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关于印度的故事,例如印度的经济发展、印度的人口增长、印度的城市布局等等。
今天,我们聊聊印度的工业发展。
作者认为,从印度各方面的实际情况来说,虽然印度全国拥有13.8亿人口,稳居世界第二位,而且极有希望成为世界第一。
但是,印度很难成为工业强国。
因为,印度没有成为工业强国的土壤。
首先,我们看一下各国工业产值的排名。
作者没有查到2020年的数据,请大家参考一下2019年各国工业产值的数据对比。
2019年,我国工业总产值达到了5.59万亿美元,占了全球工业产值总量的24.06%,大约占了四分之一左右,稳居世界第一。
我国拥有全世界最完全的产业链,没有之一。
从大到小的各种商品,我国基本上都能够制造。
美国排名世界第二,2019年,美国的工业总产值为3.55万亿美元,占了全球工业产值总量的15.28%。
由于美国的科技实力强劲,在部分高精尖领域,仍然处于半垄断或者垄断地位。
日本排名世界第三,2019年,日本的工业总产值为1.44万亿美元,占了全球工业产值总量的6.20%。
日本的工业领域也是非常全面的,但规模相对小一些。
德国排名世界第4位,2019年,德国的工业总产值为1.03万亿美元,占了全球工业产值的4.44%。
印度排名世界第5位,2019年,印度的工业总产值为0.72万亿美元,占了全球工业产值的3.10%。
不得不说,印度的工业总产值虽然排名世界第5位。
但是与印度13.8亿的总人口相比,印度的工业化比例还是非常低的。
换而言之,印度的人口资源优势,尤其是年轻化的优势。
在印度的整体大环境下,根本无法发挥,这是怎么回事呢?2019年,印度的经济总量以微弱的优势,超越了老宗主国英国。
但是在2020年,英国再次反超。
2020年,印度的经济总量为194.15万亿卢比,大约折合2.62万亿美元,排名世界第6位。
从印度的历史发展,也能看出印度缺乏工业化基础的大问题。
在印度历史上,出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情况。
那就是各个邦国之间的混战。
印度大陆从来没有完全统一过,即便是最强大的莫卧儿帝国,也没有能够统一印度南部,仅仅控制了印度北部和中部。
此外,在莫卧儿帝国的内部,各地的土邦和部落首领们,才是真正的“话事人。
”17世纪中期,清朝确立自己统治的同时,英国开始染指辽阔肥沃的印度大陆。
印度大陆面积辽阔,英国根本无法迅速消化。
因此,英国采用了逐步蚕食和兼并的策略。
在100多年时间里,逐步控制了印度大陆三分之二的土地。
最终,英国国王兼任印度皇帝,英国确立了对印度的统治。
英国把印度看得非常重要,很多路线和港口,都是围绕印度建设的。
在20世纪,英国历经了两次世界大战以后,国力衰退严重,已经无力继续控制印度。
1947年,英国对印度大陆的统治结束,印度独立。
由于是英国逐步拼接而来,在印度内部,文化和部族并立问题严重。
例如印度独立以后,仅仅是官方通用文字就设立了17种,官方通用语言多达24种。
印度各个邦的自治权很大,而且各个邦的实际情况差异很大。
经常出现语言不通的情况,因此,印度各地的人口流动,基本上是中短途的人口流动,跨邦流动的情况并不算多。
至于印度工业化滞后的问题,则是诸多因素造成的。
在冷战期间,由于印度的地理位置非常好,美国和苏联都在拉拢印度。
从当时的实际情况来说,印度偏向于苏联。
因此,苏联为印度提供了大量的援助,其中,包括了很多工业援助。
当年,苏联援助了东亚大国156个重要项目以后,东亚大国直接“凤凰磐涅,”奠定了东亚大国的工业基础。
但是,苏联援助的各个工业项目抵达印度以后,迅速面临“水土不服”的问题。
因为,印度无法把这些工业项目进行有效的整合、统筹,然后发挥作用最大化。
在各个邦的要求下,印度不得不把众多的项目,拆分到了各个邦,这就无法形成产业凝聚力。
而且很多项目,根本不符合落户所在邦的实际情况。
以至于项目设立不久,大部分项目基本上倒闭。
印度缺乏工业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土地对农民的束缚。
在印度13.8亿人口中农民占了70%以上。
其中,大部分农民都是没有耕地的佃农,只能租用地主、富农们的耕地生活,这是一种你情我愿的生活模式。
印度各地一旦推行工业化,立刻会遭到地主、农民两个群体的反对。
地主们自然不希望失去土地,还指望着“细水长流。
”
农民们也不愿意,因为一旦地主失去了土地,自己连租用耕地的机会都没有了。
因此,在印度很多邦都会出现一个很有意思的情况。
一旦某个邦宣布征地,立刻会出现一群地主领着一大群农民反对的情况。
因此,印度很多邦的征地根本推行不下去。
例如日本承包的印度高铁项目,由于征地困难,先后拖了5年多,现在还没有结果。
由于征地困难和资金不足,又造成了印度的基础设施非常薄弱。
例如公路、铁路的建设明显滞后,再加上电力严重不足等问题。
造成了很多跨国企业,在印度考察了一圈以后,基本上放弃了在印度投资建厂。
因为征地困难,即便是征地成功,运输和供电生产也是大问题。
对于企业来说,这些问题无法解决,那么,自己很难盈利。
还有一个问题进一步制约了印度的工业化发展,那就是印度的受教育程度不足和文化多元化的特点。 印度的人口中,受教育程度不高,文盲率还是非常高的。 很多企业的工业化生产,需要工人具备最基本的文化基础。 很多印度青壮年,不具备这样的条件。 由于全国的文字、语言太多,做不到“车同轨,书同文”,这就造成了在工业生产的直接影响。
无论是什么文字,都只能在当地设立,根本走不出去。 由于文化多样性、青壮年文盲率过高、基础建设薄弱、征地困难、地方性规定太多等一系列问题相互叠加。 造成了印度国内工业,规模发展不起来。 国外的大型企业,基本上很少进入印度国内。
因此,综合各方面的因素,作者认为:印度虽然有非常庞大的人口优势,但没有工人优势和市场优势。 再加上一系列负面因素的影响,印度很难成为世界工业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