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信息资源的传递加工层次可以划分为零次信息、一次信息、二次信息和三次信息。
其中,零次信息是一切信息产生的源信息,即客观存在于社会生活中,通过人的视觉、听觉等形成的言语、神情、气氛等表象形式,其主体是口头信息及行为表现,与零次信息相对应的是零次文献,是指非正式出版或非正式渠道交流的最原始资料,如手稿、个人通信、原始记录、演讲及实验记录等是最基本的信息源。
一次信息也称原始信息,它是作者依据本人的科研和工作成果而形成的信息,是对作者学术思想、研究成果、技术发明、文艺创作等的正式记载,是科研成果的一种主要表述方式。 此类信息资源的印刷形式主要包括图书、期刊和报纸、研究报告、学位论文、会议论文、专利说明书、技术标准、产品样本等;电子形式包括事实数据库、电子期刊、电子图书、电子预印本和发布一次信息的正式学术网站等。 一次信息具有创造性、原始性和多样性的特点。
二次信息有时又称检索工具,它指的是根据实际需要,按照一定的科学方法,将特定范围内的分散的一次信息进行筛选、加工、整理,使之有序化而形成的信息。 由于它能较为全面地、系统地反映某学科、某专业的文献信息线索,因而是检索和评价一次信息的便捷工具。 此类信息的印刷形式有期刊、数据、文摘、题录、索引、论文集、图书馆目录等。 其中,二次信息数据库是在传统检索工具(如书目、文摘、题录、索引)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数据库。 二次信息主要有集中性、工具性和系统性的特点。
三次信息是指通过二次信息提供的线索,选用一次信息的内容进行分析、综合、研究后而编成的信息文献,它是围绕某一专题,对各次信息所含知识的深度加工、浓缩和重组。 一般包括专题评述、专题调研、动态综述、进展报告、学科年度总结等。 此类信息资源的印刷形式和电子形式基本重合,都包括综述、述评、字辞典、百科全书、年鉴、标准、数据手册等。 三次信息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综合性、针对性和科学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