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让人伤感。 作为河北人,静夜史深感不仅仅本省人对河北省没有认同感,外省人也对河北省一脸茫然,我的一个海南同学认真地问我:“你们河北省省会是不是保定?”
河北省作为古冀州所在地,是我国历史最为悠久的省份之一。 然而,今日的河北省却渐渐地默默无闻,连本省人都缺乏对河北省的认同感。 那么,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静夜史认为有以下原因:
1、历史渊源:河北省区划一直在变迁
从元朝创立行省制度以来,为了加强统治,省界的变迁无可厚非,但是像河北省这样从元朝变到建国后的情况,真的不多见。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从元朝之后,河北省一直是京畿之地,因为元朝以后北京就是中原王朝的都城,为了加强北京的安全性,防范各个方向的潜在威胁,河北省的边界一直不断变迁。
元朝时期,河北省属于中书省,此时的中书省包含了今天的河北省大部、山西省、山东省全部、河南省北部、内蒙古中部以及蒙古国的一部分,面积之大前所未有,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保护大都。
明朝之后,经历了都城从南京迁到北京的变迁,河北的地位也随之提升,从北平行中书省升级为北直隶,河北省开始成型。
明朝时期,京师辖区有:顺天府、延庆州、万全都司、保安州、永平府、保定府、真定府、河间府、顺德府、广平府、大名府;其中河北北部属大宁都司,张家口蔚县、保定涞源属山西大同府,石家庄元氏西部属太原府,邯郸涉县北部属辽州,邯郸丘县和馆陶属山东东昌府,沧州吴桥属济南府,邯郸涉县大部、武安、磁县、临漳属河南彰德府。
清朝入关后,沿袭明朝旧制设置直隶省,先驻大名府,后驻保定,设总督。 此时的直隶有11府:顺天、保定、正定、大名、顺德、广平、天津、河间、承德、宣化、永平,还有六个直隶州,分别是遵化、易、冀、赵、深、定。 雍正、乾隆后将承德、张家口以及内蒙古科尔沁等地设置州、县,划属直隶,直隶省辖境空前扩大。 另外,邯郸涉县、武安、临漳县仍属河南彰德府;张家口阳原以西属山西大同府;石家庄元氏以西属平定州;沧州吴桥属山东济南府;邯郸丘县、邢台临西属临清府。
民国建立后,省界再次变迁,主要是热河、察哈尔省的设置,将北平以北地区全部划出。 1928年2月28日,改直隶为河北省,废道及京兆区,北平成为河北的一部分。
建国后,河北省区划再次变迁。
1949年8月1日,河北省政府成立,省会保定。
1952年11月,平原省撤销,武安、涉县、临漳划归河北;
1952年察哈尔省撤销,赤城、怀来、宣化、涿鹿、万全、怀安、阳原、崇礼、张北、沽源、康保、尚义、蔚县、张家口划归河北省。
1956年1月,热河省撤销,承德、隆化、围场、丰宁、滦平、平泉、青龙、兴隆、承德等划归河北省,昌平县划归北京市。
1958年2月,天津市划归河北省,顺义、延庆、平谷、通县、房山、密云、怀柔、大兴等县划归北京市。
1967年1月,天津市重新成为直辖市。
1973年7月,蓟县、宝坻、武清、静海、宁河5县划归天津市。
1996年,衡水地区撤销,设立衡水地级市。
可以说,正是由于河北省区划的不断变迁,特别是北部的变迁,使得河北省更像是一个被强行糅合在一起的省份,所以各地对河北省的认同感很低。
2、地理碰撞:河北省始终是民族融合前沿
河北省属于古冀州地区,是九州之中位置最靠北的地区,也是中原地区和北方游牧民族碰撞最为激烈的地区。
历史上,河北省一直是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冲突的主要地区,也是民族融合最为激烈的地区。
河北省是全国唯一一个集合了几乎所有地形的省份,在这个面积为18.8万平方公里的省份内,河北省有山地、高原、盆地、平原、丘陵以及海洋等几乎所有的地貌形态。 之所以会出现如此的奇观,最主要的原因是河北省的地理位置太过特殊。
河北省的北部,是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蒙古高原,蒙古高原的地形向南延伸到张家口、承德地区;
河北省的西部,隔着太行山脉和山西陕西相望,这让河北省和黄土高原以及西北地区特别亲近;
河北省的中部和南部,是一望无际的华北平原,向南直通中原地区,和华中、华东地区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
河北省的东南部,是山东丘陵和渤海地区;
河北省的东北部,隔着辽西走廊直通东北地区,距离东北仅仅是一个山海关的距离。
所以,河北省虽然不大,但是却很巧妙地坐落在各个地理单元的交汇处。
所以,虽然大家都是河北省,唐朝、秦皇岛人更加豪爽,有东北人的特质;张家口、承德,更和内蒙古亲近;张家口、保定、石家庄、邢台、邯郸西部地区,口音带着山西味;邯郸地区有着河南的影子,而邯郸、邢台、衡水、沧州东部则带着山东人的豪爽。
这些多样化的特质,共同构成了河北人的特质。 由于河北省的特殊地理位置,河北省除汉族外,还有满族、回族、蒙族、壮族、朝鲜族、苗族、土家族等55个少数民族,河北省成为一个民族的大家庭。
因为巨大的差异,所以河北省难以形成属于自己的省内文化,自然也就难以形成对河北省的认同感!
3、人文因素:河北省会变迁消耗了认同度
河北人对河北省没有认同感,首先就是对省会没有认同感。
河北省省会是石家庄,是全国最年轻的省会城市之一。 而在1968年石家庄成为河北省省会之前的55年时间,河北省的省会变迁高达11次,这还不算河北省在抗战期间建立的流亡政府。
清朝时期,直隶省的省会经历了从大名府到保定府再到天津的变迁。
1913年,民国初建,直隶省省会在天津;
1928年10月,直隶省改河北省,省会迁至北平;
1930年10月,在张学良要求下,河北省省会迁至天津;
1935年6月,日寇侵略加快,省会迁回保定;
抗战期间河北省会居无定所;
1945年11月,省会迁往北平;
1946年7月,从北平迁回保定;
1947年11月,从保定又迁回北平;
1949年7月,河北省会为保定;
1958年2月,天津市成为河北省省辖市,省会迁往天津;
1966年5月,天津重新成为直辖市,省会迁回保定;
1968年2月,省会迁往石家庄,并延续至今。
人们说“搬家三年穷”,河北省频繁的省会变迁不仅严重浪费了资源,更严重消耗了省内对河北省的认同感。
再加上政治的需要,北京和天津相继成为直辖市,河北省如同被挖去心脏一样,区划变得支离破碎。
北京和天津的设置使得河北首尾不相顾,特别是北京北部的承德地区和天津东部的唐山和秦皇岛地区,这些地区因为北京和天津的阻隔,对省会的认同感微乎其微。 包括其经济发展,更多的是作为两个直辖市的经济腹地,而不是省会石家庄的经济腹地。 所以,经济联系如此薄弱,在认同上的认同就更加尴尬。
而且,因为石家庄是河北省不得已的选择,所以包含了河北省的太多无奈。 石家庄位于冀中南,在地理位置上太偏南,对于北部和东部的联系和带动几乎没有,这使得石家庄的地位非常尴尬。
由于历史的原因,唐山的发展水平远远高于省会石家庄,这让石家庄地位更加尴尬。
因为对省会的认同感几乎不存在,所以整个河北地区的认同感更像是一盘散沙。
所以,尴尬的河北必将继续尴尬下去!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