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的“大头娃娃”事件引起了大家的关注,我也看了很多的报道和评论。 大家关注的点都在无良生产商和销售商,商家虚假宣传,将蛋白固体饮料作为奶粉销售,责任确实是重大的。 仅仅是商家的问题吗?看了几个涉事家长的采访视频和报道,作为儿科医生,差点惊掉了下巴!家长们普遍提到宝宝查了过敏原发现牛奶过敏,医生就要求喝氨基酸奶粉,于是才有了后面所有的故事。
过敏原检查发现有问题,诊断了“牛奶蛋白过敏”,就需要喝氨基酸奶粉。 看似逻辑清楚,但诊断也太简单粗暴了吧!“牛奶蛋白过敏”的症状涉及多个系统,包括皮肤、呼吸道、消化道等,因此诊断一直都是研究重点,目前无论是欧美还是我国的相关指南都明确提到,牛奶蛋白特异性过敏原检查并不作为牛奶蛋白过敏的诊断依据。 最重要的还是结合病史以及症状体征,经典诊断方法是回避-激发-再回避试验,而诊断的金标准是双盲、安慰剂对照的食物激发试验。
我国常见的牛奶蛋白过敏原检测是特异性IgE检测,通常用于IgE介导的牛奶蛋白过敏类型。 这种过敏类型又称为速发型的过敏反应,症状在数分钟到2小时内出现,主要表现为荨麻疹、血管性水肿、口腔过敏综合征、呕吐腹痛、急性鼻炎等症状。 如果宝宝在食用牛奶或奶食品后出现了这些症状,家长和医生都特别怀疑是牛奶过敏,我们可以选择给宝宝做这项检查。 检测结果阳性则怀疑牛奶蛋白过敏的可能,检测结果阴性也是不能排除牛奶蛋白过敏的,进一步可以给宝宝先回避摄入牛奶蛋白,观察宝宝的临床症状有无改善。 如果宝宝都没有这些症状,是完全不需要检查的,症状都没有检查结果阳性或阴性意义有何在呢?
既往过敏原检查不能诊断“牛奶蛋白过敏”,那怎样诊断呢?其实诊断起来并不容易。 首先从病史和症状体征入手识别牛奶蛋白过敏的可能,并且需要判断程度属于轻度、中度还是重度,还需要分辨清楚是IgE介导的还是非IgE介导的牛奶蛋白过敏,最后通过回避-激发试验来进一步确诊。 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事实是临床上“牛奶蛋白过敏”的诊断非常简单粗暴,误诊不在少数。 其实,大多数宝宝都属于轻-中度的非IgE介导的牛奶蛋白过敏,现在我就分享2017年英国牵头的iMAP指南给大家,仅供参考哦!
“大头娃娃”让人心疼,粗暴的诊断,无良的商家,造成了孩子身体的可逆的或不可逆的伤害。 有人会问:如果诊断成立,可以怎样治疗呢?新闻中提到的氨基酸奶粉,难道不是首选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对于母乳喂养的牛奶蛋白过敏宝宝,一定是要坚持继续母乳喂养的,妈妈回避所有牛奶蛋白就好了,如果症状还不改善,可以进一步回避鸡蛋,然后是大豆及大豆制品。
对于奶粉喂养的牛奶蛋白过敏宝宝,病情轻-中度的宝宝首选是深度水解奶粉,病情严重的可以选择氨基酸奶粉。
“大头娃娃”事件让人反思,对于疾病的诊治不能只靠自己的经验,拿出证据才是硬道理。 正确认识疾病,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应用有疗效且最安全的治疗措施,这就是“循证”的意义。
【参考资料】
1.MAP guidelines Venter C, BrownT, Shah N, Walsh J Fox AT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non-IgE-mediated cow'smilk allergy in infancy - a UK primary care practical guide Clinical andTranslational Allergy 2013, 3:23.
2.Savage, J.; Johns, C.B. Foodallergy: Epidemiology and natural history . Immunol. Allergy Clin. N. Am.2015,35, 45–59.
3.陈静,廖艳,张红忠,等。 三城市两岁以下儿童食物过敏现状调查。 中华儿科杂志,2012,50(1):5-9.
4.Venter C, Brown T, Meyer R et al. Betterrecognition,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non-IgE-mediated cow’s milk allergy ininfancy: iMAP – an international interpretation of the MAP (Milk Allergy inPrimary Care) guideline. Clin Transl Allergy 2017(7):26.
5.Yang min, etal.Prevalence, Characteristics, and Outcome of Cow's Milk Protein Allergy inChinese Infants: A Population-Based Survey.Journal of Parenteral and EnteralNutri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