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阳性、阴性、光合作用、养料
走进茂密的森林,草木葱郁,鸟鸣清脆,林外是晴空万里,艳阳高照,而林内却是另一番景象:清凉的树阴下,偶尔透过细碎的阳光,空气中散发着草木的清香,人也似乎陶醉其中。 咦,怎么森林里的树木和平地的树木相比,长得又细又高又直呢?
首先,森林里树木种类繁多。 根据树木对光照的喜恶,可把植物分成阳性植物和阴性植物两大类。 阳性植物喜欢充足的直射阳光,如白桦、泡桐、马尾松等,它们不见阳光就不舒服;阴性植物适宜于荫蔽的环境,它们在直射光下反而生长不良或不能生长,如酢(cù)浆草、云杉等。 森林中高大的树木,大多是阳性植物。 但无论哪种植物,要生存,都必须接受光照,进行光合作用,在叶中制造养料,并把光能贮藏在养料中,为自身和人提供食物。 在植物生长过程中,还必须不断地进行呼吸,消耗养料,释放出能量,供生长需要。 所以,只有当光合作用制造的养料多于呼吸作用消耗的养料时,植物才能不断地长大。 如果养料供不应求,就会像人饿肚子一样。 时间长了,就会营养不良。 因此,植物必须最大限度地增强光合作用。
由于森林里的树木比在平地上长得茂盛,为了在有限的空间争夺阳光、水、肥和二氧化碳。 树木必须不断长高,使顶端的枝叶超过别的树的树冠并舒展开来,以最大限度地接受阳光,吸收二氧化碳,树木还要把根系深深地扎人泥土中,汲(jí)取养分。 这种生存竞争的结果,是树叶制造的绝大部分养料被用来长高,另一部分用在顶端长枝叶和扩大根系,少部分被用于树干的增粗,以支撑整个树冠。 如果长得不够高或在下部长枝干,则叶片会被其他的树冠遮蔽。 由于光线不足,叶制造的养料供不应求,下部叶片不但不能自给,反而要消耗上部叶片制造的养料。 所以,植物一般不会在下部树干分枝。 平地上的树木没有森林里那么密集,对阳光、空气、水的竞争也没有这么激烈,所以,森林里的树木就比平地的长得又高又直且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