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杨修之死感悟实用(八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感悟,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那么我们写心得感悟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感悟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杨修之死感悟篇一

我认为,在这一环节中我较好地完成了既定的教学目标,这一节课,在知识能力方面我有以下几个知识点:①讲解插叙的写作顺序及作用;②学习如何概括事件主要内容;③分析人物性格特征。

在教学中,我通过课堂讲解,与学生互动、利用讲解、启发引导的方法,让学生掌握住了插叙的作用是对中心人物或事件的必要补充,概括事件主要内容的方法是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掌握了人物的描写方法展现了人物性格,我认为这是一节课在知识能力方面学生最大的收获。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概括能力。

首先找同学大声,有感情地分段朗读课文内容,其他同学为其正音、找错误,这一个环节锻炼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每读一段找同学来概括文段内容,这一个训练,我先告诉学生概括事件内容的方法:什么人做了什么事,例如第4自然段,就可概括为“杨修改建园门”,同学掌握了这个方法,就很容易概括出了其它段落的内容,效果良好。

但在这一环节中,学生的阅读能力令人担忧,在朗读课文中,有多位同学在朗读中读错字,没有感情和出现反复的情况,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重点予以加强。

我觉得,在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课堂教学中体现得不好,真正的语文教学,应张扬学生的个性,追求学生对问题独特化的见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例如:对“曹操”这一人物的评价,历来都有不同的观点,如果我在课堂上安排让学生自由发言,来评价曹操,也可让学生自由发言讨论杨修之死的原因,我想一定会更好地帮助学生来理解辅导课文内容,并培养学生客观公正地评价历史人物,可惜的是我在课堂上却没有安排,以后我要在课堂教学中多安排一些活动,让学生获取最真实的阅读感受和体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总之,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要依据新课程标准的精神理念,把握语文教学的特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对象转化为主动学习的主人。

杨修之死感悟篇二

今年10月份,学校安排初三年级推门课,我安排在10月30日,按时间推算正好该讲18课《杨修之死》,所以我对本课分析如下:《杨修之死》是课标人教版第五单元的一篇古代白话小说,小说作为一种主要的文学体裁,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小说教学更因为其内容的丰富,情节的曲折,形象的多异和主题的深刻性等特点,呈现教学的多样性。所以,我翻阅本课的教学大纲精心设计本课导学案,力图贯彻“化繁为简,长文短教”的小说教学理念,教学设计紧扣“杨修之死”的“死”字提领全篇,大作文章。

上完《杨修之死》一课后,我重新回顾了这节课的教学过程,感慨颇多,我主要从以下三方面来谈这一节课的教学反思。

要顺利完成这节课,首要的任务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上课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浩浩荡荡的节奏把学生带入三国的世界,全身心地投入到课文学习中去。整节课下来有效地完成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内容,并结合导学案有效完成本节课教学目标,(1.分析、概括杨修、曹操的性格特点。2.探讨杨修之死的原因。)我校一直提倡“生本教育”,因而设计时我把作者简介、时代背景和生字词这个环节的学习完全交给学生,虽然掌握的不够全面,但整体效果比预期的好。在归纳“杨修和曹操性格特点”这个教学中,我个人认为问题不是很难,于是本该小组合作的方案我临时改为让同桌交流说出你认为合理的答案,当我叫了两个学生回答完后,我突然感觉我的想法事与愿违,学生答案不但单一,而且根本没有抓住人物的特点,根据以上学生答案我再次强调重点和要点,又临时改变方案腾出2分钟时间6人一组再次进行交流,然后派代表总结发言,这次达到了预期理想的效果。实践证明,在以后的教学中不可忽视小组合作,每个学生都有他的闪光点,挖掘出来就是精华。

在教学过程中当分析”杨修犯曹操之嫉的哪几件事”?这个问题时出现与备课设想的差距,学生不能用精炼准确的语言陈述,只是照搬书上长篇复制。此时,我及时采取引导教学并化繁为简,虽耽误时间但及时弥补此薄弱环节。课后我与听课老师交谈时她们也提到学生组织语言能力欠缺,从这节课中我深有体会,针对学生这个问题以后多加强对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合理、有效地利用课前3分钟。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阅读能力也令人担忧,朗读课文没有感情,这样使人物性格在文中没能很好的体现感情色彩,使整个教学过程显得平淡没有活力,大大影响了师生互动激情,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重点提倡学生个性化朗读,让人物的个性在朗读中飞扬。

通过这次教学,我体会到自己在设计这节课的优劣处,体会到学生在课堂中的闪光点,我也深刻认识到要营造和谐自由的课堂气氛,增加课堂教学的时效性,教师首先需要考虑的不仅仅是如何设计问题,而要考虑学生在教学进程中的思考方法,考虑自己如何做好学生的’

梯子”,在课堂中教师是旁观者要多听多看学生的所作所为,随时掌握课堂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并及时灵活指导学生学习的方向和思路。这样的课堂才能彰显出活力。

课堂教学艺术的探索是一条漫长的道路,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相信我们在借鉴别人教学艺术的同时,不断学习,不断探究,不断创新,也能打磨出属于自己的优秀语文课堂!

杨修之死感悟篇三

《杨修之死》是人教版九年级上的一篇自读课文,出自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小说《三国演义》。杨修是历史上的一个带有传奇色彩的悲剧性的人物,本文探讨的是一个略显沉重的课题,教学中使学生了解那段历史并从中汲取做人的深刻道理是教学本文的要义。

整个教学设计由六个环节组成:

1、由清朝著名的文学评论家金圣叹关于名著的评论:少不看《浒》,老不看《三国》导入,介绍《三国》,并引用一首短诗导入课文,短诗:聪明杨德祖,世代继簪缨。笔下龙蛇走,胸中锦绣成。开谈惊四座,捷对冠群英。身死因才误,非关欲退兵。

2、初读课文,借助注解,读懂课文。

3、复述故事情节,并为小故事命名。

4、讨论人物性格,探究杨修死因。

5、文本解读:讨论:请以“杨修之死,过在……,是因为……”(学生同桌之间互相讨论,各抒己见 课后同学可搜集补充材料,展开辩论 ! )6、拓展延伸:

根据对文章的感悟,自选角度,为杨修的墓碑写一句话:如:

1)大愚若智,聪明反被聪命误。

2)一代英才,可惜未逢明君。

3)聪明机智知识渊博可谓英才,恃才放旷目中无人终尝苦果。

联系文章,补写对联:

处事莫学曹操阴险狡诈,做人莫效杨修恃才放旷在教学中自我感觉良好的在以下几方面:

1、教学导入创设了良好的氛围和情境,激发了学习兴趣。一上课,由清朝著名的文学评论家金圣叹关于名著的评论: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导入,介绍其中缘由,了解《三国》,并赏析了这首词,让学生齐诵诗,把学生带入三国的世界,曹操和杨修的世界,全身心地投入到课文的学习中去。事实证明,这个办法是很好的,学生的积极性很高。

2、这篇文章,故事情节比较简单,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而且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老师就应该放手让他们自己去阅读、思考,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得到较好地锻炼,阅读能力才能提高。因此在教学中主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

⑴《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强调了在阅读的时候要使学生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并在欣赏文学作品时要有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情节进行创造性复述,对文中人物形象做出自己的分析,就是让学生的内心阅读体验在学习过程中反映出来。

⑵ 本文是一篇艺术性很强的小说,学生对此有很浓厚的兴趣,最适于放开手,让学生合作探究,研读课文。本课中,对于杨修的死因,历史上有颇多争议。这实际上是给学生提供了最佳探究课题。合作探究的过程,也是学生主动性充分调动的过程,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感悟到语文课堂的乐趣,品尝成功的快乐。

⑶ 语文教学就不能仅停留在教材上,宜拓展延伸。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的启示。“这篇课文是名著中的名篇,给人以很多的启迪和感悟,这包括做人和作文上的。比如做人方面的。通过分析人物性格,学生从曹操、杨修身上发现了很多不足,那么给他们提提忠告也就不难了。在这一环节学生答案异彩纷呈。这是学生情感价值上的一大收获。

但在教学中也存在不足和有待改进的地方:

1、学生课前预习不够充分,这在课堂上不得不花费了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读懂课文,疏通阅读障碍。

2、是复述课文的七个小故事时,个别学生的语言不够简练,重点不明确。我想这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特别注意,一定要在课堂中多加训练,努力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是时间的把握不够准确,复述故事花了过多的时间。 ”前松后紧“,致使后面的教学环节稍显紧张。

4、学生讨论时很热烈,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参与了,可大都数却不愿主动举手发言。这是在课堂上常遇到的问题,需要培养的胆量和口语表达能力。

杨修之死感悟篇四

[教学设想]

本文故事情节完整,人物形象鲜明。这是培养学生欣赏小说作品能力的良好教材。 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反复研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注意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掌握生字词。

能正确找出文中顺叙与补叙部分,并能具体分析补叙的作用。

评析曹操和杨修这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

1、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歌,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之后,让学生一起背诵曹操的《龟虽寿》和《观沧海》,拉近与曹操的距离。再找同学讲几个关于曹操的故事,初步感受曹操的性格。

2、学习生字词

3、学生自由读课文,然后问:通过阅读你发现课文有什么突出的特点?结构、思想内容等方面都可分析。学生回答后,根据学生的分析,制定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如果老师事先预想的目标学生没有提到,老师可适当补充。

4、学习目标确定后,进行分组讨论。每四个同学组成一个课题攻关小组,每人都是研究员。每个学习目标就是一个课题,课题攻关小组任意选择,研究自己最感兴趣的课题。所选课题,可以是一个,也可是多个。所选课题研究完了,还有剩余时间,再去研究其他课题。

二、课题攻关小组活动步骤:

1、独立研读。将自己对课文的理解随想随写在书本上,关键性词语要圈点出来。

2、小组交流、讨论。每个研究员都把自己的研究结果公布出来,小组成员一块评论。正确的结论,大家都记录下来;错误的分析,大家共同讨论,加以改正。大家相互补充、互相纠正,制定出比较全面而精当的结论。如果还有解决不了的问题,留待下一步向全班发问,师生共同讨论解决。

3、研读完毕,每个课题小组推荐一名代表发言,公布本小组的研究成果或未搞清的问题。全班同学进行思考、探讨,记录正确结果,纠正错误结论。

三、对学生研究结果的预测(以问题的形式列出,如果这些问题学生没有涉及,老师可补充提出。)

1、本文语言简洁凝练。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文中所写的七个故事。(答案参见指导书。)

2、这七个故事各表现出曹操和杨修的什么性格特点?(答案参见教师用书。)

3、画出表现曹操对杨修态度变化的词语。

明确:忌——恶——愈恶——愈恶——怒——有杀修之心

4、记叙的顺序有哪些?(顺叙、插叙、补叙、并叙等)本文运用了什么记叙顺序?(顺叙、补叙)找出补叙部分并思考补叙的作用。(与顺叙相结合,层层深入,揭示杨修之死的原因,使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极具吸引力。)

5、根据课文的记叙顺序可把文章分为几部分?

明确:三部分——1至3段为第一部分,写杨修被曹操所杀。4至9段为第二部分,写杨修和曹操之间矛盾的发展过程。10至12段为第三部分,写曹操兵败班师。

由这个分析,我们还可看出本文补叙在结构上的作用:使文章的结构层次分明。

6、曹操杀杨修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思考课后第三题来解决这个问题。

7、曹操强行进兵,结果惨败,写这个情节与杨修之死有什么关系?

明确:有关系。写此情节,意在证明杨修死前的分析和预见是非常正确的,从而揭露了曹操杀杨修是忌才,“惑乱军心”只是借口。

8、假如你是曹操,你会不会杀死杨修?理由是什么?如果不会,你要如何安置这个锋芒毕露的不大听话的人物?

这个问题,不要求有统一答案,学生可畅所欲言,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9、假如你是杨修,你会如何与曹操相处?

也不要求答案统一。

10、《大回》一文中有句话:“能人全都死在能耐上。”学了本文后,你对这句话有没有更深的理解。

畅所欲言。

四、拓展阅读。

阅读教学用书p83《曹操为什么杀杨修》,了解曹操杀杨修的其他原因。若没有时间,老师可将材料印发,让学生课下阅读。或者将其内容概括如下:

孔融、弥衡因不肯依附与曹操,先后被杀。杨修与其二人气味相投,算是一派,他虽身归曹操,心却不依附。这早被曹操看在眼里,恨在心里。

杨修之父杨彪曾任汉献帝太尉,被曹操诬陷入狱,后经孔融申辩,方才放出,回家闲居。可见曹杨两家早有芥蒂,这也是杨修死因之一。

五、总结

老师概括这节课所学内容,表扬学生的学习成果。让学生谈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自己有哪些收获。

六、布置作业:

阅读〈〈三国演义〉〉

[教学反思]

这篇文章,故事情节比较简单,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也没有优美华丽的辞藻,这样的文章,中学生大都不喜欢学。要顺利地完成这节课,首要的任务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一上课,我就放了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歌,让学生齐诵曹操的诗,让学生讲曹操的故事,把学生带入三国的世界,曹操的世界,全身心地投入到课文的学习中去。事实证明,这个办法是很

好的,学生的积极性很高。(遗憾的是,由于本校条件受限,没有多媒体,否则,把三国或曹操的一些片段等放一些效果会更明显。)

《杨修之死》是初四上学期的课文,初四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老师就应该放手让他们自己去阅读、思考,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得到较好地锻炼,阅读能力才能提高。这就如同教小孩子走路。你用手扶者他走,可能比他自己走要快的多,稳的多。但由于有依赖,长此以往,他便不会努力去走,肌肉不发达,便学不会走路。到十八岁不撒手,他可能还走 不稳。尝试着在适当的时候松开手,松开手,让他自己走,他可能会跌交、磕破头,但只有经过这样艰苦的练习,他才能学会走路,并且,他会越来越发现:独立行走,其乐融融。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也告诉我们,不存在客观的纯粹的知识供学生去接受,知识只能由学习者自我进行,建构而不是由教师传授。教师的作用主要是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情境,为学生参与任务提供良好的条件,教师不再是拥有知识的权威,学生也不再是被灌输的容器,而是师生相互作用中的主体。

那么,教师就不能永远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让学生在独立的学习中不断进步,不断壮大。

只有在这样的阅读中,学生才会成为学习的主人。这节课,同学们都表现的非常积极。细心钻研,认真探讨,急剧争辩,思维十分活跃,态度极为认真严肃,充分表现了主人公的责任感。

再者,同样的知识内容,由老师讲出和学生说出,效果会大不一样。老师讲让学生听,他们心理上会有一种压迫感,久而久之,产生厌倦心理。而由学生自己说出,他们会产生一种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其学习的兴趣,产生不断学习的动力。这节课结束后,我听到,有许多同学还在为某个有分歧的问题而讨论,争辩。

本节课所设计的十个问题大都被学生分析到了。学生没想到的最后三个题目也激发了学生的极大兴趣。所以,虽是学生独立阅读,老师也不能只是袖手旁观,也要积极参与,与学生相互交流,互相启迪。

杨修之死感悟篇五

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课堂还给学生。以“发展和创新”教育理论为指导思想,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自主、合作、共同探究的学习方式来进行学习。以文本为出发点,以人本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结合所知道的有关《三国演义》的文学常识探求知识、谈出观点、谈出体会、谈出人生处世哲学。做到教学的“旧壶装新酒”。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本教学设计中,我通过引导学生在课前到学校图书馆查阅资料、看vcd了解有关曹操这个人物形象,不单单停留在本文的基础上,要从客观上,全面的了解曹操这个人物形象。通过动手动脑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杨修之死》这篇文章是人教版第九册小说单元中的略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体会人物语言,欣赏古代白话小说的艺术美。本文叙述的是魏蜀汉中争夺战最后阶段,曹操军队撤退前的情况。本文从不同侧面展开了曹操和杨修的矛盾冲突,生动的刻画了人物的性格。

1、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顺利开展课堂教学的前提条件。通过开课前3分钟的音乐欣赏渲染了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情绪、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因而学生很快的进入课堂、进入文本,而且又使教师的导课自然、生动。课堂教学要求教师把握学生学习知识的梯度,由已知进入未知,是学生与教师合作的基础。说说三国的人物和故事这一环节。尊重学生的知识储备,拓展学生了的知识面。至此,学生情绪高涨,发言异常踊跃,课堂气氛很是活跃。

2、课堂教学要求“实而活”。《杨修之死》是一篇古代白话小说,因而字词教学应具有其必要性。我的安排是既有集中的字音词义又有在学生复述过程中分散的语句翻译。通过复述故事,把握小说的故事内容,尊重学生真实的阅读感受和体验,充分展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成果。这样,既增强了求知的趣味性又为学生理解文本打下厚实的基础。

3、教学最大的教学亮点是成功地唤起学生的阅读激情,始终以饱满的情绪,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去,充分体现了新课程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理念,同时又展现学生的素质才能。首先,采用辩论赛的形式探究杨修之死的原因,灵活挖掘教材内容,设置课堂情节,让学生围绕有价值的问题深入探讨。特别是由女生论辩杨修之死是咎由自取(论辩相对简单),这样更能集中男生的注意力,激发全体学生的进取心。让学生的课外所搜集到的资料得以发挥,使得课内课外浑然一体。学生的思维也更具广度与深度,有效促进学生感悟语文课堂的乐趣,品尝成功的快乐。其次,通过学生个性化的阅读,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理解,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让学生在具体的事件和人物语言中探究人物性格,达到欣赏古代白话小说的艺术美。最后,在“说启示、写挽词”这一环节,在学生充分理解、探究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提倡学生个性化的独特见解,走出教材,走进生活,构建“向生活学习语文”的大语文教学观,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实际操作过程中学生也都能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畅所欲言,反思自己的日常行为,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至此,开放性的课堂最终使学生真正地由被动接受的对象转化为主动学习的主人,展现学生的语文素养。

4、本课的教学还有一个特点是课堂上始终能听到学生琅琅的读书声。读是理解教材、探求知识、理性思考的前提,读是语文教学的生命线,是语文教学的风景线。只有阅读学生才可能很好地进入文本。通过四读法以及自主合作探究后,培养学生的理性思考能力也就不会强人所难了。因而安排了区分历史事实与文学作品,从不同角度解读文本这一环节,提高学生揣摩作者写作意图,把握主题思想的能力。从而达到“授人以渔”的教学目的。

在实际的授课中,发现教学的时间不太好把握。因为本课内容长,环节多,学生探究、展现的时机多,高昂的情绪使学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而教师要尊重学生,照顾全体,学会倾听。往往造成“刹车”的尴尬局面。

杨修之死感悟篇六

上完《杨修之死》这一课,感觉还是比较好的,因为这一课教学中,我基本完成了我的教学目的。这一课的设计,我把主要目标定为三个:一是通过预习和课堂引导,让学生熟悉《三国演义》的人物和情节,因为《三国演义》是中学生名著阅读的必读篇目,在预习的基础上通过课堂老师的引导加深巩固,可以为学生中考的文学名著阅读打基础;二是对于小说知识点的掌握,在这一部分,以学生探究性学习为主,让学生对小说阅读的知识点如小说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掌握与理解,并对小说人物的刻画方法,小说人物的分析等小说学习知识有了进一步提高;三是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尤其通过对于杨修死因的分析,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提高升华课堂学习,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养成健康正确的个性和良好的品格素质,为今后走入社会培养有利于成功的基因。这一课的学习,为了完成以上目标,我具体的做法如下:

《三国演义》是中学生必读的名著之一,要让学生能在课堂上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理解人物的形象特点,首先要对三国故事和其中相关人物有一个大致了解。在这一个环节,我以“339大循环”教学模式中的学生自主预习为主,辅助课堂助讲和引导,并通过课堂反馈,把学生预习中的不足进行补充。所以除了要求学生课前整理准备三国的相关资料,课堂中,我也做了充分准备。我通过电视剧中关于“杨修之死”这一部分内容,通过视频下载和加工,凝缩为三分钟短片,增强了学生课堂兴趣,更通过视频直观的方式,让学生来熟悉故事,熟悉人物。学生对故事理解了,对课堂上人物的掌握也就更加容易了。

小说学习过程,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我觉得始终围绕着小说三要素层层分析来入手,这样,学生便于理解和掌握,并且也能为今后的小说阅读能力打下基本功。所以这篇课文的学习,在理解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对于人物的分析,是这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课文主要塑造了曹操和杨修这两个人物形象,曹操的形象学生有所了解,但是完整的分析,还要根据课文的故事来赏析,所以,课堂上,我着重把这个任务交给学生们自己去研究探讨。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学生们很好的完成了这个人物的赏析,我再进一步总结,提高了学生人物形象分析能力。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在“339大循环”教学模式中,探究性学习尤其是小组合作交流非常有利于学生对疑难知识点的掌握和巩固。

学以致用,把所学知识升华为学生能力这是“339大循环”教学模式第三步对于知识整合和升华能力的最终要求。本课的知识整合升华在对于小说人物的认识和现实的指导。现在的学生很多是高分低能,智商很高,情商很低;现实生活中不会处理人际关系,不是骄傲自大,就是妄自菲薄。培养一颗健全的心灵就显得颇为重要。《杨修之死》中杨修被杀的`故事,刚好能帮助学生理解这种骄傲自大,恃才放旷心理对人造成的不良后果。同时还能启示学生,在生活中,要学会生存的智慧。做人做事要有原则,要谦虚,要分清轻重等等。总之,通过课堂上的讨论和发言,让学生得到了一次思想的提升,让他们更加明白了良好的品格和情商,对于他们更为宝贵。

对于这一课,除了以上收获之外,我也感觉到了有点遗憾的地方,那就是在学生对人物分析过程中,学生还有很多不同的见解和看法,我因为课堂时间有限,未能因势利导,对学生的不同意见和看法没有进行深入地评析。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角度来讲,有点扼杀了学生的积极性,或者说是未能把学生钻研的精神弘扬起来。今后我要注意这些问题,力争使自己的课堂完美起来。

杨修之死感悟篇七

《杨修之死》是初三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是《三国演义》一篇节选课文,学生在了解《三国演义》的基础上,对课文的人物应该有比较深的了解和探究。这篇文章,故事情节比较简单,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也没有优美华丽的辞藻,但许多学生对三国的故事还是比较感兴趣。让学生讲三国的故事,把学生带入三国的世界,这个办法是很好的,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

学生对于三国中人物认识只有皮毛,而对杨修这个人仅仅知道但并不了解,更不用说能说出本人的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性格等。因此在梳理课文中事件的基础上,对杨修这个人物初步了解, 而另一个重要人物是曹操,曹操在三国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因此要让学生了解曹操,以致使他们能够对于双方的矛盾有一个深入的探讨。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得到较好地锻炼,阅读能力才能提高。因此在教学中主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

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情节进行创造性复述,对文中人物形象做出自己的分析,就是让学生的内心阅读体验在学习过程中反映出来。 本文是一篇艺术性很强的小说,学生对此有很浓厚的兴趣,最适于放开手,让学生合作探究,研读课文。本课中,对于杨修的死因,历史上有颇多争议。这实际上是给学生提供了最佳探究课题。

但在教学中也存在不足:

学生课前预习不够,这在课堂上不得不花费了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读懂课文。

课文的七个小故事时,个别学生的语言不够简练,重点不明确。要在学生的这些方面进行训练,努力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时间的把握不够准确,复述故事花了过多的时间。 “前松后紧”,致使后面的教学环节很紧张。

学生讨论时很热烈,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参与了,可大都数却不愿主动举手发言。这是在课堂上常遇到的问题,却一直没想出很好的办法解决。

杨修之死感悟篇八

执教者:张震雷

观察者:胡根林

课堂回放

师:昨天,通过你们的老师已经布置了《杨修之死》这篇课文的预习。老师呢专门画了一幅“杨修绑赴刑场”的漫画。请看屏幕:

【幻灯片展示】

师:杨修行将就刑,围观有一大群人,有的扼腕叹息:“哎……”,也有的幸灾乐祸:“哼!……”假如你是围观群众的一员,面对着此情此景,你会说点什么?请用这样的句式:

【幻灯片展示】

唉(嗨,哼……),杨修你太———!

生1:唉,杨修你太冤了!

师:哦,你是伸张正义,为杨修伸冤呐。

生2:唉,杨修你太自大了!你太恃才放旷了!

师:这位同学不错,将本文出现的一个成语也用上了,你能否说说这个成语的意思

生2:依仗才华对自己的行为不加约束。

生3:唉,杨修你太倒霉了!

师:你为什么这样说?

生3:杨修那么有才华,却被曹操所杀。

师:噢!你是说“贤才未遇明君”。

生4:嗨,杨修你太有才了!

师:哈哈,你把宋丹丹在春晚的经典台词也用上了。

师:刚才同学们畅所欲言,针对漫画纷纷谈了自己的感受。确实杨修才华横溢,连曹操的得力干将夏侯惇也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文中有一句话,是夏侯惇对杨修的高度评价,请找出来——

生5:公真知魏王肺腑也!

师:这句话什么意思?

生5:你真了解魏王的内心啊!

师:你能带着佩服的口吻读一下吗?

生5读——

师:请同桌评价一下,生5读得怎么样?

生6:还好,就是重音应落在“真知”上。

师:你也来读一遍。

生6读——

师:让我们全班同学一起像生6一般饱含深情、带着佩服读一遍这句话。

生齐读——

【幻灯片展示】

真知……

师:那么杨修的“真知”从文中哪些事情上可以看出来?

生7:曹操在花园的门上写了一个“活”字,杨修便知道是花园修得太阔了。

师:曹操在门上写“活”字,别人知道意思吗?

生7:不知道。

师:从文中的哪个句子可以看出?

生7:人皆不晓其意。

师:喔,众人皆迷,惟修独知啊。

生8:曹操在酥盒上写了“一合酥”,杨修就明白丞相的意思是“一人一口酥”。

生9:曹操“梦中杀人”的真相被杨修看出来了。

师:嗯,曹操“梦中杀人”的真相被杨修参透,那么其他人知道吗?请用文中的语句加以印证。

生9:人皆以为操果梦中杀人。

师:别人都信以为真,只有杨修像医院的x光、ct那样将曹操的五脏六腑照得一清二楚。

生10:杨修知道门吏阻止曹植出城,是操在测试儿子的才干,所以杨修教他“竟斩之可也”。

师:“竟斩之可也”可以看出杨修怎样的个性?

生10:处事果敢。

生11:第9段,曹操以“军国大事”试探两个儿子,杨修为曹植选好答案,做“答教十余条”。

师:嗯,老师看到一则材料,说的是杨修把曹操提问的顺序都料到了。真是“料事——

生凑和:“如神”

生12:关于鸡肋的问题,杨修是“见传‘鸡肋’二字”就知道丞相意欲退兵。

师:鸡肋和退兵有关系吗?

生12:把攻打的地方比作“鸡肋”,“鸡肋”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而现在是“进不能胜,退恐人笑”,简直与“鸡肋”无异。

师:杨修是了解曹操的心事,你呢又悟透了杨修的心理,你真不简单!……

师:杨修的“真知”体现在善于破解、破译上。杨修既能猜心事,又有洞悉才,处事果敢,料事如神。……难怪夏侯惇感慨——

生:“公真知魏王肺腑也”!

师:“公真知魏王肺腑也”!然“公真知魏王肺腑”吗?

【幻灯片展示】

真知?

生13:杨修对曹操对他的忌讳一点也不知道。

师:何以见得?

生13:文中说“原来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

师:“数”字应读“shuo”音,“多次、屡次”的意思。请同学们一起将这句话读一遍。

生齐读——

师:文中的哪些字眼可以看出杨修的“恃才放旷“呢?

生14:课文第2段开头第一句:“行军主簿杨修,见传‘鸡肋’二字,便教随行军士,各收拾行装,准备归程”。——这里的“便”字,可以看出。

师:“便”什么意思?

生14:“便”的意思是“就”,体现了杨修擅作主张。

生15:第5段,“修入见之,竟取匙与众分食讫”中的“竟”字。

生16:第7段,“修知其事,径来告操”中的“径”字。

师:“径”作何解?“其事”指的是什么事?

生16:“径”就是“直接”,“其事”是指“曹丕用大簏装吴质进内府”之事。“径”可以看出杨修做事草率,根本不考虑后果。

生17:第6段,“惟修知其意,指而叹曰,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一句中“指而叹”。

师:很好,我们读书要善于从字缝中去读,确实,刚才同学们所谈到的“便、竟、径、指而叹”这些字眼体现了杨修的放旷。同时,我们读书还要从不经意处去读。文中杨修的语言共出现了5次。罗贯中老先生在写作时注意到了用词的简练,做到“惜墨如金”,把杨修说话时的神情动作都省略了。……

师:正当杨修洋洋自得,被旁人誉为“真知魏王肺腑”之时,想不到死神却悄悄地向他走来,请看屏幕:

【幻灯片展示】

杨修的表现

曹操的态度

破解门内“活”

分食“合”中酥

道破梦中杀人真相

密告簏里藏人事件

教授曹植斩杀门吏

预设答条蒙欺孟德

破解口令,擅自行动

师:杨修的恃才放旷招来曹操怎样的态度?我们用开火车的方式来完成表格:

生21:破解门内“活”——心甚忌之。

生22:分食“合”中酥——而心恶之。

生23:道破梦中杀人——愈恶之。

生24:密告簏里藏人事件——愈恶之。

生25:教授曹植斩杀门吏——大怒,亦不喜植。

生26:预设答条蒙欺孟德——大怒,已有杀修之心。

生27:破解口令,擅自行动——借惑乱军心之罪杀之。

师:杨修曾慨叹曹操的近侍是“梦中人”,想不到他自己也成了“梦中人”。表面上杨修是“真知魏王肺腑也”,实际上是“真不知魏王肺腑也”。恃才放旷的杨修碰到阴险狡诈的曹操,等待他的只有断头台。……

师:假如你是才华横溢的杨修,如何与曹操相处,才能做到相安无事,真正体现“大智慧”?

【幻灯片展示】

真知!

生28:对自己的言行收敛一点。

生29:要学会拍马屁。

师:你可要小心哦,当心马屁拍到马蹄上。当然我们千万不能把尊敬师长混同为拍马屁,“尊重”与“拍马屁”是两码事。

生30:做人要谦逊一些,不要太张扬。

师:这不是和我们现在的“张扬个性”相矛盾吗?

生30:我说的是在曹操这样的上司面前不能太张扬,因为曹操生性多疑忌才。

师:老师很喜欢你刚才所说的“太”字。不要“太”张扬,因为张扬过了头就成了“张——”

部分学生激动地喊:张狂!

(师板书:张扬不张狂!)

师:老师前两天就此写过一篇启示小短文,挂在我的博客上,下面我想链接我的博客,请咱们班的朗读高手来朗读这段文字。(博文略)

生31朗读该段文字。

师:这位同学的朗读水平真高,读得真好。你的朗读使老师的小文章增色不少,谢谢你。老师将文章挂上博客后已有许多跟帖,其中有位博友的跟帖我很欣赏(滚动博友跟帖内容):张扬不张狂,独立不特立。是啊,我们做人应该张扬个性,但不能张狂;人格应该独立,但不能特立独行。

(师板书:独立不特立)

师:假如杨修身边有刚才发言的那几位同学做他的朋友,有张老师做他的朋友,经常在他的身边提醒,也许杨修就不至于才活到34岁就命丧九泉。可怜、可悲、可叹啊!他死后葬在华山脚下的河湾村附近,请看屏幕:

【幻灯片展示】(杨修之墓图略)

(悲悲切切的埙声同时响起)

师:华山脚下仅存墓碑一块,墓碑上刻的内容也只有:“汉主簿杨修之墓”七个字。千古风流人物,死后葬身荒山野岭凄凉地,古今行人少问津,不免让我们产生无限的伤感。下面我想请同学们自选角度在杨修的墓碑上写点东西,可以是墓志铭,可以是挽联,还可以是打油诗……

(学生为墓碑写文字)

生32:可怜可怜……可悲可悲……可叹可叹……

师:你是一咏三叹。

生33:才华横溢做主薄,恃才放旷保命难。

师:你有杨修之才,短短时间就拟了一幅对联,而且包含了两个成语。

生34:假如看透不说透,怎会无端断了头?

师:不错不错,启迪后人要多用眼少用嘴。

生35:为人不可恃才放旷,做事定须三思后行。

师:你从为人和做事两个方面警戒后人,很有哲理啊。

师:这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但老师心情很是凝重,我在准备这堂课的时候,常情不能自已。思考了很多,比如“假如宽容和谦逊握手那该有多好”,比如“杨修遇到刘备又会如何?”……老师把在备课中的思索感悟形成了文字,并作了配乐朗诵。现在我想把她献给同学们——

【幻灯片展示】(一段已经配好音乐的朗读文字随朗读的速度自动缓缓上移,该段文字略)

音乐声止,宣布下课。

(浙江省金华四中321001)

对话

胡根林(以下简称“胡”)这是一节比赛课?

张震雷(以下简称“张”)是的,是一节获省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的课。

胡:我很想知道,在你准备这节课时,下功夫最大的地方在哪儿?

张:确立教学主题。

胡:是吗?你对教学主题曾有过怎样的考虑?

张:因这是传统名篇,而且有老师曾以此课参加全国赛引起反响,他确定的主题是褒扬杨修的个性。我想另出新意,考虑很久,最后确定的是“张扬不张狂,独立不特立”,对杨修的性格有所保留。

胡:怎么想到的?

张:从杨修的悲剧及现在的学生一味强调的“所谓的个性”所想到的。

胡:事前还查阅了很多资料?

张:是的,课前参阅了不少书及论文。

胡:看来,上课和写文章一样,先要强调“立意”,而这个“立意”的来源既有资料的阅读,也有现实的思考。

张:确实这样。

胡:确定主题后,接下去自然考虑要用哪些材料来表达这个主题了。对于材料,也就是教学内容,你是怎么把握的?

张:我是紧紧围绕“真知……——真知?——真知!”这条线索来组织教学的。因为文中夏侯惇对杨修有一句高度评价的话语“公真知魏王肺腑也”!我就在“真知”上做文章。

胡:这条线很明晰,也很有意思。几个标点符号一用,意思完全不一样。

张:过奖了。后来听课老师网上的评价也都对这个设计很肯定,认为很有创意。

胡:你这几个标点分别想表达什么?

张:省略号有点意味深长,主要挖掘文本中杨修的“才”;问号发人深省,主要挖掘文本中杨修的“放旷”,数犯曹忌;叹号寓警示意味,告诉学生“如果我们是杨修,如何与曹操相处”,学会做人。

胡:确实很独到!这是深度阅读的一个完整过程:先“理解—移情”,融入其中,感同身受;接着“质疑—反思”,联系经验,反思人生;最后“品味—领悟”,出乎其外,返归自身。这个过程具有不可逆性,既是我们教师的深度解读过程,也是学生走入文本的过程。

张:点评得好!

胡:因此,你的教学设计实际充分预设了学生的阅读心理。你努力想贴近学生,贴近学生的阅读心理。

张:是的。我试图让学生深读,读后有所思。

胡:我注意到,你在主要的三个教学环节(真知……—真知?—真知!)外,对导入环节和收束环节都有精心考虑。你是怎么来设计导入环节的?

张:我精心设计了一幅漫画,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是让学生马上进入情境,谈谈初读感知。

胡:你用了个句式“唉(嗨,哼……),杨修你太……”?

张:是的。句式是个“支架”,好让学生人人有话说。

胡:可能作用还不止这点。我的理解是:第一,起了一个展开讨论的引子作用;第二,其中的语气词很契合学生的年龄,具有移情的引导作用;第三,“杨修你太……”这个“你”字确立了“你—我”的对话关系,拉近了人物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你的导入环节,虽说是初步感知,但感知的内容很丰富,真正把学生带进了文本。我想,后面的教学之所以能渐入佳境,跟这种“蓄势”的充分不无关系。

张:是的,因有这样的“蓄势”,所以紧接着学生们就跃跃欲试了。

胡:对收束环节,你肯定也下了不少功夫吧?

张:是的。我预设的思路是:激情后让学生反思,然后把我的思考文字也展现给学生,让学生一起共享。

胡:我记得课堂上你链接到自己的博客上,让学生共读你的博文。最后,你还配乐出示了一段自己写的文字。当时为什么考虑要提供自己的博文,自己的人生感悟?很多老师喜欢用别人的东西,自己总是隐在“幕后”。

张:我展示自己的思考,主要是为了拉近师生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是教师融入学生的一种方式。

胡:这样是不是会指向性太明显?现在强调多元解读,教师置身其内的评价会不会引导这种“多元”变为“一元”?

张:多元评价没有错,但有时会糊涂了学生的价值观。文本解读需要教师“在场”,需要教师的价值引导。

胡:说得不错。文学性作品的解读更需要教师的“在场”。缺少教师“在场”的教学难以出个性,出味道。但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要作为一分子参与其间,而非完全牵着学生走。

张:我也这样想。

胡:以此看来,你这个收束环节意味深长。是杨修人生的终结,却也是你和学生人生认识的起点。

张:这是从文本走向生活。

胡:回过头完整梳理你的教学环节,可从两条路线来解读:其一是学生阅读的过程:粗读(整体感知)—细读(人物性格剖析);其二是学生评价人物的过程:初步评价—深度分析—理解性评价。

张:你归纳得真好!我是不自觉的。

胡:你的整个教学从杨修赴法场始,至为杨修题写墓志铭终,借用小说结构的“复调性”来说,这种教学结构也具有一种复调性。如果氛围营造得好,学生应感到一种历史的现场感或虚构的真实感。

张:“复调”?这个说法挺受启发。

胡:这里想顺便问一下:你在教学设计时,有没有在总体上对教学方法作出设计?

张:有。通过问题讨论启发学生抓住“语言要素”解读文本。

胡:问题讨论法?很好啊。因为这篇课文是小说,落点放在人物品评上,这是一种价值判断,在一个班级中,由于经验、经历等不同,学生的价值判断隐含多元和多样。讨论法比其他方法更适合这种多元和多样价值的表达。可惜的是这些问题都是教师直接提出来的,不是学生想出来的,预设性强了点。另外,这个讨论如果让学生以小组形式来开展,是否会更充分些?

张:是的。因为这是赛课,怕掌控不好时间。

胡:也许这是很多公开课难以成为研讨课的原因之一,执教者怕上砸了。当你采用什么教学方法时,是先想到了方法,还是先想到了内容?

张:我是先考虑内容的。

胡:是啊,方法因内容而定,方法为内容服务。教学设计中,内容先于方法而优先考虑。

张:是这么回事。

胡:进一步说,教学结构,核心来说,其实就是教学内容的结构。回到你这节课的设计,你在确定教学主题后所作的大量工作实际上是教学内容的有序组织。从写文章的角度讲,就是材料的组织——所谓“谋篇布局”,做的是“布局”的工作。

张:我很认同你的观点。

胡:在教学设计或课堂教学中可以看到,我们教师对“布局”的工作不够重视。其实,在教学内容确定的情况下,这种“布局”会决定整个课堂的生态和教学的基本面貌。

张:也决定了一堂课的成败。

胡:你的课,在“布局”过程中,不仅找到了文本内在的“序”,还关注到学生内在的“序”,所以,教学效果这样突出,这样经得起咀嚼。听了你这节课,我的收获很大,我觉得:教学设计的过程应该是教师寻找教学内容内在的“序”的过程。

张:备课及授课时我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是你上述的分析唤醒了我,今后我要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更自觉去寻找教学内容内在的“序”。谢谢你的评点,谢谢你的鼓励!

胡:这个讨论过程也给我很多启发,谢谢你!

观察者语

寻找教学内容内在的“序”

在一线教学指导过程中,我注意到:经过集体备课形成的教学设计,由不同的两位教师来上,尽管教师所选择的教学内容基本一样,但教学面貌却大异其趣,教学效果也有差异,甚至截然相反。这是怎么回事呢?起初怀疑的是执教者的教学素养有落差。后来,把问题进行聚焦,发现两位教师在处理教学内容上的水平不一。优秀教师懂得怎么把这些教学内容按一定的“序”进行有效组织,而一般教师则很难做到这一点。前面我们所看到的张震雷老师的《杨修之死》一课,其教学内容和一般老师选择的基本一样,集中于对杨修这一人物的分析。但怎么来分析这个人物呢?张老师找到了一个独特的切入点,文中夏侯惇对杨修有一句高度评价的话语“公真知魏王肺腑也”,他就在“真知”上做文章,围绕“真知……——真知?——真知!”这条线索进行教学内容的组织,形成了一个张力极强的层递式教学结构,推进了学生的认知。这说明:在教学内容相对确定的前提下,它的组织方式将会决定整个教学的面貌甚至效果。

以往我们不是不关注教学内容的组织,但关注的层面是教材。所谓教学内容实际上指的是教材内容,所谓教学内容的组织实际变成了教材内容的组织。因此,所讲的直线式或螺旋式,学科逻辑或心理逻辑是指教材内容的组织。具体到一篇课文或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我们很少或几乎没有注意到其中的结构差异。这里不单有个教学内容层面划分的问题,也还有个着眼点问题。长期以来,我们研究语文课堂教学,关注的着眼点往往是教学方法或艺术,认为教学内容是固定的,相对不变的,而很少能从教学内容的角度对优秀教师和普通教师的教学进行分析,也很少关注到两者在教学内容组织上的差异。

我曾听过一堂课,课题是“于细微处见精神”,讲的是都德《最后一课》中的细节描写。执教者的初衷是从《最后一课》最后一部分引出细节描写,进行以读促写的细节描写训练。课上下来效果不见佳,学生反应不够积极,有的老是东张西望,等着下课。执教者自己也感觉没有讲深讲透,不能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写作训练。

课后我和执教者一起分析她的教学内容组织,发现她是这样来安排教学内容的:先用多媒体呈现三位明星的三幅人物肖像漫画(成龙、潘长江、赵本山),接着从绘画的细节过渡到文章的细节,让学生找课文中的细节,随后,从课文全篇的细节寻觅到最后一部分内容的细节圈画,然后让学生从品味细节描写的好处过渡到掌握细节描写的方法,最后让学生进行细节描写的写作训练,写一个片段,要求勾画出人物的个性或情感。简言之,聚焦点是课文最后一部分,但内容却是从绘画的细节描写入手,从绘画的细节到文章的细节,从全篇的细节到最后一部分的细节,从阅读中的细节到写作中的细节,由远及近,绕了很大一个圈子。

这种镜头推拉式的教学内容组织方式如果用之于一个陌生化的情境,或许能引起学生某种悬念,但在这儿,学生已经对教学内容有了充分的了解,如果还要绕圈子,显然会造成教学有效时间的浪费。我建议:可否把整个顺序倒过来,由近及远:直接抓取课文的最后一部分,让学生圈画细节,以媒体展示或学生表演的方式呈现细节,并说说这些细节对表达人物情感的好处;在充分领会基础上,让学生把细节圈画扩展至全篇,然后把文章中的细节扩展到绘画,说明文学艺术的共通性,最后进行细节写作训练。这种镜头特写式的教学内容组织方式可以使教学聚焦于一个核心之点,挖深挖透,洞开一个新的空间,然后在此基础上拓展。这个建议最后是否被采纳了,我不得而知,但我相信,改变那种由远及近式的组织,代之以由近及远式的呈现,在教学面貌上必然会有所不同,在教学效果上也会出现差异。这犹如金刚石和石墨,它们都由碳原子组成,原为一物,但由于碳原子的组织方式不同,造成两者性质上的强烈对比:一个透明,一个墨黑;一个坚硬,一个柔软;一个璀璨绝伦,一个平凡质朴。

除了这种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的组织方式,教学内容还可能呈现为:

由高到低或由低到高

由外到内或由内到外

由难到易或由易到难

由抽象到形象或由形象到抽象

由简单到复杂或由复杂到简单

……

而决定一节课或一篇课文的教学内容采取何种组织方式,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是教师对教学内容内部逻辑的认知;其二,是教师对学情的把握。

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学内容可能会散落为许多点,比如,这里教个生字词,那里介绍点写作背景,这里朗读朗读,那里圈画圈画,但这些点之间不是没有联系的,它们有根线贯串起来,尽管这根线有时显豁直露,有时却内隐其中,不是一眼就能看出来。这根线,就是这些点之间的逻辑关系。教学内容的逻辑关系并不能等同于教材内容的逻辑关系。从“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角度看,教学内容逻辑关系的形成显然是教师对教材“二次开发”的结果。而这个“二次开发”实际上就是教材内容教学化过程。一方面,教师结合教参及其他资料,在对课文深度解读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理解,另一方面,教师依据自己的教学经验,试图寻找到一种方法来向学生表达这种独特理解。“文本解读+方法化”大致可以理解为教材内容教学化的两个步骤。经由这两个步骤,教师才能逐渐明确自己的逻辑起点,形成教学内容的逻辑关系。

从逻辑起点看,教学内容的组织有这样几种指向:

1探究导向

探究导向的目的是培养理解力。

中心问题是:x是什么?

例:教学林海音《爸爸的花儿落了》,可以探究:

这篇课文的主题究竟是什么?(父爱?成长?抑或两者兼有?)

体裁是什么?(散文?小说?)

2.鉴赏性导向

鉴赏性导向的目的是提升阅读品味。

中心问题是:我喜欢x,我为什么喜欢它?

例:教学林海音《爸爸的花儿落了》,可以引导学生探讨:

我很喜欢这篇课文,为什么喜欢它呢?原因有……

3.问题导向

问题导向的目的是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心问题是:你是如何解决x这样的问题的?

例:教学林海音《爸爸的花儿落了》,可以引导学生解决这样的问题:

如何来阅读这种自传体小说的?(是小说,又是自传体)

对教学内容内部逻辑关系的把握是决定教师采取何种组织方式的影响因素之一,但并非唯一因素。优秀教师除了关注这种逻辑关系,还有意识地去了解自己所教的这一班的学生独特学情。这种了解可能是课前的,也可能是课中或课后的。这种学情可能是兴趣、动机,也可能是认知特点等等。这里以课中的学情探测为例:

1。以“学生提问”作为教学起点。

把学生在阅读课文之后的疑难问题作为教学的起点,这是我国语文教学中普遍采用的方式。有教师教《风筝》,通过学生小组讨论和教师筛选,共提出了五个问题:(1)为什么把二十年前的那一幕称为“精神的虐杀”?(2)读到了一本讲儿童的书,为什么说这是一种“不幸”?(3)第6段中为什么说“但心又不竟堕下去而至于断绝”?(4)二十年后,弟弟忘记往事,“我”为什么心情沉重?(5)文章的最后一句怎样理解?整节课的教学就围绕这五个问题来展开。

2。以“关键事件”引导教学走向

课堂里的“关键事件”是指影响教学走向的一些事件。针对“关键事件”从学生角度来看是“提出真实的问题+参与真实的讨论解决问题”,从教师角度来看则是“发现学的问题+组织学的活动解决问题”。在教泰戈尔的《母亲》时,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诗人说‘我不记得我的母亲’,可又写到了母亲的歌谣、母亲的气息、母亲的眼光呢?”教师对学生的提问正想予以解答时,发现其他学生跃跃欲试,就改变了预设的讲授方式,改为让学生讨论和练笔。

这些学情探测的结果都改变了原有的教学起点,比如通过“学生提问”并以这些问题作为教学内容,其组织方式首先考虑的不是这些教学内容内部的逻辑关系,而是学生阅读中的疑点和难点,顺应的是学生的心理逻辑。比如,对“关键事件”的处理,从教学内容来看,这是教师主动打破原有的组织结构,以顺应学生认知特点的教学行为。应该说,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组织作出这些调整是完全必要的,因为从语文课程来看,符合学生的心理逻辑比符合学科知识的逻辑显得更为重要。

安阳

猜你感兴趣
2024年血透室库房管理制度 血透室库房管理的体会(优质十一篇)

2024年血透室库房管理制度 血透室库房管理的体会(优质十一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血透室库房管理...

心得体会 2023-12-21
巡视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的心得体会(4篇)

巡视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的心得体会(4篇)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巡视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的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2023-12-21
问责条例心得体会1000 问责条例和处分条例心得(7篇)

问责条例心得体会1000 问责条例和处分条例心得(7篇)

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体会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问责条例心得体会1000 问责条例和处分条例心得篇一根据...

心得体会 2023-12-21
最新问责条例培训心得体会 问责条例实施办法心得(模板5篇)

最新问责条例培训心得体会 问责条例实施办法心得(模板5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问责条例培训心得体...

心得体会 2023-12-21
最新问责条例读后感 问责条例 心得7篇(实用)

最新问责条例读后感 问责条例 心得7篇(实用)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需要好好地对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读后感书写有哪些格式要求呢?怎样才能写一篇优秀的读后感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问责条例读后...

心得体会 2023-12-21
问责条例 心得(优质七篇)

问责条例 心得(优质七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问责条例 心得篇一条...

心得体会 2023-12-21
最新问责条例实施办法心得 问责工作条例心得体会5篇(模板)

最新问责条例实施办法心得 问责工作条例心得体会5篇(模板)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体会范文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问责条例实施办法心得...

心得体会 2023-12-21
2024年大学金工工程实训心得体会 大学生金工实训总结(11篇)

2024年大学金工工程实训心得体会 大学生金工实训总结(11篇)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大学金工工程实训心得体会 大...

心得体会 2023-12-20
最新寒假培训心得体会教师(十三篇)

最新寒假培训心得体会教师(十三篇)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寒假培训心得体会教师篇一一...

心得体会 2023-12-20
2024年检察员岗前培训心得体会十一篇(通用)

2024年检察员岗前培训心得体会十一篇(通用)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检察员岗前培训心得体会篇一“君子...

心得体会 2023-12-20
医院岗前培训心得体会500字通用(14篇)

医院岗前培训心得体会500字通用(14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医院岗前培训心...

心得体会 2023-12-20
2024年药厂实训心得体会800字精选(3篇)

2024年药厂实训心得体会800字精选(3篇)

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药厂实训心得体会800字篇一4月23日下午,我们...

心得体会 2023-12-20
最新暑期培训心得体会美篇(十八篇)

最新暑期培训心得体会美篇(十八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暑期培训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2023-12-20
暑期培训心得体会教师 暑期培训心得体会幼儿园(精选十八篇)

暑期培训心得体会教师 暑期培训心得体会幼儿园(精选十八篇)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那么我们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暑期培训心得体会教师...

心得体会 2023-12-20
2024年教师师德师风培训心得 中小学师德师风基本内容(十六篇)

2024年教师师德师风培训心得 中小学师德师风基本内容(十六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教师师德师风培训心得 中小学师德师风基本内容篇一作为社会交往...

心得体会 2023-12-20
最新教师个人师德师风心得体会精简 教师个人师德师风心得300字汇总(9篇)

最新教师个人师德师风心得体会精简 教师个人师德师风心得300字汇总(9篇)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那么我们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教师个人师德师风心得体会精简 教师个人师德师风心得300字篇一一、立师德师德是教师素质的...

心得体会 2023-12-20
2024年个人师德师风心得体会短的模板(15篇)

2024年个人师德师风心得体会短的模板(15篇)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个人师德师风心得体会短的篇...

心得体会 2023-12-20
个人师德师风心得体会短篇(13篇)

个人师德师风心得体会短篇(13篇)

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已。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个人师德师风心得体会短篇篇一一、建立教师师...

心得体会 2023-12-20
幼儿师德师风心得体会300字八篇(通用)

幼儿师德师风心得体会300字八篇(通用)

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幼儿师德师风心得体会300字篇一一、领导垂范,组织健全师德师风学习...

心得体会 2023-12-20
最新师德师风心得体会短篇十四篇(优秀)

最新师德师风心得体会短篇十四篇(优秀)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师德师风心得体会短篇篇一一、...

心得体会 2023-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