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三纲”指的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合称三纲。
孔子曾提出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和仁义礼智等伦理道德观念。 孟子进而提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伦”道德规范。
董仲舒按照他的“贵阳而贱阴”的阳尊阴卑理论,对五伦观念作了进一步的发挥,提出了三纲原理和五常之道。 董仲舒认为,在人伦关系中,君臣、父子、夫妻存在着天定的、永恒不变的主从关系:君为主、臣为从;父为主,子为从;夫为主,妻为从。 即所谓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这三纲。
三纲是儒家奴化思想的根源,扭曲了孔子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夫夫妇妇之说,其核心是从于正理或无条件服从于上下关系,三纲立足于关系下的服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