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在山的那边是海篇一
指导思想
一、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感悟能力。
二、 训练学生有表情的朗读诗歌。
三、 通过对“梦”的讨论,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四、 明确“山”和“海”的含义。
教学步骤
一、 由谈“梦”导入 新课
1、 教师充满感情的说:童年是五彩的、童年是灿烂的、童年是多梦的,我们的童年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梦想,你的梦想是什么?是做一个探索自然奥秘的科学家?还是做一个周游世界的旅行家?一个运筹帷幄的军事家?驰骋赛场的运动员?挥毫泼墨的书法家?引吭高歌的歌唱家?慷慨激昂的演说家?感情白法奔放的文学家……,下面请同学们谈谈你的梦想是什么?
2、 各抒己见,各抒己梦
二、 教师小结:刚才同学们都各自谈了自己美好而朦胧的梦,今天我们所要学的这篇课文《在山的那边》就是叙述了一个大山深处的孩子的梦想,叙述他对大海的向往,并且一直不停的追寻着它。他真的是在寻找大海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在山的那边》,看看这个孩子到底在寻找什么?
三、 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要求:1、放声朗读。
2、要投入感情。
四、 分小组讨论,怎样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例如:“想望”这个词就要读出,希望,企求的感情,同时由于“隐秘”的限制,因此读的时候要尽可能的读得轻一点。
“哭着回来”则要读出“我”的伤心。
“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既要读出“我”的失望,同时还得读出“我”的疑惑的感情。
五、 学生根据讨论的结果,再读课文
六、 展示课件,教师有感情的范读课文
画面1、先展示的是一幅远山的画面,层层叠叠的群山,朦朦胧胧的,同时配以《二泉映》的乐曲,并闪出课题《在山的那边》。
画面2、教师边有感情的范读课文,边闪出字幕:“小时候……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画面换成电影《老井》中反映大山深处贫困的画面。
画面3、教师朗读到“在山的那边,是海!”乐曲换成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画面切换成《人生》中高加林走出大山的镜头。
画面4、教师朗读到“——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画面切换成大海。
画面5、教师朗读到“在山的那边,是海吗?” 画面再次切换成深圳美丽的街景,繁华的生活,音乐换成节奏感强的动感音乐。
七、 学生跟着课件再读课文
八、 讨论作品中出现的三个主要形象
明确:我、山、海
九、 教师板书:山—————— 海
十、 讨论山和海各代表什么?
明确:山 群山 困难
海 梦想(理想)
十一、 简介作者王家新:从湖北西北部群山中走出的作家。
十二、 提问:谁知道,我国还有哪些作家是从大山深处走出来的?
明确:沈从文——从湘西群山中走出的作家。
沙 汀——从四川西北部群山中走出的作家。
贾平凹——从陕西群山中走出的作家。
十三、 他们为什么能从一坐坐大山中走出来?
明确:因为他们都有不断克服困难,实现梦想的决心。
十四、 走出“群山”的仅仅只有作家吗?
明确:不仅作家,还有科学家、艺术家等一切有着美丽梦想,并为之不断奋斗的人们。
十五、 讨论:怎样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要求:尽量具体)
十六、 作业
1、用:痴想、隐秘、铁青、凝成、诱惑、喧腾、漫湿、一瞬间写一段话,字数不限,但必须有上面所给的词语和一个中心意思。
2、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在山的那边》。
3、以“我终于见到了大海”为题写一段话。提示:这个大海可以是自然的,也可以是生活的;可以是甜美的,也可以是苦涩的;可以是宁静的,也可以是狂暴的;可以是开朗的,也可以是阴郁的……
本题是结合课文的练笔。“提示”表明“大海”不一定象征理想,这样就拓宽了思路。最容易写的还是第一次到海滨旅游,可以写对大海的向往,到海滨终于见到大海的心情,写大海无比壮阔的美,等等。
十七、板书设计
山—————— 海
(群山——困难) 梦想(理想)
附:学生习作
我终于见到了大海
705班 冯雨晴
小时候
妈妈常常带我去江边玩耍
我总爱问妈妈,
江的东边是什么?
是太阳的家吗?
妈妈告诉我:
那里,是碧蓝碧蓝的大海……
有一天,
我终于如愿以偿的见到了海。
海,
它和妈妈说的一模一样,
碧蓝碧蓝的海水,
蔚蓝蔚蓝的天空,
交相辉映着,
在天和海的交界处,
点点白帆……
飞舞的海鸥……
构成了,
一幅美丽的海天一色图。
夕阳下的大海,
更是灿烂无比:
一切的一切,
都仿佛被镀上了,
一层耀眼的金色,
宛如仙境一般……
这就是海,
我朝思梦想的大海。 作者邮箱:
【发表评论】 【推荐给朋友】【网友赐稿】
在山的那边是海篇二
学习目的
1、 整体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和感情。
2、 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加强朗读训练,提高朗读能力。
4、 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人生。
学习重难点
重点:在朗读训练中品味揣摩语言。
“山”、“海”的象征意义。
难点:诗歌的主旨的明确。
要解决好这两个学习重点,,一是要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二是教师要有重点地选择实例引导,在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要相机点拨。
诗歌在表达的主题和感情上往往显得丰富而含蓄,因此造成在欣赏和理解上的因人而异,但我们不能就此忽视对诗歌主旨的把握。《在山的那边》主题相当集中、明确 ,表达的是信念与理想在人生追求中具有的巨大意义。如果片面强调个人感悟,而置理解上出现的偏差于不顾,反而不能真正达到欣赏诗歌的目的。所以在给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个性发挥的空间时,教师也要注意有艺术的引导,以期不会在开学初就给学生一定的“伤害”,这将不利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真正贯彻,不利于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新方式的形成。所以主旨的明确与个性的感悟处理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设想
学习方法
读——讲——读——赏——读。“讲”,清除文字、词语等障碍,整体把握内容和感情。
“赏”初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品味语言。
课堂讨论——评述、质疑。
学生介绍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出理由;然后师生相互质疑。
媒体设计
第一节诗歌配乐理查德与鲍丁.斯坦博格的长笛与钢琴合奏《母亲教我的歌》。
第二节诗歌配乐理查德与鲍丁.斯坦博格的长笛与钢琴合奏《大海》。
课件提供群山、大海的图片。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语 设计
每个人在童年时代,对生活,都有美好而奇妙的“梦想”,对未来,都有热烈的企盼与遐思。那么,生活在大山深处的孩子,他们又在想些什么呢?他们的想法,给我们又会带来什么启示呢?今天,我们学习诗歌《在山的那边》,和山里的孩子一起,去探寻山外那美好的世界。
二、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a)掌握课后“读一读,写一写”。
在课文句子中划出词语,明确词不离句。查词典,明确认知上有困难的词语的意思和读音。
(b)读课文做到字正腔圆、顺畅流利。
2、整体感知:熟读课文,把握内容及感情。
(a)诗中的“海”和“山”蕴含着什么意思?
探究学习:
诗的第一节写了童年的想望和困惑;“海”、“山”就是现实中“山”和“海”
第二节诗写了长大后的拼搏和奋斗;其中“山”比喻困难、障碍等,“海”比喻理想、信念、成功等。“山那边是海”实则是诗人矢志不移的信念。爬上山去看大海也就成了为理想而艰苦奋斗的积极行动。“山”不止一座,只有坚持不懈翻过连绵群山,才能见到那美丽的大海;理想的实现不是一蹴而就的,还需漫漫旅途的百折不挠的艰辛跋涉。所以这首诗写了诗人对人生信念和理想的追求,抒发了诗人渴望实现理想的感情。总之诗歌意蕴很丰富很含蓄,除了理解字面意思以外,还需深入把握诗歌的深层含义。
(解说:以上探究内容,尽量鼓励学生多参与,多思考,多说,不强求标准的答案,意思正确即可,要注意营造民主、和谐、平等的课堂气氛。)
(b) 朗读这两节诗应该分别读出什么语气?并说明理由。
(配乐,营造氛围,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探究学习:
第一节应读出“向往——疑惑——希望——失望——困惑”的语气;
第二节应以“肯定、坚决”的语气为主旋律。
重点练读语句:(生四人讨论,各组合作学习,拟朗读处理方案。)
§“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处理方案一:一、二行喃喃自语、声音由平渐高语速由慢渐快;三、四行语锋陡转、语气加强、肯定坚决、语速急缓交错;五、六行语速稍慢、稍拖音、低沉但浑厚转为高亢响亮再转为低沉减弱,要读出对理想的渴望。
§“是的!人们啊……照亮你的眼睛”语气渐强,应读得铿锵有力,最后一句应该上扬很高。这段写出理想实现的时候,人们惊喜万分。声音洪亮、慷慨激昂,读出这种喜悦!个别示范后,全班齐读。
欣赏诗歌一定要放声朗读,而朗读不仅要正确流利,关键还要有感情,这样才能和诗人的思想感情形成共鸣,得到美的享受和有益的人生启示。同学们对句与句之间的语气把握得很好,其实句子内部也有急缓轻重的区别。关键还是对诗歌的每一句深透理解后,才能处理好。看来这任务要下堂课来完成了。
©齐声朗读课文。
3、课堂小结
在这一堂课里,我们又积累了不少的词语,从整体上对诗歌有了初步理解,在朗读声中,我听出了大家爱这篇意蕴丰富的诗歌。其实我国是诗的泱泱大国,优秀诗歌比比皆是,有兴趣课外找几篇读读,你一定会更喜欢这朵文学世界的奇葩——诗歌。
三、布置作业
1、语言训练:读一读,写一写词语至少选三个造一段话。
2、熟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语句。
3、对不理解的语句质疑。
第二课时
一、检查知识掌握和背诵情况
1、 听写生字词。
2、 背诵喜欢的句子,丰富语言,积淀语感。
3、 让能背诵全文的同学表演。
二、研习课文
诗的语言是非常新颖、凝练、含蓄的,请找出你喜欢的并认为含义深刻的诗句细细品味,把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画下来一起讨论。
(1)自主阅读。圈划批注。
(2)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教师巡视并参与部分小组的讨论。
课文悟读
“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铁青”词典上意思:青黑色,多形容人恐惧、盛怒或患病时发青的脸色。根据语境,应选择盛怒时人的脸色。这里用来形容山,既和山的青色相符,又传神地表达了大山在孩童眼里的威严与无情以及我的沮丧的心情。这句诗言简意丰,语言既形象又生动。诗人惯用形象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主观感受。
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这句的三个数量词用得特别好。“一次又一次”,强调了“我”失望次数多;“又一次次”,强调了“我”的努力,不灰心;“一座座”,说明“我”遇到的困难非常多。
师备问:如果对这些困难估计不足会怎么样? 在生活中我们做任何事情都期望一举成功,一旦失败就灰心丧气,从这句诗你得到什么启示? 跌倒后要能爬起来,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能成功。把这句读一读。
学法指导:抓住关键词语细加品味,细微处有无限烟波。
“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的枯干的心灵”细加品味“在远方“、“雪白”、“夜夜”、“一次次”、“漫湿”。这里道出了理想和信念对人生追求的巨大意义。它给人以艰苦奋斗的内驱动力。即使漫漫旅途布满荆棘,只要坚信远方有海在为你暄腾,你将充实而有活力。虽然渴望实现理想的心人皆有之,但真真正正屡败不馁执着地为理想不懈努力的人才是最终的强者。
读法指导:关键字词在朗读时要做突出处理。平时要多提高语言感悟力多揣摩发现!
“是的!人们啊,请相信——/在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后/在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之后/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这句诗很有人生哲理。抓住关键字词“不停地”、“无数座”、“一次次”、“终会”等。理想境界的实现最终是属于耐心等待的人。不能因为达不到预定目的就大失所望,前功尽弃,踯躅不前。理想的实现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任何一蹴而就的想法只会让你陷入失望的深渊。只要执迷不悔,勇往直前,努力耕耘,理想定会不期然给你惊喜,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这环节品味与朗读的结合,课堂气氛活跃、轻松但不失紧张。
(3)深入理解诗的内涵后,全班再次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师生对课文内容相互质疑。
三、体验与反思
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你从这首诗中感悟到了什么?并把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的生活经历与同学分享。
四、课堂小结
学完这首诗我们已深深懂得:要见到山那边的大海,必须百折不挠,坚持不懈。在今后的人生之路上,让我们永远牢记,心中要有个“海”,为了这个“海”,从现在开始,就要努力翻过一座座山。’
五、布置作业
1、 请你把自己的生活经历用文字表达出来,以“我终于见到了大海”为题写一段话。
2、 课外荐读冰心哲理诗: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
3、预习《走一步,再走一步》。
板书设计
在 山 的 那 边(海)
重重困难 理想境界
在山的那边是海篇三
在山的那边
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能说出“海”“山”在诗中的深层含义,感悟诗中的思想感情。
2.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品味诗歌凝练的语言。
学习重点:目标1
学习难点:目标2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1.查字典,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并读一读。
痴( )想 隐秘( ) 凝( )成 喧( )腾 一瞬( )间
2.查字典或词典,弄清楚“读一读,写一写”中词语的含义,在此基础上,可仿照示
例,仿写句子。
例:山对海说:你博大辽远,深邃宽容,是值得我尊敬的老师。
海对山说, , , 。
★请学生用楷书把“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抄写三遍,要工整、规范、力求美观。
3.学生查阅资料与工具书,了解作者相关知识,写下来。
★4.用普通话朗读课文二、三遍,要求读音正确、流利。想一想,本诗讲述了什么内容? “山”与“海”在诗中除了指自然界的山与海外,还有什么别的含义吗?
5.孩童时代,谁都有过美好而朦胧的“梦”――梦想(幻想、理想),相信你
也不例外,请用一句话大胆地写出来。
二.学习·研讨
1.导入(由预习.导学导入 ),简介作者有关知识(学生答,师做适当补充)。
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⑴范读、自读、领读、齐读,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读,尽量读出自己的理解。
指导朗读,朗读时语速与情感的关系,重读与词语意思的关系。
朗读要求:放声朗读,正确流利,充满感情。
达到效果:与诗人的感情形成共鸣,得到美的享受和有益的启示。
⑵读后讨论:
★探究质疑:为什么说“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
★ “爬过山就能见到海”,作者借这首诗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3.研读课文,探究问题。
在理解了作者的感情后,你对这首诗的内容、语句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
请列出,我们共同解决(生提问或师引导学生提问,培养其主动探究的习惯,生答或师点拨,培养其合作学习能力)。
示例:⑴为什么说是“隐秘想望”?
讨论并归纳:因为“我”小时候想望山那边的海,爬山是为了望见大海,而这个想望并没有告诉他人,所以说是“隐秘”的。
⑵“我常伏在窗口痴想”,“痴想”的原意是什么?在这里有什么含义?
⑶为什么说“山那边啊,铁青着脸”?
⑷“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是什么意思?
⑸“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中“种子”指什么?为何说是“飘来的“?
⑹ “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你是如何理解诗中“山顶的诱惑力的”?
⑺“因为我听见海依然在远方为我暄腾……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这句话什么意思?
⑻“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这句话蕴涵作者怎样的情感?
⑼为什么“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却“又一次次鼓起信心”?
小结:激越的情感,显示出我们已深深懂得:要翻过山,见到大海,必须百折不挠,坚持奋斗。在今后的人生之路上,让我们永远牢记,心中要有个“海”,为了这个“海”,从现在开始,就要努力翻过一座座山。
4.回读课文,根据你对诗歌的理解,选择你最欣赏或喜欢的一段诗句或全文来读一读,要求读准语气、语调。
三.巩固·延伸
1.检查“读一读,写一写”内容。
2.课外练笔:根据“山”与“海”在文中的含义,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以“我终于见到了大海”为题写一段话(也可以写自然的海)。
在山的那边是海篇四
1、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和注释,初步感知诗歌内容;通过反复诵读,达到熟读成诵;
2、体会作者“为理想而奋斗”的思想情怀;理解作者所创设的诗歌意境,把握本诗主旨;
3、深入诗歌意境,涵咏体会“山”和“海”的不同含义,体会诗歌蕴含的人生哲理。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出自己对于诗歌内容的理解与认识,提升自己的思想认识,正确把握诗歌的思想内涵。
:
培养学生学习诗歌的正确方法,激发学生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不懈追求奋斗的情怀。
朗读、背诵;自主、合作、探究
投影仪、录音机
是诗人在二十多年前写的一首诗,这首诗抒写了童年的向往和困惑,成年的感悟和信念,启示人们要实现远大的理想,必须百折不挠,坚持奋斗,要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悟诗中的思想感情,品味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组织学生认真预习诗歌内容;查字典解决“读一读、写一写”和注释中的问题,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写“在生活中遇到困难自己是怎样处理的”练笔,准备上课时在班里交流。
讲述成语故事《明修栈道 暗渡陈仓》
学生朗读文章《会飞的蒲公英》,导入 新课:同学们,在刚刚读过的文章中,母亲从小就为我埋下了一颗小小的种子,那是一颗怎样的种子?(蒲公英的种子——希望的种子)在今天我们即将学习的诗歌当中,“我”的母亲也为埋下了一颗希望的种子,下面,就让我们一同来学习这首诗歌,让我们来看一下,这颗种子是怎样生根,发芽,结果的。
(导入 二:同学们,当你进入中学,跨入人生道路一个新的起点时,你一定对未来充满了新的憧憬和向往。追求美好的人生,是我们每个人在成长道路中共同的目标。这一课的作者王家新以自己的情感体验给我们非常有益的启示。是诗人王家新在二十多年前写的一首诗。在诗里,他述说了童年时代美好而朦胧的“梦”——对大海的热烈向往,长大后依然不停地追寻它。二十多年后的今天,诗人虽然已无数次见过童年时所向往的海,但是心目中的那个“海”依然遥不可及。那么,他心目中的“海”是什么呢?让我们来品读这首诗歌,从中寻求答案)
②出示学习目标并板书课题
③教师检查预习(学生交流、巩固)
是一首诗歌,诗歌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在诗中,诗人要用形象而精练的语言来表达他反复体会的情感。我们要理解诗人的情感,就要有感情地朗读,体悟“海”与“山’’的象征意义,领会它们所蕴含的意味。学生先自由朗读,再听老师朗读,在进行读诗的指导。
朗读全文,感悟诗中的思想感情。诗歌,除了字面上的意思外,往往还有深层含义,探究一下,诗中的“海”与“山”蕴含着什么意思?作者“爬山”有何象征意义?
(“海”指的是理想的境界;“群山”指的是重重困难;“爬山”比喻艰苦奋斗。诗歌主旨: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长的,但是,只要不折不挠地坚持奋斗,理想境界终将会实现。)
问题探究:
1、 为什么说是“隐秘的想望”?
2、 为什么说“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3、 “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这一句是什么意思?
4、 “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比喻什么?为什么说是“飘来的”?
5、 “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这些诗句是什么意思?
6、 “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蕴含着怎样的意味和感情?
体会感知:
联系上下文,品味下面诗句中加点的词语
1、 我常伏在窗口痴想
(这个词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2、 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这是写山的颜色吗?)
教学方式:
教师配乐朗读,学生带着问题听读,然后讨论回答、相互评论、补充(可由教师鼓励学生探究问题,答案不必求统一,让学生在听读讨论后对诗歌有初步的了解)。在学生(过渡)对诗歌有了大概了解,还要品读诗歌形象而精练的语句,好的诗句总有画龙点睛处,认真进行品读。
a.自由朗读诗歌第二节,思考作者是怎样看到全新的世界,实现人生理想的?
b.找出你认为最形象、精练的语句,反复品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学生自由朗读后,可四人小组讨论,共同探究以上问题。
②朗读指导
教师讲授朗读知识:重音(重读、轻读)、语速、停顿。
教师指导朗读,把朗读和品味结合起来,通过反复品读,更好地领悟诗歌所蕴含的意味,更好地体会诗人的感情。 学生可在教师指导朗读的基础上齐读、分读。
①背诵自己喜欢的诗句,丰富语言。
②课后练习:读一读,写一写
课后记:作者以自己的人生感悟启示我们,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长的,只要战胜困难,坚持奋斗,理想终将实现。这首诗意象壮阔,意蕴丰富。一座山,也可以指无数座山,一次又一次地失望,就要一次又一次地鼓起信心战胜困难。但是,怎样翻无数座山,却是不容易的事情。那么,怎样翻过无数座山,到达理想的境界,是教师和学生本节课需要共同探究的问题。朗读技巧的指导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在山的那边是海篇五
青岛邢德华
教学目标 :
1、了解朗读诗歌的基本要求,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
2、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3、品味重点词语的深层含义,领会全诗所阐述的人生哲理。
4、树立理想,并培养为实现理想而不懈奋斗的精神。
教学重点:
1、朗诵课文。
2、品味重点语句的深层含义。
3、领会全诗所阐述的人生哲理。
课前准备:
教师:录音机、磁带(钢琴曲《大海》)、投影仪。
学生:熟读课文。
教学设计:
导入 新课:
每个人在童年时代,对生活,都有美好而奇妙的“梦想”,对未来,都有热烈的企盼与遐思。那么,生活在大山深处的孩子,他们又在想些什么呢?他们的想法,给我们又会带来什么启示呢?
今天,我们学习诗歌,和山里的孩子一起,去探寻山外那美好的世界。
检查学生预习字词(投影出示)
1. 给加点的字注音。
2. 形似字辨析。
3. 解释词语。
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在朗读中品味重点语句含义
1范读课文,可播放背景音乐。
学生听读时:a.注意老师朗读的节奏、停顿及意义重音。
b.理解诗中‘‘山’’与‘‘海’’的意思。
2组织学生讨论“山”与“海”在诗中的意思。
学生刚刚接触合作讨论的方式,能说对大意就行。老师要以鼓励为主,即使说的不全面、不深刻也无妨,后面还要引导深入探究。
3学生练习集体朗读课文。
[教师指导]
先给诗句划分朗读节奏。
b.再挑选意义重音。
以上两点是教给学生最基本的朗读方法,掌握了朗读节奏与重音,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诗句意义。教师可以以几个诗句为例,然后让学生讨论、自己划出节奏及意义重音即可。
投影出示举例诗句的重音及节奏。
c. 学习集体朗读。
4、结合朗读生意,指导学生探究式阅读,讨论。
a. 讨论,理解重点词语含义.(教师投影出示问题组)
◆“铁青”什么意思?是写山的颜色吗?如果不是,那又是表现什么?
◆我的“幻想”指什么?“零分”又指什么?
◆“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具体指什么?为什么说是“飘来”的?
◆“诱惑”是什么意思?课文中指什么?
◆“喧腾”是什么意思?课文中指什么?
◆“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的“终会”表达了一种什么心情?
学生通过讨论,以上重点词语基本可以正确理解。个别有争议的词语,教师可指导学生结合“山”与“海”的含义,也从象征意义上来理解,来解释,可予以补充,纠正。
b.在学生初步掌握朗读节奏、意义重音的基础上,再指导学生揣摩语意,初步读出句子所表达的语气。然后讨论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深刻含义。(教师投影出示句子)
◆“小时候,我常伏在窗口痴想/——山那边是什么呢?”这两句话写出了小时候的“我”有什么特点?
◆“——,依然是山/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
◆“妈妈,那个海呢?”
◆“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
◆“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
◆“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合作探究性阅读,是学生接触的新学法,也是本节课重点环节,教师要注意引导、点拨,以调动学生思维。答案不求统一,要点合理即可。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全诗所讲述的道理
①引导学生再次讨论“山”与“海”的深刻象征意义。
②讨论,全诗讲述了一个什么道理?
以上所讨论的内容,尽量鼓励学生多参与,多想,多说,不要强求答案用语标准,意思正确就行。
结合自身生活体验,深刻领悟诗歌所表达的人生哲理
①引导学生讨论,谈谈自己为了实现一个目标克服困难的经历或感受。
这是体现语文与生活联系的一个重要方面,要引导学生说真话,诉真情。
②全班激情齐读。
小结,布置作业
①小结:激越的情感,显示出我们已深深懂得:要翻过山,见到大海,必须百折不挠,坚持奋斗。在今后的人生之路上,让我们永远牢记,心中要有个“海”,为了这个“海”,从现在开始,就要努力翻过一座座山。’
②布置作业 。
a.根据“山”与“海”在文中的含义,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以“我终于见到了大海”为题写一段话(也可以写自然的海)。
b.熟练朗读课文,挑选自己最喜欢的诗句背诵。
c.抄写生字。
点评
本教案简洁、明晰,在设计中紧紧抓住诗歌这种体裁特点,采用朗读教学法,在朗读中整体感悟诗歌内容,在朗读中品味诗歌的语言、意境,在朗读中享受到美的情感熏陶。这一步步,都是在老师的引导下,由学生主动、合作完成的。在教学中贯彻新“课程标准”,就是要让学生自己研究,合作学习,而老师只起引路、搭桥、鼓励作用。结合学生自身生活体验的反思的活动,也体现了新课程密切联系生活,启迪学生思维的特点。
人教网
在山的那边是海篇六
在山的那边是海篇七
教材版本
人教版
学段
七年级
学科
语文
章节
第一单元
课题名
在山的那边
课时
一课时
执教教师单位
教师姓名
教学
目标 1.初步了解诗歌常识,领悟诗中山与海的含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初步欣赏诗歌 3.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诗文中的象征意义及其蕴涵的哲理。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准确理解诗的内容和情感
教学难点 感悟诗中表达的信念和蕴含的哲理,联系生活,感悟人生。
教具 投影仪,课件
安排 导入——了解诗歌常识——字词——朗读诗歌——整体感知——品味语言——拓展延伸——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课后
小结 本诗在教学中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在朗读中学习诗歌。环节设计紧凑 ,内容环环相扣,学生的活动层层深入,自然流畅。
备注
教 案 内 容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如果我们是生活在大山里的孩子,每天抬头可见的都是高耸入云的青山 ,你会有什么感想?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位从大山里走出的诗人王家新根据自己的成长历程写下的一首诗《在山的那边》。二、探究学诗的方法 1.了解诗歌的一般常识诗歌,是与散文、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偏重于抒情言志。它最集中、 精炼、概括地反映生活,饱含作者强烈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语言凝练含蓄,节奏鲜明,韵律和谐,具有音乐美,一般分行排列。 2.提出朗读要求 (1)读准字音 (2) 找准重音 (3)正确断句 (4)流畅自然 (5)感情饱满三、诵读诗歌 1.学生根据要求自由诵读诗歌,掌握字词给红色字注音。痴想 chī 凝成 níng 喧腾 xuān 诱惑 yòu 隐秘 yǐn 一瞬间shùn 词语解释痴想: 发呆地想 隐秘: 隐蔽,不外露 铁青: 形容人恐惧、盛怒或患病时发青的脸色 凝成: 凝结形成 诱惑: 使用手段,使 人认识模糊而做坏事;吸引、招引 喧腾: 喧闹奔腾 一瞬间: 一眨眼之间 2.听朗读录音,注意重音、节奏、感情的把握,谈谈不同的地方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第一节读出向往——疑惑——希望——失望——困惑的语气第二节读出坚决、肯定——兴奋、惊喜的语气 3.朗读我最棒指明学生朗读,点评四、整体感知(1) 在山的那边是什么?海 (2)对于山和海,我小时候的理解和现在的理解有什么不同?小时候:现实中的山和海现在:山指艰难险阻海指 理想 境界象征手法(3)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要达到理想境界,是要历尽千辛万苦的。惟有不怕困难,百折不挠,才能实现人生理想。 (4)读读有关理想的名言三、品读诗歌(1)诗歌的语言凝练而又有丰富内涵,请找出你喜欢的并认为含义深刻的诗句细细品味,你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 也划下来一起讨论。 范例: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 种子比喻妈妈给我的信念,然而童年的认识毕竟是肤浅的,不经意的,所以说是飘来的 。妈妈是无心插柳,这颗梦想的种子却在“我”的心中蔚然成荫。只有不懈努力,日积月累,像滴水穿石那样才能让它扎下深根。 提示: 1.我常伏在窗口痴想 (这个词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痴想”原意是发呆地想,这里的意思是,总是神往于大山外面的世界,达到了痴迷的程度。说明“我”从小就不愿困居于狭小的天地,追求新的天地。 2.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这是写山的颜色吗?) “铁青着脸”,是“我”心情沮丧时的主观感觉。本希望看见大海,结果望见的依然是山,大失所望,沮丧极了,好像山在那里责备我痴心妄想,脸色铁青。 3.“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这一句是什么意思? “我”原以为一座山的那边就是大海,现在才明白这是幻想,所谓“零分”就是说幻想全然落空。 4.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 (“山顶”的诱惑力在哪里?) 因为总以为 爬上山顶就可以望见大海,所以每座山顶都是那样富有诱惑力。 5. “因为我听 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 灵……”这些诗句是什么意思呢? 诗人确信远方有海──理想是可以实现的,日日夜夜理想在心中激荡,鼓舞着“我”不懈地奋斗,就像听到大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枯干的心灵”,比喻对理想的渴望。海潮“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就是说,理想滋润着心灵,使心灵不再枯干,变得充实而有活力。 6.“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这句话蕴涵作者怎样的意味和感情? 全新的世界是光辉灿烂的,照亮后的心情,能体会到那一种惊喜,理想境界的实现使人兴奋、惊喜。 (2)师生共同有感情朗读课文 五、拓展延伸 在你的生活中,一定会有无数座山等着你征服或已被你征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说说这首诗给你的启示六、布置作业以“我终于见到了大海”为题写一段话。提示:这个大海可以是自然的,也可以是生活的;可以是甜美的,也可以是苦涩的;可以是宁静的,也可以是狂暴 的;可以是开朗 的,也可以是阴郁的······
在山的那边是海篇八
王家新
童年时代,谁都有过美好而朦胧的“梦”。这首诗叙述了一个山区孩子童年的幻想——对大海的热烈向往,长大后依然不停地追寻它。他真的是在寻找大海吗?
一
小时候,我常伏在窗口痴想
——山那边是什么呢?
妈妈给我说过:海
哦,山那边是海吗?
于是,怀着一种隐秘的想望
有一天我终于爬上了那个山顶
可是,我却几乎是哭着回来了
——在山的那边,依然是山
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
妈妈,那个海呢?
二
在山的那边,是海!
是用信念凝成的海
今天啊,我竟没想到
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
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
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
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
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
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
——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
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
在山的那边,是海吗?
是的!人们啊,请相信——
在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后
在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之后
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
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
是一个全新的世界
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研讨与练习
一 朗读全诗,感悟诗中的思想感情。诗歌,除字面上的意思外,往往还有深层含义。探究一下,诗中的“海”与“山”蕴含着什么意思?
二 联系上下文,品味下边诗句中加点的词语(括号里的问题可作参考)。
1我常伏在窗口痴想
(这个词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2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这是写山的颜色吗?)
3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
(“山顶”的诱惑力在哪里?)
4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
(“枯干”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三 以“我终于见到了大海”为题写一段话。提示:这个大海可以是自然的,也可以是生活的;可以是甜美的,也可以是苦涩的;可以是宁静的,也可以是狂暴的;可以是开朗的,也可以是阴郁的……
读一读,写一写
痴想 隐秘 铁青 凝成 诱惑 喧腾 一瞬间
显然,《在山的那边》起源于童年经验……世界对于幼年的我来说,就是放学后一片寂静的校园、山川中那条清澈的河流以及环抱着这一切的无言的群山。
而我偏偏又是一个耽于幻想、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的少年。诗的开头两句,正是我“小时候”的真实写照。我想,几乎在每一个人的童年和少年时期都有一些“隐秘的想望”,而诗中的这种对“山那边”的遥望和幻想,构成了我小时候特有的秘密——在今天看来,它还隐秘地影响到我的一生。
(王家新)
在山的那边是海篇九
王家心
教学目标 :
1、了解朗读诗歌的基本要求,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
2、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3、品味重点词语的深层含义,领会全诗所阐述的人生哲理。
4、树立理想,并培养为实现理想而不懈奋斗的精神。
教学重点:
1、朗诵课文。
2、品味重点语句的深层含义。
3、领会全诗所阐述的人生哲理。
课前准备:
教师:录音机、磁带(钢琴曲《大海》或其他能创造氛围的乐曲)、投影仪。
学生:熟读课文。
教学设计:
一、导入 新课:
每个人在童年时代,对生活,都有美好而奇妙的“梦想”,对未来,都有热烈的企盼与遐思。那么,生活在大山深处的孩子,他们又在想些什么呢?他们的想法,给我们又会带来什么启示呢?
今天,我们学习诗歌《在山的那边》,和山里的孩子一起,去探寻山外那美好的世界。
二、检查学生预习字词(投影出示)
1. 给加点的字注音。
2. 形似字辨析。
3. 解释词语。
三、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在朗读中品味重点语句含义
1范读课文,可播放背景音乐。 (学生听读时:a.注意老师朗读的节奏、停顿及意义重音。 b.理解诗中‘‘山’’与‘‘海’’的意思。)
2组织学生讨论“山”与“海”在诗中的意思。
学生刚刚接触合作讨论的方式,能说对大意就行。老师要以鼓励为主,即使说的不全面、不深刻也无妨,后面还要引导深入探究。
3学生练习集体朗读课文。
[教师指导]
a. 先给诗句划分朗读节奏。
b. 再挑选意义重音。
以上两点是教给学生最基本的朗读方法,掌握了朗读节奏与重音,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诗句意义。教师可以以几个诗句为例,然后让学生讨论、自己划出节奏及意义重音即可。(投影示例:诗句的重音及节奏)。
c. 学习集体朗读。
4、结合朗读生意,指导学生探究式阅读,讨论。
a. 讨论,理解重点词语含义.(教师投影出示问题组)
◆“铁青”什么意思?是写山的颜色吗?如果不是,那又是表现什么?
◆我的“幻想”指什么?“零分”又指什么?
◆“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具体指什么?为什么说是“飘来”的?
◆“诱惑”是什么意思?课文中指什么?
◆“喧腾”是什么意思?课文中指什么?
◆“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的“终会”表达了一种什么心情?
学生通过讨论,以上重点词语基本可以正确理解。个别有争议的词语,教师可指导学生结合“山”与“海”的含义,也从象征意义上来理解,来解释,可予以补充,纠正。
b.在学生初步掌握朗读节奏、意义重音的基础上,再指导学生揣摩语意,初步读出句子所表达的语气。然后讨论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深刻含义。(教师投影出示句子)
◆“小时候,我常伏在窗口痴想/——山那边是什么呢?”这两句话写出了小时候的“我”有什么特点?
◆“——在山的那边,依然是山/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
◆“妈妈,那个海呢?”
◆“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
◆“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
◆“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四、合作探究性阅读,是学生接触的新学法,也是本节课重点环节,教师要注意引导、点拨,以调动学生思维。答案不求统一,要点合理即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全诗所讲述的道理 。)
①引导学生再次讨论“山”与“海”的深刻象征意义。
②讨论,全诗讲述了一个什么道理?
以上所讨论的内容,尽量鼓励学生多参与,多想,多说,不要强求答案用语标准,意思正确就行。
五、结合自身生活体验,深刻领悟诗歌所表达的人生哲理
①引导学生讨论,谈谈自己为了实现一个目标克服困难的经历或感受。
这是体现语文与生活联系的一个重要方面,要引导学生说真话,诉真情。
②全班激情齐读。
六、小结,布置作业
①小结:激越的情感,显示出我们已深深懂得:要翻过山,见到大海,必须百折不挠,坚持奋斗。在今后的人生之路上,让我们永远牢记,心中要有个“海”,为了这个“海”,从现在开始,就要努力翻过一座座山。’
②布置作业 :
a.根据“山”与“海”在文中的含义,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以“我终于见到了大海”为题写一段话(也可以写自然的海)。
b.熟练朗读课文,挑选自己最喜欢的诗句背诵。
c.抄写生字。
七、教后:
在山的那边是海篇十
学习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做到读音准确、重音及停顿恰当。
2、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3、品味重点词语的深层含义,领会全诗所阐述的人生哲理。
重点难点:
1、朗读课文。
2、品味重点词语的含义。
3、领会本诗所包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 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每个人在童年时代,对生活,都有美好而奇妙的“梦想”,对未来,都有热烈的企盼与遐思。那么,活在大山深处的孩子,他们又在想些什么呢?他们的想法,给我们又会带来什么启示呢? 今天,我们学习诗歌《在山的那边》,和山里的孩子一起,去探寻山外那美好的世界。
二、明确学习目标(出示投影)
三、检查预习情况(出示投影)
1、注音并解释:
痴想 凝成 一瞬间 喧腾 隐秘
2、组织学生讨论“山”与“海”在诗中的意思。
四、 朗读(出示投影)
1、朗读指导:重音(重读、轻读)、语速、停顿。
2、教师朗读,强调学生注意重音、语气及停顿。
3、学生散读,教师巡视指导。
4、指名朗读,学生评价。
5、齐声朗读。
五、整体把握诗歌的内容
分四人一小组合作探究,讨论两节诗的大意
教师明确:第1节 童年时向往与失望
第2节 成年后执着与感悟
六、品味诗歌所蕴涵的思想感情
a. 讨论,理解重点词语含义.(教师投影出示问题组)
◆“铁青”什么意思?是写山的颜色吗?如果不是,那又是表现什么?
◆我的“幻想”指什么?“零分”又指什么?
◆“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具体指什么?为什么说是“飘来”的?
◆“诱惑”是什么意思?课文中指什么?
◆“喧腾”是什么意思?课文中指什么?
◆“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的“终会”表达了一种什么心情?
◆“山”、“海”、“爬山”在本文有什么深层含义吗?
b.在上述研读的基础上,思考诗歌所蕴涵的人生哲理。提问、归纳、明确(可多种):
①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长的,但只要百折不挠地坚持奋斗,理想境界终将实现。
②不要企望一蹴而就,不要因为多次奋斗不能达到
目的就灰心丧气。
③要达到理想境界,是要历尽千辛万苦的。惟有不怕困难,百折不挠才能实现人生理想。
七、拓展迁移训练
1、联系个人实际,交流感受。
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海”,每个人都跋涉过山。你的“海”与“山”是什么?你是如何做的?
2、根据你的积累,结合本诗主题,说出1-2句名言警句。
3、联想、想像:你还能以什么物象来形容困难挫折,理想,信念,艰苦奋斗?
八、 小结:这首诗,作者取象于大海群山,用以表现自己的人生体验,让我们深深懂得:要翻过山,见到大海,必须百折不挠,坚持奋斗。在今后的人生之路上,让我们永远牢记,心中要有个“海”,为了这个“海”,从现在开始,就要努力翻过一座座山。
激发学生兴趣,板书课题
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指导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
学生能说对大意就行,。后面还要引导深入探究
[教师指导] 1、先给诗句划分朗读节奏。2、再挑选意义重音。 以上两点是教给学生最基本的朗读方法,掌握了朗读节奏与重音,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诗句意义。 投影出示举例诗句的重音及节奏。
选学生代表发表看法,要求用语简洁、准确。
学生通过讨论,重点词语基本可以正确理解。个别有争议的词语,教师可指导学生结合“山”与“海”的含义,也从象征意义上来理解,来解释,可予以补充,纠正。
合作探究性阅读,是学生接触的新学法,也是本节课重点环节,教师引导、点拨,以调动学生思维。答案不求统一,要点合理即可。
结合自身生活体验,引导学生讨论,谈谈自己为了实现一个目标克服困难的经历或感受。
要引导学生说真话,诉真情。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结
九、布置作业 。
a.根据“山”与“海”在文中的含义,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以“我终于见到了大海”为题写一段话(也可以写自然的海)。
b.熟练朗读课文,挑选自己最喜欢的诗句背诵。
板书设计:人——山——————————到————————————海
铁青、无数——————到达——————————全新的世界
(困难挫折)
奋斗之路———漫长、艰险、曲折、起伏——奋斗目标(理想的世界)
在山的那边是海篇十一
教学目标 :
1、了解朗读诗歌的基本要求,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
2、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3、品味重点词语的深层含义,领会全诗所阐述的人生哲理。
4、树立理想,并培养为实现理想而不懈奋斗的精神。
教学重点:
1、朗诵课文。
2、品味重点语句的深层含义。
3、领会全诗所阐述的人生哲理。
课前准备:
教师:录音机、磁带(钢琴曲《大海》)、小黑板。
学生:熟读课文。
教学设计:
导入 新课:
每个人在童年时代,对生活,都有美好而奇妙的“梦想”,对未来,都有热烈的企盼与遐思。那么,生活在大山深处的孩子,他们又在想些什么呢?他们的想法,给我们又会带来什么启示呢?
今天,我们学习诗歌,和山里的孩子一起,去探寻山外那美好的世界。
检查学生预习字词(小黑板出示)
1. 给加点的字注音。
2. 形似字辨析。
3. 解释词语。
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在朗读中品味重点语句含义
1范读课文,可播放背景音乐。
学生听读时:a.注意老师朗读的节奏、停顿及意义重音。
b.理解诗中“山”与“海”的意思。
2组织学生讨论“山”与“海”在诗中的意思。
学生刚刚接触合作讨论的方式,能说对大意就行。老师要以鼓励为主,即使说的不全面、不深刻也无妨,后面还要引导深入探究。
3学生练习集体朗读课文。
教师指导
先给诗句划分朗读节奏。b.再挑选意义重音。
以上两点是教给学生最基本的朗读方法,掌握了朗读节奏与重音,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诗句意义。教师可以以几个诗句为例,然后让学生讨论、自己划出节奏及意义重音即可。
投影出示举例诗句的重音及节奏。
c. 学习集体朗读。
4、结合朗读生意,指导学生探究式阅读,讨论。
a. 讨论,理解重点词语含义.(教师投影出示问题组)
“铁青”什么意思?是写山的颜色吗?如果不是,那又是表现什么?
我的“幻想”指什么?“零分”又指什么?
“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具体指什么?为什么说是“飘来”的?
“诱惑”是什么意思?课文中指什么?
“喧腾”是什么意思?课文中指什么?
“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的“终会”表达了一种什么心情?
学生通过讨论,以上重点词语基本可以正确理解。个别有争议的词语,教师可指导学生结合“山”与“海”的含义,也从象征意义上来理解,来解释,可予以补充,纠正。
b.在学生初步掌握朗读节奏、意义重音的基础上,再指导学生揣摩语意,初步读出句子所表达的语气。然后讨论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深刻含义。(教师投影出示句子)
“小时候,我常伏在窗口痴想/——山那边是什么呢?”这两句话写出了小时候的“我”有什么特点?
“——,依然是山/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
“妈妈,那个海呢?”
“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
“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
“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合作探究性阅读,是学生接触的新学法,也是本节课重点环节,教师要注意引导、点拨,以调动学生思维。答案不求统一,要点合理即可。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全诗所讲述的道理
①引导学生再次讨论“山”与“海”的深刻象征意义。
②讨论,全诗讲述了一个什么道理?
以上所讨论的内容,尽量鼓励学生多参与,多想,多说,不要强求答案用语标准,意思正确就行。
结合自身生活体验,深刻领悟诗歌所表达的人生哲理
①引导学生讨论,谈谈自己为了实现一个目标克服困难的经历或感受。
这是体现语文与生活联系的一个重要方面,要引导学生说真话,诉真情。
②全班激情齐读。
小结,布置作业
①小结:激越的情感,显示出我们已深深懂得:要翻过山,见到大海,必须百折不挠,坚持奋斗。在今后的人生之路上,让我们永远牢记,心中要有个“海”,为了这个“海”,从现在开始,就要努力翻过一座座山。
②布置作业 。
a.根据“山”与“海”在文中的含义,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以“我终于见到了大海”为题写一段话(也可以写自然的海)。
b.熟练朗读课文,挑选自己最喜欢的诗句背诵。
c.抄写生字。
在山的那边是海篇十二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朗读训练,使学生了解朗读诗歌的基本要求,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
能初步读出语气。
2、感知诗歌所表达的思想内容,理解“山”与“海”的象征意义。
3、通过本课的学习,初步体验诗歌表达的美。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来整体感知诗歌美的语言美。
2、引导理解、感悟诗歌词句的象征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体会诗歌美,领会全诗所阐述的人生哲理。
2、 理解“理想”的意义,树立理想,并培养为实现理想而不懈奋斗的精神。
教学重点:1、在朗读训练中品味揣摩诗歌的语言。
2、理解“山”、“海”的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领会诗歌的主旨阐述的人生哲理。
教学方法:朗读法、引导法、思维拓展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步骤
一、 导入:
读一首老诗,犹如翻开封存多年的老相册,今天就让我们翻开作者王家新的童年相册,看看少年时期的他都有哪些美好而奇妙的“梦想”,对未来,又有怎样热烈的企盼与遐思?
二、 检查预习(教师幻灯片出示)
1、 注音
痴想( )隐秘( )凝成( )诱惑( )喧腾( )一瞬间( )
2、 解释词语
痴想:很投入很入迷,很忘情地思想。
隐秘:隐蔽,不外露。
喧腾:喧闹奔腾。
一瞬间: 一眨眼之间。
三、 整体感知
1、展示课件,教师有感情的范读课文,学生体会诵读中的语气、语速、停顿等。(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重音、语气、语调的处理,读出感情)
2、学生集体齐读。(要求:放声朗读,正确流利,充满感情,与诗人的感情形成 共鸣,得到美的享受和有益的启示)
3、学生自读,思考问题:(教师出示)
(1)山的那边是什么?请在原文中找出所有的回答。
(2)你认为诗中的山和海仅指的是大自然的山和海吗?它们还蕴涵着什么意味?
(3)你怎样理解“在不停的翻过无数座山后/在一次次的战胜失望之后/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的诗句?
(调动学生主动思考,探究问题的积极性)
四、合作探究
学生再读课文,探究式阅读,分组讨论下列问题:(教师出示)
1、“铁青”什么意思?是写山的颜色吗?如果不是,那又是表现什么?
2、我的“幻想”指什么?“零分”又指什么?
3、“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具体指什么?为什么说是“飘来”的?
4、“诱惑”是什么意思?课文中指什么?
5、“喧腾”是什么意思?课文中指什么?
6、“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的“终会”表达了一种什么心情?
(学生通过讨论与交流,以上重点词语基本可以正确理解。个别有争议的词语,教师可指导学生结合“山”与“海”的含义,也从象征意义上来理解,来解释,可予以补充,纠正。 )
明确:1、拟人手法。山是青色的,只因为“我”的心情非常沮丧、失望,好像山也铁青着脸在那里怪我痴心妄想,笑我幼稚可笑。
2、“幻想”指“我”原以为山的那边就是海,所谓“零分”就是说幻想全然落空。
3、文中“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比喻一个信念,妈妈给我的信念——山那边是海。妈妈是由我的痴想、疑问而说起这话的,并非确指理想,所以说是飘来的。
4、文中“诱惑”指总以为爬上山顶就可以望见大海,所以每座山顶都是那样具有诱惑。
5、文中“喧腾”指信心的鼓舞。
6、宽慰与欣喜
五、展示与升华
请同学们将你认为最好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并简明扼要的说明喜欢的原因。
(教师可做示范,给予学生必要的启发和引导。引导学生自己去思索,通过朗读感性的体会和充分认识诗歌的美,并试着把握诗歌蕴含的意味。并不求答案的对错,旨在培养学生理解感悟和表达观点的能力。)
四、 课堂小结
学生齐读课文,教师引导明确诗歌主旨: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长的,但是,只要不折不挠地坚持奋斗,理想境界终将会实现。
五、 布置作业
1、 挑选文中自己喜欢的诗句做好积累。
2、 诗人成长中的艰难一定打动了你,在你的生活学习中一定也有无数座山,等着你去征服或已经被你征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写这首诗给你的启示。
板书设计:
在山的那边是海篇十三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诗歌的常识,反复朗读,理解蕴涵哲理。
2.品味诗歌语言,感悟诗中的思想感情。
3.体会本诗中“山”和“海”的艺术形象及蕴涵意味。
教学重点:
1.理解诗歌中艺术形象蕴含的意味和感情。
2.体会诗中蕴含的深刻哲理。
教学难点:
1. 鉴赏诗歌寄寓哲理的形象美。
2. 体会诗歌语言凝练、意味隽永的特色。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联想想象法 3.讨论点拨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录音机、投影仪。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先请大家欣赏几幅山的画面
一、导语设计(1)
山对于我们大家并不陌生,当我们登高眺望,看到一眼望不到边的层峦叠嶂的崇山峻岭时,我们心中一定会有感慨万千。
而恰恰就是在这大山之中,有那么一群勤劳善良的人们,他们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无言的大山中,从孩提时他们就怀有最美丽的梦,便是对山那边世界的憧憬,让大海秀美的面容和自由奔放的豪情照亮眼睛和生命,便成为他们生活中不断的追求。
现在就让我们共同走进王家新的《在山的那边》去倾听有关“山”和“海”的诉说。
导语设计(2)
同学们,你们已经从小学进入了中学,这个时候就是你们人生道路上的一个新的起点。在这个起点上,相信你们都有着新的憧憬和希望。作为现代化都市中的孩子,你们追求的是一种什么东西呢?
二、资料助读
1、诗歌文体常识简介:
诗歌:文学的一种,“五四”以来产生的一 种新的诗体。是与小说、散文、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偏重于抒情言志。
特点:高度集中的反映社会生活;包含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富于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具有节奏韵律,一般分行排列。
诗歌一般用于歌咏、朗诵。
2、作者简介:
作者王家新:1957年生于湖北均县(现在丹江口市)。1978年入武汉大学中文系读书。1982年毕业,分配到湖北郧阳师专任教。1992年去英国。1994年归国,在北京教育学院中文系从事教学工作。出版的诗集有《纪念》(1985年)、《游动悬崖》(1997)等。本文是作者在二十多年前写的一首诗,那时候他刚从边远山区来到大学校园,于是写下了自己当时对人生的感叹。
三、诵读感知:
1、生字词(注音并解释词语)
痴( )想 隐( )秘( )
凝( )成 诱( )惑
喧( )腾 瞬( )间
几( )乎
痴想: 入迷的想。
隐秘: 隐藏,不外露。
凝成: 凝结而成。
诱惑: 使用手段,使人认识模糊而做坏事;吸引,招引。
喧腾: 喧闹,沸腾。
瞬间:一眨眼之间,形容时间很短。
几乎:将近于,接近于;差点。
2、听朗读,认真地想一想,在这首诗中,有哪些句子、词语是值得我们三思的,把它们找出来。
朗读要求:
1、读出感情。
2、注意语气、语调。
3、读准字音、不读错别字。
4、要有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5、语音适中、能让人听清楚。
播放完后,说明几个需要注意的地方,如字音,词意和句子停顿。然后由学生自己朗读一遍。
1、诗分两节,你能说说为什么吗?
——时间不同了,长大前与长大后
——没找到海/找到了海
2、请你概括第一节、第二节的内容。
第一节写了——小时候的理想、憧憬、追求。
第二节写了——长大后对人生的感悟。
3、请从不同角度概括诗歌两部分的内容。
(1)从事情看:第一节写“我”渴望海 第二节写“我”追寻海
(2)从时间看:第一节写我童年时期 第二节写 我长大以后
(3)从心理看:第一节写我的向往和困惑 第二节写我的感悟与信念
(4)从方式看:第一节写我与妈妈的对话 第二节写我与读者的对话
(5)从写作角度上看:第一节诗写的“山”和“海”就是现实中“山”和“海”,是实写;第二节诗中的“山”象征了困难,“海”象征了信念,是虚写。
4、作者小时候有一个愿望:看到山那边的海,在当时,他的愿望实现了吗?
——没有,哭着回来了/依然是山
5、你心目中的大海是什么样子?请描述出来。
惊涛骇浪、风平浪静、碧水红花、水天一色
6、作者说的海是什么样子的呢?
信念凝成的海。 /是一个全新的世界。
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四、合作探究
1、课题
(1)、这首诗歌的题目是《在山的那一边》,那么看到这个题目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在山的那边是什么?
(2)、为什么作者会这样想?(也就是是什么原因使作者去想在山的那边是什么?)——因为大山挡住了作者的视线。这里就涉及到了这首诗的作者王家新,他在童年的经历。
(3)、作者:王家新,出生在湖北省的武当山下,在他童年的五六年里,一直没有走出那山的世界。一片寂静的校园,一条清澈的小溪以及无数座环抱着的群山,便构成了他幼小的心灵世界。而作为一个充满着强烈好奇心的少年,决不会满足于这片小小的天地。于是他产生了一种想法,在山的那边是什么,并为着这一个理想进行艰苦地探寻,甚至影响了作者的一生。后来,他把在探寻和奋斗过程中的所有感受和体验写成了一首诗,于是就有了这篇课文《在山的那边》。
因此我认为这篇课文对于你们树立正确的理想,并培养自己为理想不懈努力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现在就请大家把刚才找到的,你认为最有价值的句子找出来,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其中蕴涵着什么样的含义。
2、 诗中“山”、“海”的 象征(蕴含)意义。
山—重重艰难险阻 海—理想世界
3、你知道“海”和 “山”还有其他的象征意义吗?
山:
巍峨、高大、雄伟、沉稳――成熟、稳健
曲折陡峭、封闭堵塞――愚昧狭隘、贫穷落后
海:
海纳百川而不言――大度、宽容、谦虚、渊博
动荡莫测、狂暴不驯――残暴、凶恶
4、本文的“文眼”是什么?请尝试找出来。
(文眼就是文章的字眼儿.---即能体现出文章中心的词或句子. 读出了文眼,就读出了中心)
答:本文的文眼:“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
5、你认为本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什么?
要达到理想境界,是要历尽千辛万苦的。惟有不怕困难,百折不挠,才能实现人生理想。
五、研读赏析
诗歌的语言是非常凝练而又有丰富内涵的,请找出你喜欢的并认为含义深刻的诗句细细品味,你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也划下来一起讨论。
范例1:
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这是拟人手法.“我”爬上山顶,满以为能够看见大海了,望见的却依然是山,大失所望,沮丧极了, 山色是青的,只因为“我”的心情不好,好象山也铁青着脸在那里怪我痴心妄想,笑我幼稚可笑.表面写山的颜色,实际写自己心情难过,形象生动。
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
幻想破灭
范例2:
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
“飘来”是说童年的认识毕竟肤浅,妈妈是由我的痴想、疑问而说起这话的,也并非确指理想;“种子”比喻信念。
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
是说后来“我”不懈努力:理想的树立也需要日积月累。
范例3:
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 强调失望次数多。
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 “一座座”说明遇到的困难非常多;“诱惑”因为总以为爬上山顶就可以望见大海,所以每座山顶都是那样富有诱惑力。
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 强调 “我”的努力,不灰心。
范例4:
我常伏在窗口痴想
原意是发呆地想,这里指总神往于大山外面的世界,达到了痴迷的程度。说明我从小就不愿困居于狭小的天地。
一次次漫了我枯干的心灵 形容对理想的渴望
六、体验与反思
诗人成长的探 索一定早己打打动了成长的你,你的生活学习中,一定有无数座山等着你去征服或已被你征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说说这首诗给你的启示,把我们的人生经历与个人体验与同学们分享。
七、课堂小结
诗人在这首诗中所要告诉人们的是自己的人生感悟与坚定信念,即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长的。但是,只要百折不挠地坚持奋斗,理想境界终将实现。
我们知道,要翻过山,见到大海,就必须百折不挠,坚持奋斗。在今后的人生之路上,让我们永远牢记,心中要有个“海”,为了这个“海”,从现在开始,就要努力翻过一座座山。
八、拓展延伸
1、如何划分诗的节奏:
所谓诗,是指借助有节奏、有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的一种文学样式,从形式上看,可以分为格律诗、自由诗和散文诗。
(1)古代诗歌的节奏划分可以从音节和意义的角度来划分如:“不尽/长江/滚滚/来”、“两个/黄鹂/鸣/翠柳”。
(2)自由诗的节奏,由句意和语法规律来确定,或停于主谓之间,或停于谓宾之间,或停在修饰语与中心词之间。灵活性较大。
如:父亲的/身影,像个/问号,多少年/一直把什么/寻找;紧弯的/腰身,弓成了/小桥,
驮着儿女/走向 明朝……
2、比较两首诗在写法与内容上有何相似之处?
雪花的快乐 徐志摩
假如我是一朵雪花,
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
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
——飞扬,飞扬,飞扬,
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不去那冷寞的幽谷,
不去那凄清的山麓,
也不上荒街去惆怅
——飞扬,飞扬,飞扬
——你看,我有我的方向!
在半空里娟娟的飞舞,
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
等着她来花园里探望
——飞扬,飞扬,飞扬,
—— 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
那时我凭借我的身轻,
盈盈的,沾住了她的衣襟,
贴近她柔波似的心胸
——消溶,消溶,消溶
——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
相似处:都表达了对理想的执著追求,表现了追求过程中的艰难与曲折,抒发了理想实现时的喜悦心情,巧妙地运用了象征手法.
预感 王家新
此诗以第二人称的口吻,以一种旁观者的姿态显示了诗人与时间与生命抗争的冷静和沉着,同时包含了作者一种对时间流逝的无奈。
一夜风吹 风哐哐地扑打门窗
风从远方而来,
转瞬把一座座城市裹进宇宙的大气流里
这时房子在漂流,你的灵魂开始漂流
你干脆熄了灯,
不再写诗 回到黑暗中 让诗来写你
让风把你随便带到一个什么地方
你听到无数声音,经历了一个又一个世纪
最后在一个看不见的地方
在自己的肋骨深处,
听到风在拔着树木的根 一下,又一下
你躲不开了
秋天终于找到了你
第二天,醒来
推门见满地簌簌的落叶
你已形同老人。
(1)风 象征了时间飞逝。
落叶随风凋零 喻示了青春衰老,生命流逝。“风”象征了什么?“落叶”喻示了什么?
(2)诗人用“夜晚”、“早晨”在全诗中的深刻内涵是什么?
诗人用一个“夜晚”和一个“早晨”,预演了整个生命的历程。
3、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0~12题。
山 民
韩 东
小时候,他问父亲
“山那边是什么”
父亲说“是山”
“那边的那边呢”
“山,还是山”
他不作声了,看着远处
山第一次使他这样疲倦
他想,这辈子是走不出这里的群山了
海是有的,但十分遥远
他只能活几十年
所以没有等他走到那里
就已死在半路上了
死在山中
他觉得应该带着老婆一起上路
老婆会给他生个儿子
到他死的时候
儿子就长大了
儿子也会有老婆
儿子也会有儿子
儿子的儿子也还会有儿子
他不再想了
儿子也使他很疲倦
他只是遗憾
他的祖先没有像他一样想过
不然,见到大海的该是他了
(1)为加点字注音。
疲倦: 遥远: 遗憾:
(2)对本诗主旨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山民”是闭塞、保守、愚昧的象征。
b.“山民”有渴望冲破封闭、保守的强烈愿望。
c.“山民”的遗憾是见到大海的理想在他儿子、儿子的儿子身上也不会实现。
d.“山民”对自己理想的实验只是进行了想像,却没有付诸行动。
(3)对本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山民》属于寓言诗,它假借一个山民的口吻讲述了一个寓言故事——人,不安于“山”,总向往着“海”,见异思迁,总不会成功。
b.“他问”“他想”“他觉得”“他只是遗憾”——诗人选择这样的词语,旨在刻画一个有思想,有活力,却战胜不了命运的“山民”形象。
c.“山第一次使他这样疲倦”——“山民”对山的疲倦,意味着对现状的不满足,因而激发了新的思维,激起了对新生活的追求。
d.诗篇重在记叙,语言平实流畅,朴素无华;塑造人物,采用了多种方法,如: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等。
答案:(1)pí juàn yáo yuǎn yí hàn(2)c (3)a
4、仿照例句扩写句子
例: 海在喧腾→海在远方为我喧腾→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
树在点头→_树在风中向我点头→ 我看到树挺立在风中向我点头.
板书设计
在山的那边 王家新
山 (困难)
海 (理想)
取群山和大海寄寓哲理
在山的那边是海篇十四
《在山的那边》课堂实录及点评
教学过程 实录:
师:上课!
生:起立!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请坐!同学们,如果我们不是生活在美丽的青岛海滨,而是生活在大山里,每天抬头可见的只有高耸入云的大山,苍苍茫茫,连绵不断,你会想到什么呢?(课件播放大山的画面)
生:在山的那边是什么?
师:为什么会这么想?
生:因为大山挡住了我的视线,我对未知的世界充满了好奇。
生:因为大山里的世界是一个封闭的世界,而大海是这样广阔,我想看到更广阔的天地。
师:同学们的想法和诗人王家新小时候的想法是不谋而合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位从大山里走出来的诗人根据自己成长的历程写的一首诗《在山的那边》。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二页第一课《在山的那边》。(教师板书课题、作者)
师:同学们在小学一定都学过诗歌了,喜不喜欢诗呀?
生(齐):喜欢!
师:为什么?
生:诗歌句子短,读起来比较上口
生:诗歌有感情,能打动人。
师:同学们说的都不错。诗歌是通过精炼、优美又有节奏的语言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我们要通过朗读来品味语言,用情去读,用心去悟。同时要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从诗歌中得到有益的人生启示,帮助自己成长。
教师边说边用课件出示学习目标:1、朗读诗歌,品味语言
2、联系生活,感悟人生
师:同学们预习生字了吗?
生(齐):预习了!
师:谁来朗读生字?要注意加点字的读音。
学生踊跃举手,教师出示课件并点名朗读生字词
生:痴想chī隐秘yǐn铁青tiě凝成níng诱惑yòu
喧腾xuān扎下zān漫湿màn一瞬shǜn间
师:有没有错误?
生(部分):扎下,不该读zā应该读zhā
师:这是个多音字,要根据具体语言环境来判断。请大家到课文中把这个词找出来,并把整个诗句读出来。
生:诗句是“一颗从飘来的种子,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有的学生读zhā,有的读学生读zā)
师:到底应读zhā还是zā?为什么?
教师用眼睛搜寻并暗示学生自己动手查字典,立即有个学生拿出字典来查,教师点头表示赞许,更多的学生纷纷拿出字典来查,不一会儿,就查到举手了。
生:这个字有三种读音,在诗中应读zhā而不d,“扎根”指植物的根向土壤里生长。
师:对,应读zha。字典是我们学习语言的最好的老师,大家一定要养成勤查字典的好习惯。下面请大家把生字齐读一遍。
生放声齐读生字
师:同学们读得很好。山那边到底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到诗中去找寻答案吧。请同学们先听老师读一遍。
教师通过课件配乐配画面有感情朗读课文。
学生凝神听朗读,受到感染,教师读完,学生情不自禁鼓起掌来。
师:大家为什么鼓掌咽?
生(齐):老师读得好!
师:谢谢同学们给老师的鼓励。同学们一定能读得比老师还好。不过关键还是这首诗写
得好,大家喜欢读,是不是?
生(齐):是!
师:那么老师也给大家配上音乐齐读,好不好?
生(齐):好!
教师放音乐,学生有感情的齐声朗读课文
师:大家自己评评读得怎么样?
学生有的点头说“好”,有的摇头。教师请摇头的同学说说自己的看法
生:速度太快,没有感情。
生:该重读的没重读。
师:为什么会这样?
生:读的遍数少了。
生:因为是齐读,所以难度较大。一个同学读快了,大家都跟着全读快了,就没有感情了。
生:对课文意思理解不透,还没品出味来。
师:这几位同学说得不错。欣赏诗歌一定要放声朗读,而朗读不仅要正确流利,关键还要有感情,只有投入了自己的感情去读,才能和诗人的思想感情形成共鸣,才能得到美的享受和有益的人生启示。同学们读的感情不够,关键还是对诗的内容的理解不够。下面我们就先来一起看看这首诗的内容。请大家思考这样几个问题:
1、在山的那边是什么?“山”和“海”的含义是什么?
2、全诗为什么分为二节?
3、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师:下面我们来一起讨论这几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在山的那边到底是什么呢?
生(齐):在山的那边是海。
教师板书大大的“海”
师:“山”和“海”除了字面的意思,还有其他含义吗?
生:“山”,就像是困难;“海”就像是理想
生:“海”是人生的信念,“山”是实现理想信念途中的艰难险阻。
教师在“山”下写“困难”在“海”下写“信念”
师:全诗为什么分为二节?
生:第一节诗,写了我童年时候:第二节诗,写了我长大后。
生:第一节诗,写了我的想望和困惑;第二节诗,写了我长大后的拼搏和奋斗。
生:第一节诗写的“山”和“海”就是现实中“山”和“海”,第二节诗中的“山”象征了困难,“海”象征了信念。
师: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生:要实现理想的愿望。
生:要不怕困难,才能实现人生理想。
师:诗人的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的呢?诗的语言是非常凝练而又有丰富内涵的,请找出你喜欢的并认为含义深刻的诗句细细品味,你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也画下来一起讨论。
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教师巡视并参与部分小组的讨论。讨论进行约六、七分钟。
教师边说边出示课件
师:大家讨论好了吗?
生(齐):好了!
师:让我们把自己的发现一起交流、讨论,边读边议边品味,揣摩诗歌语言的魅力。看谁的眼睛最敏锐,能发现美,能发现问题。
生争相举手
生:“山那边的山啁,铁青着脸,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这句诗非常形象,“我”本希望看见大海,结果好不容易爬上了山顶,望见的依然是山,“我”真是大失所望,沮丧极了。
师:怎么看出“我”是好不容易爬上了山顶?
生:因为上一句诗人说“有一天我终于爬上了那个山顶”从“终于”这个词可见爬上山顶费了很大力气,花了不少时间。
师:这句没写诗人自己,你怎么看出他的心情?诗中的写法好不好?
生:写大山好像人生气时那样“铁青着脸”,诗人将大山拟人化了,表面上是写山的颜色,实际是写自己的心情难过,这样写既形象又生动。
师:对,这正是诗的语言特点:用形象的语言来表达诗人主观的感受。正如杜甫的诗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感伤的时候,看见美丽的花也像在流泪一样。你能读出这种感情么?
学生有感情朗读前后共五句诗。
师:如果你有这样的经历会怎么想?
生:怨恨妈妈。
师:怨恨?“妈妈,那个海呢?”(师故意带着怨恨的口吻朗读)
生:不……不是怨恨,是带点怨意,有些埋怨吧。
生:我认为主要是疑惑不解,因为妈妈一般不会欺骗自己的孩子,“我”没看到海就很疑惑又很失望的问妈妈。
生:说明“我”失败之后仍不灰心,继续寻找、追求。
师:对,怨恨比怨意或埋怨的词义重多了,用在这里显然不太恰当。我们在说话写文章时用词一定要准确、得体。在这里主要是失败之后仍不灰心,继续寻找、追求。你用这种心情把这句诗读一下好吗?
生朗读
师:大家还有没有其他的发现,也可以说说自己不理解的句子。
生:“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飘来的东西是很轻的,怎么会下深根?
话音刚落,其他同学立即交头接耳小声讨论起来,开始都面有疑惑,过了一会儿有一两个同学举手。
生:“种子”比喻妈妈给“我”的信念,然而童年的认识毕竟是肤浅的,所以说是飘来的。后来“我”不懈努力,这种信念就在“我”心中扎下深根。
生:理想的树立也需要日积月累,像滴水穿石那样才能让他扎下深根。
师:问题提得棒,回答得更棒!飘来的东西确实不易扎下根,而且是深根。唯有不懈努力,日积月累,滴水穿石,才能做到。那么,在朗读时,应该怎么读?
生很多举手,全班齐读。
师:读得不错,“飘”和“扎”都作了重音处理,同学们的语言的感悟力非常好啊。一定还有更多的感悟和发现吧?
生:我觉得“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的失望过,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这句的三个量词用得特别好。
师:请你说说是哪三个量词,好在哪里?
生:“一次又一次”,强调了“我”失望次数多;“又一次次”,强调了“我”的努力,不灰心;“一座座”,说明“我”遇到的困难非常多。
师:如果对这些困难估计不足会怎么样?
生:失败后就灰心丧气。
师:在生活中我们做任何事情都期望一举成功,一旦失败就灰心丧气,从这句诗你得到什么启示?
生:不要企图一举成功,要能承受住失败和挫折。
生:跌倒后要能爬起来,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能成功。
师:说得好不好?
生(齐):好!(学生一起鼓掌!)
请你把这句读一读?
生朗读诗句,重音把握不准
师:还有谁来读读?注意重音。
又一名学生起来朗读,强调了两个“又”字。
师:好,还有什么新的发现
生:我特别喜欢这句“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了漫湿了我的枯干的心灵……”诗人确信远方有海,也就是理想,日日夜夜在鼓舞着“我”不懈的奋斗。
师:为什么说“枯干的心灵”?
生:说明要实现理想必须经历失败,“我”对理想的非常渴望。只有理想能滋润“我”的心灵,使“我”的心灵不再枯干,而变得充实而有活力。
师:朗读这句是一定要充满对理想的渴望,请你读试试。
生有感情朗读,全班齐读。
生:我最喜欢最后那儿句“是的!人们啊,请相信在不停的翻过无数座山后,在一次次的战胜失望之后,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这句诗很有人生哲理,当理想实现的时候,人们是多么兴奋、惊喜啊!
师:大家一起来读一遍。
生有感情齐声朗读,但仍有些放不开
师:同学们有没有过成功的经历?
生(齐):有!
师:不够洪亮!有没有?(师加大音量)
生(又齐声响亮):有!
师:好,就用这样的声调和喜悦来读。
生齐声朗读,有进步,但仍没有读出高潮
师:这遍读得怎么样?
生有的点头,叫好:有的摇头。师点名叫摇头同学
生:最后一句的语调应该上昂很高。
师请这名学生示范朗读,读得很好,师生共同模仿。全班再次慷慨激昂的放声朗读。
师:读了这么多遍,是不是可以背诵下来了?
师当堂示范背诵,不少学生能够背诵,然后全班有感情背诵。
师:开始同学们朗读,自己觉得不够理想,现在我们已经深入理解了诗的内涵,再把全诗朗读一遍,相信大家一定大有进步!
在深入理解了诗的内涵的基础上,全班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师:诗人成长中的艰难探索一定早已打动了成长中的你。在你的生活学习中,一定也有无数座山,等着你去征服或已被你征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说说这首诗给你的启示。(教师边说边出示课件。)
四人小组讨论,全班交流近十分钟。
师:下面就把我们的生活经历和人生体验与同学们分享吧。谁先说?
生:记得在五年纪的时候,我爱上了游泳,可是就是基本的脚法怎么学都学不会,每次练习比赛我都落在最后,我想是不是我就这点能力?在我一次又一次流下眼泪之后,我下定决心,我一定要攀过这座山。我开始了自己安排的特训,别人练两小时我练四小时,别人游一圈我游十圈,我的汗水占了游泳池的三分之一,这段艰苦而有意义的训练,让我一步步爬上了山顶,我坚持了六个月,终于在比赛中取得了第一名,还被少体校的游泳队选去,读了这首诗就让我想起自己这段经历,我也看到了属于自己的海,这是我坚定信念不懈努力的结果。
师:相信你在遇到其他困难时,也一定能想到这次难忘的游泳经验。
生:“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我最喜欢这句话,因为我有这么一段难忘的经历。那时一年以前吧,在老师的推荐下,我与舞伴参加了“全国少年拉丁舞锦标赛”。来到赛场上,看到硕大的赛场,台下坐满了人,我紧张极了,快透不过气来。比赛开始了,轮到我独舞时,刹那间,脑子里一片空白。跳得一塌糊涂,在预赛中我居然连前十六名都没有拿到,回到宾馆后,我哭得非常伤心。老师和舞伴都来安慰我,从那一刻起,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在下次比赛拿到前三名。在这一年中,我刻苦训练,从最基本的?卜叉下腰到组合中的花步,每天不知要练上几千遍几万遍。每周二十个小时的训练使我疲惫不堪,而每次在我失去信心,激励我的总是那硕大的舞台,灿烂的奖牌。一年后,我又回到当初那个赛场上,比赛中我进自己最大的努力发挥水平,终于一年的酸、甜、苦、辣、痛没有白费,我取得了亚军的好成绩,虽然离冠军还有一步之遥,在老师和同学们的鼓励下我一定能看到大海的!
师:在遇到困难时,理想能激励我们战胜困难。形容赛场的宽大,用“硕大”是不是值得商榷一下?还有其他的经历吗?
生:我要讲的是半年前,我上六年级时,马上就要开青岛市小学生运动会了,我苦练了三年跳高,只看这次运动会的成绩了。不知是不是由于心理上的压力,我在技术上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在跳高时助跑和起跳不能协调,我的成绩也因此大打折扣!一向活泼开朗的我显得很忧郁,这样一座大山我能战胜他吗?“当然!”生性好强的我怎能这样屈服!三年来我的成绩一直很优秀,怎能在这一次关键的比赛中,给学校抹黑,让老师失望呢?一种坚定的信念鼓舞着我,我整天苦思冥想,可是响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经过多次尝试,我终于在一瞬间开了窍:我做对了!激动的我马上抓住要领,又接连跳了好几次,我终于找到了感觉,此时,我好像已站在了这座山的半山腰,另一半的路程就看我的最后发挥了。“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在运动会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我跳的1米56的成绩已达到了国家女子跳高二级运动员的标准。这次难忘的经历,让我感受到了山的巨大,海的广阔,也让我明白了要战胜“山”那样的困难,需要多么大的努力,多么坚定的信念,当看到海的那一刻,又是多么激动,多么欣慰。这一次,让我更深的认识了自己,我有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毅力,那么我就是最伟大的!伴随我的将永远会是山那边的大海!
师:在很多时候,我们要战胜的最大困难也许不是技术上的问题,而是……
生:能不能战胜自己!
师:对!人生最大的敌人是你自己。我们继续听听同学们的人生经历。
生:我很喜好书法,在我刚开始学写书法的时候,我的笔总是不听我的使唤,老师在班里举行了一次书法比赛,所有同学的家长都来观看这次比赛,而我是这次比赛的最后一名,丢尽了脸。于是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在下次比赛中夺得第一名。我还给自己制定了计划,每天比别人多用两三倍的时间来写书法,而且写一遍要有一遍的提高,就这样,我每天都在努力,终于在半年后的又一次比赛中如愿以偿取得了第一名。现在,我已经获得了很多的奖,最好的一个就是全国书法大赛一等奖。就是这样翻过一座座大山,我终于看见了我向往已久的大海。现在这件事一次次激励着我克服了一次次的困难,我深信:只要付出了,努力翻过那阻挡你实现理想的山,就一定能看见大海,那就是用信念凝成的海,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师:困难总是一个接一个的,如果这位同学满足于在班上的第一名,认为那样就是看见了大海,他会怎么样?
生:不再努力。
生:拿不到全国一等奖。
师:对!没有远大的理想就没有不懈的追求,正是在艰难曲折的求索过程中,我们的人生才充实而有意义。正如歌中所唱“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失败和痛苦也是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对刚跨进中学大门的同学们来说,有很多困难正等着你,其中最大的一座山就是你自己,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成功。大家有没有信心?
生齐声答:有!
师:最后让我们再一次用我们的心灵投入的齐诵最后几句诗,让好诗伴你健康去成长!全体师生一起饱含激情地背诵最后几句诗。
师:今天的作业 练习,请你把自己的生活经历用文字表达出来,以“我终于见到了大海”为题写一段话。(教师边说边出示课件。)
师:今天我们就学习到这儿,下课!
生:起立!
师:同学们再见!
生:老师再见!
点评
这是一堂充满激情的诗歌朗读教学课,整个教学鲜明地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整个教学流程由“整体感悟”、“研读与赏析”、“体验与反思”三大教学板块组成,给人以非常严谨的感觉。教学中教师通过恰当的“导”、“引”较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参与,使学生合作、自主、探究学习,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达成学习目标。教学中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通过朗读指导,引导学生充分注重朗读的外化要求以及朗读的内化要求,并将两者有机的结合,引导学生反复地朗读,认真地品味语言,不断地揣摩,学生从中感悟,得到熏陶,形成语感。另外,教师教好地把现代教学媒体与传统的教学媒体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进一步优化了教学过程 ,优化了教学的时间结构,顺利的完成了教学任务。总的看来,这是一堂成功的语文教学研究课,教师的教学观念新颖,语言亲和力强,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较好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对我们落实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实施新课程改革有比较好的借鉴。
在山的那边是海篇十五
教学目标 :
1、了解朗读诗歌的基本要求,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
2、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3、品味重点词语的深层含义,领会全诗所阐述的人生哲理。
4、树立理想,并培养为实现理想而不懈奋斗的精神。
教学重点:
1、朗诵课文。
2、品味重点语句的深层含义。
3、领会全诗所阐述的人生哲理。
课前准备:
教师:录音机、磁带(钢琴曲《大海》)、投影仪。
学生:熟读课文。
教学设计:
导入 新课:
每个人在童年时代,对生活,都有美好而奇妙的“梦想”,对未来,都有热烈的企盼与遐思。那么,生活在大山深处的孩子,他们又在想些什么呢?他们的想法,给我们又会带来什么启示呢?
今天,我们学习诗歌《在山的那边》,和山里的孩子一起,去探寻山外那美好的世界。
检查学生预习字词(投影出示)
1. 给加点的字注音。
2. 形似字辨析。
3. 解释词语。
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在朗读中品味重点语句含义
1范读课文,可播放背景音乐。
学生听读时:a.注意老师朗读的节奏、停顿及意义重音。
b.理解诗中‘‘山’’与‘‘海’’的意思。
2组织学生讨论“山”与“海”在诗中的意思。
学生刚刚接触合作讨论的方式,能说对大意就行。老师要以鼓励为主,即使说的不全面、不深刻也无妨,后面还要引导深入探究。
3学生练习集体朗读课文。
[教师指导]
先给诗句划分朗读节奏。b.再挑选意义重音。
以上两点是教给学生最基本的朗读方法,掌握了朗读节奏与重音,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诗句意义。教师可以以几个诗句为例,然后让学生讨论、自己划出节奏及意义重音即可。
投影出示举例诗句的重音及节奏。
c. 学习集体朗读。
4、结合朗读生意,指导学生探究式阅读,讨论。
a. 讨论,理解重点词语含义.(教师投影出示问题组)
◆“铁青”什么意思?是写山的颜色吗?如果不是,那又是表现什么?
◆我的“幻想”指什么?“零分”又指什么?
◆“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具体指什么?为什么说是“飘来”的?
◆“诱惑”是什么意思?课文中指什么?
◆“喧腾”是什么意思?课文中指什么?
◆“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的“终会”表达了一种什么心情?
学生通过讨论,以上重点词语基本可以正确理解。个别有争议的词语,教师可指导学生结合“山”与“海”的含义,也从象征意义上来理解,来解释,可予以补充,纠正。
b.在学生初步掌握朗读节奏、意义重音的基础上,再指导学生揣摩语意,初步读出句子所表达的语气。然后讨论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深刻含义。(教师投影出示句子)
◆“小时候,我常伏在窗口痴想/——山那边是什么呢?”这两句话写出了小时候的“我”有什么特点?
◆“——在山的那边,依然是山/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
◆“妈妈,那个海呢?”
◆“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
◆“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
◆“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合作探究性阅读,是学生接触的新学法,也是本节课重点环节,教师要注意引导、点拨,以调动学生思维。答案不求统一,要点合理即可。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全诗所讲述的道理
①引导学生再次讨论“山”与“海”的深刻象征意义。
②讨论,全诗讲述了一个什么道理?
以上所讨论的内容,尽量鼓励学生多参与,多想,多说,不要强求答案用语标准,意思正确就行。
结合自身生活体验,深刻领悟诗歌所表达的人生哲理
①引导学生讨论,谈谈自己为了实现一个目标克服困难的经历或感受。
这是体现语文与生活联系的一个重要方面,要引导学生说真话,诉真情。
②全班激情齐读。
小结,布置作业
①小结:激越的情感,显示出我们已深深懂得:要翻过山,见到大海,必须百折不挠,坚持奋斗。在今后的人生之路上,让我们永远牢记,心中要有个“海”,为了这个“海”,从现在开始,就要努力翻过一座座山。’
②布置作业 。
a.根据“山”与“海”在文中的含义,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以“我终于见到了大海”为题写一段话(也可以写自然的海)。
b.熟练朗读课文,挑选自己最喜欢的诗句背诵。
c.抄写生字。
在山的那边是海篇十六
若愚
王家新
湖北省宜昌市十中 易洪
教学设计
指导思想
一、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感悟能力。
二、训练学生有表情的朗读诗歌。
三、通过对“梦”的讨论,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四、明确“山”和“海”的含义。
教学步骤
一、由谈“梦”导入 新课
1、教师充满感情的说:童年是五彩的、童年是灿烂的、童年是多梦的,我们的童年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梦想,你的梦想是什么?是做一个探索自然奥秘的科学家?还是做一个周游世界的旅行家?一个运筹帷幄的军事家?驰骋赛场的运动员?挥毫泼墨的书法家?引吭高歌的歌唱家?慷慨激昂的演说家?感情白法奔放的文学家……,下面请同学们谈谈你的梦想是什么?
2、各抒己见,各抒己梦
二、教师小结:刚才同学们都各自谈了自己美好而朦胧的梦,今天我们所要学的这篇课文《在山的那边》就是叙述了一个大山深处的孩子的梦想,叙述他对大海的向往,并且一直不停的追寻着它。他真的是在寻找大海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在山的那边》,看看这个孩子到底在寻找什么?
三、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要求:1、放声朗读。
2、要投入感情。
四、分小组讨论,怎样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例如:“想望”这个词就要读出,希望,企求的感情,同时由于“隐秘”的限制,因此读的时候要尽可能的读得轻一点。
“哭着回来”则要读出“我”的伤心。
“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既要读出“我”的失望,同时还得读出“我”的疑惑的感情。
五、学生根据讨论的结果,再读课文
六、展示课件,教师有感情的范读课文
画面1、先展示的是一幅远山的画面,层层叠叠的群山,朦朦胧胧的,同时配以《二泉映》的乐曲,并闪出课题《在山的那边》。
画面2、教师边有感情的范读课文,边闪出字幕:“小时候……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画面换成电影《老井》中反映大山深处贫困的画面。
画面3、教师朗读到“在山的那边,是海!”乐曲换成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画面切换成《人生》中高加林走出大山的镜头。
画面4、教师朗读到“——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画面切换成大海。
画面5、教师朗读到“在山的那边,是海吗?” 画面再次切换成深圳美丽的街景,繁华的生活,音乐换成节奏感强的动感音乐。
七、学生跟着课件再读课文
八、讨论作品中出现的三个主要形象
明确:我、山、海
九、教师板书:山—————— 海
十、讨论山和海各代表什么?
明确:山 群山 困难
海 梦想(理想)
十一、简介作者王家新:从湖北西北部群山中走出的作家。
十二、提问:谁知道,我国还有哪些作家是从大山深处走出来的?
明确:沈从文——从湘西群山中走出的作家。
沙 汀——从四川西北部群山中走出的作家。
贾平凹——从陕西群山中走出的作家。
十三、他们为什么能从一坐坐大山中走出来?
明确:因为他们都有不断克服困难,实现梦想的决心。
十四、走出“群山”的仅仅只有作家吗?
明确:不仅作家,还有科学家、艺术家等一切有着美丽梦想,并为之不断奋斗的人们。
十五、讨论:怎样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要求:尽量具体)
十六、作业
1、用:痴想、隐秘、铁青、凝成、诱惑、喧腾、漫湿、一瞬间写一段话,字数不限,但必须有上面所给的词语和一个中心意思。
2、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在山的那边》。
3、以“我终于见到了大海”为题写一段话。提示:这个大海可以是自然的,也可以是生活的;可以是甜美的,也可以是苦涩的;可以是宁静的,也可以是狂暴的;可以是开朗的,也可以是阴郁的……
本题是结合课文的练笔。“提示”表明“大海”不一定象征理想,这样就拓宽了思路。最容易写的还是第一次到海滨旅游,可以写对大海的向往,到海滨终于见到大海的心情,写大海无比壮阔的美,等等。
十七、板书设计
山—————— 海
(群山——困难) 梦想(理想)
附:学生习作
我终于见到了大海
705班 冯雨晴
小时候
妈妈常常带我去江边玩耍
我总爱问妈妈,
江的东边是什么?
是太阳的家吗?
妈妈告诉我:
那里,是碧蓝碧蓝的大海……
有一天,
我终于如愿以偿的见到了海。
海,
它和妈妈说的一模一样,
碧蓝碧蓝的海水,
蔚蓝蔚蓝的天空,
交相辉映着,
在天和海的交界处,
点点白帆……
飞舞的海鸥……
构成了,
一幅美丽的海天一色图。
夕阳下的大海,
更是灿烂无比:
一切的一切,
都仿佛被镀上了,
一层耀眼的金色,
宛如仙境一般……
这就是海,
我朝思梦想的大海。 作者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