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经不起的就是天灾人祸,人祸对一个国家来讲或许还没有那么大的杀伤力,但是天灾就不一样了,它对一个国家有着毁灭性的打击。
发生在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就是如此,7.8级的大地震最终造成242769人死亡,164000多人重伤,地震发生,是一个女孩第一时间将这个消息传了出去,避免了更多的伤亡。
这个女孩当时年仅22岁,在唐山空军某部主要负责守机勤务,唐山大地震发生时,她坚守在守机一线,在千钧一发的危难时刻,她火速连接起作战部、指挥所的号孔,同时向首长、调度的值班室通报警铃。
这一系列动作也就用了不到半分钟的时间,当女孩要伸手接响个不停的电话的时候,只听轰隆的一声巨响,一切都归于沉寂。
如今唐山大地震已经过去45年,当年那个不顾生命安危第一时间传递消息的女兵,成为那段灰霾历史中最灿烂的注解,而现在,却少有人知晓这个人。
1954年8月,北京丰台区的一户军人家庭,诞生了一个可爱的小女孩,父亲为她取名高东丽。
高东丽出生的年代,时逢新中国刚成立不久,革命人物和红色思想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无与伦比,而且高东丽的父母都是军人,所以爱国主义和奉献精神从小就在高东丽的心中深深的扎下了根。
高东丽
年纪稍长一点的时候,高东丽最喜欢做的就是缠着来家里做客的叔叔阿姨讲述他们当兵打仗的故事,小姑娘从来都听得津津有味,这是她童年里必不可少的活动,也为她后来的选择奠定了基础。
因为受到了父辈们在战争年代战斗精神的感染,高东丽从小就对革命英雄崇拜有加,上父母学之后,她把父母给的零用钱悄悄的攒起来,买了一本《英雄谱》。
张思德、董存瑞、刘胡兰、雷锋……他们的事迹热血澎湃,悲切动人,高东丽心想如果能像这些舍生忘死的前辈一样活过一回,生命才有价值和意义。
高东丽从小长到大一直就在这样英勇动人的事迹中成长,无论是父辈的讲述还是《英雄谱》上的故事,都给高东丽的内心带来了极大的触动,这也让她毫不犹豫,坚定的选择了自己为之奉献一生的理想事业。
1972年12月,十八岁的高东丽毅然选择从军,对于高东丽的这一选择,父母其实是有些担心的,因为高东丽从小就体弱,他们忧心自己的女儿去了部队可能身体会吃不消,但是高东丽却不这么认为。
她跟父母说,正是因为我体弱,才更要去部队锻炼锻炼啊,再说了你们都是军人,我也要像你们一样,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解放军战士。
父母看着心意已决的高东丽,不再说什么,他们心情非常复杂,一方面觉得自己的女儿长大了懂事了,但在骄傲的同时内心也不免有着为人父母的那份担忧。
就这样,这个从小就被英雄包围的小女孩终于在她成年的时候,走向了她无比崇拜的那些英雄的“战场”。
十八岁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非常重要,这是一个孩子变为一个成人的标志,高东丽在十八岁这一年,给了自己一份意义非凡的成人礼,她成为了一名军人。
同样都是娇滴滴的女孩,到了军队难免有想家、哭鼻子的时候,但是唯有高东丽,却像一个假小子一样,整天就想着训练,训练,训练。
初到部队的高东丽,因为是女孩子所以被分配到通信连做了一名守机员,这份工作在大家眼里都是枯燥无味甚至是没有什么“价值”的存在,但是高东丽听到这样的风评却不以为意。
她说,革命的工作没有高低贵贱,只要是对人民有利的事我就干,不仅是在这份看似枯燥的日常工作中,在技术训练中,高东丽也同样不甘人后。
要做一名合格的守机员也并非易事,高东丽为了更好地适应和胜任这个岗位,只能不断地进行刻苦的练习,机上机下一遍遍的反复训练基本功,由于她快速且出色的掌握了话务技术,所以在新兵中,高东丽是第一个被选中参加战备值班的。
高东丽的付出没有白费,她的努力被大家看到,被大家肯定,她的心里非常的高兴,大家再也不说风凉话了,也明白就算是一个小小的守机员,也有很多的门道,高东丽用自己的行动堵住了悠悠众口,向所有人证明了这一点。
在担任守机员期间,高东丽经常看到有男同志进行登杆作业,这也是他们通信连工作的一个部分,每当看到此情景,高东丽就想,自己也是通信连的一员,男同志能做的事女同志一样能做。
她还想到,在未来的战场上,每个人的工作并非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一个人如果能担任多项任务,那么在瞬息万变的战场环境中就能更加机动,灵活。
本着这样的思路,高东丽决定跟外线排的男同志学习登杆操作,为了不耽误自己的本职工作,高东丽都是利用自己休息的时间来学习的。
第一次的登杆学习就很不顺利,高东丽虽然像男同志一样,爽快勇敢,身手麻利,三下五除二就往杆上爬,但因为没有系统学习和操作,高东丽一下就从好几米的电杆上滑了下来,因为下滑速度太快,她的手上还扎了好多木刺。
外线排的战士看着这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姑娘,调侃她说:“你这还是坐电梯下来的呢”,高东丽自己也笑了,紧接着说:“怕摔还怎么练好基本功呢”。
摔过一次之后,高东丽一边请教外线排的战士,自己一边一遍遍的练习,很快的高东丽就熟练掌握了基本的登杆技巧,她的刻苦努力最终得到了回报,在一次训练考核中,高东丽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
本就体弱的高东丽在高强度的训练中病倒了,但正逢赶上全连进行拉练,领导知道高东丽生病的情况决定让她好好休息,但是倔强的高东丽却找到领导说自己可以训练,不会拖后腿。
带病坚持拉练的高东丽在回来之后整个人暴瘦了一大圈,大家都非常担心她的身体状况,但是高东丽却说自己并无大碍,仍然照常上班,值班。
正在值班的高东丽突然倒在了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战士们吓坏了,赶紧把高东丽送进了医院,太过劳累的她患上了十二指肠溃疡。
高东丽到哪都是个闲不住的人,在医院住院期间,高东丽变成了病房里的“雷锋”,她自己都还有病未愈,就一个人大包大揽了病房的卫生和病号饭,因为病房的一位病友因为无人照看,所以高东丽自告奋勇,给并有端水送饭,伺候屎尿,比亲人照顾的还周到。
1976年春天,高东丽和战友被调到唐山空六军某部工作,调到外地的高东丽依然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一丝不苟,这些领导都看在眼里。
调到唐山的高东丽在工作上要面临更大的挑战,在她负责的全部总机上,有将近两百个号孔,几十条错综复杂的线路,还有无数了番号、编号,要使得接线准确又快速,就要赶紧把这些全部记清楚。
这么多的信息,想想都让人头疼,但是对高东丽来说,没有什么不可能,她只花了五六天的时间,就把这些信息全部记住,率先参与了值班任务,大家都对这个新来的女兵刮目相看,她也成了连队里争相学习的对象。
在高东丽当兵第四年的时候,她获得部队批准回家探亲,高东丽开心坏了,她到街上给家里的亲人选礼物,她给妹妹买了课外书、给哥哥买了新婚礼物,然后给父母写了信,信中她兴奋的告诉父母,自己马上就要回去看他们了。
可是计划赶不上变化,一个通知改变了高东丽的行程,最终她没能回家探望,而这也成了永远的遗憾。
指导员接到通知说,要两个女战士到猪场协助养猪,高东丽听完指导员的话,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说:“指导员让我去吧,我是干部子女,从小长在城里,该去基层好好锻炼一下”。
最终,高东丽和小张战士一起去了猪场协助养猪,到了不久的两人就在当地同志的帮助下把猪场搞得井井有条,在上级视察工作的时候,看到白白胖胖的猪仔和累的黑瘦的高东丽两人,非常的欣慰。
回到连队的高东丽大受赞扬,这个不怕苦不服输的女战士不仅本职工作做的出色认真,就连养猪都有一套,大家都记住了这个女兵。
从《英雄谱》到不怕苦不服输的女战士,高东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一步步践行着自己的理想信念。
“我决心以共产党员的标准来衡量,处处想着革命,为人民英勇牺牲,做像雷锋一样的好战士……”
结束了一天的工作之后,高东丽习惯性地写起了日记,那是1976年7月26日。
仿佛一切都是冥冥中有天定,过了不到两天,高东丽就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实现了她日记中的这段话。
1976年7月28日凌晨,高东丽像往常每个夜班一样,全神贯注地接听、转线,当时钟指向3点42分的时候,高东丽突然感觉到剧烈的晃动,这晃动没有停止反而越来越剧烈。
在剧烈的晃动中,高东丽仍然冷静,她知道这是地震,是大地震,此时她看向眼下的总机面板还完好,她第一时间就想到要赶快进行灾难预警,一定要把这个消息传递出去。
快速找到十个插孔,把塞子插进去报警,这十个插孔的链接仿佛一条条宝贵的“生命线”,它们中三个通向空六军指挥所、一个通往陆军某师、一个通往唐山机场……在那个千钧一发的瞬间,高东丽跟地震抢时间,将消息传了出去。
地震警报传遍了整个唐山和各军部,但也就在那个瞬间,又一阵强烈的晃动袭来,值班室的墙体轰然倒塌,高东丽突然眼前一片模糊随着就陷入了无尽的黑暗。
在地震数小时之后,救援人员赶到了现场,在满地的断壁残垣中,一些逃出来的战士大声呼喊着高东丽的名字,可是却无人回应,另一边的救援人员正在全力的破除坍塌的建筑堆积。
当救援人员把最后一块断墙扒开之后,看到了高东丽的遗体,只见她保持着一个奇怪的姿势,她仍然戴着耳机,左手像是要去够什么,三个指头捏在一起,反应了一下,在场的人都不由得流下眼泪。
原来高东丽在被废墟压住的前一刻还准备要接电话,但最终没有接到,后来据技术人员推测,在地震发生的一瞬间,如果高东丽不连线传递消息,及时躲在总机台下,那么她应该是没有任何生命危险的。
但是为了向外界传递消息,高东丽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自己的生命安危,而是身为一个话务员和一个军人的职责。
高东丽用自己生命的代价接通了“生命线”,给国家留出更多应对灾难的反应时间,间接使更多人的生命得到安全保障,高东丽是牺牲了,但是她给更多的人留下了生的希望。
高东丽生前最大的愿望就是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员,只是入党申请书还没来得及交上去她就牺牲了。
1976年9月,高东丽牺牲两个月之后,空六军党委帮这位优秀的女战士实现了她生前的愿望,追认她为中国共产党员,并且追记给她一等功,1977年4月,高东丽被追授为“雷锋式的女战士”。
在一个平凡的话务员岗位上,22岁的高东丽却谱写出属于自己的不平凡的闪耀人生,不畏艰苦,舍生为人,如今的那本《英雄谱》中也应该多了一个她的名字。
高东丽生前非常注重学习,写日记也是她日常的习惯,在她的遗物中有将近五十万字的心得笔记,在其中的一篇日记中她写道:
“作为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正是朝气蓬勃的年纪,我们要把大好时光都用于努力工作,把全部精力都倾注在革命事业上……”
据高东丽生前的战友王齐珍回忆,高东丽牺牲后,空六军政治部将她生前的日记、笔记、用品等举办了一个展览,军报多次刊登了高东丽的光荣事迹,大家都在用不同的方式纪念她。
王齐珍说:“我印象里的高东丽,是一位特别可爱的姑娘,她特别爱笑,脸颊白里透红,这么多年过去,一想起来,她的音容笑貌立马就浮现在我的眼前”。
当年那位和高东丽一起到猪场养猪的女战士张秀华说:“在她身上,我看不到一点干部子女的那种娇气和优越,她反而是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这让我特别的佩服”。
高东丽牺牲之后,整个空六军都沉浸在一片悲痛之中,这个年仅22岁的女战士用平凡的身份做着最伟大的事,就像她自己曾经说的那样,革命的事业不分高低贵贱,只要对人民有利就行了。
高东丽的一生是短暂的,但是她短暂的一生却活得如此有意义,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高东丽的牺牲就是比千金更重的价值。
如今,高东丽已经离开我们四十多年了,但是她的这种不畏艰险、舍生忘死的精神却永不磨灭,在新时代被赋予新的时代精神。
活如何活得有尊严,死如何死得有价值,这是高东丽年少时候就思索过的问题,如今的她虽然也已经变成了《英雄谱》上的一个名字和一段故事,但是她的精神却长存于世人心间,在每一个时代都焕发出无穷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