所讲的这些原因,其实也只能算部分原因,最为主要的,还是我解放军急需一部能体现自身历史的佳作,而解放战争时期的三大战役,正好能体现解放军的革命历史。
当然三大战役事关国运,将其搬上荧幕,也是中国人殷切的希望,值得一提的是,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其实很多电影制片厂都想将三大战役搬上荧幕,可那个年代拍摄条件有限,技术落后,在这种情况下,想要完成这样大手笔的巨作还是很困难的,因而此事就被搁置了下来。
直到改革开放之后,拍摄条件有了极大的进步,最终由中央负责牵头,将这一艰巨任务交给了著名的八一电影制片厂,在接到任务之后,为了能更好的还原三大战役,筹拍方先是成为了三大战役剧本创作组,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以及淮海战役分开之后进行独立创作。
而对于剧本的创作,很多中央领导人都非常重视,尤其是一些还健在的老帅老将们,他们是格外关心,并不停的接受剧本创作组人员的采访,向他们讲述当年的事情,希望他们能拍好这部电影。
其中聂荣臻元帅就亲力亲为,向总导演李俊一行人,详细介绍了平津战役的具体情况,当然聂荣臻元帅做为这场大战的指挥者,他的讲解还是非常有说服力的,给剧本创作提供了极大帮助。
所以有亲历者的参与,这也就注定了大决战系列的不可复制,但也正是在剧本创作期间,负责辽沈战役剧本创作的小组却遇难了一个难题,这让他们拿捏不准电影剧本的尺寸。
原来辽沈战役剧本创作组的人员,对于林彪如何塑造显得不知所措,在这个时候,剧本创作组内部更是形成了争论,有的人认为林彪该怎么写就怎么写,但也有不少人主张应该取消林彪,直接在辽沈战役剧本中不写林彪。
其实在那个年代,此类问题不光在辽沈战役剧本创作时出现过,早在中央军委军史编写组在编写四野军史时,就出现过这样的问题,小组成员就是否将林彪写入其中,可谓是议论纷纷。
但后来曾在东北战场有过巨大贡献,和林彪长期合作过的陈云同志,就这件事情亲自做出了具体的指示,他认为应该将林彪的历史贡献写进书里,这样才能使得军史更加有说服力。
当然陈云不光肯定了林彪对东北战场的贡献,同时他也指出了在解放战争时期,林彪在整个决策过程中,他所犯下的一些错误,例如在大决战前夕,林彪借口粮食问题没有解决,不愿意南下打锦州,甚至和毛主席在电报上展开了争论。
但陈云当时主管东北经济,他知道辽沈战役前夕,粮食问题是可以解决的,林彪之所以不愿意打,是担心自己吃不下锦州,对于这些事情,陈云也都主张写进军史里面。
最终也正是陈云的拍板定夺,使得四野军史得以客观的呈现出来,但军史毕竟和电影剧本有别,因为看军史的只是少数人,但电影制作完成后却不一样,它的受众是全国人民,其影响程度必然不同。
所以此时辽沈战役剧本创作组面对内部争论,也不知道如何是好,如果不写林彪,虽然是一了百了,但这显然不符合当时的历史情况,如果去写林彪,在当时特殊的背景下,又应该如何把握力度呢?在无法抉择的情况下,很快工作人员将这个问题送到了杨尚昆同志面前。
而杨尚昆得知这一情况后,他非常重视,担心剧本创作组人员有心里负担,不能拍出真正意义上的大决战,因而很快给出了自己的态度,杨尚昆同志就林彪的塑造问题,他这样说道:
“剧中要有林彪,如果不写林彪,那当年东北战场的仗是谁打的?而且写林彪一定要实事求是,不能因为他后来不好,就把这个人写成从头至尾都坏。 ”
杨尚昆同志的这段话,可谓起了关键作用,更让剧本创作组人员放下了负担,就这样,在大决战系列里面,这才有了马绍信扮演的经典的林彪一角,这也是林彪第一次被搬上荧幕。
实际上辽沈战役,本身就是东北野战军独自完成的一场大战,作为东北野战军总司令的林彪,他必然不能脱离这场大战,包括平津战役,尽管有两大野战军参战,但林彪也是主角。
当然抛开这些不谈,就中国革命历史来讲,也是离不开林彪的,众所周知,林彪自黄埔军校毕业以来,便投身革命,参加了北伐战争,后来蒋介石反动四一二的时候,他又跟随起义军在南昌起义,从而成为了中国革命战场的一员主将。
此后的林彪,历经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以及解放战争,而在我军所有将领里面,林彪的名声也是最大的,他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平型关大捷,更是举世闻名,因此客观还原他的历史贡献,是很有必要的。
当然林彪后来也犯了错,但我们也应该坚持一分为二的态度,不能因为他的错误,而将他所有的贡献都抹杀掉,因此杨尚昆同志的这段话,是非常公正客观的,一句“仗是谁打的”,更体现了杨尚昆同志实事求是,不愧是我党伟大革命家的优良作风。
当然有了杨尚昆同志的这些话,剧本创作组就放开了手脚,最终在荧幕,为我们还原了一个有血有肉的林彪,除此之外,杨尚昆同志的这些话也让剧组有了其他方面的想法和灵感。
例如大决战系列,蒋介石就是一个必须要出现的人物,而在那个年代,扮演蒋介石一角最为出名的特型演员便是孙飞虎,他曾在很多历史影片中扮演过蒋介石,不过碍于时代的局限性,孙飞虎虽然扮演的蒋介石很完美,但却有一个缺陷。
这便是孙飞虎本人对塑造蒋介石,总停留在极其反面的人物上,因此他扮演的蒋介石虽然很像,但却有不少刻意丑化的痕迹,当然这并不是说孙飞虎演技不好,只能说他已经接受了这样的观念,很难做到改变。
而大决战系列,力求的就是真实,所以孙飞虎来演蒋介石,剧组认为不是很完美,毕竟真实的历史上,尽管蒋介石是解放军要打到的独裁者,但他本人绝对不是无能之辈,要不然革命早就成功了。
所以剧组在大决战里面,也想塑造出一个有真实意义的蒋介石,在这种情况下,赵恒多便担任了蒋介石一角,而他的表现大家有目共睹,甚至后来很多国民党人士看了赵恒多的表演,都非常认同。
以上我们所说的这些,无论是林彪的塑造问题还是蒋介石的选角问题,归根究底,其实只是一个问题,这便是能否坚持实事求是,做到客观公正。
要说到这点,笔者认为伟大的杨尚昆同志确实是我们的榜样,而杨尚昆同志身前就曾多次告诫身边人,他认为历史是客观存在的,要正确对待历史,真实记录历史,唯有这样,方才对得起前人,对得起今人,对得起后人。
今日我们重提这段历史往事,更是希望大家能学习杨尚昆同志的这种精神,他的一生是伟大的,不但忠于革命,更忠于自己,从而对历史做出了他所应有的交代,让我们向杨尚昆同志致敬,他永远值得我们后辈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