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对于古代中原王朝的统治者而言,新疆的战略价值要远高于东南亚。
就拿清朝来说。
乾隆时期,清军与缅甸爆发过四次战争。 三败一平。
与越南爆发过一次战争。 先胜后败。
表面上看,清朝无法征服缅甸、越南,是由于种种原因,比如东南亚气候恶劣,导致战事不顺,令乾隆皇帝打了退堂鼓。
但实际上,翻一下乾隆时期历次战争开支就知道了:
四征缅甸,清军耗费军饷900万两。
平准、平回,清军耗费军饷3000余万两。
两征大小金川,清军耗费军饷7000万两。
清军在东南亚的数次用兵,属于典型的雷声大雨点小。 乾隆看起来好像很重视与缅、越的战争,恨不得“不破仰光终不还”,“不破占城终不还”。 咬牙切齿也要拿下缅、越。
但其实,清廷用于东南亚的军费开支,少得可怜,比起征讨大小金川(两个县城)所用的开支,连零头都不到。
众所周知,开疆扩土等于要打仗。 打仗又等于要花钱。
归到底,能否成功开疆扩土,首要因素取决于统治者是否舍得花银子。
皇帝老儿舍不得掏钱,还谈什么开疆扩土?
梦中开疆吗?地图开疆吗?
再看大小金川之战和平准之战。
为了消灭金川土司和准噶尔汗国,清军当年也是没少吃亏。 动辄就是千里行军,后勤压力极大。 出兵五万都算大规模用兵了。
面临的敌人也是极为强悍。
雍正九年的和通泊之战,从京城调往新疆前线的4800名京营八旗,战死了4583人。
其中,有18人是正二品以上的高级将领。
战后,京城八旗几乎家家戴孝。
这样惨败,清军在对缅、越的战争中,何曾遇到过?
你要说东南亚有疟疾,有瘟疫。 那新疆也有茫茫千里的大沙漠。
瘟疫能要人命,干渴也一样能要人命。
所以,因为种种原因导致的战事不顺,并是清朝无法征服东南亚的关键原因。
真正的关键原因,其实就是东南亚在乾隆眼里不重要。
在乾隆看来,自己犯不着掏光腰包去征服东南亚。
而新疆就不同了。 那是自己砸锅卖铁也一定要拿下的。
那么为什么在乾隆看来,新疆的重要性要远高于东南亚呢?
这是因为,乾隆的地缘思想,是基于民族与文化层面的。
在这种思想层面下,新疆的各大势力都要被纳入清朝的统治秩序中。
换言之,有金国的前车之鉴,清朝对蒙古有深深的恐惧感。
蒙古,那是必须吞并的!要么接受统治,要么被铲除。
蒙古没有向清朝称藩,与清廷共生的可能。
准噶尔属于蒙古人,且又盘踞于新疆,那新疆就必须要拿下。
而东南亚国家,历史上从来就未威胁过中原王朝的统治根基。
它们对中原王朝的伤害,仅仅只限于边境上的小打小闹罢了。
因此在乾隆的地缘战略中,东南亚就没有一定要征服的必要。
如果能一战搞定,以极小代价征服,乾隆当然不会拒绝到口的肥肉。
但如果不能一战征服,要掏空腰包了,乾隆就会掂量掂量。 这么干,到底值不值?
以清朝入关的历史背景不变来说,要想让乾隆砸锅卖铁,征服部分东南亚地区,并让这些地区成为现代中国的一部分。 那东南亚地区就必须要存在一个类似准噶尔,让乾隆不得不去征服的政权。
比如,南明。
这就跟康熙收复台湾的性质一样。
清初的台湾岛,对于康熙而言,未必有什么很重要的地缘战略价值。
但对于康熙而言,消灭岛上的明郑政权,很重要。 因为这涉及到清朝的正统地位。
我们把历史线拉长了再看,其它王朝,其实也是一样的。
中原王朝统治西域,始于西汉。
西汉王朝为什么要对西域用兵?
主要目的,还是为了打击匈奴,巩固汉廷在中原的统治。
赞曰:孝武之世,图制匈奴,患者兼从西国,结党南羌,乃表河西,列四郡,开玉门,通四域,以断匈奴右臂,隔绝南羌、月氏。 单于失援,由是远遁,而幕南无王庭。 ——《汉书·西域传》
要不是为了斩断匈奴对中原的威胁,汉武帝会不会去西域开疆扩土,很难说。
如果,我是说如果。
如果历史上没有匈奴,当时对汉廷最大的威胁来自印度。
可能西藏被纳入中原王朝版图的时间,就是西汉时期了。
中原王朝将势力延伸至东南亚地区,也是始于西汉。
其实,要论实际统治,东南亚部分地区被纳入中原王朝的时间比新疆还要早。
公元前214年,秦军占领岭南。
随即,秦始皇将所夺取的岭南地区分设为桂林郡、象郡和南海郡。
其中的象郡,其辖境北达今贵州南部,南至越南中部。 这是中原王朝第一次将势力范围延伸至东南亚地区。
当然,象郡的实际管辖范围到底有多大,现在仍然存疑。 秦朝是不是真正管理过越南中部地区,也有待研究。
但公元前111年,汉武帝灭南越国,并在今天的越南北部设立交趾郡,中部地区设立九真郡和日南郡,这是实实在在的,连越南人都没有否认的一段历史。
而中原王朝在新疆设立西域都护府,那已经是公元前60年,汉宣帝时期的事了。
也就是说,汉朝统治越南中北部的时间,比新疆早了50年。
但是,统治时间更早,不能代表重要性。
在西汉统治者看来,控制新疆很重要。 属于不能动摇的国策。 否则,北界不能安宁。
而东南亚地区,那里有什么?有类似匈奴一样的强大外患吗?
没有。 既然没有,那何必要劳民伤财。
后来的唐朝也是如此。
不控制西域,就无法遏制突厥和吐蕃。
你不去遏制他们,他们就该来长安城烧杀劫掠了。
至于交趾,貌似好像也没那么重要。
当然,话又说回来了。
以上所说的重要,都是站在统治者的立场而言的。
如果站在古代老百姓,尤其是明清时期的南方沿海老百姓的角度。 其实东南亚的重要性要远高于新疆。
因为,新疆离中原太远了。 即便是与新疆毗邻的甘肃人去到新疆,也很远。
指望中原人自发的去新疆生活、定居,是不可能的。
(中亚国家虽然与我国相邻,但他们去到欧洲的距离,其实比来我国还更近)
但东南亚就不同了。 东南亚距离我国的东南沿海很近。 不夸张的说,只要明朝、清朝统治者什么都不做,只要别搞禁海,禁止福建和广东人下南洋,现在马来亚(马来半岛加新加坡)的主体民族,绝对是华人。
华人在菲律宾、越南的影响也不会低。
但是,由于清朝的禁海政策,中国民间往东南亚的迁徙被打断了。 这导致华人往东南亚的迁徙,有一个两百年的空窗期。 (即便如此,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华人在马来亚的人口比例也高达44%)
不难想象,如果历史上没有这个近两百年的空窗期,汉文化绝对会是现在东南亚部分地区的主体文化。 闽南语和广府话,也绝对是现在东南亚部分地区的第一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