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在社会,报告的用途越来越大,要注意报告在写作时具有一定的格式。优秀的报告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报告优秀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工程造价专业暑假社会实践报告篇一
这个暑假是我大学以来最充实的一个暑假,从20xx.07.13—20xx.08.28,我都在一家施工单位实习,施工单位周六周日不休假,所以我在工地上呆了整整45天,我实习的单位是xx公司集团有限公司第x工程分公司,该具有总公司房屋建筑施工总承包双特级资质。
该工程由1~13号住宅楼及14~16号会所、物管、幼儿园组成,总建筑面积398254.23m2(含地下车库81824.30m2),由6栋28层商住楼(1栋、6栋、10~13栋)、7栋31层住宅楼(2~5栋、7~9栋)及1栋2层会所、2层幼儿园及2层物管用房组成,地下为局部双层地下室局部一层地下室(其中2~4栋、7~9栋、14栋为一层;5、6、11、13、15、16#楼栋下为双层)。规划总用地88178.77 m2,规划净用地80010.62m2,其中建筑物用地17842.24m2,绿化用地26407.76m2,容积率3.95。项目采用劳务分包与专业分包相结合的经营模式。
我实习的部门是经营部,经营部的工作内容很多,包括参与本项目劳务供方,工程供方及物物资供方的评审和招标,编制项目施工预算,施工图预算,过程中的计量计价及工程结算书,并负责办理工程竣工结算。我的工作的主要内容是装饰装修工程的算量及对量,包括外砖,内抹,天棚,地面,保温,门窗,栏杆,百叶等。完成主管给我的工作之余,我也在学习11g101系列的钢筋平法图集,以及广联达等算量软件。
这次实习算是我真正开始接触造价这份工作,通过这次实习,我不仅学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识,而且更加坚定了我以后的造价理想,我在大学里就想毕业以后找一份与造价相关的工作,做一名造价人员,但实际上在学校并未接触过真正的造价,内心也会有些疑惑,觉得自己是不是真的适合或者喜欢造价这份工作,这次实习打消了我的疑虑,让我想要坚定不移的在造价这条路上走下去,给我的人生定下了方向。
7月13日下午到达项目部,14日正式开始了我的实习,我的主管问了一下我大学学过什么,然后就拿了一套厚厚的图纸给我,让我先识图,图纸大部分能看懂,但有许多小细节看不太懂,看完后,我的主管便让我开始算11#楼的外墙面砖,这还是我第一次算外墙面砖,先去百度了一下计算规则,大概知道怎么算,便开始动手算了,过程中遇到了不少的问题,很多细节不知道,必须上现场看才行,于是第二天,我的主管便带我上工地去现场看,这还是我第一次上工地,很多东西连名字都叫不出来,不过很幸运,我主管的挺有耐心的,我问了很多简单的问题,他都一一作答,还给我大致介绍了整个工程,这个工程是一个安置还房项目,地上共由13栋28~30层高层商住/住宅楼、三栋2层配套用房(分别为:幼儿园、物管、会所)与部分附属设施组成,主体结构为框剪/框架结构,第一、第二层为商户,上面26层为住宅,共28层,6层和25层有装饰线条,25层以上有幕墙,屋顶有装饰的花架,机房等,这些楼建完能住一个镇的人不止。
在我算量的过程中发现了很多问题,虽然在学校也做过工程估价的课程设计,但实际工程中遇到的问题,是课本上根本没有提及的,比如图纸可能有错误,需要你翻阅图纸会审的记录;还有很多细部,在学校算量的时候是忽略不计,比如阳台栏杆下部的做法,但实际工程中肯定不能忽略,而且光看图纸只能算个大概,只有经常跑现场才能算的准确。
我算的11#楼共有a,b两个户型,两个户型不一样,需要分开算,不仅要算标准层,还需要算幕墙及花架,算11#楼那几天,基本天天上现场。还记得我第一次上现场,我的主管就带我去顶楼看花架,需要乘坐施工电梯,第一次坐施工电梯真是吓坏我了,那和坐楼层里的电梯的感觉真是完全不一样,施工电梯不是封闭的,四周是有空洞的铁网,你可以看见外面,到5,6层的时候还不怕,但到了10层以上,我往外看了一眼,腿就一直在哆嗦,到了20层以上更是看都不敢往外看,只好假装淡定,死盯着图纸。当时就觉得搞工程的真不容易,不论是工人,还是施工单位的管理人员,真的是很危险的,而且条件还很艰苦,管理人员的办公地点都在板房里,虽说是有空调,但是一到下午,空调开到最低,还是会觉得很热,毕竟只是板房,很多性能是比不上住宅楼的,不仅如此,工地上噪音大,灰尘也不小,有时候为了办公室通风,不得不开窗,但是开窗之后,过不了多久,就会发现桌子上,资料上铺了一层薄薄的灰,管理人员尚且如此艰苦,更不用说工人了,每天弄得灰头土脸的,并非他们所愿,真的是工作环境决定的。
算完11#楼之后,我接着算了13#楼的外墙面砖,13#楼共有三个单位,两个a户型,一个b户型,因为有了前面的基础,这次算起来快多了,很多细部知道怎么做的,算的时候知道该怎么算,不会像以前那样纠结。完成了13#楼的外墙面砖,接着是15#,16#,这两栋楼比较好算,都是会所,而且只有两层。算完这些就已经差不多8月初了,来这半个月里基本上每天至少去一次工地,刚开始很多不懂,比如纸皮砖,步步紧,这些都不认识,问的问题也很白痴,经常被我的一个同事嘲笑,不过我在他的打击中也慢慢开始成长了,虽然学的也只是皮毛,但是每天的能学到新的知识,这就让我觉得很满足了。
8月刚开始的那几天,我们部门不是很忙,我也没有新的任务,于是便开始学习广联达,之前都是用手算的,算的比较慢,而且钢筋的话,一般都用软件算,用手算的话,像11#楼这种,带两个地下室车库,上面28层的,没有个把月那是算不出来的,软件虽然不是全能的,但只要你用的好,就能算的又快又准。学习软件不久,就发现我的顺序似乎不太对,我在学校连钢筋都没学过,很多钢筋的基本知识都没有,运用软件的时候就有点头疼了,比如图纸上的90度的弯折的钢筋,究竟是面筋还是底筋,是受力筋还是负筋,这都需要在软件中进行定义,不同的钢筋,它的锚固和搭接的要求可能不一致,如果不能准确的定义钢筋的类别,很可能导致你算的结果是错误的。于是果断从网上买了本钢筋图集11g101系列,11g101图集的全称是“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是结构工程师制图的规则,也是施工人员和造价人员识图的依据,熟悉图集才能更好的看懂施工图,看懂施工图才能做好预算。买了图集,再结合着视频讲解,也算是对钢筋有了一点了解。
到8月10号左右,我的主管又给我新的任务,算内墙抹灰,这个相对于外砖好算些,因为比较规范,不过还是有很多细节,比如门窗翻边多少,室内梁的两侧要不要抹灰,而且做保温的地方就不用抹灰,所以需要把保温扣除。
内墙抹灰算完之后,我的主管发给我一个装饰工程量清单,里面涉及的内容有:厨房,卫生间,卧室,客厅,阳台,商铺,公用过道,公用楼梯,门窗,栏杆,每一项都要算它的墙面,地面,天棚以及踢脚线,按每项四个,这次一共要算40项,而每一项的计算量与算个户型的外墙差不多,这是我实习以来接到的`最大的任务了,算工程量清单这段时间,我每天都要跑至少两次工地,上午一趟,下午一趟,有些图纸上没有的尺寸就要自己拿着卷尺去测量,测完回来接着算,那几天真的很充实,晚上吃完饭就回办公室接着算,那几天虽然一天工作至少九个小时,晚上做梦都是各种数据在飞来飞去,感觉大脑一刻都没有停歇,但是一点都不觉得累。
算量中间还跟着办公室的两名同事去收量,所谓收量,就是工人已经做好了,我们拿着各种测量工具去测量,回来之后把测量的实际数据进行计算,看看工人实际做了多少,是不是按图施工,这也是结算的依据。收量是由一个工长带着去的,我们收的量是内墙的保温,刚开始我连哪里做保温我都看不出来,只好跟在同事后面记录数据,通过这次收量发现,做造价还是必须懂一定的技术,不然别人就会糊弄你,如果连哪里做了保温都看不出来,还怎么收量,那只能听别人说怎么收就怎么收,他说做了就做了,反正他知道你看不出来,被人牵着鼻子走。还好有我的两位同事在,他们知道怎么收,他们一边收,我一边记录,收着收着,我渐渐发现,我也能看出来哪里做了保温,保温和抹灰在颜色上有细微的差别,而且我还发现哪些地方会做保温,有混凝土而且与外界接触的地方就会做保温,因为一般的混凝土它本身的保温效果不好,所以需要在这种地方做保温,而其他与外墙接触的地方都使用的是空心砖,本身就具有良好的保温作用,所以无需在内墙再做保温。收量的人故意带我们去25层,25层是做了装饰线条的,它的保温面积比标准层多,不过还好我的同事及时发现了这个问题,在后来的计算中把装饰线条的部分减去了,如果我们对图纸不熟悉,很可能把25层才有的量算到所有的标准层里面。
除了算量、收量,我还做了几次和分包对量的工作,分包商每个月会过来跟我们报一下进度和工程量,在分包商过来报量之前,会先进行对量,就是先把双方的计算的工程量进行对比,如果双方差距不大,便可以按此数据进行报量,如果差距大的话,就必须进行对比,看看是谁算错了。跟我来对量的人,都是有工作经验的人,有年轻一点的,也有经验很丰富的,这个时候我才发现,就算我跑工地跑了很多趟,结果还是会有漏算、和错算的地方,很多地方没有考虑到,而且我是按定额算的,但是合同上是写明要按实际计算的,比如外墙砖,按定额就算小于0.3㎡的洞口不用扣除,但如果按实际的算,有洞口就要扣,而且按实际算存在一个模数的问题,比结构尺寸要大。刚刚开始对量的时候还有点底,觉得自己跑现场跑了这么多趟,应该不会漏算错算吧,结果跟别人对量的时候才发现,自己这里没算,哪里没算,被别人问的哑口无言,只好说我再算算,找个时间重新对吧;而且如果对方看出来你很多不懂,就会想方设法的骗你,你不懂,就会被蒙蔽,还会觉得别人说的有道理,结果人家把你耍的团团转;还好对量时候同事和主管都在,我不懂的,他们都会站出来说话。
此次实习也遇到了很多问题,我的专业是工程管理,关于造价的知识学的不是特别多,比如钢筋工程,就完全没有学,只能一边工作,一边从零开始学起,定额就更不用说了,只能要算哪部分就去翻书查找相应的定额规则,当然这与我本身的专业有关,通过后期的学习,应该能够弥补。
除了跨专业的问题,另一个就是现场经验不足,很多施工工艺都不了解,所以导致算量的时候存在遗漏和错算,对于这一点,我相信以后只要勤跑现场,也能慢慢克服。
上面两个问题说的都是我在实习中我的自己遇到的问题,通过接近50天的实习,我也感觉出来,作为总包单位,我们在管理方面的困难,我们每周一都会开例会,项目部的全体成员和分包商都会参与,各种安全,质量和技术问题反复提及,但总是难以杜绝,我们的态度强硬可能稍有整改,但过段时间又会出现相似的问题。我觉得原因可能是:班组技术水准较差,加上责任心又不强导致的。众所周知,我们的农民工兄弟是建筑行业的主力军,虽然人工费日渐上涨,但是人员技术水准和素质水平却依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这直接体现在实际的现场操作上,再加上责任心较差,无论我们怎样强调质量安全,都还是会存在质量与技术问题。当然这个问题并不是我们单位特有,很多施工单位都存在这样的问题,这样大面积普遍的问题是很难在短时间解决的,人员素质会随着社会的进步逐步提高,工人的素质提高了,责任心高了,这样的问题也就能迎刃而解了。
这个暑假是我最充实的暑假,通过这次实习,我更加坚定了以后要做一名造价师的理想;之前还在想造价这份工作是否适合我,但通过这次实习,通过自己真正接触造价工作,我发现我很喜欢这份工作,做这份工作让我觉得很快乐,为我以后的人生定下了方向,这是我这次实习最大的收获。
我实习期间的工作内容有:识图,算量,对量,收量,还有辅助其他同事完成部分工作,当然这些工作都伴随着上工地去现场,对于没有经验的我来说,常跑工地是提高算量速度和准确度最快的方法。算量的内容包括整个装修工程,从外砖到内抹,从栏杆到门窗,从保温到防水,基本每算一项都要跑好多次工地,就这样跑着跑着,渐渐对工地有了感性的认识,之前总觉得工地是脏乱差,而且危险,现在倒觉得工地是个宝藏,里面蕴含了无数的可供学习的资源,一道简单的施工工艺凝结了多少人的智慧啊。
每次去工地都会有新的发现,然后回到办公室问别人,或者自己去网上查,弄明白了就会觉得很高兴,比如“植筋”这道工艺,是我去工地的时候看见混凝土柱上有两根凸出来的钢筋,也不像是因为浇筑的问题导致钢筋裸露在外的,反而像是有人故意把钢筋插到混凝土里面的,而且钢筋和柱接触的部位还有些胶体状的东西,当时很不解,就拍了照片,回去问人,同事告诉我这叫“植筋”,然后我就去网上查了关于“植筋”的信息,包括它的定义,作用,锚固长度,施工工艺,以及拉拔试验,这样一来,也算是对“植筋”这个概念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了;
还有,比如我们经常可以见到的,在建楼层外面会有绿绿的网子,它叫什么名字?作用是什么?是用什么材料做的?稍微深入一点,就会发现自己不懂的太多了,这个绿绿的网子叫密目安全网,又称密目网,防尘网,其作用主要为建筑工程现场安全防护,可有效防止建筑现场的各种物体的自由坠落,通常采用阻燃聚乙烯合成材料编织而成,网面四周衬有安全绳以增加密目安全网的抗冲击性。
熟悉施工工艺才能做好造价,我每次去工地都会收集那么一两个不懂的地方,然后自己回来查它的施工工艺,这些天也积累了不少,比如对拉螺杆,对拉螺栓,步步紧(卡扣),这三个都是固定模板时用的;闭水试验,又称蓄水实验,检验防层防水的性能;还有天泵和地泵,都是输送混凝土用的;后浇带和止水钢板,临边防护等等。
这次实习不仅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更坚定了我的以造价为事业的理想,工地条件虽然艰苦,但工作环境比较简单,干工程的人大都性格质朴,相处起来很容易,这种工作环境我很喜欢。
工程造价专业暑假社会实践报告篇二
这个暑假是我大学以来最充实的一个暑假,从20xx.07.13—20xx.08.28,我都在一家施工单位实习,施工单位周六周日不休假,所以我在工地上呆了整整45天,我实习的单位是xx公司集团有限公司第x工程分公司,该具有总公司房屋建筑施工总承包双特级资质。
该工程由1~13号住宅楼及14~16号会所、物管、幼儿园组成,总建筑面积398254.23m2(含地下车库81824.30m2),由6栋28层商住楼(1栋、6栋、10~13栋)、7栋31层住宅楼(2~5栋、7~9栋)及1栋2层会所、2层幼儿园及2层物管用房组成,地下为局部双层地下室局部一层地下室(其中2~4栋、7~9栋、14栋为一层;5、6、11、13、15、16#楼栋下为双层)。规划总用地88178.77 m2,规划净用地80010.62m2,其中建筑物用地17842.24m2,绿化用地26407.76m2,容积率3.95。项目采用劳务分包与专业分包相结合的经营模式。
我实习的部门是经营部,经营部的工作内容很多,包括参与本项目劳务供方,工程供方及物物资供方的评审和招标,编制项目施工预算,施工图预算,过程中的计量计价及工程结算书,并负责办理工程竣工结算。我的工作的主要内容是装饰装修工程的算量及对量,包括外砖,内抹,天棚,地面,保温,门窗,栏杆,百叶等。完成主管给我的工作之余,我也在学习11g101系列的钢筋平法图集,以及广联达等算量软件。
这次实习算是我真正开始接触造价这份工作,通过这次实习,我不仅学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识,而且更加坚定了我以后的造价理想,我在大学里就想毕业以后找一份与造价相关的工作,做一名造价人员,但实际上在学校并未接触过真正的造价,内心也会有些疑惑,觉得自己是不是真的适合或者喜欢造价这份工作,这次实习打消了我的疑虑,让我想要坚定不移的在造价这条路上走下去,给我的人生定下了方向。
7月13日下午到达项目部,14日正式开始了我的实习,我的主管问了一下我大学学过什么,然后就拿了一套厚厚的图纸给我,让我先识图,图纸大部分能看懂,但有许多小细节看不太懂,看完后,我的主管便让我开始算11#楼的外墙面砖,这还是我第一次算外墙面砖,先去百度了一下计算规则,大概知道怎么算,便开始动手算了,过程中遇到了不少的问题,很多细节不知道,必须上现场看才行,于是第二天,我的主管便带我上工地去现场看,这还是我第一次上工地,很多东西连名字都叫不出来,不过很幸运,我主管的挺有耐心的,我问了很多简单的问题,他都一一作答,还给我大致介绍了整个工程,这个工程是一个安置还房项目,地上共由13栋28~30层高层商住/住宅楼、三栋2层配套用房(分别为:幼儿园、物管、会所)与部分附属设施组成,主体结构为框剪/框架结构,第一、第二层为商户,上面26层为住宅,共28层,6层和25层有装饰线条,25层以上有幕墙,屋顶有装饰的花架,机房等,这些楼建完能住一个镇的人不止。
在我算量的过程中发现了很多问题,虽然在学校也做过工程估价的课程设计,但实际工程中遇到的问题,是课本上根本没有提及的,比如图纸可能有错误,需要你翻阅图纸会审的记录;还有很多细部,在学校算量的时候是忽略不计,比如阳台栏杆下部的做法,但实际工程中肯定不能忽略,而且光看图纸只能算个大概,只有经常跑现场才能算的准确。
我算的11#楼共有a,b两个户型,两个户型不一样,需要分开算,不仅要算标准层,还需要算幕墙及花架,算11#楼那几天,基本天天上现场。还记得我第一次上现场,我的主管就带我去顶楼看花架,需要乘坐施工电梯,第一次坐施工电梯真是吓坏我了,那和坐楼层里的电梯的感觉真是完全不一样,施工电梯不是封闭的,四周是有空洞的铁网,你可以看见外面,到5,6层的时候还不怕,但到了10层以上,我往外看了一眼,腿就一直在哆嗦,到了20层以上更是看都不敢往外看,只好假装淡定,死盯着图纸。当时就觉得搞工程的真不容易,不论是工人,还是施工单位的管理人员,真的是很危险的,而且条件还很艰苦,管理人员的办公地点都在板房里,虽说是有空调,但是一到下午,空调开到最低,还是会觉得很热,毕竟只是板房,很多性能是比不上住宅楼的,不仅如此,工地上噪音大,灰尘也不小,有时候为了办公室通风,不得不开窗,但是开窗之后,过不了多久,就会发现桌子上,资料上铺了一层薄薄的灰,管理人员尚且如此艰苦,更不用说工人了,每天弄得灰头土脸的,并非他们所愿,真的是工作环境决定的。
算完11#楼之后,我接着算了13#楼的外墙面砖,13#楼共有三个单位,两个a户型,一个b户型,因为有了前面的基础,这次算起来快多了,很多细部知道怎么做的,算的时候知道该怎么算,不会像以前那样纠结。完成了13#楼的外墙面砖,接着是15#,16#,这两栋楼比较好算,都是会所,而且只有两层。算完这些就已经差不多8月初了,来这半个月里基本上每天至少去一次工地,刚开始很多不懂,比如纸皮砖,步步紧,这些都不认识,问的问题也很白痴,经常被我的一个同事嘲笑,不过我在他的打击中也慢慢开始成长了,虽然学的也只是皮毛,但是每天的能学到新的知识,这就让我觉得很满足了。
8月刚开始的那几天,我们部门不是很忙,我也没有新的任务,于是便开始学习广联达,之前都是用手算的,算的比较慢,而且钢筋的话,一般都用软件算,用手算的话,像11#楼这种,带两个地下室车库,上面28层的,没有个把月那是算不出来的,软件虽然不是全能的,但只要你用的好,就能算的又快又准。学习软件不久,就发现我的顺序似乎不太对,我在学校连钢筋都没学过,很多钢筋的基本知识都没有,运用软件的时候就有点头疼了,比如图纸上的90度的弯折的钢筋,究竟是面筋还是底筋,是受力筋还是负筋,这都需要在软件中进行定义,不同的钢筋,它的锚固和搭接的要求可能不一致,如果不能准确的定义钢筋的类别,很可能导致你算的结果是错误的。于是果断从网上买了本钢筋图集11g101系列,11g101图集的全称是“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是结构工程师制图的规则,也是施工人员和造价人员识图的依据,熟悉图集才能更好的看懂施工图,看懂施工图才能做好预算。买了图集,再结合着视频讲解,也算是对钢筋有了一点了解。
到8月10号左右,我的主管又给我新的任务,算内墙抹灰,这个相对于外砖好算些,因为比较规范,不过还是有很多细节,比如门窗翻边多少,室内梁的两侧要不要抹灰,而且做保温的地方就不用抹灰,所以需要把保温扣除。
内墙抹灰算完之后,我的主管发给我一个装饰工程量清单,里面涉及的内容有:厨房,卫生间,卧室,客厅,阳台,商铺,公用过道,公用楼梯,门窗,栏杆,每一项都要算它的墙面,地面,天棚以及踢脚线,按每项四个,这次一共要算40项,而每一项的计算量与算个户型的外墙差不多,这是我实习以来接到的`最大的任务了,算工程量清单这段时间,我每天都要跑至少两次工地,上午一趟,下午一趟,有些图纸上没有的尺寸就要自己拿着卷尺去测量,测完回来接着算,那几天真的很充实,晚上吃完饭就回办公室接着算,那几天虽然一天工作至少九个小时,晚上做梦都是各种数据在飞来飞去,感觉大脑一刻都没有停歇,但是一点都不觉得累。
算量中间还跟着办公室的两名同事去收量,所谓收量,就是工人已经做好了,我们拿着各种测量工具去测量,回来之后把测量的实际数据进行计算,看看工人实际做了多少,是不是按图施工,这也是结算的依据。收量是由一个工长带着去的,我们收的量是内墙的保温,刚开始我连哪里做保温我都看不出来,只好跟在同事后面记录数据,通过这次收量发现,做造价还是必须懂一定的技术,不然别人就会糊弄你,如果连哪里做了保温都看不出来,还怎么收量,那只能听别人说怎么收就怎么收,他说做了就做了,反正他知道你看不出来,被人牵着鼻子走。还好有我的两位同事在,他们知道怎么收,他们一边收,我一边记录,收着收着,我渐渐发现,我也能看出来哪里做了保温,保温和抹灰在颜色上有细微的差别,而且我还发现哪些地方会做保温,有混凝土而且与外界接触的地方就会做保温,因为一般的混凝土它本身的保温效果不好,所以需要在这种地方做保温,而其他与外墙接触的地方都使用的是空心砖,本身就具有良好的保温作用,所以无需在内墙再做保温。收量的人故意带我们去25层,25层是做了装饰线条的,它的保温面积比标准层多,不过还好我的同事及时发现了这个问题,在后来的计算中把装饰线条的部分减去了,如果我们对图纸不熟悉,很可能把25层才有的量算到所有的标准层里面。
除了算量、收量,我还做了几次和分包对量的工作,分包商每个月会过来跟我们报一下进度和工程量,在分包商过来报量之前,会先进行对量,就是先把双方的计算的工程量进行对比,如果双方差距不大,便可以按此数据进行报量,如果差距大的话,就必须进行对比,看看是谁算错了。跟我来对量的人,都是有工作经验的人,有年轻一点的,也有经验很丰富的,这个时候我才发现,就算我跑工地跑了很多趟,结果还是会有漏算、和错算的地方,很多地方没有考虑到,而且我是按定额算的,但是合同上是写明要按实际计算的,比如外墙砖,按定额就算小于0.3㎡的洞口不用扣除,但如果按实际的算,有洞口就要扣,而且按实际算存在一个模数的问题,比结构尺寸要大。刚刚开始对量的时候还有点底,觉得自己跑现场跑了这么多趟,应该不会漏算错算吧,结果跟别人对量的时候才发现,自己这里没算,哪里没算,被别人问的哑口无言,只好说我再算算,找个时间重新对吧;而且如果对方看出来你很多不懂,就会想方设法的骗你,你不懂,就会被蒙蔽,还会觉得别人说的有道理,结果人家把你耍的团团转;还好对量时候同事和主管都在,我不懂的,他们都会站出来说话。
此次实习也遇到了很多问题,我的专业是工程管理,关于造价的知识学的不是特别多,比如钢筋工程,就完全没有学,只能一边工作,一边从零开始学起,定额就更不用说了,只能要算哪部分就去翻书查找相应的定额规则,当然这与我本身的专业有关,通过后期的学习,应该能够弥补。
除了跨专业的问题,另一个就是现场经验不足,很多施工工艺都不了解,所以导致算量的时候存在遗漏和错算,对于这一点,我相信以后只要勤跑现场,也能慢慢克服。
上面两个问题说的都是我在实习中我的自己遇到的问题,通过接近50天的实习,我也感觉出来,作为总包单位,我们在管理方面的困难,我们每周一都会开例会,项目部的全体成员和分包商都会参与,各种安全,质量和技术问题反复提及,但总是难以杜绝,我们的态度强硬可能稍有整改,但过段时间又会出现相似的问题。我觉得原因可能是:班组技术水准较差,加上责任心又不强导致的。众所周知,我们的农民工兄弟是建筑行业的主力军,虽然人工费日渐上涨,但是人员技术水准和素质水平却依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这直接体现在实际的现场操作上,再加上责任心较差,无论我们怎样强调质量安全,都还是会存在质量与技术问题。当然这个问题并不是我们单位特有,很多施工单位都存在这样的问题,这样大面积普遍的问题是很难在短时间解决的,人员素质会随着社会的进步逐步提高,工人的素质提高了,责任心高了,这样的问题也就能迎刃而解了。
这个暑假是我最充实的暑假,通过这次实习,我更加坚定了以后要做一名造价师的理想;之前还在想造价这份工作是否适合我,但通过这次实习,通过自己真正接触造价工作,我发现我很喜欢这份工作,做这份工作让我觉得很快乐,为我以后的人生定下了方向,这是我这次实习最大的收获。
我实习期间的工作内容有:识图,算量,对量,收量,还有辅助其他同事完成部分工作,当然这些工作都伴随着上工地去现场,对于没有经验的我来说,常跑工地是提高算量速度和准确度最快的方法。算量的内容包括整个装修工程,从外砖到内抹,从栏杆到门窗,从保温到防水,基本每算一项都要跑好多次工地,就这样跑着跑着,渐渐对工地有了感性的认识,之前总觉得工地是脏乱差,而且危险,现在倒觉得工地是个宝藏,里面蕴含了无数的可供学习的资源,一道简单的施工工艺凝结了多少人的智慧啊。
每次去工地都会有新的发现,然后回到办公室问别人,或者自己去网上查,弄明白了就会觉得很高兴,比如“植筋”这道工艺,是我去工地的时候看见混凝土柱上有两根凸出来的钢筋,也不像是因为浇筑的问题导致钢筋裸露在外的,反而像是有人故意把钢筋插到混凝土里面的,而且钢筋和柱接触的部位还有些胶体状的东西,当时很不解,就拍了照片,回去问人,同事告诉我这叫“植筋”,然后我就去网上查了关于“植筋”的信息,包括它的定义,作用,锚固长度,施工工艺,以及拉拔试验,这样一来,也算是对“植筋”这个概念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了;
还有,比如我们经常可以见到的,在建楼层外面会有绿绿的网子,它叫什么名字?作用是什么?是用什么材料做的?稍微深入一点,就会发现自己不懂的太多了,这个绿绿的网子叫密目安全网,又称密目网,防尘网,其作用主要为建筑工程现场安全防护,可有效防止建筑现场的各种物体的自由坠落,通常采用阻燃聚乙烯合成材料编织而成,网面四周衬有安全绳以增加密目安全网的抗冲击性。
熟悉施工工艺才能做好造价,我每次去工地都会收集那么一两个不懂的地方,然后自己回来查它的施工工艺,这些天也积累了不少,比如对拉螺杆,对拉螺栓,步步紧(卡扣),这三个都是固定模板时用的;闭水试验,又称蓄水实验,检验防层防水的性能;还有天泵和地泵,都是输送混凝土用的;后浇带和止水钢板,临边防护等等。
这次实习不仅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更坚定了我的以造价为事业的理想,工地条件虽然艰苦,但工作环境比较简单,干工程的人大都性格质朴,相处起来很容易,这种工作环境我很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