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建立了狭义相对论之后,并未就此止步,他于1907年就着手创建广义相对论。 经过近10年的艰苦探索,爱因斯坦终于在1916年单独完成了总结性论文《广义相对论的基础》,酝酿了10年的广义相对论终于建立起来了。
这一理论的创立与包括狭义相对论在内的其他物理学理论的建立完全不同,它既不是为了解决理论与实验间存在着的差异,也不是为了满足理论发展的迫切需要。 它是一项个人工作,是爱因斯坦独自发现的,这在现代物理学史上是非常罕见的。
在《广义相对论的基础》这篇论文中,爱因斯坦认为既然非匀速运动系统里的惯性力可以看作是匀速运动系统里的引力,那么经过一些适当的变换形式,各种物理定律在非匀速运动系统里同样可以适用。 由此推导出有引力的空间和时间是弯曲的,而万有引力的产生就是由于时空弯曲造成的。 于是,爱因斯坦宣称:在引力场中传播的光线将要发生弯曲。 他预言接近太阳的恒星光线将会偏离1.75弧秒。 他还建议,在下一次日全食时,通过天文观测来验证这个理论。
这篇极有创见的论文引起了著名天文学家、剑桥大学教授爱丁顿的注意。 他决定在日全食时进行观测,来验证爱因斯坦的新的引力理论。
根据天文预报,1919年5月29日将发生日全食。 刚好,金牛座的毕宿星团在太阳附近,如果天气晴朗,用照相的办法至少可以照出13颗很亮的星。 英国皇家学会接受了爱丁顿教授的建议,派出两支观测队,分别到西非洲的普林西比岛和南美洲的索布腊尔进行实地观测。 去西非的观测队由爱丁顿教授率领,去南美洲的观测队由另一位美国天文学家带领。
预报日全食的那天早上,非洲观测点的上空布满了阴云,不久大雨倾盆。 爱丁顿对此忧心忡忡,生怕无法进行观测。 中午过后,雨停了下来。 云虽然还未散尽,但日食现象已开始出现。 爱丁顿举起右手有力地往下一挥,轻声地说:“照相开始!”节拍器“啪啪啪”地响了起来,在五分钟的日食过程中,他们一共拍了16张照片。
照片很快冲洗出来了。 头几张照片上,看不见星星的影像,直到第13张,星星的影像才开始清晰起来。 最后一张照片上面,有几颗星清楚地显现出来,其中太阳周围的几颗都向外偏转,其角度与爱因斯坦的预言非常相似。
去南美洲观测的科学家得到的结果与另一组在非洲观测的基本一致。 于是,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的预言得到了证实:光线确实呈现弯曲,弯曲的程度和数值与爱因斯坦计算出来的完全一样。
全世界都被这些小小的光点所震动。 1919年11月6日,英国皇家学会和皇家天文学会在伦敦正式宣布,日全食的观测精确地证实了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
【科学小链接】
成功公式
爱因斯坦一生谦虚平和。 相对论发表后,他成了世界千百万人崇拜的偶像,许多人询问他是如何成功的,对此,爱因斯坦总结了这样一个公式:A=X+Y+Z,其中A代表成功,X代表艰苦的劳动,Y代表正确的方法,Z代表少说空话。 可以说,这个公式正是对爱因斯坦科学研究活动的生动而形象的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