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品味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收获不少吧,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观后感吧。好的观后感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观后感文章。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观后感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八佰观后感200字篇一
电影出现的人物众多,能被记住的角色多达十几二十个,却一点不凌乱,很多情节点通过个体以及几个群体间自由切换的视角下得以完整顺畅呈现,不得不说,管虎导演为这个故事选取的视角以及所做的视角转换是一剂叙事的良药。一部热血沸腾的爱国教育片,让我们再次感受到华夏热血儿郎的家国情怀!
淞沪会战末期,中国军队西撤,只留下四百二十余人固守上海。在生与死的抉择中,“八百壮士”愿为和平、奔赴沙场,发出了不当亡国奴的怒吼。他们以血肉之躯誓死坚守,彰显了中华民族宁死不屈的气节。开头,一条河隔着四行仓库和租界。河的这边断壁残垣满目苍痍,河的那边万家灯火歌舞升平。八百壮士,真实又热血。不是神剧,他们是真实的人,会死,会害怕,也想逃,一堆男人在一起也想讨媳妇,也看着对面一河之隔的美女眼神发直。这群真实的人,守着一个仓库,守护上海群众的信念。明知是死,还拼尽全力的样子,有着让人无法直视的美。我们都知道现实,可是若在现实里完全丢失了理想,就真的有点无趣,是吧?!
战场的刻画从小角色入手,角色有成长,最后家国之情是自然的流露。电影首先展示他们是普通的真实的人,伴随着他们亲历了一些事情,最后都成长为英雄。坚韧的抉择与觉醒在重压下更显弹性, 每一个底层士兵的人性被解析重构,中华民族抵抗外侮的民族气节未曾改变。我歌颂每一位英雄。
无论从何种角度解读,2020年能够在影院看到《八佰》都意义非凡,久违的热血浪漫,愿世间再无喧嚣。
八佰观后感200字篇二
十点多,和朋友看完点映《八佰》。
大概有半年多没有去电影院看电影,以至于疫情前最后一场电影和谁看的、看的什么,完全没有一点印象。时间流淌得真无情,不久之前鲜活的记忆竟然会消失不见。
因为买票晚了,坐得太靠前,一开始出现的音效让我对朋友一直说:“我害怕。”现在不自觉惊叹,害怕这种感受,我是多久没有拥有过了。
说说电影。仅仅一河之隔,对比强烈,炮弹声此起彼伏,一面中国军人在流血流泪,一面租界百姓在犹唱后庭花。经历炮火的中国军人让人心疼,那么多英勇无畏甘心奉献的,那么多向死而生勇往直前的,让“大无畏精神”不单单是形容词,更成为了中国军人纵身一跃、牺牲自我的动词,“大无畏精神”背后浮现着的中国军人形象让这个词语永远饱含力量。另一面看热闹的百姓也发生了大的变化,从一开始不允许中国军人跨河到最后伸出想要帮扶的双手,“商女不知亡国恨”渐渐消失了,“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认同支持、奋不顾身越来越多。的确,日本的炮弹伤了多少同胞、中国军人的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气魄让国人不得不警醒:国不太平,何以为家?
说到如今。一个民族对我国伤害如此之深,但是我们的历史那样客观地讲给人们,我们的观点那么正确地引导人们,是要多么大的胸怀才能这样毫无恩怨色彩地教育子子孙孙千秋万代:赞美和平。
影片结束时,朋友边哭边说非常感动,我倒是很久没有过想哭的感动了,等拥有这样的感动我一定第一时间记下来。
八佰观后感200字篇三
《八佰》,这是一部讲述了战争时期,中国革命战士宁死不屈的精神的影片。视死如归的英雄们,从八百位减少到了四百多、二百多,越来越少,越来越少,但他们不言放弃、顽强抵抗,始终不让日本军靠近仓库,保护着后方的老百姓们。
“小湖北”是一个只有十三岁的孩子,本想与叔叔、堂哥一起偷渡去英国的。上海,已经成为了一片废墟,只有租界那边灯火辉煌,莺歌燕舞,与之形成了明显的差别。
叔叔埋雷,意外牺牲了,小湖北很伤心。堂哥本来很胆小,但是亲眼目睹那么多的英雄人物,他再也不畏惧了,变得坚强而勇敢。在明知道抵抗不过敌人的时候,好多战士纷纷绑上炸弹,往敌人堆里跳了进去,同归于尽……顿时,我热泪盈眶,满腔热血沸腾起来。军旗,一次次倒下,被扶起,又倒下,再扶起……军人们毫不畏惧、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打动了我,我泪眼婆娑,感慨不已。
在最后一场战斗中,小湖北主动报名敢死队,引出敌人火力点,然后让其他人快速过桥。可是,过桥不顺利,一个、两个战士倒下,连团座都被枪击中了,他用着自己最后一点力气喊道:“全部过桥!”然后倒在地上的两个战士快速跑过来抬起团座一起往租界跑。
现在的上海还保留着他们打仗的那个仓库,时刻提醒着人们今天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八百战士,我像你们致敬!
八佰观后感200字篇四
今晚看了刚上映的电影八佰,说实话给我的震撼还是非常大的,看完这部电影,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难受,都是有血有肉的战士,他们也有亲人,也有朋友,但他们还是选择了放弃小家保护大家。
面对日军无法用手榴弹炸开的铁板,多少名战士依然跳了下去,舍己为人并高声喊出自己的名字,身上绑着炸弹,伴随着炮声消失在雪国之中,你以为他们就这样白白牺牲了吗?不,他没有历史,会记住他们,他们都是勇敢的英雄,永远不会忘记!
隔岸观火的百姓们,虽然战争就在眼前,中间只隔了一条苏州河,但用天堂和地狱形容毫不夸张,一些爱国人士一直在做自己能做的事情,刀子拼命给战士们送电话线,知道这场战争不仅仅是400多人,更是中华人民的战争!
一位姑娘给战士们来送旗,如果升旗的话,日本人就会发动猛烈的进攻,战士们会损失惨重,即使在这样恶劣的情况下,他们依然选择了升旗。面对敌人的飞机大炮,他们并没有害怕没有退缩,用身体护住国旗,不让国旗倒下,一波又一波人跑出护旗,他们想让隔岸的中国人知道中国还在,他们没有亡。
直到最后,战士们都向租界撤退时,子弹如雨似的打到了桥上,一支由中国建立的敢死队拼命掩护着队友撤退,此时的桥已经不再是灰白色,而是被鲜血染成了血红色。这时他们也不忘队友,冒着生命危险把队友扛到安全区域,群主们伸出手挡挪开挡板,发了疯似的想把战士们拉过来,他们面对枪林弹雨,无所畏惧,这八佰人是真正的英雄,不只是八佰人,更是八佰精神。
八佰观后感200字篇五
1937年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八一三事变)。
10月26日晚,国民革命军陆军第88师第524团400余人(报界宣传称“八百壮士”),在副团长谢晋元指挥下,奉命据守苏州河北岸的四行仓库。
这是一项死亡任务。
当时,大势溃败,为了保住大部队撤退,留下了这400余人,他们都是乱世中的小人物,也是日后无名的英雄。
指挥官谢晋元接到的命令是:死守上海最后一块阵地!
最后的阵地,便是后来的文具市场,曾经的四行仓库。
四行仓库,始建于1931年,五层楼高,曾是4家银行共用的仓库,毗邻苏州河,河的另一边是租界。
站在最高处,可以看见国际饭店。
1936年3月初,卓别林携带新婚妻子宝莲·高黛等一行四人到亚洲蜜月旅行,与梅兰芳和电影明星胡蝶等100多位上海文艺界人士就在那座国际饭店谈笑风生。
没成想,一年后的上海,已陷入硝烟之中。
1937年10月,上级对谢晋元说:你们是孤军,没有后援。
这句话,等于间接的判了他们死刑。谢晋元带着400多名士兵在四行仓库里宣誓:此地就是我们埋骨之处!
10月27日,日军开始进攻四行仓库,但毗邻租界,日本人不敢使用重型武器疯狂轰炸。
悲壮的一幕出现了,对岸的上海市民隔着苏州河亲眼目睹了这场战争,成群结队的人站在那里为对岸的将士们呐喊、助威。
有人举着大黑板高呼,告诉将士们日军的'行动,当一个日本兵被击毙后,岸那边就会响起阵阵欢呼声。
这是历史上少有的一幕悲怆,多年后,每当听到上海的老人提起,那眼神里除了泛着泪花,还有一种坚定且无法言说的力量。
往事藏着吾辈之气节和精神图腾。
八佰观后感200字篇六
《八佰》这部电影是在前些日子上映的,我妈给我说这是一部抗战的片子,我本以为这是八百壮士抗争成功了呢?谁成想,最后的结果令人感到伤感!
《八佰》主要讲 的是一九三九年,关于“淞沪会战”的故事,位于苏州河北岸的是战火硝烟不断的”四行仓库”的所在地,而河南岸的却是英国人租借处,人民安居乐业,一条河流,将两地分成了一幅截然不同的景色!经过不断抗战,最后虽然失败,但依然有大多数战士存活了下来!
在《八佰》中,最让我感到十分“震撼”一个片段是在日军准备爆破大楼时,因为他们四面八方都有钢板防护,手榴弹一扔就弹开了。于是,一位士兵将炸弹绑到了他自己的身上,他不顾敌人重力的炮火攻击,纵身一跃,直接跳入了一群日军所围成的钢板阵,随着一声响动—“咚——”他与一些日本鬼子同归于尽了:之后,越来越多的战士也像先殉职的那一位战士一样;身绑炸弹,与日本鬼子同归于尽!
其中,我还特佩服一个人,他叫“刀子”,他本来在难民过桥时拦下了一个想“逃”的军人,但在德国人运电话线受阻时,他却挺身而出,以身殉国,将电话线安全运到四行仓库!
从大体上看,他们的抗战已经输了,但,他们的精神却被后人所铭记,他们,才是真的中国人!
八佰观后感200字篇七
前几天我看了刚上映的电影《八佰》。说实话,给我的震撼还是非常大的,看完这部电影,心里有种说不出来的感受,都是有血有肉的战士,他们也有亲人,也有朋友,但他们还是选择了放弃小家保大家。
一条河,一边是天堂,一边是地狱。四行仓库这边是刀枪火海的浴血奋战,对面是纸醉金迷的千里洋场。这就是电影《八佰》里展现的画面。影片一上映票房就破亿,它所带来的不仅是希望与绝望相缠绕所呈现出的震撼,更是民族的耻辱与自豪交加的心灵撞击。
《八佰》中的人物并不是非白即黑,而是掺杂了许许多多的灰色地带——租界地的民众,起先想要逃跑不想抗战的士兵,开赌场的大姐等等,他们不是纯粹的“黑”,也不是纯粹的“白”他们是在等待被唤醒的一个个灰色的灵魂。影片中的人物曾说过;“那边是天堂,这边就是地狱”。河的这岸是满目萧然,河的那岸确实繁荣。这一反差,的确让人心酸与愤怒。“天堂”充斥着麻木,“地狱”充斥着不屈与坚守。“地狱”承载着却是我们这一民族的脊梁。
当主动的壮士们,一个个从楼顶无畏的跳下引爆自己时,接连不断地爆炸声炸醒了河对面愚而又麻木不仁的民众。“国人皆如此,倭寇何敢”,这句话被深深地印在每个人的心底。当国旗被升起时,民众欢呼叫好时,中国人的家园情怀,才被真正唤醒了。
影片最后在废墟中出来的白驹,则意味着中华民族遭受着重重磨难,早已千疮百孔却仍然充满希望。
那匹白驹,它是希望,也是灰暗天空下最耀眼的曙光,四行仓库的八百壮士,一起重新燃起中华民族的自豪,塑起中华民族永不曲折的脊梁。
八佰观后感200字篇八
电影《八佰》“轰炸式”的宣传让我的心蠢蠢欲动,昨日,我和妈妈终于一起去看了这部最近很火的国产抗日片,看完后心里对那些抗日牺牲的英雄们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敬佩。
这部影片是从1937年10月底“淞沪会战”的尾声战役改编而成的,主要讲了“八佰壮士”奉命坚守上海四行仓库,以少敌多顽强抵抗四天四夜,最后成功突围到租界的故事,场面非常的震撼。
当然影片中也有很多让人泪崩的地方,触动我的泪点是一位战士把炸弹绑在身上,然后拉开引线往楼下跳,因为当时日军要用炸弹炸楼,如果一旦成功爆炸,那么四行仓库就全没了,然而日军他们有盾牌举在上面,手榴弹根本扔不下去,所以战士们只能这样从高空跳下去,一个、两个、三个,越来越多的战士牺牲,且在跳楼前还报了自己的名字,一句“娘,孩儿不孝了!”彻底让我忍不住了大哭了起来,他们也是有爸有妈的孩子啊!但是为了国家,为了人民,他们奋不顾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这部电影淋漓尽致地诠释了中国军人的精神,我为生活在这样一个国家感到自豪,虽然我们现在已经是和平年代,但我们那份爱国的精神和那颗爱国心是一成不变,是一直长存的。同时,我们更不要忘记那些为国捐躯的先烈们,是他们用鲜血换来了现在繁荣昌盛的祖国!
看完这影片,我的眼睛哭肿了,迟迟都缓不过来,能让我哭得这么厉害的电影,这是第一部,等长大了我一定要去四行仓库看看,一定要记住这些先烈们,勿忘国耻!
八佰观后感200字篇九
周日和室友去看了最近很火的《八佰》,这是影院复工以后看的第一部电影,一部热血沸腾的爱国教育片,让我们再次感受到华夏热血儿郎的家国情怀!
剧情主要是讲淞沪会战后期,谢晋元所率524团第一营死守上海最后一块阵地,四行仓库一战我守军利用有利地形,毙敌200,自己伤亡20。实际我守军人数大概是400人左右,对外宣称800勇士。震撼人心,牢记历史,勿忘国耻!爱我中华!
管虎导演大场景的调度非常恢宏,场面营造相当出色,苏河两岸的地狱天堂,视效设计可以说比较完美。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前辈们舍命维护祖国,维护上海,给这个民族带来希望,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替你们负重前行,影片真的不错,大投入,大制作,演员演技到位,值得一看的好影片!何香凝先生的一句“国人皆如此,倭寇何敢”印象最为深刻!
电影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个场面是一条苏州河,一边是天堂,一边是地狱。四行仓库这边是刀枪火海的浴血奋战,对面是纸醉金迷的十里洋场。一桥之隔,是光明与黑暗、百姓与军队、未来与当下、生与死的遥遥相望。一桥之隔,是这些小人物从懵懂到觉醒的成长;一桥之隔,也是个人融于集体、报效国家的蜕变;一桥之隔,同样是中国人民从浑浑噩噩到独立抗争的思想转折。
观影途中,就听见有窸窸窣窣的哭泣声,很多人都被电影中的民族情怀所感动。看完从影院出来时,心中百感交集。影片所表达出来的这种爱国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不单单只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我们整个国家!中国加油!中华加油!
八佰观后感200字篇十
1937年8月,日本进攻中国上海。淞沪会战爆发,随着三个月的战斗,中日双方共有约100万军队投入战斗。随着国民党军队的全线溃败,国民党军队在上海的据点,就只剩下上海闸北中南部、与租界只隔着一条苏州河的四行仓库。这座仓库,成为了日本人,在上海唯一没有占领的地方。
驻守这座仓库的军队,构成人员复杂——除了正规的中央军之外,还有从其他地方扩充进来的逃兵。他们是中国军队驻守上海的最后一道防线。
和以往的抗战影视剧不同,这部电影更加人性化,还原了历史的本来面目。抗战伊始,中日两国军人的作战素质存在着极大的差距。日本军人残暴嗜杀,军国主义的教育已让他们泯灭了人性。可是守卫四行仓库的中国军队,有的压根本就没有想过要打仗,他们只是想来上海观光旅游。有的根本没有练过射击,更别说杀人,即使钢刀架到脖子上面对死亡的威胁才敢开几枪。
只要战斗稍稍停顿,他们有的人,看着灯红酒绿的法租界,十分向往美好的生活。更有人甚至有人趁机溜了号当了逃兵……
最终,经历了死亡的洗礼——租界内的老百姓为了给仓库送补给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为了保证仓库的完整性,一些战士奋不顾身扛起炸药包,飞身跳入跳入日本军队之中和侵略者同归于尽。在看到自己的战友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也要保护战旗不倒自己十分的受感染。在经历了这些血与火的洗礼之后,四行仓库的守军才真正变成了一名真正的抗日战士。
看完《八百》后我觉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那些逝去的英雄永远不应该被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