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书籍里的中国篇一
#适用主题
历史典籍,中华文化,传承。
#解析
首句可以拆解为一个写作通用句式“(描写对象):(构成部分a)中,(动词)着……;在(构成部分b)里,(动词)着……”。不仅逻辑井然,而且结合了长短句,富有节奏韵律感。
我们在阐释某件事物的重要作用时,可以套用这个句式,如:杂交水稻:稻叶上,凝结着古今万千农民的辛勤汗水和丰收望想;稻穗里,蕴藏着袁隆平团队的创新思维和工匠精神。
书籍里的中国篇二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其实重视记录和传承历史,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我们为什么要写史?因为我们要“以史观成败、鉴得失、明是非、知兴替”。我们为什么要读史?因为我们要在血脉和文脉传承中,找到个人、民族的根与魂。
#适用主题
尊重历史,传统文化,中国梦等。
#解析
① 首句用典,出自清代龚自珍的《定庵续集》,纸条们可以结合下半句一起积累:“欲知大道,必先为史。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意思是:了解历史,就了解了世间大道;把握史学,才能把握住社会规律。而要一个民族灭亡,首要方式是践踏它的历史,进而涤荡民族自信,破坏民族认同。因为历史是传承民族文化的最好教科书,也是保持民族自信的最好清醒剂。
② 第2、3句采用设问的形式,论述了写史和读史的必要性。一问一答,逻辑连贯,还能提醒读者注意,引起思考。我们可以在行文中使用设问句,来突出关键的内容,使文章产生波澜变化。
③ “以史观成败、鉴得失、明是非、知兴替”此句中的四个动宾短语,字数相等,意义相关,且宾语的语意相对,使得整个句式整齐有气势。在描写通过阅读、回顾历史、总结经验来拓展个体认知的时候,我们也可以用到这组词。
书籍里的中国篇三
感谢司马迁给我们留下这么一部信史,创造了纪传体这样一种写法,它不仅写了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同时它还有刺客、有游侠、有货殖、贩夫走卒。其实历史就是人民创造的,只有以人民为视角,把人民作为核心,才能够写出这样的精彩的青史,也才能创造出更加精彩的青史。
#适用主题
以民为本,尊重历史等。
#解析
① 首句运用了一个递进的逻辑关系,可以积累句式“不仅(动宾短语,同时还(动宾短语b)、(动宾短语c)、(动宾短语d)”。其中,a是相对次要的,b、c、d是同等重要的。
林清玄、林语堂的散文里常见此类句式,可以使文意畅达,比如:会表达爱的人,不仅懂得付出,还会懂得宽容,懂得无私,懂得赞美,懂得稀释内心的委屈。
② “只有……,才能……,也才能……”这个句式说明的是条件关系,唯有达到了某前提条件,才可以得出某个结果。而“以/把……为……”是古汉语中常见的句式,相当于“把……当做……”,两个句式叠用,可以从多角度说明某事物的必要性,比如:“只有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谣逸为耻,才能发扬艰苦朴素的好传统,也才能更快地实现中国梦。”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典籍里的中国》既是一趟精神反刍的求索,也是一场满怀自信的告慰。
我们需要这样有历史责任感的节目,带我们回顾自己的历史文化,从中汲取智慧。让我们在文化典籍中展望未来,获得不辱使命、奋勇向前的力量。
看完你是不是也被触发了写作灵感,迫不及待想模仿,那就快抄进摘抄本练手吧!
希望你也能早日写出“一语之艳,令人魂绝;一字之工,令人色飞”的高分作文!
书籍里的中国篇四
铺一页宣纸,注一汪东水,执一卷古籍,奏一曲绝唱,绘一幅丹青,书一方天地。
——题记
最爱阳光明媚的午后,静坐于温热的阳台,置一杯清茶,捧一册散发着淡淡墨香的古籍,看那书中的佳人,穿过烽烟重重,行遍万水千山,踏过万代千秋,她着一袭霓裳羽衣,奏一曲高山流水。
她的名字,叫中国。
滚滚长江东逝水,久远的故事在时间长廊里冻结,却在历史长河烙上印迹,就像最精美的雨花石,历经千年仍旧熠熠生辉。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她目睹千年沧桑,看那一朝辉煌至极的阿房宫在大火中苟延残喘,那湮灭的灰烬是谁深深的叹息?她看那城墙之上的锦旗不断变更,那无邪剑上的鲜血是谁人的伤痕?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她终是了无波澜,淡看那一朝镜花水月,一朝沧海桑田。我叹息着,将书翻至另一页。远处有枪炮声响起,那是何人在浴血奋战?她身上已是伤痕累累,枪林弹雨的年代,古老的东方美梦被撕碎,中国开始艰难的抗争。难吗?难。可,怕吗?不怕。
累累白骨,帜旗如血,她便这样一步一步向前走去。看那肆虐横行的虎狼逃出中原大地,看那勤劳奋斗的人民,一步步站起;看那秀美江山,一步步强盛,从封建落后,到文明先进。山河如画,岁月朦胧,她漫步千年的.时光,淡看云卷云舒。
想绘一幅画,以波涛为墨,以时间为轴,以山河为笺,以惊鸿为内容,以龙凤为图腾,以盛世为落笔。画的名字,叫中国。
书籍里的中国篇五
历史真的是最好的教科书,《尚书》在传承过程中,几经波折,但还是传至后世,为无数的读书人、护书人所传承。他们的这种精神,也为时代所坚守。如今我们更需要,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在对历史进行深入思考的过程中,汲取智慧,走向未来。
#适用主题
历史传承,文化创新,中国梦等。
#解析
① 在写传承历史的主题时,切记不可一味复古尊古,不可忘了对历史进行思辨。在论述中,既要传承和坚守,也要注意区分不同历史文化在现代的价值,思考如何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整篇文章的立意升华。
② 语段“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由三个动宾短语构成,具有极强的号召性和感染力,表现出了舍我其谁的青年责任感、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可广泛用于中国梦、个体价值、创新精神的写作主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