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数学家、歧视、平等
自从人类社会由母系社会转为父系社会以后,世界各国都存在着“男尊女卑”、“重男轻女”的现象。 妇女在社会上没有地位,也就不可能产生很多的女科学家。
在科学上争取“男女平等”的社会变革,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才开始的。 出生于波兰的M·居里夫人先后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和化学奖;在中国成长的吴健雄博士是美国物理学会的第一位女会长。 她们是女科学家的杰出代表,许多女青年以她们为榜样走上了科学道路。
相比之下,女性在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医学等领域的成就较大,而在数学领域的成就较小,从事数学科学研究的女性也特别少,这和数学界长期歧视女性有关。 世界上第一个女性数学教授是俄国的柯伐列夫斯卡娅。 她在俄国找不到工作,后来在1889年成为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的数学教授。 20世纪最伟大的女数学家E·诺特,是抽象代数的奠基人,但在1920年的德国格丁根大学,校方一直只让她当讲师,不许她当教授。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情况有很大改变。 J·罗宾逊在1983年当选为美国数学会第一位女性会长,中国的胡和生教授成为中国科学院第一位女性数学院士。 1998年美国产生1216个数学博士,其中919个为男性,297个为女性,女性数学博士占全体博士的近四分之一。 中国女数学家的人数也在增加。
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一再表明,女学生和男学生的数学能力没有什么差异,所谓“女生不适合读数学”是完全没有根据的。 可以预料,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男女平等观念的完全树立,女性数学家一定会在21世纪做出辉煌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