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榜样》观后心得体会篇一
记得那些日子,在操场上奋力的奔跑,汗水顺着额头。流到眼睛里,流到嘴里。眼睛涩的发痛。嘴里面全是汗水的味道,咸咸的味道。蓝蓝的天空下。红色的跑道上。我奋力的向前奔跑,一圈有一圈,阳光射下,明亮的刺眼。操场旁边,梧桐树的叶子还是那样的绿着,我告诉我自己,除了奋斗,你别无选择。
记得那些日子,满桌子的试卷,我奋笔疾书,手酸痛,却还是不肯放手。因为我有一个梦想,我会为了它做出我的努力。梦想很遥远,现实很骨感。我告诉自己,痛说明自己还活着。累说明自己还在奋斗着,如果自己舒适的生活着,不痛,不累,这就说明你真的失败了。我很庆幸我是一个奋斗者。
记得那些日子,明天晚上睡眠时间不足六个小时,每天熬夜背书,学习。即使双眼胀痛,即使精神不振,但我还要抬起头,振奋精神,告诉我自己,奋斗者才是最终的胜利者,坚持就是胜利。
我特别喜欢一句话“比你好的人还在坚持,没有你好的人还在努力,你有什么资格说自己无能为力”
青春是什么?青春就是奋斗,不奋斗的青春就不叫青春。
同时,在青春里,要遇见对的人。我是一个较容易放弃的人,如果我第一次没有做到,第二次没有做到,第三次我可能就不会尝试了。但是我遇见了我的班主任,他也是我的体育老师,每次当我想要放弃的时候,他说会在一旁默默的鼓励我支持我,告诉我坚持下去。青春就是有人在背后默默支持你,你默默的感恩回报着他,这就是青春里遇见对的人。自古,得意之处,自有失意。凡成事者,必经得起登顶云巅时的无限风光,亦耐得住门前冷落鞍马稀后的惆怅。
有人常叹,“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尤其在如今的选秀造星逻辑下,更是万里风去浪淘沙,水月镜花捞无涯。如今,这是最好的时代,踩准流量的风口,谁都能火谁都能红。
这也是最坏的时代,没有安身立命之本,只能被市场加速冲下更新换代的悬崖。在这飞速变化的社会,唯一不变的只有变化本身。
青春需要奋斗,需要拼搏,只有拼搏过,才能说自己不后悔。只有努力过,才能说自己不忘青春,不枉青春。
《榜样》观后心得体会篇二
池内亚也的故事让人不由从心底萌发出敬重之情,那滴滴盈出眼眶的泪水诠释着人生的滋味,指引我重新审视我们的生活与人生。
病魔为什么选择了我?我才只有15岁啊!本来花蕾般的'人生为什么会变成这样?起初,青春洋溢的亚也得知自己患病—一个根本没有治疗方法的病—脊髓小脑变性症,她不停询问着自己,询问着父母,他人,责问着苍天。但当她接受了那样一个残酷的事实后,却变的平和而乐观,坚强。她知道她将慢慢失去做本来可以完成的事的能力,她将渐渐变得不能行走,不能写字,不能表达,甚至进食都会变的无比艰难,几乎一个很小的疾病就会夺走她的生命。她用一如既往的欢乐告诉自己要坚强乐观得生活下去,用持之不懈的态度去做好每一件可以做的事来证明自己从来没有放弃过。当喜欢的男友离她而去时,当无心的目光一次次针刺着她的脊梁时,当自己的弟弟为感到有这样一位残疾的姐姐时,当被迫离开心中依念的东高中学而去选择寄宿学校时,她都一肩扛了下来,用一公升的眼泪来滋润自己的人生。
“我要做对他人有帮助的工作!”人活着,就是要服务社会。一切风雨都阻碍不了亚也的信念的执行,终于有一天她能够说出了这样的一句话:我真的能够做出有益他人的事了!当她听到麻生读的回言,她哭了,无限欣慰的泪水顺着脸颊缓缓的流淌着。身体的残疾也没阻止过她的坚定信念。她坚持着用日记来记录她的人生,证明她还活着,激励她寻找着生命的意义。从开始的自如写字,到用皮筋扎着手写到抱着笔写,她一笔一笔的写了下去,那是怎样的艰难,手渐渐像笨拙无比的机器手一样,断续的移动着。就这样,她体会着常人难以想象的辛酸,却萌生着坚强去感化着别人。她用她那亲身的体验与情感日记鼓舞着一个又一个遭受病魔而垂头的人们,让他们感到生命的伟大与希望的存在,让他们重新昂起头来仰望美丽的天空。
很多时候,只有在生病的时候才会体会身心舒畅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但某些东西失去的时候,才会觉得那些东西是多么的珍贵。为什么在拥有的时候却感觉不到它的价值所在呢?值得深思。
很多时候,自己制定的计划总以失败结尾,是计划很不合理吗?不是。只是因为需要付出多一些的努力而提前心生畏惧而已。为什么一个行为不便,手指不灵活的人能够坚持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去完成寄托生命的日记呢?为什么我们这些健全的人连很多小事都干的不到位呢?不敢大胆的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呢?是缺少一种精神吧!一种持之以恒的毅力!是缺少一种信念吧!一种善始善终的追求。
池内亚也的微笑让我觉得惭愧。池内亚也的困境让我所认为的困难变得黯淡而渺小。亚也的人生是短暂的却是美丽的。我相信我们的人生也会因她的精神而变得充实而美丽。会的,一定会的,你瞧见没,亚也在对我们微笑!
《榜样》观后心得体会篇三
梦想是什么
梦想是什么?
这似乎是一个不老的问题,从小到大不知听过多少遍了,从最初的懵懂孩童到如今的青涩少年,梦想随着时间而改变,童年时代的高瞻远瞩被岁月寸寸消磨,不是因为斗志消沉,动力低弱,仅仅只是因为,我们变得现实了。妈妈曾不止一次对我说:“总有一天,你会被世界磨平棱角,对着你讨厌的人微笑,没有人是独立的存在,他们都必须融入集体,物竞天择,环境不会迁就你,只有你学着融入环境。”是的,世界太大,也许终有一天,我同样也会挂上那一成不变的厌恶微笑,梦想是什么?那时怕是已经忘记了吧。虚无缥缈的梦想,于我而言,不过是几个熟悉的名词,甚至只是两个稍微熟悉些的字眼。
下午因为实在闲的无趣,在网上随便点了一个以前听过,却没时间看的电影来打发时间,然而一个多小时过去后,眼睛莫名的有些酸涩,不是撕心裂肺的悲伤与热泪盈眶的感动,只是有一种微妙的震撼,在不经意中击中了我的心房。
一个默默无闻的土鳖,一个年轻气盛的知识分子,一个浪漫的愤青,三个性格迥然不同的陌生人,被命运的网交织在了一起。在时代激流中,成东青和王阳的美国梦被无情的现实破碎,孟晓俊在美国受尽欺辱,辗转数年仅换来美国梦的破碎,齐力创办英语培训学校的新梦想,将三人仅仅的绑在了一起,本以为苦尽甘来,却又是一番苦难。以前便看过许多以青春,梦想为主题的电影,《致青春》,《匆匆那年》……在看过这部电影之前,我一向将电影定位于娱乐消遣,偶尔从其中领悟一些道理,然而却没有一部关于梦想的电影能让我对梦想产生新的认识。
记得电影里有句话:“梦想是什么?梦想就是一种让你感到坚持,就是幸福的东西。”真正能将梦想坚持到最后人很少很少,我也从未如此理解这个问题,小学到初中的素质报告册上,梦想一栏永远填着一些显而易见,但人们颇为赞誉的职业,不高不低,中庸到遣散了我对梦想最后的热情。很多人皆是如此,太过艰难的梦想接触不到,索性放弃,但其实根本不是触碰不着,只是担心同学会笑自己好高骛远;而太过低俗的梦想又不想触碰,害怕大家对自己梦想的否定甚至鄙夷,久而久之,他们在苍茫世间沉沉浮浮,早已忘记了幼时最珍贵,最诚实的梦想。
一纸素笺,一笔淡墨,将梦想写在光阴尽头,任时间流逝,看梦想在流年中绽放成花。
《榜样》观后心得体会篇四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尤其是海外的游子、华侨更有感同深处,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只要一听到《我和我的祖国》这首歌,我就会精神振奋、热血沸腾,被这种爱国的情感所感染。当我得知作为献礼建国七十周年的一部电影也叫《我和我的祖国》时,便以“饥望炊烟眼欲穿”的心情在等待着这部电影上映。
这部电影分为了《前夜》、《相遇》、《夺冠》、《回归》、《北京你好》、《白昼流星》和《护航》七个篇章,按照时间顺序演绎了1949年9月30日建国前夜筹备、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84年8月8日中国女排奥运会夺冠、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20xx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20xx年11月18日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20xx年9月3日天安门阅兵及20xx年7月30日朱日和阅兵的故事。这部电影却让我了解了在建国七十年来一些平凡人的不平凡故事。
《前夜》是以天安门前国旗的旗杆设计安装者林治远爷爷为原型的故事。在开国大典的前一晚,大家为了确保电动升旗装置不出现任何纰漏而反复测试,46秒的国歌、22.5米的旗杆高度,还要考虑国旗重量、天气因素,他们是那么的精益求精。当铸造旗杆固定球的原材料缺少时,北京城的老百姓纷纷送上自家的收音机、眼镜、洗脸盆等物品去提炼稀有金属。所有人对于新中国的成立,已不仅是欢庆,而是将自己与国家的命运紧紧相连。
《相遇》讲述了一名普通的科技人员高远宁愿自己被辐射,也要保护原子弹装置的故事。当看到高远得知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消息后,他那发自心底的满足和此生无悔的表情,让我泪流满面,为祖国奉献自己是一件多么骄傲的事情。正是有了无数的像“高远”一样的小人物为国防事业奉献终身,才会有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才会有了我们祖国今天的强大。
《夺冠》、《北京你好》和《白昼流星》让我看到了平凡人那种最动情的抉择,最真诚的善良;《回归》和《护航》让我看到了我们祖国强盛的国力让我们国民在世界上有了自己的尊严。
七十年来,我们祖国面临过各种困难和危机,但是一股核心的力量把我们人民的心聚集在了一起,顽强不屈地去消灭困难、坚定不移地去解决危机!
“中国”,多么伟大的词;“和平”,极其美丽的词;“团结”,饱含力度的词!三个词,三种情,体现的不就是咱炎黄子孙的心声吗?
我国这五千年的历史并不是那么风平浪静、平平坦坦,而是经过了无数坎坷才走到了今天。我们的祖国,一个令我们自豪而又敬佩的祖国!在自豪的同时,我们还应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做起,让“和平”,让“团结”从中国走向全球!
这是一部主旋律的爱国电影,让我们回忆见证那些历史时刻,激发油然的民族自豪感。但我更想从电影本身出发,电影拍摄的角度,本身也彰显着时代的进步和国人的自信。
我们不再需要那种呐喊式的表达,我温柔地看待世界,那是一种内心的强大。
《榜样》观后心得体会篇五
电影《鸡毛信》以其感人的事迹、生动的情节、光辉的人物形象深深吸引了我。兴致勃勃地看完这部电影,我思绪万千,回味无穷。
影片中,令我最佩服的人就是小英雄海娃。他是儿童团的团长,才12岁,是个放牛娃。小海娃每天都站在山上,手握红樱枪,一边放羊,一边放哨。
丧尽天良的日本兵抢劫、杀人……无恶不作,老百姓恨透了他们。龙门村由于“猫眼”狗司令的存在,八路军的行动有些防备。
有一天,海娃的爸爸让海娃送一封信给连队长。信封上插着鸡毛,海娃意识到了情况紧急。爸爸再三叮嘱:“一定要小心,不能让敌人发现,要安全地把信送达目的地。”途中,海娃碰上了敌人。为了掩护鸡毛信,情急之下,海娃忍痛割爱,牺牲了与他朝夕相处的小羊群。他顺利的把鸡毛信交给了连队长,出色地完成了爸爸交给他的任务,安全地返回了龙门村。
八路军及时获得了准确的敌方信息,很快便向目标敌人发起进攻,一举歼灭了敌军,打了一场漂亮仗。
我知道,虽然海娃没有持枪扛炮,亲临战场,但他的功劳却是显赫的;虽然海娃年幼人小,但他的机智勇敢却是令人敬佩。他的形象是光辉高大的。
我要学习海娃。和平年代的祖国正迈着雄健的步伐向世界强国进军。幸福的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更是祖国的希望、祖国的未来!今天,我们应珍惜时间,勤奋学习;明天,我们要把祖国建设得繁荣富强!
《榜样》观后心得体会篇六
今年6月24日,我们小队的同学们去观看了《建党伟业》这部红色电影,庆祝建党90周年,看完了这部电影,我有很多感受。
《建党伟业》讲述的是从1920xx年辛亥革命到1920xx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段风云变幻的日子,让我们了解了共产党成立初期的主要历史,成功塑造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批主要党员的形象,让我们了解了这段历史,感受到了革命前辈们为自己的理想抛头颅洒热血的感情。
先不说我的感受,我觉得这部电影拍的很好,成功地塑造了毛泽东、陈独秀、李大钊这些共产党的第一批党员,而且在电影的过程中,精彩的镜头也不少。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五四运动中,北大的学生上街游行的场面,拍的气势恢宏。
观看完《建党伟业》,我体会到了很多。我觉得建党这段历程非常的坎坷,对于现在的美好生活,更应该回顾这段伟大的历史,向这些前辈们学习,学习他们为自己的理想努力,坚韧不拔、爱国爱党的精神,我们在长大后也应该为自己的理想而努力。还有,我觉得我们对这段历史的了解不是很多,看这部电影更有助于了解这段历史,弥补了我们对这一段历史的空白。还有,我们看这部电影在建党90周年之际看,更能让我们在党的光辉下成长,了解党的历史,学习老一辈的党员们,成为新一代国家的栋梁。
回到家,我又翻开了《中国共产党党史》,看见了一段话,又让我感慨万分:“19世纪末,在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之际爆发的义和团运动,虽然有狭隘和落后的一面,但其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者。他们凭借着最原始的大刀长矛,以异乎寻常的勇敢精神同拥有最先进的八国联军进行殊死搏斗,是本来把中国看作可以任意宰割的帝国主义者做梦也没想到中国社会底层竟蕴藏着如此巨大的反抗力量。他们不得不承认,如此“民气坚劲”的中国是不可征服的,“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
的确,中国,这个有着五千年璀璨文化的大国,有着13亿人口的大国,是任何一个国家不能征服的。即使鸦片战争后被西方国家统治,但是在百年后,中国又站了起来!看完了《建党伟业》,我深深地体会到了中国人在当时的强大。“国家有难,匹夫有责”!那时候的中国,真正是“国家有难”了,而在那个时候,我们也着实看到了这一批伟大的前辈们。共产党创立以后,他们仅仅用20xx年的时间,就把当时饱受欺凌的旧中国变成了如今的新中国!所以可见,中国人的力量是无穷的!看完这部电影,我真正地感受到了国家的力量。
《榜样》观后心得体会篇七
鬓发苍苍的莫翰奇望着手中沉重的日记,重新忆起那个几乎被自己遗忘了姓名的男人。微微泛黄的纸页上,辅育院森严的铁门……在1949年的冬天。
一个通过应试的代课教师踏上冰冷的雪地,望着眼前同样冰冷的铁门。作为一个音乐家,他对自己沦为这所教育“问题学生”的辅育院的小小教师,不禁感到绝望。人生跌入谷底,就连“池塘畔底”这个名字,在他看来都是一种巨大的讽刺。
他叫克莱蒙·马修,一个“过气”的音乐家,发誓永远不再进行创作。对这个辅育院的情况一无所知的他,对这儿的一切感到惊愕——杂乱的陈设,苛刻的院长,还有几乎不能让人省心片刻的学生。他看起来完全是一个落魄的中年人,笨拙地想要从学生手中抢回名册,慌乱地寻找自己的乐谱,在别人询问时却总为学生开脱。
马修老师是善良的。他没有把葛贺克送去院长办公室,而是达成私下协定,并在麦神父病情恶化时温柔地宽慰了他;他为了贝比诺呵斥孟丹;他替郭和颁隐瞒了偷钱的真相……是的,他就像父亲一样爱着这些孩子,却并不骄纵他们。我记得他和莫翰奇母亲的对话:“您没有孩子?”“倒不如说我有60个。”
然而,这部电影之所以能成功,并不仅仅因为影片中的“师生情”题材和打动人心的纯美音乐。一部好电影势必能留给观众一个认真思考的空间,不论是人物,抑或是情节。
片中,莫翰奇似乎是马修老师教育的最好佐证。他在马修老师的帮助下进入了里昂音乐学院进行进修,成为了有名的指挥家。可是,阳光背后总存在阴影,比如孟丹。这个少年似乎一直都是被排斥的存在,有人认为他离开时的回头一笑是在暗示他将归来,同时为之后的纵火事件做铺垫。但我却并不这么认为。
显而易见的是,导演意图将马修老师与校长进行对比。的确,院长似乎从未相信过孩子们,认为他们无法改变,尽管他也曾受到他们一定程度的影响。他不相信孟丹,所以为了孟丹子虚乌有的偷盗痛揍他。孟丹似乎也从未被马修老师感化,否则他不会在辅育院放火进行报复。真的是这样吗?
影片中,在远处渐渐弥漫的烟雾旁,一小团香烟的雾同时弥漫开来。少年注视着被烧着的辅育院,眼神复杂。他吹熄了手中的烟,转身背对山坡上燃烧的院落,消逝在镜头里。校长的升迁因为这次事件化为泡影,而60个孩子因为与马修老师一同出游幸免于难。
孟丹一直是个毫无感情的恶人而已吗?
“但是,我警告你,不准和贝比诺说话,不准靠近他,我甚至禁止你看他,我说得够清楚吗?”夹杂着怒火的警告,赤裸裸的威胁。孟丹没有回答。他默默垂下眼睑。
这个镜头从此住进了我的心里。我想,那时,他应该理解了马修老师对学生的爱。
在加入合唱团时,马修老师说他唱得不错,有副男中音的嗓子,只需多加练习。他敏感地发问:“你说什么?”马修老师回答,这不是什么侮辱,只是指用粗低的声音唱歌。由此可见,在孟丹的世界里,一定始终存在着蔑视的目光,甚至久而久之,他都已经习惯,再遇上与他人交流的情况,他会始终保持警戒,甚至挥起拳头。那也只不过是他选择的一种保护方式。在他张狂的背后是不被理解的痛苦。他抽烟喝酒,他桀骜不驯,他想掐死院长,他欺负弱小,他在辅育院纵火……但他也有情绪,他的肆意妄为,谎话连篇都只是表象。徘徊在“危险边缘”的少年,独自承受着被冤枉的愤怒和伤痛。在之前,马修老师对莫翰奇说,粗暴无礼并不是他的本性,不是人人都可以学孟丹。下一个镜头是孟丹疼痛的眼神,他迅速离开了教室。这样敏感、习惯用刺武装自己的少年,他也需要爱,需要有人关怀。
孟丹显然被忽视了太久。他说:“我才不愿意看到那个老家伙呢。”同时,外界的人们也以异样的眼光看待他,尤其是院长对他平白无故的冤枉。这也导致了之后纵火案的发生。但我仍然相信,马修对孟丹是有影响的。孟丹回头的一笑,更像是一种肯定。之后的纵火案,孟丹更多的是对院长的报复,选择在大家外出后纵火,也证明了他的本质并不坏。
影片中另一个复杂的人物是院长。第一遍看时,不是没有疑惑的。院长明明已经变了,为什么还会赶走马修?这似乎并不能简单解释为情节需要。对此,有人认为这正是西方电影的成功之处:一个人物并不总有坏的一面,人性本身,就是复杂的。我同意这个观点。绝对的好和绝对的坏本身就并不存在,如孟丹,如院长。我看到院长站在椅子上一遍遍制作、放飞纸飞机,从纸飞机很快跌落到能连着盘旋好几圈;看到院长被球砸到头之后抛下一句“掩护我”,然后和孩子们一起踢球……这或许是“池塘畔底”最美好的镜头。
然而,这份美好并未改变院长追名逐利的心和对孩子们的不信任。有种东西似乎是骨子里的,擦不净抹不掉。比如院长“防患于未然”过了头的心态。在他看来某些孩子是邪恶的,是渣滓,就算某件坏事不是他干的,迟早总会惹祸。不得不提的还有存在他身上对个别孩子浓重的歧视,这种歧视在中国教育中也是广泛存在。尽管那些老师并不是都像院长那样体罚学生,但说起某些老师对待学生的差别,许多学生应该都有体会。对待回答错了问题的贝比诺,院长让他把题目抄一百遍,而对待波尼,他却让他到修女那儿领饼干,在波尼犯下“拿破仑也是受枪决而死”的错误之后,院长却并未斥责只言片语。这真的公平吗?
自然,院长这样的老师仍然存在,但是像马修这类老师也并不少见:为了学生辛勤奉献,为学生的进步感到喜悦。影片中,尽管马修老师最后因为那场火灾被迫离开,同时院长规定不得送行,但那漫天飞舞的纸飞机和窗口中不断挥舞的手,却是对他最好的慰藉。手捧着学生们满满的祝愿,马修离开了“池塘畔底”辅育院。从一个落魄的、发誓不再创作的音乐家到为学生们写歌、充满创作信心的马修老师,他懂得了“永远别说永远,一切皆有可能”,变得乐观积极。尽管他创作的初衷只是为了用音乐拯救那群孩子,但他也在这个过程中找回了方向,重拾理想。
马修老师就像是一位布道者,用一个个美妙的音符,改变了孩子们的心。影片的最后,在贝比诺的语声中,我们看到那个执着等待星期六的小男孩被马修老师抱上了公车。日复一日的等待划上了圆满的句号。那天是星期六,贝比诺终于结束了他漫长的等待,跟着马修老师离开。
马修老师再没有时间作词作曲。他将教音乐作为他的终身事业,为此奉献了一生。他在人生的最低谷遇见了“池塘畔底”,他改变了孩子们,孩子们也改变了他。
他们曾彼此救赎。在漫长的岁月里,彼此心中始终留存着浓浓的暖意。它不会为时间所消磨,无论多久,一旦回忆起来,即使身处黑夜,也能看到不灭的光芒。
《榜样》观后心得体会篇八
《小小升旗手》电影讲述的是在西山学校五年级二班淘气大王、落后生宋小贝(小贝),崇拜贝克.汉姆的他,酷爱足球.他和豆芽、胖墩在学校是大名鼎鼎的三剑客,只要有他们三个在,班里的纪律就成了最大的问题,也成了几任班主任最头疼的事。同学们不无期待和好奇地等着即将上任的新班主任,果然是她——那个漂亮的丁香老师,一见面就以足球裁判特有的方式(哨子和黄牌)震住了混乱中的五二班,宣布了自己正式成为五二班班主任的坦诚对话中,同学们接受了丁香。三剑客有意试探出了丁香老师有关足球的问题,丁老师的回答和反问给了三剑客一个下马威,三人对新来的班主任更是另眼相看,暗生敬佩。
丁香老师的工作紧锣密鼓的开始了,为了带好五二班,她首先从
小贝抓起。丁老师没有简单地批评和放弃这个落后的孩子,反而看到了这个孩子的长处,她从足球入手,和他交上了朋友,并巧妙地利用小贝想当升旗手的愿望,力排众议大胆地支持小贝竞选班长。
年级的足球赛马上要开始了,丁香抓住时机,让小贝挑起重担组
织班级足球队。面对丁香老师的信任,小贝高兴极了。丁香又很讲究方式方法地告诉小贝在争当班长的事情上要加强集体观念,注意团结友爱,课堂上更要严格要求自己,这样才能赢得同学们的认同和支持。
全市学校选拔“小小升旗手”的活动开始了,刘丹、小贝、胖墩和豆芽都成为小旗手。学校小电视台以五二班的变化为题材拍摄的dv纪实片也在学校播出。
本部电影立意新颖,童趣浓厚,反映当下都市少年儿童真实的学习生活。
其实,当下校园中关于孩子的学习问题,层出不尽。较典型的有:孩子很聪明,但是学习成绩不是很理想,甚至出现偏科;孩子脾气不好、任性、急躁、没耐心、我行我素;孩子自信不足,胆小怕事,做事无主见;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东张西望,总是有很多小动作等。
这些是现象,也是个普遍的问题。表象认为很正常,其实当我们认真的反思和观察,孩子很多时候是无意识也很无助的。因为他不知道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在加家长又没有一个正确的的引导,如果老师的方式方法不得当,就会令孩子迷茫、焦虑,导致错误的行为。如何能够给孩子一个广阔的天空,充分发挥他们的天性,在享受快乐的同时,变得更加阳光积极。
作为这部影片的主创郑大为导演表示,一定要走进孩子的心灵,与他们交朋友。这部《小小升旗手》电影不仅真实再现当下孩子的真实生活,也反映孩子们的心理活动,所感所思所想。
与孩子交流一定要做到“三心”:爱心、耐心、信心。遇到问题我们要正确的面对,和他们充分的交流,要站到他们的角度考虑问题。充分挖掘孩子的兴趣点,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对于孩子们的学习、生活,与人交往有着重要的意义。
《榜样》观后心得体会篇九
宽敞的.柏油马路上,洒下了您的汗水,而在我的心中,也留下了您刚毅的身影,您用行动,谱写出了一首值得我用一生去感恩的生命之歌!
清晨,伴着夹杂着叶香的空气,我早早地便来到了学校的必经之路——北门桥,忽然,在马路中央,我看到了一个身影,穿着黑色的制服,戴着雪白的手套的您,正站在来来往往的汽车中,指挥着车辆井然有序地通行。兴许是树上的梧桐树花飘入了眼睛,望着您的身影,我的眼眶中竟泛出了热泪,回忆起了那个洒满霞光的傍晚……
那天晚上,老师交代了我们一些事情,所以放学晚了,当我跟着路队走到桥头时,望着车水马龙的道路,我急切地想回家,便踮着脚在人群中寻找那个每天带领我们过马路的身影。咦,望了好久,也不见您的身影。
“在那儿!”一位眼尖的同学一眼便看见了您正骑着车,已经朝南去了。“唉,看来今天要自己过马路了。”同学们都议论纷纷,打算在这个“下班高峰”中“蹚”一把。
我小心翼翼地拽着小伙伴,看着她满手的冷汗,我长吁了一口气,像是害怕让车压到脚一般迈出了小小的一步。“呼呼……”一辆辆车从我面前疾驰而过,我的心一紧,紧紧攥着的手中也粘糊糊的。我和同学挨得更近了,我们相视一看,她的额头沁出了细密的汗珠,脸也苍白的,牙齿将嘴唇都咬紧了,我想,那时,我脸上的表情也许也好不到哪儿去吧!
这时,您的身影又出现在了我的眼前,雪白的帽檐下,经过长年的风吹日晒,皮肤已经黝黑,而皮鞋,由于每日来回地穿梭于布满灰尘的马路,也蒙上了一层沙土。“怎么那么迟才放学呀?”这时,我才反应过来,尴尬地笑了笑。您骑着车,带着我们慢慢走过不算长的马路,用掺杂着乡音的普通话对我们说:“幸好我刚才回头看了看,以后要过马路一定要叫我呀!”我们几个小鸡啄米般使劲点了点头。
终于过了桥,我回头看了看使人眼花缭乱的车辆,一块压在心头的大石头才蓦然落地,我简直不知道我是怎样在这密密层层的车辆中“过五关,斩六将”“杀”过来的。
“过马路一定要小心呀!”您又叮嘱了我们一声,还不放心地朝前面的路口张望了一会儿,又叮咛了一番,才与我们背道而驰,还不时转过头朝我们这边投来担心的目光。
此后,每每我踏上北门桥,便总会不由自主地向您——一个恪尽职守的人投去感恩的目光。感恩您带领我过马路,感恩您对待工作的一丝不苟,但更感恩您教会了我一个人生哲理……
您,用生命谱写了一个值得我用一生去感恩的篇章!
《榜样》观后心得体会篇十
这个时代不是岁月静好,而是有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题记
武汉金银潭医院,是武汉市收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数量最多的医院。这里是炮火最初响起的地方,也是离炮火最近的地方。
院长张定宇,在20__年已经确诊渐冻症,上下楼都十分困难。但在疫情蔓延期间,他却仍然在最前线奋战了30余天。
“雷厉风行”是同事对他的一致评价。
张定宇对此,为自己解释道:“性子急,是因为生命留给我的时间不多了。我必须要尽可能地去多为大家做我力所能及的事情,尽自己的最大可能出一份力。”他沉默了一会儿,平静地提起那个埋在心里的秘密:“我是一个渐冻症患者,双腿已经开始萎缩,全身慢慢都会失去知觉。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跑赢时间,把重要的事情做完;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的生命。”
张定宇将自己有限的生命,投入到了无限的工作中去,自己每天都在忍受着病魔的折磨,与病魔做斗争,他却依然坚持每天超时地工作,挽救着一个个生命。
他是医院的院长,即使身患渐冻症但仍然走在抗疫最前线。因为他不仅是一名医生,更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他的初衷,所以这是他义不容辞的责任。
张定宇不光敬业,而且他还很感恩——
“我爱人虽然感染了病毒,但是很幸运,给她用了抗毒药之后,有效果,我很感恩。”
“很感激解放军医疗队的分担,让我这两天凌晨一点就能躺下了,之前有时候得三四点钟才能睡。”
“这次的疫情和灾难,无论发生在其他任何一个国家,后果都不可想象。我很感恩,当我们为了抢救病人不顾一切,背后支撑着我们的是整个中国。”
作为一个医生,张定宇用自己的双手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作为一个病人和病人家属,他感恩命运让他妻子的病情有所好转,感恩解放军医疗队的分担,感恩强大的中国做他们坚强的后盾。
医者无惧,医者仁心。越是艰巨的任务,越是冲天的豪情;越是最危险的地方,越有最英勇的战斗。
即使身患重病,却依然坚守自己的岗位。他是疫情中最美逆行者,是人民健康的守护神。只要有人需要,他便义无反顾,勇往直前。他是张定宇,是每一个医护人员,也是每一个中华儿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