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文学稿题目篇一
我们应该重视汉语言本科专业的本科教育的根本性质。汉语言专业是高等教育的一部分,承担着对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的责任。所以,汉语言本科专业教育与我们的汉语国际教育还有一些区别,即它更应该具有大学本科教育的系统性以及育人性。崔永华老师在其论文中非常有见地地提出了留学生汉语言本科专业的美育教育和德育教育,这一点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文章认清了留学生汉语言本科教育与单纯的汉语国际教育即汉语教学的区别。对留学生进行美育和德育教育是我国大学教育的要求,而中国古代文学中优秀的文学篇目可以给学生这样一种熏陶和培养。“在古代文学中学习中国语言之美,学习中国文人忧国忧民,淡泊致远的精神操守,这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触及中国文化的灵魂方面有着不可比拟的作用。”
在国内大学中文系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体系中,中国古代文学课或者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是一门专业必修课,是中文专业的重中之重。该课程一般有两学年的教学任务量,由此可见,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在中文专业中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那么国外大学的情况又是如何呢? 在欧洲,开展汉学研究较早的大学里,教授很重视对中国古典文献的研究,甚至很重视培养学生对古文原典的解读学习。在近邻韩国,中国文学课在很多高校的中国语系都占有一定的地位。韩国大学里开设中文本科专业的学校现在超过了一百所,各大学的专业名称不尽相同,有的称作中国语言文化专业,有的称作中国语专业,还有的是在中文系下面设立不同的专业方向,比如中国通商、中国语言文化等。这里谈的主要是中国语言文化方向的中文专业的情况。笔者 2012 年曾在韩国庆南大学中国学部讲授一年汉语,了解了庆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化专业的课程设置。在大二和大三两个学年中,学部为中国语言文化专业的学生分别开设了中国古诗选读、中国古代散文、中国古代小说和中国古代文论四门课程,学时与其他专业基础课等同,均为每周 3学时。通过对这四门课程的学习,中国语言文化专业的学生比较系统分项地学习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知识,阅读了经典的原典,同时对中国文学的特质以及主要的文学类型的发展有了大致的了解。学生们学习的文本是繁体汉字,这样可以一边学习古代文学一边实现认知繁体汉字的目的,这对于中国语言文化专业的学生来说是很有必要的。韩国的其他高校也很重视古代文学课程。韩国学者文大一在其文章中列举对比了首尔大学和成均馆大学的中文课程。其中首尔大学在一年级开设中国古典文学探索,二年级开设中国历代诗歌讲读,三年级开设中国文学史课程,文学类课程占总课程的 47%。成均馆大学二年级开设中国文学史,三年级开设中国名诗鉴赏、中国小说概论、中国诗曲的理解等课程,文学类课程占总课程的 26%。有的学校在专业学习的初级阶段概括介绍中国的文学概况,随着学生汉语学习的不断深入,在三四年级开设文学、诗歌等文献阅读课程,此阶段倡导学生阅读中国文学原著,切身感受中国文学的魅力。朱锦岚老师提到韩国加图立国立大学自 20 世纪 80 年代末,取消了毕业论文,代之以 5 门课的毕业考试,而这 5 门课中,有 3 门是必选课,包括中国文学史、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2007 年毕业考由 5 门减少为 3门,即中国语、汉字和中国文学史。可见,在对中文专业毕业生的学科知识要求方面,中国文学史的内容绝对不可缺少,是在课程体系中占有很大比重的专业课程。同时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言专业与中国学生学习外语语言文学专业相类似,都是以学习母语以外的其他语种的语言文化为基准的四年制本科学习。从国内外语专业的名称来看,我们的外语专业的名称都是语言与文学并重,如: 英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俄语语言文学等,专业的名称就体现出了学习的内容,即要学习该门语种的语言也要学习用该语种成就的文学。例如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课程就一定要开设英国文学选读、美国文学选读或英美文学史这类课程。学生们通过对这类课程的学习,可以学习到经典英语作品,真正掌握该语言在文学方面的体现和运用,进一步增强其对语言的领悟。因此,外国留学生的汉语言专业中,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语言是工具,是载体,文学以语言为工具,展现丰富的人性以及一个民族的精神面貌。中国古代文学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一种映现。它对提升人的精神世界,增加人的文化底蕴有重要意义。“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失去文化精华土壤的语言是苍白的,也是没有深度的。季羡林老先生曾写道: “离开了内容,离开了语言的内涵,根本谈不上什么语言。不涉及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社会风习等等,语言是学不好的。这是学习语言的基本原理。凡是学习外国语言者,都必须把语言学习和文化学习结合起来。”中国文化的内核追求平和、含蓄、中庸,中国文人高洁的品性,忧国忧民的情怀,谦逊重义的处事准则都体现在古代文学作品中,这些承载着中国宝贵文化的文字都传承着中国文化的血脉。“文学语句中包含着汉语本身的文化内涵及中国人的审美心理。中国古代文学以生动具体的方式体现着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及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古代文学作品中深深地蕴含着中国的精神和中国的脊梁。外国学生学习中国文化,一方面体现在中国的饮食文化、民俗文化、建筑文化等方方面面,更多更重要的是体现在中国的哲学思想和文学精髓中。中国古代文学课就是这样一门让学生体会文化精髓的课程,它承担了审美鉴赏与性情熏陶的美育任务。黄爱华老师认为“古代文学课是为了培养学生们讲授、阐释、鉴赏和分析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进而借助文学这一载体传播中华优秀民族文化的专业基础课,它是通过对语言艺术的审美鉴赏进而吸收和理解中国文化,在传授文化知识之外,通过文学作品的内容辐射出中华优良传统的精神内核,通过作家的人格魅力和作品的艺术感染力集德育、智育、美育等多重功能于一身,具有独特价值的课程。透过语言的外衣深入到一个民族的精神,这才是文化重要性所在。”诚哉斯言! 通过朗读并学习陶渊明的田园诗歌可以让学生在平淡醇美的自然风光中见诗人心情的恬静,淡泊名利,在率真的白描中透显深远的精神境界,让学生体会中国文人的精神情怀; 在白居易的现实主义诗歌中与诗人一同体会平民百姓的艰难生活,从而也培养学生对劳苦大众的深切的同情心和情操;在易安词作中领悟含蓄蕴藉,词的委婉曲折并留有无限想象,好似中国水墨画般悠长。这些都是属于中国的文化经典,是中国文化的骄傲。
看中国古代文学课的重要性耶鲁大学东亚语文系孙康宜教授说: “以前,在比较文学系,不管是斯坦福,还是耶鲁,选择的经典不是柏拉图就是莎士比亚,现在则中国文学也成了主要课程之一。”[6]这可以说明,中国文学正在突破障碍,进入更多研究者的研究范畴,中国文学从民族的变成了世界的。中国文学的研究应该站得更高更广。文学在本质上是“人学”,人们对这个世界的感知,人们的喜怒哀乐通过文字的这种方式表达出来,记载着个体的情感波动,对生命对事物的认识。每个民族虽然语言文字不同,但是人心体验这个世界的感情是相通的,因此各个民族用文字承载的感知体验都是整个人类情感体验的一部分。文学,体现了各民族的人性特征与感知的特点,也正是这种不同,显示着本民族的卓然不群。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就非常完整地呈现出我们的祖先对这个世界的认知特征。我们应充分认识中国古代文学在当今世界中的价值。就目前世界汉学潮流来看,国外汉学研究专家的关注点在于中国传统文化,语言是他们研究这一核心的敲门砖。而且,即使是以语言为主攻方向的国外中文系,课程设置中,中国古代文学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欧洲许多高校的汉文专业非常注重对中国古典文献的阅读,汉文专业的学生虽然人数不是很多,但是质量很高,有较好的汉语语言及文学功底。虽然我们的汉语国际教育事业提升学生数量是一项很重要的任务,但是也应注重对学生培养的“质”。从世界的角度看,中国古代文学成就辉煌,特色鲜明,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整个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的“文学遗产”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学遗产,也是全世界共同的文学遗产,中国古代文学理应与整个中国古代文化一道,得到进一步的推介,成为整个人类充分共享的文化遗产,为人类追求心灵的丰富提供精神资源。当今中国古代文学已经能进入世界文学的主流,世界范围内开始关注中国古代文学,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中国古代文学的特殊意义和重要的地位,它就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璀璨的明珠,我们应该在汉语国际教育大体系中给古代文学以更多的重视,投入更多的力量,在教材出版以及辅助读物方面应大力扶植这类的图书。而不应当让这颗明珠淹没在如火如荼的汉语国际教学的浪潮中。我们在中国本土更应该给学习汉语言专业的外国学生以优秀的课程资源,让他们在中国本土更好地学习中国古代文学。
文学稿题目篇二
本次活动由宏光文学社主办,面向全体师生为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作文能力而办。高校文学社凝聚着当代当代文学气息;是大学创作的先锋队,折射出当代文学的气质;是中国当代文学复兴的先锋队,展现现代文学的风貌;是高校青年文学爱好者精神的象征与承载者。作文,是一片神奇的空间,是一方肥沃的土壤。这里海阔鱼跃,天高鸟翔;这里百花盛开,莺飞草长。心灵之树结出丰硕的果实,思维的触角伸向了四面八方。大家共同期盼着,在作文的天地里能够收获那一轮鲜红的太阳。为此举办此次活动为爱好文学的人提供一方舞台。
通过本次活动,促进全校文学爱好者之间的交流,提高文学社的凝聚力,为我们的校园生活增光添彩,更是为了让我们校园的原创文学作品有一个展示的舞台,让我们的理想、情感、信念有一个挥洒的空间,让一股清新的文学风,吹拂在我们的星空之下。
日照职业技术学校宏光文学社现场作文大赛
宏光文学社
增进友谊,促进团结
全体学生
打造校园文学 放飞青春梦想
20xx年xx月xx日
1、充分发挥宣传部的作用,利用海报为主要宣传形式,在又新广场对整个学院展开宣传工作。
2、比赛只有一场比赛将在地滋楼教室进行(自带笔和纸)。
3、本次大赛将严格遵循公平、公正、公开原则进行评定。
5、奖项设置:
大赛总冠军(一等奖) 一名
大赛亚冠军(二等奖) 二名
大赛季军(三等奖) 三名
最具潜力文学新人奖 一名
最佳创意奖 一名
优秀作品奖 六名
6、 奖品设置:给每位选手颁发获奖证书及奖品(另:大赛冠军颁发奖杯)。
7、 人员安排:
1)、开考时安排人员监考,或请专业老师监考,其他人员协助管理。
2)、请顺便带上贵社的刊物,做交流用哦,呵呵
1、参赛选手与开赛前10分钟进入考场,我们将事先安排好座位,作为安排采用随机安排。到点准时开考,迟到30分钟者视为自动弃权,以免影响到其他参赛选手。
2、比赛时间为两个小时,中途不得离场,除非已完成作品。离场后不得在附近徘徊或逗留,以免影响到其他选手。
3、比赛是请各位参赛选手及相关人员关掉手机或调成振动。
4、获奖选手我们将以电话形式告知,并以海报形式张贴出去,并举行颁奖仪式。
1、围绕主题,根据所给的话题或命题进行创作,体裁不限,字数800—20xx字,诗歌15行。
2、谁不想采撷最美的花朵?谁不想让个性自由翱翔?谁不想拥有动人的瞬间?谁不想拥抱明天的朝阳?要坚信:你自己独一无二,你的作文与众不同。因为一人一个性、一文一特色!欢迎广大文学爱好者积极参与!
最后预祝本次大赛圆满结束!
联系人:xxxx
本活动最终解释权归宏光文学社所有
文学稿题目篇三
试谈现代自由主义文学思潮对当代文学发展的影响
一、自由主义文学思潮综述
(一)自由主义文学定义
社会学是这样定义自由主义的:自由主义是一种意识形态、哲学,以自由为主要价值的一系列思想流派的集合。第一个给自由主义文学明确定义的是刘川鄂,他认为自由主义文学是“在近代中国文学史上出现的那些深受西方自由主义思想和文学观念影响的独立作家和松散组合的文学派别,他们创作的那些具有较浓厚的超功利色彩,专注人性探索和审美创造的文学作品及相关的文学现象”。自由主义文学思潮则是指发生在20世纪20和30年代以自由主义的人生理想为追求的一股文学思潮。
自由主义作家强调人的主体能动性,注重创作的独立性。这一时期文学的最大追求是“自由”,作家思想上的自由,文学作品反应文学与人生的密切关联。虽然自由主义文学流派众多,但是他们普遍表现出“远离政治,贴近艺术”的价值追求。
(二)中国现代自由主义文学代表流派和作家
自由主义文学旗下流派众多,可谓各有特性,各流派包含的作家更是多如繁星,著名作家辈出。他们倡导的“自由”、“为人生”的思想,对当时的社会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甚至影响了当代文学的发展。
中国现代自由主义文学流派的代表流派有:“现代评论派”、“新月派”、“语丝派”、“新感觉派”、“九叶诗派”、“京派”、“自由人”等。在众多流派下包含了庞大的作家群,如梁实秋、林语堂、闻一多、徐志摩、朱光潜、沈从文、等知名作家。对自由主义学者的研究也一直不断,如叶向东对梁实秋的考察。“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民族救亡的形势使梁实秋对自由主义文学现代化剪口的努力,成了一种个人的呐喊。他坚持的文学自由和主张抗日救亡的无产阶级文学成为难以避免的矛盾。” 李明清着重探讨“自由人”、“第三种人”的自由主义文艺思想。他认为:“这两个流派提倡文学的自由品格,主张艺术多样性和艺术真实论。不可否认他们的一些观点存在偏颇地方,但是他的价值不能否定。”
二、中国现代自由主义文学与当代文学
(一)当代文学的兴起和发展。
当代文学是指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的文学,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新时期文学、80年代文学、90年代文学、新世纪文学。当代文学走过了六十年,其发展和进步是毋庸置疑的。它的繁荣是作家推陈出新的硕果,也包含对众多流派、作家经验的吸收。
文学是自由的,包容的,只有开放的文学才能适应时代的变幻。中国现代自由主义文学正是这种文学,它包罗万象精彩纷呈,无论是作家还是作品都是如此丰富。当代文学迅速发展在借鉴传统文化的方面,现代自由主义是功不可没的。那种开放的文学思想主张让更多的文学理论得以绽放,“自由”和“为人生”的主题也是当代文学中极为重要的研究方向。
(二)当代文学对现代自由主义文学的吸收
1.为人生的写作态度与目的。
在“五四”文学启蒙时期初始,周作人就提出“人的文学”这一经典理论。对于什么是“人的文学”,周作人这样解释,“用这人道主义为本,对于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的文学,便谓之人的文学”。他鲜明地指出新文学改革的本质,必须是实现思想内容的革命。这一文学观点在当时升华了白话文学的精神,开拓了文学研究的深度,对新文化运动影响深远。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兴起的“伤痕文学”和“反思文学”的潮流,是对“人的文学”最直接的复苏和致敬。其中张贤亮的《邢老汉和狗的故事》、张洁的《方舟》等等,他们在表达对愚昧时代控诉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唤醒对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灵魂的尊重。“人的文学”对当下的作家和文学潮流也有很大影响。在这个“以人为本”的时代,大众需要的文学是百姓的、日常的、实用的文学,相应的要求作家的文学创作也要更加人性化,更加贴近群众生活。
2.反映日常生活,突显平凡世界
文学自由主义并不是自由文学,中国现代自由主义甚至连文学自由也不能充分做到。那一时期,文学与政治是缠绕一起的死结,任谁也打不开的。很多作家既不愿卷入政治,又不想放弃文学,只有寄居在自己精神的桃花源处。沈从文的著名作品《边城》是典型的描绘自己故乡的作品,文章着重叙述了故乡的风土人情以及一代年轻人的感情纠葛。其他如张爱玲、徐志摩等,他们的创作部关乎天下大事,不去进行任何的批判,有的就是小桥流水的已经和简单朴素的表达。这样的作品不会是那个时代的主流,他们始终在坚持自己的个性化创作,游离于文学边缘地带,但却是对文学审美最真的追求。
八十年代中期,新写实小说异军突起,成为当时文学界一支实力新军。新写实小说继承了现代自由主义“反映日常生活”的主旨,并将琐碎苦恼的人生演绎得淋漓尽致。他们中的很多作品看上去渺小甚至卑微,可拥有可以打动大众人心的巨大力量。《一地鸡毛》是新写实小说中的佼佼者,刘震云通过对豆腐、菜篮子、孩子、妻子、保姆之间的恩恩怨怨的描写,反映了小林家庭遭遇和心灵轨迹演变。当然他所要表现的绝不仅仅是夫妻间的争吵,邻里间的猜忌,他要反映的是大多数中国人八、九十年代的生存状态。刘恒的《xxx粮食》,池莉的《烦恼人生》,都是以琐碎事件表现人生的经典之作。这样的作品是大众化的,赢得读者的喜爱,让作家和读者之间的关系变得亲切。
3.自由主义文学与文学自由
现代自由主义文学强调的自由,是突破封建思想文化的文学革命,是“人道主义”、“为人生”等从西方吸收来的新思想。此时自由的范畴是有限制的,在其众多理论中成果不少,但终不能做到彻底自由。
虽然当代文学已不同于现代自由主义文学,但中国现代自由主义文学对其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有着明显的痕迹可以看出。现代自由主义文学关注人的自由,反对各种压抑人性的现象,并关心一些社会问题。现代自由主义作家的理论积累和创作经验,对当前文学的发展进步提供重要的借鉴和启示。当代文学尤其是当下文学,是多元化的文学,是更迭频繁的文学。当代文学借鉴现代自由主义合理成功的部分,也在此基础上衍生出许多不好的文学现象。但是,现代自由主义的贡献是毋庸置疑的,呼喊文学的自由、人性、为人生,是永不过时的文学主题。
文学稿题目篇四
【摘要】宋代集会、结社之风盛行,是文学会社发展的成熟期,宋代文学在我国文学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而宋代文学的辉煌及其所表现出来的独特风貌,是与当时的社会环境紧密相连的。本文初步的论述了宋代文学的文化地位、文化发展,以及文化文学繁荣的原因和研究的现状。
【关键词】宋代;文学;研究;意义
近年来,宋代文学也一直受到国际学术界的关注。他们以自身的学术背景来解析宋代文学,往往能
新人耳目。二十世纪的宋代文学研究,属于传统国学一个部门的分支,与文学研究的现代化进程息息相关,它的起步、发展和变化,无不受时代政治和社会文化思潮变迁的影响,大多数研究者都无法完全超越于他所生活的时代,其研究成果也都或多或少、或隐或显地打上了时代烙印。文学精神作为文学的灵魂是任何时代所不可缺少的。自宏观的角度看,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精神,一旦得以确立,就具有了各自不同的面貌。一个民族的文学固然有其承续性和同一性的方面,然而,彼此间的差异也是十分明显的,它体现了民族精神的演变。宋代文学精神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它的理性化,可以说理性化是宋代文化乃至宋代文学迥异于前代的基本特征。基于此,宋人对于文学的认识和把握就比前代任何时候都要来得深刻、全面,且更加贴近现实。文学的地位因此获得了提高。可以说,这种态度是文学自觉的表现。
宋代虽是儒学高涨的时期,但同时又是最早对儒家经典提出质疑的时期,这一点尤耐人寻味。朱熹指出:"旧儒不越注疏而已,至永叔(欧阳(修)、原父(刘敞)、孙明复(孙复)诸公,始自出议论。"有意思的是,当时的理学界也同样在提倡一种独立思考的精神,程颐说过:"学者先要会疑",陆九渊说过:"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张载还说过:"万物皆有理,若不知穷理,如梦过一生。"这是明显的反蒙昧主义的态度。当然,这种怀疑态度还是很有限度的,儒家的基本理论并没有受到触动,但毕竟是一种怀疑。从宋代开始,独立的理性精神逐渐生长起来,迷信权威、盲从古人的习惯受到了质疑和鄙视,这是思想界走向近代的征兆,其对文学精神的影响是很深的。
宋代文学会发生、发展以至繁盛的事实,使我们有必要从社会文化学角度对其首先作一番审视。宋代文学之所以能获得全面、迅速的发展,其原因大概有四:
第一,交往是人生的基本需要,"以文会友"早已成为中国的文化传统。《论语阳货》所言诗歌"兴 、"观"、"群"、"怨"四大社会职能,"群"居其一。可见古人往往结成会社,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聚会,交流诗文,切磋技艺,比试才情,同时增进友谊。而词这种可以集诗、乐(有时还包括舞)为一体的综合表现样式,比一般诗文更适用于集体性文娱活动,因而也比一般诗文唱和有更强大的联络群体感情的效用。
第二,赵宋xxx的积弱使之在与周边民族国家的较量中一直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并最终导致国家的覆亡,身处乱世的文士,出于愤怒与抗争、逃避和慰藉,往往联成会社,借吟诗作赋抒解郁结。另外,建炎南渡后,流寓南方的北方文士,出于生计和仕途的考虑,也可能借助会社寻求支持;而在元初,科举制度被废除,士失其业,文士更往往利用诗社的活动,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既以缅怀故朝、彼此慰藉,又可切磋诗艺、消磨时光。
第三,宋代大开科举取士之门,赋诗作文成为广大士子博取功名利禄的重要手段,为了应付考试,不少士子相互结纳,揣测上意,研习诗路文理,为进身锻烧敲门之砖。清朝乾隆年间的黄迥谷对此种会社,深不以为然,其《锡金识小录》卷四云:"诗文社会,可以见前辈流风余韵,而邑中人文中盛,亦因是可以考见,然必其人及著作果有可传,斯足志焉。若近日士子时文之会,累累不绝,然人无可称,文亦不足道,虽多登甲科,膺膝任,亦奚足齿及乎?"
第四,宋代以文立国,一方面使文化和文人的地位空前提高,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但另一方面,从某种程度上讲,思想文化的繁荣及其多元选择的必然性,也是推助宋代文人会社兴盛的波澜。当这种自觉、自主意识反映到文学创作领域时,它就成为文学会社兴起的动力。有人甚至认为宋代是文人觉醒的时期,他们认识到了做诗是文人的生命,诗社是文人的组织,而诗集的流传与存在正是文人的存在与价值形式,这是一种文人对自我的体认和觉醒。可以说是文人在诗社里找回了自我。
宋代文学发展到这个时候,文学与时代、文学与士人的关系才真正得到了有效的调整,建国半个多世纪以来的那种无序的、不协调的文学状况才得到改变,宋代文学至此才有了自己的灵魂。诗文运动的意义就在于此。在这一基础上才会有后来文学高潮的到来,而所谓文学高潮,也不过是这一精神的充分展开罢了。由此可见。新的经济力量和文化力量的崛起是促发文学转型的根本动力,宋唐并论而又别开局面的关键之所在,也成为推动宋以后文学发展的重要因素。
综上所述,理性主义既是宋人的价值形态,也是他们的审美态度,由唐进入宋代,理性精神的出现是中国古代文化心理演化的必然。明辨这一点,对于把握宋代文学有重要意义。
文学稿题目篇五
试分析____文化对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的影响
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____文化占据着重要地位。同时,也在中国当代文学整体发展格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当代文学创作接受基督____的模式不同,因此文学创作所受影响和文学批评的特征也大不同。所以,就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受基督____影响的分析来说,研究它的不同特征将显得尤为重要。
一、对宗教感的呼唤
历久以来,人们对文学是什么这个问题的评论看法各不相同,文学观的不同决定着评价准则的不同,也需对于文学是何物无法做出定性分析,但考虑文学包含什么要素难度不大。不可否认文学与其他领域的交叉中,它与宗教间的密切关联向来存在。《中国新文学的源流》(周作人著)中提出:文学原本就是宗教的一部分,却由于两者性质不同,所以文学最后才会被宗教分化出来。文学起源于宗教,它不受宗教外在仪式化程序的限制,但无疑是宗教精神实质的载体。____文化对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的影响,使其确立文学存在的角度更为独特,即认识和表现真理的角度。文学在陈述事实,也在刻画人类灵魂,更在书写对宗教的情感,同时还仰望着彼岸的世界。中国文学却并不重视抒写这种宗教感,在《中国新文学的源流》中周作人指出,对中国社会影响最大的力量,并非纯粹文学和孔子、老子,而是通俗文学和道教,这里所指的道教并非庄子的道家。虽然这种观点深刻洞察到中国传统文学的精神,然而通俗文学和道家逍遥避世难以解决人们内心的矛盾张力,只能转移灵魂的焦灼状态。深刻影响着中国传统文化的道儒两家,其道德准则和逍遥精神给予不了真正的人生安慰,很难真正深入人灵魂深处的不安和痛苦。由于缺乏这种崇高的宗教精神,中国文学才会极易在写实平面中消解,所以才需要基督____的介入来明确解决中国文学困难的方向,实现对宗教感的呼唤。
二、独特的意象阐释
宗教感的产生以及熏染过程十分漫长,对____信念的执着和认同与内在情感抒发关系密切,但在文学批评中对于这个问题的关注尚处于起步阶段,而基督____影响中国当代文学批评最显著的外在特征即独特的意象阐释和言说方式的确立。文学批评在自身发展体系中采用了基督____的意象表达和言说方式,这源于基督____影响力的日益成熟和批判主体对基督____了解程度的日益加深。纵观当代文学批评文章中对《圣经》的引用不在少数,信手拈来的经文和悲悯深厚的语言特色,不仅彰显出批评主体熟悉基督____的程度,更是他们领悟和感知基督____的体现。这些文学批评的思维模式日渐成熟,对阐述构思救赎、罪恶、忏悔、苦难等主题也越加完善。同时基督____对约定俗成意象表达的公认,促进着文学批评独特阐释的形成,比如同伊甸园、十字架、审判等具有指代意义和隐喻的语汇逐渐在批评过程中获得了确认。
三、终极关怀的价值立场
文学批评的价值呈现受到____文化对人类生命和灵魂的终极关怀上。文学批评以某个作品好坏的评定为主要职责,然而批评者采取不同的标准和立场,即便是批评同一部作品,其结果将天差地别。文学批评和其他学科相比不同,它是对客观普遍规律的研究总结,以及在所有评论实践中的应用。但值得注意文学批评并非是断章取义,它在批评现象上有着普遍的意义规范和准则存在,正如刘小枫指出的这个界定是真实的意义,它能够开启每颗心灵,令个体对价值意义的内在意向得到很好的满足,并深入到每个个体的内心深处,使其切实地感受到它的确定和亲切。事实上,提出这一普遍准则就是阐发文学批评的规范,在这个方面基督____的影响作用,不是对更值得褒扬的文化或更好文化的在乎,而更在乎它提示的这种意义真实。这种意义真实与基督____的终极关怀价值立场和对个体灵魂的关注正好契合,也就是说,这个层面的文学批评受到基督____影响努力的意义便在于此,它们对人类灵魂的关注,指向了终极关怀价值的建立。
结束语:
综上所述,____文化深深地影响着中国当代文学的作家,他们的作品不仅呈现出对基督____的因素,也表达出对基督____感经验。对中国当代文学和基督____之间的关系备受文学研究的关注,而本文以文学批评为切入点,从基督____影响着手,重点探讨文学批评在基督____影响下的特征及优势。
文学稿题目篇六
浅析鲁迅对现代文学发展的贡献
鲁迅先生是中国新文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鲁迅先生在中西方文化进行猛烈撞击时所形成的现实主义文学观,不仅对当时的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建设产生了一定的指导意义,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也具有相当深远的意义。
一 鲁迅对现代文学题材方面的贡献
可见,他对台静农所采用的新颖题材抱有极大的赞赏。对于萧红的《生死场》进行评价的时候说:“自然这不过是略图,叙事和写景,胜于人物的描写,然而北方人民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却往往已经力透纸背。”鲁迅先生所说的采用新颖的题材,并不是说让作家在进行创作的时候去有意的猎奇,而是对他们所熟悉的日常生活中的事进行真实的描写。鲁迅先生不只是提出扩大题材领域这一文学理论,他自己在创作过程中也非常注重实现题材的广泛性和多样化,其小说就开创了“表现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这两大现代文学创作题材。在鲁迅先生以农民作为题材的小说里,不但对我国乡村里各种各样的农民形象进行了描写,还深刻地挖掘出了他们灵魂中所存在的复杂性和麻木性,把中国人所特有的国民性进行了表现。他小说中的那些知识分子则主要是“五四”时期的中国知识分子,表达他们在寻求个体生命存在以及寻找社会出路时的那种彷徨、挣扎的心情。其中,他的《故事新编》就把他对历史题材熟练运用的能力进行了充分的表现。
二 鲁迅对现代文学语言方面的贡献
语言是进行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众多学者和文学家都曾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刻的论述,鲁迅先生也不例外。语言是进行传情达意的一种工具,但并不能只是简单的把它当成进行文学创作的载体。文学创作中一旦把语言形成一种特定的关系,那么这些文学语言就会和文学思想紧密联系在一起,并且和文学思想共同形成文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所以说,要想对文学思想进行变革,那么就要先对语言进行改革,在一定情况下,实行文学语言改革还有可能成为进行文学思想变革的先导力量。在这一观点中,鲁迅先生的认识非常明确,他曾经对采用白话文进行文学创作十分提倡,并且在自己的创作中也一直坚持自己的白话文学主张,另外,在自己的杂文中还对那些反对白话文的人进行了激烈的抨击,把他们看成是“现在的屠杀者”,甚至还曾经刻毒的说:“我总要上下四方寻求,得到一种最黑,最黑,最黑的咒文,先来诅咒一切反对白话,妨害白话文者。
即使人死了真有灵魂,因这罪恶的心,应该坠入地域,也将决不改悔,总要先来诅咒一切反对白话,妨碍白话者。”这足以看出他进行语言改革的决心。关于文学语言在文学创作中的学习和提炼,鲁迅先生曾说:“以文字论,就不必更在旧书里讨生活,却将活人的唇舌作为源泉,使文章更加接近语言,更加有生气。”也就是说,要想文学语言永远具有活力,并且丰富多彩,那么作家们在进行文学创作时所采用的文学语言就要向人民群众进行学习,把人民群众所使用的口语当成是文学语言的源泉。虽然说要把人们的口语当成是文学语言的源泉,但是并不是把人们的口语原封不动地搬到文学作品中去,而是要在对人民口语进行使用的时候,进行相应的改造。鲁迅先生曾举过一个生动的例子,那就是:人们讲话的时候,可以随意的使用“这个”“那个”,其他人都不会有任何的异议,但在文学创作中,如果随意使用“这个”“那个”,不仅会浪费一定的时间和纸张,还会在表达意思的分明性上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说,在进行文学创作的时候所采用的文学语言,一定要比口头语简洁明了。
另外,在“五四”时期,西方文化曾经大量地涌入中国,一些新的名词也就随之传入中国,这个时候作家们在进行文学创作时,对于这些新名词的运用,鲁迅先生曾说:“欧法文化的侵入中国白话中的大原因,并非因为好奇,乃是为了必要。”所以说,他非常主张主动对这些外国语中的有用成分进行吸收和利用,来对自己的文学语言进行丰富。鲁迅先生在进行翻译的时候,大多采用的都是直译,他的目的就在于“不但在输入新的内容,也在输入新的表现法”。也就是说,中国的语言具体有一些不太精密的语法,就可以吸收一些新的语法,来对这一缺陷进行弥补,简单的说,就是语言文法上的“拿来主义”。鲁迅先生可以说是对文言强烈反对的语言改革派,但是他却主张在“没有相宜的白话,宁可引古语,希望总有人会懂”。古代的一些文学语言自然是从古代口语中进行提炼的,而且现代口语也必定是从古代口语转化而来的,现代文学语言又是把现代口语当成源泉的,所以说,古代文学语言也肯定存在一部分可以让现代作家进行使用。在鲁迅先生的作品中也对古语进行了一定的使用,不但有古代词汇,还有一些古代的语法。所以说,鲁迅先生虽然加快了白话在现代文学中的运用,同时也没有一味的对古代文学中的语言进行抛弃,而是对其之中的精华部分进行了吸收和利用。
三 鲁迅关于文学体裁方面的论述
关于文学题材,那么鲁迅先生就有很多建设性的论述了,他的这些论述对于现代文学理论的构建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在当时新诗的出现,可以说在文学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不少学者对其进行研究。鲁迅先生在诗歌的创作以及批评当面都没有进行系统的论述,甚至鲁迅自己都说:“我其实不喜欢做新诗,也不喜欢做旧诗……”所以,鲁迅先生的新诗只有《梦》《他》《桃花》等六七首而已,远远不及他的杂文和小说的创作数量。他自己也一直强调自己是新诗的“外行”,没有进行研究,但是我们如果对鲁迅先生对于新诗所进行的一些论述,那么还是可以明显的看到他对新诗的理论建设所进行的一些努力。
第一,鲁迅先生认为新诗应该是对真实的感情进行的表达,这样才可以引起读者心灵上的共鸣。他在《诗歌之敌》中曾关于道学先生对恋爱诗十分厌恶的情况进行了评论:“从我似的外行人看起来,诗歌是本以发抒自己的热情的,发讫即罢……对于老先生的一颦蹙,殊无所用其惭惶。”简单来说,就是只要抒发的是自己的真实感情,那么就可以完全不理会先生们的摇头。但是,鲁迅先生认为诗人也不能对感情进行滥用,一方面可能会引起人们的反感,另一方面感情过多则会使诗失去一份意蕴。
第二,鲁迅先生认为诗歌创作时应该对其内容进行重视。在《摩罗诗力学》中,鲁迅先生就把“摩罗”诗人介绍到了中国,对中国自《诗经》以来诗歌中“思无邪”的传统进行了打破。在《白莽作〈孩儿塔〉序》中,鲁迅先生就用诗一般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对其思想内容的欣赏,同时这种欣赏也让他对诗歌的艺术形式产生了一种少有的不屑态度。第三,鲁迅先生主张在诗歌的艺术形式上采用白话做诗。鲁迅先生曾说:“一切好诗,到唐已被做完,此后倘非能翻出如来掌心之‘齐天大圣’,大可不必动手。”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中国诗歌只有进行创新,才能走上新生的道路。其次,鲁迅先生对于诗歌的韵律和节奏的要求也非常高,主张新诗应该具有一定的韵律和节奏,这样不但有利于传播,还可以在人们的脑子里形成一定的影响,逐渐清除人们心中对旧诗的印象。
鲁迅先生在小说理论上的贡献可是巨大的,甚至超过了他同一时期的胡适。
首先,鲁迅先生是我国古典 文学和理论的整理者、继承者。他所写的《中国小说史略》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部小说通史,之中的论述相当精当,考订足够严密,体系也相当严谨,就连评判中的科学性也足够强,对于当时以及后来的学者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例如,他对《红楼梦》进行评价的时候说:“《红楼梦》的价值是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把人进行了真实的描写,打破了之前小说中的好人没有一点坏处,坏人没有一点好的传统思想和写法。”对于《三国演义》,鲁迅先生则持批判的思想:“写好的人,简直一点坏处都没有;而写不好的人,又是一点好处都没有。”准确地分析了《三国演义》所存在的缺陷。
其次,鲁迅先生还是“为人生”现实主义小说的 实践者和倡导者,他的目的就是借助小说的力量,来对 社会中的不良思想进行改良,即“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主意”。然后,鲁迅先生对于当时的小说创作也进行了批评和指导,特别是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中对莽原社、未名社以及狂飙社等众多作家的小说作品进行了批评,同时整理 总结了“乡土文学”以及社团流派等的概念理论,积极推动了中国现代小说的健康 发展。
鲁迅先生对于现代 报告文学也有一定的论述。他首先提出报告文学一定要适应于社会的要求,对社会的现状以及阴暗面进行真实的反映,主要就是追求报告文学的真实性;其次在一些特定的时代,报告文学还要具有足够鲜明的 政治性以及倾向性,不但要揭露社会中的黑暗,还要对革命队伍的生活进行真实地反映;然后,报告文学要对表现内容以及阅读对象进行明确地定位,逐渐脱离文人的束缚,向人民群众的视野内扩展,也就是不排除知识分子,但是要把人民大众作为重点,对他们的生活进行反映;还有就是应注意要具有一定的新闻性和时效性,这样就可以和这个变化不断的社会进行适应,并且满足在最短的时间里,“做出这样的 艺术作品来”的要求;最后就是要对报告文学的表现能力进行提高,就是要在报告文学这一有限的文章里,对大千世界的丰富内容进行展示,主要是为了满足报告文学对艺术性和感染力的追求。
结语
通过以上的分析,对于鲁迅先生在现代文学题材、 语言、体裁方面的主张已基本明了,可以清楚地看到在中国现代文学的创作初期,鲁迅先生不但对文学创作的题材实行了大解放,扩大了文学创作题材,使之更接近于人们的实际生活,而且加大文学语言的多样性,对新文学的题材样式进行了拓宽,使现代文学呈现多样化发展。另外,还对当时的文学创作给于了理论上的批评和指导,促进了现代文学健康、稳定的发展,可见鲁迅对现代文学发展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文学稿题目篇七
浅谈浪漫主义在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
摘 要:现代浪漫主义思潮是自由精神普遍深入到情感领域的产物。本文主要从理论和创作上论述了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在中国现代文学中发生发展的轨迹,并对鲁迅、郭沫若等人在创作实践等方面所受的影响做了具体揭示。
关键词: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理论模式;原因
从美学范畴看,中国的浪漫主义是古已有之的,庄子、屈原、李白,一脉相承,创造了伟大的不朽的浪漫主义诗篇,“五四”浪漫主义文学,从精神实质说,无疑是这种深厚的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展。然而,在文学史上作为文学思潮看,中国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却来自西方,受西方浪漫主义的影响。现代浪漫主义思潮是自由精神普遍深入到情感领域的产物,它在本质上崇尚文学上的自由主义,主张理想主义,希翼摆脱和否定现实;在创作上重视主观而轻视客观,高扬天才而贬抑理智;在艺术上大量使用夸张、比喻、想象和联想等变现手法
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思潮萌芽于20世纪初,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思潮深受西方的影响,并且有一个与西方相似的文化背景,这就是本世纪初发端的思想启蒙运动。以梁启超为首的资产阶级改良派在变法维新失败后,开始在思想领域进行启蒙宣传,在世纪初出国的留学生群体中,出现了比改良派更为激进的倾向。中国现代浪漫主义就在这一背景中萌芽,并在随后更为深刻和波澜壮阔的“五四”启蒙运动中迅猛崛起,发展成蔚为壮观的大潮。
“五四”是中国史无前例的“人”的大解放的时期,也是浪漫主义文学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形成了汹涌澎湃的思潮,以狂飙突进之势与现实主义文学并驾齐驱,风靡全国的时代。我们知道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红火的开始是在1921年创造社成立之时,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田汉、穆木天等人是旗手,他们高扬浪漫主义旗帜,强调主观抒情,主张“为艺术而艺术”,追求文学的美和全,宣告新文学浪漫主义的诞生,从此现代意义上的浪漫主义文学正式登台。不仅是创造社为首举起了鲜明的浪漫主义文学大旗,并且浪漫主义色彩成为了当时文学的普遍特征。正如郑伯奇所说:“在五四运动以后浪漫主义风潮的确有点风靡全国青年的形势,狂风暴雨差不多成了一般青年的日常口号,当时簇生的文学社团多少都带有这种倾向”[1]。鲁迅那冷峻的小说与散文中同样也洋溢着高昂的理想与瑰奇的情思。鲁迅的文学活动中也显示了强烈的个性主义精神。“《摩罗诗力说》不仅介绍西方浪漫主义作家作品,还展露了鲁迅的浪漫主义理想”[2]。他的散文集《野草》在写作方法上就体现出浪漫主义与现代主义的创作方法。可以说,从表象上看,鲁迅是现实主义的,但其骨子里也渗透着浪漫主义。文学研究会的冰心、王统照、许地山等也曾由探讨人生而进入“爱”与“美”的浪漫主义探索。其他如浅草、沉钟、湖畔等社团也和着创造社的旋律进行着风格各异的浪漫主义创作。崇尚主观张扬个性,热烈地呼唤个性解放打破封建专制和礼教对人的一切束缚和禁锢是五四浪漫大潮的最强音。
在此,不得不提的是郭沫若的在这个时期诗歌创作。《女神》在1921年8月出版,是新诗史上的一座丰碑,是开一代浪漫诗风的代表诗作。总得来说,这部诗集最强烈的表现了反抗一切,否定一切,破坏一切的狂飙突进的五四时代精神,同时也歌颂了五四创造、创新、开拓的时代精神。那极度的自我扩张以“天狗”为象征的形象,其境界之雄伟,精神之强悍可谓千古之绝唱。这部诗集中如《天狗》、《凤凰涅槃》、、《炉中煤》等脍炙人口的诗歌中所表现出来的勇敢叛逆和破坏的精神,对理想、光明的热烈追求,塑造的开辟鸿荒的自我形象,神奇的想象,嫉妒的夸张和宏大的意境,语言的直白和形式的自由,无不体现了积极的浪漫主义特色。当然在一个被压迫民族的国家,个性解放的追求不可避免地是与民族解放、社会解放的呼唤结合在一起的。烈火中新生的不仅是个人的自我,也是国家和民族。20年代初《沉沦》、《女神》的相继出版,“创造”系列刊物的出版标志着这场有理论、有创作的浪漫主义文学运动达到了高潮。
然而,只要是研究浪漫主义作品,就必须对浪漫主义理论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浪漫主义的文学理论是丰富而多义的,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在他的《西方美学史》中曾对浪漫主义作了极权威的概括,他认为,作为流派运动的浪漫主义具有下列三种特征:“第一,主观性;第二,回到中世纪;第三,回到自然。”[3]无疑,朱光潜先生对西方浪漫主义的归纳和分析是准确独到的,也是具有指导意义和权威性的。但是,也应看到他关于浪漫主义原则的界说主要是针对西方文学中的浪漫主义思潮而言的,他阐释的浪漫主义美学观其背景是西方文学和西方文化。但是如果完全以这套理论作为审视中国现代浪漫主义的尺码就不一定妥当。
在承认中国文学受西方浪漫主义影响的前提下,也需要结合中国文化传统和作家写作的情态来进行价
值判断,客观分析中国的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综观20实际中国文学的浪漫主义表征,结合中国作家笔下的浪漫主义作品,把浪漫主义作为创作方法来看,它还是有规则可言的,主要可以从一下角度去把握:首先,主观性抒情:浪漫主义者主张表现自己的主观体验,抒发内心情怀,这一特征在五四作家中表现突出,如创造社作家郁达夫、郭沫若,新月社诗人徐志摩、闻一多等人,可以说,现代文学30年事浪漫主义文学的真正自觉的时代。其次,个性化色彩:浪漫主义的原初意义是以人为本,张扬人的价值和意义,即个性主义。受此影响,五四时期创造社、新月社、湖畔诗社的作家和诗人在为人和为文上都带有鲜明的浪漫主义色彩。第三,回归自然的原则:回顾现代作假的创作,这一特征十分突出,郭沫若《女神》中的《欲海》、《光海》、《太阳礼赞》,郁达夫的小说《沉沦》、《迟桂花》,废名的小说《桃园》、《竹林故事》等。这三个方面即是我们考察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理论模式。
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到“五四”达到高潮。但是,由于社会革命的兴起,不久这场运动就走入了低谷由呼号、呐喊变为低沉的歌吟。之后,也没有这种浪漫主义大潮的再度兴起。自此“五四”浪漫主义思潮发生分化,但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并没有消失,而是在低谷中探索,它大致沿着两条途径发展,一是由“五四”浪漫主义蜕化出30年代的田园牧歌型的浪漫主义,如沈从文的小说《边城》,再到40年代浪漫主义,一度回归文坛中心,新时期则再次复兴,不久它就整体性地消失在80年代中期涌起的现代主义潮流中了;二是与政治结缘,由“革命浪漫主义”蜕变为““””时期的伪浪漫主义。
综观整个中国的现代史和文学史,不难看出,造成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特殊命运的原因在于:个性主义思潮并非受到人为的抑制,而是本身在中国基础薄弱;民族解放和社会解放经常成为时代最迫切的问题;中国文化中重理性、重实用传统的制约以及浪漫主义文学自身发展中的弱点等。
真正的浪漫主义杰作是作家的主体精神高扬的产物。他们独立不羁的人格,源自生命内在的情感爆发天马行空式的想象驰骋创造出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作品。屈原、李白、吴承恩就是这样的精神伟人。五四一代浪漫主义作家强调自我重视创作主体的个人化重视自我的生命体验。后来社会革命运动高涨,要求作家投身革命运动,深入大众生活和人民群众相结合,以文学服务于革命这本来是历史的必然。但是,在强调树立阶级意识、群众意识的时候却忽视了作家自己的主体意识;强调作家接受再教育、改造世界观的时候,忽视了作家仍然是群众的启蒙者、教育者,应该吸收人民的营养,把自己的主体精神变得更强大,而不是变成大众的随声附和的附庸。主体精神萎缩,当然也难以有强烈震撼人心的浪漫主义之作的出现。今天我国又经历着一个新的深刻变革思想的解放也给作家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性敞开了广阔的天地时代期盼着新一代浪漫主义伟大作家的出现。
参考文献:
[1] 郑伯奇:《国民文学论》(上),《创造周刊》第33号
[2] 赵瑞蕻:《鲁迅<罗摩诗力说>注释.今释.解说》前记,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3]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下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