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中的杏花有一个特点,就是变色。 含苞待放时,杏花是艳红色的,称为红杏。 但随着花瓣的伸展,红彩由浓渐渐转淡,到花落时就成了雪白一片。
扬万里根据杏花的这一特点,写了一首颇具理趣的诗:“道白非真白,言红不若红,请君红白外,别眼看天工。 ”
当然,随着科技的进步,现在也培育出一些整个花期都是红色的观赏杏花。 但在诗词的意象中,当用到杏花这个意象时,最好还是依照传统,因为诗词中的意象和现代诗有所不同,诗词的意象投射到人们心智中的影像是基本固定的,读者从你写杏花的颜色就基本可判断花开的阶段,例如:
隔岸两三家,出墙红杏花。 (宋.魏夫人)
这时杏花还是含苞待放或刚刚盛开。
裁剪冰绡,轻叠数重,淡著胭脂匀注。 新样靓妆,艳溢香融,羞杀蕊珠宫女。 (宋.赵佶)
胭脂匀注,这是写杏花开得最盛的时候了。
溢艳红颜消减尽,空余素袖冰裙。
这是我写《临江仙.杏花》的起句,素袖冰裙便是从杏花将落的时候落笔。
这是我们在写诗词时要注意的。 此外我们用到杏花此一意象时,还要注意一些其包含的信息,例如,我们写杏花的鲜艳,不宜写其妖艳、也不能写其冷艳。 妖艳是桃花用的,冷艳是梅花用的。 杏花的艳是俗艳,如上面句子中的“溢艳”,溢者俗也。
此外,杏花这意象还包含有轻浮、风流的信息,所以总是与青楼女子混在一起,例如,宋祁所写《玉楼春》中的名句:“红杏枝头春意闹。 ”其背景是写携妓春游。 而由题目句子引申出的汉语词汇“红杏出墙”,之所以能给人带来别样联想,也是因为杏花此意象中,所带有的轻浮、风流等信息。
最后,我们再读读下面这首很出名的唐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