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司玉洁
毕业于合肥一中 2007年安徽省高考文科状元
小学:合肥师范附小
初中:合肥七中
高中:合肥一中
大学:香港中文大学
回顾2007年喜获高考省状元一幕:比本省第二名高出二十分我们先把时间线拉回十年前,2007年的夏天,司玉洁以总分667的成绩获得高考全省文科状元,一夜之间各路媒体蜂拥进合肥一中,这个瞬间被荣誉和喜悦被包围的女孩,在镜头面前露出灿烂的笑容。 如今在网上搜所她的名字,首先出现的还是当年高考状元的喜讯。
(2007年的司玉洁和班主任,母亲的合影)
当时的媒体笔下的司玉洁,其实和大部分学霸没有什么区别:
“司玉洁的妈妈说,她从上小学起就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力求把书本上的知识读懂、读通。 从小到大,她的成绩都名列前茅,高考前的三次模考也全拿第一。 ”
在司玉洁看来,“想学得好,就要有毅力,要坚持。 一旦确定了目标,要一直朝着那个目标努力下去,其他的只是方法问题。 ”谈到自己学文科的方法,司玉洁认为,文科的背书量大,她就注意选择自己记忆力最好的时间段背书,一本书看累了,就换一本书,一门课题目做不下去了,就换一门。
司玉洁的数学考了149分,离满分150分只差1分。 “你的数学成绩这么好,为什么当时不选择读理科呢?”司玉洁表示,“当初选择学习文科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自己喜欢历史,我喜欢历史的厚重感,尤其喜欢看一些现代人写的历史评论。 ”
司玉洁很喜欢金庸,高考之后,司玉洁跟媒体说,这个暑假最想干的就是“看武侠小说”“我最喜欢看武侠小说了,高三的时候没时间看,现在去图书馆搬了好多回家,都是金庸的书,《碧血剑》之类的,这几天正在看《笑傲江湖》。 ”
大学四年在香港:忙碌充实快乐且“不务正业”2007年获得高考状元后,司玉洁拿着全额奖学金就读香港中文大学会计系,辅修政治与行政学。 大学期间,司玉洁很快褪去了“状元”的光环,因为身边都是非常优秀的同学,他们也大多有着金光闪闪的背景,在这样的群体里,省高考状元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在香港读书首先要过的就是语言关。 学校非常重视内地生的文化融合,在大一时广东话是必修课,学分与专业主修课一样高。 把这些课程修完,语言算入了门。 不过提及语言水平的提升还得益于课堂辩论,司玉洁辅修的是政治与公共行政。 课堂上往往只有她一个内地生,操着蹩脚的广东话与本地同学讨论香港的教育政策、弱势群体福利等等议题。 大半学期下来,不仅语言顺利过关,也沉淀了她对这座城市的深度思考。
回头来看大学生活,那确实是非常充实的四年。 在学业上,司玉洁自称自己“不务正业”,各种感兴趣的学科都有所涉猎,甚至曾经因为一部韩剧去学了两个月的韩语。 司玉洁说,大学里印象最深刻的是参加了学校为期两年的领袖培育计划。 两年时间,她和同学们一起学习哲学、公共政策、艺术欣赏、公共演说和辩论等课程;去北京访谈基层政府机构和草根公益组织,在伦敦研讨都市次文化和苏格兰事务。 “我们还要野外宿营,背着20公斤的物资登山,从10米高台跳海,那时我还不会游泳。 这两年的经历从很多方面影响了我的思考方式,让我更重视生活的意义,更善待自己的生活,更尊重他人的人生。 ”
毕业后曾遭遇职业危机:学霸的习惯并不适用于职场踏入社会后,“状元”又逐渐成了她的醒目标签,令她又爱又恨。 司玉洁一度很不喜欢被标签为状元,那时她入行方两三年。 有一回她被派驻到某500强德资企业,老板向客户CEO 介绍她,第一点就是:小司曾是高考全省第一名。 她一边陪笑,一边心里不是味道:难道高考结束后的七八年里,我就没有其他任何值得一提的成就?事后她向老板提出:作为专业咨询师,是否应该淡化学生时代的成绩?老板是个美国人,很幽默,耐心向她解释:提“状元”身份就像是下鱼钩,用来钓起对方的兴趣。 等对方“上钩”后,你才有机会展示更多。 渐渐她也适应了这些,并且反而开始庆幸,自己能有这样一枚独特“鱼钩”。 因为她也发现,在内地的那些应酬场合里,觥筹交错间,这的确是吸引注意、打开话题的一个突破口。
状元归状元,学霸多年,留下的可不只是标签。 一套生活方式早已习惯成自然:做事时心无旁骛,朝着一个目标“死磕”。 可入职两三年后,司玉洁发现这套方式行不通了。 “那段时间遭遇了不大不小的职业危机。 读书时死磕到底是优点,但换到工作上,就是不懂优先级、不会变通。 尤其是在西方人主导的公司里,“埋头苦干”实在是一个贬义词。 ”于是她开始尝试转型。
司玉洁转型的第一关叫作减肥。
胖姑娘时期,司玉洁曾在中大连挂两科体育;减肥以后,她也成了半瓶醋的运动达人。 凭着毅力和在健身教练身上砸下的重金,司玉洁在一年内瘦了整整四十磅,并且一直保持至今。 其实在她心底,减肥成功和考得状元两事的分量不相上下,都深刻改变了她的心理状态。 只不过减肥人人在喊,考状元却鲜少有人体验。
从业五六年来,她身上的咨询气质越来越明显,学霸气息却越来越淡薄。 她自我解嘲,说读书时以学霸的姿态憋一口劲猛冲还可以,工作以后,这条路却越来越走不通。 初时做些基础工作尚可,而等到层级往上,便需动用不同资源,与不同类型的人合作。 “有时你可以对自己狠,却没法强迫别人与你相同,”司玉洁举例,“有一回她好不容易打磨出一套定价系统,之后却没办法落实,因为IT部与市场部都不配合,说是太复杂,增添了额外工作。 ”那件事最终以重做一套新系统解决,没有早先的精致,却胜在简单易用。
人生有不同的维度,或者说是多样化的衡量尺度。 大学之前的生活相对简单,因为大多数人都在同一个维度上奔跑,只要好好学习似乎就是人生赢家。 高考之后开始,更多的维度开始显现;工作、个人生活、朋友圈、体育运动、兴趣特长。 司玉洁说,对于曾经在学习那个简单维度上跑赢的人,我们需要学会去接受自己在其他维度上会落后。 输掉一些并没有什么,重要的是,需要判断哪一个维度是对自己最重要的,进而在这个属于自己的维度上全力奔跑。
对她来讲,高考已经过去十年。 司玉洁坦承:在他们这行,几乎个个都是学霸,但读书好只是最最基本的要求。 并且随着职业生涯的不断展开,再学霸一般地思考与处事,反而会掣肘职业发展。 于是踏出校园之后,司玉洁开启了持续的自我转型。
如今变身忙碌的“空中飞人”,活成电视剧里的年轻精英司玉洁毕业后选择从事战略咨询行业,所在的科尔尼管理咨询公司(A.T. Kearney)是全球顶尖的管理咨询公司之一,其毕业生薪酬在网上被排列在全球同行业前10名。 战略咨询师主要是帮助企业解决重大问题,例如市场扩张、公司重组、兼并收购等。
这是一份非常有意思的工作,当然压力也不小,全世界地飞,与知名企业的CEO交流,探讨大集团未来五年的发展规划。 这些听起来有些像电视剧中的生活,也附带“每周工作80小时”“清晨下班回酒店吃早餐”等“福利”。 司玉洁说,总体来说,这是一份使人快速成长的工作,她在这行痛并快乐着。
前段时间,随着电视剧《我的前半生》热播,咨询顾问这个小众行业,也逐渐开始进入公众视线。 电视剧中的顾问们个个俊男靓女,谈吐不明觉厉,生活纸醉金迷。 然而现实是现实,光鲜背后,是日复一日的自我砥砺。
工作上的挑战还来自于年纪,为了使自己看上去显得成熟,司玉洁特意剪了短发。 可是有一回她去新疆跟项目,对方见到人后还是立刻致电她的老板,问来人怎么年轻。 不过司玉洁倒也争气,自第二周开完首次汇报会议后,对方再没提过这茬。
虽然是每周工作八十小时,但也不是全无生活。 出差到各地,她偶尔也能偷得半日闲,看吐鲁番的火焰山,观颐和园的柔云,或是听一听鸡鸣寺的梵音暮鼓。 但她的挚爱,好像还是楼下餐厅里的紫菜肉碎泡饭。 像她自己所写的那样,“每次出完差后半夜返港,行到自家楼下,由黑沉沉的夜里走进明亮的餐厅,搁下大号行李箱后缓缓坐定,捧起碗,一口热汤饮下,那些被项目榨干的精力,都好像在一丝丝聚拢回头。 ”常年出差,却也借机逛遍各地风景。 比如在内蒙古学习骑马,就是一段难忘体验。
写在后面从高考完到今天,司玉洁走过了人生的十年。 这十年用顺风顺水并不恰当,毕竟人生的道路总有曲折。 但无论在身边人眼中,还是以社会主流的评判标准,十年过后当学霸之路走到尽头,如司玉洁一般的“前学霸”,不论是在生活还是工作中,依然足够优秀,鹤立于大多数人之上。
当很多人还在讨论读书有没有用,学霸未来一定过得开心吗?还有很多父母和孩子仍在质疑学习好是否有价值的时候,真正的学霸们已经把学习好作为最最基础的要素,在此基础之上,再去比眼界、变通、人脉、业余爱好……
如果再有孩子问:“学习好有什么用?学习好就一定能成为霸道总裁和金领的精英吗?”你可以理直气壮的告诉他:
学习好的孩子在未来不一定能为精英,因为学习好只是对未来精英最最基础的要求!
资料内容综合整理来源:CUMA CUHK内地生校友会;安徽网;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