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庙号、谥号
毛泽东《沁园春》中有两句词:“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为什么秦汉的皇帝都称帝,而唐宋两代的皇帝却都称“祖”或“宗”呢?
如唐朝第一个皇帝叫高祖,第二个皇帝叫太宗;宋朝第一个皇帝叫太祖,第二个皇帝也叫太宗。 这是怎么回事?原来这是皇帝的庙号。
庙号在殷代(商朝)就有了。 当时有作为的君主死后,就要在祖宗的太庙里立一个庙室供奉,经常由继位的君主去祭祀。 每个庙室都要有个名称,于是庙号就出现了。 如太甲的庙叫太宗庙,太戊的庙叫中宗庙,武丁的庙叫高宗庙。 周朝的时候,对有功劳的祖先也立庙,如立后稷的庙为始祖庙,文王的庙为太祖庙,周武王死后,也立庙室,称太宗庙。 汉朝的时候,继承了殷、周的这种做法,皇帝死后,就在祖庙里立室供奉,上面挂一个神像,立一个牌位,代代祭祀。 给它取个庙名,就叫庙号。 如汉朝第一个皇帝刘邦死后,他的儿子刘盈(汉惠帝)继承皇位,就给刘邦立个庙,称为太祖庙,所以后世称刘邦为汉太祖。 不过,从殷代、周代、到汉朝,并不是每个皇帝死后都有庙号的,而是生前有功德的皇帝才有称“祖”称“宗”的庙号。 所以后世只称他们的谥号:周武王、汉武帝等等,而不称他们的庙号周太宗、汉世宗。
南北朝以后,皇帝的庙号就滥用了,没有功德的皇帝死后,也立庙室供奉,也有庙号。 到唐朝以后,就每个皇帝死后都有庙号了。 所以唐朝、宋朝的皇帝,后世只称他们的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等等,而不称他们的谥号了。 这是因为周朝天子和汉朝皇帝的谥号字数极少,如周武王,汉文帝,“武”、“文”都只有一个字,称谥号比较方便。 而唐宋时代的皇帝生前死后的尊号、谥号往往字数很多,如唐高祖李渊死后的谥号是“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也是九个字,称呼起来很不方便。 所以唐朝以后的皇帝,后世都只称他们的庙号,而一般都不称他们的谥号。
从汉朝起,每个朝代开国皇帝的庙号,一般都称太祖、高祖或世祖,以后的皇帝就称太宗、世宗等等,所以各个朝代皇帝的庙号大都是相同的。
庙号只有皇帝才有,但也有例外。 如唐高宗、武则天的大儿子李弘,曾被立为太子,为人仁慈,他看到义阳、宜城二公主因萧淑妃所生,被幽在掖庭,四十岁还不出嫁,他很哀怜她们,多次奏请下降,武后大怒,她把二位公主随便嫁了人,但二十四岁的李弘却被武后用毒酒害死了。 高宗很悲伤,用了天子的礼节安葬他,并谥为孝敬皇帝。 后来他的弟弟中宗李显做了皇帝,特地下诏给他在太庙立了庙室,庙号义宗,但到了玄宗开元年又废除了义宗庙。
懂得了谥号和庙号的知识,我们就可以了解:史书上说的“汉武帝大击匈奴”、“唐太宗十八起兵”等等,其实刘彻做皇帝大击匈奴时还没有“武帝”这个谥号,李世民十八起兵反隋以及即位做皇帝时,还没有“太宗”这个庙号,这些称号都是他们死后才有的谥号和庙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