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是对过去一定时期的工作、学习或思想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并做出客观评价的书面材料,它可使零星的、肤浅的、表面的感性认知上升到全面的、系统的、本质的理性认识上来,让我们一起认真地写一份总结吧。怎样写总结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总结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总结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化学个人教学总结反思篇一
学生在一年级的自然课学习中已经对空气的性质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不少学生也都知道空气中是有氧气的,因此本课就从学生的经验出发,由空气中含有一定量的氧气入手,然后再认识组成空气的其他一些气体。一个年级9个班级执教下来,通过前后研究、实践、改进后,收获还是挺多的。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本课实验器材的设计选用较成功。在本课最重要的一个学生活动,也是学生们最感兴趣的实验活动“探究空气中的氧气”中,我没有完全选用教材上要求的实验器材。因为在课前准备、自己演练的过程中就发现如果照搬教材上的器材对于学生们而言在实际操作时有些方面太繁琐,还有的器材会给学生对于空气中氧气所占的大约量的认识造成阻碍;对于我而言还会浪费大量准备器材的时间与精力。所以从事半功倍的原则出发,我最终把实验器材改为:盘子变为中号培养皿,装橡皮泥的盖子去掉,细长的蜡烛变为矮胖型蜡烛,上粗下细的玻璃杯变为上下粗细差不多一致的玻璃杯。学生们在探究活动中利用这些器材组装实验后取得了较好的实验结果,也很形象地认识到了杯子中有一种助燃的气体,就是氧气,而且在空气中氧气是有一定的比例的。
当然也发现了实验活动中学生使用火柴时的安全隐患。由于现在的学生在平时生活中比较少有机会接触到点火柴再加上他们中的多数动手能力普遍较弱,所以虽然在实验前我已经教给了学生们安全使用火柴的注意点与小窍门,还反复强调了安全性,实在害怕不会点的同学就不要勉强,让组里能干的同学点火柴,但是在个别班级个别小组的学生点火柴时还是有人手被烫到,甚至有人紧张得把放火柴梗的小烧杯也给甩掉而打碎了。这也给我又提了个醒,放火柴梗的小烧杯最好换成小铁罐,每一组还要准备一块湿抹布,以防万一。
长郡中学教学开放周,我上了一节题为“化学平衡”的高三复习公开课。课后,感慨良多。化学平衡是一个重要的化学概念。化学平衡概念比较抽象,化学平衡观点的建立也具有一定难度。“化学平衡”是高中化学教材必修块的内容,它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理论之一,是学习电离平衡、盐类的水解、卤化烃的水解、酯的水解的基础,对很多知识的学习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让学生能达到浅显易懂的教学效果就是课堂的最大收获,使之建立起清晰的化学平衡的观点是本节教学成功的关键。
本节课我的教学主线是:1.首先向学生灌输一种化学的思想,也就是化学究竟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我举了工业上合成氨的例子,即如何来正确认识一个化学反应,提出了四个字“质”—质变,反应物可以生成生成物;“量”质量、物质的量;“能”能量的变化,即吸热和放热;“效”—效率、效果,即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问题。以此来引入新课。2.回顾化学平衡知识点,提出可逆反应的定义,以及可逆反应的特征。3.从可逆反应入手,结合几个高考里面经常出现的图像,提出化学平衡的概念。并有学生归纳总结化学平衡的.特征。4.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即化学平衡的判据。5.课堂练习题目巩固知识点。
进入高三复习已经两个多月时间,感觉自己还是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复习方法。归结起来也就是:“诊断练习”----“知识点回顾”-----“走进高考,高考真题赏析”-----“重难点突破”------“课堂练习”。两个多月下来,感觉效果不错,但是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就是课堂上学生活跃力不够。到了高三全是复习课,学生已经有了对知识的认知,以前总感觉这样很正常,但是听了师傅的课才发现,原来不是这样的。师傅的课堂,充满了所谓的“人文关怀”,师生配合非常好,学生的主体地位非常突出,而且有很多学生主动举手回答问题,这在我的课堂上是没有的。这段时间我也在反思这个问题,也请教了备课组很多专 家和老师。主要原因是,自己讲得还是太多了,生怕学生不会,生怕学生遗漏一些知识点。但是忽略了这是复习课,学生对于一些简单的、基础的知识点,已经通过自主预习、复习,早已经掌握,因此提不起兴趣也是很正常的。
其实从上次上完组内“硫及其化合物”公开课后,结合了很多老师给我的意见我也在进行自我调整,反思课堂教学。在课堂上多让学生讲,自己在旁边只是提醒、引导、点评。明显能感觉到学生的兴趣提上来了,而且非常高涨。当有的学生回答问题时,别的同学都能比较认真地听着,然后进行补充。学生的兴趣起来了,因此成绩的提高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中国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个人认为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传给学生的是方法、兴趣、解决问题的态度和审视问题的穿透力。让学生感到这门课学起来简单就是你的本事,这应是我们教师在教学教研上最该投入精力的一面,更是真正站在学生立场为他们着想,而且这样更能提高教学质量。
化学学科的重要特征之一。化学实验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化学实验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
实验教学要求培养学生发展性学力,兼顾创造性学力的培养,并发展学生喜欢化学、赞赏化学的个性。所以,可利用新教材中的学生实验和研究性课题。多开展一些有趣的小实验,以及家庭小实验,化学实验的教学和活动形式必须更多样和多元化,化学实验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更好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
除上述之外,我觉得还可以发挥活动课和化学史教育的作用。开展课外化学实验和家庭化学实验活动,都有助于全面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
一、努力做到课堂精讲精练
精讲精练字面上可以说是陈词滥调,但在教学实际中它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它需要不断创新,不断充入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思维和教学探究,努力做到每一堂课的精讲精练,是一个教师时时刻刻必须追求的课堂教学目标。
备课过程中我首先对章节知识的大结构进行粗框架、主线索的大扫描,定好大方向后,再侧重知识点之间的有机衔接和知识梯度的合理铺设,重难点知识要自然合理穿插引入,努力实现学生课堂和课后自我突破,使学生在表观抽象、散乱、灵活的化学理论知识面前轻松领略逻辑和本质在化学理论推证、分析应用中的魅力。真正实现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方法的教学目标。对于课上例题及课后练习都按照题型进行精心的筛选,使学生在练习时能够有的放矢,事半功倍,扎扎实实。
对教材的处理,我觉得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1、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教学应首先明确内因与外因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外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关键在于突出改变反应条件,化学反应速率改变的根本所在——有效碰撞理论。碰撞和活化分子理论仍是本节内容教授的核心本质。
2、压强对速率的影响情况较复杂,关键是要分清引起压强改变的原因是什么,但在压强对速率影响的万变题型中要始终坚持引导学生把握一个基本不变原则:压强的影响归根结底是浓度对速率的影响。压强的变化如果没有引起浓度变化,对速率则没有影响。
3、化学平衡概念的引入建立于对同学门已经很熟悉的溶解结晶平衡的复习基础之上,类比于化学平衡,找出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动、等、逆、定、变,为避免部分同学将达平衡时“浓度不变”理解为“浓度相等”,课本上反应达平衡后co、h2o、co2、h2浓度示例数据可稍做改动,以免误导。
4、化学平衡部分知识的检测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平衡状态的判定、化学平衡的有关计算、等效平衡的判定。这三方面均为重难点。教师在处理这类知识应用时,应牢牢把握一个解题原则:万变不离其踪。①平衡状态的判定标准各种资料上总结的是林林总总,但归根结底是看正逆速率是否相等或浓度是否不变,②平衡计算的关键在于训练学生起始量、变化量、平衡量三种关系的规范应用,③等效平衡的判定可编设习题引导学生通过自我练习先对概念产生感性认识,再由教师归纳总结判定依据:恒温恒容看数值,体积不变看比例;恒温恒压看比例。
二、抽象知识生动化、形象化
为将本章较多微观抽象的的理论具体化,在备课和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实验、绘图和大量生动形象、贴近生活实际、通俗易懂能体现时代特色学生喜闻乐见的事例进行比喻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知识,化解难点,让学生认识到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等许多知识同出一辙,提高学生的认知度并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
本章课本内容已例举大量形象比喻,现把自己在教学中引用的一些实例列举一二:
1、使用正催化剂降低了活化能,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
比喻事例:体育课上跳高,降低竿的高度,跳过的同学就多。
2、平衡的建立有多种途径。谚语:条条大路通罗马。
3、铁与硫酸反应加入醋酸钠速率减慢而氢气生成量不变。这里可把醋酸根的作用比喻为银行,硫酸电离的氢离子是家中的大量现金,部分存入银行(醋酸根),需用时提取,减缓了花钱速率,但资金总额未变。
我个人一直有这样一个观点: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传给学生的是方法、兴趣、解决问题时处变不惊的态度和审视问题的穿透力。前几天听晓庄学院的在线继续教育让我感受颇多,其中钱志亮教授有句话让我记忆非常深刻,他谈到教师与专家的区别是什么时说,教师是把一个原本复杂难懂的问题或事物用自己的理解,用最简单形象,容易理解的语言呈现给学生,这就是教师。让学生感到这门课学起来简单就是你的本事,这应是我们教师在教学教研上最该投入精力的一面,更是真正站在学生立场为他们着想。提高教学质量要先从我们的业务本领做起,而不是变相转加在学生身上。
化学中考分数为70分,比起其他学科来说,比例偏低了,所以现在的学生非常不重视化学,觉得这只是一粒芝麻,和其他的西瓜比起来实在是微不足道。表现出的问题是学生积极性不高,有轻视的倾向。在加上化学是文理综合较强的学科,有性质、反应规律、化学用语、基本操作等多方面内容需要记忆,且化学用语、分子、原子等内容的学习又是难点,不易较快的掌握。面对此情,我感觉到压力好大。为提高中考成绩,必须想办法,经过认真反思,决定在复习中从以下以几点入手:
一、晓知以理,让学生从思想上重视
二、复习中扎扎实实打好基础,拼命赶进度不可取。
学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与他们平时没有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有很大的关系,因而重视和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仍然是首要的。抓基础知识,就是要抓化学课本知识,教学中力求每章节过关。由于各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和学习基础不同,学生对化学的知识的掌握能力不同,教师应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尽量降低落后面。那种为了留更多的复习时间而在平时教学中拼命赶进度的做法,必然造成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不良”,甚至使部分学习跟不上的学生对化学失去兴趣。
三、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要提高学生的能力,就要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科学素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平时教学与复习,都不能“重结论,轻过程,重简单应用的机械操练、轻问题情景和解答思路分析”。而应该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让学生掌握学习化学的“基本学科思维方法”。
近几年化学试题中出现科学探究内容,对初中化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该准确把握课程改革方向,以课本知识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周围环境为参照对象,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主动学习,逐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四、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抓好知识的应用。
近年试题涉及环保等社会热点内容,从多角度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进行考查。这类试题的考查力度近年逐步加强。这就要求化学教学要突破单纯灌输课本知识的限制,减少机械操练耗费的时间和精力,让学生有时间阅读课外科技知识,尽可能多地接触和认识社会,用化学视角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学以致用。
五、对难点内容加强练习
化学基本概念都是用简练的语言高度概括得出来的,常包括定义、定律、规律、原理和反应规律等。其中每一个字、词都有其特定的意义,以保证概念的精辟性和科学性。在初中化学教材中,基本概念几乎每课题中都有,而化学概念是学习化学必须把握的基础知识,准确地理解概念对于学好化学知识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讲清概念,让学生把握好基本概念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1、概念中要害的词语一定要讲解到位
为了深刻讲解概念的含义,教师不仅要注重对概念论述时用词的严密性和准确性,同时还要及时纠正某些用词不当及概念熟悉上的错误,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习惯。例如,在讲“单质”与“化合物”这两个概念时,一定要强调概念中的“纯净物”三个字。也就是说,单质和化合物应该在纯净物的范畴内进行区分,然后再根据它们组成元素种类的多少来判定其是单质或者是化合物,否则学生就轻易错将一些物质如氧气、臭氧的混合物看成是单质(因它们就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同时又可误将食盐水等混合物看成是化合物(因它们就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2、概念的内涵一定要剖析到位
一些含义比较深刻,内容又比较复杂的概念一定要进行剖析,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把握。如“溶解度”概念一直是初中化学的一大难点,不仅定义的句子比较长,而且涉及的知识也较多,学生往往难于理解。因此在讲解过程中,若将组成溶解度的四句话剖析开来,效果就大不一样了。其一,强调要在一定温度的条件下;其二,指明溶剂的量为100g;其三,一定要达到饱和状态;其四,指出在满足上述各条件时,溶质所溶解的克数。这四个限制性句式构成了溶解度的定义,缺一不可。
3、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一定要练习到位
有些概念,是概念中包含概念,学生对这样概念的理解和把握是有一定困难的。这就要从两个概念的相互关系的着重练习做起,使学生加深理解,不致混淆。例如在讲了“氧化物”的概念“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假如其中一种是氧元素,这种化合物叫做氧化物”之后,可接着提出一个问题:“氧化物一定是含氧的化合物,那么含氧的化合物是否一定就是氧化物呢?为什么?”这样,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反复推敲,从而引导学生学会抓住概念中要害的词句“由两种元素组成”来分析,由此加深对氧化物概念的理解,避免概念的模糊不清,也对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进行化学概念的复习中,要抓住每个概念中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词、句子以及相关特征,把概念讲清楚,讲透彻,搞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这样,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理解能力和增强学习能力都是大有帮助的。
六、强化教学过程的相互学习、研讨。
经常与老师及时进行交流,精选习题提高课堂效率。在习题处理上:
1、选题要有代表性和启发性
化学习题不在多,而在精。精的标准就是习题类型要全面,有一定的代表性、典型性、针对重点。
选题的启发性是指选取的习题材料要从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潜在水平出发,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指导、启发和激发作用,将设计好的一系列问题,作为思维的路标,引导学生循着符合逻辑规律的方向进行思考,质难问疑、创造提问和答疑的民主气氛,从而提高学生独立进行探索的思考能力。
2、以点带面,突出思路教学
在习题课教学中,重视题意的分析,逐步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通过审题,让学生弄清每类习题与哪些概念、理论、公式和哪些物质的性质有关,进而找出解答的问题与已知条件的关系,然后根据习题特点,找出解题的要害,从而形成正确的思路和解题的方案,把握解题方法,并能列出解题格式,要点和注重事项。如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的一般思路为:⑴审析题意。从中找出已知和求解的关系。⑵列已知,设未知。⑶列出比例式、求解。⑷写出答案并验算复核。
3、要重视习题课的反馈纠正。
习题课教学中,对学生习题中出现的范例和错例应及时整理,并反馈给学生。如解题中的简捷思路、方法和技巧,笔答题逻辑的严密条理清楚,通过讲评,介绍给其他学生,有利于推广交流,启迪思维。使学生熟悉到解任何题目,把握必要的知识是基础,间接新奇的解题思路、方法和技巧不容忽视,从而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通过对错例的分析讲解,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理解为什么会出错,从而对症下药。对错误严重的,还可以进行面批、面改,给予个别辅到,便于因材施教。
4、突出化学计算,提倡一题多解
化学计算使学生今后从事农业生产和继续学习及从事科学实验研究必须具备的技能之一,它能使学生从量的方面理解物质及其变化规律,把握化学计算的技能和培养一些能力,因此在化学课教学中我有突出了计算习题的教学,因为:
⑴化学概念是化学计算的基础。
通过化学计算,可以了解学生对化学概念的把握程度。这样,教师就能针对具体情况,采取必要措施。例如:学生对溶解度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的换算经常搞错,那就必须从这些概念出发,弄清它们的涵义,然后从溶质、溶剂、溶液的量的单位寻找它们相互间的关系。得到解题的途径,这样通过化学计算,使学生对化学概念有了更准确、更深刻的理解。
⑵通过一题多解,能培养学生的能力。
在学生熟悉解题的一般要求,把握一般解题方法的基础上,逐步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的爱好,可以使学生有综合运用各种知识的机会,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这种办法可以引导学生多中选优开拓思路,提高解题能力,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
⑶进行综合计算题的练习,培养学生化学计算能力和解题技巧
化学综合计算题,把较多的化学基本概念化学原理,物质知识和多种计算机能联系在一起。进行综合计算题的练习,可以更好的练习学生灵活运用知识,提高学生化学计算技能和解题能力。在加强综合计算题指导时,着重点放在题目的分析和解题思路上
七、加强实验教学。
中考试题中,实验题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也是学生易失分点,此类型题应引起了我们老师的高度重视。在教学及复习中加强了这一部分的力度,引导如何审题、实验设计方案,收集相关题型加强训练。
以上是我在教学上的一些体会,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会有收获。
★
化学教学经验反思最新5篇
★高中化学教学总结及反思5篇
★化学高中教学工作总结与反思5篇
★化学教师教学反思心得体会5篇
★高三化学教师教学总结与反思5篇
★关于高三化学教学总结及反思5篇
★化学课堂教学个人总结最新5篇
★高中化学个人教学反思最新5篇
★初三化学教师教学反思最新5篇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最新5篇
化学个人教学总结反思篇二
化学中考分数为70分,比起其他学科来说,比例偏低了,所以现在的学生非常不重视化学,觉得这只是一粒芝麻,和其他的西瓜比起来实在是微不足道。表现出的问题是学生积极性不高,有轻视的倾向。在加上化学是文理综合较强的学科,有性质、反应规律、化学用语、基本操作等多方面内容需要记忆,且化学用语、分子、原子等内容的学习又是难点,不易较快的掌握。面对此情,我感觉到压力好大。为提高中考成绩,必须想办法,经过认真反思,决定在复习中从以下以几点入手:
一、晓知以理,让学生从思想上重视
二、复习中扎扎实实打好基础,拼命赶进度不可取。
学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与他们平时没有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有很大的关系,因而重视和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仍然是首要的。抓基础知识,就是要抓化学课本知识,教学中力求每章节过关。由于各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和学习基础不同,学生对化学的知识的掌握能力不同,教师应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尽量降低落后面。那种为了留更多的复习时间而在平时教学中拼命赶进度的做法,必然造成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不良”,甚至使部分学习跟不上的学生对化学失去兴趣。
三、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要提高学生的能力,就要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科学素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平时教学与复习,都不能“重结论,轻过程,重简单应用的机械操练、轻问题情景和解答思路分析”。而应该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让学生掌握学习化学的“基本学科思维方法”。
近几年化学试题中出现科学探究内容,对初中化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该准确把握课程改革方向,以课本知识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周围环境为参照对象,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主动学习,逐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四、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抓好知识的应用。
近年试题涉及环保等社会热点内容,从多角度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进行考查。这类试题的考查力度近年逐步加强。这就要求化学教学要突破单纯灌输课本知识的限制,减少机械操练耗费的时间和精力,让学生有时间阅读课外科技知识,尽可能多地接触和认识社会,用化学视角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学以致用。
五、对难点内容加强练习
化学基本概念都是用简练的语言高度概括得出来的,常包括定义、定律、规律、原理和反应规律等。其中每一个字、词都有其特定的意义,以保证概念的精辟性和科学性。在初中化学教材中,基本概念几乎每课题中都有,而化学概念是学习化学必须把握的基础知识,准确地理解概念对于学好化学知识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讲清概念,让学生把握好基本概念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1、概念中要害的词语一定要讲解到位
为了深刻讲解概念的含义,教师不仅要注重对概念论述时用词的严密性和准确性,同时还要及时纠正某些用词不当及概念熟悉上的错误,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习惯。例如,在讲“单质”与“化合物”这两个概念时,一定要强调概念中的“纯净物”三个字。也就是说,单质和化合物应该在纯净物的范畴内进行区分,然后再根据它们组成元素种类的多少来判定其是单质或者是化合物,否则学生就轻易错将一些物质如氧气、臭氧的混合物看成是单质(因它们就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同时又可误将食盐水等混合物看成是化合物(因它们就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2、概念的内涵一定要剖析到位
一些含义比较深刻,内容又比较复杂的概念一定要进行剖析,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把握。如“溶解度”概念一直是初中化学的一大难点,不仅定义的句子比较长,而且涉及的知识也较多,学生往往难于理解。因此在讲解过程中,若将组成溶解度的四句话剖析开来,效果就大不一样了。其一,强调要在一定温度的条件下;其二,指明溶剂的量为100g;其三,一定要达到饱和状态;其四,指出在满足上述各条件时,溶质所溶解的克数。这四个限制性句式构成了溶解度的定义,缺一不可。
3、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一定要练习到位
有些概念,是概念中包含概念,学生对这样概念的理解和把握是有一定困难的。这就要从两个概念的相互关系的着重练习做起,使学生加深理解,不致混淆。例如在讲了“氧化物”的概念“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假如其中一种是氧元素,这种化合物叫做氧化物”之后,可接着提出一个问题:“氧化物一定是含氧的化合物,那么含氧的化合物是否一定就是氧化物呢?为什么?”这样,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反复推敲,从而引导学生学会抓住概念中要害的词句“由两种元素组成”来分析,由此加深对氧化物概念的理解,避免概念的模糊不清,也对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进行化学概念的复习中,要抓住每个概念中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词、句子以及相关特征,把概念讲清楚,讲透彻,搞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这样,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理解能力和增强学习能力都是大有帮助的。
六、强化教学过程的相互学习、研讨。
经常与老师及时进行交流,精选习题提高课堂效率。在习题处理上:
1、选题要有代表性和启发性
化学习题不在多,而在精。精的标准就是习题类型要全面,有一定的代表性、典型性、针对重点。
选题的启发性是指选取的习题材料要从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潜在水平出发,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指导、启发和激发作用,将设计好的一系列问题,作为思维的路标,引导学生循着符合逻辑规律的方向进行思考,质难问疑、创造提问和答疑的民主气氛,从而提高学生独立进行探索的思考能力。
2、以点带面,突出思路教学
在习题课教学中,重视题意的分析,逐步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通过审题,让学生弄清每类习题与哪些概念、理论、公式和哪些物质的性质有关,进而找出解答的问题与已知条件的关系,然后根据习题特点,找出解题的要害,从而形成正确的思路和解题的方案,把握解题方法,并能列出解题格式,要点和注重事项。如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的一般思路为:⑴审析题意。从中找出已知和求解的关系。⑵列已知,设未知。⑶列出比例式、求解。⑷写出答案并验算复核。
3、要重视习题课的反馈纠正。
习题课教学中,对学生习题中出现的范例和错例应及时整理,并反馈给学生。如解题中的简捷思路、方法和技巧,笔答题逻辑的严密条理清楚,通过讲评,介绍给其他学生,有利于推广交流,启迪思维。使学生熟悉到解任何题目,把握必要的知识是基础,间接新奇的解题思路、方法和技巧不容忽视,从而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通过对错例的分析讲解,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理解为什么会出错,从而对症下药。对错误严重的,还可以进行面批、面改,给予个别辅到,便于因材施教。
4、突出化学计算,提倡一题多解
化学计算使学生今后从事农业生产和继续学习及从事科学实验研究必须具备的技能之一,它能使学生从量的方面理解物质及其变化规律,把握化学计算的技能和培养一些能力,因此在化学课教学中我有突出了计算习题的教学,因为:
⑴化学概念是化学计算的基础。
通过化学计算,可以了解学生对化学概念的把握程度。这样,教师就能针对具体情况,采取必要措施。例如:学生对溶解度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的换算经常搞错,那就必须从这些概念出发,弄清它们的涵义,然后从溶质、溶剂、溶液的量的单位寻找它们相互间的关系。得到解题的途径,这样通过化学计算,使学生对化学概念有了更准确、更深刻的理解。
⑵通过一题多解,能培养学生的能力。
在学生熟悉解题的一般要求,把握一般解题方法的基础上,逐步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的爱好,可以使学生有综合运用各种知识的机会,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这种办法可以引导学生多中选优开拓思路,提高解题能力,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
⑶进行综合计算题的练习,培养学生化学计算能力和解题技巧
化学综合计算题,把较多的化学基本概念化学原理,物质知识和多种计算机能联系在一起。进行综合计算题的练习,可以更好的练习学生灵活运用知识,提高学生化学计算技能和解题能力。在加强综合计算题指导时,着重点放在题目的分析和解题思路上
七、加强实验教学。
中考试题中,实验题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也是学生易失分点,此类型题应引起了我们老师的高度重视。在教学及复习中加强了这一部分的力度,引导如何审题、实验设计方案,收集相关题型加强训练。
以上是我在教学上的一些体会,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会有收获。
化学个人教学总结反思篇三
长郡中学教学开放周,我上了一节题为“化学平衡”的高三复习公开课。课后,感慨良多。化学平衡是一个重要的化学概念。化学平衡概念比较抽象,化学平衡观点的建立也具有一定难度。“化学平衡”是高中化学教材必修块的内容,它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理论之一,是学习电离平衡、盐类的水解、卤化烃的水解、酯的水解的基础,对很多知识的学习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让学生能达到浅显易懂的教学效果就是课堂的最大收获,使之建立起清晰的化学平衡的观点是本节教学成功的关键。
本节课我的教学主线是:1.首先向学生灌输一种化学的思想,也就是化学究竟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我举了工业上合成氨的例子,即如何来正确认识一个化学反应,提出了四个字“质”—质变,反应物可以生成生成物;“量”质量、物质的量;“能”能量的变化,即吸热和放热;“效”—效率、效果,即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问题。以此来引入新课。2.回顾化学平衡知识点,提出可逆反应的定义,以及可逆反应的特征。3.从可逆反应入手,结合几个高考里面经常出现的图像,提出化学平衡的概念。并有学生归纳总结化学平衡的.特征。4.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即化学平衡的判据。5.课堂练习题目巩固知识点。
进入高三复习已经两个多月时间,感觉自己还是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复习方法。归结起来也就是:“诊断练习”----“知识点回顾”-----“走进高考,高考真题赏析”-----“重难点突破”------“课堂练习”。两个多月下来,感觉效果不错,但是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就是课堂上学生活跃力不够。到了高三全是复习课,学生已经有了对知识的认知,以前总感觉这样很正常,但是听了师傅的课才发现,原来不是这样的。师傅的课堂,充满了所谓的“人文关怀”,师生配合非常好,学生的主体地位非常突出,而且有很多学生主动举手回答问题,这在我的课堂上是没有的。这段时间我也在反思这个问题,也请教了备课组很多专 家和老师。主要原因是,自己讲得还是太多了,生怕学生不会,生怕学生遗漏一些知识点。但是忽略了这是复习课,学生对于一些简单的、基础的知识点,已经通过自主预习、复习,早已经掌握,因此提不起兴趣也是很正常的。
其实从上次上完组内“硫及其化合物”公开课后,结合了很多老师给我的意见我也在进行自我调整,反思课堂教学。在课堂上多让学生讲,自己在旁边只是提醒、引导、点评。明显能感觉到学生的兴趣提上来了,而且非常高涨。当有的学生回答问题时,别的同学都能比较认真地听着,然后进行补充。学生的兴趣起来了,因此成绩的提高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中国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个人认为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传给学生的是方法、兴趣、解决问题的态度和审视问题的穿透力。让学生感到这门课学起来简单就是你的本事,这应是我们教师在教学教研上最该投入精力的一面,更是真正站在学生立场为他们着想,而且这样更能提高教学质量。
化学个人教学总结反思篇四
一、努力做到课堂精讲精练
精讲精练字面上可以说是陈词滥调,但在教学实际中它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它需要不断创新,不断充入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思维和教学探究,努力做到每一堂课的精讲精练,是一个教师时时刻刻必须追求的课堂教学目标。
备课过程中我首先对章节知识的大结构进行粗框架、主线索的大扫描,定好大方向后,再侧重知识点之间的有机衔接和知识梯度的合理铺设,重难点知识要自然合理穿插引入,努力实现学生课堂和课后自我突破,使学生在表观抽象、散乱、灵活的化学理论知识面前轻松领略逻辑和本质在化学理论推证、分析应用中的魅力。真正实现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方法的教学目标。对于课上例题及课后练习都按照题型进行精心的筛选,使学生在练习时能够有的放矢,事半功倍,扎扎实实。
对教材的处理,我觉得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1、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教学应首先明确内因与外因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外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关键在于突出改变反应条件,化学反应速率改变的根本所在——有效碰撞理论。碰撞和活化分子理论仍是本节内容教授的核心本质。
2、压强对速率的影响情况较复杂,关键是要分清引起压强改变的原因是什么,但在压强对速率影响的万变题型中要始终坚持引导学生把握一个基本不变原则:压强的影响归根结底是浓度对速率的影响。压强的变化如果没有引起浓度变化,对速率则没有影响。
3、化学平衡概念的引入建立于对同学门已经很熟悉的溶解结晶平衡的复习基础之上,类比于化学平衡,找出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动、等、逆、定、变,为避免部分同学将达平衡时“浓度不变”理解为“浓度相等”,课本上反应达平衡后co、h2o、co2、h2浓度示例数据可稍做改动,以免误导。
4、化学平衡部分知识的检测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平衡状态的判定、化学平衡的有关计算、等效平衡的判定。这三方面均为重难点。教师在处理这类知识应用时,应牢牢把握一个解题原则:万变不离其踪。①平衡状态的判定标准各种资料上总结的是林林总总,但归根结底是看正逆速率是否相等或浓度是否不变,②平衡计算的关键在于训练学生起始量、变化量、平衡量三种关系的规范应用,③等效平衡的判定可编设习题引导学生通过自我练习先对概念产生感性认识,再由教师归纳总结判定依据:恒温恒容看数值,体积不变看比例;恒温恒压看比例。
二、抽象知识生动化、形象化
为将本章较多微观抽象的的理论具体化,在备课和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实验、绘图和大量生动形象、贴近生活实际、通俗易懂能体现时代特色学生喜闻乐见的事例进行比喻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知识,化解难点,让学生认识到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等许多知识同出一辙,提高学生的认知度并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
本章课本内容已例举大量形象比喻,现把自己在教学中引用的一些实例列举一二:
1、使用正催化剂降低了活化能,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
比喻事例:体育课上跳高,降低竿的高度,跳过的同学就多。
2、平衡的建立有多种途径。谚语:条条大路通罗马。
3、铁与硫酸反应加入醋酸钠速率减慢而氢气生成量不变。这里可把醋酸根的作用比喻为银行,硫酸电离的氢离子是家中的大量现金,部分存入银行(醋酸根),需用时提取,减缓了花钱速率,但资金总额未变。
我个人一直有这样一个观点: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传给学生的是方法、兴趣、解决问题时处变不惊的态度和审视问题的穿透力。前几天听晓庄学院的在线继续教育让我感受颇多,其中钱志亮教授有句话让我记忆非常深刻,他谈到教师与专家的区别是什么时说,教师是把一个原本复杂难懂的问题或事物用自己的理解,用最简单形象,容易理解的语言呈现给学生,这就是教师。让学生感到这门课学起来简单就是你的本事,这应是我们教师在教学教研上最该投入精力的一面,更是真正站在学生立场为他们着想。提高教学质量要先从我们的业务本领做起,而不是变相转加在学生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