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为大家介绍一家银行。 确切的说,应该是三家银行,这三家银行先后以同样的名字来经营业务。 一定是特别的缘分,才可以一路走来都取这个名字。 这个名字就是富滇银行。 “富”是银行的属性,“滇”是银行的别称。 “富滇”二字,一语双关。 既暗含对云南即将富庶强大的期望,也向百姓宣告:富滇银行资金雄厚,百姓可以充分信赖。
每一个传承甚广的品牌,多半会有一个不俗的创始人,比如招商局的李鸿章,比如南洋商业银行的庄世平等等。 富滇这个名字传承百年也是因为有一个举世闻名的创始人。 这个人就是蔡锷。
蔡锷
1912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云南这个长期靠清政府拨款的省开始面临严重财政危机。 南京临时政府刚刚成立,自然也没有能力为云南拨款。 当时云南的最高指挥官蔡锷认为,解决财政危机,关键在于发展生产,广开财源。 在发展生产方面,蔡锷革新盐务,整顿税收,那广开财源怎么办呢?自己造钱!当时的军政府将之前的云南公钱局改组为富滇银行。 注意,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出现这个银行的名字。
这家银行都有什么职能呢?可以这么说,银行该有的功能它几乎都有,包括央行才有的印钱职能。 发行“滇票”,也就是在当地流通的纸币,这种纸币可以兑换全国流通的银元。 除此以外,存贷款业务它有,国债、地方债代理职能它也有,兑换外国货币的职能也不缺。 这就是典型的“央行+银行”的模式。 这种模式在经济欠发达时期是被普遍采用的,不分国内还是国外。 比如十八世纪末,也就是美国独立战争刚刚结束时,财政匮乏、债台高筑的美国先后授权美国第一银行和第二银行肩负中央银行的部分职能,同时这两家银行也有一般银行的储蓄功能。
“央行+银行”的模式是一把双刃剑。 一方面能够让政府的财政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另一方面则很容易让政府从“缺乏资金”的极端,陷入“超发资金”的极端。 富滇银行也不例外。 从1921年开始,当地的经济就开始承受货币超发带来的恶果。 此时距离蔡锷离世已经过去了5年,当地印发的纸币贬值成什么样子了呢?1921年之前的百元滇币(也就是当时广受好评的纸币)可兑换102元银币,紧接着第二年就只能兑换98元银币,到了1926年只能兑换40元银币,最后1931年只能兑换20元银币。 米价涨了5倍多,对外币贬值近15倍,自此富滇银行声誉尽毁。
昆明有识之士看到之前政通人和的局面变成了如此满目疮痍的景象,决心改变这种局面。 1932年富滇银行再次成立,史称新富滇银行。 作为旁观者来看这段历史,如果是我来重整云南经济,我绝对不会再用“富滇”这个名字。 因为百姓无不认为云南经济之所以变成这副模样,全是拜富滇银行所赐。 再次用富滇银行将很难让百姓重新信任。 当时的掌权者不顾一切仍然沿用“富滇”二字,从这个角度也可以看出当时当地的人民对“富滇”二字的深厚情节。
任何一家企业,无论是不是银行,都会面临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两个绕不开的问题。 在内部风险防控方面主要是对人,也就是对员工的风险防控。 新富滇银行刚刚成立,准备打一场翻身仗时,就面临了新的危机。 第一任行长李培炎营私舞弊,外汇管理不力,再加上用资金投机大烟,致使新富滇银行又一度面临兑付危机。 这个危机的出现令关心、爱惜“富滇”二字的人失望至极。 这让我想起了刚刚下定决心戒掉黄赌毒的浪子,又因为盗窃被抓入狱的故事。 给了家人足够的希望,却干出了让人非常失望的事情。 好在没有人放弃它!仍然有人愿意相信“富滇”这个招牌。
滇币
当时的云南政府主席、抗日爱国将领龙云,紧急命繆嘉铭为新富滇银行行长。 繆嘉铭是一个真正干实事的行长。 他接任以后先停业三个月,开始进行内部整顿,清除银行内的毒瘤,理清银行的账务。 同时充分吸取了旧富滇银行失败的经验教训,实行较为强势的外汇管制手段,协调各阶层利益关系,发行新滇币,禁止其他种类货币在云南境内流通。 云南经济终于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好转。
转眼间,危机又来了。 1934年,美国通过《白银收购法案》,允许财政部到国内外收购白银。 中国作为白银出口大国,难挡白银流失,国内货币奇缺,出现了严重的经济恐慌。 好在由于繆嘉铭的强势主导,严厉打击白银外流,竟成功避免了《白银收购法案》对云南经济的消极影响,甚至一度让云南成为了国内经济的避风港。
抗日战争期间,全国物资紧缺,物价飞涨,当时的云南虽然物价也有上涨,但远不如其他地区上涨的快。 当时的富滇银行还给农民发放无息贷款,也从一定程度缓解了通货膨胀带来的影响。 在列强环伺,内忧外困的年代,富滇银行能够做到这种地步已实属不易。
1950年,新富滇银行被昆明军管会接管。 从此“富滇”二字在云南地区被掩藏了起来。 江湖已经没有了它的身影,但它的传说却从未消失。 它就像遗失在山谷中的武功秘籍,终会有武林高手将其找到,重振声威。
进入21世纪,全国各地城商行发展迅速,“富滇”二字又被重新唤醒。 经过反复沟通论证,2007年,云南省决定将昆明市商业银行增资扩股,改名为富滇银行。 富滇银行四个字时隔57年第三次出现在了云南大地上。
富滇银行总部
富滇银行第三次成立不像前两次一样,肩负着重振当地经济的使命,更没有央行的职能,只是作为一家普通的城市商业银行而出现。 截止到2018年12月份,富滇银行交出了资产规模2474亿元,全国银行排名71的答卷。 在全国城商行中排名前40,已经是非常不做的成绩了。
2019年4月30日,富滇银行在自己的官网上公布了2018年的财务报表。 一石激起千层浪,网络上关于富滇银行的新闻多了起来,但都集中于其不良率的攀升。 这也难怪,因为富滇银行2016年的不良率为1.87%,2017年的不良率为1.9%,2018年不良率直接达到了4.25%。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这个数字都是比较令人担心的。
纵向比,2018年的不良率较2017年上涨了123%。 横向比,与富滇银行仅一个位次之差的桂林银行(排72名)不良贷款率1.71%(截至2018年9月)。 立体比,银保监会公布的全国商业银行不良率的平均水平为1.89%。 富滇银行的不良率为什么会激增这么多呢?富滇银行的这个数据引起了大家的广泛猜想。 流传比较广的有两种说法:
一、换人说有人说是因为富滇银行2018年刚刚换了董事长,新董事长上任,自然需要将之前的问题充分暴露出来:
触犯法律的人该抓就抓。 比如涉嫌严重违法违纪的副行长孔彩梅;违规老问题该暴露就暴露。 比如云南省农垦集团纪委对富滇银行总行机关及所属五华支行开展交叉式、推磨式监督检查,发现多项违规行为。 在机关单位工作的朋友都知道,这样做有利于新的领导班子能够在未来彻底抛开历史包袱,轻装上阵,这也无可厚非。
二、积病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现在的高不良率与富滇银行近年来案件频发有很大关系。
2015年云南省委对富滇银行进行两次巡视,每次巡视都有“干部提拔选拔问题,利用职务工作便利‘靠山吃山’‘靠行吃行’问题,信贷风险管控不力、违规放贷“问题。 2014年富滇银行总行办公室成员罗杨受贿5792万元,伪造会议纪要,为某公司办理1.98亿承兑汇票及10亿信托贷款提供担保。 2012年富滇银行被爆出违规办理债券买卖业务,涉及交易金额96亿元。 富滇银行的案件都是大金额案件,无论是对银行声誉还是对股东信心、员工信心都是一次次的重挫。
新的董事长洪维智曾在国家外汇管理局有过接近20年的从业经验,对金融业的发展有自己独到的想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富滇银行一定能消除弊病,做到真正的“心以致远,行于维新”。 重振“富滇”二字的百年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