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是心灵之窗,拥有一双明亮而美丽的眼睛是所有人的梦想。 因此,对近视的时尚人士来说,隐形眼镜绝对是20世纪40年代的重大发明之一:不仅可以帮助他们看清楚世界,而且佩戴起来方便、美观。
出乎很多人意料,隐形眼镜这项现代发明的构想,早在几百年前就已出现。 而且第一个提出用隐形眼镜改进视力的,正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大画家和自然科学家、工程师达·芬奇(1452—1519)。
1508年,达·芬奇发现将玻璃罐盛满水放在眼前看外面的景物,可以改变眼睛的视觉功能。 他还将此设想画出草图,并阐述了相关理论。 这是人们可以追溯到的最久远的关于隐形眼镜的历史渊源,达·芬奇也因此被后世誉为“隐形眼镜之父”。
1632年,法国哲学家笛卡尔(1596—1650)也提出类似建议。 可是此后几百年,人类在隐形眼镜上仍无所作为。 一直到1801年,托马斯·杨进一步推进这个设想,制作了一个和微型透镜相连的注水玻璃管,并将它装在自己的眼睛上。 1845年,英国人赫尔奇又发现在玻璃和眼睛中间注入透明的动物胶质置于角膜表面,可以短暂矫正患者的视力。
19世纪后期,终于出现了可以佩戴的隐形眼镜:1887年,德国医生菲克制作了第一副可以矫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隐形眼镜。 他首先在动物身上进行实验,结果证明他的隐形眼镜是有效的,但由于镜片覆盖了整个眼球并且太重,佩戴者只能忍受几个小时,从而无法推广。
1948年,美国加利福尼亚眼镜商凯文·托赫首创了一种被称为Microlens的全塑料小镜片,直径仅覆盖角膜,甚至比角膜更小,厚度较薄,可以较为舒适地戴上一整天,号称“角膜接触镜”。 至此,一种能在临床推广并作为矫正患者屈光不正的隐形眼镜才算真正诞生了。 而后,欧美各国和日本开始批量生产。
20世纪50年代,人们又对隐形眼镜做了巨大改进,使镜片的形状和角膜更加相似,并且越来越小、越来越薄。 可是人们第一次能整天佩戴的硬性隐形眼镜,对某些人来说仍不舒服。 1960年,捷克高分子化学家惠特莱研制出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并在几年后用此材料开发出软性隐形眼镜。 这种隐形眼镜吸水后十分柔软,配戴非常舒适,而且配戴周期延长,因此广受欢迎。
1971年,软性隐形眼镜首先在美国上市。 20世纪80年代又出现了有色隐形眼镜、抛弃型隐形眼镜和长戴型隐形眼镜。 目前隐形眼镜主要用于单眼无晶状体、高度近视和不规则散光等眼病,以纠正屈光不正和增进视力。
隐形眼镜还能治疗某些眼病,其中有色隐形眼镜可以掩盖角膜白斑,改善仪容。 据美国联邦食品医药管理局的数据,目前佩戴隐形眼镜的人中,有82%佩戴的是软性隐形眼镜。
在21世纪的今天,隐形眼镜的美观功能愈加凸现,各类美瞳、彩色隐形眼镜相继出现,成为时尚人士的新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