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获得风险投资的企业数量在大幅度下降,根本原因在于风投行业开始趋于理性,另外宏观经济的降温和热钱的减少让很多风投本身也融资困难,资金越来越多的向行业里头部的风投集中,但这些专业的公司对项目的要求和评判标准也是最高的。
企业找风险投资比较普遍的问题在网上已经有很多人回答了,但是最核心的三点需要强调,也是企业自己是否适合去接触风投的重要因素,风投的钱不是白拿的,而且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去找的:
一、投资的核心是投人:项目计划书可以修改,商业模式可以打磨,但是核心创始人和团队的能力在风投是否投资的因素中占到超过一半的比重。 把自己的简历包装到高大上、找几个海归或精英站台的模式现在已经不太适用了,风投客观判断团队能力的标准只有一条:你做过什么事,做成过什么事?做成过事才能证明自己的能力,而且不是空口去说,是可以在业内获得非常可靠的证明。 例如快播的王欣,即便蹲了监狱,外面一样很多风投排队等他出来投资。
二、不同种类的风投对项目有偏好,找对路最重要:政府背景的引导基金看中项目的落地、规模、和当地产业的带动性或互补性,一句话除了获利还有招商引资的成分在;纯市场化的风投又分外资和人民币,一般人民币基金短期业绩压力很大,LP要求马上赚钱,所以都尽可能想去摘现成的果子,找成熟马上能上市的项目;外资的投资周期相对可以较长,对一些成长周期长的新兴产业项目可以下注。 另外不同风投偏好的领域和能力也有区别:有产业背景的(小米等)对智能硬件偏爱,贴上小米的牌子马上就可以赋能;红杉、IDG等对互联网较专注;联想创投偏爱高科技、华盖等注重医疗......
三、风投的钱是有风险的,弄不好吃亏的是项目自己:风投有很多的投资条款,拿钱时一定要琢磨清楚。 对赌协议、优先清算权、一票否俱全、资金分批到账需要达成不同阶段目标、优先分红权、更换管理层权利......同时风投会承诺一系列对企业带来的附加价值。 选择风投一定要看利弊得失,有的风投没有特别强的资源(或者资源有效转化不了),但投资条款非常苛刻,拿完钱反而会让项目扛上巨大的压力和枷锁,最后被弄废了。 有的条件严格但是相对合理,除了钱确实能给企业赋能,所以需要项目自己认真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