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幼儿园篇一
1、 能熟练地,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背诵全诗。
2、 深入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感受古诗这一独特艺术形式的美。
教学重点:深入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感受古诗这一艺术形式的美。
教学流程:
一、导言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唐代诗人王维的名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齐读课题。课前大家都做了预习,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题目的意思?老师想问问大家对九月九日了解多少?
二、读诗
(一)、出示诗,请同学们小声的诵读这首诗注意把语句读通顺,生字要读准确。
(二)、强调“茱萸”
1、强调写法
2、什么是茱萸?
(三)、同学们,读古代的诗,不但要把它读准确,读的有节奏,还要读出味道来。其他同学注意听,看你能听出什么感觉?什么味道?
(四)、听了他的朗读,你感受到什么?(孤独思念)再来读读这首诗,把这种感觉读进去,读到字里行间。
三、解诗
这到底是怎样的愁绪呢?下面请大家默读这首诗,结合书中的注解,利用手里的字典,理解一下诗句的含义自己练习说给同桌听。
(注意逐句逐字的理解)
四、品诗
为了检验大家是否都读懂了,老师要问大家一个问题:你能想到诗人当时在写这首诗的时候内心是什么感受?(思念孤独)那句话最能看出诗人的孤独? 为什么?
(一)“异乡异客”
背景介绍:作者王维十五岁便离开了自己的故乡永济,远赴长安参加科举考试。这首诗相传是少年离家后第二年所做,当时的“异乡”指的是(国都长安)那时的长安是繁盛的,唐代诗人卢照邻在她的长诗《长安古意》中曾描述过那时的盛景(屏幕出示)
(二)“独”
在这么好的城市,诗人又怎么会感到孤单呢?从哪个词能看出来?(想象)假如你就是少年王维,当身边的人亲人团聚时,你这个异乡异客只能干什么?当别人三五好友,呼朋引伴时,你这个异乡异客只能干什么?
(三)“倍”
转眼离家已两年有余,彻骨的孤独让思念越发深刻,也让诗人写下了这样一个千古名句——“每逢佳节倍思亲”。
1、那个字最能打动你?从“倍”字你能读懂什么?“每逢佳节”单指重阳节吗?
2、好一句“每逢佳节倍思亲”!一千多年来道出了多少天涯游子对家乡,对祖国的思念:
a、每当国庆佳节,还在他乡的莘莘学子,会用诗句对家人说:——
b、中秋来临,异地求职谋生的人们,会对着明月诉说:——
c、除夕之夜,家家户户欢聚一堂,异国的海外游子,会面向祖国的方向,深情地说:——
d、当深深的思念,浓浓的乡愁涌上心头,王维用诗这一最美的语言,让生活在一千二百年后的我们,同他一起感怀,一起哀伤,也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两句诗。
(四)、诗人用浓烈的情感直抒胸臆后,笔锋一转,又为我们铺设了这样一幅画面,请同学读后两句。
1、是呀!离家已有两年,此前每年的重阳节王维都会和家人一起登高远眺,那又是一幅怎样其乐融融的情景呢?同学们,愿意和王维一起追忆一下那久违的画面吗?让我们闭上眼静静地想一想。
2、而如今,这一切都只能出现在回忆之中,重阳是别人的,团聚是别人的,属于自己的那支茱萸,又在哪里呢?读这两句。
五、读诗
(一)、音乐,教师范读
(二)、教师渲染
1、又一个离家的重阳节,我独自站在异乡的窗前,面向家的方向,深情地吟诵着——
2、又一个离家的重阳节,我独自登上异乡的高山,回想遍插茱萸的团圆场面,大声地吟诵着——
3、全班一起读
六、结语
同学们,短短的28个字,将道不尽的离愁,诉不完的思乡,曲折有致的铺展在我们的面前,历经1200多年,当我们今天再次读起它的时候,涌向心头的又岂止是感动?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幼儿园篇二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诗句意思。
3.体会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恋之情。
教学重难点:理解《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诗句意思。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出示古诗。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唐代诗人王维写的一首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出示古诗。
2.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诗人王维。王维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家住在华山以东的地方,所以诗中称之为山东。并不是指今天的山东省。这一点请大家注意。写这首诗的时候,王维只有十七岁,当时他一个人离开家乡在长安读书,求取功名。
二、解题:
1.下面我们来学习这首诗。首先请同学们想一想这首诗的题目《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什么意思?
○1.、学生读题,思考问题,然后指明回答问题。
○2、教师指导:
九月九日指的就是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
忆:思念,想念。
山东:华山以东,指诗人的家乡。
兄弟:哥哥和弟弟,在诗中指家乡的亲人。
○3、那么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意思呢?
指名回答问题。
○4、教师强调:
诗人写这首诗的时候独自一人在长安读书,求取功名,恰逢重阳节,诗人无比思念家乡的亲人,就写下了这首诗。
2、请大家自读这首诗,注意诗中的生字,在查字表中找到生字的读音,并写到课文里来。
3、教师出示生字卡,指导学生认读生字。
4、教师范读古诗,学生齐读古诗。
三、理解诗句意思,体会情感。
1、齐读诗的第一行。
○1.解释词语:
独:独自一人。
异乡:他乡,故乡以外的地方。在诗中指的就是长安。
为异客:做他乡的客人。
○2、思考这一行诗的意思。并指名回答。
○3、教师指导:
我独自一人在外地,举目无亲,做外乡的客人。
2、齐读诗的第二行。
○1、解释词语意思:
每:每逢。
每逢:每次遇到。
佳节: 节日。诗中指重阳节。
倍:加倍,更加。
思:思念,想念。
亲:家乡的亲人。
○2、思考这一行诗的意思。并指名回答。
○3、教师指导:
每当遇到节日我就加倍的思念家乡的亲人。
○4、诗人为什么每逢遇到节日就加倍的思念亲人?请用诗中的一句诗来回答。然后再用自己的话来回答。
○5、教师小结诗的前两行:
○6、齐读诗的前两行。
3、齐读诗的第三、四行。
○1、解释词语;
遥知:在遥远的地方猜想。
登高:登上高处。古时候有一种习俗,就是在重阳节这天,人们都要登高。
遍插:都插上了。
茱萸:一种有香味的草。古时候有这样一种习俗,就是在重阳节这天大家在头上插上茱萸,登上高处,据说可以避邪,肖灾。
○2、诗中说“遍插茱萸少一人”,请大家想一想,到底少了哪一个人呢?并指名回答。
○3、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词语的解释,想想这两行诗的意思。同坐间讨论。
○4、指名回答。
○5、教师指导:
我在遥远的地方猜想,家里的亲人们一定都头插茱萸登上了高处,可是单单少了我一个人。
○6、教师小结诗的后两行:
○7、齐读诗的后两行。
4、教师总结全诗意思:
这首诗可以分两层意思来理解,诗的前两行写诗人身在外地,每逢遇到节日就更加思念亲人。诗的后两行写诗人在遥远的外地想像家乡的亲人重阳节登高的情景。
5、齐读全诗。
6、请大家结合诗句意思想一想诗人在写这首诗的时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或者说诗人写这首诗要表达什么样的情感?
7、教师小结:
表达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四、朗读、背诵古诗,加强理解。
1.男生齐读古诗。
2.女生齐读古诗。
3.全班齐读古诗。
4.思考问题
○1.说说这首诗中的哪两行最能表达是人的思念之情?
○2.用自己的话把这首诗用故事的形式讲给同学们听。
5.背诵这首诗。指名背诵。
6、学生自读古诗。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幼儿园篇三
学习目标:
1、 会认6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感情,体验王维思亲,思乡之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
学习重点、难点
1、理解诗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2、体会诗人王维的思亲,思乡之情。
一、情境导入
秋天到了,气温也产生了明显的变化,你能感受到什么?
是呀,在这段时间里,我们能明显感受到秋的凉意,大自然就是这么神奇,一年四季的温度各不相同。其实,在我们的古诗世界里,也有他的温度,有的古诗,让人读起来像是感觉到春天般温暖,有的古诗让人阅读后像是身处秋夜,让人感觉凉丝丝的。今天我们就要一起去感受古诗的温度。
揭题: 9、古诗两首 (大屏幕:夜书所见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在我们书香校园古诗文朗诵的活动里,我们对《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已经相当熟悉了,可是,藏在这首古诗里的温度,我们却未必都已感受,就让我们先走进诗人王维的内心世界,感受他内心的冷与暖吧!(大屏幕揭题)
二、解题
1、九月九日是什么节日?
2、在重阳节这天,他在想念谁?板书:忆山东兄弟 (华山:陕西省华阴市境内,王维的家乡在华山东面的蒲州。)
(注:这一环节着重引导学生利用古诗下方的注释帮助阅读理解)
三、理解诗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1、理解“独在异乡为异客”
a、王维的这首古诗是在离开家乡两年后重阳节的有感而发。
(大屏幕:十五岁时,他就独自离开家乡,来到京城长安。)
b、老师说过,文字是有温度的,请你读读这句话,然后说说你感受到它是暖暖的,还是凉凉的?为什么?
c、读相应的诗句,体会诗句温度。大屏幕出示“独在异乡为异客”。
你认为这句诗的温度是怎样的?生回答后马上让他读。
引导体会两个“异”
异乡是什么意思?它相对应的词语是什么?异客是什么意思?
王维在异乡为异客,他孤独一人,而在家乡他拥有什么?当他遇到人生各种境遇时他会想些什么?
大屏幕提示:他想,在家乡,当他( )时,他的亲人会( )。
俗话说:在家千般好,出门一日难。他不禁感叹————引读“独在异乡为异客。”
2、研读“每逢佳节倍思亲”
(大屏幕: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到了。一大早,长安城的大街上就热闹起来。家家户户、老老小小兴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
你觉得这句话的温度是怎样的?哪些词语能体现出来?引导讨论:
a、你有没有全家上下一起出游的经历呢?这种时候,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b、可是这样的情形,这样的心情当时诗人王维拥有吗?
c、当时的场面越热闹,他的心里就越羡慕,想想自己孤身一人过重阳节,他的心里就更凄凉,从而更思念自己的亲人。
(大屏幕:每逢佳节倍思亲。)a、我们中国有哪些传统佳节?(重阳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清明节,七夕节,冬至节。)诗人王维在佳节里更加思念远方亲人,你有这样的经历吗?
b、同学门,现在通讯发达,当年想念远方的亲人的时候,你可以通过什么方式联系亲人呢?(你可以给在他乡工作,学习的亲人打电话,也可以用qq与亲人聊天),
c、可是,在古代,通讯闭塞,不发达。重阳节这天,别人的家庭老老小小头插茱萸,王维只能念着诗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过年了,家家户户放鞭炮,吃年夜饭,王维孤身一人,他只能念着诗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d、迁移想象说话:端午节的时候……
中秋节的时候……
四、放手让学生理解“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谈话,想象王维思亲。
引导谈话:是啊,看着别人的家庭团团圆圆,他只能沉浸在对过去美好生活的回忆中,在重阳佳节里,王维会回忆起什么,想到什么呢?
引导谈话:快乐的时光总是令人难以忘怀,思念是一条线,线的这头牵着王维,线的那头牵着的是他的兄弟,思念是彼此的,兄弟们肯定也会非常想念他。他们在登高的时候会对远在他乡的王维说些什么呢?
2、朗读,感受王维思亲。
多好的兄弟,多深的情谊。这是兄弟们在思念王维,更是王维在思念兄弟们,他不禁写道——(课件出示,学生齐读: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引读:重阳节这天,王维独自在异乡,他猜想他的兄弟一定在干什么?请学生读。
引读:从前兄弟欢聚,如今唯独少了谁?请学生读。
引读:王维不能与兄弟团圆,他的心情是怎样的?请学生读
五、诵读诗歌,情感升华
诗人王维漂泊他乡,两年没见到亲人的面,没听到亲人的声音。重阳佳节这天,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热闹场面,他只能将无限的思念,凝聚笔端,化作这首流传千古的名诗。让我们也做一回大诗人王维,用我们的心,用我们的情来吟诵这首诗。
多么动情啊,这就是王维忆山东兄弟的情。孩子们,让我们闭上眼睛,再次感受王维“倍思亲”的深情吧!(学生配乐齐背古诗。)
六、会写字的学习
诗句填空,特别提醒“异、佳、插”的写法。异的上半部分是封口的;佳的右边是两个土;插的右边先写好千,在写剩下部分。
七、布置课外作业
同学们,今天,我们静静地走进了诗人叶绍翁的心灵深处,深深地体会到了诗人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其实,还有一个诗人的思乡之情更能让我们动容,因为他是我们龙泉的大诗人叶绍翁。明天的语文课,我们将要感受《夜书所见》中的冷与暖,所以老师先布置一个任务给你们。
1、傍晚放学,到华楼街去了解我们龙泉古代十大名人,了解叶绍翁。
2、周末到芳野曾家大屋参观,二楼有叶绍翁的生平介绍。
3、有感情地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给家人听听。
4、收集有关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诗歌。
教后反思:
课上完了,应该很轻松,但是事实并没有如此。课后仔细思量,发现如梗在喉的原来是自己引导学生对诗句的诵读上。自认课前预设的引读比较巧妙,可是学生朗读出来的效果却不太尽如人意。回过头想想,自己是被为了整个课堂环节圆满完成的想法所左右了,所以在有位学生一字一顿的读诗时;在个别学生没把握诗歌情感基调时,少了一份耐心做具体的引导,错过了引导的好时机。
对诗句的处理上,我觉得能做到扶放结合,前两句重点引导,后两句放开手脚让学生想象。理解诗句是为了诵读诗句,我努力去这么做。我们班邱志翔的小姨在新加坡,他的朗读水平不算优秀,但课后他对我说,刚才他在读古诗的时候都想哭了。我想,在教师的引导下,他能在诗文诵读里倾注了自己的情感,应该算是本节课的一点点成功之处吧。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幼儿园篇四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3个生字。
2 背诵古诗,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写的景象,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3 体会作者思念亲人、思念家乡的感情,养成积累的习惯。
教学准备
教师:一则故事、音乐磁带、搜集重阳节的常识、教学挂图或课件。
学生:搜集思念亲人的古诗。
教学时间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介绍诗人,揭示课文题目
1 我们以前学过王维的古诗吗?谁会背?(《鸟鸣涧》《画》《相思》)
2 王维简介:唐代著名诗人,少年聪慧,9岁时就以文才出名。他多才多艺,不仅能做诗,而且懂音乐、绘画,与另一位唐代诗人孟浩然齐名。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就是他17岁时写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 揭题、质疑、解题。
二、学生自读诗歌,初步感知诗意
1学生自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诗歌。要求读通句子。
3点名读,让其他学生注意聆听,看朗读者是否达到了以上要求。
4借助注释、插图,结合自己的阅读感受,初步感知诗的大意。
三、交流感悟,体会意境
1全班齐读诗歌,然后在四人小组内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2全班交流。
(1)借助注释,合作学习,弄清诗句字面意思。学生对哪句有所得就说哪句,顺序不限;教师还要重视多方互动与交流的作用,激励学生融入自己的阅读感受,综合理解古诗。
独在异乡为异客:“独”,独自一人;“异乡”,他乡;“异客”,陌生的客人。这句话的意思是,我在外地孤独一人,人生地疏、举目无亲,倍感孤寂。
每逢佳节倍思亲:“逢”,遇到;“倍”,更加;“佳节”,美好的节日,本诗指重阳节。这句话的意思是,每当遇到节日,我就加倍地思念家中的亲人。
遥知兄弟登高处:“遥”,远;“兄弟”,哥哥和弟弟;“登高”,民间风俗,重阳登高。这句话的意思是,我在遥远的地方,想到兄弟们一定都登上了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遍”,全都;“茱萸”,一种含有浓香的植物,古人重阳登高插茱萸,据说可以防灾。这句话的意思是,兄弟们头上都插着茱萸,站在那高高的地方,只缺少我一个人。
(2)质疑,交流。疑问主要由学生提出,答案则由交流得出结论。点名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收获,弄懂了些什么。(浓浓的思乡之情,有趣的民间风俗,对比的写作手法,简练的语言风格等)
(3)有感情地朗读。
先让学生自己悟读,再点名读并评议,接着集体读,最后男、女生比赛读。
(4)背诵诗歌。
自己试背,同桌互背,集体背诵。
四、拓展延伸,迁移练笔
1人间最美是真情,同学们,我们都有亲人,都在亲人的关心和爱护下成长。如果现在你一个人漂泊他乡、孤苦无依,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能否写一写你的真情实感?
2学生练笔,展示交流。(把优秀作品张贴在黑板上)
3背诵诗歌,深化感情。
五、拓展思路
1除了本诗外,你还搜集到了哪些思念亲人的诗?(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交流搜集到的诗歌,留意诗歌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能更深地理解古诗)
2课后练习。
(1)把自己搜集的古诗背熟。
(2)自主把自己搜集到的任意一首古诗改写成记叙文。
(3)办一期思乡、思亲为主题的古诗手抄报。(小组合作)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幼儿园篇五
教学目标
1. 理解字词意思及诗句的意思;
2. 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
4. 感受诗句语言质朴,感情真挚的特点。
教学重点:
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在你们的生活中,有没有和亲人朋友分别的经历?分别时心情怎样?
2、是啊,分别是伤感的,可是伟大诗人王维为了去京城学习,考取功名,17岁就离开了家乡,告别了亲人。他在京城非常思念自己的亲人,于是挥笔写下了一首千古名诗。
3、齐读课题。
二、理解题意
1、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或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可以结合课文下面的注释来说。
(1)理解“九月九日”
(2)理解“忆”
(3)理解“山东”
2、你能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吗?
过渡:是啊,作者在重阳节这天非常想念自己的亲人,那让我们一起到诗中去感受王维的思念之情。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放课文录音,可以闭上眼睛去感受。
2、这首诗感情真切,是抒发思乡之情的千古名诗,下面请同学们自由学习全诗。听清要求:
(1)读准生字的字音并能给生字找个朋友。
(2)想一想,从哪些诗句可以体会到作者的思念之情。
3、交流(1)出示生字(指名带读、齐读)
(2)指名给生字找朋友。齐读
(3)生字躲在了诗句中,你们还会读吗?齐读古诗。
四、品读诗句,了解诗意
1、你觉得哪句诗可以体会到作者深切的思念之情?指多名学生读
出示: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1)大家都说这句可以看出王维的思乡之情,请你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同桌讨论一下。
(2)指名说。
(3)这里的佳节指的是——-那么,同学们,除了重阳节可以称为佳节,还有哪些节日可以称为佳节呢?那不是佳节的时候,诗人思念自己的亲人吗?从哪个字可以看出来?“倍”是什么意思?
(4)是啊,每当遇到美好节日的时候,诗人就更加思念亲人,可见诗人平时也————,
(5)谁能把这种浓厚的思念之情用朗读表现出来呢?
(6)诗人为什么会平时思亲,“每逢佳节倍思亲”呢?因为“独在异乡为异客”。(板书:独、异。)释:独,异客。这句话是说。(句意让学生说。)
(7)导:“是啊,诗人所处的环境是陌生的,看见的所有的面孔也是陌生的,怎能不感到孤独、寂寞呢?怎么不思念自己的亲人呢?(指名读→评:突出独、异、倍→范读→指名读、评议)
过渡:(填空:因为诗人—— ,所以诗人平时—— 每逢佳节就—— :看到长安菊花开,他会想到—— 的菊花盛开的样子;看到长安的亲人团聚,他会想到(谁干什么);看到长安的人们重阳登高,他会想到(谁干什么)。)
2、教学三、四行
出示: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同桌讨论诗句的意思。指名说
(2)诗人在家时,总和兄弟们一起登高,可见独自在外,多么遗憾啊。他知道家乡的兄弟们此时此刻也一定在思念着诗人呢。现在,就请你们做诗人的弟弟妹妹,说说家乡的兄弟们会怎么想,怎么说?
(3)朗读指导,并背诵。
① 点拨:这首诗感情真挚,语言朴实无华,让我们再有感情地读这首诗,想象诗中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② 配乐范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③ 练习背诵。(师生接龙背→指名背)
师:这首古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表达了身居外地的诗人,适逢重阳佳节,更加思念家乡、怀念亲人的思想感情)五、课外延伸
明天就是一年一度的重阳节了,你准备以怎样的方式和你们的亲人联系,表达你们的思念之情?
有的说打电话,有的说写信,有的说寄贺卡……
教师肯定了学生提出的方式,要求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和亲人联系,并且在交谈时巧妙地用上“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诗。
生:(打电话)您好!外婆,重阳节到了,我很想念您。您的身体好吗?外婆,今天我们学了一首王维的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其中有一句写得特别好,我把它送给您,“每逢佳节倍思亲”,愿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生:(扮外婆)好外甥,谢谢你的祝福,“每逢佳节倍思亲!”说得好。外婆也想念你啊,等放假了外婆来接你啊!祝你学习进步啊!再见!(掌声热烈)
生:(写信)妈妈,您好!您去外地学习已经一个月了
今天是重阳节,看到别人家都欢天喜地过节,我特别想念您!真是“每逢佳节倍思亲”,妈妈,希望您早些回家!也祝您学习进步!
师:(深情地说)大家谈得真好。让我们把这句诗送给所有在外地工作的亲人——
生:(齐读)每逢佳节倍思亲。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幼儿园篇六
【设计特色】
1、“思”为主线,贯穿全诗教学;
2、以“思”促读,以读感“思”;
3、重拾传统节日,弘扬中国文化。
【课时目标】
1、熟读古诗,理解诗意;
2、重点理解“独”、“异”、“倍”、“思”、“遥”等字;
3、体会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感受家庭的亲情;
4、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历史文化。
【课前准备】板书好整首古诗;多媒体课件。
【课前谈话】
中国是诗的国度,有许多诗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中最有影响的十首诗分别是:
依次出示:(能背诵的指名背诵。)
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首诗
第一首 李白的《静夜思》
第二首 孟郊的《游子吟》
第三首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第四首 曹植的《七步诗》
第五首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第六首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第七首 《诗经》的第一首《关雎(jū)》
第八首 李清照的《夏日绝句》
第九首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第十首 李绅的《悯农》
【教学过程】
一、重阳/习俗
1、同学们,这节课咱们学习其中的一首——唐朝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出示古诗)王维写这首诗的时候还只有17岁,当时他正在京都长安求学。
2、请你们自由地读读这首“最有影响”的诗,读上三遍,做到“字字入目,字字出声”。
3、这首诗加上题目,一共37个字,哪些字词你已经读明白了?(学生说明白后,请他上黑板用“△”标在读明白的字词下。)
忆——思念、想念;山东——陕西有座名山叫华山,华山以东有个地方叫蒲州,是诗人王维的老家;兄弟——此处的“兄弟”可以是王维的同胞兄弟,也可以是王维的亲人,朋友;独——独自一人;异乡——他乡;异客——陌生的客人;倍——加倍,更加,格外;遥——遥远;遍——都;
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点击下列词语:
◆ 九月九日——指的是农历九月初九,这一天,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重阳节。
出示:重阳节是一个很古老的节日,距今已有1700 多年的历史。在中国数字中,一、三、五、七、九为阳数,二、四、六、八为阴数。因此,农历九月初九被称作重阳或重九。在我国古代,重阳节是一个重要的节日,这一天要举行各种活动,如:登高、插茱萸、赏菊、吃重阳糕、喝菊花酒等。如今,这个古老的节日又增加了新的内容,成为一年一度的“老人节”。因为两个九意味着生命长久、健康长寿。
◆ 茱萸——大家可能不太熟悉,这是一种有香味的植物,古人在重阳节登高时,把茱萸插在头上,或装在小布袋里带在身上,认为可以避灾。
这个“萸”字很容易写错,看老师写这个字。(板书“萸”,并讲解写字要领)请大家把这个字一笔一划地写一遍。
二、思亲/怀乡
1、这首诗的题目很长,有9个字,如果只保留一个字的话,应该保留哪个字?(“忆”,这个字和诗句中的哪个字意思差不多?“思” )这一“思”字道出了诗人王维最想说的话,那就是思念亲人,想念亲人。(板书:思念)
2、诗人王维仅仅是在九月九日重阳佳节思念亲人吗?(不是,“每逢佳节”)这里的“佳节”指的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除了重阳节,你还知道哪些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节日,往往是亲人团聚的日子,“每逢佳节”,王维就会格外地思念亲人。)
◆ 五月初五端午节,王维看着碗里的粽子,吃得下吗?请你读——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 八月十五中秋节,王维望着天空的一轮明月,高兴吗?请你读——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 九月初九重阳节,王维目睹着人们成群结伴,登高处,插茱萸,饮酒作乐,他只能待在旅馆里,快乐吗?请你读——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3、同学们,王维只是在“每逢佳节”的时候才思念亲人吗?(不是,你从哪个字感觉到的?“倍”,加倍、格外、更加,说明王维平日里也在思念亲人。真是“佳节有限,思念无限”啊!)——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一起读。
三、孤独/寂寞
1、是什么原因使得17岁的王维“倍思亲”呢?第一句、第三句、第四句中各有一个字点明了“倍思亲”的原因,请你找出来。(独,遥,少。请学生上黑板圈出这三个字)
2、怎么理解这个“独”?(独自一人,还隐含着诗人孤独寂寞的心境。)(板书:孤独)
3、第一句中,哪两个字写出了诗人王维的孤独和寂寞呢?(两个“异”。王维觉得一个“异”字还不足以表达自己的孤独寂寞,于是又用上了一个“异”字。“异乡”可以理解为“他乡”或者“外地”;“异客”可以理解为“陌生的客人”。)
4、同学们,当时的京都长安是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但对于17 岁的王维来说,这里的环境是陌生的,这里的每一个面孔也都是陌生的,他成了这里陌生的客人。在这举目无亲的“异乡”,越是繁华热闹,茫茫人海中的游子就越显得孤独寂寞。每逢佳节来临,孤独的感觉更加深刻,思念亲人的感情也会更加刻骨铭心。——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一起读。带着孤独,带着思念之情,再读。
四、遥远/期盼
1、谁来读读最后两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2、从这个“遥”字,你感觉到了什么?(长安与家乡之间路途遥远。越是遥远,就越是容易触发思念之情。当时,除了步行,就是坐马车、乘船,远在京都长安的王维回一趟家需要数月时间,回家容易吗?他只能把无尽的思念埋在心底,写在诗中啊!——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一起读。)
3、“少一人”的“少”字怎么也跟王维的“倍思亲”有关呢?(少了谁?王维。谁发现的?王维的兄弟、亲人。在什么情况下发现少了王维呢?兄弟们都插上茱萸的时候。)
◆ 假如你是王维的兄弟,兄弟们的头上都插上了茱萸,你的手中还剩下一根茱萸,你会怎么想呢?
◆ 假如你是王维的兄弟,你发现王维不在,你会怎么对兄弟们说呢?
是啊,少了王维,也就多了一份遗憾!重阳佳节,不只是王维在思念亲人,亲人也在思念王维啊!从这个“少”字,我们读出了一份思念,也读出了一份期盼,(板书:期盼)他们热切地期盼王维回家团聚啊!兄弟们的这份期盼更增添了王维的思念之情!——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一起读。
4、(指着板书)“知”,是“知道”的意思。长安与家乡路途遥远,当时通讯极不发达,没有邮局,也不可能有电话、手机,王维怎么可能知道兄弟们在登高处、插茱萸呢?怎么可能知道兄弟们在期盼自己回家呢?(一是因为重阳佳节,有这样的习俗;二是因为王维以前和家人在一起的时候,每次重阳节,都与家人一起登高、插茱萸,享受亲情,是这份亲情给了王维无比的自信!是兄弟间的心有灵犀给了王维无比的自信。虽然王维远在千里之外,但是他完全相信,亲人也在思念着自己。)带着这样的自信,我们再读这句诗: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五、游子/心声
1、同学们,(指着板书)王维为什么如此思念亲人?一是因为他身处异地,感到孤独;二是因为王维离家遥远;三是因为王维知道,亲人也在思念自己,期盼自己回家团聚。谁来读一读整首诗?读出这浓浓的思念。
在王维的眼里,思念是兄弟们温了又凉的杯中酒,是父亲怎么望也望不圆的月亮,是母亲手中那一截散了的线头。谁再来读读这首诗?读出这深深的思念。
2、哪一句诗最能打动你的心?(第二句)这句诗最能打动哪些人的心?(离家在外的游子,包括海外的游子。)“每逢佳节倍思亲”,千百年来,广泛流传,成为游子思念亲人思念故土的名言!游子千里万里的漂泊,心里始终向往着一个亲情的港湾;游子山重水复的奔劳,总是期盼着和家人团聚的时刻!
我们来听一听游子的心声。(播放《九月九的酒》)
出示歌词:
又是九月九,重阳夜,难聚首
思乡的人儿飘流在外头
又是九月九,愁更愁,情更忧
回家的打算始终在心头
走啊走,走到九月九
他乡没有烈酒,没有问候
走啊走,走到九月九
家中才有自由,才有九月九
……
咱们全体起立,每逢佳节,在你和亲人团聚的时候,不要忘了远在“异乡”的游子。齐读这首“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诗——(整首诗)
【板书设计】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孤独)
每逢佳节倍思亲。(思念)
遥知兄弟登高处,(遥远)
遍插茱萸少一人。(期盼)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幼儿园篇七
学习目标:
1、借助拼音认识“忆、异、逢、佳、倍、插”6个二类字和“忆、异、逢、佳、倍、插、遍、遥”8个一类字,能通过对比分辨出“异”上半部分“巳”与“已”的区别,知道“插”的正确笔顺,正确书写“遥、插”。
2、简单了解诗人王维,能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读懂诗句的大概意思。结合王维的生活背景和自己的生活经验,想象并体会诗句表达的诗人思乡思亲之情。
3、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随着夏天的脚步逐渐远去,我们又迎来了美丽的秋天。秋,是一个诗意的季节。秋风响起,落叶归根,会引发多少游子的思乡之情。今天我们学习唐代诗人王维的一首思乡佳作,诗题是《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二、了解作者,阐释题意。
1、说说对王维的了解,补充王维的资料。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唐代诗人,多才多艺,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流传至今的诗歌有400余首,人们又称他为“诗佛”。
2、题目中有一个生字——忆。指导书写。“忆”是什么意思?围绕这个“忆”字,你从题目中还知道了什么?请大家轻轻打开书36页,可以结合课文后面的注释来说。
(1)在这里“山东”不是指现在我国的山东省,而是指华山以东,诗中指作者的家乡山西省(板书:家乡)。王维不到17岁就与弟弟王缙离开家乡到当时全国最热闹的城市——首都长安游学,也就是现在的陕西西安市。
出示示意图,介绍两地之间的大概距离。(两地间高速公路路程为536千米,驾驶汽车需6小时45分钟。如果步行,每小时走4千米,每天走十个小时,也要半个多月才能到达。)
(2)重阳节:九月九日是重阳节,是我们传统节日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节日。古时候人们过重阳有登高、赏菊、插茱萸等风俗。
(3)茱萸是一种有浓烈香味的植物,将茱萸插在头上,据说可以消灾避邪。(逐步将诗题板书完整)
你能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吗?题目很重要,是走进课文、走进古诗中的一扇门。从题目中,我们知道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重阳节这一天思念家乡亲人,想念兄弟的事。齐读诗题,注意语调低沉缓慢。
题目平实朴素,内容也看似平常,但是为什么这首诗会流传千古,被人们广为传颂呢?
三、创设情境,读中悟情。
1、学习诗歌,“读”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只有通过入情入境地朗读才能有更多的收获。读古诗有三个层次,三种境界:读得正确流利——读懂意思——读出感情。
(一)读正确流利:
(1)出示带注音诗句,自由读;
(2)指名读,纠正读音;
(3)去音后男读女读,读出节奏;
(4)提出生字并归类,小组开火车认读并组词,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在这一课的生字中,你觉得哪个字最难写,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
左右结构:忆佳倍插
上下结构:异
半包围结构:逢遥遍
板书:“异”。师示范“插”的笔顺,生练习书写。
(二)读懂意思:
1、诗句读通了,我们还要读懂诗句的意思。交流学习古诗的方法。
学法小结:查资料、看注释、联系上下文或生活经验、反复诵读。
2、先轻声或默读古诗,根据下面的注解与插图,想想全诗大概是什么意思,能说出大概意思即可。同桌交流想法,指名汇报。
(三)读出感情:
同学们对诗句的意思理解得很准确。师错误范读。诗人通过诗句表达了怎样的心情?哪些诗句或者字词最能体现诗人孤独、苦闷、伤心的心情?在书上圈画出来。
1、(板书:独)汉字是会说话的。仔细看看“独”字,透过它你看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出示句式,想象说话:
远在异乡,当时,王维独自一人。
(生病时、空闲时、遇到困难时、写出一首好诗时……)
由此可见,当王维吟诵出“独在异乡为异客”的诗句时,他心中该是多么的酸楚啊!请体会王维此时的心情,带着王维的感受再读第一句。
2、即使生活在繁华都市中,即使满腹才华被人赏识,孤单无助的王维仍是一名生活在异乡的异客,无时无刻不在思念亲人,这是魂牵梦绕的思念啊。尤其是在过节的时候,这思亲之情更为刻骨。诗人把满腔思念都倾吐在哪句诗句中?(生读)“每逢佳节倍思亲”。整首诗中,这一句流传最为广泛,每个字都凝聚了诗人的情感和心血。
你们认为哪个字诗人用得最好?为什么不说“每逢佳节更思亲”“每逢佳节又思亲”,偏偏要说“倍思亲”呢?同桌讨论。(一个“倍”字,既表现出今日思亲之情的强烈,又表明王维平日无时无刻不在思念家乡的亲人。)(板书:倍思亲)
诗中提到的“佳节”还会是哪些中国传统节日?生回答时,师补充相关习俗。
传统节日丰富多彩,最重要的是不管什么节日,都是家人团聚的大好时机。那么在不同的节日里,远在异乡的王维都会看到什么、想些什么?
出示句式,同桌交流,想象说话,说出人物的动作神情:
节到了,王维看到,想起家乡的亲人,。
(师:春节——看到家家户户热热闹闹地一起包饺子、放鞭炮——泪流满面)
家乡的人,家乡的事,即便只是一句普通的问候,一碗热腾腾的饺子,都令王维刻骨铭心,难以忘怀,他怎能不——(配乐读)“每逢佳节倍思亲”。
好一句“每逢佳节倍思亲”!它道出了多少天涯游子对家乡、对祖国的思念呀,我们可以想象:
a、除夕之夜,家家户户欢聚一堂,远在他乡求学的孩子们,会在心底默默地念起:——
b、中秋来临,远在外地打工谋生的人们,会对着明月诉说:——
c、每到国庆节,远在异国他乡的海外游子,会面向祖国深情地说:——
3、虽然心中倍思亲,但重阳节这天,王维还是无法与亲人团聚,只能任思绪飞越千里,他会在脑海中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呢?
家乡亲人的一举一动那么清晰地浮现在眼前,却不能真实地拥抱、交谈,这种痛苦的滋味令人心碎啊!王维只能面向东方,含泪吟诵——(读)“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亲人们团聚在一起,又会想些什么呢?的确,家乡的亲人又何尝不在思念着王维啊!登高远眺,无限的牵挂、担忧、思念涌上心头,他的亲人们一定也会面对西方,大声喊出——(读)“每逢佳节倍思亲”“遍插茱萸少一人”。
4、胸怀大志的王维年少早熟,为实现自己的理想甘心忍受离别的痛苦,只能把自己的绵绵思乡之情融入到诗句之中,正因为对亲人的眷恋,对故乡的依恋,是人类永恒不变的美好情感,所以这首诗直到今天还能深深地打动我们的心。现在让我们再次读读这首诗。(配乐背诵)
5、总结学法。
听了同学们的朗读,我眼前仿佛出现了眼含热泪,神情忧郁的诗人王维。这节课,我们通过逐次逐句地品,设身处地地想,入情入境地读,真切地感受到诗人的情怀,希望今后在学习古诗时,同学们能自觉地运用这些方法。
四、延伸课外,拓展阅读。
古时候交通、通讯极为不便,人们长时间外出时只能靠诗歌来抒发自己思乡思亲的痛苦心情,所以自古以来就有很多思乡诗歌在民间广为流传,其中一些名篇更成为千古绝唱。
出示:
(1)学过的思乡诗歌题目:《秋思》《长相思》《泊船瓜洲》;
(2)朗读补充的诗歌。
渡汉江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立春。近乡情更怯(qiè),不敢问来人。
十五夜望月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qī)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在课后继续收集王维的诗歌或者思乡诗歌进一步阅读、品味。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幼儿园篇八
教学目标:
1. 查找有关资料,了解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
2.展开丰富想象,用自己语言说说诗句意思。
3.品重点字词,美读诗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和能力。
教学重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唐代诗人王维的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
2、简介王维。
王维(701—761),唐代著名诗人,画家,这首诗是王维十七岁时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王维家居蒲州(今天的山西省永济县),在华山之东。所以题称“忆山东兄弟”。写这首诗时他正在长安谋取功名。他多才多艺,擅长绘画、书法,精通音乐,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诗人为什么要思念家乡的亲人?他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的?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首诗。
二、初读
1.学生自由读,把诗读准读顺。
2.指名读。正音,“茱萸”。
3、画出诗的节奏。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三、解诗
1、下面请同学们再次读读这首诗,一边读,一边想想诗的意思。不懂的地方可以查字典,或者用铅笔打上问号。
2、说说你学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3、连起来说一说诗意。
(1)每个人自己说一遍。
(2)指名说诗意。
4、以叙述的口气,把这首诗编成故事,讲给同学听。
5. 你能想到诗人当时在写这首诗的时候内心是什么感受?哪两句诗最能体现诗人的孤独?
四、品诗
1.“异乡异客”
背景介绍:作者王维十五岁便离开了自己的故乡永济,远赴长安参加科举考试。这首诗相传是少年离家后第二年所做,当时的“异乡”指的是国都长安,那时的长安是繁盛的。
2.“独”
在这么好的城市,诗人又怎么会感到孤单呢?从哪个词能看出来?(想象)假如你就是少年王维,当身边的人亲人团聚时,你这个异乡异客只能干什么?当别人三五好友,呼朋引伴时,你这个异乡异客只能干什么?
3.“倍”
转眼离家已两年有余,彻骨的孤独让思念越发深刻,也让诗人写下了这样一个千古名句——“每逢佳节倍思亲”。那个字最能打动你?从“倍”字你能读懂什么?“每逢佳节”单指重阳节吗?
好一句“每逢佳节倍思亲”!一千多年来道出了多少天涯游子对家乡,对祖国的思念:
a.每当国庆佳节,还在他乡的莘莘学子,会用诗句对家人说:——
b.中秋来临,异地求职谋生的人们,会对着明月诉说:——
c.除夕之夜,家家户户欢聚一堂,异国的海外游子,会面向祖国的方向,深情地说:——
五、读诗
1、教师引读:又一个离家的重阳节,王维独自站在异乡的窗前,面向家的方向,深情地吟诵着——(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又一个离家的重阳节,王维独自登上异乡的高山,回想遍插茱萸的团圆场面,大声地吟诵着——(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2、全班一起读
六、小结
同学们,诗人用了短短的28个字,将自己思念家乡,思念亲人情感曲折有致的展在我们的面前,虽然间隔了1200多年,当我们今天再次读起它的时候,依然是那么感动,这就是经典,这就是经典的魅力。
七、拓展
1、欣赏《秋思》。
(1)自由读这首诗。
(2)结合注释说说诗的意思。
(3)指导朗读这首诗。
2、诵读课前搜集的有关思念的古诗或现代诗歌。
3、你如果有亲人在外地打工,你能用一段话说说你对他的思念吗?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幼儿园篇九
师:同学们,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已经来临,知道它的来历吗?
生:不知道。
师:相传在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丧命。一场瘟疫夺走了青年恒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因病差点儿丧了命。病愈之后,决心出去访仙学艺。恒景不畏艰险和路途的遥远,在仙鹤指引下,终于找到了有着神奇法力的仙长。恒景废寝忘食苦练,终于练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艺。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来作恶,仙长送给恒景一包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密授避邪用法,让恒景骑着仙鹤赶回家去……(师讲故事,生静听)
生:哦,九月初九就是重阳节。
师:关于这个节日,你知道什么?
生:我知道要观赏菊花。
生:我知道要吃重阳糕、
生:我知道要饮菊花酒。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看电视知道的。
师:留心生活,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今天咱们一起去了解古人是怎样过重阳节的?(板书课题)
生:齐读课题。
师:看老师板书古诗,你们解决不认识的字。
生:(拿出字典,解决字音)
师:试着朗读,要求正确。(抽读)
师:谁来评评?
生:“茱萸”没有读准确。请大家跟我读。(学生跟读)
师:谁再来试试?(一学生自告奋勇来读)
师:怎样才能读出古诗的味道?
生:把声音放轻,速度减慢。
师:那咱们试试。(生自由练读)
师:如果你能读好这首诗,就请你举手。(一生读)谁来评评?
生:他读得慢,有一点诗的味道了。
师:在读诗时,你感受到什么?
生:我感受到王维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
师:是啊,“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是表达思念的千古名句。(齐读这两句)
师:诗人一个人冷冷清清地过着节日,心里更加地思念亲人。速度再慢一点,声音再低沉一点,把诗人的心情读出来。(生读)
师:王维思念亲人的同时,他发现故乡的兄弟在干什么?
生:兄弟在登高远望,还分插茱萸。
生:插茱萸时兄弟们发现少了一人。
师:那是谁?
生:是王维。
师:通过古诗我们了解了古人是怎样过重阳节的?
生:遍插茱萸。
师:让我们在音乐声中深情朗诵吧!让我们以诗传情吧!(生和着音乐能背则背,不能背则读)
师: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况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重阳佳节,寓意深远,人们节历来有着特殊的感情,唐诗宋词中有不少贺重阳,咏菊花的诗词佳作。例如唐朝李白的《 九月十日即事 》、唐朝王勃的《蜀中九日》等。
生:那为什么退休老人特别重视这个节日?
师:双九还是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意思,所以后来重阳节被确立为老人节。
此时,让我们走进王维的思念,把这首千古绝唱送给家里的老人吧(生齐声朗诵)。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幼儿园篇十
第一课时
师:同学们,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是一个丰收的季节,秋天的美在田野,在树林,在果园,更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从今天开始,我们要一起来学习一组有关秋天的课文,今天先来一起学习第九课,
生齐读课题《古诗两首》
师:我们先来学习第一首古诗,由叶绍翁所写的《夜书所见》请同学们自由读古诗,要把诗句读正确,
生自由读古诗
师:谁能为大家来读读这首诗呢?
生1读诗
师:读得真好
生2:我要提醒大家,第三句中的挑读第三声,请大家跟我读
师:很好,让我们一起把这首诗再来读一读
生齐读古诗
师:读得很好,接下来老师想请大家再细细地读读这首诗,体会体会这首诗的意思,
生3:我想提醒大家,这首古诗下面的注解,我想这些注解是帮助我们读懂诗句的吧
师:是的,你很会学习,除了看诗下的注解,我们还可以通过反复诵读的方法来读懂诗句的意思当然遇到不明白的地方你还可以查查字典呢接下来就请大家再读读古诗,体会体会诗句的意思
师:通过自己的研究,你读懂了诗中的哪个诗句呢?
生1:通过反复诵读古诗,我读懂了夜书所见这个题目的意思,就是作者叶绍翁在夜里写下了他所看到的景象
师:是在哪个季节的夜里
生2:我觉得是在秋天的夜里,我是从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这个诗句中看出来的
这首诗的大致意思就是秋风吹动着梧桐树的树叶,在江面上吹来阵阵秋风,让人动情
生3:通过看课文中的插图和注解,我读懂了这一句: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诗人知道有小孩子在那儿捉蟋蟀,深夜的篱笆外只有捉蟋蟀的小孩子亮起的一盏灯
生4:同样是这句话,我是这样理解的诗人在深夜看见篱笆外的一盏灯,就知道那儿一定是小孩在捉蟋蟀
师:两种说法都可以,看来大家刚才自学的很认真,诗的意思已经大致弄明白了,那么在刚才的学习中,你还有不理解的地方吗?
生1:我想问问这个客字是不是客人的意思
师:在这里,客是指离开家乡,生在他乡的人,诗中指的就是诗人自己
生2:江面上吹来阵阵秋风,让诗人很有感触
师:说得很好,那么请大家想象一下,江面上吹来阵阵秋风,让诗人想到了什么呢?
生1:秋天到了,树叶都落下来了,诗人一定觉得一个人在他乡特别孤单
师:是啊
生2:我想诗人一定在想,家乡的亲人到底怎么样了
生3:也话诗人在心里对家里人说:天气冷了,要多穿点衣服
师:秋风吹动了梧桐树叶,带来了阵阵寒意,也牵动了诗人的思乡之情,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情,再读读这首诗吧
生齐读古诗
师:刚才大家理解了这首诗的意思,是不是很快就能把这首诗背下来了呢?请大家自己先试着背一背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叶绍翁所写的古诗夜书所见,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唐代诗人王维在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写下的著名诗篇一起来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师:请大家先自由地读读这首诗,要把古诗读正确,
生自读古诗
师:同学们,这首诗中有很多要认的生字,请大家看大屏幕,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生字:忆,异,逢,佳,倍,插
师:这首古诗你们会读了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古诗
师:王维的这首诗感情真切,是抒发思乡之情的千古绝句接下来,请同学们再去读读这首诗,感受一下诗句的意思,还可以跟同桌讨论
生自由读古诗
师:刚才大家细细地读了这首古诗,你能告诉大家你读懂了些什么吗?
生1:我读懂了这一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我认为这一句的大致意思是诗人一个人离开家乡,每当过节时,他都很思念家乡的亲人,
师:这是一个脍炙人口的千古佳句,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读第一句
师:每逢佳节倍思亲,课文中的佳节就是指重阳节,同学们,你知道除了重阳节还有哪些节日可以称为佳节呢?
生:有中秋节,元宵节,春节,
师:那不是佳节的时候,诗人思念自己的亲人吗?
生:平时,独在异乡的诗人也很思念家乡的亲人,只不过在过节的时候,他思念亲人的感情比较强烈吧了
生1:这个倍是尤其,特别的意思
师:说得真好,每当佳节,远离家乡的人总是特别思念家乡的亲人,这首诗中的倍字用得多好呀让我们一起再把这个诗句读一读吧
生读第一句
师:刚才同学们讲么,这个倍是尤其,特别的意思我们要把这种感情读出来,再试一试好吗?
生再读第一句
师:在古时候,每当到了重阳节,人们就有登高,插茱萸,钦桂花酒的习俗,于是,诗人就想起了远在故乡的兄弟们一定登上了高处,插遍了茱萸,只是少了诗人一个呀同学们,这是诗人哪句诗所描写的呢?一起读一读吧
生读第二句
师:让我们把这首诗连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古诗
师:这么美的诗句你们想把它背下来吗?
生自己试着背这首古诗
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背背这两首古诗吧
师:接下来,我们还要一起来写生字,请你仔细观察一些,哪些字是需要特别提醒的
师范写“插”字
再在就让我们写生字吧每个生字在田字格里写两遍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幼儿园篇十一
一、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1个字
2.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感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理解词句,想像诗歌内容。
三、教学难点体会诗人所描绘的河上夜晚的迷人情景,陶冶爱美情趣,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问话导入
同学们,秋天到了,你们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学生自主回答。
秋天是美丽的季节,不过,在古人看来,秋天也是容易引起人们愁思的季节,所以不少古代的诗人发出了类似的感慨!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关于秋天的古诗——《夜书所见》。(教师板书课题)请同学们齐读题目。
(二)解读诗题
1.“夜”是指晚上。
2.“书”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呢?(写)
3.“所见”是什么意思呢?(所看到的)。
4.题目“夜书所见”是什么意思呢?谁来说一下?
(在夜里把自己所看到的景物写下来)
(三)初读古诗,学习生字词
1.根据拼音、注释学生自己读诗文,要求读通、读顺。
2.老师示范读并且正音,师生讨论生字的认法。
萧篱上下结构
促织深左右结构
看注释解决萧萧、挑、促织、篱落的意思。
3.同学互读诗文,纠正发音。
(四)再读古诗,整体感知
1.默读古诗,思考:诗人在秋天的一个夜晚把自己所看到的东西写下来,那么他在夜晚看见了什么?听到什么呢?
边读边把诗人所看到的、所听到的分别用横线和波浪线画下来。
2师:谁来说说作者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3.学生汇报。
(师随机板书:见:梧叶促织一灯明听:寒声)
如果学生回答不上来,就暂时不作解答,进入下一环节。
(五)品读赏析,感悟诗意
1.赏析第一、二行诗
(1)下面我们更深入地学习这首古诗,先来看看前两行诗。
(2)请男同学读一读这两行诗。
(3)梧桐树的叶子在秋风的吹动下,发出了什么声音呢?(萧萧指风声。
(4)第二行诗句这里的“客”是指谁呢?为什么说诗人是“客”?(因为他身在异乡)
(5)请大家想想,(播放音乐渲染气氛)萧萧秋风吹下梧桐叶,送来阵阵寒冷,江面上也吹来了秋风,在这样的一个夜晚,假如你就是这个独自在外地作客的诗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会产生怎样的心情?有了这样孤单寂寞的心情就会很容易想起了什么呢?
学生回答:想家。
(6)看到这样的秋景,很容易触动了诗人的思乡之情,这就叫做什么呀?(板书:动客情)
(7)小组赛读这两行诗,看看哪组最能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再指名读,齐读。
(9)你们真是诗人的知音人,读出了他的寂寞,读出了他的思乡之情。谁可以结合词语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说得好的给予表扬。)
诗文大意:萧萧的秋风吹动着梧桐树叶,送来了阵阵寒意,在外地做客的诗人不禁想念自己的家乡。
2.赏析第三、四行诗
(1)师:正当诗人孤独的时候,他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呢?现在我们来学习后面两行诗。请同学们默读,边读边结合插图、注释来想一想。
(2)找同学来说一下课本上的插图画的是什么。
(3)读到这一句,你们有不懂的地方吗?
①生提出疑问,师生一起解决。
②师也可提出疑问:在这里想问一问:“知”字是什么意思呢?
引导:你想一想,诗人是在深夜从远处看见篱笆底下有灯火,他真的能看见那么小的蟋蟀吗?(不能)
那是作者的什么呢?(是作者想到的,猜到的,料想的)
所以这个“知”字是料想的意思。(指名说)
(4)师:是的,诗人看见儿童玩得那么高兴,那么投入的时候,就越会想到了什么呢?(想起他的家乡和自己的童年)
(板书:思乡之情)
(5)诗人看到孩子们高兴的情景,想起了自己的童年,他那孤独的心,顿时变得亲切了。下面,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吗?
①指名说:生可能会直译诗句,这时师可引导:
你是按照每个字的意思说的,可是觉得通顺吗?怎样才能说得通顺呢?有时候在把古诗变成我们的语言的时候,可以根据情况调换词语、诗句的顺序。所以可以将第三行和第四行的顺序调换一下。
②谁来根据老师刚才的提示说一说诗句的意思?(指名说)
诗文大意: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6)指名读诗,全班齐读,读出诗人当时的心情。
(六)深入朗读,感悟诗情
1.全诗从头到尾都融进了诗人的思乡之情。读的时候要注意读出感情,读出诗的韵味,现在请同学们听老师读一遍,你们认真地听一听。师配乐范读。
2.你能不能读出这种“想家”“乡愁”的味道来?(学生自由读)
3.谁能大胆地读给大家听呢?(配乐,指名读)
4.全班齐读。
(七)拓展延伸,质疑问难
1.在秋天的夜晚,周围的景色触动了诗人的心,于是就写下《夜书所见》这首思念家乡、亲人的诗篇。你们还读过哪些关于思乡的古诗呢?(指名读或背)《静夜思》
2.小结:秋天到了,当我们离别家乡,离别亲人的时候,我们是多么容易思念,有时一草一木都会引起我们浓浓的思乡之情。
(八)布置作业
1.背诵《夜书所见》
2.收集一些关于思乡的古诗,把自己喜欢的背下来,还可以与大家一起交流。
(十)板书设计,突出主题
夜书所见
叶绍翁
见:梧叶促织一灯明
听:寒声思乡之情
感:动客情
第二课时
(一)感受课题,课前铺垫
在遥远的古代,当深深的思念、浓浓的乡愁涌上心头,许多诗人就用手中的笔来表达内心的无尽思念。今天让我们细细地来品味一首王维的思亲佳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提前板书)齐读课题。
(二)解读诗题
1.九月九日是重阳节。
2.“忆”是什么意思?(思念)
3.山东是华山以东,王维的家乡蒲州就在这一带。
4.诗题是什么意思呢?找同学来说一下。
九月九日重阳节这天,王维思念远在家乡的兄弟。
或者说,在重阳佳节怀念家乡的兄弟。
(三)初读全诗,整体感知
1.根据拼音、注释学生自己读诗文,要求读通、读顺。
思考:诗中写了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什么人的什么事?谁能用一句完整的话说出来。
2.学生回答问题。也可以根据诗题回答。
诗中写在九月九日重阳节诗人独自在异地他乡思念家乡兄弟的事。
3.同桌互读诗文,纠正发音。
(四)抓住诗眼,感悟诗意,体会意境
诗眼是指诗中最精炼最传神的一个字,也可以是体现全诗主旨的精彩语句。
首先,感悟“独在异乡为异客”。
1.说说你读完全诗后的感受?(诗人很孤独)
从哪里看出诗人的孤独?出示第一句诗:独在异乡为异客。
2.重点体会:异乡异客。
①同学们,本句中哪个字给你感受最深?(异)
你能从这两个“异”读懂些什么,体会到一些什么?
(诗人所处的环境是陌生的,看到所有的面孔也是陌生的,远离家乡、无依无靠、举目无亲)
②不过老师有个疑问:当时的诗人所在的城市长安是热闹的、繁华的,可为什么在这样繁华热闹的地方,诗人却感到孤独寂寞呢?还从哪个字看出来?(独)
3.重点体会“独”。
①你对这个“独”有什么体会?在你平时的生活中是否也有过这样的感受?(生畅所欲言)
有孤独的感觉,很孤独,特别孤独……
其次,感悟“每逢佳节倍思亲”。
过渡语:诗人是如此的孤独无助,怎能不叫他——(思念),这种思念是那么的——(深刻),以致他写出了这样的一句千古名句——(每逢佳节倍思亲)!
1.出示诗句自由朗读:你觉得这句诗哪个字写得好?(倍)
从“倍”字你能读懂些什么?是啊,平日里的思念尚可忍受,然而面对重阳佳节,往事历历在目,此时此刻王维的内心该是多么的痛苦啊!
1.想象画面:请同学们轻轻地读这两句诗,边读边想象,你的眼前将浮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在这众人团聚欢笑的重阳佳节,远在异乡的王维可能在哪里?他看到的什么情景?他耳边传来的是什么?他的心里是一种怎样的感受?
3.指导诵读:指名读,小组读,男女读,听出了寂寞,听出了孤独,听出了思念。当深深的思念,浓浓的乡愁涌上心头,王维用诗这一最美的语言,让生活在一千三百多年后的我们,同他一起感怀,一起哀伤,也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两句诗。
再次,感受“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一句写了兄弟情深。
1.诗人王维在重阳佳节深深思念着家人,那家里的亲人是否也在思念着他呢?从哪里看出来?
2.朗读: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3.理解诗句“遥”字你体会到什么?为什么说“少一人”?
“遥”指远。“少一人”指少了诗人自己。
4.由于重阳节有这样的风俗,触景生情的王维心中该是多么难过啊!
展开想象,用自己语言说说诗意。
(独自一人身在他乡,成为他乡之客。每遇到美好的节日,我就加倍地思念故乡的亲人。在遥远的地方,想到兄弟们都登上高处,一个个都插上茱萸,单单缺少我一个人。)
5.角色体验:
①如果你就是王维日思夜想的兄弟,你在登高时会怎样思念自己的兄弟,在心里会对兄弟说些什么?
②哪一位愿做诗人王维,你想对你思念的、同时也在思念你的兄弟说些什么呢?
(王维想,以前在家乡时,
每逢重阳节,总要和兄弟们头插茱萸,
手挽着手去城外登高远眺。大家欢聚在一起,
是多么让人高兴啊!如今我们却天各一方,
不能相会……此时此刻,兄弟们一定也在登高聚会,西望长安,思念着我呢。
而如今,这一切都只能出现在回忆之中,重阳是别人的,团聚是别人的,属于自己的那支茱萸,又在哪里呢?)
同学们,愿意和王维一起追忆一下那久违的画面吗?
让我们闭上眼边读边想。
5.角色吟诵:千言万语道不尽双方心中深深地思念,还是让我们用诗句来表达吧!(王维一组读一二三句,兄弟一组读第四句)
(五)总结全诗,感情升华
同学们,短短的28个字,将道不尽的离愁,诉不完的思乡,曲折有致的铺展在我们的面前,历经1200多年,当我们今天再次读起它的时候,涌向心头的又岂止是感动?在不知不觉间我们也走进了这浓浓的乡愁中,今后无论走到哪里,同学们都不要忘记亲人,不要忘记故乡。月是故乡明,回家的感觉真好!
(六)布置作业
1.背诵《夜书所见》
2.完成本课的基础训练
(七)板书设计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倍思亲
独兄弟
少一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幼儿园篇十二
教材分析:
古诗的学习到了三年级,开始引入了注释。因此,在教学古诗两首时,应当恰当地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注释进行学习理解。《夜书所见》描绘了一个秋天的夜晚,农家院落里宁静悠闲,秋风中的梧桐传达着秋的寒意,勾起了诗人的思乡之情。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也表达了作者重阳节那天倍加思念亲人,惆怅孤独的思想感情。学习这两首古诗,不仅要让学生自己学懂诗意,更要让学生体味诗中的意境。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朗读课文,认识“促 忆”等7个认读字,
2、学习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并能够正确地朗读、理解古诗,并体会古诗的意境。
3、通过自主探究,会写“忆 异 逢 佳 倍 遥 遍 插”等10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激情:许多作家诗人都用他们的笔描绘秋天。秋天不仅是个丰收的季节,美丽的季节,秋天也常常勾起人的离别意,相思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首寄托着离情别绪的古诗。
2、揭题,读题。
二、自学古诗,相机学习认读字。
1、自学课文
建议:⑴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⑵难读好的字,读不顺的句子多读几次。
2、自学(巡视指导)
3、大组交流
⑴分节读课文,相机学习。
促:读准平舌音,对照注释理解“促织”
忆:扩词,理解九月九日忆上东兄弟中“忆”的意思,说说课题的意思。
遥、遍、逢:换偏旁,写一写
三、学习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课件出示:在高高的山上,诗人对着远方,若有所思,吟颂着……
2、自学:对照注释,想想诗句的意思。不理解的字或词打上问号。
3、交流:
重点:异 独 倍 遥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4、品读古诗
⑴再次出现课件,体味意境(重阳本应该是团聚的日子,诗人却遥在他乡。他登上高山,眺望远方,非常思念家中的亲人。)
⑵想象当时作者的所思所感。
⑶小结:在这重阳佳节,作者更加思念远方的亲人,所以写下了“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千古名句。
⑷品读,朗诵
四、写字:
你觉得在这首古诗里还有哪个生字写起来还觉得有困难
重点指导:插
说说你怎么记,观察田字格,找出结构特点,主要笔画。范写,练写。
五、总结:
学懂一首古诗常常需要借助注释,另外要展开想象,才能体会其中包含的思想感情。这种方法就叫做画面想象法。希望同学们能运用这两种方法,学懂更多的古诗。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幼儿园篇十三
教学目标:
1.查找有关资料,了解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
2.展开丰富想象,用自己语言说说诗句意思。
3.品重点字词,美读诗句,体会作者流露的感情。
4.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和能力。
教学重点:
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教学准备:小黑板录音机
教学时数:1课时
基础知识:
生字:
异 字义:另外的;别的。异乡 怪异 奇异 惊异
倍 字义:加倍更加。倍加 成倍 加倍 事半功倍
茱萸:一种香草。古时重阳节人们插戴茱萸,据说可以避邪。
正音字:茱萸(zhū yú)
释词:忆:想念。异乡:他乡、外乡。
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 逢:遇。 倍:格外。
登高:古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
作者简介:
王维(701-761),字摩诘,蒲州(今山西永济县)人。通音乐,工书画。唐代诗人。
【今译】独自一人在外地生活,每地重阳节在时候更加思念故乡的亲人。想想家乡的兄弟们正在登高远望,都插上茱萸发现就少(我)一个人。
教学设计(a案)
一、复习学法,导入新课。
1.出示:了解诗人、解诗题目、明白诗意、体悟诗情、吟诵诗文。
2.用自己话说说每一步具体做法及要求。
3.今天,我们就按同样的方法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4.板书: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二、了解诗人,解诗题目。
1.这首诗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写的?你了解他吗?
这是诗人十七岁时在长安所作,当时正直重阳节,他的家人在家乡蒲州(今山西永济)在华山之东。而诗人独自过节,显得十分孤独。
2.题目中的“忆”是什么意思?“山东”指山东省吗?能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吗?
在重阳节这天,王维思念家乡的兄弟。
三、理解字词,明白诗意。
1.学生自由读,指名读,直到正确流利。
(“为”这里应读“wéi”)
2.再读,你有哪些地方读不懂?并在书上作记号。
3.课件出示学生不理解的字词:
异客 逢 倍 遍
4.动动脑子,你如何理解这些字词?
5.你能从字面上说说诗句意思吗?
6.学生展开想象,用自己语言说说诗意。
四、体悟诗情,吟诵诗文。
1.这首诗中你认为哪些字用得好?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学生小小组讨论。
3.交流。
我认为“( )”字用得好,从中我体会到了( )
4.你能把体会到的感情读出来吗?有没有同学比他读得更好?(注意节奏与感情
5.配乐吟诵。
五、作业:
背诵古诗,书写生字。
教学设计(b案)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唐代诗人王维写的一首古诗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生齐读课题两遍。师范读。(老师读得时候请同学们思考这首诗说了些什么?)
生齐读全诗。
小组讨论这首古诗说了什么?并把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二、解题。
想一想“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课题的意思?
1. 九月九日:指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
师:重阳节又是什么节?(生:老人节)
2. 忆:想念,思念。
3. 山东是指的什么地方?
古时候指华山以东的地区,并非专指今天的山东省。在这里专指华山以东,作者家乡蒲州。
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诗人王维:(幻灯片3)
王维(701—761),唐代诗人,画家,这首诗是王维十七岁时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王维家居蒲州(今天的山西省永济县),在华山之东。所以题称“忆山东兄弟”。写这首诗时他正在长安谋取功名。他多才多艺,擅长绘画、书法,精通音乐,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他与另一位唐代诗人孟浩然并称“王孟”。
三、初读课文,了解诗的大意。(自由读)
四、读懂全诗。(下面我们来学习这首古诗)
1.独在异乡为客
独:孤身一人;独自一人。
异乡:他乡、外乡。就是家乡以外的地方。
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
我独自一人在外地,人地生疏,举目无亲,做外乡的客人。
2.每逢佳节倍思亲
每:每当。
逢:遇到。倍:格外;加倍、更加。
“佳节”指的是什么节日?(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这天)为什么这一天王维“倍思亲”?(因为他独自一个人在外地,人地生疏,举目无亲,感到寂寞。)
每当遇到节日就加倍地思念家中的亲人。
3.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遥知:在遥远的地方猜想。
为什么要登高?(古时候有这样一种习俗,就是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这天,人们都要登高避灾。)
茱萸(zhū yú):一种有浓烈香气的植物(一种香草)古时候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这天,人们都喜欢插戴茱萸,据说这样可以避邪、消灾。
我在遥远的地方,想到今年重阳节兄弟们一定都登上了高处。他们都插戴着茱萸,站在那高高的地方,遗憾的是单单缺少我一个人。
4.齐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加深理解全诗的意思。理解诗句的意思。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可分为几层?每层写了什么?
第一层(前两句):身处他乡异地的诗人,每逢佳节就更加思念亲人。
第二层(后两句):作者想象兄弟们重阳节登高的情景。
五、朗读、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齐读、个人背、男女生背、师生背、全班背。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思考:
1.谁能来说说诗的哪两句最能表达出诗人的思念之情?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2."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意思。为什么他每逢佳节倍思亲?
(1)每当遇到节日就加倍地思念家中的亲人。
(2)因为他独自一个人在外地,人地生疏,举目无亲,感到寂寞、孤单。
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叙述的口气,把这首诗编成故事,讲给同学听。
诗人王维因为要在长安谋取功名,不得不与自己的故土和亲人告别,作客他乡。远在外地的他,时常想起家乡的朋友和亲人。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王维想:家乡的亲人、兄弟们一定在插满茱萸的高山上祝愿我在外乡一帆风顺吧!遗憾的是,我无法与亲人、兄弟们一起度过这美好的时光。
师:这首古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表达了身居外地的诗人,适逢重阳佳节,更加思念家乡、怀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师:在我们学过的古诗中,你们还学过哪些思念家乡、怀念亲人的古诗?请你来背一背(生:李白的《静夜思》)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幼儿园篇十四
师:同学们,读古诗时,和着音乐的氛围来吟诵时,会更容易走进诗的世界。听。(音乐《寞》,师朗诵《静夜思》)
生静听
师:大家也一起来和着音乐的氛围来读。
生齐: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师:说说你感受到什么?(学生举手)
生:感受诗人李白在深深的思念着故乡。
生:感受诗人心里的忧伤。
生:觉得诗人对故乡非常的思念。
师:是啊,每见月圆,诗人总会对故乡思念不已,每逢佳节啊,对故乡的思念更是深切啊。今天是(板书:九月九日),是什么节日?(学生纷纷举手)
生:九月九日是重阳节。
师:关于这个节日,你了解多少?
生:我知道重阳节要登高吃重阳糕的。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我看过别人过重阳节
师:会观察,是一种学习方法。还有谁知道?
生:重阳节要登高插茱萸。
师:你又怎么知道?
生:我从注释里知道的。
生:我还知道重阳节又是老人节。
师:你知道的可真多。是啊,登高插茱萸是古人过重阳节时的习俗。古人啊还要在这天带上全家,登高插茱萸避邪求平安呢。继续看老师写。(板书:忆)忆就是思念。(板书:山东兄弟)重阳节诗人在思念谁?(学生纷纷举手)
生:诗人在思念山东的兄弟。
生:诗人在思念故乡的兄弟。
生:诗人在思念远在故乡的亲人。
师:题目中的山东就是?(学生举手)
生:山东就是王维的故乡。
生:山东就是华山以东的地区。
师:现在指?
生:现在的山西永济。
师:诗人在思念故乡的兄弟,(边说边圈出“忆”),那么这个题目应该这样读呢?
生:应该读得慢一点。
生:应该要把声音放轻一点。
师:好,谁来读?
生: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师:谁来评评?谁再来试试?
生:读还是要放慢速度。
(生放慢速度,沉下气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师:把声音放轻,速度减慢,古诗的味道可以读了出来,思念的感觉也就读出来了。我们今天就用这种方法去读读这首诗。要读正确流利。
生自由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师:如果你认为你能读好这首诗了,就请你举手。
生读
师:谁来评评?
生:他读的慢慢的,有一点诗的味道。
师:在读诗时,让你感受到什么?
生:诗人在思念着故乡。
生:独在异乡为异客……
生:诗人对故乡的亲人非常的思念。
师:是啊,整首诗里都含着诗人对故乡对亲人深深的思念啊(板书:思)。这思念是诗人“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时的叹息,又是诗人在熙熙攘攘人群中的刹那间沉吟。读读诗的第一、二行,想想你看见诗人在作什么?
生默读想象。
师:你看见了当时诗人正是怎样的处境啊?(学生纷纷举手)
生:诗人当时一个人在异乡,心里觉得很忧伤。
师:你很理解诗人的心情。你还看见了什么?
生:我还看见了诗人独自一个人在旅店里举杯消愁,身边没有一个亲人,朋友,心里在加倍的思念着亲人。
生:我还看见了诗人一个人冷冷清清的过着节日,因为诗里说他独在异乡为异客。
师:因为思念,诗人的心是那样的忧愁,那样的冷清啊,谁来读读这两句啊。(学生读: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师:你已经懂得了诗人的忧愁了。还有谁?把声音再沉下来一点,速度再慢一点。谁还能读,把诗人心读的更加沉点,愁一点?
生:
生齐声读
师:佳节重阳,诗人身边的人们正在干什么?
生:异乡的人们都在团团圆圆过节。
生:他们带着全家登高插茱萸,高高兴兴。
生:他们一家人围在一起吃着重阳糕,和着美酒,非常快乐。
师:而诗人这一刻的心情却是怎样?读.
生:诗人的心充满了忧伤。
生:诗人眼前总是充满了母亲的影子,他在思念着母亲。
生:他恨不得插上翅膀飞回家去,与亲人团聚。
生:在他的心里都是孤独,寂寞啊。
师:而事实他却只能是……。
生齐读: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师:独在异乡王维,忧伤凄凉的王维啊,不能不回想起在故乡的兄弟亲人们过节的情形啊。此时,在他眼里又出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啊?一起读第二句。
师:随着王维的目光,你看见故乡的兄弟在?
生:兄弟正在登高插茱萸,却发现少了一人。
师:兄弟登高插茱萸,却发现,读——遍插茱萸少一人、
生:王维的兄弟朋友们结伴分茱萸,分到最后,手里还剩下一枝总是分不出去。
师:那就是谁的?
生:那就是王维的。因为诗中说‘遍插茱萸少一人’,少的就是王维啊。
师:你来做王维的兄弟,把当时你分茱萸的样子说给大家听听。当时你手拿着一束茱萸,
生:我手里拿着一束茱萸,一棵一颗地分给我的兄弟亲人们,可是最后了,手里还剩下一棵。
师:此时,你的心里啊?(引导学生说完并读诗句3、4行)
生:我手里拿着茱萸,心里很思念王维。(读)
生:我手里拿着……心里很凄凉,王维你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啊?
师:过节少了一个你,王维。读第四行?——遍插茱萸少一人。
师:故乡的这一切都是王维所遥知的,故乡的亲人的思念,王维更是明白,这时王维的情如何啊?
生!:王维的心就更加思念家乡了。
生:王维的心被思念折磨了。
生:王维的心里充满了寂寞,连眼泪都要留下来了?
师:所以王维在节日时候,他只能说……(读全诗)
生齐读全诗。
师:我是王维,独在异乡的我的心里也是那样的忧伤啊,我只能以诗传我情啊。(音乐凄恻婉转。师深情朗诵)到此刻,你们已经懂得我对故乡的思念了吗?你懂得吗?(学生在音乐声中吟诵)
生:我懂得了。
师:还有谁懂得?
生:我懂了。
师:你们都懂得了吗?(生点头)请你们一起来读。
生:独在异乡为异客…….(和着音乐声)
师:谢谢我的兄弟亲友们。我以我诗传我的心的时候,我还是那样的期盼能收到你们的只言片语,好让我独在异乡的时候,展开那信签,轻轻读来,有一点点安慰啊。请你拿起你的笔,给我写一封信吧。(音乐《远方的书信》)
学生动笔。
师描述:你是王维的兄弟,请你告诉王维…….你是王维的老母,请你告诉王维……你是王维的好友,请你告诉王维…….告诉王维家乡近来的人事,告诉王维你们对他的期盼与鼓励…
学生写信,师巡视。
师:谁把家书念出来给王维听听,注意你的称呼。(学生举手)
生:哥哥:你什么时候回来才能回来啊。家乡的茱萸开了,有蓝的、白的、粉的,真美。你不要记挂我们,我们的母亲现在安好,有我们几个兄弟侍奉着呢。重阳了,深藏着你年前戴过的茱萸还是那样芬芳四溢。母亲、亲人、兄弟日夜盼望你的归来,等你归来,我们还是一起去赏花,吟诗,归来吧!(掌声)
师:我会归来,我一定会归来!我会等到那枝茱萸插到我头上的那天的。还有谁能把家书念给我听听?
生:弟弟,你在异乡可好吗?你知道吗,每当佳节,每个人心里都深深地思念着你,牵挂着你。母亲每到节日吃饭时,总时要做你最爱的饭菜,然后给你留个空位。母亲每天都在等你,等你忽然有一天回来,像小时候一样,偎依在母亲怀里说‘娘,您做的饭菜真好吃。’弟弟,家乡的每一个人,甚至是一草一木都在想你。你不用牵挂,我们还留着今年的茱萸,等你回来,等你回来过下一个重阳节。(掌声)
师:我懂得,我懂得兄弟亲人的牵挂啊,但是我也是在牵挂啊,我多么想回乡一趟,只是这一刻,我只能以诗寄我情啊……一起读。
生齐读
师:时间一天天的过去,可是对故乡对亲人的思念仍然是那样的深沉。总想见到来自故乡的亲人问一问故乡。那一天,年少时的老友来到长安与我一见,在激动之余,我挥笔写下这首《杂诗》听……
(音乐《杂诗》),在前奏部分,师吟诵“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生边听音乐边轻声和。)
师:我等啊,盼啊,终于盼到了故乡来人了。我心里有千言万语要问啊,问出口的却是“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你们也来帮我问问故乡的老友吧。
师:你来问。
(生: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生: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师:那寒梅就是故乡,所以当我“独在异乡为异客”时,要问:
生: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师: 那寒梅就是我对故乡的思念,所以当我“遥知兄弟登高处”要问:
生: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师:到此时,,你可走进了王维的思念了吗?你明白了王维在异乡时候那深深的牵挂了吗?(生点头)
师:请你,请你们一起来吟诵我在九月九日写下的思念吧。
生齐声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幼儿园篇十五
【教学目的】
1.复习前两首古诗,能背诵并默写。
2.学习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理解诗句的意思,边读边想象,领会诗歌的意境,体会作者思念家乡亲人的思想感情。
3.有语气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诗意,想象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2.难点:想象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上节课学的两首古诗。
1.指名背诵《望庐山瀑布》、《山行》,说说诗的意思。
2.默写两首古诗,纠正错字。
二、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引入,激发学习兴趣:上节课我们学习的是两首写景古诗,表达了作者赞美大自然的感情。你们听,教师所背诵的下面这首诗,与前两首有什么不同?
(师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感情比前两首深沉,是写思念亲人的诗歌)
2.下面,我们就自己试着学习这首古诗,看看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学生自学)
3.你想向同学们介绍什么?(学生根据诗意,自由介绍诗意或有语气地朗读。)
(1)作者:王维。唐代着名诗人,九岁就以文才出名,写此诗时年仅17岁。(还可让学生多做些介绍。)
(2)题目:九九重阳节思念远在山东的兄弟。
(3)第一句;独自一人在他乡做客,每遇到节日就加倍地思念亲人。
导:从哪个词看出作者是独自一人?(板书:孤独、孤单)
从哪个词看出作者是加倍地思念亲人?(板书:加倍、更加)
导:为什么每遇到节日就加倍地思念亲?
(自己孤身在外,每逢过节时,看到别人全家欢聚一堂皇,就感到孤单寂寞,因此,比平时更加思念亲人。)
(4)第二句:今天是重阳节,我想到了远在家乡的兄弟们登高插茱萸时少了我,一定很难过的。
(5)有语气地朗读。配乐朗读。
4.配乐背古诗。
5.十七岁的王维为什么远离家乡?过重阳节时,他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展开想象,把这首诗编成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学生思考后交流。推优给全班同学讲。(表扬学生的独特想象。)
三、阅读推荐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杜牧的《江南春》、李白的《山中问答》、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朱熹的《观书有感》。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幼儿园篇十六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品重点字词,美读诗句,体会诗歌的情感。
3、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了解作者,阐释题意。
同学们,从古至今,多少文人墨客曾留下许多思乡思亲的千古绝唱。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就学过一首诗《静夜思》。今天让我们再来品味一首王维的思亲佳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板书齐读课题。
1、 了解王维吗?谁来说说?指名说。( 师根据实际情况补充王维的资料,顺出示幻灯片简介王维。)
2、了解重阳节的风俗。
九月九日:是个什么日子?古时候,人们喜欢在重阳节做什么?师介绍重阳节(重阳节的意思、在那天人们所进行的活动以及所代表的意义)
3、“忆”是什么意思?兄弟呢?谁能说说课题的意思,一句话能说出来吗?(重阳节那天作者思念家乡的亲。)
二、初读古诗。
1、自己练读古诗,读正确。
2、抽读,读出古诗的节奏、韵味。
3、再读古诗。
说说你知道了什么?你感受到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一种什么样的情感?从哪里看出来?是啊,整首诗里,都含着诗人对故乡对亲人深深的思念啊!
[设计意图:熟读古诗,体现读的层次性;在整体把握后经历一次潜心会文的过程,为后面的品味感悟奠定基础。]
三、感悟诗意,体会意境
(一)感悟:独在异乡为异客。
1、从哪里看出诗人的孤独?出示第一句诗:独在异乡为异客。
2、抽读。
3、重点体会:异乡异客。
①同学们,你能从这两个“异”读懂些什么,体会到一些什么?(诗人所处的环境是陌生的,看到所有的面孔也是陌生的,远离家乡、无依无靠、举目无亲)
②是啊,异乡异地,会是多么的不适应、不习惯啊!把这份感受带到这诗句中。
③出示背景材料:
作者王维,十几岁就离开了故乡到长安去参加科举考试,到二十岁考中进士。在这段时间内,他一直漂泊在外,孤零零地在异地生活,自然会产生思乡念亲之情。尤其是佳节到来之际,这种情感更加强烈。这首诗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创作的。
④当时的长安是热闹的、繁华的,可为什么在这样繁华热闹的地方,诗人却感到孤独寂寞呢?又从哪个字看出来?
4.重点体会“独”。
①你对这个“独”有什么体会?
②口头填空:读到这个“独”字,我就想到: 当诗人身边的人成群结队出去看热闹的时候,而他却____; 当诗人看到有人约了亲朋好友聚在一起的时候,而他却____。
③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引领学生感受诗人异乡做客的生疏不适的孤独感,深刻体会“独”字写出了那种独自在外、人地生疏的情形,表达了寂寞的心情。]
(二)感悟:每逢佳节倍思亲。
过渡语:诗人是如此的孤独无助,怎能不叫他——(思念),这种思念是那么的——(深刻),以致他写出了这样的一句千古名句——(每逢佳节倍思亲)!
1、出示诗句自由朗读:每逢佳节倍思亲。思考:从“倍”字你能读懂些什么?
2、口头填空:
诗人居无定所,漂泊他乡,平日里常常____,如今面对良辰佳节,____ 诗人举目无亲,无依无靠,平日里常常____,面对今天的良辰佳节,____
3、这是一种多么真切的感情啊。“每逢佳节倍思亲”,它已成为千百年来广为传诵的名句──让我们再次朗读一二行。
4、想象画面:请同学们轻轻地读这两句诗,边读边想象,你的眼前将浮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
5、指导诵读。
[设计意图:领悟“倍”字真切地表达了诗人在重阳佳节极度思念家乡亲人的感情。]
(三)感受兄弟情深。
1.诗人王维在重阳佳节深深思念着家人,想到兄弟们干什么? (生齐读三四行)有什么不理解的字词?(标出字:遥、遍,说字义)再说句意。(板书:登高)
2、那家里的亲人是否也在思念着他呢? 现在,就请你们做诗人的弟弟妹妹,说说家乡的兄弟们会怎么想,怎么说?
3、想象画面:再读这两句诗,你的脑中出现了什么画面。
4、角色吟诵:千言万语道不尽双方心中深深地思念,还是让我们用诗句来表达吧!(王维一组读一二三句,兄弟一组读第四句)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的创设,教师生动语言的描述,拓展想象空间;角色体验,感情诵读,带领学生进入诗人的情感世界。]
四、感情诵读,积累背诵
让我们再有感情地读这首诗,想象诗中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1、配乐读:范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2、练习背诵。(师生接龙背→指名背)[设计意图:使学生通过激情吟诵诗文,感受到汉语言音律的美。]
五、拓展诵读
学了这首诗,让我们再来看看几首思乡情的诗吧。(出示这几首诗)
1、王维《杂诗》。
2、张九龄《望月怀远》。
3、杜甫《月夜忆舍弟》。
4、王安石《泊船瓜洲》。
要求:诵读诗歌,体会作者思乡爱亲的情感。有困难的学生, 教师相机指导。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将课内和课外链接起来,拓展诵读面,寻找他们觉得类似的诗歌阅读、背诵,从而拓展了学生的积累。]
六、课外作业。
请同学们用自己最喜爱的方式(如:画画、写一段话、打电话等)给远方的亲人寄去一份问候,以表达你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教学反思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的一篇课文。这是一首抒写乡情的千古绝唱,著名诗人王维直抒胸臆卸出了“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样传诵千古的名句。
如何让学生感受优美的音韵,体悟完整的意境,从而理解诗人情感呢?我是这样设计教学的:
第一步:初读古诗,首先问学生:“九月九日:是个什么日子?古时候,人们喜欢在重阳节做什么?”学生兴趣高涨,在学生情绪被调动起来的时候我乘机追问:但是在这样一个喜庆的节日里诗人王维是怎样呢?接着让学生自读课文感知,并了解王维。然后我出示这首古诗,再齐读、指名读,读后让学生说说体会。
第二步:感悟古诗,指导学生抓重点字词体会诗意和作者的情感。比如重点抓住课文第二句反复朗读体会,尤其是“每逢”、“倍思亲”……等重点词语进行感悟,并指名读、评议、练读、精读加以感悟,体会王维的思乡之情。
第三步:配乐诵读。旋律优美的音乐,韵律悦耳的教师范读,使学生纷纷随乐而诵。学生通过激情吟诵诗文,感受到汉语言音律的美,从而获得独特的心理体验。
第四步:拓展诵读。古诗“海洋”辽阔无边。要在这海洋中汲取更多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需要引导学生将课内和课外链接起来,拓展诵读面,寻找他们觉得类似的诗歌阅读、背诵,那么学习的空间更是会无限地扩大。在学完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后,我又为学生拓展了几首思乡诗,分别是《杂诗》、《望月怀远》、《月夜忆舍弟》和、《泊船瓜洲》。我组合这四首诗指导学生一起诵读,就是让学生较充分的体验思乡爱亲的情感,积累、感悟诗文的语句,欣赏诗文的整体形象,从而激发学生好读、读好古诗的兴趣和情愫,并拓展了学生的积累。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幼儿园篇十七
一、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静夜思》吗?我们一起来背诵一首古诗──李白的《静夜思》。(背诵《静夜思》)你能用说说《静夜思》这首诗表达的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吗?(“思”在这里是“思念故乡”的意思)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也是表达思念家乡感情的。
二、 学习新课
1、介绍诗人的背景和诗的创作背景:
师:我们看看本诗作者王维,谁来说说你对王维了解多少?找生说,然后师补充(老师这里也有些大诗人王维的资料,同学们来轻声读读,找一人读)
王维:唐朝诗人,15岁时离开了故乡到长安去参加科举考试,20岁时考上进士。在这段时间里,他一直漂泊在外,自然会想家,尤其是过节的时候,这种情感更加强烈。王维很有才华,他的诗被人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首诗是诗人十七岁时离开家乡,远在京城长安写的。
师:远在异乡的王维通过这首诗是怎样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呢?
2、出示古诗(整体感知)
师:同学们课前已经预习了这首古诗,谁来读读这首诗1人,生评价,再找1人读,师:本诗有两个特殊的这,出示茱萸,茱是形声字,萸注意它的写法,观察这俩个字,它们都有什么特点?都是草字头,和植物有关,一会儿我们再进一步了解它们。再齐读古诗
师:我们知道学习任何一首古诗要想悟诗情,首先要怎么样?(生明诗意)
3解诗题:师:我们来齐读诗题,哪位同学能说说你对诗题的理解?生解释。九月九日重阳节王维思念家乡的亲人。师:对重阳节了解多少?生:是重阳节,是亲人团聚的日子,还有补充的吗?
(生先汇报师再补充)(九月九日——指的是农历九月初九,这一天,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重阳节。在我国古代,重阳节是一个重要的节日,这一天要举行各种活动,如:登高、插茱萸、赏菊、吃重阳糕、喝菊花酒等。如今,这个古老的节日又增加了新的内容,成为一年一度的“老人节”。因为两个九意味着生命长久、健康长寿。)(出示图片:菊花、茱萸。先了解一下)师:还有些关键字需要我们理解?
生:忆——思念、想念
师:“山东”是山东省吗?(不是,陕西有座名山叫华山,华山以东有个地方叫蒲州,是诗人王维的老家;作者的家乡。)
兄弟——此处的“兄弟”可以是王维的同胞兄弟,也可以是王维的亲人,朋友;
师:当过节的时候我们一定会想念外出的亲人,同样外出的亲人也会想念你们,就像我也是,我的家在松原我也时时想念在家乡的亲人们,尤其是到过节的时候就会更加思念他们。大诗人王维和我一样在过节的时候独在异乡思念家乡的亲人,他又是怎样通过诗句表达情感的?
3、师:下面我们来自学这首诗:(大屏幕出示:自学提示)
一、自由读诗文,给合注释和工具书来理解诗意。
二、小组合作:画出你认为哪行诗最能直接表达诗人此刻的思念之情的情感?细细体会并适着通过朗读来表达诗人的情感。组员认真做出朗读评价。
师:哪行最直接表达了诗人思乡的情感?每逢佳节倍思亲。谁来解释一下这行诗。师:哪个字最能表达作者更加非常的想家。生说倍字的解释,倍,加倍,更加的意思。说明(特别、格外、非常)想家。
师:一个“倍”字突出了诗人十分想念家乡的亲人,每到佳节良辰,思乡之情就更为浓烈,让我们一起读读这行诗来体会诗人内心的真实的情感。齐读,再读注意“倍”字加强语气。
4 师:作者为什么那么想家,作者想家的原因是什么?哪行诗告诉了我们原因?
生: “独在异乡为异客”师:谁来解释这句诗,也可以解释一下字词的意思。(了解本句诗意:独——独自一人;异乡——他乡;异客——陌生的客人;我独自一个人居住在他乡。)师: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
师:诗人所处的环境是陌生的,所看见的人也是陌生的,没有一个人可以跟他说说心里话,这句表达了作者(生:孤独寂寞)的心情。因为孤独寂寞所以思念家乡的亲人,尤其是在重阳佳节,万家团圆的节日里,就他一个人不能回家跟家人,看到别人团聚,心里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这也就是他思乡的重要原因。
师:同学们,大诗人王维只有在重阳佳节,万家团圆的节日里想家吗?我们中国还有很多像这样的传统佳节,例如:中秋节、端午节、春节。迁移想像说话:1、是啊,春节到了,家家户户放鞭炮,吃年夜饭,只有王维孤身一人,他此时只能念着诗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2、中秋佳节,全家都围坐在一起赏月、吃月饼的时候,王维只有一个人形影孤单,此时口中念着诗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3、端午节一家人热热闹闹地在一起吃着粽子,观看赛龙舟,挂艾叶,处处洋溢着人们欢歌笑语,欢度着节日的时候,王维身在异乡,只能念着: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师:是啊,看着别人的家庭团团圆圆,王维内心倍感孤独,所以就更加思念家乡,当王维思念家乡的时候他在思念家乡里的谁?他们又在做什么呢?后两行诗告诉我们诗人思念的内容。出示后两行: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谁能说说你对这两行诗句的理解,包括字词的意思。或者是(这两行诗中哪些关键的字词需要我们理解。)
遥——遥远;知:想到;登高处:登山;遍——都;少:缺少;一人:指王维。 茱萸:出示图片(一种有浓烈香气的植物,古人在重阳节登高时,把茱萸插在头上,或装在小布袋里带在身上,认为可以避灾。)生:我从“少一人”看出王维很孤单。因为以前每逢重阳节王维也会和家人一起共享天伦之乐。但这里的“少一人”就是今年的重阳节少了王维一个人,他在陌生的地方,见不到亲人,所以也享受不到这份天伦之乐,所以他很孤单。
(翻译:在遥远的地方,想到兄弟们都登上高处,一个个都插上茱萸,单单缺少我一个人。)
师:思念是一条线,线的这头牵着王维,线的那头牵着是他的亲人,思念是彼此的,他的亲人肯定也会非常想念。他们登高时会对异乡的王维说些什么呢?生:就差王维一个人,他在长安还好吗?我们很想念他啊!多么深的情意,重阳佳节,家乡的亲人也在惦念着他。异乡的的王维将无限的思念,凝聚笔端不禁写到: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找一生读,再齐读来感受他的思念之情。
现在同桌快速地在下面练习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指名2人)
我独自一个人居住在他乡,每到过节的时候我就更加思念自己家乡的亲人。在遥远的地方,想到兄弟们都登上高处,一个个都插上茱萸,单单缺少我一个人。
师:整首诗表达了诗人无限思念之情,下面同学们就通过朗读来感受王维的内心情感。
1、齐读(师:古诗要想读出韵味,得讲究技巧。)
2、出示分隔号和重点号。(停顿、重读)
3、配乐读试着背一背。
三 课堂小结
师:听着你们读得那么有感情,我内心有一种深刻的感慨:我们能生活在自己的亲人身边,是多么幸福!我们能认识这么多朋友,大家就像一家人似的愉快相处,是多么幸福!幸福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在感受亲情的同时,更应该珍惜亲情。时刻记得关心我们身边的人,也让他们感受到幸福。
六课后作业 (选择性作业)
(一) 1、试着读熟并背诵课后积累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并整理到积累本上,可以搜集其王维其它的古诗。
2、回家采访一下你身边的老人们,了解他们过节时的情景和感受。
(二)试着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古诗编成一个小故事。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幼儿园篇十八
一、导入新课(复习引入。)
1. 同学们,再过几天就是国庆节了,你们喜欢这样的节日吗?为什么?过年、过节你都是怎样过的?你和谁一起过呢?
2. 原来,同学们都想和自己的亲人一起过节,感受家人团聚的快乐,可是,古代诗人王维却在过节时有着另一种心情,并且写下一首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播放课件。
3. 他是谁?他的心情又怎样呢?为什么他会有这种心情呢?我们来这首。
二、自主学习
1.自由通读一遍,把诗读正确。
2.抽读,读出古诗的节奏、韵味。
3. 了解重阳节的风俗习惯,区别课题中的“山东”和现在的“山东省”。
4. 再读古诗:诗人当时写这首诗时内心是什么感受?从哪里看出来?
三、探究交流
1.从哪里看出诗人的孤独? 2、朗读。
3. 口头填空:读到这个“独”字,我就想到:
当诗人身边的人成群结队出去看热闹的时候,而他却____;
当诗人看到有人约了亲朋好友聚在一起的时候,而他却____。
4 .过渡语:诗人是如此的孤独无助,怎能不叫他——(思念),这种思念是那么的——(深刻),以致他写出了这样的一句千古名句
5.思考:从“倍”字你能读懂些什么?
6.口头填空:
诗人居无定所,漂泊他乡,平日里常常____,如今面对良辰佳节,____
诗人举目无亲,无依无靠,平日里常常____,面对今天的良辰佳节,____
7.想象画面:请同学们轻轻地读这两句诗,边读边想象,你的眼前将浮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
8.指导诵读。
四、归纳点拨
1.情境练背。学生当小小诗人,或加动作或加表情,先自己朗读再上台表演,达到背诵。
2.学写“佳、倍”5个字。
重点强调“逢”和“佳”的横画,“倍、插”与形近字的区分。
3.学生仿写,体会字体的美观、规范。
五、当堂训练
一.我国节日大家知。
赛龙舟,吃粽子 ——( )
吃汤圆,闹花灯 ——( )
放鞭炮,吃团圆饭 ——( )
赏月,吃月饼 ——( )
登高,饮菊花酒——( )
二.我会根据诗句填空。
(1)这两首诗都是写的 ( 季节 )的事,表达的都是
之情。
(2)《夜书所见》主要通过描写 和 表达思乡之情,又通过孩子 的情景勾起对 的怀念。
(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主要写的诗人 在 佳节对亲人的 。这首诗中,最能表达作者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诗句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