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教案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教案呢?这里我给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教案范文,方便大家学习。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设计篇一
1、通过情景图,提出数学问题,并通过解决数学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2、求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初步认识乘法,了解各部分名称,理解乘法算式的意义。
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并能理解乘法算式的意义。分清几个几。
理解乘法的意义。
小黑板:(判断)列示
1、出示情景图。观察画面。在儿童乐园里,孩子们有的坐飞机、有的坐火车,有的划船,有的玩游戏。你能从中找出哪些数学信息,并根据该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生提问:坐飞机的有几人?坐火车的有几人?划船的有几人?做游戏的一共有几人?
选一个来解决问题。有多少人坐小飞机?
怎样列式?2+2+2+2=8(人)
这个算式里有几个2?4个2。像这样4个2相加的问题,我们除了可以用加法列式,还可以用乘法来表示:
(1)2×4=8(人)或4×2=8(人)
(2)读法:2×4读作2乘4,4×2读作4乘2
(3)各部分的名称。乘号和加号的区别。2表示相同的加数,4表示有几个相同的加数。8表示4个2相加的和。即4×2的积。
(4)意义:表示4个2相加。
2、你能用乘法解决其他几个问题吗?并说出算式的意义,及各部分的含义。
坐火车的有几人? 4×6=24(人)或6×4=24(人)表示6个4相加.6从哪来?
划船的有几人? 3×3=9(人)表示3个3相加
3、观察这几个问题的解答,你发现了什么?(怎样的加法算式才能改写成乘法算式)
小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1、判断题。
a:
b:
求一共有几个苹果怎样列式?为什么能用乘法?为什么不能用乘法?用乘法计算的条件: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1、试一试p5
请生自己看图,看懂了什么?说一说。
每棵树上有3只小鸟,4棵树上一共有几只小鸟?
一共有多少个小矮人?(每盒有7个,2盒有几个。)
加法算式?乘法算式?意义?
2、看算式,写出表示几个几相加.
5×8 9+9+9 6×2 8+8+8+8
板书:儿童乐园
坐飞机的有几人?坐火车的有几人?划船的有几人?做游戏的有几人?
2+2+2+2=8(人) 4+4+4+4+4+4=24(人) 3+3+3=9(人) 1+2+3=6(人)
2 × 4 = 8(人) 4 × 6 = 2 4 3 × 3 = 9
读作:2乘4表示6个4表示3个3
4 × 2= 8(人)
读作:4乘2
表示4个2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较简便
作业:
1、读书p4-5
2、看算式写出表示几个几相加。
6+6+6+6 3+3+3+3+3 5+5 10+10+10 7+7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设计篇二
教科书第46页、47页例1及课堂活动第1题,练习九第1~2题。
1.使学生知道地图上的4个方向,并能运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
2.经历辨别方向的过程,初步体验方向的相对性,发展学生的方位感和空间观念。
3.明确方向在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单元主题图、例1图、中国地图)。
师生边拍边说:上拍拍,下拍拍,左拍拍,右拍拍,前拍拍,后拍拍。 教师:我们刚才拍手时用到了哪些表示方向的词语?
学生:上下、左右、前后。
教师:你知道还有哪些表示方向的词吗?
学生:东南西北。
教师:在生活中,我们常利用这几个方向来描述事物所在的位置。(课件出示单元主题图,展示方向在生活中的应用)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4个方向。
板书课题:认识东、南、西、北(一)。
(1)出示书中第50页中国地图。
教师:在地图上怎样辨认东南西北呢?谁会看地图?(会看地图的学生举手) (课件中“内蒙古自治区”整块闪动)
教师:内蒙古自治区在我国的哪一方?谁知道?
学生:内蒙古自治区在我国北方。
教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我是看了电视后知道的。
教师:你的知识可真丰富,在内蒙古自治区有美丽的大草原(课件出示)。我们再来看看地图下方的海南吧!(课件出示美丽的大海图片)这里有蓝色的大海,气候温暖,燕子和大雁都要到那儿去过冬呢!你知道海南在什么方向吗?
学生:南方。
教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1:“海南”有个“南”字。
教师: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中国的许多地方在命名的时候确实考虑到了方向这个问题。
学生2:南和北是相对的。
教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从这里可以看出,地图的上面是北,下面是南;(板书:南、北)想一想,地图的左边、右边是什么方向呢?
学生:左西右东。
教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1:我从书上看到过,况且我爸爸也告诉过我。
学生2:因为西藏在我国的西方,西藏在地图的左边,所以我想地图上是左西右东。
学生3:我知道上海在我国的东方,被称为东方之珠,所以我想地图上是左西右东。
教师:同学们真能干,能够从生活中积累知识。人们规定,绘制地图时,上面表示北方,下面表示南方,左边表示西方,右边表示东方,简单地说,就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今后同学们就可以根据这句话来判断地图上的方向了。(板书:东、西)
(2)介绍十字形方向标。
教师将黑板上的东西相连,南北相连,做成十字形方向标,学生快速记忆地图上的方向。
(3)在课间活动中体验东南西北。
①徒手操:全体起立,面向黑板,和老师一起边做动作边说:面向地图,上面是北,下面是南,左面是西,右面是东!
②游戏:小小机器人,面向地图指方向!(教师说地图方向,学生用小手指出这个方向)
(1)教师:请孩子们看书中47页图,这张图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法绘制的吗?你是怎样发现的?
学生:地图的右上角有一个箭头和一个“北”字。
教师:这个叫做方向标,猜一猜它表示什么意思?(学生:地图的上方就是北方)你还能联想到其他几个方向吗?(学生: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同学们在面向地图,看地图的时候,只要看见方向标,然后就可以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这句话来判断方向了。
(2)教师:请大家在书中的图上标出“东”、“南”、“西”、“北”。
(3)说一说:以岗亭为中心,东、南、西、北各有什么?然后和自己的小伙伴相互说一说。
教师:如果站在草坪、新华书店、红光路转盘、少年宫看,岗亭的方向又该怎样说呢?(学生分别回答)
教师:岗亭没动,为什么一会儿东、一会儿西、一会儿南、一会儿北呢? (小组讨论,汇报)
学生:因为观察地点不同,以草坪为观察点,岗亭在草坪的东面;以新华书店为观察点,岗亭在新华书店的北面
教师:物体所在的方位是相对的,观察的地点不同,方向就可能不同。
(4)指导学生完成书中例1第(2)小题,然后再集体订正。如果学生有难度,可借用十字形方向标。
出示课堂活动第1题的中国地图。
教师:同学们,我们生活在重庆市,看一看,找一找,我们的家乡重庆的东、南、西、北方各有哪些省(市)呢?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然后集体汇报。
(1)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九第1题。
(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九第2题。(可以用学具摆一摆,代替军舰,更形象直观。)
教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设计篇三
课本第64页
1.初步认识正方体,认识正方体的面、棱和顶点。
2.能够动手制作正方体的模型。
3.培养探究能力、归纳能力、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课件,长方体和正方体、生活中的实物(长方体和正方体),小正方体若干块
(一)复习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基本特点
1.分类:媒体演示
2.初步认识:顶点、棱、面
生操作:顶点,手指点一点
棱,手指画一画
面,手掌摸一摸
(二)比较中引入
1.辨析: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异同点
出示表格,填一填
2.小结并板书:长方体和正方体一样都有8个顶点,12条棱,6个面。
1.导入:长方体和正方体也有各自的特点,填表。
2.探究
师:我们下面来重点研究正方体的顶点、棱和面的特点。
(1)猜想:搭一个正方体需要几个小球,几根小棒?
(2)思考:同桌互相说说准备怎样搭?
(3)验证:动手操作
(4)交流
口答要求
①我选用了()根小棒,()个小球来搭。
②这些小棒是()。
③我先搭(),再搭()。
(5)媒体演示:搭正方体的过程。
(6)小结并板书:我们可以用8个小球,12条一样长短的小棒搭一个正方体。
想一想:8个小球就相当于这个正方体的什么?小棒相当于正方体的什么呢?
3.提高
(1)出示:要搭成正方体,还缺几个小球?几根小棒?
(结合学生的回答,可以出示完整的模型和残缺的模型比一比)
(2)出示:1个小正方体
①猜想:至少用这样的几块小正方体可以搭成一个大正方体?
②小组合作搭一搭。
想一想:这个图形是正方体吗?为什么?
③交流:用()块小正方体搭成了一个较大的正方体?
(3)描一描:把正方体的每个面在白纸上描一描,看看是什么图形?有什么关系?
1.填空
(1)正方体有()个面,每一个面都是()。每个面都有()个直角。
(2)用小棒和小球搭一个正方体,一共需要()根同样长的小棒,()个小球。
2.下面哪些图形是正方体?
说说:为什么(2)、(3)号图都不是正方体?
3.下图中,要想搭一个正方体还需要多少个小球?多少根小棒?
师:试一试把这两个正方体补画完整。
4.总结:今天学习了什么新知识?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设计篇四
1.认知:对前面所学的观察物体、平面图形、乘法计算等内容进行复习巩固。
2.能力:学生能在开放的活动中发挥自己的想像力,提出各种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通过看一看、摆一摆、拼一拼、说一说等,全方位地调动学生用科学的眼光观察事物,找出事物间的联系。
3.情感:结合党的十六大召开,对学生进行爱党爱国的教育;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通过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形象感知只有多站在别人角度看待问题才能和大家友好相处的生活哲理;同时渗透美育。
复习巩固观察物体、平面图形等知识内容。
课件;各种玩具、头饰;学生每人准备20根小棒、1个活动角、1把三角尺等。
1.(事先让一名学生藏起来)昨天下午,全校都放学了,我看见一位同学还一个人默默的捡着花坛里的垃圾,他是谁呢?(这名同学背对大家出现,让学生猜测)
2.我们要确定他是谁,还必须怎样呢?
3.换一个角度,再看一看(让这名同学转过来,面对大家。同时揭题:看一看)。
1.(出示课件,图片1:十六大会场全景照片。)
这是什么地方?这里正在干什么?对,20xx年11月8日,党的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胜利召开,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在主席台上就坐,率领全国各地的代表们,正在商讨着国家大事。
2.(出示图片2:十六大会场代表席照片。)
这又是什么地方呢?
(图片3、图片4依次出示十六大会场不同角度的照片。)
3.(4张图片同时出示)
同样一个地方,在照片上的形状怎么不一样呢?
对,记者们站在不同的位置,从不同角度拍下了十六大召开的盛况。
4.想像:每一张照片记者们站在什么位置拍下的?
5.小结:站在不同的位置,所观察到物体的形状是不一样的。
6.(出示小屋)老师带来什么?
你们在不同的位置上,分别看到小屋哪些面?
7.(出示课件)
你能将你所看到的形状用小棒摆出来吗?
8.(反馈)如果每边的同学都硬要说小屋就是自己摆成的这个形状,行不行呀?
不仅观察事物是这样,看待一件事情也是这样,我们要学会多站在别人角度看待问题,这样大家才能团结、友好相处。
9.小结:刚才我们通过看一看,摆一摆,复习了观察物体的有关知识。(揭题:摆一摆)
1.(出示课件:蓝猫和它的伙伴们出现在屏幕上)
蓝猫和它的伙伴们听说我们在这里开展摆一摆的活动,它们也赶来了,就请各个代表队来介绍自己吧!
(各组组长戴上头饰,一一作介绍。)
2.蓝猫提出第一个问题:你们认识过哪些平面图形?能用小棒摆一摆吗?
3.动手操作后,让部分学生代表将摆出的图形展示在黑板上数学问题。
(上台展示的学生提问,大家回答。)
复习关于等有关图形的特征。
4.淘气也摆了一个图形,看!(出示课件)
他摆了一个什么图形?用了几根小棒?摆这样的3个三角形,需要几根小棒?怎么知道的?
你能用9根小棒摆出更多这样的三角形吗?
小组操作比赛。
按计算,摆出4个三角形需要多少根?减少了几根?为什么?
分组讨论后,反馈。
5.摆出6个,最少用多少根小棒?
6.菲菲摆了一个。
(菲菲摆小棒图。)
他摆的是什么图形,用了多少根小棒?
摆这样的两个,最少需要多少根?为什么?
比较两种不同的摆法:
质疑讨论:为什么两种摆法所用的小棒根数不一样?
1.出示课件:外星人将每组桌内放入了一个武器,我们要记录下它们的形状,向羊博士汇报。可是,手头的材料只有小棒。
2.6个组进行比赛。分组活动:先观察,分析从哪个角度去摆最像,最后合作完成。
3.反馈,汇报是从哪个角度观察的;互相评价。
今天,我们和蓝猫家族的小伙伴们一起,通过看一看,摆一摆,学会了许多有趣的数学问题。数学王国里奇妙的问题可多了,同学们想不想知道的更多呀?数学王国的大门专门为爱动脑筋的人敞开着。让我们共同努力,去探究,去发现,不断取得进步!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设计篇五
人教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第3840页:角的初步认识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与实际操作中,感知角的基本特征。
2、利用角的特征来发现角,画角,创造角。
3、在小组合作中养成倾听的习惯,培养口头表达的能力。
上课前,将学生按作为分成5个小组,师在黑板右边写着:星级小组,及1、2、3、4、5字样。接着说明星级小组评比方法。
上课
师(拿出一个五角星):同学们,喜欢这个吗?
生:喜欢。
师:怎样的小朋友可以得到五角星呢?
生:上课好,听得认真的
生:举手积极
师:为什么叫五角星呢?
生:因为它有五个角。
师:谁上来找找?
生上台指五角星的五个角(点了一下角尖)。
师:老师有个小小的问题要补充,刚才这个同学指得太快了,只指了个头,应该还有什么?
生:边,2条边。
师:谁再来指?
生上台指(这次是将整个角捏住)。
师:看老师怎么指。(指点、边)大家一起跟老师指。同桌2人互相指。
生拿起桌上的五角星互相指角。
师:张老师看大家指得都很好,每个小组加一个五角星,现在你们是几星级了?
生:一星级。
师:下面我们继续学习,拿出三角板,看看上面有几个角?互相指一指。(后补充:看谁指得好)
师(指名一学生拿三角板上):大家看好了,看他指的是否和大家一样?
生指。
师:同意的给他鼓鼓掌。
再指名一学生上台指。
师:找一个你自己最喜欢的角,轻轻压它的头,有什么感觉?
生1:痒痒的。
生2:有点痛。
生3:尖尖的。(板书:尖尖的)
师:再压压边,有什么感觉?
生1:滑。
生2:温柔。(课堂上出现一阵笑声)
生3:舒服。
师:为什么会舒服?
生:平平的。
生:直直的。(板书:直直的)
师:请大家在自己的身边找一找,哪些地方有角。
生1:桌子上的角。
师:请指出。
生上台指桌面上的4个角。
师:对,这张长长的桌子有4个角。
生2:这个铅笔盒上有角。
师(举铅笔盒):大家看看,这个头是(生:圆圆的),所以(不是角)。
生3:书(用手指)。
师:书本有4个角。
生4:门。
师:上来指一指。
生指教室门上的角(4个)。
师:大家找的很好,老师这儿有几张图,看谁能找出角,把它指出来。(课件出示剪刀图)
生1指剪刀头。
师:同意吗?(生不同意)谁来说说不同意的理由。
生:有一条边是弯弯的,不能算。
师:回答的很好,给第二小组加一个五角星。
生2:指剪刀把上突出的部分。
师:这个是角吗?
生:不是。
师:到底这个角藏在哪里呢?再仔细找找。
生3:指剪刀张开部分。(课件显示找正确了)
师:大家一起来做运动,描一描角。这个角找得好辛苦呀!下面来看这个(显示插一根吸管的可乐罐)。
生指吸管上的角。
师:你也找对了吗?对的给自己鼓励一下。
师:看看钟面上的。出示第三幅图:一个钟面。
生指分针和时针的夹角。
师:很好,我们一下子就找到了三个角。现在我们把这些角的外衣脱掉,来仔细看看。(课件显示3个角)
师指第一个角:这个点叫什么?
生:起点。
生:顶点。
生:点。
师:(板书顶点)这两条呢?
生:边。(师板书:边)
师:请同学们指这个角(第二个角)的顶点和2条边。
生指。
师指第三个角:看你指的是否和大家一样。
师: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些是不是角,是的请露出你的笑脸,不是的用哭脸表示。
逐个判断:
1、两条边没连上的(离得较远);
2、正确的;
3、一边是曲线的。
师:为什么不是?
生:因为有一条边是圆圆的。
4、两条边没连上的(离得较近);
师:为什么不是?
生:两条边没有连住。
师:没有顶点了。
5、正确的。(要求学生指出顶点和边)
师:刚才大家表现得很好,每个小组再加一个五角星。现在是几星级了?还是二星级的别灰心,因为还有(生:机会)。
师:这是老师画的一个角。大家也想画画吗》
生画角。师提醒不要用波浪线画角,有的尺子的一条边是波浪线的。
很快有学生画好了。
师:画好的,再好一个。
生继续画,有的还没画好,有的2个都画好了。
师:画好的小朋友把漂亮的姿势摆出来,让老师一看就知道你已经画好了。
师:谁愿意把你画的角展示给大家?
生1上台展示:画了2个。
师:你是怎么画的?
生1:先画一条边,再画一个点
师插:叫什么?
生:顶点。
生1:再画一条边。
师:我知道了,他是先画
生2展示。
师:你是怎么画的?
生2:先画2条边,再画顶点。
生3展示:画了2个三角形。有学生叹气。
师:为什么?他画了2个三角形,其实他画了几个角呀?
生:6个角。
师问生3:你是不是描出来的?
生3:是的。
师:大家想不想知道老师是怎么画的?
生:想。
师边画边说:先画一个顶点,再画一条边有没有和老师一样画的?(有几个学生举手)大家用老师这样的方法再画一个角。
生画,师提醒:角的嘴巴可以朝上,也可以朝左边。
师:画角就到这儿。下面我们来做游戏。
要求学生用信封里提供的材料做角,材料有:绳子,图钉,长方形小纸片,小棒。可以自由选择。
生做角。
师:做好后将你的角展示给同学看,你的角在哪里。
有学生开始展示。
师展示一学生的角(用纸片和图钉做的):你们看看,这个角会怎样?
生:会变形。
师:对,可以变形,它的嘴巴可以张大,也可以缩小。(边说边演示)
有一个学生说象:剪刀。
师:做好的可以展示给听课老师看看。
师:我们今天学了什么?
生:认识角。(师板书)
总体感觉:从这堂课的总体效果来说,我认为执教者已经树立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课堂很活跃,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1、叶圣陶先生倡导的六大解放,新课程提出的让学生自主、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都是为了让学生动起来,在动的过程中学习数学,在动的过程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这堂课的很多地方正体现了这一点:从2次不同要求的指五角形的角,到感受三角板上的角,找身边的角,到后来画角、做角,学生动起来了,而且动的很充分,学的很充分,角的知识就这样在学生的动中被消化、吸收。
2、课堂的动态生成。这堂课上得很精彩,因为有很多学生的回答是动态的,非预设的,反映了学生的真实想法。下面我说一处亮点:在教学角的各部分名称时,老师问学生:压边有什么感觉?第一个学生回答是:滑。第二个学生回答是:温柔。这时课堂上还出现一阵笑声。第三个学生回答的是:舒服。这三个回答虽然是学生的真实感受,但看似与正确答案无关。(当时我也很体上课教师担心:该如何引导)很快,老师的一句为什么会感到舒服?就轻易的得到了平平的、直直的的好答案。巧妙的引领,真实的体验,是那么的自然无痕,让听课的我也感到是那么的舒服!
整堂课感觉学生学得很开心,笑声阵阵,我认为主要原因又以下几个:
1、体现了学生的自主。
首先是教师珍视学生的回答,创设了良好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敢于说出不同的、真实的感受。如在讲角的概念时的那段精彩的引领。当学生的回答得到老师的肯定时,就有了开心的笑。
2、知识不再是全靠教师的授给,而是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自主体验,不断得到的成功体验使学生对学习更有兴趣,更乐于学习,所以在课堂上,学生有了更多的成功的笑。
3、教师观念转变了,对学生更尊重了,教师对于学生的表现更多的是肯定的评价、激励,好象没听到错、不好等话语,以前常说的失败,更多的被成功是成功之母所代替。这也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更增添了不少骄傲的笑声。
4、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星级评比从上课开始就进行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用笑脸和哭脸展示学生的评价结果,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请学生用漂亮的姿势展示出来这些都让学生有了更多的笑。
1、教学目标的确定:数学教学的目标是从三个维度来确定的。张老师制定的第三个目标是:在小组合作中养成倾听的习惯,培养口头表达的能力。但实际在课堂中合作的成分并不大,学生交流的机会也挺少的。是否可以从此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学习数学方面去考虑。
2、小组评价应有结果:虽然在黑板上已经展示了结果,但应在小结时对本次比赛进行总结、肯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更好的延伸,这也关系到评价的完整性。
3、角的呈现方式应多样化。这堂课呈现的角基本上是朝右的,虽然在画角时,教师提到过可以朝上、朝左,但强调得不够,应该将角的形式多样化的呈现给学生。
4、这张长长的桌子有4个角。书本有4个角。这两句话叙说不够妥当。课后的做一做1是这样描述的:说一说周围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角。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我们教师的教学语言也应注意科学性。
5、活动角的展示可否再充分些。活动角展示时不少学生还在做角,是否可以等学生做完了再展示。老师说的那些活动角的认识也应该让展示的学生来说,从学生的表现来看,他们应该能说也能够说完整的,而且这是下节课角的认识的知识基础。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设计篇六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四册
1、通过测量的活动体验1dm和1mm的长度,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和动手能力;
2、初步理解1dm、1mm、1cm、1m之间的关系;
3、通过估、量的活动,发展估测能力。
(一)估一估,量一量
1、今天学习一个新的单元测量。图上这支铅笔,你有什么办法,说说这支铅笔有多长?
2、你估计它有多长呢?把你估计的填在表格里。你怎么估计的?
3、量量看吧,把你量的结果也填在表格里。
4、量得铅笔有多长呢?
5、10厘米还有个名称是什么?
对!10厘米就是1分米。也可以反过来说,1分米等于10厘米。用字母表示就是:1dm=10cm
(二)找一找
1、在尺子上找找10厘米,用手比划一下,看看有多长?这么长就是1分米。
2、在尺子上找其它的1分米。
3、画一条一分米长的线段。
4、量量看你的手掌,大约有多长呢?
5、说说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有1分米?
(三)想一想
1、1米里面有多少个1分米呢?说想法,在尺子上数一数。
2、分米对我们生活有什么帮助呢?
3、当量比较长的物体时,我们就可以用分米做单位来测量了。
4、估计一下,数学课本大约有多少分米呢?
5、量量看吧
我们认识了1分米的长度和用字母表示,知道分米与厘米和米的关系。现在来看第二支铅笔,自学第二支铅笔这一部分的内容,然后告诉大家你知道些什么?(字母表示、长度、与厘米的关系等)教师梳理:
1、毫米的作用。
2、1毫米有多长?用手比划一下,你有什么感觉?;拿出你的一分硬币,你发现什么了?象这样的长度就大约有1毫米。
3、说说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有1毫米。
4、估计数学课本的厚度有多少毫米呢?量量看。
5、画一条长二十毫米的线段。
6、1厘米里面有多少个毫米呢?1分米里呢?1米呢?(小组里讨论一下)
7、到现在为止,一共学习了哪几个长度单位?你知道它们的区别吗?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最有效的学习是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体验,它能给予学生自主建构知识和情感体验的时空,激发学生的思维。
《在铅笔有多长》一课中,通过估一估,量一量、找一找、想一想等活动,让学生经历知识的探究,认识分米、毫米,体验并建构1分米和1毫米的空间观念和它们与其他单位间的关系。在体验长度单位的意义活动中,学生的回答极其精彩。分米可以用来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毫米太小了,可以量很短小的物体的长。在体验米、分米、厘米之间的关系时,学生讨论出 10厘米就是1分米,10分米就是1米,1米里面有1000个1毫米。
这样教学,激活了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学生深化相关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更好的掌握数学有效的学习途径,提升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成功的愉悦。
学生是数学活动的主体,体验性学习为每个学生的自主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舞台,学生的发展是有差异的,因而当学生面对新的问题时,他们会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眼光来审视客观世界,他们解决问题的过程便是一个极富个性的过程。
在《铅笔有多长》教学时,认识1分米后,提出问题,你还能在尺子上找到其他的1分米吗?学生有的说从10到20、20到30、30到40等等,还有的学生发现不一定是整十数的,还可以1到11、2到12、5到15等,最后还有学生总结出起点到终点的个位都是相同的,这样刚好就是10厘米。至此,教师再进行一个定论:也就是说,只要够10厘米就是1分米。
再如,体验1毫米的长,伸出你的手,比划1毫米的感觉,学生说太小了,比蚂蚁还小呢,蚂蚁都有几毫米呢 ,这些感觉就说明了学生在脑中已经形成了1毫米的初步感受了。同时,他们也体验到毫米的作用,量很短小的物体的长度,还有当不是整厘米时,认识毫米就知道多几小格就是几毫米了,教师理解了,适时进行点拨:也就是能帮助我们测量更精确,对吗?
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欣赏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去体验探究学习的过程,在这样一个充满活力的课堂上,学生随时会闪现与众不同的想法,耐心听取每一个学生的发言,激励他们把自己的内心世界表达出来,从中解读他们的体验和思维,这样才能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铅笔有多长》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空间观念,并能进行估计、测量。除了让学生说和想以外,更重要的是进行针对性的练习,加深他们的感受。本节课就在这方面忽视了,没有进行针对性的操作训练,以致学生建立的观念不够扎实,两个单位的作用只停留在理论上,不会学以致用。
本节课没有能够加强针对性的练习,最主要因为让学生探索和交流需要有足够的时间,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于是练习的时间就无法达到充分。那么,如何处理好探索交流与技能训练之间的关系呢?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设计篇七
1.经历分苹果等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2.通过实际操作,抽象出有余数除法的书写格式,并体会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分苹果是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时,是这一册的开篇。本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入手,安排了第一次分苹果活动,列举了四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此基础上,介绍用竖式计算除法的方法。接着,教材又安排了第二次分苹果活动,通过操作使学生体会到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一些物品平均分之后还有余数的情况,认识到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必要性,抽象出有余数除法的竖式书写格式,并和操作过程联系起来,以使学生了解每一步的含义,并结合具体情境能够进行验算。
教材随后安排了试一试及练一练,进一步使学生体会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进一步巩固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
我校是一所市直属机关小学,硬件设备好,每个班级都有计算机和投影机,属于实验区的实验校,并在20xx年就开始使用新教材。学校地处商业区,流动人口比较多。
学生由于家庭背景不同,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有很大差异。从这两年的新教材实施中可以看出,学生成为新课程的受益者,他们在课堂上思维活跃,能够大胆积极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有极少几个孩子,因为生活体验少、个性较强,不主动与人合作,缺乏探究和发现问题的勇气和信心。
课前准备
教师:课件。
学生:学具中的苹果卡片。
(一)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原有经验,建构数学模型
(出示课件)小熊家里来客人了,好客的小熊拿出了20个苹果来招待小伙伴们,每人分到了5个苹果。但小熊忘记了究竟来了几位客人,你能帮帮他吗?(学生独立思考,调动原有经验,提出解决办法。)
下面是学生可能的方法:
1.四五二十,分给了4人;
2.5+5+5+5=20(个),分给了4人;
3.20-5-5-5-5=0(个),分给了4人;
4.204=5(个),分给了4人;
5.205=4(人),分给了4人;
6.205=4也可以用竖式来计算。
4
_____
5) 20
20
__
这一步可由教师介绍,也可由已经掌握的同学来介绍,注意说清各部分的意义,并结合分苹果的实际操作来说一说。
(二)实践应用
1.学生独立完成书上第2页试一试。
2.小组交流各自算法,并说一说算式中各部分的意义。
(这里需要强调商的位置,要和被除数里的个位对齐,剩下的0也要和个位对齐。)
(三)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1.如果小熊家今天来了6位客人,(再次演示课件)应该怎么样平均分呢?
2.用你手中的学具来分一分,可以小组合作。
3.小组汇报。(我们组给每个客人分了3个苹果,还剩下2个。)
4.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物品平均分之后有余数的情况,谁能给大家举个例子?(可以找两个同学说一说)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怎么来解决呢?(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解决)
5.那么我们能不能知道有余数除法的竖式怎么写呢?(学生独立思考,动手写一写,然后小组之内交流。)
6.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有余数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每一步的意义是什么?(在这里要介绍余数和商的位置。)
7.有了这样的书写格式,我们怎么样来验算刚才的计算结果呢?
(每人分3个,6人共分到了18个,再加上剩下的2个,正好是20个,算对了。)
(四)积极思考,探究规律
(出示课件中淘气和笑笑的故事,让每个学生自己先想一想故事中有了什么矛盾。)
1.在小组内说一说这个故事,为什么淘气错了、笑笑对了?
2.你发现了什么?(余数要比除数小)
3.计算第3页试一试中(2),你发现了什么?每道题的余数和除数,有什么关系?(注意检查学生的书写格式。)
(五)回顾小结,赞美激励
这节课快要结束了,同学们说一说你们的收获吧。
老师认为你们表现得真不错,大家都积极地帮助小熊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有一天,当我们能和动物真正和平相处时,相信小熊也会走到我们的身边,和我们成为好朋友。现在和小熊说再见吧。(大屏幕演示小熊告别的画面)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本节课力求为学生创设充分发现和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例如,在教师介绍了除法竖式之后,让他们去探究有余数除法的竖式写法,当他们在尝试之后,经过小组之间的交流,在他们的内心真正地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课堂气氛一直非常活跃,学生始终在学习的情境中思考、讨论。特别是对淘气和笑笑的矛盾,表现得特别的兴奋,因为他们在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之后,能够找到淘气的错误之处。在讨论过程中,他们发现余数不能比除数大,并且为自己的发现而骄傲。
课堂教学时间是短暂而有限的,教师创设了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欲望,充分发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程度。
这节课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创设了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对于第一个环节:20个苹果,每人分5个,来了几位客人?有一个学生就提出猜测的方法:7个行不行?6个行不行?5个行不行?4个呢?猜测的结果是,4个可以!尊重学生的想法,既保护了学生探究的积极性,还可以让全班学生初步体验除法中的试商。
另外,我认为本节课体现了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促进者。在整节课中,教师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想,随时掌握学生的情况,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自己去操作、思考、探究、发现。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设计篇八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22、23页
1、结合“动物聚会”的具体情境,能够说出相同数连加与乘法之间的关系。
2、结合具体情境,能够说出一个乘法算式表示的意义,体会到同一个乘法算式在不同的情境中所表示的意义有所不同。
1、目标1达成的评价方案
通过学生对“想一想,连一连”的做题情况进行评价。
2、目标2达成的评价方案
通过学生对“3×6还能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的回答情况进行评价。
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乘法的表示意义,能够列出乘法版式进行计算,体会乘法的简单应用。
体验、比较和区分似“3个6”和“6个3”的不同含义。
一、故事引入
教师边叙述美丽的童话故事边出示主题图:秋天到了,勤劳的小动物们都带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庆祝共同的丰收,它们喜气洋洋地欢聚在一起。(板书:动物聚会)
二、问题探究
1、教师启发:你能提出什么乘法问题?
要求
a、独立观察主题图,思考问题;
b、小组内交流: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解释算式的意义。
2、小组汇报
一共有多少只小鸟?
3×3=9(只)
表示:每根树枝上有3只小鸟,3根树枝上有3个3只。
要求
a、求加数相同的和可以用乘法算式表示;
b、明确乘法算式中4和2的含义:2表示每架飞机上有2个人,4表示有四架飞机;
c、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数、乘数和积。会读、写乘法算式;
d、乘法算式中两个乘数调换位置,积不变。
活动(一):火车上坐了多少人?
4+4+4+4+4+4=24(人)
4×6=24(人)或6×4=24(人)
要求:(与活动一相同)
活动(二):划船的有多少人?
3+3+3=9(人)
3×3=9(人)或3×3=9(人)
要求:(与活动一相同)
活动(三):坐在椅子上的有多少人?
1+2+3=6(人)
质疑:
a、上面的求和算式能用乘法表示吗?为什么?(加数不同,不能用乘法表示)
b、怎么调位置坐,才能用乘法表示?
①
3+3=6(人)
3×2=6(人)或2×3=6(人)[空一张椅子,每张椅子坐3人]
②
2+2+2=6(人)
2×3=6(人)或3×2=6(人)[每张椅子坐2人]
三、巩固应用
完成“试一试”中的第1、2题。
要求
1、独立读题、列式计算;
2、学生交流每个乘法算式中各个乘数的意义;
3、汇报,订正答案。
四、小结: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
学生交流后教师结题:知道了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表示,用乘法表示比用加法表示更简;学会了乘法算式的读写法。认识了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设计篇九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56~57页。
本节课是主要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会用第几排第几个、第几组第几个、第几层第几个等这些常用方法确定物体的位置,并能根据这样的描述确定相应的物体。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上下、前后、左右等描述物体位置关系的方位词;在认数过程中,也通过几与第几的比较,积累了一些用类似“第几个”的方式描述物体位置关系的学习经验;在学生实际生活中也积累了一定的用“第几排第几个”等类似的方法来描述物体位置的生活感性经验。本节课就是建立在激活学生学习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一方面进一步丰富学生对三维空间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另一方面使学生进一步积累“位置与方向”的学习经验,从而为相关的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会用“第几排第几个、第几组第几个、第几层第几号”等方式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能根据这样的描述确定相应的物体。
2.使学生经历物体位置关系的探索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初步感受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
3.使学生在小组交流、游戏学习中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享受学习成功的快乐,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让学生掌握确定位置的方法,能用准确的语言描述物体的位置。
1.谈话:小朋友,你们喜欢小动物吗?瞧!小导游——百灵鸟带我们去参观动物王国啦!(课件出示一排小动物)
提问:这只小猪真可爱,它的位置在哪里?
2.揭题:小朋友用第几个就确定了小猪的位置,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 ——确定位置。(板书课题)
(一)第几排第几个
(课件出示四排小动物)
1.引发冲突。
提问:现在的队伍有什么变化?
想一想,现在要确定这只小猪的位置,仅仅用第几个,行不行?为什么不行?
那你们有办法说清楚这只小猪的位置吗?
预设:
生1:小猪的位置在第1排第4个。
生2:小猪排在第1排第2个。
生3:小猪排在第4排第1个。
……
引导:看来,确定小猪位置的说法还挺多的。说的同样是这只小猪的位置,为什么你们的说法会不同呢?
谈话:看来呀,为了交流的方便,确定第几排和第几个就需要一个统一的标准。
2.统一标准。
(1)提出问题。
谈话:请听小动物们来介绍。
(课件小猴:我在第1排第1个。小熊:我在第2排第3个。)
提问:根据小猴和小熊的介绍,(指屏幕两句话)想一想:第一排在哪里?(慢)其它各排呢?谁能上来介绍介绍。
那我们是按什么顺序确定第几排?又怎么确定第几个呢?你们是怎么知道的?(教棒指这两句话)前后四人为一小组,讨论讨论。(放音乐,参与讨论)
(2)小组讨论。
(3)全班汇报。
启发:
(4)小结。
3.描述位置。
(1)师生交流:根据这个标准,小猪的位置在哪里?排在第4排第2个的是哪只小动物?你是怎么找到的?
(2)学生游戏。
提问:小朋友,你最喜欢哪只小动物呢?谁愿意上来介绍,考考大家它的位置在哪里?
也可以告诉大家你最喜欢的在第几排第几个,看谁能猜出是哪只小动物?
小结:刚才,我们小朋友学会了用第几排第几个来确定小动物的位置。
(二)“第几组第几个”(改编自“想想做做”第4题)
1、谈话:我们小朋友有没有自己的位置呀?
请第1组的小朋友起立,为什么不止一个人?请每组
的第1个起立。谁站起来两次?为什么?
2、描述指定小朋友的位置或根据位置找到对应小朋友。
(1)提问:你的位置在第几组第几个?谁来介绍介绍?
(2)提问:你的好朋友叫什么名字?他的位置在第几组第几个?
你好朋友的位置在哪里?他的好朋友是谁?
(3)互动游戏:
第4组第2个在哪里?
第6组第3个在哪里?
第2组第5个在哪里?
第5组第2个在哪里?
提问:这两种说法里都有2和5,这两种说法一样吗?
1、想想做做第1题。
(1)第几层第几号
百灵鸟:“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我们王国里的动物公寓建成了!(课件出示图片:将教材图片改为有两扇窗户关着)
谈话:小猴抢着要介绍他家的位置呢。(猴:我住在第2层第3号。)
提问:从这句话中,你知道小猴是怎么确定第几层?怎么确定第几号的?
提问:小青蛙家住在哪里?住在第3层第2号的是谁?
调皮的小老鼠也住在这幢公寓里,你猜它家住在哪里?
(2)第几层第几本
百灵鸟:“小动物们个个都爱读书!下面我带你们去参观‘读书之星’小兔家的书架。瞧,它家的书又多又整齐。”
小白兔介绍:“第1层第1本是新华字典。”
提问:根据小白兔的介绍,你最想看的是哪本书?它的位置在哪里?同桌互相说一说。
2、想想做做第2题。
(1)百灵鸟:“我们动物王国还有电影院呢,小朋友们跟着我一起去电影院看看。”(课件出示电影院图片)
(猴:一排5号,兔:三排8号,狗:四排1号)
提问:电影院里是怎么来确定位置的呢?
提问:第一排在哪里呢?谁能上来指一指?
说明:在电影院里,离屏幕最近的一排是第一排。
提问:谁能帮它们找到座位?
(2)课件出示另一个放映厅。
提问:仔细观察,和刚才的放映厅有什么不一样?
提问:这3位小观众(小猪:四排1号、小鹿:二排9号、小鸭:三排8号),小猪、小鹿、小鸭各应该从哪个门进找位置比较方便呢?为什么?
提问:谁能帮它们找到位置?
提问:小鸭的好朋友小鸡买了一张三排7号的电影票,它能和小鸭坐在一起吗?为什么?
3、寻宝游戏。(想想做做第3题)
谈话:小朋友,你们想不想看电影?
课件播放《多啦a梦寻宝游戏》片段。
课件出现寻宝图。
谈话:这就是那张寻宝图,机器猫已经在哪儿找到了一个宝藏?还有几处宝藏藏在哪里呢?准备参加寻宝之旅的小朋友就坐坐正。
要求:同桌两个小朋友合作,一个人猜宝藏的位置,另一个人把鼠标移到这个位置。
说明:根据寻宝情况提供适当寻宝线索,进一步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谈话:小朋友,今天我们学会了用哪些方法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呢?
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要用到这些确定位置的方法?有没有更简洁的方法了呢?这些问题呀留给小朋友们课后思考。
本节课的设计我有如下的一些思考:
1、适合儿童的数学教学。
二年级小朋友活泼好动,单调的教学手段很难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更不能激发并维持孩子持久的学习兴趣。如何让数学课堂成为孩子学习的乐园?如何让孩子从小爱上数学?研究儿童,遵循低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创设生
动的情境、丰富多种学习形式、充分发挥孩子的主动性等就显得非常重要。此外,设计有价值、有挑战性的问题引领学生思考,让学生体验到思维的快乐,更能真正激发起学生对数学的热爱。
2、在认知冲突中生成。
现代数学教学论认为:数学教学要抓住数学知识发生的本源,要选择合适的切入点进行教学。学生在一年级通过几与第几的比较,积累了用“第几个”的方式描述物体位置关系的学习经验,所以本节课我先出示一排小动物做操的队伍,让学生描述其中小猪的位置在哪里,唤起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再出示例题图4排小动物,引导学生感受到用仅仅用第几个不能确定小猪的位置了,引发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现在怎样才能说清楚这只小猪的位置呢?”;学生在生活中积累的一些相关的排队、座位等生活经验被唤醒,自己探索出只要在第几个的前面加上第几排就可一确定这只小猪的位置了。通过这一过程的设计,不仅启发学生自己进行了创造,而且清晰地帮助学生实现了从一维到二维空间的过渡,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3、标准在需要中产生。
物体的位置是相对的,数的顺序是从左往右还是从右往左、从上往下还是从下往上等等其实都是可以的,仅仅是人为的一种约定、习惯而已。只不过如果大家用各自的标准来确定物体的位置的话,表达、交流起来很不方便。基于上述思考,我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描述小猪的位置,充分地展现学生的思维过程;再启发学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说的同样是这只小猪的位置,为什么说法会有不同呢?”引导学生发现因为确定位置的标准不统一,感受到为了交流的方便从而产生统一标准的需要,引导学生亲身经历了“认知冲突——产生需要——制定标准——描述位置”这一过程。
4、渗透“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
本节课中蕴含着“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一个位置对应着相应的一个物体;标准统一后,一个位置的物体只能有一种描述位置的方式。为了让学生能对这一思想有所感悟,我进行了如下的设计:在例题教学中,先出现一排小动物,再出现共4排小动物,引导学生思考:“现在要确定这只小猪的位置,仅仅用第几个,行不行?”学生通过思考发现仅仅用第几个找到的不止一个小动物,而用第几排第几个找到的才是一个小动物;在学生用“第几组第几个”描述座位这一环节,我先请第1组或者每组第1个的学生站起来,引导学生思考:“站起来的为什么不止一个人?”、“谁站起来两次,为什么?”使学生进一步感悟到必须同时说清第几组第几个对应的才是1个小朋友等等。通过以上的设计,我试图引导低年级学生慢慢感悟数学思想,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5、发展初步的思维能力。
“思维”是数学的核心,而分析和推理都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教材无论是例题还是习题,都给学生提供了一定的信息,旨在引导学生根据信息进行分析和推理,进而准确地描述出相应的位置。如何引导学生依据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和推理?是否需要呈现学生如何推理的思维过程?设计怎样的问题既符合孩子现在的思维水平又能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这节课不用太费劲,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应该就比较浓厚,但仅仅满足于表面的热热闹闹?还是适当设计有价值、有一定深度的问题引领学生思考、发展低年级学生初步的思维能力?
反思本节课的设计与教学,如何让学生更好地实现从一维到二维的过渡,为高年级甚至初中的学习打下基础?可以在学生讨论了确定第几排、第几个的标准之后,在主题图上加上从前往后的箭头和从左往右的箭头,这样展现给学生的二维空间一定更清晰、更难忘。在什么情况下用第几个即一个第几就能确定物体的位置?什么情况下要用两个第几才能确定物体的位置?这两个问题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学生已经有所感悟,是否需要在课堂总结时引导学生思考?这将是我继续思考的问题。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设计篇十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上74、75页。
本课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乘法口诀(二)中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此时学生对口诀的编制具有了一定的能力,因此对教材进行了重新创设教学内容,把7的乘法口诀的编写和练习融为一体。使学习内容更具挑战性。
1.在学习了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应用旧知识与推理,编制7的乘法口诀。在探索规律的基础上掌握7的乘法口诀。
2.能正确地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应用意识。
3.让学生在编制口诀与应用中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编制7的乘法口诀。
应用7的乘法口诀。
导入: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个好朋友,你认识他们吗?都是谁?他们在谈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指名读题上的话语)在一旁的小明在想什么呢?(指名读)你们知道吗?(有的知道有的不知道)要想知道两个星期,三个星期有几天我们必须要先知道什么?那一个星期到底有几天呢?(七天)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7的乘法口诀!(板书)(齐读)请你思考2个星期有几天?你是怎样想的,3个呢?怎样想的?
1.同学们真厉害,这样小明就能准时参加淘气和笑笑的生日party了。既然你那么聪明,那你能计算出4个星期、5个星期、6个、7个、8个、9个星期更有多少天吗?(课件)请把你的结果填写在教材74页填一填的表格中。(填好的同学自己小声的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2.汇报交流
师:谁愿意和大家说说你的结果和想法?
3.编口诀
师:同学们,还记得老师教过大家编口诀的方法吗?
(齐说)一算,算什么?(用连加法计算结果)二编,编什么?(根据表格编口诀)三看,看什么?(看其中的规律和需要注意之处)四记,记什么?(根据规律记口诀)
师:同学们真厉害,下面就转动自己的小脑筋用我们的方法快速的编口诀,记口诀吧。完成教材74页第2题。
4、汇报
谁来读读自己的口诀?(两生读同时板书)和老师一样吗?一样的举手,真厉害,你们都是小数学家。看黑板老师写的这三句口诀,1-6的我们已经学过了,只有这三句是最陌生的,让我们齐读一下好吗?怎么记这三句口诀呢?
有没有别的办法呢?把你记口诀的方法说给同桌听听,比比谁的方法好(同桌交流)
5、记忆口诀:下面就请大家在下面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背一背这些口诀。
6、游戏(多种形式背口诀)
(1)拍掌齐背
你们记住了吗?老师准备考考大家,伸出你的双手,让我们一起背一遍。
(2)师生对口令。
我来问,你来答,准备好了吗?(打乱顺序问)
(3)同桌对口令
同桌两个人像老师这样对口令。
1.师:你们背的真棒,老师想考考你,敢接受考验吗?听要求,读算式,说口诀(7*8=,8*7=,567=,568=)
你们的小脑瓜转的可真快,看这两个式子,你能总结出什么?是不是每一句口诀都有四个对应的算式?(不是)
真是个善于归纳总结的好孩子,请同学们打开教材75页,快速完成第一题目。
汇报!谁来汇报一下你的`结果,和他一样的举手。真厉害!
2.下面老师要考考大家的口算能力,注意仔细看卡片,抢答,注意站姿。要求,直接说答案。(答错的起立读算式,说口诀)
3.同学们,你们做的可真快!小小七星瓢虫也想来考考我们了!(出示瓢虫图)你看到了那些和7有关的数学信息了呢?你能看图提问一个问题代替七星瓢虫考考大家吗?
4.教材75页第3题还有更多的问题需要我们来解决,你愿意试试吗?(做好的同学尝试说说这几道题的数量关系。指名汇报。)
5.说了那么多,你口渴了吗?你一天大约能喝几杯水?那要是一周呢?你是怎样计算的。原来你一周要喝这么多的水啊,可见我们的生活是离不开水的,但是如果世界上的水资源枯竭了,我们也就不能生活了,所以平时一定要节约用水
6.好啦,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这是谁?他是哪里的人物?其实乘法口诀运用非常广,不仅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中也存在,比如说:孙悟空打白骨精不管三七二十一。用到了什么口诀?孙悟空被太上老君关在八卦炉里炼成火眼金睛,一共关了七七四十九天,用到了什么口诀?唐曾师徒四人西天取经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用到了什么口诀?你看口诀是不是无处不在啊,所以我们一定要学好口诀。
谁能说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七七四十九
七八五十六
七九六十三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设计篇十一
1、通过不同角度观察同一个物体,体验角度不同,看到的物体不同,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2、通过观察各种物体,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1、角度不同,看到的物体形状不同,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
小象的玩具模型,图涂有不同颜色的长方形盒子,杯子,三张抽象的杯子图片
学生自备一个小玩具
大家在暑假的时候有没有去旅游呢,说一说你去过哪些地方吧。
暑假的时候,我们的三位小朋友,毛毛,淘气,奇奇也去旅行了。他们来到了印度。印度最有名的动物呢,是大象。这一天他们也看到了一头大象。(出示大象玩具)
毛毛说:“我看到一扇门上挂着一条尾巴。”
淘气说:“我发现一堵墙上有一只耳朵。”
奇奇高兴的说:“我看到了一头可爱的大象两只呼扇唿扇的耳朵,还有长长的鼻子。”
为什么同样一头大象,三个小朋友看到的确是完全不同的画面呢?
生答:因为观察的角度不同,他们看到的都不是完整的大象。
我们要全面了解一个物体,必须全面观察这个物体,学会观察物体。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观察物体吧。(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1、(出示长方形盒子)现在老师手中有一个盒子,它是什么形状的呢?
生答:长方体
大家仔细观察这个长方体,它的每个面的颜色是一样的吗?(转动长方体)它有哪几种颜色呢?
(板书:黄、红、白、绿、蓝、黑)
老师手拿盒子,分别提问距离相差很远的小朋友,在你的位置上你一次能看到几种颜色?
(板书几个小朋友的答案,并按种类多少将其归类)
(老师手指黑板上的答案)为什么有的小朋友看到的是三种颜色,而有的小朋友看到的却是两种甚至只有一种呢?
生答:观察角度不同
那大家仔细想想:我们一次最多可以看到几种颜色呢?
生答;3种
那只看到一种颜色或者两种颜色的小朋友要怎样才能看到三种颜色呢?
生答:转动长方体,或改变观察角度
3、现在拿出你自己的玩具,自己来亲身体验观察的乐趣吧。
要求:四人一组,分别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个玩具,告诉同伴你看到了玩具的那一部分,并且思考:从不同角度看到的部分相同吗?
(老师巡视,指导学生观察物体)
刚才我们已经观察了自己的玩具,谁能告诉大家你看到了什么?
对集体发问,在观察的过程中,你有没有转动自己的玩具观察呢?通过转动玩具,你又发现了什么?
老师总结,板书:观察的角度不同,观察结果不同(齐读)
小游戏:现在我们来做个小游戏,猜猜它是什么 自由讨论30秒,对于这四幅图,你的谜底是什么呢?
其实,这四幅图是同一个物体。有的同学可能就疑惑了,同一个物体怎么会有四幅不一样的图呢?(观察角度不同)
那把四幅图片合在一起向想,这个谜底是什么呢?
生答:杯子
真的是杯子吗?(出示杯子)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到底是不是杯子吧!
你在哪个角度看到的第一幅图呢?第二幅第三幅还有第四幅呢 ?
1、军事博物馆举行恐龙展,小亮、小明、小红都来看恐龙 。那你知道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吗?(老师巡视,然后集体纠正)
2、现在不把书垒起来,你会做第2题吗?试一试吧。
通过观察长方体,自己的玩具,还有猜谜游戏 ,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设计篇十二
54——55页
1、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初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和除法的意义,了解有关0的除法。
2、能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初步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理解有关0的除法,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学生可能提出“每只猴子平均可以分几个月亮?”
问题:把几个月亮平均分?分给几个猴子呢?
方法: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交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把想法表达清楚。
列出除法算式:0÷5=0(个)
引导:分给6个猴子呢?0÷6=0(个)
分给7个猴子呢?0÷7=0(个)
得出结论: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小练习:0÷3=0÷8=0÷9=6×0=0×8=
做自主练习1和2
剪窗花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大部分同学内容能够掌握有关0的除法,但在实际操作中却不是很熟练,必须多做练习。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设计篇十三
7的乘法口诀、8的乘法口诀、9的乘法口诀、乘法口诀表以及用7~9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经历编制7—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 7—9的乘法口诀的来源。
2、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初步记熟7—9的乘法口诀,能用乘法口诀进行简单的计算。
3、会用乘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通过编制乘法口诀,初步学会应用类推的方法学习新知识。
使学生能用乘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让学生体验 7—9的乘法口诀的来源。理解乘法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7--9的乘法口诀。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7--9的乘法口诀。
1、7的乘法口诀 4课时
2、8的乘法口诀 3课时
3、9的乘法口诀 4课时
4、整理复习 1课时
1、7的乘法口诀
教学内容:教材第72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经历编制7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 7的乘法口诀的来源。掌握口诀的特征,并熟记口诀。
2、让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动手能力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能力点: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及团结协作的良好品质。
德育点:
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体验探究的乐趣;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经历编制7的乘法口诀的过程。
教学难点:掌握口诀的特征,并熟记口诀。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每人一套七巧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教师出示七巧板,介绍:这是我们祖先很早就发明的七巧板,它是由七个小图形组成的。只要你喜欢开动脑筋,这七个神奇的图形就会变出许多美丽的图案。请你们拿出自己的七巧板摆一摆,看能摆出那些可爱的图案。
学生独立拼摆,在班里交流。
师:看来同学们都会用这七个七巧板摆自己喜欢的图案,那你们看七巧板还能摆出哪些可爱的图形?
出示教材第72页例1的图案和统计表。
二、自主探究:
1、师:有这么多美丽的图案,老师想知道拼摆这些图案一共用了多少个七巧板?同学们你们有哪些好的办法呢?
学生汇报。
师:这么多的方法你最喜欢哪种方法?
2、完成统计表。
仔细观察统计表里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学情预测:每多摆一个图案就多用7个七巧板。
1个7是7,2个7是14,……7个7是49。
3、师:想一想我们学过的“求几个几是多少?”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
学生独立写出相应的乘法算式。小组合作编出口诀。
师:经过大家共同努力,编出了7的全部口诀,那我们就用读的方式来享受一下自己的劳动成果。
交流一下编口诀的方法。
4、比一比谁先记住7的全部口诀。交流记口诀的方法。
5、对口令。(师生、生生)
三、拓展应用:
1、一个星期有几天?2个星期有几天?3个星期有几天?4个、5个、6个、7个呢?
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计算,说口诀。
7×3 7×5 7×6 7×4 7×7 7×2
7×1 3×7 5×7 2×7 6×4 6×5
4×7 6×7 5×2 1×7 6×6 5×4
3、游戏:邮递员送信。
35 21 42 28
7×5 7×6 5×7 4×7 3×7 7×4
6个7 5个7 6×7 7个3 4个7
4、73页第4题。
学生说明图意,你能提出问题吗?自己独立解答。
5、7×2+7 7×5+7 7×7-7
这三题可以怎样计算?能用乘法口诀计算吗?哪句口诀?
6.:开放题:如果忘记了7*6=?你可以怎样想积?
教学内容:教材第74-75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
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意义,记熟7的乘法口诀,能用乘法口诀进行简单的计算。
能力点:
会用乘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德育点:
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习乘法的用处。
教学重点:记熟7的乘法口诀,能用乘法口诀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用乘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实物图、小棒。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背7的乘法口诀。
2、对口令。
3、填空:
二七( ) 四( )二十八 三七( )
( )三十五 六七( ) ( )七四十九
三五( ) ( )七得七 三四( )
4、看卡片说得数和口诀。
7×5 7×3 7×6 6×4 5×2
7×2 7×4 7×7 6×5 6×2
5×7 6×6 3×7 5×5 4×7
5、看数说它是由几和几相乘得来的。
12 21 28 16 35 1442 36
二、自主探究:
教室里要摆3行花,每行7盆。一共要摆多少盆?
水彩笔每盒5元,买7盒, ?
问:要求问题也就是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
学生独立分析计算,再交流想法。
三、拓展应用:
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星
请将本月的日历记录在上表中。
1、第一个星期日是( )号;第二个星期日是( )号;
第三个星期日是( )号;第四个星期日是( )号。
2、仔细观察着四个数字,你有什么发现?根据你的发现解决下面的问题。
第二个星期日是()=()+7×();
第三个星期日是()=()+7×();
第四个星期日是()=()+7×()。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设计篇十四
1、使学生熟悉2、3、4乘法口诀,初步记住2、3、4的乘法口诀,初步会计算4以内的两个数相乘
:
1使学生熟记2、3、4的乘法口诀,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乘法计算。
2、进一步明确乘法口诀的含义和来源,沟通与加法的联系。
小黑板
一、复习
1、开火车,对口令
2、背一背
二三()五五()四五()二四()三三()二二()三四()三五()二五()四四()一一()一四()
[设计意图]巩固2~3的乘法口诀,达到熟练运用。
3、填一填
5×3=×5=10●×5=25■×2=104×◎=20
1×5=□△×5=15☆×5=20◇×=255×=30
[设计意图]用新颖的复习手段,来帮助学生灵活掌握所学知识。
4、算一算
1)两个因数都是5,它们的积是多少?
2)摆一个◇需要根小棒,摆这样的3个◇要多少呢?
5、想一想。
如果表示5,那么表示(),
[设计意图]用文字或直观图形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二、列式计算
a2乘3得几?
b3个4是多少?
c5个3的积是多少?
d两个因数都是4,积是多少?
e一个因数是4,另一个因数是3,积是多少?
[设计意图]此练习是为巩固乘法名称及表示的意义。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设计篇十五
1、明白东南西北的方向概念。
2、能够正确辨别物体的方向。
3、能够利用东南西北来描述物体的方位。
4、通过学习东南西北的知识来感受我们祖国的地大物博,认识到生活中处处都存在数学的道理。
1、正确辨别物体的方向。
2、利用东南西北来描述物体的方位。
1、建立东南西北的方向概念。
2、在实际生活中正确运用东南西北的知识来为生活服务,特别是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参照物的方向的体会。
教学课件,卡片,学生课前收集生活中判断方向的物体。
一、活动引入
1、学生根据老师口令做动作。
2、提问引入,提示课题。
二、初步感受东、南、西、北的相对位置
1、为学生分组并命名:东方队,南方队,西方队,北方队,中心队。
2、说一说:中心队的前、后、左、右各是什么队?
3、说一说:四周各队的对面各是什么队?体会北方队与南队,东方队与西方队是相对的。
三、在地图上认识东、南、西、北
1、观察地图,认识方向标。
2、通过内蒙古自治区,海南,西藏,上海四个地方,在地图上认识东南西北。
3、小结: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4、活动记忆。
四、闯关大行动
第一关:“五岳”命名我能行!
第二关:东、南、西、北我能辨!
第三关:灵活运用我最棒!
第四关:智慧生活我能行!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设计篇十六
1、利用儿歌编制5的乘法口诀。
2、在具体情境中,学会5的乘法口诀,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利用儿歌编制5的乘法口诀。
在具体情境中,学会5的乘法口诀,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这幅图呈现的是一位老师与两个小朋友观看杂技表演――骑自行车的情景。主信息是5辆车,每辆车上5个人,其中每人手中转着2块红方巾。先让学生找图中的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引出对5和2的乘法口诀的探索。
师:同学们喜欢看杂技表演吗?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去欣赏一场精彩的杂技表演(出示课件:伴随音乐出示课本主题图),你都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师:咱们编首儿歌来找答案吧。 1辆小车2个轮,上面共有5个人;2辆小车4个轮,上面共有10个人;3辆小车( )个轮,上面共有( )个人 你能接着往下编吗? 小组合作填写没编完的儿歌。
师:谁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乘法算式)
师:为了计算更方便,人们总结出了乘法口诀,比如,第一句一辆小车5个人,我可以用乘法口诀一五得五来概括。你能根据儿歌或者乘法算式试着往下编吗?
师:同学们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中交流一下吗?
师:哪个小组愿意来交流一下你们组的成果?学生交流发现的规律。 (设计意图:交流后宜采用多种有趣的活动形式让学生掌握口诀,如:二人对口令,小组开火车,男女生对抗赛等。让学生在理解口诀意义的基础上进行记忆,逐步提高熟练程度。) 学生独立观察。 全班交流后学生可能会有以下几种回答。
1、相邻的两句口诀之间相差5。
2、5的乘法口诀的得数个位上的数字都是0和5。
3、有5句,前一个因数分别是1、2、3、4、5,后一个因数都是5。
师:应用2和5的乘法口诀可以解决很多问题,让我们回到杂技表演现场看看你能用5的乘法口诀解决哪些问题?
师:哪个小组愿意来交流一下你们组发现的问题?
1、一共转动着多少块红方巾?
2、一共有多少个车轮?
3、一共亮着多少个灯笼? 全班交流。学生自由发言。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可以利用我们今天学的乘法口诀来解决?
第一关:算得数写口诀。
15=( )口诀:( ) 35=( )口诀:( ) 25=( )口诀:( ) 54=( )口诀:( ) 55=( )口诀:( )
第二关:看图列算式。
加法算式
乘法算式
第三关:你会算吗?
第四关:你行我也行。
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句乘法口诀编一道应用题,请其他同学帮助解答。
1、完成下面的乘法口诀。
一五得( ) ( )二十五 三五( ) 四五( ) ( )一十
2、根据口诀写算式。
三五十五 二五一十 ( ) ( ) ( ) ( )
3、解决问题。
每个杯子3元、王老师买了5个杯子需要多少元?
这一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问题?
寻找生活中可以用5的乘法口诀来解决的问题。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设计篇十七
1.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在辨认方向的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能辨认其余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3.会辨认平面示意图,并根据平面示意图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会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辨认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教材设计的活动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为学生提供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因此,我在教学中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创设现实的活动情境,增加学生探索、体验的机会,让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去。
我校是一所厂办子弟小学,班上的47名学生中大部分是本厂子弟。班上的学生对数学学习充满兴趣,遇到问题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敢于尝试解决,思维比较活跃。由于学生在二年级上学期已经学习了东、南、西、北这四个基本方向,因此对于本课的学习是有一定知识基础的。
(一)折一折
(设计意图通过折方向板的活动,唤起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复习已学过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1.折方向板
同学们都喜欢折纸游戏,这节课一开始,我们就一起折一个方向板。
请拿出一张正方形的纸,先对折一下,再对折一下,然后打开,中间就有一个十字形的折痕,这就是一个方向板了。想一想我们学过哪些方向。(东、南、西、北)请把这些方向写在方向板上。这个方向板我们就做好了。
2.在地图上是怎样规定方向的?你知道我们教室的北面在哪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请大家把方向板的北面对准教室的北面放好。教室的南面在哪?请你向南面招招手,请你面朝东面敬个礼,请你面朝西面点点头,面朝北面大声地说:我认识方向了!
(二)认一认
(设计意图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给方向起名字,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兴趣,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出示课题:辨认方向。
(课件演示某一街区的地图,出示以学校为中心,在它的东、南、西、北方向上的建筑物。)
1.你能用东、南、西、北四个方位词,说一说学校与这四座建筑物的相互位置吗?还有不同说法吗?
2.在学校的周围还有一些建筑物,你知道它在学校的哪个方向吗?(课件逐一出示其他位置上的建筑物。)
有不同的看法吗?你是怎样想的?
3.现在请辨认方向的高手指南针来告诉我们。(课件演示)
普通的指南针上一般刻有八个主要方向,有北、南、西、东,刚才大家给这个方向起了一个名字,指南针也给它起了一个名字,叫作它跟大家起的名字一样,你们真棒!
(学生欢呼。)
4.我们认识了四个新方向,现在,大家能不能准确地说出这些建筑物分别在学校的什么方向?(互相说说。)
5.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三)折一折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自制方向板,对所学的新方向进行整理,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空间观念。)
我们学习了四个新方向,你能在方向板上把它们表示出来吗?
1.想想怎样折,再写一写。
2.你是怎样做的?(演示)
现在方向板上有八个方向了,我们可以用它帮我们找准方向,想一想、试一试。
(四)试一试
(设计意图能正确使用方向板,会用它来辨认生活中的方向,能用语言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1.怎样使用方向板呢?(学生说想法。)
使用方向板时,必须要先找准教室的某个方向(如北面),然后将方向板的这一方向(如北面)对准教室的相应方向(北面)摆好,这样,就可以找准方向了。
2.利用方向板,说一说教室里的不同方向各有什么。(互说)
3.利用方向板,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你周围同学坐在你的哪个方向上?
请第几位学生站起来,和你们东北方向上的同学握握手
4.谁能说说老师现在站在你的哪个方向上?
大家都说对了,可为什么你们的说法不同呢?是老师站的位置变了吗?
(学生悟出:因为观察位置不同,所以说法不同。)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游动物园这个情境,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让学生经历从辨认平面示意图上的方向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一过程,增加学生探索、体验的机会,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到数学活动中,进一步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
师:刚才,我们在教室里学习了八个方向,还在教室里找准了方向。请同学们带好方向板,现在我们就准备去游动物园。
师:老师把学校里的花园设计成一个动物园,现在想请5名同学做动物管理员,其他同学做游客。
(一)公园大门口(对象:动物管理员)
这是动物园的示意图,在蘑菇亭的周围有哪些动物馆?你喜欢它们吗?你想负责管理哪种动物?
1.岗前培训
礼貌接客。如果游客能准确地说出动物所在的位置,不但请他看动物,还要送他一枚动物馆的纪念章;如果说得不正确,就请他回到蘑菇亭重新辨认方向,再试着找动物。
2.找位上岗
看看示意图,你负责的动物在蘑菇亭的哪个面?现在,我们一起去蘑菇亭看看,再找一找。
(管理员找准方向成功上岗后,带上动物头饰。)
(二)公园外(对象:游客)
1.明确目的
游客们,请集合,我们准备进动物园了。进园时,请各位游客拿好方向板,辨认好方向。因为只要你能找准方向,不但能看到你喜欢的动物,还可以获得动物馆里漂亮的纪念章!
2.介绍情况
这个动物园有两扇大门――南门、北门。如果你从南门进动物园,根据示意图,很容易就能找准方向看到喜欢的动物;如果你从北门进动物园,那可具有挑战性,因为一不留神,就很容易找错方向。
想想,你决定从哪扇门进动物园呢?
请决定走南门的站这边,决定走北门进的站那边。(分开站好。)
3.提出要求
示意图要看仔细,这样才方便寻找动物所在的方向。
动物园的正中心是蘑菇亭,咱们就以它为观察点好吗?不管你往哪扇门进,都要先到动物园的正中心蘑菇亭去集合,听清了吗?
你可以邀请周围的同学和你一块逛动物园,商量好了吗?出发吧!
(三)蘑菇亭
请各位游客拿好方向板,准确地辨认好方向,才能看到自己所喜欢的动物并得到动物馆的纪念章。游完动物园的游客回到这儿集中。开始活动。
(活动中,游客要向动物管理员指出他所管理的动物馆在蘑菇亭的哪个方向,只要游客答对,管理员就在他的方向板上盖纪念章;如果游客答错了,管理员将请游客回到蘑菇亭重新辨认方向。)
1.反馈
(1)你得了几枚纪念章?
(2)介绍你在蘑菇亭的哪个方向上看到了哪种动物。
(3)我们要去猴山,就要往东走。我们一起去看猴子,猴子正在吃桃子呢!
2.提出问题
(1)老虎林在猴山的哪个方向?大象馆呢?
(2)刚才在蘑菇亭观察老虎林是在东北面,大象馆在东南面,为什么这会儿又说它们分别在猴山的北面和南面呢?(生:位置变了。)
3.小结
今天大家都动脑筋积极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学习上,我们还要向今天从北门进动物园的同学学习,学习他们不怕困难、敢于克服困难的精神,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本节课是根据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教学思想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的。在上课的过程中,我和学生一起发掘学习的乐趣。我觉得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是成功的,在教学设计上,我把整节课分为课内学习和课外实践两大环节。
课堂中,我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辨别教室里的物体所在的方向,制作方向板,并应用多媒体cai,启发他们自己编方向的名称。当他们发现指南针上的方向名和自己编的方向名相同时,不禁欢呼起来,因为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当问及老师站在同学们的哪个方向上时,学生产生了一场小小的争论,最后,他们非常了不起地说出:因为我们观察的角度不同,所以我们说法不同。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课外设计了游动物园的实践活动,我利用学校内的小花园,接着教材的情境继续创设一个游动物园的问题情境,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与合作探索、体验生活中物与物之间位置关系的机会。学生在生活中根据游园示意图通过小组的合作学习,找到正确的方向(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等),观看自己所喜欢的动物,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情境中的两扇入园门的设计,注重了学生间的差异。总之,此游戏让所有的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中,进一步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通过这节课,我感受到只有在教学设计上紧扣新课程理念,学生在课堂上才会乐学、愿学,学到真正有价值的数学。
本节课的目标定位旨在促进学生的发展,重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设计上,教师敢于分地点教学,把整节课分为课内学习和课外实践两大环节。
课堂中,教师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辨别教室里的物体所在的方向,制作方向板,并应用多媒体cai,启发学生自己编方向的名称,认识平面示意图,让学生在观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完成了从生活空间中辨别方向到平面图中辨别方向的抽象认识过程。
课外设计了游动物园的实践活动,把学生的视野拓宽到生活空间。利用学校内的小花园,创设了一个游动物园的问题情境,给学生提供一个观察生活中物与物之间的位置关系的材料与机会。学生在生活中根据游园示意图通过小组合作,找到正确的方向(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等),观看自己所喜欢的动物,唤起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不但从中体验了成功的喜悦,而且使学生完成从辨认平面示意图方向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一过程。
教师在创设情境时,有一设计值得提倡,即设计了两扇门,由学生自己选择入园的门。由于示意图的指向标方向全是指北面,学生从北大门进,动物园中的动物方向就刚好与示意图位置相反,这样,所提供的信息让学生有了选择性,让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设计篇十八
1.知识目标:结合具体情境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2.能力目标:借助辨认方向的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
借助辨认方向的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合作探究前置作业根据主题图说出体育馆、商场、医院和邮局分别位于学校的什么方向。
知道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一、情境导入
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你看到什么,并说出它们的方向。
让学生将自己置身于学校这个位置,用已经学过的方向知识,说一说体育馆、商店、医院、邮局分别在学校的什么方向。教师先让学生4人一组说一说,再由教师指名让学生自己说一说。
学生口头回答后,教师让学生填在书上,并让学生在图中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标出。
二、总结
教师让学生观察剩下的4个建筑物所在的方向与以前所认识的方向有什么特别之处。教师让学生讨论后说一说少年宫、电影院、动物园所在的方向。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这样描述方向真是太麻烦了,请大家分别给这4个方向取名字。小组讨论后,将所取名字写在书中的建筑物的旁边。教师让学生多说一说这4个建筑物分别在学校的什么方向,最后教师总结。在教学中应该纠正学生北西、北东、南西、南东等错误说法。师生共同制作方向板,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指导,先将8个方向的点找出,并将北的方向给出,再让学生自己写出剩下的7个方向,
学生制作,教师巡视指导。教师让学生上台展示方向。
试一试(小组活动)
(1)利用方向板说一说教室里8个方向分别有什么?
(2)让学生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教师给出班级面朝的方向,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分别是哪位同学。小组活动后,指名说一说。使用方向板时,教师应让学生注意方向板中的方向应与现实中面朝的方向相符。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小组交流,汇报。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设计篇十九
数学广角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从二年级上册开始新增设的一个单元,是新教材在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方面做出的新的尝试。排列和组合的思想方法不仅应用广泛,而且是学生学习概率统计的知识基础,同时也是发展学生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好素材,本教材在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方面做了一些努力和探索,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事例呈现出来。
教材的例1通过2个卡片的排列顺序不同,表示不同的两位数,属于排列知识,例1给出了一幅学生用数字卡片摆两位数的情境图,学生可以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然后小组交流摆卡片的体会:怎样摆才能保证不重复不遗漏。教材以学生熟悉而又感兴趣的生活场景为依托,重在向学生渗透这些数学思想方法,将学习活动置于模拟情景中,给学生提供操作和活动的机会,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为学生今后学习组合数学和学习概率统计奠定基础。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需要用排列组合来解决的知识。如体育中足球、乒乓球的比赛场次,密码箱中密码的排列数等等,作为二年级的学生,已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因此在数学学习中注意安排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学生通过这些活动来进行学习,经历简单的排列组合规律的数学知识探索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新知,发现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1.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使学生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初步经历简单的排列和组合规律的探索过程;
2.使学生初步学会排列组合的简单方法,锻炼学生观察、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3.培养学生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形式,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和规律,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我遵照《课标》的要求和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实际,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作用,通过课件演示、实物投影、动手操作、游戏活动等方式组织教学,做到:
a、创设情境 活用教材
我对教材进行了灵活的处理,创设了六一参观体育馆这样一个情境,在一个又一个的活动情境中渗透排列和组合的思想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和组合规律的过程,在活动中主动参与,在活动中发现规律。
b、关注合作 促进交流
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贯穿全课,充分应用分组合作、共同探究的学习模式,在教学中鼓励学生与同伴交流,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使学生在合作中学会了知识,体验了学习的乐趣,思维活动也更加活跃。
师:马上就是六一儿童节了,你们打算怎么度过这个属于我们自己的节日呢?
学生自由回答。
师:老师决定今天这节课带大家去体育馆玩一玩,你们愿意吗?
(课件出示体育馆的场景,学生兴趣盎然。)
[创设参观体育馆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符合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抓住了童心,为新课的顺利进行作好了铺垫。]
1.初步感知。
师:瞧!有这么多运动员在这儿参加比赛,现在想请大家给运动员试着编一个号。
课件显示:
学生同桌讨论,指名回答:12和21。
2.合作探究。
师:(课件在原基础上加一个3)如果是1、2、3三个数字呢?能编出几个号?能组成几个两位数?请大家拿出数字卡片动手摆一摆,组长把大家的讨论结果记录在答题卡上。比比看,哪个组找的最多。
(活动开始,教师巡视。)
以组为单位派代表上台汇报,将答题纸展示在投影仪上。
师:有的组摆出了4个不同的两位数,有的组摆出了6个不同的两位数,你们是怎么摆的?有什么好办法?
(鼓励方法的多样化,对各组的不同方法进行肯定和表扬。)
结合发言,引导学生进行评价,选出优胜组。
师生共同归纳:用数字排列组成数,要按照一定的顺序确定十位上的数,然后考虑个位上有哪些数可以与其搭配。
板书:不重复、不遗漏、有顺序
[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让小学生经历了简单的事物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由2个数过渡到3个数的排列,给学生留有较大的探索交流空间,这样做,既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又培养了学生乐于合作的习惯。]
3.握一握。
师:刚才各组同学都合作得非常好,大家真了不起!(走到优胜组旁边,伸手和优胜组的4名同学握手)向你们表示祝贺!
师:握手是我们见面时表示礼貌的一种方式,提到握手啊,老师要考考你们了,如果组内的4名同学每两人握一次手,一共要握几次呢?猜猜看!
(指名回答,学生进行猜测。)
师:究竟是几次呢?请大家互相握握看吧!
请一个组的同学上台演示,其他同学一起数数。
[用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应用意识,感受到数学的乐趣,从根本上体现了课堂的发展按学生的思维发展进行。]
1.乒乓球赛。
师:这里在干什么?
(课件播放录像片段:乒乓球比赛。)
师:三个运动员每两位只打一场,他们要决出冠军需要进行几场比赛?
如果老师也参加进去呢?
学生各抒己见,自由发言。
2.搭配服装。
师:激烈的比赛结束了,马上就要进行颁奖典礼了,这里有两件衣服和两条裤子,同学们,获奖选手可以怎样搭配衣服呢?
(课件出示图片。)
学生拿出学具卡片,独立解决问题。
汇报交流,投影展示,说说自己为什么这样设计。
师:你想让他们穿哪套呢?你是怎么想的?
3.付钱问题。
师:为了奖励获奖运动员,组委会决定给他们买一份特别的奖品。
(课件出示奖品盒以及标价:5元。)
现在有一张5元,2张2元、5张一元,可以有几种拿法?
学生摆学具,上台汇报,教师及时进行表扬。
[让学生在活动中运用新知识,三个层次的情境安排,给学生留有充足的空间,让他们利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
师:今天大家玩的开心吗?你有什么感受和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畅谈学习收获。
评析: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始终以小组合作为主,改变了重教师讲知识、轻学生构知识的教学模式,按照新的教学理念和儿童的认知特点,创造性的设计教学,将学生的学习活动置于参观体育馆这样一个模拟情境中,凸现了数学学习的生活化。
整个教学过程教师给了学生很大的学习空间,创设了给运动员编号、搭配衣服、买奖品等活动情境,使得学生始终在玩中感受数学,在玩中体会排列的知识,通过师生的双边活动、合作交流和自主探究,使学生完全在平等、自由、和谐的氛围中学习。
总之,这节课教师注重把数学和生活相沟通,让学生在知识的活动中得到发展,在发展过程中习得知识,整个课堂充满了生活气息和生命活力!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设计篇二十
这节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教材尊重学生已有的经验,注重引起学生反思,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主动构建方位知识,并且在试一试和想想做做中设计了与生活紧密联系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加深对方位的认识。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43-45页。
1、创设情景,使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正确辨认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能根据给定的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他方位。
2、引导学生有效地利用自身的生活经验帮助理解方位知识,并学会利用指南针有条理地推断出方位,同时明白位置的相对性,提高思维能力。
3、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形成对数学的积极态度。
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
在具体场景中根据不同的参照物来确定方向。
(学生分成4组,每组8人,分布于教室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多媒体课件、方向板4块、每组8个方位词。
一、引入
按照座位说一说,你们组分别坐在这束花的哪一面。说对了,奖励一面旗子。
引出东、南、西、北。并用手指一指。
二、展开
1、在实际生活中,东、南、西、北大家都认识得很清楚,那么在地图或平面图上,你们也能认识吗?是怎样认的?(谁知道十字指向标向上的箭头指着什么方向?)
电脑出示图1:实验小学全景图。
师:同学们,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咱们灌南县要建公园啦!这个现代化的儿童活动中心就建在我们学校的正南方向。你们知道哪个方向是南吗?
电脑出示图2:
让学生说说:学校的东、南、西、北面各有哪些建筑物?
点击出现(东、南、西、北)这四个字样。
2、小结:东、南、西、北是我们已经认识的4个方向。
3、随着经济的发展,也为了更好地方便咱们灌南人民的休闲、购物等活动,县政府近年来在学校周围兴建了一些重要的场所。
4、电脑出示,你知道英雄广场在学校的哪一面吗?小组讨论一下,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你真聪明,我们把东面和北面之间的叫东北面(师用手势比划讲解)
小结:英雄广场在学校的东北面。
师指名学生再说说,英雄广场在学校的( )面。并配合手势练一练。
5、电脑分别出示:这里还有图书馆、华联超市、盐河二桥,它们又分别在学校的哪一面呢?小组同学讨论一下。
指名汇报交流。(汇报时先问问为什么?)
6、小结:同学们通过看图,又认识了东北、东南、西北和西南这4个方向。(点击出现4个方向)
电脑出示图:
总结:同学们都知道,我们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能很快的标注图上的东、南、西、北这4个方向,怎样才能很快地记住今天学习的东北、东南、西北、和西南这4个方向呢?请大家在小组之间说一说你是怎样记住这几个方位词的。
三、练习。
①指南针
师:在野外或大海航行的时候,由于没有建筑物,很难辨别方向。在古代我们的祖先就发明了一种辨别方向的仪器,叫指南针。就指向哪儿?
出示挂图:你能根据指南针给出的一个方向来确定其余七个方向吗?
先想一想,怎样填得快,再在书上填一填,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填的,先填什么?
②动物找家
同学们一共认识了8个方向,这到哪也不会迷路了。可是有几只小动物在体育场参加运动后找不到家了,但它们都记得家住在哪,你能帮它们送回家吗?听听它们是怎么说的。
③制作方向板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能处处都写着这8个方位词,假如到了操场,到了自己家里,怎样才能很快地来辨别这8个方向呢?(找一个,就能找到另7个)我们可以制一个方向板来辨别方向。下面按照老师的要求操作。
请组长拿出事先准备好的7个方位词,发给每个小朋友一个词。请按照指向标北的方向将方位词摆在硬纸板相应的位置上。
摆好后展示,并做移动位置说方向游戏。(每一组由组长指令,按顺序一起移动位置并报出你所在的方向)师示范操作。
课后我们还可以用这个方向板去操场、校园外辨别方向了。
④动作比划
谁来说一说,教室的西北面在哪里?
师示范做手势:如:东北伸出手先指向东,再伸出手指向北,两手同时向中间拍一下,这时手就指向东北面了。
全体小朋友起立,学生反复练习,东北、东南、西南并指学生将拿着彩旗站在指定位置。
四、小结:
谁来说说今天学到了哪些知识?拿着小旗的同学起立,举起来,向大家展示。
这就是我们学过的一个成语四面八方。
五、引申:
(出示省地图),你认识它吗?它就是一幅江苏省地图,找找我们连云港在哪?
现在想去苏州乐园游玩,它在我们连云港的什么方向?你能做小导游介绍一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