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人物简单介绍隋炀帝杨广(569年-618年4月10日),一名英,小字阿摐,华阴人(今陕西华阴),隋文帝杨坚次子,母文献皇后独孤伽罗,是隋朝的第二个皇帝也是最后一位皇帝,于604—618年在位。 开皇二十年(600年)十一月立为太子,仁寿四年(604年)七月继位。 他在位期间修建大运河,营造东都洛阳城,开拓疆土畅通丝绸之路,开创科举,三征高丽等。
建京杭大运河原因一方面,从经济上看,大运河利于交通,促进了经济的交流与发展,是中国唯一的一条贯通南北的水路。 南北大运河的沟通,改善了交通条件,为农副产品的交换与商品的流通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运河不仅是京都粮食、物资主要运输线,也是商业交通的重要航道。 不仅淮南、江南等地的粮食、丝茶诸多产品从水路运来,北方的枣、梨、药材也由此路运向南方。
另一方面,运河的开凿利于政治和军事的控制,可以通文书、运士兵。 炀帝开通以长安、洛阳为中心的大运河以后,在政治和军事的控制上有了很大的便利。 但由于隋朝享国短促,大运河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显示。
确实,南北大运河开凿后,有利于后代王朝特别是唐宋王朝对全国政治和军事的控制。 在此时期的统一局面与南北运河的畅通是分不开的,唐宋王朝每年都要组织民夫对运河进行一次大规模的疏浚,以保证运河的通畅,反叛者也常以断绝漕路来对抗朝廷,唐王朝对南北大运河之东北段——永济渠作了疏浚后,发挥运兵运粮的作用。 另外,唐王朝为了防御北方少数民族的侵袭,就是通过南北大运河运送物资以备北军之费用的。 所以说,王朝是通过运河实现了多全国的政治、军事控制,由唐朝便可窥一斑。
南北大运河的开凿,后世多又责难。 但我们应当看到,随着历史进程的发展,大运河历史功绩一点点显露出来了,这条全长五千华里,世界是开凿最早、航程最长、最雄伟的人工运河是中国真正的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这里面也凝聚着具有高瞻远瞩真略眼光的决策人隋炀帝的一份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