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天文学家皮亚齐的成就贡献:发现第一颗小行星
天王星同太阳的距离与按照提丢斯—波得定则推算的非常接近(见“1781年威廉·赫歇尔发现天王星”篇),促使以德国西贝尔格天文台台长弗朗兹·克萨韦尔·冯·扎克为首的一群天文学家下决心彻底搜索那颗在火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失踪的行星”。 正当他们准备上阵时,意大利天文学家皮亚齐却已经捷足先登。
皮亚齐生于1746年。 当时的那不勒斯是一个独立的小王国,政府委派皮亚齐在西西里岛上的主要城市巴勒莫建造一座天文台。 他为此到英国考察,却不慎从赫歇尔那架大望远镜的梯子上摔下来,跌断了一条胳膊。
1801年元旦之夜,皮亚齐在巴勒莫天文台进行观测时,偶然发现一颗星表中没有记载的8等星。 接下来的几个晚上,它在群星间的位置有所移动,它的运动要比火星慢得多,又比木星快得多,所以很像是在火星和木星之间的一颗行星。 但到了2月中旬,它在天空中已经过于靠近太阳,观测只好中止。 后来,它就失踪了。
正好,这时年方24岁的德国数学家高斯刚创立一种根据3次合适的观测确定天体运动轨道的方法。 高斯利用皮亚齐的观测数据,推算出这个新天体的轨道,对它的位置作出预告,使人们重新找到了这颗星。 它确实是在火星和木星的轨道之间,与太阳的平均距离为2.77天文单位,同提丢斯—波得定则预言的2.8天文单位非常接近。 皮亚齐用古罗马神话中西西里岛的保护神、收获女神塞雷斯的名字命名这个新天体,汉语定名为“谷神星”。 但它的“个子”太小了,与“行星”的称号很不般配,因而就被称为“小行星”。 谷神星是第1号小行星,也是最大的小行星,直径约1000千米。
重新找回谷神星的,是德国人奥伯斯。 他生于1758,大学毕业后在不来梅行医,但他总是在天文观测中度过一个又一个夜晚,还把自己住所的上层变成了一座天文台。 他于1802年发现了第2号小行星“智神星”,其公转轨道与谷神星非常相似;1807年他又发现了第4号小行星“灶神星”。 此外,德国天文学家哈丁还在1804年发现了第3号小行星“婚神星”,它距离太阳比谷神星和智神星稍近:不是2.77而是2.67天文单位。 直到1840年奥伯斯逝世,已知的小行星依然只有这4颗。 但随着观测方法的不断进步,新发现的小行星就越来越多了。 多数小行星都位于火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形成了一个小行星带。 后来,人们将第1000号小行星命名为“皮亚齐”,第1001号小行星命名为“高斯”,第1002号则命名为“奥伯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