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12月的这次“人质交换”,其实是苏联和整个西方国家做的交易,大家都不亏。
咱们先从这次人质交换事件的重要人物谈起,这个人名叫弗拉基米尔·布科夫斯基。
1942年,布科夫斯基出生于巴什基尔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现在也是俄罗斯联邦主体之一。 没有人能预料到,这样一个无足轻重的人,竟然成了以后苏联当局的“眼中钉”。
青年时代的布科夫斯基开始萌生一种反叛意识,他开始追求西方式的民主。 17岁的时候,布科夫斯基在学校里创办手抄杂志,写了一些“不合时宜”的文章。 那时正是1959年,美苏冷战打得火热,布科夫斯基顺理成章的被学校开除了。
后来,他通过夜校的学习,考取了莫斯科大学。
1960年,布科夫斯基联络了几个人,在马雅可夫斯基广场广开演讲宣传,希望苏联能采取西方式的民主制度。 当局忍不可忍,把他拘留了一段时间,而且,莫斯科大学也开除了他。
当局本以为这个“愣头青”受了点挫折,就会老实一点。 结果,布科夫斯基并没有退缩,之后频繁参与各类宣传活动,与苏联当局对着干。 也正因为这样,他多次被捕入狱,而且还被关入过精神病院。
1970年,28岁的布科夫斯基出狱之后,开始多次接受西方媒体的采访。
(科尔巴兰)
他面对西方人,痛斥苏联的政治制度和人权问题。 在那个美苏冷战的时代,布科夫斯基的行为,立刻引起了西方各国的注意。
1971年,布科夫斯基再次被捕,这一次,他算是捅了大篓子,当局判处他7年监禁加5年流放,也就是说,布科夫斯基将会有12年的刑期。
如果没有下面发生的事情,布科夫斯基可能就再无翻身的机会了。
1973年9月,智利陆军总司令在美国的支持下,忽然发动军事政变,成立了军政府。 与此同时,智利当局开始大肆追捕杀害国内的共产党人和左翼人士。 智利共产党总书记科尔巴兰,也被抓捕了。
苏联政府认为科尔巴兰非常重要,一直想办法营救他。
此时,西方人权组织,也非常关注布科夫斯基的消息。 于是,西方国家和苏联开始秘密谈判——用科尔巴兰换布科夫斯基。 苏联当局很认同这次交易,本身布科夫斯基就是个没有什么价值的人,这个捣乱分子很可能被扔到西伯利亚自身自灭。 现在能用他换回来科尔巴兰这样的人物,很值。
1976年12月,在监狱中的布科夫斯基忽然被带走了,他本来以为是换牢房而已,后来看守竟然告诉他不在需要自己的破靴子了,布科夫斯基忽然意识到:难道自己要被秘密枪决?
之后,他被押上一辆密闭的汽车,直接带到了机场。 这时候他才知道,自己被“驱逐出境”了,要被送到西方了。
在苏黎世的机场,双方成功交换了人质。
对于苏联来说,这场交易是赚到了。 对于西方国家来说,布科夫斯基显然是“人权斗士”,于是热烈欢迎,美国总统还接见了他。
后来,布科夫斯基通过演讲和写书等行为,赚了一大笔钱,移居到了英国。
怎么评价这场“人质交换”呢?特殊时期的特殊情况,无所谓谁占了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