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剥削”并不是舶来品。 作为“搜刮民财”的义项,当出自《北史·恩幸传》。 其言刘腾“剥削六镇,交通底市,岁入利息以巨万计” 。
马克思《资本论》传入中国后,“剥削”一词便具有了特定的内涵。 “剥削”与“压迫”,是形容统治阶级对被统治阶级经济压榨、政治奴役的孪生词,但“剥削”的本质仍是经济压迫。 如何定义“剥削”,就必须谈马恩的劳动价值论和阶级斗争学说。
说实话,这是一个非常专业的话题,本人已二十年未再研读经济学理论,好在学生时代有过一些个人思考。 那时有哲学系博导给我们开“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课程,有学兄在食堂门口赠送批驳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小册子,我倒是没趟那水。 但就自己所思,课后与哲学老师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同学们都给我喝彩。 说这些,目的是希望大家不要乱扣帽子乱打棍子,要讲真话,更要动脑子。 一切真理都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也是要发展的。
言归正传,我们先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谈起。 它以劳动为逻辑起点,“正是劳动将人与动物区别开来”,而且劳动贯穿于人类社会的始终,劳动本身就包含着生产资料占有与产品如何分配这一基本矛盾,其实质是生产关系能否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矛盾。 马克思认为,劳动的物质形态是商品,其价值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马克思发现了剩余价值的存在,即工人获得的报酬,远低于其创造的商品价值,那剩余的价值哪儿去了呢,当然是资本家凭借生产资料所有权给占有了——这就是剥削的秘密!既然资产阶级凭借政权掠夺无产阶级创造的剩余价值,那么必然出现不可调和的矛盾,其经济表现形式就是周期性的经济危机,这就严重限制了生产力的发展。 解决这一根本矛盾的途经就是无产阶级通过武装革命夺取政权,大力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建立“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理想社会——共产主义社会。
当然老师当年讲得要比上面专业得多了,我只是方便大家理解,就不引用经典作家的段落,而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了通俗的说明。 那么,我们就可以给“剥削”下个定义了:所谓剥削,就是一个阶级凭借其所掌握的政权力量,通过对生产资料所有权的控制,在产品分配上获得绝对话语权的经济行为。 剥削必然是私有制伴生物,而阶级和国家因之而生。
那么,劳动价值论有问题吗?学生时代我是有三点疑惑的:其一,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解放生产力吗?其二,商品的价值是由劳动决定的吗?其三,如何“各尽所能”,能“按需分配”或“按劳分配”吗?任何理论都是有其时代局限性的,《资本论》的创作时代,西方普遍处于机器手工场阶段,劳动的价值比较明显,阶级矛盾极为突出,“产品过剩”的经济危机周期性发生;而资本主义为掠夺原材料、扩大商品市场,转移危机,已发展为帝国主义。
这实际上已涉及现实政治问题,而且全面解答以上三个问题已是答非所问了,本人不可能在此展开论述并给予解答。 但我可以坦率地讲:商品的价值并非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产品的稀缺性实质是供求双方的利益决定的。 沙漠的一滴水,胜过一两黄金;而我不缺水,你的水对我屁钱不值!商品的价值仍是主客观的统一,本质上是物质的。 如此简单的道理,不需要用价值、价格的关系,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等辩护概念来把我们绕晕。
希望有生之年能完成自己的哲学著作《利益论》,以了结学生时代的夙愿!而且中国传统“天人合一”的思想,是构建和谐、昌明社会的重要遗产,也是以人为本,实现社会、国际利益最大化的法宝,更是社会治理的利器。
我还是那句老话:我们的老祖宗,比西方的耶酥和如来更爱他们自己的土地和子孙!那些在网上骂孔子、墨子、老子、孟子、韩非子的人,不知道什么叫痴、傻、臭、硬。
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