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多数中国人来说,黎巴嫩是一个超级陌生的国家。 提到这个国家,中国人脑子里闪过的就是:黎以战争、真主党民兵、恐怖分子、中国维和工兵营,还有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一次炸死了驻黎巴嫩200多名美国海军陆战队的恐怖事件。
这不能怪中国人这样的印象,毕竟持续十多年的黎巴嫩内战不仅给本国民众和社会留下了极深的创伤,也给全世界的民众留下了炮火连天的战争印象。 再者,这个国家实在太小了,在绝大多数的地图上,只能用1.2.3……阿拉伯数字来标出她的位置。 因此,黎巴嫩对于多数中国人来说是陌生而错误的。 那么,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呢?因为采访叙利亚战争和中东动荡和原因,我先后往返黎巴嫩八次,其中在黎巴嫩逗留最长的时间是一次一个多月,与黎巴嫩国防军、真主党民兵高层、学界、媒体人士和普通民众交往甚多,并且先后在贝鲁特、的黎波里、比卜鲁斯,甚至贝卡谷地长时间调研与采访过。
首先,黎巴嫩是战争与和平并存的国家。 你说这个国家不和平嘛,那走在贝鲁特的新区街道与滨海环城大道上,你有一种置身迪拜的感觉:林立的高楼,遍街可见的有品味的咖啡屋,热闹非常的夜店,星罗棋布的意大利餐馆与日本料理店,高端品牌的专卖店……很繁华很安逸的情景;约见黎巴嫩政府高层也不算难事,比如说我临时想采访黎巴嫩议长,直接登门报上姓名,与秘书定好时间次日就可以见到;更神奇的是,离贝鲁特最有名的清真寺边上便是保存完好的基督教的历史遗址,两者相安无事。 然而,定下心来,十多年内战留下的痕迹依然清晰可见,比如说老车站被炮火炸黑的遗址,当年曾经是贝鲁特最繁华的酒店现在却是最大的战争废墟,高层建筑的外立面不时能看到枪眼或者炮眼。 更令人担心的是在的黎波里,支持叙利亚政府与反政府的两派武装经常白天正常生活,夜里就相互交火。 我在的黎波里酒店住两天没能睡过一场安稳觉,因为窗外不远处就是哒哒的枪声。 至于黎以边境小镇,我到当地看到的是叙利亚反政府武装的休养生息地与越境攻击的据点。 如此违和的国家就这样存在着。
其次,真主党武装在美欧媒体描绘中是“恐怖组织”与恐怖分子。 不过,当我在贝卡谷地转悠采访的时候,与真主党民兵高层和普通成员打了许多次的交道。 给我的感觉是,他们是黎巴嫩真正的主人,在当地民众心中的地位高于黎巴嫩国防军,因为黎以战争爆发时,国防军几乎没什么抵抗就溃逃了,而真主党民兵却让以色列国防军首次并没有真正取得胜利。 不过,真主党民兵现在与黎巴嫩政府相安无事,而且在叙利亚战争中与伊朗一起坚定地站到了阿萨德总统这边,成为与叙利亚反政府武装作战的最重要力量。
第三,黎巴嫩国家虽小,但贝鲁特却是中东地区最有名的“信息集散中心”,说白一点就是全球有名的间谍中心。 阿拉伯国家、以色列、美国、欧洲、俄罗斯和其它国家的情报机构在这里猎取形形色色的中东情报,研究构勒改变中东政治格局的各种阴谋。 因此,贝鲁特虽说动荡不安,但各种智库、学术机构、外交部门林立。 情报人员、信息贩子、军火商充斥期中,让当地的局势格外复杂,而这也让黎巴嫩在中东政局中经常扮演着四两拨千斤的角色。
第四,黎巴嫩商人是中东很有名的。 无处不在的中国人在贝鲁特却是新鲜面孔,因为黎巴嫩商人“大小通吃”,让很能吃苦的中国人都难以找到立足之地。 用当地人的话说:“小商小贩都轮不到中国人的。 ”而黎巴嫩高层一心将贝鲁特打造成中东的“金融中心”。 虽说政局风险让这种雄心大打折扣,但贝鲁特的金融地位在当今的中东还是数一数二的。
第五,黎巴嫩其实是一个很包容的国家。 尽管身处中东,但在贝鲁特你能感受到各种宗教与文化并存的轻松。 而这种轻松甚至吸引大批的沙特富豪们到当地度假。 黎巴嫩官方与民众对中国或者东方人还是相当友好的,这个国家是落地签证,即使你第一次到这个国家,海关官员也是很友好地问几个问题,然后就放人过关,也不会索要小费什么的。 我从叙利亚每次回到黎巴嫩都被海关官员留下大谈叙利亚的战局。 然后就听他们感慨地说:“我们经历了太久的战争,可不希望叙利亚的事在我们这里重演。 ”
第六,黎巴嫩国家虽说但风景却很美丽。 短短一个小时的车程,你可以从高山上的白雪之地抵达地中海之滨。 基督教文化、伊斯兰文化、意大利的传统文化都能在这里找到感觉,而黎巴嫩的饭店宾馆的服务水平并不亚于国内的五星级。
还是要提醒一点的是,去黎巴嫩还是得谨慎,特别不要轻易去叙黎边境和贝卡谷地。 安全还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