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早年随老师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与捻军起义,并奉命组建淮军评价李鸿章。 随着平定太平天国和捻军起义的战功擢升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累加至文华殿大学士,封一等肃毅伯。 李鸿章与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洋务运动主要领导人之一。 期间着手办理洋务,创办了北洋水师。 甲午战争失败后,作为特使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 后被启用为两广总督。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后,参与“东南互保”,并北上谈判,次年与庆亲王奕劻代表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 不久即病逝于北京,享年七十九岁。 死后获赠太傅,晋一等肃毅侯,谥号“文忠”。 其著作收于《李文忠公全集》。
临终诗 [清] 李鸿章
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评价李鸿章。
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评价李鸿章。
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评价李鸿章。
海外尘氛犹未息,诸君莫作等闲看评价李鸿章。
这首李鸿章临死时写的诗充满了无奈与悲情色彩,此时清朝风雨飘摇,犹如浮萍评价李鸿章。 被逼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内忧外患,民生凋敝。 他试图用毕生所学富国强兵,但是总的趋势是清朝内忧外患日益严重,百姓生活困顿。 个人觉得李鸿章的思想有时代的局限性,时代到了已必须改革举国体制的时候,革命呼之欲出的时候。 改良已经不起大的作用,只能短暂续命。 李鸿章死活十年,清朝灭亡,退出历史舞台!
一种看法认为,李鸿章尽力维护中国的利益,洋务图强,然而无法改变中国落后的现实评价李鸿章。 对于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他曾据理力争,然而无奈国家羸弱,不得不接受屈辱的要求。 他与曾国藩等人主导洋务运动是其进步的表现。 他也有外交上维护中国的事迹,如在甲午战争处于不利情况时曾主动用最小代价来达成和解,在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后独自前往谈判等。
但后世也多有诟病李鸿章作出的错误决策,如过于重视海防而放弃塞防(参见词条塞防之争);1885年在对日胜利的情况下签订的《中日天津会议专条》,给予日本派兵进入朝鲜的权利;与日本的中日甲午战争中的指挥失误导致军舰在威海卫被全歼;中法战争胜利后反而签订了不平等条约等评价李鸿章。 即使这些事件受制于客观条件,但他依然要为这些误国行为承担责任。 另外在早期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时,他杀人过多(这也牵涉到湘军和淮军的整体评价),这也是一大污点。
历史上凡是真正做事的人,都要经历各种艰难险阻,难免得罪很多不做事的人,这样就有赞誉的人,有诋毁辱骂的人,甚至骂的人更多一些评价李鸿章。 李鸿章是英雄还是卖国贼很难评说,但是他一定是一个敢于担当做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