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子嫩肤仪仪器确实市面上有很多
1984年光热选择效应被Rox Anderson提出后,1990年,Goldman和Eckhouse描述了强脉冲光治疗需血管性病变的可能
1) 1994年,photoderm 最早的初代IPL机,最早应用于血管治疗,由于只有单脉冲,发射之后周围皮肤组织也会竞争吸收,皮肤保护不好。 会有各种副反应,比如色沉。 总结来说,就是长就有效但也有风险,短就没风险,但无效,
2) Vascu light 最早的三脉冲思路、 即把一整个脉冲,分为三个子脉冲, 在对靶组织阶段性梯次加热的同时,对于周围正常组织提供散热的时间,以保护正常皮肤,但由于当时技术条件有限,器件不过关,分出了三脉冲但也不准,治疗仍然存在较大风险。
3)2000年出现了划时代的强脉冲光技术,脉冲独立可调技术,脉冲个数、脉宽、脉冲延时皆可调,而且精准,代表设备:科医人Quantam/奇致的IPL皇后光子。 缺点,当年技术上是达到了,但没有相对应的治疗参考方案提供给医师,需要医生们自己去一点点摸,直到现在,第三代光子技术还在广泛应用,但方案上则成熟了许多,这都是前任医师的血泪总结。
4)2003年,出现OPT技术,OPT技术的核心,在于强调其多个子脉冲是平齐的,平帽光斑、能量强,可以瞬间把斑打黑,或瞬间把血管打灰色,对于带OPT的设备,则需要把冷却补足和加强,否则副反应会很重。 患者痛感也强。
5)2010年,子脉冲串概念被提出,即以超过三个以上的子脉冲,实现梯次加热,但有两个问题,1总脉宽太短,2子脉冲能量是递减的,当总脉宽太短时,将过多的子脉冲挤在一个相对较短的总脉宽内,并不能起到对周围组织充分散热的作用,其实等于单个脉冲,仍然有相对风险。 而实现这种总脉冲,从器件上讲,并不难,相当于电容自然放电即可。
6)2015年,新一代子脉冲被提出,和前代子脉冲的区别是,总脉宽可延长,子脉冲的个数、子脉宽的能量,子脉冲之间的间隔(散热时间)均可由系统调整。 下面将详细介绍BB光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