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现状 当代大学生政治认同篇一
在全球化发展趋势日益强化的新世纪里,各种思想文化与民族文明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兼容、整合乃至发生激烈的冲突。西方经济强国凭借经济和科技优势,推行强权政治,力图使各国的政治制度和思想体系“西化”、“美化”。我国在参与全球化的过程,也必然是伴随着政治的冲突、矛盾和斗争的过程,必然会引起大学生思想观念和政治价值取向的更新和发展。所以,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入发展,大学生政治观的教育也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
一、当代大学生政治观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 从构成大学生政治观的结构层面上看,主要有政治心理和政治理论。而大学生的政治心理又由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态度三个要素构成。大学生的政治认知是大学生对政治实施与政治现象的一种主观反映。大学生的政治情感是大学在政治认知的基础上阐述的对政治事实与政治现象的一种内心体验。大学生的政治态度则是在上述两种心理基础之上产生的,通过对政治事实与政治现象的评价来体现的一种综合性的心理反应(马振清:《中国公民政治社会化问题研究》,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 年版,第 95 页)。调查表明:大学生的政治观总体上是健康稳定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
1.大学生的政治认知基本正确,认同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 调查表明,大学生对国家发展的前途和趋势普遍看好,对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表示认同,77.5%大学生认同“二十世纪社会主义历史进程是世界社会主义的局部受挫”;93.2%的大学生认同“中国共产党有能力带领中国人民取得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全面胜利”;67.1%的大学生认同“我国应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51.2%的大学生认同“我国正从人治向法治社会发展”;56%的大学生认同“我国的民主现状有进步”。但是,在调查访谈中,我们发现,大学生的政治认同还没有从情绪转为理智,即对中国目前发展的现实,很多学生是情绪上的认可,还缺乏理性的认同,这可以通过大学生政治事实性认识水平优于价值性认识表现出来。事实性认识是“死认知”,凭记忆就可以掌握的知识,价值性认识是“活认知”,需要分析、理解才能掌握的知识。调查结果显示,多数大学生能正确地回答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基本国情常识等有客观答案的“死”的政治知识,对没有统一标准答案的“活”的政治知识,答案则十分分散。例如,56%的大学生认为“我国的民主状况有进步”,但是让他们说出民主化进程的则寥寥无几;51.2%的大学生认为“我国正从人治向法治社会发展”,但对于如何实现法治社会,回答则五花八门,错漏百出。大学生对政治现象和政治关系的认知还是偏重于事实认知,事实认知准确,而对价值认知存在着太多的差异和模糊,无法形成对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高度认同”。
2.大学生政治情感趋于理性,饱含爱国主义情怀 调查表明,大学生的政治情感理性色彩浓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改革进程,关注社会的热点问题。在“对改革开放成绩”的情感取向上,80.2%的大学生认为“改革开放 20 多年的成绩很大”,9.1%的大学生认为“改革开放的成绩一般”,也就是说几乎 90%的大学生对改革开放的成就给予肯定;在“如何看待工农群众”情感取向上,53.7%的大学生认为他们是“弱势群体”,26.2%的大学生认为是“国家的主人”,15.1%的大学生认为是“社会最底层”,还有 7.6%的大学生表示“说不清”;在“中国共产党代表的利益群体”敏感问题上,18.3%的大学生选择“工农”,11%的大学生选择“知识分子”,7.6%的大学生选择选择“工商(私营)企业主”,20.4%的大学生选择“官员”,43.2%的大学生选择“各个阶层”;在“对腐败问题”的情感取向上,19.2%的大学生认为“中央反腐举措只打苍蝇,不打老虎”,19.5%的大学生认为“党内腐败一年比一年严重”,22.9%的大学生认为“党内腐败分子仅是少数,大多数党员是好的”,33.8%的大学生却认为“多数党员干部都有不同程度的腐败,近年腐败蔓延现象得到了控制”;在“作为中国公民,你是否感到满意”情感取向上,56%的大学生选择“满意”,22%的大学生选择“基本满意”,二项相加,选择“满意”的达 78%,表明了国家、民族在大学生心中占据神圣的地位。
在访谈中,我们发现大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与自己有切身利益的问题思考较多,其中不乏有见地。例如,三分之一的大学生认为“多数党员干部都有不同程度的腐败”,这和我们平时舆论所宣扬的“党内腐败分子仅是少数,大多数党员是好的”说法不同。近年“审计风暴”接二连三地揭露出金融系统、粮食系统、国家电力公司、体育总局等高层腐败,让很多大学生认为“腐败的面在基层,腐败的根在高层”,上梁不正下梁歪。反腐力度虽在加大,但缺乏监督制约的贪官依然是前“腐”后继,络绎不绝。近七成的大学生认为工农群众已是“弱势群体”,工人下岗、“三农”问题严重、农民遭受歧视,大学生有切肤之痛,尤其是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他们认为改革相当程度上恶化了“工农”的生存环境,损害了“工农”群体的利益。有的大学生尖锐地说,“官员”是改革的既得利益者,他们现在已经从改革开放的支持者变成了保守者,甚至反对者。当改革的锋刃革到自己头上的时候,既得利益者已丧失改革的勇气,本能地反对当初倡导的革命。即使这种偏激的看法缺乏足够的理性,但他们对祖国和人民切切关心,饱含爱国主义情怀。
3.大学生政治态度比较明确,对新世纪社会主义建设充满信心 调查表明,大学生的政治态度比较鲜明、积极,敢于对政治抒发自己的见解,针砭时事。例如,在问及“你对现在的政治制度的态度”时,36.5%的大学生认为“弊端很多”,53.8%的大学生认为“是好的,但要完善”,3.7%的大学生认为“沿用西方的政治制度”;在问及“你对目前中国人权状况的态度”时,80.7%的大学生选择“逐步好转”,10.9%的大学生选择“状况恶化”,5.6%的大学生选择“无人权可言”;在问及“你是否有当人大代表的想法”时,46.4%的大学生表示“有”,53.5%的大学生表示“没有”;在问及“你对我国能否成功地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时,42.8%的大学生选择“充满信心”,45.1%的大学生选择“较有信心”,也就是说,87.9%的大学生对社会主义建设的信心表示肯定。
当代大学生是改革开放的同龄人,是伴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节拍成长起来的新一代知识青年,他们在自己成长的过程中亲眼目睹、亲身感受到了国家和人民生活的飞速发展和巨大变化。在改革开放的社会巨变中,当代大学生比他们的前代更为理性,他们逐渐学会了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从发展的角度出发分析问题,看待问题,审视国内外的形势,肯定党的领导和改革开放的成就,认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拥护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中国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总之,当代大学生政治观的主流应该给予肯定。
二、当代大学生政治观存在的问题 经过调查,我们对当代大学生的政治观有了一个立体、客观的认识,他们的政治观主流健康发展、积极向上。但是,今天的大学生已不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听话的乖孩子”,在面对一场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中,他们的政治观也存在着严重的问题,我们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
1.政治理论缺乏,政治取向出现功利化趋势 现在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对党的方针政策缺乏系统的学习和钻研,说得尖锐一些,相当多的大学生缺乏理论素养,对政治理论认识不深刻,甚至不正确。例如,在问及“你对邓小平理论的看法”时,29.9%的大学生选择“实用主义”,9.5%的大学生选择“说不清或者不构成新的理论体系”,也就是几乎有 40%的大学生对邓小平理论的看法有偏差;在问及“你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看法”时,64.2%的大学生选择“这是我们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基础”,其余 35%的大学生不赞成这种观点,有的认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理论已过时”,有的认为“不宜在指导思想上搞马克思主义一元化”;在问及“你认为‘三个代表’思想”时,53.5%的大学生认为是“科学理论”,30.6%的大学生认为是“一种理论宣传”,有 11.1%的大学生认为“没有现实意义”,甚至还有 4.7%的大学生认为是“个人崇拜的表现”;在问及“你对当今世界,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差别已在逐渐缩小,世界正慢慢走向大同”时,只有 19.2%的大学生认为“不正确”,10.8%的大学生“同意这种观点”,出人意料的是 67.6%的大学生认为该观点“有一定道理”。
大学生不喜欢政治理论,并不完全因为理论枯燥、理论僵化,提不起他们的兴趣,而是大学生的政治取向发生了偏差,以功利作为标尺衡量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如对待“入党动机”这种严肃的政治话题上,64.5%的大学生选择“为个人发展获取资本”,15.2%的大学生“把它当成是一种荣誉的标志”,12.5%的大学生选择“信仰共产主义”。访谈中,一些同学直言:邓小平理论就是“猫论”、“捞论”,是典型的“实用主义”,实用主义也没什么不对,可以让我们更注重现实生活,其政治取向明显地带有功利色彩。学习理论也好,学习专业也好,总是立足于“有用”,经济意识凸现。他们不再用阶级标准、理想的标准,而是用利益的标准观察和处理问题,由不着边际的高谈阔论变成关注自身发展的脚踏实地。大学生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金钱万万不能”。欧丽曼非法传销案居然让二千多名大学生牵涉其中,震惊国务院。其实,传销骗人的伎俩很简单:就是利用
他们急功近利,发财心切的心理。缺乏理论修养和理论思维,容易被假象所蒙蔽,再加上功利心切,更容易陷入极端,误入歧途。
2.政治参与热情降低,政治信仰出现冷漠化倾向 现在的高等教育由往日的精英教育过渡到大众教育,使得大学生的优越感、成就感逐渐淡化。取而代之的激烈竞争和优胜劣汰的现实,使得当代大学生不再像他们的前代那样激进狂热、豪情万丈,充当“社会精英”的角色。在问及“你是否有当人大代表的想法”时,46.4%的大学生选择“有”,41.2%的大学生选择“没有”,12.3%的大学生选择“从来没有”;在问及“你是否喜欢参加各种类型的选举活动”时,7.5%的大学生选择“喜欢”,28.6%的大学生选择“比较喜欢”,34.7%的大学生选择“不太喜欢”,8.5%的大学生选择“很不喜欢”,22.3%的大学生表示“说不清”。从调查中得知,当代大学生参与政治活动的热情在整体上趋于降温,在政治上“不出头”,在政治上做“平常人”,只有 36%左右的大学生对政治活动积极参与。伴随着政治理论的缺乏和政治参与热情的下降,大学生的政治信仰不容乐观,出现了“冷漠化”倾向。调查中,在问及“你的政治信仰”时,48.2%的大学生选择“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有 29%的大学生选择“个人主义”,22.8%的大学生选择“宗教或其它”。曾几何时,共产主义被人们视为社会主义的“圣经”,人人以信仰共产主义为荣,但是现在,在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国,超过一半的大学生却并不信仰它。在访谈中,我们进一步了解到,即使是选择信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一些学生,政治认知与政治行为也是脱节的,“我知道共产主义是人间天堂,非常美好。但天堂路途太遥远,我们永远到达不了”,假如是这样的心态信仰“共产主义”,讲起来头头是道,行动起来可能是另外一套,这样的政治信仰不是真正的信仰,而是对信仰的淡化和弱化。面对只有12.5%的大学生把信仰共产主义作为入党动机的严峻事实,我们有理由相信,政治信仰冷漠化倾向的确是令人忧心的客观事实。
三、当代大学生政治观的特征 大学时期是人生旅途上的黄金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政治观日益成熟的重要阶段。当代大学生在政治观念、政治思想上表现出的多样性与个性化的特点,是现代社会高速发展的必然结果,呈现出这个时代的特征。
1.政治观的矛盾性 由于大学生的生活阅历较少,缺乏实践,多数以间接经验为主,而间接经验又有很多源于书本,这就使他们在对事物进行价值评判时多以此为依据来决定其行为的取舍,因此他们的政治观多少还带有理想主义的色彩。当大学生带着这种理想化的价值评判标准去看待现实的政治生活时,就会发现两者的强烈反差,形成信仰上的矛盾:政治目的模糊,政治理想虚无,国家意识、集体意识逐渐消融,大学生对理想信念的认识往往停留在概念上。大学生的政治观充满了矛盾,他们普遍关心政治,积极争取入党,但大学生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的认识发生了动摇;对党的改革开放政策高度认同,而改革开放正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能够实行改革开放并取得辉煌成就其本身就是社会主义制度充满
生机和活力的表现,但大学生对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却存在否定性评价;大学生对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普遍认同,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做出的正确选择,能够做出这种选择其本身已经证明党具有驾驭中国社会发展的能力,但大学生对党的执政能力、反腐能力却信心不足。大学生政治观的矛盾性还表现在其观念和行为的错位。他们唾弃别人的贪婪,却宽容自己的放纵;他们指责社会的不公,却回避自己的责任;他们赞同呼吁改革,但改革涉及到自己的切身利益时又斤斤计较,纷纷表示:“无论怎么搞,都不能让我们吃亏。”矛盾性是当代大学生政治观最重要的特征。
2.政治观的功利性 当代大学生无论理想还是行为都趋于务实,显示出浓厚的功利性。在进行政治评价、价值衡量的时候,总是以利益作为标尺来衡量。例如,在入党动机上,有 64.5%选择“为个人发展获取资本”,也就是说超过一半的大学生入党是为了个人荣誉或就业方便为目的。在政治活动的参与上和对反腐败态度上,也是先考虑自己能否获利,不参加活动是否利益受损,是否有风险。大学生在观察问题、处理事务时,更多地采用功利原则,而不是是非原则标准。前些年校园里讨论这样一个案例:一个银行的出纳员为保护 2300 元的公款,献出年轻的生命。很多大学生说,这个出纳员傻,2300 元与宝贵的生命不可同日而语。这个例子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大学生讨论张华为了救落水的老农而牺牲的事件如出一辙。如果说,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我们的国家刚刚拨乱反正,人们思想、觉悟处于彷徨茫然之中,讨论有助于破除迷信,解放思想,但二十一世纪的大学生还在重复 20 多年前的老话题,争论“公德孰大孰小”,这不能不让我们深思。现在的大学生做事太实际,功利心太重,他们不再热衷于坐而论道,理想空谈,他们注重现实,所有的一切都是以对我有用为基准。究其原因,也是“实用”心态在作怪,“功利”思想占上风。市场经济的功利性原则在大学生身上不同程度地体现着。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假如任由“功利性”泛滥,崇尚物质力量、轻视精神力量,追逐物质创造,轻视政治价值的倾向将愈演愈烈。功利性已成为当代大学生政治观一个明显的特征。
3.政治观的自主性 随着年龄、资历、教育等情况的变化,大学生对于事物的认识具有自己的看法和观点,逐渐形成了独立自主的品格,其主体意识也明显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有了较大的自主性。他们开始用怀疑和批判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一切事物,不满足成人和书本上的结论,敢于大胆发表个人意见,喜欢质疑、猎奇。这种自主性集中表现为自主认知、自主选择、自主思维、自主控制和自主完善等方面(郑永廷:《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 199 页),遇到问题往往能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做出评判,但他们毕竟对复杂的社会实践了解不多,接触不深,当他们把认为正确而同实际并不完全符合的认识坚持下去时,就会出现认识上的片面性,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大学生政治情感的波动性、政治态度的随意性和政治行为的从众性。
4.政治观的可塑性
处于青年期的大学生一般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大学生处于成长期,各方面尚未定型。就社会而言,他们是教化、塑造的重点对象;就青年大学生自身来说,他们具有可以塑造的内在条件和需要。从青年大学生的条件来看,与少儿相比,随着身心发展,无论是智力水平、思维能力还是知识储备、经验积累都已有了相当的可以塑造和施教的基础;而与成年人相比,青年大学生正处于发展、完善的过程中,不成熟和不成型正是社会塑造和教化的有利条件。伴随着青年大学生知识层次的提升,他们的思维方式从形式逻辑思维扩大到辩证逻辑思维,开始更多地关注社会政治问题。一些大学生喜欢探讨社会热点,并常常为此争论得面红耳赤。他们欢迎具有思辨性和哲理性的演说、报告。校园里精彩的讲座总是座无虚席,而那些具有鼓动性和诱惑力的政治理论书刊,大学生也会有所涉及,一些正确的和错误的观点都被他们吸收、接纳。这说明成长中的大学生还是呼唤着真理,渴求精神支柱。可见,尽管大学生在多元化的世界中具有选择的自主性,存在着对社会塑造与教化的某种逆反心理,但就本质来说,大学生仍然是具有极强的“可输入性”、“可塑造性”的群体(王玄武:《政治观教育通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年版,第 273 页),他们的政治观也就具有很大的可塑性。
5.政治观的不成熟性 一般说来,成年人的政治观由于经过了多年认识上的深化,情感意识的不断强化和实际行动中的反复验证,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常常以这种既有的政治观去评价和看待各种政治现象与政治问题,而很少去对这种已有的政治观进行调整,政治观相对比较稳定、深刻,不易发生变化。而青年大学生则不然,他们的政治观正处于由不成熟迈向成熟的阶段,并且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稳定的观点体系,再加上他们思想敏锐,头脑中的旧框框较少,受已有观点的影响较小,因而在政治观形成过程中,他们总是不断地吸纳各种思想、观点来充实、深化或调整自己已有的观念。正是由于这种海纳百川的开放性,使得大学生的政治观更容易受所处社会与时代的影响,并且体现出社会与时代发展的轨迹。
然而,由于大学生的知识经验尚不丰富,理论思维不够成熟,再加上他们所面对的世界又是如此纷繁复杂、瞬息万变,使他们在政治评价与判断上带有明显的不成熟的特征。问卷调查中,有 38.5%的大学生同意“社会主义一定能战胜资本主义”,21.7%的大学生对此说法“不同意”,38.2%的大学生则表示“说不清”;与此同时,又有 78.4%的大学生倾向于“当今世界,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差别已在逐渐缩小,世界正慢慢走向大同”的观点,对同一问题表现出截然不同的观点,这既是大学生理论上的不足,也是实践磨练缺乏导致。实地访谈中,不少大学生对政治问题是模糊的态度,存在着大量的“说不清”,不明朗、摇摆不定,今天同意这一观点,明天就可能转移,政治情感不稳定,政治理论不确定。人生征途上种种坎坷和曲折,都会引起大学生政治观的动荡和反复,青年大学生政治观的形成不是直线式一蹴而就的,而是在社会实践中日渐成熟的。正确认识和把握大学生政治观的现状和特征,是高校顺利开展大学生政治观教育的前提基础。高校政治观教育也只有立足大学生的思想实际,贴近大学生的生活,深化传统理论教育,拓宽社会实践教育,引导他们政治观上的矛盾性和功利性,完善他们政治观上的可塑性和不成熟性,预防他们政治观出现盲目冲动性,培养他们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和正确的政治立场,从而把当代大学生造就成为未来社会的合格接班人。
原文已完。下文为附加文档,如不需要,下载后可以编辑删除,谢谢!构建乡镇和谐交通管理执法环境心得体会 ?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与民方便的原则,与每一个行人、驾驶员和家庭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它给中国老百姓带来了对人的生命尊重、对守法公民的尊重以及对交通执法人滥用职权的惩戒,为整个社会构建了一个完善的交通安全防范体系,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了较为系统的法律保障,然而,自 2004 年 5 月 1 日实施以来,在实际贯彻过程中,不少基层的民警却反映由于新法处罚幅度的提升,受处罚违法行为人意见较大,尤其在一些经济欠发达的乡镇、农村道路,执法难度更大,执法民警与违法行为人冲突现象时有发生,执法“难”问题日益突出。
我队在经历了几次的群众对抗执法冲突后,围绕构建一个和谐的交通管理执法环境,组织专门人员深入辖区开展调研,在认真摸清辖区交通安全状况,充分掌握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建立基础台帐,全面分析原因;积极开展各种宣传方式,营造良好的执法环境氛围;实行人性化管理,尽量化解被处罚群众的敌对情绪;调动群众参与交通安全管理的积极性,开展“群防群治”;延伸各种交通安全管理业务到基层,进一步便民利民;加强警民沟通,强化廉政监督,开辟出一
条有效的农村道路交通管理办法。
一、充分摸清辖区交通安全状况,建立台帐,掌握第一手材料 ? 要建立和谐的交通管理执法环境,首先要摸清辖区的交通情况及其特点,充分做好交通安全管理基础工作。所要掌握的辖区交通情况包括:辖区人口数,辖区总面积,道路总长度(包括等级道路及非等级道路)、名称和等级,行政村及自然村数量,各种车辆型号、数量,专业驾驶员人数,分布规律(即每个村有多少部车辆及驾驶员),这些车辆主要从事何种营运,其运输时间、路线呈何规律,该辖区的客流、物流有何特点等等,充分掌握这些第一手资料后进行整理,制订详尽的台帐,掌握了这些材料将为创造和谐的执法环境奠定坚定的基础。
二、积极开展各种宣传方式,为构建和谐的执法环境营造良好的氛围 ? 群众交通安全意识的高低、是否理解并支持决定着公安交通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而群众的交通安全意识不是与生俱来的,虽然大部分是取决于自身文化素质,但是也与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宣传工作紧密相连的。近年来,我队非常重视乡镇交通安全宣传,废除以往形式单一老一套做法,不断创新宣传形式,以丰富多样的宣传方式吸引广大农村群众接受教育。在近年的工作实践中,我队总结出以下行之有效的宣传途径:
(一)自身执法宣传。交警的执法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宣传载体。一个有着严整的警容风纪、规范化的执法程序的执勤民警队
伍本身就是很好的“交通安全宣传牌”,在执法过程中最忌讳的是方法简单粗暴,动不动喝斥违法行为人等等行为,这样就会令群众对公安交通部门产生排斥感,自然就“敬而远之”了。我队特别注重执法解释工作,民警在执法过程中,发现违法行为时先进行交通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指出违法行为人哪些行为是违法行为及其所存在安全隐患,对自身及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构成了哪些危害,违反了交通法规具体条款等等,让违法群众心服口服,自觉自愿接受处罚,交通管理工作自然顺利展开。
(二)新闻媒体宣传。新闻媒体具备了群众接受率高的特点。在实际工作中不少民警经常抱怨工作又累,群众又不支持,从事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吃力不讨好”等等,这与新闻媒体利用率少,缺乏与群众之间的沟通是分不开。我队充分利用抚松电视台遍布各乡镇、农村,收视率高的特点,在抚松电视台警务报道专题节目中开辟专栏,将公安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成效、相关法律法规知识,交通案例及经验教训、民警在开展交通管理工作中的苦与累镜头分类系列播出。让人民群众全面了解公安交通管理工作,拉进民警与群众的距离;让人民群众了解交通安全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让人民群众了解参与交通活动时要遵守的交通规则,如何避免不安全的因素造成的危害;……久而久之,群众的交通安全意识与交通文明意识也得到提高。
(三)开展交通安全共建活动。我队结合创平安大道中交通安全共建活动,经常组织民警深入设在事故高发路段或重点道路边上的村庄、企业、学校等单位,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交通安全图片展、交
通安全知识竞赛、播放交通安全知识教育碟片、上交通安全知识讲座、制作交通安全宣传栏等各种形式的交通安全宣传活动,坚持把交通安全知识送进村、厂、校。通过积极开展交通安全宣传“五进”工作,充分提高了这些地区交通参与人的交通安全意识,使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事半功倍。
(四)举办交通安全教育展示厅。交通违法行为人之所以违反交通安全法律法规,通常是因为他们不懂其行为违反了相关交通法律法规或者虽然知道交通违法了但心存侥幸心理,不懂其行为会造成相应的危害。我队在各中队设立一个交通安全教育展示厅,悬挂交通安全知识、典型交通事故案例挂图,播放交通安全知识教育光碟。在查获每起交通违法行为,准备对其进行处罚前首先要求违法人接受半个小时或一个小时的交通安全教育。通过教育让违法行为人认识到自己行为的违法危害性,自觉接受处罚,且促进其在今后参与交通活动时会更注意交通安全了,这比起“重处罚轻教育”的效果要好很多。
(五)开展丰富多样的交通安全宣传活动。寓交通安全教育于娱乐中,大、中队经常组织娱乐宣传教育活动。例如开展交通安全知识竞赛。在交通安全共建村、厂、校,提前数天发给参与人一些交通安全知识资料让他们学习,数天后,在这些共建单位开展交通安全知识竞赛,就资料里的内容问答,答对的参与者奖励一些小奖品,这种活动容易提高群众了解交通安全知识的兴趣与主动性。又比如赠送安全头盔。对一些不戴安全头盔的违法人在查获之后,赠与安全头盔,原本以为会受到严厉处罚的违法行为人不仅没受到处罚,还意外获
赠,那还有什么“理由”不戴头盔呢?丰富多样的交通安全宣传活动经常开展,让辖区群众受到经常性的交通安全教育,久而久之,安全意识也会有所提升。此外,在一些人流聚集地开展交通安全图片展、播放交通安全教育碟片、散发交通安全传单等等活动也能收到很好宣传教育效果。
三、实行人性化管理,尽量化解被处罚人的抵触情绪 ? 在不少群众眼里,交通民警就等同于“罚款的警察”,为了消除这种误解,除了大力加强交通安全教育、极力提高辖区群众的交通安全意识外,很关键的一点是要强化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人性化管理措施。作为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工作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尽量减少交通违法行为、遏制交通事故。安全是“目的”,“手段”未必要罚款。
为改变以往在群众眼里公安交警“以罚为主”的交通管理方式,大、中队经常性的开展交通安全劝导活动,对驾驶两轮摩托车不戴安全头盔、车辆违法停放、闯禁行路线等轻微交通违法行为在被查获后不再进行罚款,而是让交通违法人参与交通执勤劝勉其他人遵守交通法规、协助维持交通秩序来代替处罚,这既扩大了交通管理人员队伍,也改变了以往在群众眼中以罚为主的公安交警形象,既做好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又能够适应农村经济落后的民情,也能增强对交通违法人的交通安全教育,以教育代罚款,达到减少交通违法行为、改善交通秩序的目的。
四、调动群众主动参与交通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开展“群防群治”
?(一)成立各类型车辆“协会”自治。我队分片划区在农村基层鼓励各种类型的车辆驾驶人员成立协会等组织开展自治管理。目前,抚松全市按乡镇划分成立了客运车队、货运车队、农用车队等 13 个,在协会的内部再根据区域(我们管辖的区域——各乡镇——各行政村)的划分成立了相应的分支机构(即“分会”),层层而下,形成了一个类似“金字塔”型的管理机构,这些协会的“管理者”直接对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负责,负责签订安全责任状、定期组织交通安全教育等等,协会的管理章程里也制定了相关法律规定,如:严禁非法载客上路,严禁未无证驾驶无牌车辆等等,他们拥有了充分“自治权”,并相互监管。不仅节省了警力,提高了工作效率,又让这些驾驶人员有了“自治”的感觉,调动其参与交通管理的工作积极性。
(二)组织交通安全义务巡逻队。各中队与辖区团组织联合召集优秀青年组成道路交通义务巡逻队,负责各辖区的交通安全工作,开展对占道晒粮、路边堆放砂石建筑材料、乱摆摊设点、非法载客等行为进行劝导,消除交通安全隐患,创造良好的交通执法环境。
(三)组织联勤执法队、各部门齐抓共管。交通管理工作并非仅仅交警部门的“独角戏”,交通管理工作直接面对群众、涉及面广,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尤其在乡镇基层,警力少、管理线路长,单靠交警一部门只会出现心有余力不足的现象,政府与各职能部门的支持起着关键性作用。争取当地政府、党委的支持,联合各职能部门组建一个联勤执法队,齐抓共管交通安全工作,开展社会化交通管理,不仅可以相应解决乡镇基层中队警力不足的问题,还可以相互弥补职能的欠缺,效果尤佳。
五、延伸各种业务到基层,真正做到便民利民 ? 农村基层之所以存在大量的无牌无证车辆,很大原因上是因为地处边远,进城培训驾驶证、车辆挂牌不方便,所以虽然很多乡镇基层中队大力强强整治,但是仍然治标不治本,很多车辆还是在被处罚后不及时参加培训驾驶证、车辆挂牌,而交通管理工作也很容易陷入一种僵局——整治力度大却收获小,辖区的交通违法率仍居高不下。抚松交警我队自 2003 年开展“贯彻十六大,全面奔小康,公安交警怎么办”大讨论以来,开展一系列便民利民措施,延伸车管、驾管业务到基层,组建流动车管站、驾驶证培训班,定期或不定期深入各乡镇为边远地区群众挂牌、年检、培训驾驶证让正规购买的车辆方便挂牌,让愿意参加驾驶证培训的驾驶人员方便培训,这样一来便可以使辖区的无牌证车辆大大减少,不仅赢得群众对公安交通管理机关的便民利民措施的肯定,促进和谐交通管理环境的建设,同时也可以降低辖区的交通违法率。
六、加强警民沟通,强化廉政监督 ? 近年来,我们大、中队积极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管理对象等在人民群众中带有号召力的人士为廉政监督员,经常性召开通报会议,向监督员传达新的法律、法规和通报部署开展的专项整治活动,争取他们的理解支持,并充当警民沟通的共同桥梁。群众有什么热点、难点问题通过这些代表向我们反映,而我们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开展的一些专项活动的精神也通过这些代表公布。在执法工作展开时,遇到
一些群众“不理解”的责问时,这些代表便会发挥作用,对这些群众解释我们的工作目的等等,消除误会,使公安交通管理机关与群众之间建立和谐的关系。建立廉政监督机制、开展民主评议行风等有利于强化警民关系的活动,不仅可以加强警民的沟通,更关键的是也给自己树立一面“镜子”,通过廉政监督,可以及时发现自己工作开展中存在哪些不足之处,即使改正或补救,以利于和谐执法环境的构建。
关于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现状调查报告
大学生阅读现状调查问卷
**县医疗资源配置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
当代大学生思想汇报
对于亲子沟通现状调查分析及建议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