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五颜六色的霓虹灯就会把城市装扮得格外时尚、美丽。 也许,人们对此已司空见惯,但很多人也许并不知道,是谁、在何时首次点亮了霓虹灯。 现在,霓虹灯塑造出一幅幅绚丽的图画和广告招牌,并成为一个地区经济繁荣与否的象征。
知道吗?如果没有英国化学家拉姆赛的科学发现,繁华都市美丽的夜色只能是天方夜谭!
那是1898年的一天,拉姆赛和助手在实验室里做实验时意外地发现——注入一种稀有气体的真空管不但导电,而且还发出美丽的红光!拉姆赛和助手惊喜不已,拉姆赛便把这种能够导电并发出红光的稀有气体命名为氖气。 后来,他相继发现了能发出白光的氙气,能发出蓝光的氩气,能发出黄光的氦气,能发出深蓝色光的氪气……真是五颜六色,犹如天空美丽的彩虹。
1912年,法国科学家克洛特运用拉姆赛的这一发现,制成了世界上第一支商用霓虹灯,安装在巴黎的罗浮宫内做装饰照明,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当时灯管内填充的是氖气,所用的灯体玻璃管直径为45毫米,而且先将玻璃管弯制成所需的文字或图案,然后再用一只电压为1万多伏的变压器供电,使之发光。
随后英、美各国纷纷效仿,但霓虹灯广告的普及运用,则是在20世纪20年代末和30年代初,我国上海也在那个时期出现了霓虹灯。
与传统的电灯泡不同,霓虹灯又叫“氖灯”,由充入氖或少量氩等惰性气体的玻璃管、金属电极等组成,利用电极在高电压下激发氖气放电发光。 通电后发出彩色光,颜色随所充气体而异,如氖气发红橙色光,氖和汞的混合气发绿色光。 如果在管内壁涂不同荧光物质,可获得更多颜色。 细长的玻璃管可弯制成各种字形、图案或其他形状,然后制造出特定的灯光效果,这就是五光十色的霓虹灯由来。
霓虹灯不但能耗低、效率高、寿命长,而且置于露天日晒雨淋或在水中都能工作。 一般在连续工作不断电的情况下,它的寿命可达1万小时以上——这一优势是其他电光源难以达到的。 氖气灯还有很强的穿透力,在雨雾天仍能保持较好的视觉效果。
现在,霓虹灯通过微电脑芯片程序控制,更是动感强、效果佳,像一幅幅流动的图画,为我们塑造了“火树银花不夜天,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时尚、多彩的都市夜生活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