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被誉为药王是孙思邈。
孙思邈,京兆东原人,是我国乃至世界历史上著名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历史上,被人们尊为药王。
生平及其创作:
孙思邈生于西魏大统七年,卒于唐永淳元年,享年一百四十一岁。
他通晓诸子百家,博涉经史学术,兼通佛典,由于幼年多病,十八岁立志学医,二十岁即为乡邻治病。 他对故典医学有深刻的研究,对民间验方十分重视,一生致力于医学临床研究,对内、外、妇、儿、五官、针灸各科都很精通,有二十四项成果开创了我国医药学史上的先河,特别是论述医德思想、倡导妇科、儿科、针灸穴位等都是先人未有,一生致力于药物研究,曾上峨嵋山、终南山、下江州,隐居太白山等地,边行医,边采集中药,边临床试验,他是继张仲景之后中国第一个全面系统研究中医药的先驱者,为祖国的中医发展建树了不可磨灭的功德。
孙思邈,唐代医药学家。
孙思邈(541年—682年,存在争议),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 少时因病学医,后终成一代大师,其博涉经史百家,兼通佛典。 他也是一位地位很高的道教人物。
西魏大统七年(541年),孙思邈出生于一个贫穷农民的家庭。 他从小就聪明过人,长大后开始爱好道家老庄学说。 隋开皇元年(581年),见国事多端,孙思邈隐居陕西终南山中,并渐渐获得了很高的声名。 孙思邈十分重视民间的医疗经验,不断积累走访,及时记录下来,终于完成了他的著作《千金要方》。 唐朝建立后,孙思邈接受朝廷的邀请,与政府合作开展医学活动。 唐高宗显庆四年(659年),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唐新本草》。
唐高宗上元元年(674年),孙思邈年高有病,恳请返回故里。 永淳元年(682年)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