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得刚好》是郭德纲亲笔,大致讲述了四十年的江湖过往。
《过得刚好》读后感怎么写(一)
我看这本书的主要原因,在于郭门的一位弟子,小张老师。
郭老板之前给本书定名为《人在江湖》,其实我个人觉得挺贴切的;后经编辑建议改为《过得刚好》。 前者更像郭老板一贯的风格,一身江湖气,快意恩仇,侠肝义胆;后者商业气息更明显,以郭老板之名气,一方取利,一方扬名,名利兼得,改一下无伤大雅。
这也很像郭老板一贯之态度,相声之外论孔方,好与不好,都不值得与之较真,生气。
郭老板常以文人自居,又颇通诗书,引经据典,锦绣文章,信手拈来。 纸扇长衫自风流,绣口一吐,骂人不带脏字更显文学底蕴。 跟书生意气的文人形象相比,实难重合。
年岁愈长,反而郭老板大师风范隐现,戏台上踢袍,评书社说书,自是稳稳当当。 更不用提相声园子里的专场。 所以文人什么的说法,现在看来倒像是一种自谦,合该是曲艺留名的人物。
郭老板早些年,穷困潦倒心气高,嫉恶如仇;中间同行挤压,师徒不睦,云字科死走逃亡,德云社元气大伤;再到如今,门下众弟子名气剧增,一票难求。 历经世事不论性格如何,处事如何,待人如何,发票如何,打人如何,郭老板也是玩弄文字的高手,怎样公关都无可是非。
然则再遇上那些个不懂相声在台上糊弄人的相声演员,郭老板要追到人家里去打丫的,我实名制支持。
《过得刚好》读后感怎么写(二)
喜欢《过得刚好》这本书,它带给我力量。
这就好像很多老一辈喜欢看《钢铁是怎么炼成的》从中吸取养分。 但我觉得也许《钢铁是怎么炼成的》并不适合我这一辈了,至少来说同样是钢炼,它就没有《钢之炼金术士》带来的影响大。
不是什么钢丝,从没有正而八经地看过郭德纲的相声,甚至可以说对这种艺术形式没有特别感兴趣的地方,但郭老师的这本书,就毫无来由地吸引了处于黑暗中的我,对我来说,它不是太阳,不是月亮,但也许是月饼。 因为,它应节,符合现在的我。
很少喜欢看成功人士的自传或者慷慨演讲什么的,因为我理性地知道那里面很多虚的东西,一个人成功了,很多时候就会把过去自己的经历和痛苦放大或者缩小,对于我来说,这都不适合。 但《过得刚好》非常适合我,感觉里面陈述事实比较多,偶尔会看到一个充满阅历的一小段感慨。
看这本书,不仅因为这本书,还因为我自己,因为现阶段的我存在着几个问题:缺乏自信,缺乏力量,不善沟通,心态不平和。 对于这些,作为一本由饱受沧桑的相声艺术的成名人写的书籍,带给我所缺失的力量,自信,沟通技巧和平和应对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