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纪之交的2000年,西方美术史家邀请专家代表,以及全民参与投票,选出了西方美术史上最伟大的10名画家,依次为:达芬奇,毕加索,梵高,莫奈,伦勃朗,高更,达利,塞尚,马蒂斯,米开朗基罗。
可以看出,达芬奇(1452年——1519年)和梵高(1853年——1890年)分列西方十大画家的第一位和第三位,他们在西方美术史都有崇高的地位。
达芬奇《蒙娜丽莎》
达芬奇比梵高早出生400多年,两人都是不同时空的绘画大师,因此,要比较他们的艺术水准谁更高一筹,很难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就如同“关公战秦琼”一样,两人所处时代不同,之间没有可供参照的标准进行对比。
更重要的是,两人的绘画风格和艺术思维完全不在一个维度,就更难比较了。
达芬奇《人体结构图》
达芬奇的绘画风格属于典型的古典写实,以素描为基础,采取“焦点透视法”来构图和创作,同时把解剖学、黄金分割法、光学原理等一系列科学领域的手法,吸收到油画艺术中,创造出了非常具有立体感的油画形式,达到了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
达芬奇开创的这个创作方法,影响了西方油画几百年,直到现在,如果要学习写实油画的技法,肯定绕不过去达芬奇的方法。
达芬奇《丽达》
梵高是西方古典油画和现代油画分水岭里承上启下的大师,对油画从古典时期向现代性的转变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梵高的油画,在追求造型精确的同时,采用绚烂多彩的色彩形式和肆意奔放的笔触感觉,极大地发挥了油画的抒情效果,让油画不再局限于表现客观理性的产物,还可以表现形而上的思想情绪,这个贡献同样了不起。
梵高《十二朵向日葵》
在达芬奇的时代,油画更多的是为宗教思想和宫廷生活来服务,要画出理性的、崇敬的感觉,因此,必须把造型放在首位。 从达芬奇的代表作《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就能看出,《最后的晚餐》纯粹是宗教题材常用的中心式构图,《蒙娜丽莎》虽然刻画的是普通女市民,但在构图上,采用了半身像,这种构图形式常常用来刻画神灵,以此体现神灵的庄严、静穆、崇高、神圣的特性。
梵高《星空》
在梵高的时代,油画完全摆脱了创作上的限制,画家大多关注人类的世俗生活,表现大众的喜怒哀乐是这个时期主流的审美思想。
因此,在梵高的代表作中,不论是向日葵系列作品还是《星空》,都旨在通过自然物象来展现人类自身的情感和情绪。 向日葵色彩艳丽奔放,热情似火,《星空》采用波浪形和螺旋形笔触,如同人的情绪的躁动。
达芬奇和梵高都从不同的审美理念开拓了油画的内涵,他们都是伟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