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帝王陵墓无一不被挖过,秦始皇陵自然也不能幸免。 关于秦始皇陵被挖掘的记载有很多,从秦末一直持续到民国,而地宫被盗的记载仅有两次。 以目前的探测手段来讲,并不能判断地宫是否被盗掘。
秦始皇陵始建于公元前247年,即秦始皇登上秦王位时,中间经过三个阶段,直到秦二世二年才草草完工,共历时39年。 陵墓大多为囚徒、民夫所建造,最多时有来自全国各地的72万囚徒,其规模让人惊叹。
秦始皇陵是仿照都城咸阳的布局建造的,总体上呈回字形,封土为核心外有内外两重城垣,城垣四面设置高大的门阙。 除此之外,还有六百多座陪葬墓、陪葬坑,一起形成地面上秦始皇陵仿照咸阳宫的形态。
秦始皇陵封土之下就是方形地宫,陵墓的一切建筑都以地宫为核心。 从目前考古探测来看,地宫位于封土堆顶台以下,距地平面35米,面积相当于一个足球场,其墓室也是方形,位于地宫中央,高度为15米。
史料中记载的地宫是下挖三层地下水,其中有人鱼膏做成的长明灯。 地宫宝顶犹如空旷的天际,用珍珠宝石镶成日月星辰,地上是模拟的山川丘壑,在“江河大海”里灌注水银,由机械运转,似奔流不息。
地宫中除了放置秦始皇的棺椁外,还有大量的陪葬品。 《史记》中记载地宫是“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藏满之。 ”是说地宫中装满了各种奇珍异宝。 这些取之不尽的奇珍异宝,让历朝历代盗墓者趋之若鹜。
据文献记载,从秦末到民国,对秦始皇陵的盗掘活动一直持续不断。 其中规模最大的一次,当数项羽对秦始皇陵的盗掘。 关于项羽盗掘秦始皇陵,还有一个民间传说。 在公元前206年,项羽命英布去盗秦陵。
当英布打开秦陵地宫大门时,里面突然射出无数箭矢,当场死伤无数士兵,随后又飞出无数怪鸟,鸣叫着四处散去,又有无数奇兽冲出,咬伤士兵后四处逃散。 英布不敢进入地宫,项羽却身先士卒冲进地宫。
众人皆被墓中景象震惊,但见星光灿灿,山峦起伏,山峡中雄关高距,乃函谷关,项羽正要冲上去,忽然从关中发出一阵乱箭,项羽只得向南冲去。 还有一个“霸王沟”的故事,说项羽命十万大军挖掘秦陵。
在陵墓南面和西北寻找陵墓隧道,挖了半月未见踪迹。 有个鹤发童颜的老人遂上前劝项羽,说他不该动用大量劳役,否则会蹈秦始皇的覆辙。 项羽大悟,马上命令停挖,返回楚地,只留下了两条“霸王沟”。
传说项羽在挖秦始皇陵时,从墓中飞出一些金雁,消失在南方。 到三国时,张善在日南做太守时,有人送给他两只金雁,根据雁身刻字,可知是秦始皇陵内陪葬品。 这些虽是民间传说,但也根据史料而来的。
《水注经》中就有记载,项羽以三十万卒发掘秦陵,早走大量随葬宝物,运了三十日还没有运完。 正是史料的记载,在后世才留下了种种传说。 《史记》和《汉书》中,都有项羽毁坏秦陵和挖掘地宫的记载。
西汉建立后,刘邦下令对秦陵进行保护,当时有二十户人作为守陵人保护秦始皇陵。 即便如此,盗掘活动并未停止。 据《汉书》记载,有一孩童在秦陵附近放羊,不料有只羊突然掉进地洞中,孩童进入寻找。
孩童举着火把顺着地洞竟走进了秦陵地宫,不料引发大火,将秦始皇的棺椁烧毁。 《水经注》也对此记载作了补充:“牧羊人寻羊烧之,火延九十日不灭。 ”单从记载来看,秦始皇陵地宫被盗的可能性很大。
到了西汉末年,赤眉军也挖掘了秦始皇陵,他们将挖出的铜器熔掉做兵器。 但这些铜器没有说明是来自地宫,可能是来自周边的陪葬墓群。 魏晋时期,后赵的石虎也对秦陵盗掘过。 唐末黄巢的盗掘规模很大。
在明朝都穆的《骊山记》中,有对黄巢盗掘秦陵的记载。 但这些记载在新旧《唐书》中均没有记载,因此这一说法受到不少学者质疑。 到了五代,节度使温韬也曾对秦始皇陵大规模盗掘过。
宋代以后盗掘现象有所减缓,直到清末,盗掘活动再次发生。 在光绪年间,秦陵再次被盗墓贼光顾。 当地官府随后命人将盗洞口用实物封死,并进行严加看护。 民国初年,军阀刘镇华等人都尝试过挖掘秦陵。
然而,近年来,随着文物考古及历史研究的发展,对于秦始皇陵是否曾被大规模盗掘的问题,史学界及考古界提出了两种不用的看法。 一种看法认为,秦始皇陵确实曾遭到大规模的盗掘。
而另一种看法则认为,到目前为止,尚未有人进入秦始皇陵的地宫之内,因此秦始皇陵不可能会遭到大规模盗掘。 目前考古界遵循不主动发掘帝王陵寝,因此对于秦陵是否被盗及内部情况如何,都是未解之谜。
综上,历史上确实有人挖过秦始皇陵,而且人数还不少,但是否有人挖掘到地宫,这个还有待商榷,仅凭史料记载很难对其下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