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瞬间,已经来到2022年。 时间对于一座城市的发展而言,犹如一个试金石,可以检验城市发展的成果。 近日,2022年中国城市百强峰会在上海举办,据悉,该峰会是由亚太经济交流论坛(上海)和联合会经济及社会理事会联合举办,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客观公正性。
为何这样说?来看看这份榜单是依据什么的?不单单是经济,更不是单一的GDP总量,而是基础设施、科研教育、综合经济、民生福利四大纬度出发,我们可以看成是综合实力的对比。
与主流观点里,以GDP总量论英雄的城市站位一定是会有很大出入的,这一点我们必须要做到心里有数。
如果GDP总量可以当民生、基础设施、科研教育的话,那么印度已经是世界强国。
该份榜单将百强城市分成三个档次,即一线城市、二线城市和三线城市。
其中,一线城市为18个,二线为34个,三线为48个。
根据目前网友的反应来看,也是褒贬不一,有人说是野榜,有人说这是见过的比较客观的榜单。
北上广深四大官方认可的一线城市还是位居前四,并且连顺序也没有变。 深圳虽然在2012年的GDP总量就已经实现了对广州的赶超,甚至在各项经济数据中,也是领先广州。 但在科研教育这一纬度绝对是深圳的短板。 除了北上广深之外,另外14座一线城市,主要也是分布在长三角。
在长三角龙头城市上海之后,像南京、杭州、苏州、宁波、无锡五大城市也是18个一线城市之一,真的不愧为世界六大城市群之一。
从一线城市的整体分布来看,你会发现是较为均衡的,即使在南强北弱的格局之下,北京、天津、青岛、西安、郑州、大连六大城市在其中。
在二线城市中,近年来犹如一匹黑马的合肥领跑,沈阳则紧跟其后,济南进入二线城市前三甲。
沈阳能够进入二线城市的第一方阵,并不是因为经济,而是科研教育、基础设施和民生福利,已经是一线水平,只是经济上出现较大短板。
在34个二线城市中,从城市本身来看,大部分是中西部的经济大省省会和东部地区发达的普通地级市。 像石家庄、南昌、太原、贵阳、乌鲁木齐、兰州为中西部省会,而佛山、东莞、南通、徐州则是东部经济大市。 当然像一些发展较好的中西部普通地级市也在其中,比如襄阳、宜昌、洛阳、芜湖和九江。 其中,芜湖能够上榜,其实并不意外,这里的不但经济得到长足的发展,在基础设施建设上也是比肩东部,比如说,已经开通了地铁。
在48个三线城市中,已经出现了很多中西部普通地级市的身影,即使是发展较为落后的西部地区,也有榆林、遵义、绵阳、三市上榜。 其中,绵阳是完全有三线水平,虽然地处全力支持成都发展的四川,但是,近年来,绵阳的经济总量已经进入全国百强,在科研教育、民生福利和基础建设上也有很大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