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前中国所知的最早的文字是殷商时期的甲骨文。 因此,我国到殷商后期,真正意义上的文字才被发明出来。
二、甲骨文
甲骨文主要指中国商朝晚期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是中国及东亚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商代文字的一种载体,但大部分还没有被释读出来。 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或龟甲兽骨文。
一般认为,晚清官员、金石学家王懿荣于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从来自河南安阳的甲骨上发现了甲骨文。 安阳城西北的小屯村,是商晚期国都遗址“殷墟”的所在地。
百余年来,当地通过考古发掘及其他途径出土的甲骨已超过十万块。 此外,在河南、陕西其他地区也有甲骨文出现,年代从商晚期(约前1300年)延续到春秋。
殷商君王在处理大小事务之前,都要用甲骨进行占卜,祈问鬼神,常命巫师在龟甲兽骨上钻洞烧灼,形成裂痕。 巫师根据裂痕分辨神谕,事后将所问之事契刻于甲骨上。
商亡之后,占卜在周代逐渐绝迹,其文字也逐渐不为人知。 甲骨文最早出土于何时,目前尚无定论。 河南安阳殷墟一带,自北宋以来就不断发现商代铜器,当地在千百年前即有甲骨出土是完全有可能的。 但直到清末,历代学者都没有注意到甲骨文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