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颐和园导游词300字 颐和园导游词100字篇一
我们现在即将前往的就是颐和园,利用这一段时间,我向大家简短的介绍一下颐和园的历史以及现在的状况。
最早在辽金时代的时候,皇帝就已经开始在北京修建皇家园林了。当时在今天的万寿山昆明湖一带修建了金山行宫,将这里称为金山、金山泊。到了元朝,有将这改名为翁山、翁山泊。而明代初期则改称西湖并修建了园静寺,命名为好山园。到了万历是十六年,也就是1588年,这里已经具有一定的园林规模,享有“十里青山行画里,双飞白鸟似江南”的称誉。然而让这里真正成为一处皇家园林的是清代。在康熙年间就曾在此修建行宫,到了乾隆十四年到二十九年,也就是1749~1764年,就在原来的基础上修建了清漪园,扩湖,推山,将湖称为昆明湖,山叫做万寿山。而且这里还成了著名的三山五园之一。和我国古代的大多数皇家建筑一样,这里也没能躲过入侵者的践踏,在1860年这里被英法联军抢掠并且烧毁了。过了一些年,慈禧太后挪用了海军经费对这里进行了重建,而且光绪皇帝下昭将这里改名为颐和园。可是在1900年的时候,颐和园又再次遭到了八国联军(俄英法德意日美奥)的严重破坏。从此之后对这里所进行的重修,因为财力不足,所以后山部分长期都没有修复。到了1912年,依照清史的优待条件,颐和园仍然掌握在逊帝溥仪手中。过了两年,这里曾作为他的私人财产一度开放,但是因为交通不便票价昂贵等原因,没什么人来。在1924年溥仪被逐出颐和园后,北洋政府将这里正式改为对外开放的公园。1948年12月,人民政府接受这里后,经过综合治理,仍然保持着其皇家园林的风貌。而且这里还成为了世界上造景丰富、建筑集中、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
我们即将所看到的颐和园共占地290公顷,其中陆地四分之一,水面达到了四分之三。根据皇家园林建园的用途和特点,可将颐和园景区分为政治活动区,帝后生活区和风景游览区三个部分。
来到了东宫门,我们本次的游览也就正式开始了。
在东宫门外,有一座“涵虚”、“罨yan秀”的牌楼。其中涵虚的意思是天地开阔,山清水秀,包罗万象。罨秀是有捕捉美丽景色之意。而东宫门也是颐和园的正门。门上高悬的颐和园的匾额就是光绪皇帝的手书。颐和二字则取颐养精神、心情平和的意思。
进入东宫门,我们首先来到的便是颐和园的政治活动区。南侧对称排列着南北九卿房,是清朝九卿六部值班的地方。在往前行,便来到了仁寿门,迎面看到的这五块太湖石叫作峰虚五老,寓意长寿。而在汉白玉须弥座上的这只铜制怪兽,人称麒麟,俗称四不象,是龙九子之一,象征吉祥富贵。在殿前还陈设有两对龙凤造型的铜香炉,在朝里活动中是用来点香,渲染气氛的。按古代礼制,龙居中,象征皇帝,凤在两侧,象征皇后。而在这里,却是龙在两侧,这与清朝末年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不无关系,突出了凤的地位。
我们面前这座雄伟的建筑就是仁寿殿。其实在乾隆年间的时候,规定凡是当朝的大殿就要叫做“勤政殿”,意思是游园不要忘了勤理政务。到了颐和园的时候,便将这里改为仁寿殿,取自孔子论语中的“仁者寿”,意思是施仁政的人可以长寿。现在,仁寿殿的陈设和原状是基本一致的。殿内的地平床上有九龙宝座。它后面还设有紫檀木九龙屏风,屏风以紫檀木为框架,雕有九条闹龙,中心是玻璃镜,镜面上写有226个不同写法的寿字。在宝座四周,还设有掌扇,角端等。其中角端是传说中异兽,实际用处其实就是香炉。而殿内两侧的暖阁,是慈禧光绪还有王宫大臣休息的地方,当中有一幅百蝠图的缂丝工艺品,中间还有一个慈禧亲笔写的寿字,因为蝠与福同音,所以这幅工艺品也被称为百福捧寿。这个玻璃风景台屏是用翠鸟的羽毛粘制而成的,大家可以看到,这个乾隆年间的作品虽然历经二百多年可是还是色彩依旧。
穿过仁寿殿我们就来到了当年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看戏的场所——德和园,取自左转“君子听之以平其心,心平德和”,意思是听了美好的曲子,就会心地平和,达到道德高尚的境界。德和园的大戏楼是清代三大戏楼中最大的,结构严谨,十分的壮观,高21米,低台宽17米,分为三层,自上而下分别是福台,禄台和寿台。在寿台地板上还有一口深井,四眼干土井。各层地板都可以开合。在开启时,天井和地井沟通,顶部有绞车牵引,可以是剧中的神仙鬼怪在舞台上天入地,寿台下面的井还可以起到声音共鸣的作用,使演员声音更加洪亮,水井还可以用于表演龙口喷水等景观。除此之外,还设有扮戏楼,共演员化妆用的。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展示戏装,陈设慈禧的奔驰车的地方就是当时的扮戏楼。
在戏台的对面,是颐乐殿以及东西侧的廊子,这里就是当时帝后和王宫大臣们看戏的地方。殿内正中设有金漆珐琅百鸟朝凤宝座,是慈禧受贺时用的,凤为百鸟之王,把这个屏风放在颐乐殿,暗喻了慈禧太后的权威。当年王宫大臣看戏的廊房现在已经被开辟为颐和园文物展览室,东侧是慈禧太后的服饰以及生活用品,西侧则是制作精美的工艺品。
在我国古代,有首诗曾经写到“山重水覆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们现在来到的仁寿殿后的假山中,便能体会其中的含义。这里运用了我国造园艺术中的抑景法。开始,这里好像已经没有路可以走了,可是随着不断的前进,豁然开朗,在我们前面有出现了一碧千倾的昆明湖。
昆明湖原来是一个由泉水汇聚而成的湖泊,叫西海,面积还没有现在的一半大。到了乾隆年间修建园林的时候,将这里进行了改造,形成了今天的湖泊,而这里为什么叫做昆明湖呢?这是因为在距今20__多年的西汉时期,云南滇池有个小国叫做昆明国,汉武帝为征伐那里,在首都长安开凿了一个仿滇池的昆明池,操练水军。乾隆皇帝根据这个典故,将西海改为昆明湖,并效仿汉武帝在这里演习水师,这就是昆明湖名称的由来。而当时改建昆明湖所挖出的淤泥全都堆在了翁山,是原来的小土丘增高和扩展了不少,乾隆皇帝在为母亲祝寿的时候,在山上园静寺的遗址上兴建了大报恩延寿寺,并将翁山赐名万寿山,取意长寿。在不远处有一个小岛上种的全都是桃柳,上边有一个亭子叫做知春亭,古人云:“竹外桃花三两只,春江水暖鸭先知”,每年春天来到的时候,这里就是颐和园中最早报春的地方。
我们看到这组建筑别致、环境幽雅的四合院叫做玉澜堂,出自晋代诗人陆机:“玉泉涌微澜”的诗句,这里就是光绪皇帝来颐和园是居住的地方。既然说到了这里,就有必要提及一下戊戌变法。爱新觉罗·载(tian)就是清朝的第九个皇帝,也就是慈禧的侄子,光绪皇帝。同治皇帝死了以后,慈禧太后为了能够继续掌权,所以就让、四岁的载当皇帝,而她则再度垂帘听政。到了光绪19岁亲政以后,宫廷内保守派和维新派在政治上起了冲突。1898年,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人通过光绪皇帝实行变法,史称“戊戌变法”,由于这次变法运动只持续了103天,就被以慈禧太后位代表的保守派所扼杀,所以也叫“百日维新”。变法失败以后,光绪被软禁在了南海的瀛台岛上,每年慈禧来到颐和园,他也必须一同前来,住在玉澜堂。为了控制光绪的一举一动,慈禧太后命仁在玉澜堂周围修筑了不少砖墙,门口还有太监把守,此时的玉澜堂好像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不过到了现在,原来的砖墙已经基本拆除了,基本上恢复了以前的面貌,只有玉澜堂东西配殿内的砖墙仍然保持原来的样子,作为有关变法的遗迹供游人参观。在玉澜堂殿内有乾隆时候制作的地平床,宝座,屏风,香几等等,东暖阁是光绪的早餐室,西暖阁就是寝室,殿外东侧是书房,西侧是洗手间,浴室以及更衣的地方。殿内的御案是紫檀木框架,以沉香木为中心,做工十分精美。围屏是用两层玻璃合成的,上边既有中国山水画,也有西洋的风景画,颜料是用天然宝石研磨而成的,至今色彩依然艳丽。前层玻璃的背面画有前景和中景,后层玻璃的正面有中景和远景,两层之间相隔一段距离,立体感极强。而殿中“复殿留景”的匾额意思就是深宫中住着圣明之君的意思。
在玉澜堂的后边就是宜芸馆,宜芸是适于藏书的地方。正殿就是光绪的皇后隆裕居住的地方,西配殿曾经是光绪宠爱的妃子珍妃的住所。在戊戌变法失败以后,慈禧命令隆裕皇后住到石丈亭北西四所的第一所,让珍妃住到第二所,这以后,光绪皇帝想见到自己的内人都很困难了。
出了宜芸馆,我们就来到了乐寿堂。乐寿是出自《论语》中“智者乐,仁者寿”,意思是说,这里就是仁者智者居住的地方。乐寿堂是生活区里的主要建筑,在乾隆年间,这里是乾隆母亲纽钴禄氏居住在这里,光绪年间,慈禧太后就住在这里。
通过了水木自亲,也就是乐寿堂的正门,我们也就进入了庭院。可以看到在庭院中陈设乐很多的东西。铜鹿、铜鹤、铜花瓶,分别借鹿、鹤、瓶的谐音,取意“六合太平”,意思是天下太平。园内还种植有玉兰、海棠、牡丹,取意“玉堂富贵”。中间的这块太湖石,因为形状像灵芝,所以叫做“青芝岫”。其实它还有个名字叫做败家石,这是因为在明朝有个人非常喜欢石头的人叫米万钟,在房山看中了这块石头,要将它放入海淀的勺园当中,可是在因为种.种不利因素,推托说耗尽财力,将它丢在了路边,后来,乾隆皇帝在从清西陵返回京城的途中看到了这块石头,所以将它运到乐寿堂。在乐寿堂殿内有以玻璃镜子为中心的紫檀木屏风,上边还镶嵌有贝雕饰物。镏金九桃大熏炉是用来焚烧檀香的,起到调节室内空气的作用。桌子上的两个青花大瓷盘是清代青花瓷的代表作,用来盛放水果供慈禧观赏和闻香气。在殿内东西两侧还有百鸟朝凤,孔雀开屏两副坐屏,都是粤绣精品。殿顶悬挂的五彩玻璃吊灯,是1903年从德国进口的,它是我国早期的电灯之一,发电机安装在文昌阁附近。在慈禧太后吃点心和品茶的时候,还可以观赏鱼桌,它是以金星紫檀木坐框架,镶有玻璃台面,桌子里边还镶嵌着用珍贵材料镂空雕琢的山水人物和亭台楼阁,密封性良好,可以养金鱼。殿内“慈晖懿祉”的匾额意思是:受母后之深恩,托母后之洪福。
乐寿堂的西跨院叫扬仁风,庭院内的建筑极具江南园林特色。在园内北面的正中山坡上,有扇面形状的“扇面殿”,殿前地面使用汉白玉砌成的扇骨、山轴,整座殿堂好像一把打开的折扇。
从这里出来,我们就走上了连接万寿山与昆明湖的长廊。它东起邀月门,西止石丈亭,全长728米,共273间。由于长廊的地基是随着万寿山地势高低而起伏的,所以廊身的走向是以昆明湖北岸的弯曲而变化的,在地势高低和变向的连接点上,还建有四个亭子代表春夏秋冬,分别是留佳寄澜秋水和清遥,设计十分的巧妙。长廊是我国园林中最长的游廊,也有画廊之称。这是因为在廊中共有苏式彩绘1.4万多幅,而且很少重复。其中有关于西湖风光的546幅,是乾隆十五年建造长廊时,命人到杭州临摹回来画上的。人物画多采用了我国古典文学名著,比如《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等等,所设计的内容时间跨度非常大,从三皇五帝到清朝,上下五千年,可以说的上是我国文化史的一个缩影,在1900年的时候,这里被《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评为全球画廊之冠。
走出了长廊,我们就来到了以排云点为中心的祝寿庆典区,这里是万寿山前山最宏伟的一组建筑,构成了万寿山的中轴线。这条中轴线从临湖码头到山顶的智慧海,分布有排云门、排云殿、佛香阁、众香界、智慧海等主要建筑。
排云殿建在乾隆年间大报恩延寿寺中大雄宝殿的遗址上,是慈禧太后过生日时接受百官朝贺的地方。排云出自晋代诗人郭璞:“神仙排云出,但见金银台”的诗句。
在殿内,除了宝座,屏风等常规陈设以外,还有一些渲染气氛的特殊陈设,比如用中国台湾乌木雕刻的屏风,沉香木雕刻的寿字,圆镜插屏,金漆梅花树船和桦木根雕群仙祝寿。在祝寿的时候,二品以上的官员跪拜在排云门内,而三品以下者则在门外,光绪皇帝在二宫门正中跪拜,慈禧则坐在正殿内的九龙宝座上接受拜贺,可见慈禧太后当时地位之高。
(“蕃厘经纬”的匾额意思是幸福无边)
佛香阁、众香界和智慧海是乾隆年间大报恩延寿寺的一部分
佛香阁建于乾隆二十三年,也就是1758年,在光绪十七年的时候重建,耗费了银两78万多两,是颐和园当中花费最多的工程。它是全园建筑的中心,以8根铁梨木为支柱,支撑着41米高的三层,八面,四重檐的阁楼,艺术水准非常高,原来在这里供奉有5米多高的金身佛香。
智慧海在外寿山的最高处,建于乾隆年间,名称来自《无量寿经》中“如来智慧海,身府无崖底。”意思是如来佛智慧如海,佛法无边。这里是一座用琉璃砖瓦和石料建成的两层无梁殿,原来供奉有无量寿佛,外壁上还嵌着1008尊小佛,虽然在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的时候殿堂没有被烧毁,但是这些佛像却遭到了破坏。
颐和园导游词300字 颐和园导游词100字篇二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旅行社的导游员,我姓*,今天就有我来带领大家共同游览这个清代的皇家园林——颐和园。希望我的讲解能够令各位满意,是我们共同度过这一美好的时光。
我们现在即将前往的就是颐和园,利用这一段时间,我向大家简短的介绍一下颐和园的历史以及现在的状况。
最早在辽金时代的时候,皇帝就已经开始在北京修建皇家园林了。当时在今天的万寿山昆明湖一带修建了金山行宫,将这里称为金山、金山泊。到了元朝,有将这改名为翁山、翁山泊。而明代初期则改称西湖并修建了园静寺,命名为好山园。到了万历是十六年,也就是1588年,这里已经具有一定的园林规模,享有“十里青山行画里,双飞白鸟似江南”的称誉。然而让这里真正成为一处皇家园林的是清代。在康熙年间就曾在此修建行宫,到了乾隆十四年到二十九年,也就是1749~1764年,就在原来的基础上修建了清漪园,扩湖,推山,将湖称为昆明湖,山叫做万寿山。而且这里还成了著名的三山五园之一。和我国古代的大多数皇家建筑一样,这里也没能躲过入侵者的践踏,在1860年这里被英法联军抢掠并且烧毁了。过了一些年,慈禧太后挪用了海军经费对这里进行了重建,而且光绪皇帝下昭将这里改名为颐和园。可是在1920xx年的时候,颐和园又再次遭到了八国联军(俄英法德意日美奥)的严重破坏。从此之后对这里所进行的重修,因为财力不足,所以后山部分长期都没有修复。到了1920xx年,依照清史的优待条件,颐和园仍然掌握在逊帝溥仪手中。过了两年,这里曾作为他的私人财产一度开放,但是因为交通不便票价昂贵等原因,没什么人来。在1920xx年溥仪被逐出颐和园后,北洋政府将这里正式改为对外开放的公园。1948年12月,人民政府接受这里后,经过综合治理,仍然保持着其皇家园林的风貌。而且这里还成为了世界上造景丰富、建筑集中、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
我们即将所看到的颐和园共占地290公顷,其中陆地四分之一,水面达到了四分之三。根据皇家园林建园的用途和特点,可将颐和园景区分为政治活动区,帝后生活区和风景游览区三个部分。
来到了东宫门,我们本次的游览也就正式开始了。
在东宫门外,有一座“涵虚”、“罨yan秀”的牌楼。其中涵虚的意思是天地开阔,山清水秀,包罗万象。罨秀是有捕捉美丽景色之意。而东宫门也是颐和园的正门。门上高悬的颐和园的匾额就是光绪皇帝的手书。颐和二字则取颐养精神、心情平和的意思。
进入东宫门,我们首先来到的便是颐和园的政治活动区。南侧对称排列着南北九卿房,是清朝九卿六部值班的地方。在往前行,便来到了仁寿门,迎面看到的这五块太湖石叫作峰虚五老,寓意长寿。而在汉白玉须弥座上的这只铜制怪兽,人称麒麟,俗称四不象,是龙九子之一,象征吉祥富贵。在殿前还陈设有两对龙凤造型的铜香炉,在朝里活动中是用来点香,渲染气氛的。按古代礼制,龙居中,象征皇帝,凤在两侧,象征皇后。而在这里,却是龙在两侧,这与清朝末年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不无关系,突出了凤的地位。
我们面前这座雄伟的建筑就是仁寿殿。其实在乾隆年间的时候,规定凡是当朝的大殿就要叫做“勤政殿”,意思是游园不要忘了勤理政务。到了颐和园的时候,便将这里改为仁寿殿,取自孔子论语中的“仁者寿”,意思是施仁政的人可以长寿。现在,仁寿殿的陈设和原状是基本一致的。殿内的地平床上有九龙宝座。它后面还设有紫檀木九龙屏风,屏风以紫檀木为框架,雕有九条闹龙,中心是玻璃镜,镜面上写有226个不同写法的寿字。在宝座四周,还设有掌扇,角端等。其中角端是传说中异兽,实际用处其实就是香炉。而殿内两侧的暖阁,是慈禧光绪还有王宫大臣休息的地方,当中有一幅百蝠图的缂丝工艺品,中间还有一个慈禧亲笔写的寿字,因为蝠与福同音,所以这幅工艺品也被称为百福捧寿。这个玻璃风景台屏是用翠鸟的羽毛粘制而成的,大家可以看到,这个乾隆年间的作品虽然历经二百多年可是还是色彩依旧。
穿过仁寿殿我们就来到了当年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看戏的场所——德和园,取自左转“君子听之以平其心,心平德和”,意思是听了美好的曲子,就会心地平和,达到道德高尚的境界。德和园的大戏楼是清代三大戏楼中最大的,结构严谨,十分的壮观,高21米,低台宽17米,分为三层,自上而下分别是福台,禄台和寿台。在寿台地板上还有一口深井,四眼干土井。各层地板都可以开合。在开启时,天井和地井沟通,顶部有绞车牵引,可以是剧中的神仙鬼怪在舞台上天入地,寿台下面的井还可以起到声音共鸣的作用,使演员声音更加洪亮,水井还可以用于表演龙口喷水等景观。除此之外,还设有扮戏楼,共演员化妆用的。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展示戏装,陈设慈禧的奔驰车的地方就是当时的扮戏楼。
在戏台的对面,是颐乐殿以及东西侧的廊子,这里就是当时帝后和王宫大臣们看戏的地方。殿内正中设有金漆珐琅百鸟朝凤宝座,是慈禧受贺时用的,凤为百鸟之王,把这个屏风放在颐乐殿,暗喻了慈禧太后的权威。当年王宫大臣看戏的廊房现在已经被开辟为颐和园文物展览室,东侧是慈禧太后的服饰以及生活用品,西侧则是制作精美的工艺品。
在我国古代,有首诗曾经写到“山重水覆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们现在来到的仁寿殿后的假山中,便能体会其中的含义。这里运用了我国造园艺术中的抑景法。开始,这里好像已经没有路可以走了,可是随着不断的前进,豁然开朗,在我们前面有出现了一碧千倾的昆明湖。
昆明湖原来是一个由泉水汇聚而成的湖泊,叫西海,面积还没有现在的一半大。到了乾隆年间修建园林的时候,将这里进行了改造,形成了今天的湖泊,而这里为什么叫做昆明湖呢?这是因为在距今20xx多年的西汉时期,云南滇池有个小国叫做昆明国,汉武帝为征伐那里,在首都长安开凿了一个仿滇池的昆明池,操练水军。乾隆皇帝根据这个典故,将西海改为昆明湖,并效仿汉武帝在这里演习水师,这就是昆明湖名称的由来。而当时改建昆明湖所挖出的淤泥全都堆在了翁山,是原来的小土丘增高和扩展了不少,乾隆皇帝在为母亲祝寿的时候,在山上园静寺的遗址上兴建了大报恩延寿寺,并将翁山赐名万寿山,取意长寿。在不远处有一个小岛上种的全都是桃柳,上边有一个亭子叫做知春亭,古人云:“竹外桃花三两只,春江水暖鸭先知”,每年春天来到的时候,这里就是颐和园中最早报春的地方。
我们看到这组建筑别致、环境幽雅的四合院叫做玉澜堂,出自晋代诗人陆机:“玉泉涌微澜”的诗句,这里就是光绪皇帝来颐和园是居住的地方。既然说到了这里,就有必要提及一下戊戌变法。爱新觉罗·载湉(tian)就是清朝的第九个皇帝,也就是慈禧的侄子,光绪皇帝。同治皇帝死了以后,慈禧太后为了能够继续掌权,所以就让、四岁的载湉当皇帝,而她则再度垂帘听政。到了光绪19岁亲政以后,宫廷内保守派和维新派在政治上起了冲突。1898年,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人通过光绪皇帝实行变法,史称“戊戌变法”,由于这次变法运动只持续了103天,就被以慈禧太后位代表的保守派所扼杀,所以也叫“百日维新”。变法失败以后,光绪被软禁在了南海的瀛台岛上,每年慈禧来到颐和园,他也必须一同前来,住在玉澜堂。为了控制光绪的一举一动,慈禧太后命仁在玉澜堂周围修筑了不少砖墙,门口还有太监把守,此时的玉澜堂好像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不过到了现在,原来的砖墙已经基本拆除了,基本上恢复了以前的面貌,只有玉澜堂东西配殿内的砖墙仍然保持原来的样子,作为有关变法的遗迹供游人参观。在玉澜堂殿内有乾隆时候制作的地平床,宝座,屏风,香几等等,东暖阁是光绪的早餐室,西暖阁就是寝室,殿外东侧是书房,西侧是洗手间,浴室以及更衣的地方。殿内的御案是紫檀木框架,以沉香木为中心,做工十分精美。围屏是用两层玻璃合成的,上边既有中国山水画,也有西洋的风景画,颜料是用天然宝石研磨而成的,至今色彩依然艳丽。前层玻璃的背面画有前景和中景,后层玻璃的正面有中景和远景,两层之间相隔一段距离,立体感极强。而殿中“复殿留景”的匾额意思就是深宫中住着圣明之君的意思。
在玉澜堂的后边就是宜芸馆,宜芸是适于藏书的地方。正殿就是光绪的皇后隆裕居住的地方,西配殿曾经是光绪宠爱的妃子珍妃的住所。在戊戌变法失败以后,慈禧命令隆裕皇后住到石丈亭北西四所的第一所,让珍妃住到第二所,这以后,光绪皇帝想见到自己的内人都很困难了。
出了宜芸馆,我们就来到了乐寿堂。乐寿是出自《论语》中“智者乐,仁者寿”,意思是说,这里就是仁者智者居住的地方。乐寿堂是生活区里的主要建筑,在乾隆年间,这里是乾隆母亲纽钴禄氏居住在这里,光绪年间,慈禧太后就住在这里。
通过了水木自亲,也就是乐寿堂的正门,我们也就进入了庭院。可以看到在庭院中陈设乐很多的东西。铜鹿、铜鹤、铜花瓶,分别借鹿、鹤、瓶的谐音,取意“六合太平”,意思是天下太平。园内还种植有玉兰、海棠、牡丹,取意“玉堂富贵”。中间的这块太湖石,因为形状像灵芝,所以叫做“青芝岫”。其实它还有个名字叫做败家石,这是因为在明朝有个人非常喜欢石头的人叫米万钟,在房山看中了这块石头,要将它放入海淀的勺园当中,可是在因为种种不利因素,推托说耗尽财力,将它丢在了路边,后来,乾隆皇帝在从清西陵返回京城的途中看到了这块石头,所以将它运到乐寿堂。在乐寿堂殿内有以玻璃镜子为中心的紫檀木屏风,上边还镶嵌有贝雕饰物。镏金九桃大熏炉是用来焚烧檀香的,起到调节室内空气的作用。桌子上的两个青花大瓷盘是清代青花瓷的代表作,用来盛放水果供慈禧观赏和闻香气。在殿内东西两侧还有百鸟朝凤,孔雀开屏两副坐屏,都是粤绣精品。殿顶悬挂的五彩玻璃吊灯,是1920xx年从德国进口的,它是我国早期的电灯之一,发电机安装在文昌阁附近。在慈禧太后吃点心和品茶的时候,还可以观赏鱼桌,它是以金星紫檀木坐框架,镶有玻璃台面,桌子里边还镶嵌着用珍贵材料镂空雕琢的山水人物和亭台楼阁,密封性良好,可以养金鱼。殿内“慈晖懿祉”的匾额意思是:受母后之深恩,托母后之洪福。
乐寿堂的西跨院叫扬仁风,庭院内的建筑极具江南园林特色。在园内北面的正中山坡上,有扇面形状的“扇面殿”,殿前地面使用汉白玉砌成的扇骨、山轴,整座殿堂好像一把打开的折扇。
从这里出来,我们就走上了连接万寿山与昆明湖的长廊。它东起邀月门,西止石丈亭,全长728米,共273间。由于长廊的地基是随着万寿山地势高低而起伏的,所以廊身的走向是以昆明湖北岸的弯曲而变化的,在地势高低和变向的连接点上,还建有四个亭子代表春夏秋冬,分别是留佳寄澜秋水和清遥,设计十分的巧妙。长廊是我国园林中最长的游廊,也有画廊之称。这是因为在廊中共有苏式彩绘1.4万多幅,而且很少重复。其中有关于西湖风光的546幅,是乾隆十五年建造长廊时,命人到杭州临摹回来画上的。人物画多采用了我国古典文学名著,比如《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等等,所设计的内容时间跨度非常大,从三皇五帝到清朝,上下五千年,可以说的上是我国文化史的一个缩影,在1920xx年的时候,这里被《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评为全球画廊之冠。
走出了长廊,我们就来到了以排云点为中心的祝寿庆典区,这里是万寿山前山最宏伟的一组建筑,构成了万寿山的中轴线。这条中轴线从临湖码头到山顶的智慧海,分布有排云门、排云殿、佛香阁、众香界、智慧海等主要建筑。
排云殿建在乾隆年间大报恩延寿寺中大雄宝殿的遗址上,是慈禧太后过生日时接受百官朝贺的地方。排云出自晋代诗人郭璞:“神仙排云出,但见金银台”的诗句。
在殿内,除了宝座,屏风等常规陈设以外,还有一些渲染气氛的特殊陈设,比如用中国台湾乌木雕刻的屏风,沉香木雕刻的寿字,圆镜插屏,金漆梅花树船和桦木根雕群仙祝寿。在祝寿的时候,二品以上的官员跪拜在排云门内,而三品以下者则在门外,光绪皇帝在二宫门正中跪拜,慈禧则坐在正殿内的九龙宝座上接受拜贺,可见慈禧太后当时地位之高。
(“蕃厘经纬”的匾额意思是幸福无边)
佛香阁、众香界和智慧海是乾隆年间大报恩延寿寺的一部分。
佛香阁建于乾隆二十三年,也就是1758年,在光绪十七年的时候重建,耗费了银两78万多两,是颐和园当中花费最多的工程。它是全园建筑的中心,以8根铁梨木为支柱,支撑着41米高的三层,八面,四重檐的阁楼,艺术水准非常高,原来在这里供奉有5米多高的金身佛香。
智慧海在外寿山的最高处,建于乾隆年间,名称来自《无量寿经》中“如来智慧海,身府无崖底。”意思是如来佛智慧如海,佛法无边。这里是一座用琉璃砖瓦和石料建成的两层无梁殿,原来供奉有无量寿佛,外壁上还嵌着1008尊小佛,虽然在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的时候殿堂没有被烧毁,但是这些佛像却遭到了破坏。
颐和园导游词300字 颐和园导游词100字篇三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旅行社的导游员,我姓*,今天就由我来带领大家共同游览这个清代的皇家园林一一颐和园。希望我的讲解能够令各位满意,使我们共同度过这一美好的时光。
我们现在即将前往的就是颐和园,利用这一段时间,我向大家简短的介绍一下颐和园的历史以及现在的状况。
最早在辽金时代的时候。皇帝就已经开始在北京修建皇家园林了。当时在今天的万寿山昆明湖一带修建了金山行宫。将这里称为金山、金山泊。到了元朝,又将这改名为翁山、翁山泊。而明代初期则改称西湖并修建了园静寺,命名为好山园。到了万历是十六年,也就是1588年,这里已经具有一定的园林规模,享有“十里青山行画里,双飞白鸟似江南”的称誉。然而让这里真正成为一处皇家园林的是清代。在康熙年间就曾在此修建行宫,到了乾隆十四年到二十九年,也就是1749~1764年,就在原来的基础上修建了清漪园,扩湖,推山,将湖称为昆明湖,山叫做万寿山。而且这里还成了著名的三山五园之一。和我国古代的大多数皇家建筑一样;这里也没能躲过入侵者的践踏;在1860年这里被英法联军抢掠并且烧毁了。过了一些年。慈禧太后挪用了海军经费对这里进行了重建,而且光绪皇帝下诏将这里改名为颐和园。可是在1920xx年的时候,颐和园又再次遭到了八国联军(俄英法德意日美奥)的严重破坏。从此之后对这里所进行的重修,因为财力不足,所以后山部分长期都没有修复。到了1920xx年依照清史的优待条件,颐和园仍然掌握在逊帝溥仪手中。过了两年,这里曾作为他的私人财产一度开放,但是因为交通不便票价昂贵等原因,没什么人来。在1920xx年溥仪被逐出颐和园后,北洋政府将这里正式改为对外开放的公园。1948年12月,人民政府接受这里后,经过综合治理,仍然保持着其皇家园林的风貌。而且这里还成为了世界上造景丰富、建筑集中、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
我们即将所看到的颐和园共占地290公顷。其中陆地四分之一、水面达到了四分之三。
根据皇家园林建园的用途和特点,可将颐和园景区分为政治活动区,帝后生活区和风景游览区三个部分。
来到了东宫门,我们本次的游览也就正式开始了。
在东宫门外,有一座“涵虚”、“罨yan秀”的牌楼。其中涵虚的意思是天地开阔、山清水秀。包罗万象。罨秀是有捕捉美丽景色之意。而东宫门也是颐和园的正门。门上高悬的颐和园的匾额就是光绪皇帝的手书。颐和二字则取颐养精神、心情平和的意思。
进入东宫门,我们首先来到的便是颐和园的政治活动区。南侧对称排列着南北九卿房,是清朝九卿六部值班的地方。在往前行,便来到了仁寿门,迎面看到的这五块太湖石叫作峰虚五老,寓意长寿。而在汉白玉须弥座上的这只铜制怪兽,人称麒麟,俗称四不象,是龙九子之一,象征吉祥富贵。在殿前还陈设有两对龙凤造型的铜香炉,在朝里活动中是用来点香,渲染气氛的。按古代礼制,龙居中,象征皇帝,凤在两侧,象征皇后。而在这里,却是龙在两侧,这与清朝末年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不无关系,突出了凤的地位。
我们面前这座雄伟的建筑就是仁寿殿。其实在乾隆年间的时候,规定凡是当朝的大殿就要叫做“勤政殿”,意思是游园不要忘了勤理政务。到了颐和园的时候,便将这里改为仁寿殿,取自孔子论语中的“仁者寿”,意思是施仁政的人可以长寿。现在,仁寿殿的陈设和原状是基本一致的。殿内的地平床上有九龙宝座。它后面还设有紫檀木九龙屏风,屏风以紫檀木为框架,雕有九条闹龙,中心是玻璃镜,镜面上写有226个不同写法的寿字。在宝座四周,还设有掌扇,角端等。其中角端是传说中异兽,实际用处其实就是香炉。而殿内两侧的暖阁,是慈禧光绪还有王宫大臣休息的地方,当中有一幅百蝠图的缂丝工艺品,中间还有一个慈禧亲笔写的寿字,因为蝠与福同音,所以这幅工艺品也被称为百福捧寿。这个玻璃风景台屏是用翠鸟的羽毛粘制而成的,大家可以看到,这个乾隆年间的作品虽然历经二百多年可是还是色彩依旧。
穿过仁寿殿我们就来到了当年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看戏的场所一一德和园,取自左转“君子听之以平其心,心平德和”,意思是听了美好的曲子,就会心地平和,达到道德高尚的境界。德和园的大戏楼是清代三大戏楼中最大的,结构严谨,十分的壮观,高21米,低台宽17米,分为三层,自上而下分别是福台,禄台和寿台。在寿台地板上还有一口深井,四眼干土井。各层地板都可以开合。在开启时,天井和地井沟通,顶部有绞车牵引,可以是剧中的神仙鬼怪在舞台上天入地,寿台下面的井还可以起到声音共鸣的作用,使演员声音更加洪亮,水井还可以用于表演龙口喷水等景观。除此之外,还设有扮戏楼,供演员化妆用的。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展示戏装,陈设慈禧的奔驰车的地方就是当时的扮戏楼。
在戏台的对面,是颐乐殿以及东西侧的廊子,这里就是当时帝后和王宫大臣们看戏的地方。殿内正中设有金漆珐琅百鸟朝凤宝座,是慈禧受贺时用的,凤为百鸟之王,把这个屏风放在颐乐殿,暗喻了慈禧太后的权威。当年王宫大臣看戏的廊房现在已经被开辞为颐和园文物展览室,东侧是慈禧太后的服饰以及生活用品,西侧则是制作精美的工艺品。
在我国古代,有首诗曾经写到“山重水覆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们现在来到的仁寿殿后的假山中,便能体会其中的含义。这里运用了我国造园艺术中的抑景法开始,这里好像已经没有路可以走了,可是随着不断的前进,豁然开朝,在我们前面有出现了一碧千倾的昆明湖。
昆明湖原来是一个由泉水汇聚而成的湖泊,叫西海,面积还没有现在的一半大。到了乾隆年间修建园林的时候,将这里进行了改造,形成了今天的湖泊,而这里为什么叫做昆明湖呢?这是因为在距今20xx多年的西汉时期,云南滇池有个小国叫做昆明国,汉武帝为征伐那里,在首都长安开凿了一个仿滇池的昆明池,操练水军。乾隆皇帝根据这个典故,将西海改为昆明湖,并效仿汉武帝在这里演习水师,这就是昆明湖名称的由来。而当时改建昆明湖所挖出的淤泥全都堆在了翁山,使原来的小土丘增高和扩展了不少,乾隆皇帝在为母亲祝寿的时候,在山上园静寺的遗址上兴建了大报恩延寿寺,并将翁山赐名万寿山,取意长寿。在不远处有一个小岛上种的全都是桃柳,上边有一个享子叫做知春亭,古人云:“竹外桃花三两只,春江水暖鸭先知”,每年春天来到的时候,这里就是颐和园中最早报春的地方。
我们看到这组建筑别致、环境幽雅的四合院叫做玉澜堂,出自晋代诗人陆机:“玉泉涌微澜”的诗句,这里就是光绪皇帝来颐和园是居住的地方。既然说到了这里,就有必要提及下戊戌变法。爱新觉罗・载湉(tian)就是清朝的第九个皇帝,也就是慈禧的侄子,光绪皇帝。
同治皇帝死了以后,慈禧太后为了能够继续掌权,所以就让四岁的载湉当皇帝,而她则再度垂帘听政:到了光绪19岁亲政以后,宫廷内保守派和维新派在政治上起了冲突1898年,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人通过光绪皇帝实行变法,史称“戊戌变法”,由于这次变法运动只持续了103天,就被以慈禧太后位代表的保守派所扼杀,所以也叫“百日维新”。变法失败以后,光绪被软禁在了南海的瀛台岛上,每年慈禧来到颐和园,他也必须同前来,住在玉澜堂。为了控制光绪的一举一动,慈禧太后命仁在玉澜堂周围修筑了不少砖墙,门口还有太监把守,此时的玉澜堂好像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不过到了现在,原来的砖墙己经基本拆除了,基本上恢复了以前的面貌,只有玉澜堂东西配殿内的砖墙仍然保持原来的样子,作为戊戌变法的遗迹供游人参观。在玉澜堂殿内有乾隆时候制作的地平床,宝座,屏风,香几等等,东暖阁是光绪的早餐室,西暖阁就是寝室,殿外东侧是书房,西侧是洗手间,浴室以及更衣的地方。殿内的御案是紫檀木框架,以沉香木为中心,做工十分精美。围屏是用两层玻璃合成的,上边既有中国山水画,也有西洋的风景画,颜料是用天然宝石研磨而成的,至今色彩依然艳丽。前层玻璃的背面画有前景和中景,后层玻璃的正面有中景和远景,两层之间相隔一段距离,立体感极强。而殿中“复殿留景”的匾额意思就是深宫中住着圣明之君的意思。
在玉澜堂的后边就是宜芸馆,宜芸是适于藏书的地方。正殿就是光绪的皇后隆裕居住的地方,西配殿曾经是光绪宠爱的妃子珍妃的住所。在戊戌变法失败以后,慈禧命令隆裕皇后住到石丈亭北西四所的第一所,让珍妃住到第二所,这以后,光绪皇帝想见到自己的内人都很困难了。
出了宜芸馆,我们就来到了乐寿堂。乐寿是出自《论语》中“智者乐,仁者寿”,意思是说,这里就是仁者智者居住的地方。乐寿堂是生活区里的主要建筑,在乾隆年间,这里是乾隆母亲纽钴禄氏居住在这里,光绪年间,慈禧太后就住在这里。通过了水木自亲,也就是乐寿堂的正门,我们也就进入了庭院。可以看到在庭院中陈设了很多的东西。铜鹿、铜鹤、铜花瓶,分别借鹿、鹤、瓶的谐音,取意“六合太平"”,意思是天下太平。园内还种植有玉兰、海棠、牡丹,取意“玉堂富贵”中间的这块太湖石,因为形状像灵芝,所以叫做“青芝岫”。其实它还有个名字叫做败家石,这是因为在明朝有个人非常喜欢石头的人叫米万钟,在房山看中了这块石头,要将它放入海淀的勺园当中,可是在因为种种不利因素,推托说耗尽财力,将它丢在了路边,后来,乾隆皇帝在从清西陵返回京城的途中看到了这块石头,所以将它运到乐寿堂。在乐寿堂殿内有以玻璃镜子为中心的紫檀木屏风,上边还镶嵌有贝雕饰物。镏金九桃大熏炉是用来焚烧檀香的,起到调节室内空气的作用。桌子上的两个青花大瓷盘是清代青花瓷的代表作,用来盛放水果供慈禧观赏和闻香气。在殿内东西两侧还有百鸟朝凤,孔雀开屏两副坐屏,都是粤绣精品。殿顶悬挂的五彩玻璃吊灯,是1920xx年从德国进口的,它是我国早期的电灯之一,发电机安装在文昌阁附近。在慈禧太后吃点心和品茶的时候,还可以观赏鱼桌,它是以金星紫檀木坐框架,镶有玻璃台面,桌子里边还镶嵌着用珍贵材料缕空雕琢的山水人物和亭台楼阁,密封性良好,可以养金鱼。殿内“慈晖懿祉”的匾额意思是:受母后之深恩,托母后之洪福。
乐寿堂的西跨院叫扬仁风,庭院内的建筑极具江南园林特色。在园内北面的正中山坡上,有扇面形状的“扇面殿”,殿前地面使用汉白玉砌成的扇骨、山轴,整座殿堂好像一把打开的折扇。
从这里出来,我们就走上了连接万寿山与昆明湖的长廊。它东起邀月门,西止石丈亭,全长728米,共273间。由于长廊的地基是随着万寿山地势高低而起伏的,所以廊身的走向是以昆明湖北岸的弯曲而变化的,在地势高低和变向的连接点上,还建有四个亭子代表春夏秋冬,分别是留佳寄澜秋水和清遥,设计十分的巧妙。长廊是我国园林中最长的游廊,也有画廊之称。这是因为在廊中共有苏式彩绘1.4万多幅,而且很少重复。其中有关于西湖风光的546幅,是乾隆十五年建造长廊时,命人到杭州临摹回来画上的。人物画多采用了我国古典文学名著,比如《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等等,所设计的内容时间跨度非常大,从三皇五帝到清朝,上下五千年,可以说的上是我国文化史的一个缩影,在1920xx年的时候,这里被《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评为全球画廊之冠。
走出了长廊,我们就来到了以排云点为中心的祝寿庆典区,这里是万寿山前山最宏伟的一组建筑,构成了万寿山的中轴线。这条中轴线从临湖码头到山顶的智蓑海,分布有排云门、排云殿、佛香阁、众香界、智慧海等主要建筑。
排云殿建在乾隆年间大报恩延寿寺中大雄宝殿的遗址上,是慈禧太后过生日时接受百官朝贺的地方。排云出自晋代诗人郭璞:“神仙排云出,但见金银台”的诗句。在殿内,除了宝座,屏风等常规陈设以外,还有一些渲染气氛的特殊陈设,比如用中国台湾乌木雕刻的屏风,沉香木雕刻的寿字,圆镜插屏,金漆梅花树船和桦木根雕群仙祝寿。在祝寿的时候,二品以上的官员跪拜在排云门内,而三品以下者则在门外,光绪皇帝在二宫门正中跪拜,慈禧则坐在正殿内的九龙宝座上接受拜贺,可见慈禧太后当时地位之高。
(“蕃厘经纬”的匾额意思是幸福无边)
佛香阁、众香界和智慧海是乾隆年间大报恩延寿寺的一部分。
佛香阁建于乾隆二十三年,也就是1758年,在光绪十七年的时候重建,耗费了银两78万多两,是颐和园当中花费最多的工程。它是全园建筑的中心,以8根铁梨木为支柱,支撑着41米高的三层,八面,四重檐的阁楼,艺术水准非常高,原来在这里供奉有5米多高的金身佛像。
颐和园导游词300字 颐和园导游词100字篇四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旅行社的导游员,我姓宋,今日就有我来带领咱们一起旅游这个清代的皇家园林——颐和园。期望我的解说能够令各位满足,是咱们一起度过这一夸姣的韶光。
咱们如今行将前往的即是颐和园,运用这一段时刻,我向咱们简略的介绍一下颐和园的前史以及如今的情况。
最早在辽金年代的时分,皇帝就现已开端在北京修建皇家园林了。其时在今日的万寿山昆明湖一带修建了金山行宫,将这儿称为金山、金山泊。到了元朝,有将这改名为翁山、翁山泊。而明代前期则改称西湖并修建了园静寺,命名为好山园。到了万历是十六年,也即是1588年,这儿现已具有必定的园林规划,享有“十里青山行画里,双飞白鸟似江南”的称赞。可是让这儿真实变成一处皇家园林的是清代。在康熙年间就曾在此修建行宫,到了乾隆十四年到二十九年,也即是1749~1764年,就在本来的基础上修建了清漪园,扩湖,推山,将湖称为昆明湖,山叫做万寿山。并且这儿还成了闻名的三山五园之一。和中国古代的大多数皇家修建相同,这儿也没能躲过侵略者的蹂躏,在1860年这儿被英法联军抢掠并且焚毁了。过了一些年,慈禧太后挪用了水兵经费对这儿进行了重建,并且光绪皇帝下昭将这儿改名为颐和园。可是在192019年的时分,颐和园又再次遭到了八国联军(俄英法德意日美奥)的严重损坏。从此之后对这儿所进行的重修,由于财力缺乏,所今后山有些长时间都没有修正。到了192019年,按照清史的优待条件,颐和园仍然把握在逊帝溥仪手中。过了两年,这儿曾作为他的私家产业一度敞开,可是由于交通不便票价贵重等缘由,没什么人来。在1924年溥仪被逐出颐和园后,北洋政府将这儿正式改为对外敞开的公园。1948年12月,政府承受这儿后,经过综合治理,仍然坚持着其皇家园林的相貌。并且这儿还变成了世界上造景丰厚、修建会集、保管最完好的皇家园林。
咱们行将所看到的颐和园共占地290公顷,其间陆地四分之一,水面到达了四分之三。依据皇家园林建园的用途和特征,可将颐和园景区分为政治活动区,帝后日子区和风景旅游区三个有些。
来到了东宫门,咱们本次的旅游也就正式开端了。
在东宫门外,有一座“涵虚”、“罨yan秀”的牌楼。其间涵虚的意思是六合开阔,山明水秀,一应俱全。罨秀是有捕捉秀丽风景之意。而东宫门也是颐和园的正门。门上高悬的颐和园的匾额即是光绪皇帝的手书。颐和二字则取颐养精神、心境平缓的意思。
进入东宫门,咱们首要来到的即是颐和园的政治活动区。南侧对称摆放着南北九卿房,是清朝九卿六部值勤的当地。在往前行,便来到了仁寿门,迎面看到的这五块太湖石叫作峰虚五老,涵义长命。而在汉白玉须弥座上的这只铜制怪兽,人称麒麟,俗称四不象,是龙九子之一,标志吉利富有。在殿前还摆设有两对龙凤外型的铜香炉,在朝里活动中是用来点香,烘托气氛的。按古代礼制,龙居中,标志皇帝,凤在两边,标志皇后。而在这儿,却是龙在两边,这与清朝末年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不无关系,突出了凤的位置。
咱们面前这座雄伟的修建即是仁寿殿。其实在乾隆年间的时分,规则但凡当朝的大殿就要叫做“勤政殿”,意思是游园不要忘了勤理政务。到了颐和园的时分,便将这儿改为仁寿殿,取自孔子论语中的“仁者寿”,意思是施仁政的人能够长命。如今,仁寿殿的摆设和原状是根本共同的。殿内的地平床上有九龙宝座。它后边还设有紫檀木九龙屏风,屏风以紫檀木为布局,雕有九条闹龙,中间是玻璃镜,镜面上写有226个不一样写法的寿字。在宝座邻近,还设有掌扇,角端等。其间角端是传说中异兽,实践用途其实即是香炉。而殿内两边的暖阁,是慈禧光绪还有王宫大臣歇息的当地,傍边有一幅百蝠图的缂丝工艺品,中间还有一个慈禧亲笔写的寿字,由于蝠与福同音,所以这幅工艺品也被称为百福捧寿。这个玻璃风景台屏是用翠鸟的茸毛粘制而成的,咱们能够看到,这个乾隆年间的著作尽管历经二百多年可是仍是颜色照旧。
穿过仁寿殿咱们就来到了当年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看戏的场所——德和园,取自左转“正人听之以平其心,心平德和”,意思是听了夸姣的曲子,就会心肠平缓,到达品德崇高的境地。德和园的大戏楼是清代三大戏楼中最大的,布局谨慎,十分的壮丽,高21米,低台宽17米,分为三层,自上而下别离是福台,禄台和寿台。在寿台地板上还有一口深井,四眼干土井。各层地板都能够开合。在敞开时,天井和地井交流,顶部有绞车牵引,能够是剧中的神仙鬼怪在舞台上天入地,寿台下面的井还能够起到声响共识的效果,使艺人声响愈加洪亮,水井还能够用于扮演龙口喷水等景象。除此之外,还设有扮戏楼,共艺人化装用的。如今咱们所看到的展现戏装,摆设慈禧的奔驰车的当地即是其时的扮戏楼。
在戏台的对面,是颐乐殿以及东西侧的廊子,这儿即是其时帝后和王宫大臣们看戏的当地。殿内正中设有金漆搪瓷百鸟朝凤宝座,是慈禧受贺时用的,凤为百鸟之王,把这个屏风放在颐乐殿,暗喻了慈禧太后的威望。当年王宫大臣看戏的廊房如今现已被开辟为颐和园文物展览室,东侧是慈禧太后的服饰以及日子用品,西侧则是制造精巧的工艺品。
在中国古代,有首诗从前写到“山重水覆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咱们如今来到的仁寿殿后的假山中,便能领会其间的意义。这儿运用了中国造园艺术中的抑景法。开端,这儿如同现已没有路能够走了,可是跟着不断的行进,恍然大悟,在咱们前面有呈现了一碧千倾的昆明湖。
昆明湖本来是一个由泉流会聚而成的湖泊,叫西海,面积还没有如今的一半大。到了乾隆年间修建园林的时分,将这儿进行了改造,形成了今日的湖泊,而这儿为何叫做昆明湖呢?这是由于在距今2019多年的西汉时期,云南滇池有个小国叫做昆明国,汉武帝为讨伐那里,在首都长安开凿了一个仿滇池的昆明池,练习水军。乾隆皇帝依据这个典故,将西海改为昆明湖,并仿效汉武帝在这儿演习水师,这即是昆明湖称号的由来。而其时改建昆明湖所挖出的淤泥全都堆在了翁山,是本来的小土丘增高和拓展了不少,乾隆皇帝在为妈妈祝寿的时分,在山上园静寺的遗址上兴建了大回报延寿寺,并将翁山赐名万寿山,取意长命。在不远处有一个小岛上种的全都是桃柳,上边有一个亭子叫做知春亭,古人云:“竹外桃花三两只,春江水暖鸭先知”,每年春天来到的时分,这儿即是颐和园中最早报春的当地。
咱们看到这组修建特别、环境幽雅的四合院叫做玉澜堂,出自晋代诗人陆机:“玉泉涌微澜”的诗句,这儿即是光绪皇帝来颐和园是寓居的当地。已然说到了这儿,就有必要提及一下戊戌变法。爱新觉罗·载湉(tian)即是清朝的第九个皇帝,也即是慈禧的侄子,光绪皇帝。同治皇帝死了今后,慈禧太后为了能够继续掌权,所以就让、四岁的载湉当皇帝,而她则再度垂帘听政。到了光绪19岁亲政今后,宫殿内保守派和维新派在政治上起了抵触。1898年,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人经过光绪皇帝实施变法,史称“戊戌变法”,由于这次变法运动只继续了103天,就被以慈禧太后位代表的保守派所摧残,所以也叫“百日维新”。变法失利今后,光绪被幽禁在了南海的瀛台岛上,每年慈禧来到颐和园,他也有必要一起前来,住在玉澜堂。为了操控光绪的一举一动,慈禧太后命仁在玉澜堂周围修筑了不少砖墙,门口还有宦官看守,此刻的玉澜堂如同一个与世隔绝的当地,不过到了如今,本来的砖墙现已根本拆除了,根本上康复了曾经的相貌,只要玉澜堂东西配殿内的砖墙仍然坚持本来的姿态,作为有关变法的遗址供游人欣赏。在玉澜堂殿内有乾隆时分制造的地平床,宝座,屏风,香几等等,东暖阁是光绪的早餐室,西暖阁即是睡房,殿外东侧是书房,西侧是洗手间,澡堂以及更衣的当地。殿内的御案是紫檀木布局,以沉香木为中间,做工十分精巧。围屏是用两层玻璃组成的,上边既有中国山水画,也有西洋的风景画,颜料是用天然宝石研磨而成的,至今颜色仍然美丽。前层玻璃的反面画有前景和中景,后层玻璃的正面有中景和前景,两层之间相隔一段距离,立体感极强。而殿中“复殿留景”的匾额意思即是深宫中住着圣明之君的意思。
在玉澜堂的后边即是宜芸馆,宜芸是适于藏书的当地。正殿即是光绪的皇后隆裕寓居的当地,西配殿从前是光绪宠爱的妃子珍妃的居处。在戊戌变法失利今后,慈禧指令隆裕皇后住到石丈亭北西四所的榜首所,让珍妃住到第二所,这今后,光绪皇帝想见到自个的内助都很困难了。
出了宜芸馆,咱们就来到了乐寿堂。乐寿是出自《论语》中“智者乐,仁者寿”,意思是说,这儿即是仁者智者寓居的当地。乐寿堂是日子区里的首要修建,在乾隆年间,这儿是乾隆妈妈纽钴禄氏寓居在这儿,光绪年间,慈禧太后就住在这儿。
经过了水木自亲,也即是乐寿堂的正门,咱们也就进入了院子。能够看到在院子中摆设乐许多的东西。铜鹿、铜鹤、铜花瓶,别离借鹿、鹤、瓶的谐音,取意“六合和平”,意思是天下和平。园内还栽培有玉兰、海棠、牡丹,取意“玉堂富有”。中间的这块太湖石,由于形状像灵芝,所以叫做“青芝岫”。其实它还有个姓名叫做败家石,这是由于在明朝有自己十分喜爱石头的人叫米万钟,在房山看中了这块石头,要将它放入海淀的勺园傍边,可是在由于种种不利因素,推托说耗尽财力,将它丢在了路旁边,后来,乾隆皇帝在从清西陵回来京城的途中看到了这块石头,所以将它运到乐寿堂。在乐寿堂殿内有以玻璃镜子为中间的紫檀木屏风,上边还镶嵌有贝雕饰物。镏金九桃大熏炉是用来燃烧檀香的,起到调理室内空气的效果。桌子上的两个青花大瓷盘是清代青花瓷的代表作,用来盛放生果供慈禧欣赏和闻香气。在殿内东西两边还有百鸟朝凤,孔雀开屏两副坐屏,都是粤绣精品。殿顶悬挂的彩色玻璃吊灯,是192019年从德国进口的,它是中国前期的电灯之一,发电机安装在文昌阁邻近。在慈禧太后吃点心和品茶的时分,还能够欣赏鱼桌,它是以金星紫檀木坐布局,镶有玻璃台面,桌子里面还镶嵌着用宝贵资料镂空雕琢的山水人物和亭台楼阁,密封性杰出,能够养金鱼。殿内“慈晖懿祉”的匾额意思是:受母后之深恩,托母后之洪福。
乐寿堂的西跨院叫扬仁风,院子内的修建极具江南园林特征。在园内北面的正中山坡上,有扇面形状的“扇面殿”,殿前地上运用汉白玉砌成的扇骨、山轴,整座殿堂如同一把翻开的折扇。
从这儿出来,咱们就走上了衔接万寿山与昆明湖的长廊。它东起邀月门,西止石丈亭,全长728米,共273间。由于长廊的地基是跟着万寿山地形凹凸而崎岖的,所以廊身的走向是以昆明湖北岸的曲折而改变的,在地形凹凸和变向的衔接点上,还建有四个亭子代表春夏秋冬,别离是留佳寄澜秋水和清遥,规划十分的奇妙。长廊是中国园林中最长的游廊,也有画廊之称。这是由于在廊中共有苏式彩绘1.4万多幅,并且很少重复。其间有关于西湖风景的546幅,是乾隆十五年缔造长廊时,命人到杭州描摹回来画上的。人物画多采用了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比方《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等等,所规划的内容时刻跨度十分大,从三皇五帝到清朝,上下五千年,能够说的上是中国文化史的一个缩影,在192019年的时分,这儿被《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评为全球画廊之冠。
走出了长廊,咱们就来到了以排云点为中间的祝寿庆典区,这儿是万寿山前山最雄伟的一组修建,构成了万寿山的中轴线。这条中轴线从临湖码头到山顶的才智海,散布有排云门、排云殿、佛香阁、众香界、才智海等首要修建。
排云殿建在乾隆年间大回报延寿寺中大雄宝殿的遗址上,是慈禧太后过生日时承受百官朝贺的当地。排云出自晋代诗人郭璞“神仙排云出,但见金银台”的诗句。
在殿内,除了宝座,屏风等惯例摆设以外,还有一些烘托气氛的特别摆设,比方用中国台湾乌木雕琢的屏风,沉香木雕琢的寿字,圆镜插屏,金漆梅花树船和桦木根雕群仙祝寿。在祝寿的时分,二品以上的官员跪拜在排云门内,而三品以下者则在门外,光绪皇帝在二宫门正中跪拜,慈禧则坐在正殿内的九龙宝座上承受拜贺,可见慈禧太后其时位置之高。(“蕃厘经纬”的匾额意思是美好无边)
佛香阁、众香界和才智海是乾隆年间大回报延寿寺的一有些
佛香阁建于乾隆二十三年,也即是1758年,在光绪十七年的时分重建,耗费了银两78万多两,是颐和园傍边花费最多的工程。它是全园修建的中间,以8根铁梨木为支柱,支撑着41米高的三层,八面,四重檐的阁楼,艺术水准十分高,本来在这儿供奉有5米多高的金身佛香。
才智海在外寿山的最高处,建于乾隆年间,称号来自《无量寿经》中“如来才智海,身府无崖底。”意思是如来佛才智如海,佛法无边。这儿是一座用琉璃砖瓦和石料建成的两层无梁殿,本来供奉有无量寿佛,外壁上还嵌着1008尊小佛,尽管在1860年英法联军侵略的时分殿堂没有被焚毁,可是这些佛像却遭到了损坏。
颐和园导游词300字 颐和园导游词100字篇五
各位朋友,现在我为大家介绍一下颐和园,颐和园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始建于金代,位于北京西北郊,距市区15公里,占地面积290公顷。景区主要由昆明湖和万寿山两大部分组成,其中水域面积占全园的3/4。整个园林分为三个功能不同的区域,即以仁寿殿为中心的政治区;以玉澜堂、宜芸馆及乐寿堂为中心的生活区;以长廊、昆明湖、苏州街等为主体的游览区。颐和园将全国的美景及著名建筑融为一体,集南北造园艺术之大成,达到“虽为人做,苑如天成”的艺术效果。
早在金代的时候,这处园林既不叫颐和园,也没有这么美,只是一处帝王游猎的天然园囿,当时的山叫金山,上面建有金山行宫,水域叫金海。元代改山为瓮山,水域为瓮山泊。明代时这一组山水被称为好山园,已经出现了“十里青山行画里、双飞白鸟似江南”的美景。清代是它的全盛时期,乾隆皇帝为了给其母庆贺六十大寿,不仅拓展湖面,又在山前、山后修建了不少建筑,特别是长廊的修建更是神来之笔。乾隆皇帝把昆明湖挖成寿桃形,寓意向其母献寿,又把瓮山改名为万寿山,并把此处园林称为清漪园。
凡事有兴必有衰,1860年,英法联军入京,将清漪园、圆明园在内的“三山五园”烧成一片焦土。1885年,慈禧太后挪用海军军费重修园林,并改名为颐和园,取“颐养冲和”之意。但好景不长,1900年八国联军又一次将颐和园付之一炬,慈禧太后于1903年再次重建,由于财力有限,只恢复了万寿山前的景观。解放后,人民政府多次对园林进行修缮、保护,颐和园又恢复了往日的风采。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目录》,现在我们去参观一下仁寿殿。
各位,这是仁寿门,门口有两块太湖石,人称“猪猴石”,据说是孙悟空和猪八戒被派到这里来为皇家看家护院。走进人寿门,看到的并不是仁寿殿,迎面是一块高大的太湖石,它是起到一个“障景”的作用。这是我国古典园林中造景的方法之一,其目的是起到屏风的作用,避免院内景物一览无余,失去含蓄之感。刚才我们讲过了,颐和园是集南北园林之大成,故又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典范之作,多次、多处成功地运用了各种造景方法,待会儿我再一一向各位介绍,请各位先随我来。
(仁寿殿院内东南角松树下)
刚才我们看到了门口的那块太湖石,现在请各位再看看院内四周,这里还有四块太湖石,为什么要在这里放些奇形怪状的所谓“太湖石”呢?首先我先告诉大家何为太湖石。说起太湖石,大家应该不陌生,在很多园林内都有,它们看起来奇形怪状,满身是洞,或堆成假山或装点景致,只是不太知道它们的名字罢了。其实,太湖石是产自于江苏无锡的太湖湖底,因其相貌奇特,有“透、瘦、皱、漏”之称,而且产量又少,故被皇家选为稀罕物运来放在园林内起装饰作用。有些太湖石天生酷似某些人物、动物或祥瑞之物,就更成了人们收藏、寄与某种美好象征的“尤物”。
还记得门口的那块太湖石吧,从背后看去,没什么奇特之处,但要从正面看上去,你便会拍手叫绝,因为这块太湖石就像是一个老寿星,面向仁寿殿,给慈禧太后祝呢,您看像不像?另外四块太湖石根据其形状,象征一年四季之“春华、秋实、冬枯、夏荣”,这四季石与老寿星被称为“峰虚五老”,象征长寿之意。
再看看院中的这只铜铸的怪兽,人称“四不象”,你看它鹿角、龙头、狮尾、牛蹄,别看它长相怪异,可是本领高强,能避火,又是一种仁义之兽,既是“仁兽”,故在“仁寿”殿前,真是找对了地方!您也许会问,刚才你说“真是找对了地方”,莫非这“四不象”原来不在此处?您说的不错,“四不象”原有一对,是乾隆年间铸造的,原来放在圆明园,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另一只被侵略军所毁,真是令人惋惜。
在大殿前还陈列着铜制的龙、凤、香炉、太平缸等。特别是龙凤的位置与其它地方的陈设位置不一样。在古代帝王的宫殿、园林内的龙凤等吉祥物,其陈列方式应该是龙在上,凤在下;龙在内,凤在外。在这里却成了“凤在中央、龙陪两旁”的格局,是哪个大胆之人所为?不是别人,就是在这座大殿内垂帘听政、发号施令的女主人——慈禧皇太后,好象在向人们说:“谁说女子不如男?”
(在仁寿殿的中间靠左的位置)
这座大殿叫仁寿殿,是帝后们夏天到这里来避暑时,临时处理政事的地方,其功能相当于故宫的乾清宫,等级相当于故宫的太和殿。这一区域就是我们在前面所说的颐和园内三大区域之一的政治活动区。在清代的每一处园林内,都设有一座处理朝政的大殿,一般称为勤政殿,以示皇帝在休假娱乐时也不会疏于国事,以示勤政,其实,只不过是懒得跑回故宫处理朝政而已。清末,慈禧手握大清大权,在故宫养心殿及颐和园勤政殿“垂帘听政”。天下凡是大权在握的人,通常都不想死,都希望长生不老,故大权在握的慈禧太后便将“勤政殿”改为“仁寿殿”取自于《论语》中的“仁者寿”,即施仁政者能长寿的意思。
在大殿内的后壁上,悬挂着“寿协仁符”的大匾,殿内设九龙宝座,御案及众多装饰物。值的一提的有两处陈设。首先请各位看一看正对面的大水银镜,上面有不同字体的寿字,共226个,取寿字之“多”的意思。在镜子的左侧的一辐画卷上有一个很大的“寿”字,背景里有100只蝙蝠,取意“百福捧寿”。这100只蝙蝠与镜子上的226个寿字寓意为“多福(蝙蝠)多寿(寿字)”真可谓是用心良苦,那么慈禧太后到底是否长命百岁了呢?慈禧太后一直活到了73岁。有句古话叫“人活七十古来稀”,现在活到七十不足为怪,但在当时活七十多岁不能不说是位长寿之人。是不是那些“福”字呀“寿”字呀保佑了老佛爷呢?当然不是,这是与老佛爷的饮食起居有规律及日常保养是分不开的。人吃五谷杂粮,谁能没病?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谁能没灾?不过,慈禧太后不怕生病。她说“有病有灾我能挺,因为我有延年井”。据说呀,喝延年井的水便是老佛爷长寿的秘诀之一。那么大家想不想看一看延年井沾沾仙气?好!各位随我来,我们一起去参观延年井。(在延年井旁)
各位,这就是延年井,据说有一年慈禧中了暑,久治不愈。一天睡午觉时梦到了一口井,便派人来挖,果然挖出一口井。慈禧太后取水喝了一碗,暑气顿消,精神气爽,非常高兴,便封其为“延年井”。以后慈禧太后经常饮用此水,并用此水沏茶,称为“延年井水沏杯茶,气得大夫满街爬”。其实,这口延年井的井水为优质矿泉水,确实有利于人体健康。慈禧对这口井的感情胜过金银珠宝。1900年八国联军打进北京,慈禧太后从紫禁城跑到颐和园,金银珠宝丝毫未取,只是特意来喝了一碗延年井水,然后就背“井”离乡,带上光绪皇帝匆匆西行了…
好了,讲完了政治活动区,现在我们要去帝后生活区参观一下,首先我们去看一看光绪皇帝在园中居住的地方——玉澜堂,请大家跟我来。
(在仁寿殿后的假山旁)
走到这里,也许有些人已经不耐烦了,会问“导游,您说过颐和园又大又美,3/4都是水,可我们进来以后确是什么门呀,石头呀,大殿,假山呀,水呢?为什么不带我们去看?”大家别急,如果进门就是水,您是否会觉得太直截了当了,就会觉得不够“深度”。其实,这又是一种造园方法,叫“抑景”。所谓抑景就是先抑后扬,即当各位感到“山穷水尽疑无路”之际,便是最想看到“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时。这里看起来曲径通幽,其实,您再往前走几步,就可以体会到“柳暗花明”的感觉啦!不信,请各位走走看。各位!现在是否有一种湖光山色尽收眼底之喜悦感?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故精美园林非一日之建。咱们在前面已经讲过,早在金代,这里便是帝王们游猎的场所,当时的万寿山被称为金山,山上,建有金山行宫,供金代帝王游猎时临时过夜居住。山下的水域在当时称为金海湖。元代改金山为瓮山,据说是有一老瓮在山上挖出石瓮而闻名,山下的水域被称为瓮山泊。明代曾把这一组山水称为好山园,并在瓮山南坡建园静寺,改瓮山泊为西湖,当时的景色已经出现了“西湖十景”。特别是到了清代,盛世国君乾隆皇帝为了给他母亲庆祝60大寿,在此大兴土木,在瓮山的南坡增建了以排云门至佛香阁的中轴建筑群,把这组建筑做为生日礼物送给她的母亲,以示孝顺。乾隆皇帝还将瓮山改为万寿山,既然山改名了,水自然也要改名,叫什么呢?据说当年汉武帝曾在都城长安挖“昆明池”操练水军,于是乾隆皇帝效仿先贤,将万寿山下水域挖深,而且拓宽湖面,为日后训练水军之用。工程结束后将这片水域更名为昆明湖。现在请大家随我去知春亭,那里是观赏颐和园全景的最佳位置。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下昆明湖东岸的重要景观及建筑。
(在知春亭外)
这里是观赏颐和园全景的最好的地方,为何称之为知春亭呢?大家都知道“春江水暖鸭先知”的说法吧?但这里不养鸭,怎么才能知道春天的来临呢?我们的方法是“望柳而知春”。大家看,这里遍植桃柳,每当春天来临,此处是最先柳绿花红,向人们报春,故名知春亭。放眼望去,远处群山起伏,古塔耸立,现在我来问一问大家,远处的这座古塔是在颐和园园内呢,还在园外?远处的山叫玉泉山,盛产优质矿泉水,是专供紫禁城内的皇帝及后妃们饮用的。
远处的古塔叫玉泉山塔,看着在园内,其实是在园外的玉泉山,这种把别处的景色,借来一用的造园方法,称为“借景”。
再看看我们左前方的那个小的岛屿,它叫南湖岛它的南面有三个小岛——凤凰墩、治镜阁和藻鉴堂,象征东海三仙山的蓬莱、方丈和瀛州,它与万寿山遥遥相对,这种造园方法叫“对景”。
连接南湖岛与东岸陆地的桥叫十七孔桥,是仿北京著名的卢沟桥而建,为何要在这里仿卢沟桥建一座十七孔桥呢?这得从乾隆皇帝说起。
乾隆皇帝虽为一代明君,但也是一位好大喜功的帝王。他在下江南的游历中对江南的景色及建筑都非常喜欢,因此产生一个念头,何不将天下美景尽绘长廊之内,将天下精美建筑集于颐和园当中,于是颐和园中便出现了“黄鹤楼”、“岳阳楼”、“卢沟桥”等景致。乾隆皇帝还想留住杭州和苏州的景色,于是,又仿杭州的苏堤在颐和园内建西堤,西堤上又建6座桥用以增色,而且还消除了由于西侧建筑少而产生的空旷感,起到了造园方法上“添景”的作用。
此外还有万寿山后建苏州街,整条街再现苏州水乡的美景,这样一来,足不出京,就可遍游江南秀色,虽然造景花点钱,但节省了一次次下江南的路费及辛苦。如此说来,还真是挺合算的!
在十七孔桥东侧有个八角亭,叫廓如亭,它可是我国现存最大的一座亭子,它与十七孔桥及南湖岛连接在一起,形似一只乌龟的头,颈和身躯,用乌龟形状象征长生不老之意。
廓如亭往北的河堤处伏着一只铜牛,与真牛大小相仿。为何在此设铜牛?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为了镇水,乾隆皇帝铸铜牛,还特意写了一篇《铜牛铭》,刻在了牛背上。另一种说法是“在初建园林时,昆明湖西侧有一组田园风光的景致被称为“织耕图”,象征织女居住的地方,而东岸的铜牛郎隔天河---昆明湖与织女遥遥相望,够浪漫吧!
最后给大家介绍一下文昌阁,请看我们前方的这座关城式建筑,叫文昌阁,阁楼内供奉一尊文昌帝君的铜像。相传文昌帝君是专门主宰人间功名利禄的神,深受世人信奉,连皇帝也不例外。但是文昌帝君真要保佑某人当上皇帝,有了功名利禄,有了江山社稷,一定就会幸福吗?不一定!眼前就是一个例子。
各位看看那座小院,她叫玉澜堂(指向北侧)。那里曾经是光绪皇帝的“监狱”。身为皇帝,却失去了最基本的人身自由,够可怜的吧!为什么贵为天子的光绪皇帝会落到这步田地呢?咱们待会再讲。现在先请各位欣赏一下美丽的景色,照张像,我们5分钟后在玉澜堂门前集合。
各位,现在我们要参观的是颐和园中生活区的一组建筑,是清末慈禧游历颐和园时皇帝及皇后住的地方。前面的一组建筑叫玉澜堂,是当年光绪皇帝居住的地方;后一组建筑叫宜芸馆,供皇后居住。这是一组紧邻昆明湖的建筑,故以“湖水似玉、波澜起伏”为意境,将皇帝的居处取名为玉澜堂。
不知大家是否注意到这座大门前有两块大石头,左右而立?为什么在此设石?石头有没有来历和说道?当然有,不过这得先从光绪皇帝及戊戌变法讲起。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慈禧太后以“不得罪支邦”为由,实行不抵抗政策,导致清王朝在亚洲最大的北洋水师全军覆灭。甲午战争失败后,清政府割地赔款,中国面临列强的瓜分,这使国内的一些有识之士等非常激奋。以康有为、梁启超及谭嗣同为代的改良派上书给光绪皇帝提出变法,得到了年轻的光绪皇帝的支持。但以慈禧太后为代表的保守派人为“祖宗之法不可变”。于是在暗中阴谋策划废黜光绪皇帝,在最关键的时刻,由于两面派袁世凯的告密,使得戊戌变法宣告失败。光绪也皇帝从此失去了人身自由,相当于被判了“无期徒刑”,被囚禁在玉澜堂。
现在回头再说这两块石头,它们叫母子石,是慈禧太后让人从香山搬过来的,把它们放在这里是对光绪帝的责骂,好象在说:“光绪呀!光绪!没有我你能当上皇帝吗?可现在你却要造我的反,你可真是没良心,你看看,连顽石尚有母子之情,你真是不如顽石呀!”
光绪也暗暗骂道,“老佛爷呀!老佛爷,你也太狠心了,你知道当一个傀儡皇帝的感觉吗?我身为皇帝上不能治国,下不能安民,国家将亡,我受万民唾弃,屎盆子扣到我头上,你却站在那享福,还把我关起来,真是心比石头还硬呀!”好了,现在我们到园内参观一下。
(在玉澜堂大院内)
玉澜堂为这个院落的正殿,两侧有配殿,东为霞芬室,西为藕香榭。玉澜堂的后面是通向宜芸馆的穿堂门。各位如果到两侧配殿门口,您会惊奇地发现,哎呀!怎么开门后不是屋子而是一堵墙呢?其实不但是两侧配殿,既使是通向宜芸馆后门也被封死,这就是当年光绪皇帝被囚禁的地方。光绪皇帝虽不用戴手铐、脚镣,但每日如座井观天,好不凄惨!就这样,自戊戌变法失败后,光绪皇帝当了十年的囚徒皇帝,于1908年含恨而死。要说慈禧太后与光绪真是一对冤家,在光绪皇帝死的第二天,老佛爷也驾鹤西行了,据说是老佛爷不放心,怕光绪在阴间造她的反,故紧跟光绪而去。
玉澜堂内的陈设均按当年原状展出,正殿中有皇帝宝座,御案,掌扇及龙床等,请各位参观5分钟,我们在后院集合。
(在宜芸馆门前)
各位,宜芸馆是皇后在颐和园居住的地方,宜芸为藏书之意,乾隆皇帝曾在这里读书。现在门内的廊壁上镶嵌有10块乾隆皇帝临摹的书法真迹,殿内物品也都是按当年隆裕皇后在此居住时的原状陈列的。请各位在此参观5分钟,我们的下一站便是慈禧老佛爷在颐和园中的住处——乐寿堂。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来到了颐和园的主人——慈禧太后的住处——乐寿堂。乐寿堂二字取自《论语》“知者乐、仁者寿”之意,就是说有学问的人很快乐,讲仁义的人能长寿,之所以取乐寿二字,是慈禧希望自己能够快乐长寿。
乐寿堂内的陈设保持原状,正厅是慈禧日常起居活动之地,堂内有宝座、御案、掌扇等,除此之外还有青花大瓷盘,瓷盘是装水果用的,但不是为吃,而是专为闻香味而设,堂内的东外间是茶点室,东内间是更衣室,西外间是处理日常政事的地方,西内间是卧室。
乐寿堂外门口两侧设有梅花鹿、鹤、花瓶各一对,有人会问,此处为何不摆龙、凤、狮子等,却放些鹿呀、鹤呀什么的,是何道理?其实这几件陈设物品加起来是一句吉祥语,梅花鹿的鹿与大写的六(陆)同音,取其“六”字,鹤与合家欢乐的“合”字读音接近,花瓶的瓶与太平的“平”同音,故这鹿、鹤和花瓶取“六合太平”之意。
院中还种有玉兰树、海棠树,原来还有牡丹,取玉兰花的“玉”,海棠花的“棠”与乐寿堂的“堂”同音,再取牡丹的富贵之意,即为“玉堂富贵”。再说,慈禧的小名儿叫“兰儿”,所以种玉兰花就更理所当然啦!
颐和园导游词
在乐寿堂的正前方,有一块巨石,人称房山石,还记得太湖石吗?南方的太湖石是以透漏皱瘦者为贵,而房山石是以“有孔不透也不漏、有形不皱也不瘦”者为佳。这块巨石有孔、有形,似灵芝,名为青芝岫。“青”为青色,“芝”为灵芝,“岫”为孔洞之意,即为一块青色、有孔、有洞的大灵芝石。但是呀,它也有一个不吉利的名字叫“败家石”,这又是怎么回事呢?这话得从明朝说起了。
明朝有一位喜欢搜集怪石的官员,叫米万钟,您听这名字,要是用大钟来装米,能装一万钟,够富的吧!因为这块石头却败了家。据说有一天,米万钟在房山发现了这块巨石,非常喜欢,于是动用大批人力来搬运这块石头。隆冬时每隔数十米便挖一个水井,在路上泼水冻冰再用人马拖运,开销很大。还没走到北京就家财耗尽,只好弃之路边。故人称“败家石”。
转眼到了清朝,乾隆在去西陵祭祖的时候发现了这块巨石,当时乾隆正在为其母亲庆六十大寿而采办“释罕物”,于是想把这块石头运回北京。运到这里后,却发现进园的门太小,没办法,只能破门而入。乾隆的母亲知道后很生气,说:“此石既败米家,又破我门,真是败家石……败家石……”乾隆皇帝一时无话可说,只能听着数落,还是机智的刘罗锅眼睛一亮说:“太后息怒,皇上将此石运来是看它形状象元宝,又似灵芝,您看,像不像呀!如果是元宝、灵芝破门而入,那可真是可喜可贺之事呀!这是财源滚滚破门入,灵芝仙草延寿年的吉兆,这是说太后您多福多寿呀!”太后仔细看了看这块石头,哎!确是有些象元宝、灵芝,于是息了怒,转忧为喜。乾隆见状,顺坡下驴,立即在石头上题“青芝岫”三个字,还乘兴题了一首《青芝岫》诗,至今隐约可辨。
说来也巧,自从这败家石进了园子,大清朝便从乾隆盛世开始衰败,最终真的败了大清王朝。
前面我们讲了,慈禧是一个爱奢侈的人,就拿吃饭来说吧,颐和园内共有八个大院是专门为慈禧太后做饭的厨房,被称为寿膳房,每天有120人为她的三餐忙和。慈禧太后每天二顿正餐,二顿小吃,在乐寿堂的正厅用餐,在用膳时,一般摆三桌,一桌供吃,一桌供看,一桌供装饰。慈禧太后每顿正餐需主食60种,茶点30种,各色佳肴128种,一天的餐费为白银60两,当时可买一万斤大米,可供四口之家生活一年有余,真是“帝后一席饭,百姓数年粮”。虽然如此,但是慈禧太后有一点很值得我们学习,她每天准点用餐,而且从不多吃,更主要地是她吃完饭后总要活动活动,她坚信“饭后百步走,能活九十九”,这恐怕也是她长寿的秘决之一吧!那么慈禧太后到哪里去百步走呢?当然是去长廊了!好,各位,现在我们就到长廊里看一看,走一走……
位,现在我们来到了长廊景区,长廊是世界上最长的画廊兼游廊,建成于公元1750年,位于昆明湖和万寿山之间,不仅连接了山水,而且为全园增添了神趣,可谓是巧夺天工之作。
长廊东起邀月门,西至石丈亭,长廊全长728米,分为273间,中间点缀着象征四亭的留佳、寄澜、秋水和清遥四个亭子。站在万寿山上看长廊,它象一只展翅飞入昆明湖的大蝙蝠,昆明湖又象征着东海,这蝙蝠飞入东海的设计便是“福如东海”的象征啦!很巧妙吧!
前面讲了,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对江南的山水风光非常留恋,于是派画师们到江南去写生,回来后,将画稿上的山水景色画在长廊之上,同时又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人物、故事等也汇聚于长廊之上,于是形成了一条世界著名的集山水风光及人文逸事为一体的艺术长廊。长廊上共有各式图画一万三千多幅,于1900年被评为全球画廊之冠,列入吉尼斯世界大全。如果您置身廊内,漫步其间,便会由然产生一种“人在廊中走,神在画中游”的感觉。好,下面请各位游长廊,祝各位好心情!
(在排云门前)
怎么样?各位,有些累了吧!不过这长廊尚未走完,同志仍需努力呀!其实我们刚刚走了长廊的一半,这里便是长廊左右两部分的分界线。从排云门前的排楼往上的建筑分别是排云门、排云殿、佛香阁和智慧海,是万寿山前的一组中轴建筑,由于我们不到里面去参观,所以我给在家讲一讲里面的主要建筑。
首先为大家介绍一下排云殿,它名称的来历是出自晋代郭璞的游仙诗中“神仙排云出,但见金银台”的词句,可见此处非凡人所居之处,那么这座建筑是做什么用的呢?明代这里曾建有一座古刹,名为圆静寺,后来被毁,清朝乾隆皇帝为了给母亲祝寿,在圆静寺的基址上,建了一座“大报恩延寿寺”,后来被侵略军所毁。现在各位看到的排云殿是清光绪年间,即公元1887年修建的,它是专为慈禧太后举行寿庆活动的场所,慈禧太后把自己比成排云而出的神仙,希望自己能够长生不老。
在排云殿之上,是全园的中心建筑——佛香阁,是为慈禧太后烧香拜佛而设,“佛香”两个字来源于佛教对佛的歌颂。
再往上,在万寿山之巅为全园的最高建筑——智慧海,从这组建筑的名称即可断定,这是一组宗教建筑,智慧海的意思是歌颂佛的智慧浩翰如海。这组建筑虽遭联军破坏,但没有被烧毁,为什么呢?因为它是由琉璃砖及石料建成的,又因用石料发券而成,不设大梁承重,故称无梁殿,为北京三大无梁殿之一。
现在回过头来再说说排云门,大门两旁除了青铜狮外,还有十二块太湖石,又叫排衙石,象是两排衙役守卫在门前,其实它们还有一个名字叫“十二生肖石”。大家有兴趣可以找找看,哪一块是自己的生肖石,不过艺术本身就是夸张的,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即“三分像、七分想,越看越象”。大家可别个持已见而吵得面红耳赤哟!好,我们在此休息十分钟,大家可以照照相,十分钟后在这里集合。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来到了长廊的西端,石丈亭。在我们眼前的湖水中有一条大石船,它的名字叫石舫。石舫又叫清晏舫,取河清海晏之意。它全长36米,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古代石舫。船体上原来建有单层中式舱楼,后被侵略军烧毁,1893年重建后在船体上建双层西式舱楼,成为今天的这个式样。在上下两层舱楼内各有一块大水银镜,据说每逢细雨绵绵之季,慈禧太后常在舫上品茶、赏雨景。您也许会问,这喝茶看雨景跟镜子有什么关系呀?是这么回事儿,人家慈禧太后不是直截了当看雨景,那多俗呀!人家看的是镜子里的雨景,讲究的是“半梦半醒之间”的朦胧之美。那么这个大石舫有什么寓意呢?大家都听说过“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古语吧!统治者好比船,老百姓是水。如果是和平共处,那船就不会翻,如果官逼民反,那统治者这条船恐怕就要底儿朝天了。这是统治者所不愿看到的,于是建了这么一个大石舫,任凭风吹浪打永不会被顷覆,取“江山永固”之意。
人家都说乾隆皇帝聪明,我看这便是他的一个败笔,大家都知道,水涨船高的道理吧!您想,如果造条大木船,如果遇到水涨、巨浪什么的,水涨船高,可能还会保住性命。但造条石船,如果遇到水涨,船就不会升高。最终,这条象征统治阶级的大船被孙中山先领导的辛亥革命的洪流所淹没了……
好了!颐和园内重点景物的介绍到此结束,现在请各位在大石舫前留个影,谢谢大家一路的配合!
凡事有兴必有衰,1860年,英法联军入京,将清漪园、圆明园在内的“三山五园”烧成一片焦土。1885年,慈禧太后挪用海军军费重修园林,并改名为颐和园,取“颐养冲和”之意。但好景不长,1900年八国联军又一次将颐和园付之一炬,慈禧太后于1903年再次重建,由于财力有限,只恢复了万寿山前的景观。解放后,人民政府多次对园林进行修缮、保护,颐和园又恢复了往日的风采。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目录》,现在我们去参观一下仁寿殿。
颐和园导游词300字 颐和园导游词100字篇六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旅行社的导游员,我姓郑,我叫郑子仪,今天就有我来带领大家共同游览这个清代的皇家园林——颐和园。希望我的讲解能够令各位满意,是我们共同度过这一美好的时光。
我们现在即将前往的就是颐和园,利用这一段时间,我向大家简短的介绍一下颐和园的历史以及现在的状况。作文网
最早在辽金时代的时候,皇帝就已经开始在北京修建皇家园林了。当时在今天的万寿山昆明湖一带修建了金山行宫,将这里称为金山、金山泊。到了元朝,有将这改名为翁山、翁山泊。而明代初期则改称西湖并修建了园静寺,命名为好山园。到了万历是十六年,也就是1588年,这里已经具有一定的园林规模,享有“十里青山行画里,双飞白鸟似江南”的称誉。然而让这里真正成为一处皇家园林的是清代。在康熙年间就曾在此修建行宫,到了乾隆十四年到二十九年,也就是1749~1764年,就在原来的基础上修建了清漪园,扩湖,推山,将湖称为昆明湖,山叫做万寿山。而且这里还成了着名的三山五园之一。和我国古代的大多数皇家建筑一样,这里也没能躲过入侵者的践踏,在1860年这里被英法联军抢掠并且烧毁了。过了一些年,
最早在辽金时代的时候,皇帝就已经开始在北京修建皇家园林了。当时在今天的万寿山昆明湖一带修建了金山行宫,将这里称为金山、金山泊。到了元朝,有将这改名为翁山、翁山泊。而明代初期则改称西湖并修建了园静寺,命名为好山园。到了万历是十六年,也就是1588年,这里已经具有一定的园林规模,享有“十里青山行画里,双飞白鸟似江南”的称誉。然而让这里真正成为一处皇家园林的是清代。在康熙年间就曾在此修建行宫,到了乾隆十四年到二十九年,也就是1749~1764年,就在原来的基础上修建了清漪园,扩湖,推山,将湖称为昆明湖,山叫做万寿山。而且这里还成了着名的三山五园之一。和我国古代的大多数皇家建筑一样,这里也没能躲过入侵者的践踏,在1860年这里被英法联军抢掠并且烧毁了。过了一些年,慈禧太后挪用了海军经费对这里进行了重建,而且光绪皇帝下昭将这里改名为颐和园。可是在1920xx年的时候,颐和园又再次遭到了八国联军(俄英法德意日美奥)的严重破坏。从此之后对这里所进行的重修,因为财力不足,所以后山部分长期都没有修复。到了1920xx年,依照清史的优待条件,颐和园仍然掌握在逊帝溥仪手中。过了两年,这里曾作为他的私人财产一度开放,但是因为交通不便票价昂贵等原因,没什么人来。在1920xx年溥仪被逐出颐和园后,北洋政府将这里正式改为对外开放的公园。1948年12月,人民政府接受这里后,经过综合治理,仍然保持着其皇家园林的风貌。而且这里还成为了世界上造景丰富、建筑集中、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作文
我们即将所看到的颐和园共占地290公顷,其中陆地四分之一,水面达到了四分之三。根据皇家园林建园的用途和特点,可将颐和园景区分为政治活动区,帝后生活区和风景游览区三个部分。
来到了东宫门,我们本次的游览也就正式开始了。
在东宫门外,有一座“涵虚”、“罨yan秀”的牌楼。其中涵虚的意思是天地开阔,山清水秀,包罗万象。罨秀是有捕捉美丽景色之意。而东宫门也是颐和园的正门。门上高悬的颐和园的匾额就是光绪皇帝的手书。颐和二字则取颐养精神、心情平和的意思。
进入东宫门,我们首先来到的便是颐和园的政治活动区。南侧对称排列着南北九卿房,是清朝九卿六部值班的地方。在往前行,便来到了仁寿门,迎面看到的这五块太湖石叫作峰虚五老,寓意长寿。而在汉白玉须弥座上的这只铜制怪兽,人称麒麟,俗称四不象,是龙九子之一,象征吉祥富贵。在殿前还陈设有两对龙凤造型的铜香炉,在朝里活动中是用来点香,渲染气氛的。按古代礼制,龙居中,象征皇帝,凤在两侧,象征皇后。而在这里,却是龙在两侧,这与清朝末年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不无关系,突出了凤的地位。
我们面前这座雄伟的建筑就是仁寿殿。其实在乾隆年间的时候,规定凡是当朝的大殿就要叫做“勤政殿”,意思是游园不要忘了勤理政务。到了颐和园的时候,便将这里改为仁寿殿,取自孔子论语中的“仁者寿”,意思是施仁政的人可以长寿。现在,仁寿殿的陈设和原状是基本一致的。殿内的地平床上有九龙宝座。它后面还设有紫檀木九龙屏风,屏风以紫檀木为框架,雕有九条闹龙,中心是玻璃镜,镜面上写有226个不同写法的寿字。在宝座四周,还设有掌扇,角端等。其中角端是传说中异兽,实际用处其实就是香炉。而殿内两侧的暖阁,是慈禧光绪还有王宫大臣休息的地方,当中有一幅百蝠图的缂丝工艺品,中间还有一个慈禧亲笔写的寿字,因为蝠与福同音,所以这幅工艺品也被称为百福捧寿。这个玻璃风景台屏是用翠鸟的羽毛粘制而成的,大家可以看到,这个乾隆年间的作品虽然历经二百多年可是还是色彩依旧。
穿过仁寿殿我们就来到了当年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看戏的场所——德和园,取自左转“君子听之以平其心,心平德和”,意思是听了美好的曲子,就会心地平和,达到道德高尚的境界。德和园的大戏楼是清代三大戏楼中最大的,结构严谨,十分的壮观,高21米,低台宽17米,分为三层,自上而下分别是福台,禄台和寿台。在寿台地板上还有一口深井,四眼干土井。各层地板都可以开合。在开启时,天井和地井沟通,顶部有绞车牵引,可以是剧中的神仙鬼怪在舞台上天入地,寿台下面的井还可以起到声音共鸣的作用,使演员声音更加洪亮,水井还可以用于表演龙口喷水等景观。除此之外,还设有扮戏楼,共演员化妆用的。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展示戏装,陈设慈禧的奔驰车的地方就是当时的扮戏楼。
在戏台的对面,是颐乐殿以及东西侧的廊子,这里就是当时帝后和王宫大臣们看戏的地方。殿内正中设有金漆珐琅百鸟朝凤宝座,是慈禧受贺时用的,凤为百鸟之王,把这个屏风放在颐乐殿,暗喻了慈禧太后的权威。当年王宫大臣看戏的廊房现在已经被开辟为颐和园文物展览室,东侧是慈禧太后的服饰以及生活用品,西侧则是制作精美的工艺品。
在我国古代,有首诗曾经写到“山重水覆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们现在来到的仁寿殿后的假山中,便能体会其中的含义。这里运用了我国造园艺术中的抑景法。开始,这里好像已经没有路可以走了,可是随着不断的前进,豁然开朗,在我们前面有出现了一碧千倾的昆明湖。
昆明湖原来是一个由泉水汇聚而成的湖泊,叫西海,面积还没有现在的一半大。到了乾隆年间修建园林的时候,将这里进行了改造,形成了今天的湖泊,而这里为什么叫做昆明湖呢?这是因为在距今20xx多年的西汉时期,云南滇池有个小国叫做昆明国,汉武帝为征伐那里,在首都长安开凿了一个仿滇池的昆明池,操练水军。乾隆皇帝根据这个典故,将西海改为昆明湖,并效仿汉武帝在这里演习水师,这就是昆明湖名称的由来。而当时改建昆明湖所挖出的淤泥全都堆在了翁山,是原来的小土丘增高和扩展了不少,乾隆皇帝在为母亲祝寿的时候,在山上园静寺的遗址上兴建了大报恩延寿寺,并将翁山赐名万寿山,取意长寿。在不远处有一个小岛上种的全都是桃柳,上边有一个亭子叫做知春亭,古人云:“竹外桃花三两只,春江水暖鸭先知”,每年春天来到的时候,这里就是颐和园中最早报春的地方可是在1920xx年的时候,颐和园又再次遭到了八国联军(俄英法德意日美奥)的严重破坏。从此之后对这里所进行的重修,因为财力不足,所以后山部分长期都没有修复。到了1920xx年,依照清史的优待条件,颐和园仍然掌握在逊帝溥仪手中。过了两年,这里曾作为他的私人财产一度开放,但是因为交通不便票价昂贵等原因,没什么人来。在1920xx年溥仪被逐出颐和园后,北洋政府将这里正式改为对外开放的公园。1948年12月,人民政府接受这里后,经过综合治理,仍然保持着其皇家园林的风貌。而且这里还成为了世界上造景丰富、建筑集中、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
我们即将所看到的颐和园共占地290公顷,其中陆地四分之一,水面达到了四分之三。根据皇家园林建园的用途和特点,可将颐和园景区分为政治活动区,帝后生活区和风景游览区三个部分。
来到了东宫门,我们本次的游览也就正式开始了。
在东宫门外,有一座“涵虚”、“罨yan秀”的牌楼。其中涵虚的意思是天地开阔,山清水秀,包罗万象。罨秀是有捕捉美丽景色之意。而东宫门也是颐和园的正门。门上高悬的颐和园的匾额就是光绪皇帝的手书。颐和二字则取颐养精神、心情平和的意思。
进入东宫门,我们首先来到的便是颐和园的政治活动区。南侧对称排列着南北九卿房,是清朝九卿六部值班的地方。在往前行,便来到了仁寿门,迎面看到的这五块太湖石叫作峰虚五老,寓意长寿。而在汉白玉须弥座上的这只铜制怪兽,人称麒麟,俗称四不象,是龙九子之一,象征吉祥富贵。在殿前还陈设有两对龙凤造型的铜香炉,在朝里活动中是用来点香,渲染气氛的。按古代礼制,龙居中,象征皇帝,凤在两侧,象征皇后。而在这里,却是龙在两侧,这与清朝末年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不无关系,突出了凤的地位。
我们面前这座雄伟的建筑就是仁寿殿。其实在乾隆年间的时候,规定凡是当朝的大殿就要叫做“勤政殿”,意思是游园不要忘了勤理政务。到了颐和园的时候,便将这里改为仁寿殿,取自孔子论语中的“仁者寿”,意思是施仁政的人可以长寿。现在,仁寿殿的陈设和原状是基本一致的。殿内的地平床上有九龙宝座。它后面还设有紫檀木九龙屏风,屏风以紫檀木为框架,雕有九条闹龙,中心是玻璃镜,镜面上写有226个不同写法的寿字。在宝座四周,还设有掌扇,角端等。其中角端是传说中异兽,实际用处其实就是香炉。而殿内两侧的暖阁,是慈禧光绪还有王宫大臣休息的地方,当中有一幅百蝠图的缂丝工艺品,中间还有一个慈禧亲笔写的寿字,因为蝠与福同音,所以这幅工艺品也被称为百福捧寿。这个玻璃风景台屏是用翠鸟的羽毛粘制而成的,大家可以看到,这个乾隆年间的作品虽然历经二百多年可是还是色彩依旧。
穿过仁寿殿我们就来到了当年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看戏的场所——德和园,取自左转“君子听之以平其心,心平德和”,意思是听了美好的曲子,就会心地平和,达到道德高尚的境界。德和园的大戏楼是清代三大戏楼中最大的,结构严谨,十分的壮观,高21米,低台宽17米,分为三层,自上而下分别是福台,禄台和寿台。在寿台地板上还有一口深井,四眼干土井。各层地板都可以开合。在开启时,天井和地井沟通,顶部有绞车牵引,可以是剧中的神仙鬼怪在舞台上天入地,寿台下面的井还可以起到声音共鸣的作用,使演员声音更加洪亮,水井还可以用于表演龙口喷水等景观。除此之外,还设有扮戏楼,共演员化妆用的。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展示戏装,陈设慈禧的奔驰车的地方就是当时的扮戏楼。
在戏台的对面,是颐乐殿以及东西侧的廊子,这里就是当时帝后和王宫大臣们看戏的地方。殿内正中设有金漆珐琅百鸟朝凤宝座,是慈禧受贺时用的,凤为百鸟之王,把这个屏风放在颐乐殿,暗喻了慈禧太后的权威。当年王宫大臣看戏的廊房现在已经被开辟为颐和园文物展览室,东侧是慈禧太后的服饰以及生活用品,西侧则是制作精美的工艺品。
在我国古代,有首诗曾经写到“山重水覆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们现在来到的仁寿殿后的假山中,便能体会其中的含义。这里运用了我国造园艺术中的抑景法。开始,这里好像已经没有路可以走了,可是随着不断的前进,豁然开朗,在我们前面有出现了一碧千倾的昆明湖。
昆明湖原来是一个由泉水汇聚而成的湖泊,叫西海,面积还没有现在的一半大。到了乾隆年间修建园林的时候,将这里进行了改造,形成了今天的湖泊,而这里为什么叫做昆明湖呢?这是因为在距今20xx多年的西汉时期,云南滇池有个小国叫做昆明国,汉武帝为征伐那里,在首都长安开凿了一个仿滇池的昆明池,操练水军。乾隆皇帝根据这个典故,将西海改为昆明湖,并效仿汉武帝在这里演习水师,这就是昆明湖名称的
由来。而当时改建昆明湖所挖出的淤泥全都堆在了翁山,是原来的小土丘增高和扩展了不少,乾隆皇帝在为母亲祝寿的时候,在山上园静寺的遗址上兴建了大报恩延寿寺,并将翁山赐名万寿山,取意长寿。在不远处有一个小岛上种的全都是桃柳,上边有一个亭子叫做知春亭,古人云:“竹外桃花三两只,春江水暖鸭先知”,每年春天来到的时候,这里就是颐和园中最早报春的地方。
颐和园导游词300字 颐和园导游词100字篇七
各位游客大家好,今日就由我来带领咱们一起旅游这个清代的皇家园林——颐和园。希望大家在这里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
我们现在前往的是颐和园,运用这一段时间,我向大家简略的介绍一下颐和园的历史以及现在的情况。
最早在辽金年代的时期,皇帝就已经开始在北京修建皇家园林了。当时在今日的万寿山昆明湖一带修建了金山行宫,将这儿称为金山、金山泊。到了元朝,有将这改名为翁山、翁山泊。而明代前期则改称西湖并修建了园静寺,命名为好山园。到了万历十六年,也即是1588年,这儿已经具有一定的园林规划,享有“十里青山行画里,双飞白鸟似江南”的称赞。可是让这儿真实变成一处皇家园林的是清代。在康熙年间就曾在此修建行宫,到了乾隆十四年到二十九年,也即是1749~1764年,就在本来的基础上修建了清漪园,扩湖,推山,将湖称为昆明湖,山叫做万寿山。并且这儿还成了闻名的三山五园之一。和中国古代的大多数皇家修建相同,这儿也没能躲过侵略者的蹂躏,在1860年,这儿被英法联军抢掠并且焚毁了。过了一些年,慈禧太后挪用了水兵经费对这儿进行了重建,并且光绪皇帝下昭将这儿改名为颐和园。可是在1920xx年的时,颐和园又再次遭到了八国联军(俄英法德意日美奥)的严重损坏。从此之后对这儿所进行的重修,由于财力缺乏,至今后山有些长时间都没有修正。到了1920xx年,按照清史的优待条件,颐和园仍然把握在逊帝溥仪手中。过了两年,这儿曾作为他的私家产业一度敞开,可是由于交通不便票价贵重等缘由,没什么人来。在1920xx年溥仪被逐出颐和园后,北洋政府将这儿正式改为对外敞开的公园。1948年12月,人民政府承受这儿后,经过综合治理,仍然坚持着其皇家园林的相貌。并且这儿还变成了世界上造景丰厚、修建会集、保管最完好的皇家园林。
咱们一行所看到的颐和园共占地290公顷,其间陆地四分之一,水面到达了四分之三。依据皇家园林建园的用途和特征,可将颐和园景区分为政治活动区,帝后日子区和风景旅游区三个。
来到了东宫门,咱们本次的旅游也就正式开端了。
在东宫门外,有一座“涵虚”、“罨秀”的牌楼。其间涵虚的意思是六合开阔,山明水秀,一应俱全。罨(yǎn)秀是有捕捉秀丽风景之意。而东宫门也是颐和园的正门。门上高悬的颐和园的匾额即是光绪皇帝的手书。颐和二字则取颐养精神、心境平缓的意思。
进入东宫门,咱们首先来到的即是颐和园的政治活动区。南侧对称摆放着南北九卿房,是清朝九卿六部值勤的地方。在往前走,便来到了仁寿门,迎面看到的这五块太湖石叫作峰虚五老,寓意长命。而在汉白玉须弥座上的这只铜制怪兽,人称麒麟,俗称四不象,是龙九子之一,标志吉利富有。在殿前还摆设有两对龙凤外型的铜香炉,在朝里活动中是用来点香,烘托气氛的。按古代礼制,龙居中,标志皇帝,凤在两边,标志皇后。而在这儿,却是龙在两边,这与清朝末年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不无关系,突出了凤的位置。
咱们面前这座雄伟的建筑即是仁寿殿。其实在乾隆年间的时候,规则但凡当朝的大殿就要叫做“勤政殿”,意思是游园不要忘了勤理政务。到了颐和园的时,便将这儿改为仁寿殿,取自孔子论语中的“仁者寿”,意思是施仁政的人能够长命。如今,仁寿殿的摆设和原状是基本相同的。殿内的地平床上有九龙宝座。它后边还设有紫檀木九龙屏风,屏风以紫檀木为布局,雕有九条闹龙,中间是玻璃镜,镜面上写有226个不一样写法的寿字。在宝座邻近,还设有掌扇,角端等。其间角端是传说中异兽,实践用途其实即是香炉。而殿内两边的暖阁,是慈禧光绪还有王宫大臣歇息的地方,旁边有一幅百蝠图的缂丝工艺品,中间还有一个慈禧亲笔写的寿字,由于蝠与福同音,所以这幅工艺品也被称为百福捧寿。这个玻璃风景台屏是用翠鸟的茸毛粘制而成的,咱们能够看到,这个乾隆年间的著作尽管历经二百多年可是仍是颜色照旧。
穿过仁寿殿咱们就来到了当年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看戏的场所——德和园,取自左传“正人听之以平其心,心平德和”,意思是听了美好的曲子,就会心绪平和,到达品德崇高的境地。德和园的大戏楼是清代三大戏楼中最大的,布局谨慎,十分的壮丽,高21米,低台宽17米,分为三层,自上而下分别是福台,禄台和寿台。在寿台地板上还有一口深井,四眼干土井。各层地板都能够开合。在敞开时,天井和地井交流,顶部有绞车牵引,能够使剧中的神仙鬼怪在舞台上天入地,寿台下面的井还能够起到声响共识的效果,使艺人声响愈加洪亮,水井还能够用于扮演龙口喷水等景象。除此之外,还设有扮戏楼,共艺人化装用的。如今咱们所看到的展现戏装,摆设慈禧的奔驰车的地方即是其时的扮戏楼。
在戏台的对面,是颐乐殿以及东西侧的廊子,这儿即是当时帝后和王宫大臣们看戏的地方。殿内正中设有金漆搪瓷百鸟朝凤宝座,是慈禧受贺时用的,凤为百鸟之王,把这个屏风放在颐乐殿,暗喻了慈禧太后的威望。当年王宫大臣看戏的廊房如今现已被开辟为颐和园文物展览室,东侧是慈禧太后的服饰以及日用品,西侧则是制造精巧的工艺品。
在中国古代,有首诗从前写到“山重水覆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咱们如今来到的仁寿殿后的假山中,便能领会其间的意义。这儿运用了中国造园艺术中的抑景法。开始,这儿如同现在这样没有路能够走了,可是跟着不断的往前走,恍然大悟,在咱们前面有呈现了一碧千倾的昆明湖。
昆明湖本来是一个由泉流会聚而成的湖泊,叫西海,面积还没有如今的一半大。到了乾隆年间修建园林的时,将这儿进行了改造,形成了今日的湖泊,而这儿为何叫做昆明湖呢?这是由于在距今20xx多年的西汉时期,云南滇池有个小国叫做昆明国,汉武帝为讨伐那里,在首都长安开凿了一个仿滇池的昆明池,练习水军。乾隆皇帝依据这个典故,将西海改为昆明湖,并仿效汉武帝在这儿演习水师,这即是昆明湖称号的由来。而当时改建昆明湖所挖出的淤泥全都堆在了翁山,使本来的小土丘增高和拓展了不少,乾隆皇帝在为妈妈祝寿的时分,在山上园静寺的遗址上兴建了大回报延寿寺,并将翁山赐名万寿山,取意长命。在不远处有一个小岛上种的全都是桃柳,上边有一个亭子叫做知春亭,古人云:“竹外桃花三两只,春江水暖鸭先知”,每年春天来到的时分,这儿即是颐和园中最早报春的地方。
咱们看到这组建筑特别、环境幽雅的四合院叫做玉澜堂,出自晋代诗人陆机:“玉泉涌微澜”的诗句,这儿是光绪皇帝来颐和园是寓居的地方。已经说到了这儿了,就有必要提及一下戊戌变法。爱新觉罗·载湉是清朝的第九个皇帝,也就是慈禧的侄子,光绪皇帝。同治皇帝死了之后,慈禧太后为了能够继续掌权,所以就让四岁的载湉当皇帝,而她则再度垂帘听政。到了光绪19岁亲政今后,宫殿内保守派和维新派在政治上起了抵触。1898年,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人经光绪皇帝实施变法,史称“戊戌变法”,由于这次变法运动只继续了103天,就被以慈禧太后位代表的保守派所摧残,所以也叫“百日维新”。变法失利后,光绪被幽禁在了南海的瀛台岛上,每年慈禧来到颐和园,他也一起前来,住在玉澜堂。为了操控光绪的一举一动,慈禧太后命人在玉澜堂周围修筑了不少砖墙,门口还有宦官看守,此刻的玉澜堂如同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不过到了如今,本来的砖墙现已基本拆除了,基本上恢复了曾经的相貌,玉澜堂东西配殿内的砖墙仍然坚持本来的姿态,作为有关变法的遗址供游人欣赏。在玉澜堂殿内有乾隆时制造的地平床,宝座,屏风,香几等等,东暖阁是光绪的早餐室,西暖阁即是睡房,殿外东侧是书房,西侧是洗手间,澡堂以及更衣的地方。殿内的御案是紫檀木布局,以沉香木为中间,做工十分精巧。围屏是用两层玻璃组成的,上边既有中国山水画,也有西洋的风景画,颜料是用天然宝石研磨而成的,至今颜色仍然美丽。前层玻璃的反面画有前景和中景,后层玻璃的正面有中景和前景,两层之间相隔一段距离,立体感极强。而殿中“复殿留景”的匾额意思即是深宫中住着圣明之君的意思。
在玉澜堂的后边即是宜芸馆,宜芸是适于藏书的地方。正殿即是光绪的皇后隆裕住的地方,西配殿从前是光绪宠爱的妃子珍妃的居处。在戊戌变法失利后,慈禧指令隆裕皇后住到石丈亭北西四所的榜首所,让珍妃住到第二所,这之后,光绪皇帝想见到自个的内助都很困难了。
出了宜芸馆,咱们就来到了乐寿堂。乐寿是出自《论语》中“智者乐,仁者寿”,意思是说,这儿是仁者智者寓居的地方。乾隆年间,这儿是乾隆妈妈纽钴禄氏住的地方,光绪年间,慈禧太后就住在这儿。
经过了水木自亲,就是乐寿堂的正门,咱们也就进入了院子。能够看到在院子中摆设了许多的东西。铜鹿、铜鹤、铜花瓶,分别借鹿、鹤、瓶的谐音,取意“六合和平”,意思是天下和平。园内还栽培有玉兰、海棠、牡丹,取意“玉堂富有”。中间的这块太湖石,由于形状像灵芝,所以叫做“青芝岫”。其实它还有个姓名叫做败家石,这是由于在明朝有自己十分喜爱石头的人叫米万钟,在房山看中了这块石头,要将它放入海淀的勺园旁边,可是由于种种不利因素,推托说耗尽财力,将它丢在了路旁边,后来,乾隆皇帝从清西陵回来京城的途中看到了这块石头,便将它运到乐寿堂。在乐寿堂殿内有以玻璃镜子为中间的紫檀木屏风,上边还镶嵌有贝雕饰物。镏金九桃大熏炉是用来燃烧檀香的,起到调理室内空气的效果。桌子上的两个青花大瓷盘是清代青花瓷的代表作,用来盛放生果供慈禧欣赏和闻香气。在殿内东西两边还有百鸟朝凤,孔雀开屏两副坐屏,都是粤绣精品。殿顶悬挂的彩色玻璃吊灯,是1920xx年从德国进口的,它是中国前期的电灯之一,发电机安装在文昌阁附近。在慈禧太后吃点心和品茶的时分,还能够欣赏鱼桌,它是以金星紫檀木坐布局,镶有玻璃台面,桌子里面还镶嵌着用宝贵资料镂空雕琢的山水人物和亭台楼阁,密封性杰出,能够养金鱼。殿内“慈晖懿祉”的匾额意思是:受母后之深恩,托母后之洪福。
乐寿堂的西跨院叫扬仁风,院子内的建筑极具江南园林特征。在园内北面的正中山坡上,有扇面形状的“扇面殿”,殿前地上运用汉白玉砌成的扇骨、山轴,整座殿堂如同一把翻开的折扇。
从这儿出来,咱们就走上了衔接万寿山与昆明湖的长廊。它东起邀月门,西止石丈亭,全长728米,共273间。由于长廊的地基是跟着万寿山地形凹凸而崎岖的,所以廊身的走向是以昆明湖北岸的曲折而改变的,在地形凹凸和变向的衔接点上,还建有四个亭子代表春夏秋冬,分别是留佳、寄澜、秋水和清遥,规划十分的奇妙。长廊是中国园林中最长的游廊,也有画廊之称。这是由于在廊中共有苏式彩绘1.4万多幅,并且很少重复。其间有关于西湖风景的546幅,是乾隆十五年缔造长廊时,命人到杭州描摹回来画上的。人物画多采用了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比方《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等等,所规划的内容时间跨度十分大,从三皇五帝到清朝,上下五千年,能够说的上是中国文化史的一个缩影,在1920xx年的时,这儿被《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评为全球画廊之冠。
走出了长廊,咱们就来到了以排云点为中间的祝寿庆典区,这儿是万寿山前山最雄伟的一组建筑,构成了万寿山的中轴线。这条中轴线从临湖码头到山顶的才智海,散布有排云门、排云殿、佛香阁、众香界、才智海等主要修建。
排云殿建在乾隆年间大回报延寿寺中大雄宝殿的遗址上,是慈禧太后过生日时承受百官朝贺的地方。排云出自晋代诗人郭璞“神仙排云出,但见金银台”的诗句。在殿内,除了宝座,屏风等惯例摆设以外,还有一些烘托气氛的特别摆设,比方用中国台湾乌木雕琢的屏风,沉香木雕琢的寿字,圆镜插屏,金漆梅花树船和桦木根雕群仙祝寿。在祝寿的时候,二品以上的官员跪拜在排云门内,而三品以下者则在门外,光绪皇帝在二宫门正中跪拜,慈禧则坐在正殿内的九龙宝座上承受拜贺,可见慈禧太后当时位置之高。(“蕃厘经纬”的匾额意思是美好无边)
佛香阁、众香界和才智海是乾隆年间大回报延寿寺的一部分。
佛香阁建于乾隆二十三年,也就是1758年,在光绪十七年的时候重建,耗费了银两78万多两,是颐和园旁边花费最多的工程。它是全园建筑的中间,以8根铁梨木为支柱,支撑着41米高的三层,八面,四重檐的阁楼,艺术水准十分高,本来在这儿供奉有5米多高的金身佛像。
才智海在万寿山的最高处,建于乾隆年间,称号来自《无量寿经》中“如来才智海,身府无崖底。”意思是如来佛才智如海,佛法无边。这儿是一座用琉璃砖瓦和石料建成的两层无梁殿,本来供奉有无量寿佛,外壁上还嵌着1008尊小佛,尽管在1860年英法联军侵略的时分殿堂没有被焚毁,可是这些佛像却遭到了损坏。
好了,我的讲解就到这了,祝大家在北京玩得开心。
颐和园导游词300字 颐和园导游词100字篇八
大家好:
我是一个小导游,你们可以叫我宋导游,今天,我们大家要到北京的一个大公园-------颐和园,你们要记住:北京的颐和园是一个美丽的大公园,我们还要做到以下几点;
不要在地上乱扔垃圾;不要在文化古迹上乱涂乱画;不要动上面的字和画,因为,比如:每天有一亿个人来摸话,日子长了,就会容易化掉,就在也没有了。所以我们大家要爱护它,不要破坏,下面,我们开始参观了。
话说在北京城西北郊有一座小山,山前有一片天然形成的湖泊。小山和小湖本来没有名字,因辽金时期在这一带建有金山行宫,于是小山和小湖被称为“金山”和“金海”。到了元代,传说有一位老人在山下挖出了一个石瓮,所以小山和小湖改成“瓮山”和“瓮山泊”。瓮山泊在元大都之西,且景色妖娆,于是在文人笔下又衍生出了“西湖”的美称。在明朝时已经出现了“西湖十景”的自然景观和“西湖十寺”的人文景观。到了清朝,乾隆皇帝对西湖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并改其名为“昆明湖”,把挖湖的泥土堆积在瓮山需要修饰的地方,并改其名为“万寿山”,用20xx年的时间把这里修建成了一座大型皇家园林,取名为“清漪园”。
咸丰年间,英法联军占领北京,将清漪园烧毁。光绪年间,重建清漪园,并改名为“颐和园”。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颐和园再次被毁。慈禧回京后,再次用巨款修复,但由于财力有限,只修复了部分景观。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出巨资对颐和园进行了多次整修,才基本上还原了清漪园时期的风貌。1998年,颐和园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颐和园是我国皇家园林的典范,其原名为清漪园,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占地290公顷,其中陆地面积约占1/4,湖水面积约占3/4,按其功能可分为宫廷区和园林区,宫廷区又分为政治活动区和帝后生活区,园林区主要由万寿山景区和昆明湖景区组成。
东宫门是颐和园的正门,坐西朝东,面阔五间,中间设三个门。正门匾额上“颐和园”三个字为光绪御笔。“颐和”是颐养精神、心平气和的意思,寓意颐和园是慈禧太后养老的地方。门外台阶正中镶嵌着一块雕刻精美的云龙石,俗称“龙垫儿”,是从圆明园移至此处的。东宫门前是涵虚罨秀牌楼。涵虚罨秀牌楼为三间四柱七楼式,牌楼中间镶嵌着一块石匾额,东题“涵虚”,喻山水广阔;西题“罨秀”,喻捕捉秀色;两处均是乾隆御笔。东宫门外南北两侧各有一排小房子,这里是大臣们等候上朝或召见时休息的地方,也是侍卫和銮仪卫的值房。东宫门内南北两侧也各有一排小房子,这里是军机处、六部、九卿等候圣旨和处理日常事务的值房。
进入东宫门向西而行,就来到了仁寿门。仁寿门前有两块装饰性青石,门内有一块巨大的太湖石。这块石头是从墨尔根园移来的,此石色青圆润,形如寿星,所以叫做“寿星石”。进入仁寿门就来到了仁寿殿院落。在院落的四角,有四块小的太湖石,象征一年四季,称“四季石”,是从圆明园移来的。这四块太湖石加上寿星石合称“峰虚五老”,象征庐山五老峰,寓意长寿。在院落中央,有一只铜麒麟。麒麟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吉祥神兽,有避邪和分辨善恶的本领。它的造型十分奇特,为龙头、鹿角、牛蹄、狮尾,故又俗称“四不像”。这只麒麟原置于长春园内,原为一对,一只被英法联军掠走,至今下落不明。
在仁寿殿的北侧,有一口水井,是帝后茶膳的专用水源。据说慈禧太后有一次在园中中暑,喝此井水祛暑,故赐名“延年井”。“延年井”三个字是当代书法家王遐举写的。
仁寿殿前陈列着光绪年间制造的铜缸、铜龙、铜凤各两只,上面均有“天地一家春”的印记。“天地一家亲”原是慈禧太后在圆明园中居住的地方,在她垂帘听政以后铸造的陈设上都有铸“天地一家春”的字样。铜龙、铜凤的排列顺序是凤居中,龙在两侧。这是在那一历史时期特有的产物,体现出在光绪时期,慈禧太后的实际地位要高于皇帝。
仁寿殿匾额为满汉两种文字,乾隆年间规定:凡是御苑中当朝的正殿都叫勤政殿,这里是政治活动区的主要场所,所以初名“勤政殿”,表示帝王在游幸的同时不忘勤于政务。光绪年间改名“仁寿殿”。“仁寿”二字出自《论语》中“智者乐,仁者寿”,表示施行仁政者能够长寿。慈禧和光绪曾多次在这里听政和接见外国使臣。
在仁寿殿内有紫檀木玻璃屏风。屏风顶部雕有九条龙,屏心为玻璃镜,镜面上装饰有226个不同写法的“寿”字,是专为慈禧太后定制的寿礼。百蝠捧寿图。百蝠捧寿为缂丝工艺品。
“寿”字写在蝙蝠和彩云中,为慈禧太后所书;“蝠”与“福”同音,借音取义,意为多福多寿。点翠插屏。点翠插屏为乾隆年间制作的玻璃风景台屏,屏内描绘的洞庭湖胜景是用翠鸟羽毛粘制而成的。虽然已经历经200多年,天然羽毛的颜色却依然非常鲜艳。珐琅甪端。甪端是古代传说中的神兽,能日行一万八千里,并通晓各国语言。置于皇帝宝座旁,象征八方来朝。它的实际用途是香炉。
德和园大戏楼位于仁寿殿西北,建于光绪年间。“德和”二字出自《左传》“君子听之以平其心,心平德和。”意思是君子听了美好的音乐,就会心平气和,从而达到道德高尚的境界。德和园大戏楼是清代三大戏楼之一,另外两座分别是故宫的畅音阁和承德避暑山庄的清音阁,在这三座戏楼中,德和园大戏楼是最大的。清末许多著名京剧演员都曾经在此为慈禧太后演出过。戏楼共3层,自上而下依次是福、禄、寿三台,上有天井,下有地井,供演员演戏之用。此外,还有扮戏楼供演员换装,准备道具。现在扮戏楼被辟为展室,用来展示戏装及慈禧生前享用过的汽车、钢琴等。
颐乐殿位于大戏楼北侧,是慈禧看戏的地方。颐乐殿东西两侧有看戏廊,是王公大臣及命妇们陪慈禧看戏的地方。
从仁寿殿外南侧继续西行,视线会被两个小土丘挡住,给人以“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感觉。但是一走出曲径,美丽的湖光山色突然呈现在眼前,让人在不经意间感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两个小土丘起到了欲扬先抑的作用,这种造园手法叫做“抑景”。
下面我带大家去帝后生活区参观。
从昆明湖东岸边向北行,就来到了玉澜堂。“玉澜”二字出自晋代诗人陆机的诗句“芳兰振蕙叶,玉泉涌微澜”,意思是湖水清澈潋滟。玉澜堂是光绪皇帝来颐和园是居住和日常处理政务的地方。其东暖阁是早餐室,西暖阁是寝室,东耳房是书房,西耳房是洗手间、浴室、更衣室。在明间,宝座后有一围屏,屏面由两层玻璃合成,玻璃上绘有中西合璧式的山水画,由于画在两层玻璃上,所以观赏时立体感极强。在宝座上方有一块“复殿留景”匾,“复殿”是深宫的意思,“景”是指景星,按我国古代星象学的说法,出现景星,象征帝王英明。所以“复殿留景”的意思是,深宫中住着圣明的君主。西暖阁是光绪的寝室,在床罩的上方悬挂着一块长方形的匾额,上书“风篁成韵”。“风篁成韵”是由成语“松篁成韵”演化而来的,愿意是松树和竹子在风的吹动下发出有韵律的声音。把“松”字改为“风”后,就谐音成“凤凰成孕”,寓意帝后早生子嗣。
霞芬室和藕香榭分别是玉澜堂的东、西配殿,均为穿堂结构。光绪皇帝住在园内时,每天早晨在霞芬室等候上朝,仁寿殿内一切准备好后,便穿堂直接走到仁寿殿。去向慈禧太后请安时,便从藕香榭穿过“水木自亲”,到乐寿堂行礼问安。“戊戌变法”失败后,慈禧太后命人在玉澜堂院落的前后左右砌了多道砖墙,将玉澜堂完全封闭起来,以囚禁光绪皇帝。如今砖墙大多都已拆除,但霞芬室和藕香榭内的砖墙还保持原样,作为与“戊戌变法”相关的遗迹供游人参观。
夕佳楼位于玉澜堂和宜芸馆之间,取意于晋代文学家陶渊明《饮酒》中“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楼上是观赏日落的好地方。
宜芸馆位于玉澜堂北面。“宜”是适宜,“芸”是一种香草,古人常用于书房内驱虫防蛀。“宜芸”就是适宜藏书的意思。宜芸馆在清漪园时期是乾隆皇帝藏书的地方,光绪时期,正殿改为隆裕皇后的寝宫,西配殿改为珍妃的住所。宜芸馆南侧墙壁上共有10块乾隆皇帝临摹古代著名书法家的书法石刻。
宜芸馆向西而行就来到了乐寿堂。“乐寿”二字出自《论语》中“智者乐,仁者寿”。意为这里是智者仁者所居之所。乐寿堂是慈禧太后日常起居的地方,慈禧太后在这里居住并在这里接见王公大臣、外国使节等。殿内有两只青花大瓷盘,是用来盛水果供太后闻香气的;五彩吊灯是1920xx年从德国引进的;鱼桌用金星紫檀木做框架,镶以玻璃桌面,桌内不仅有用象牙、鸡翅木雕镂的山水人物、亭台楼阁,而且制作严密,能储水养鱼。慈禧太后可以一边喝茶吃点心,一边观赏金鱼。殿内悬挂“慈晖懿祉”匾,“慈”指母亲,“晖”指阳光,“懿”指德行美好,“祉”指福禄。匾的含义是受母后之深恩、托母后之洪福。
殿外庭院内设铜鹿、铜鹤、铜瓶。借“鹿”、“鹤”、“瓶”的音,取意“六合太平”,即天下太平之意。“六合”为上、下、东、南、西、北6个方位。庭院内种植玉兰、海棠、牡丹,借“玉”和“棠”的音,牡丹象征富贵的意思,取意“玉堂富贵”。
另外,庭院内有一巨石,它是明万历年间一位爱石成癖的太仆米万钟在房山大石窝发现的,他想把巨石放置在私宅勺园中。后因种种原因,托言力竭财尽,不得已将此石弃置在路旁,故有“败家石”之称。百余年后,乾隆皇帝乾隆皇帝去西陵扫墓,路见此石,便命人将它运到乐寿堂做照壁。据说因水木自亲殿门太窄,当时是破门而入。此石因形似灵芝,色青而润,乾隆赐名“青芝岫”。
水木自亲是前后穿堂的大殿,乐寿堂院落的前院门,南面临湖。慈禧太后从水路来颐和园时,就在水木自亲殿外的码头上岸,进入乐寿堂。码头上有个探海灯杆,又称水月灯杆,当年上面挂一盏大灯笼,是慈禧太后驻园时的信号。
永寿斋位于乐寿堂的东跨院,是总管太监李莲英居住的地方。依清代祖制,太监最高不过四品,而李莲英因深受慈禧太后信任,最后竟官居二品。此院落现在举办中国太监制度展览。
扬仁风位于乐寿堂的西跨院。扬仁风外形像一把打开的折扇,它里面的宝座、宫灯、香几等也都是扇形式样,故此殿又名“扇面殿”。
“扬仁风”的典故出自《晋书 袁宏传》里谢安赠扇的故事:东晋时期的谢安和袁宏是一对挚友,后谢安出任扬州刺史,袁宏出任东阳郡守。两人走马上任告别时,谢安取出一把折扇赠与袁宏,袁宏答谢说:“辄当奉扬仁风,慰彼梨庶”,意思是我一定奉扬仁义道德之风,安抚黎明百姓。
慈禧太后居住颐和园时,常在此院落赏鸟。
颐和园导游词300字 颐和园导游词100字篇九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__旅行社的导游员,我姓宋,今天就有我来带领大家共同游览这个清代的皇家园林——颐和园。希望我的讲解能够令各位满意,是我们共同度过这一美好的时光。
我们现在即将前往的就是颐和园,利用这一段时间,我向大家简短的介绍一下颐和园的历史以及现在的状况。
最早在辽金时代的时候,皇帝就已经开始在北京修建皇家园林了。当时在今天的万寿山昆明湖一带修建了金山行宫,将这里称为金山、金山泊。到了元朝,有将这改名为翁山、翁山泊。而明代初期则改称西湖并修建了园静寺,命名为好山园。到了万历是十六年,也就是1588年,这里已经具有一定的园林规模,享有“十里青山行画里,双飞白鸟似江南”的称誉。然而让这里真正成为一处皇家园林的是清代。在康熙年间就曾在此修建行宫,到了乾隆十四年到二十九年,也就是1749~1764年,就在原来的基础上修建了清漪园,扩湖,推山,将湖称为昆明湖,山叫做万寿山。而且这里还成了著名的三山五园之一。和我国古代的大多数皇家建筑一样,这里也没能躲过入侵者的践踏,在1860年这里被英法联军抢掠并且烧毁了。过了一些年,慈禧太后挪用了海军经费对这里进行了重建,而且光绪皇帝下昭将这里改名为颐和园。可是在1900年的时候,颐和园又再次遭到了八国联军(俄英法德意日美奥)的严重破坏。从此之后对这里所进行的重修,因为财力不足,所以后山部分长期都没有修复。到了1912年,依照清史的优待条件,颐和园仍然掌握在逊帝溥仪手中。过了两年,这里曾作为他的私人财产一度开放,但是因为交通不便票价昂贵等原因,没什么人来。在1924年溥仪被逐出颐和园后,北洋政府将这里正式改为对外开放的公园。1948年12月,人民政府接受这里后,经过综合治理,仍然保持着其皇家园林的风貌。而且这里还成为了世界上造景丰富、建筑集中、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
我们即将所看到的颐和园共占地290公顷,其中陆地四分之一,水面达到了四分之三。根据皇家园林建园的用途和特点,可将颐和园景区分为政治活动区,帝后生活区和风景游览区三个部分。
来到了东宫门,我们本次的游览也就正式开始了。
在东宫门外,有一座“涵虚”、“罨yan秀”的牌楼。其中涵虚的意思是天地开阔,山清水秀,包罗万象。罨秀是有捕捉美丽景色之意。而东宫门也是颐和园的正门。门上高悬的颐和园的匾额就是光绪皇帝的手书。颐和二字则取颐养精神、心情平和的意思。
进入东宫门,我们首先来到的便是颐和园的政治活动区。南侧对称排列着南北九卿房,是清朝九卿六部值班的地方。在往前行,便来到了仁寿门,迎面看到的这五块太湖石叫作峰虚五老,寓意长寿。而在汉白玉须弥座上的这只铜制怪兽,人称麒麟,俗称四不象,是龙九子之一,象征吉祥富贵。在殿前还陈设有两对龙凤造型的铜香炉,在朝里活动中是用来点香,渲染气氛的。按古代礼制,龙居中,象征皇帝,凤在两侧,象征皇后。而在这里,却是龙在两侧,这与清朝末年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不无关系,突出了凤的地位。
我们面前这座雄伟的建筑就是仁寿殿。其实在乾隆年间的时候,规定凡是当朝的大殿就要叫做“勤政殿”,意思是游园不要忘了勤理政务。到了颐和园的时候,便将这里改为仁寿殿,取自孔子论语中的“仁者寿”,意思是施仁政的人可以长寿。现在,仁寿殿的陈设和原状是基本一致的。殿内的地平床上有九龙宝座。它后面还设有紫檀木九龙屏风,屏风以紫檀木为框架,雕有九条闹龙,中心是玻璃镜,镜面上写有226个不同写法的寿字。在宝座四周,还设有掌扇,角端等。其中角端是传说中异兽,实际用处其实就是香炉。而殿内两侧的暖阁,是慈禧光绪还有王宫大臣休息的地方,当中有一幅百蝠图的缂丝工艺品,中间还有一个慈禧亲笔写的寿字,因为蝠与福同音,所以这幅工艺品也被称为百福捧寿。这个玻璃风景台屏是用翠鸟的羽毛粘制而成的,大家可以看到,这个乾隆年间的作品虽然历经二百多年可是还是色彩依旧。
穿过仁寿殿我们就来到了当年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看戏的场所——德和园,取自左转“君子听之以平其心,心平德和”,意思是听了美好的曲子,就会心地平和,达到道德高尚的境界。德和园的大戏楼是清代三大戏楼中最大的,结构严谨,十分的壮观,高21米,低台宽17米,分为三层,自上而下分别是福台,禄台和寿台。在寿台地板上还有一口深井,四眼干土井。各层地板都可以开合。在开启时,天井和地井沟通,顶部有绞车牵引,可以是剧中的神仙鬼怪在舞台上天入地,寿台下面的井还可以起到声音共鸣的作用,使演员声音更加洪亮,水井还可以用于表演龙口喷水等景观。除此之外,还设有扮戏楼,共演员化妆用的。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展示戏装,陈设慈禧的奔驰车的地方就是当时的扮戏楼。
在戏台的对面,是颐乐殿以及东西侧的廊子,这里就是当时帝后和王宫大臣们看戏的地方。殿内正中设有金漆珐琅百鸟朝凤宝座,是慈禧受贺时用的,凤为百鸟之王,把这个屏风放在颐乐殿,暗喻了慈禧太后的权威。当年王宫大臣看戏的廊房现在已经被开辟为颐和园文物展览室,东侧是慈禧太后的服饰以及生活用品,西侧则是制作精美的工艺品。
在我国古代,有首诗曾经写到“山重水覆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们现在来到的仁寿殿后的假山中,便能体会其中的含义。这里运用了我国造园艺术中的抑景法。开始,这里好像已经没有路可以走了,可是随着不断的前进,豁然开朗,在我们前面有出现了一碧千倾的昆明湖。
昆明湖原来是一个由泉水汇聚而成的湖泊,叫西海,面积还没有现在的一半大。到了乾隆年间修建园林的时候,将这里进行了改造,形成了今天的湖泊,而这里为什么叫做昆明湖呢?这是因为在距今20__多年的西汉时期,云南滇池有个小国叫做昆明国,汉武帝为征伐那里,在首都长安开凿了一个仿滇池的昆明池,操练水军。乾隆皇帝根据这个典故,将西海改为昆明湖,并效仿汉武帝在这里演习水师,这就是昆明湖名称的由来。而当时改建昆明湖所挖出的淤泥全都堆在了翁山,是原来的小土丘增高和扩展了不少,乾隆皇帝在为母亲祝寿的时候,在山上园静寺的遗址上兴建了大报恩延寿寺,并将翁山赐名万寿山,取意长寿。在不远处有一个小岛上种的全都是桃柳,上边有一个亭子叫做知春亭,古人云:“竹外桃花三两只,春江水暖鸭先知”,每年春天来到的时候,这里就是颐和园中最早报春的地方。
我们看到这组建筑别致、环境幽雅的四合院叫做玉澜堂,出自晋代诗人陆机:“玉泉涌微澜”的诗句,这里就是光绪皇帝来颐和园是居住的地方。既然说到了这里,就有必要提及一下戊戌变法。爱新觉罗·载湉(tian)就是清朝的第九个皇帝,也就是慈禧的侄子,光绪皇帝。同治皇帝死了以后,慈禧太后为了能够继续掌权,所以就让、四岁的载湉当皇帝,而她则再度垂帘听政。到了光绪19岁亲政以后,宫廷内保守派和维新派在政治上起了冲突。1898年,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人通过光绪皇帝实行变法,史称“戊戌变法”,由于这次变法运动只持续了103天,就被以慈禧太后位代表的保守派所扼杀,所以也叫“百日维新”。变法失败以后,光绪被软禁在了南海的瀛台岛上,每年慈禧来到颐和园,他也必须一同前来,住在玉澜堂。为了控制光绪的一举一动,慈禧太后命仁在玉澜堂周围修筑了不少砖墙,门口还有太监把守,此时的玉澜堂好像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不过到了现在,原来的砖墙已经基本拆除了,基本上恢复了以前的面貌,只有玉澜堂东西配殿内的砖墙仍然保持原来的样子,作为有关变法的遗迹供游人参观。在玉澜堂殿内有乾隆时候制作的地平床,宝座,屏风,香几等等,东暖阁是光绪的早餐室,西暖阁就是寝室,殿外东侧是书房,西侧是洗手间,浴室以及更衣的地方。殿内的御案是紫檀木框架,以沉香木为中心,做工十分精美。围屏是用两层玻璃合成的,上边既有中国山水画,也有西洋的风景画,颜料是用天然宝石研磨而成的,至今色彩依然艳丽。前层玻璃的背面画有前景和中景,后层玻璃的正面有中景和远景,两层之间相隔一段距离,立体感极强。而殿中“复殿留景”的匾额意思就是深宫中住着圣明之君的意思。
在玉澜堂的后边就是宜芸馆,宜芸是适于藏书的地方。正殿就是光绪的皇后隆裕居住的地方,西配殿曾经是光绪宠爱的妃子珍妃的住所。在戊戌变法失败以后,慈禧命令隆裕皇后住到石丈亭北西四所的第一所,让珍妃住到第二所,这以后,光绪皇帝想见到自己的内人都很困难了。
出了宜芸馆,我们就来到了乐寿堂。乐寿是出自《论语》中“智者乐,仁者寿”,意思是说,这里就是仁者智者居住的地方。乐寿堂是生活区里的主要建筑,在乾隆年间,这里是乾隆母亲纽钴禄氏居住在这里,光绪年间,慈禧太后就住在这里。
通过了水木自亲,也就是乐寿堂的正门,我们也就进入了庭院。可以看到在庭院中陈设乐很多的东西。铜鹿、铜鹤、铜花瓶,分别借鹿、鹤、瓶的谐音,取意“六合太平”,意思是天下太平。园内还种植有玉兰、海棠、牡丹,取意“玉堂富贵”。中间的这块太湖石,因为形状像灵芝,所以叫做“青芝岫”。其实它还有个名字叫做败家石,这是因为在明朝有个人非常喜欢石头的人叫米万钟,在房山看中了这块石头,要将它放入海淀的勺园当中,可是在因为种.种不利因素,推托说耗尽财力,将它丢在了路边,后来,乾隆皇帝在从清西陵返回京城的途中看到了这块石头,所以将它运到乐寿堂。在乐寿堂殿内有以玻璃镜子为中心的紫檀木屏风,上边还镶嵌有贝雕饰物。镏金九桃大熏炉是用来焚烧檀香的,起到调节室内空气的作用。桌子上的两个青花大瓷盘是清代青花瓷的代表作,用来盛放水果供慈禧观赏和闻香气。在殿内东西两侧还有百鸟朝凤,孔雀开屏两副坐屏,都是粤绣精品。殿顶悬挂的五彩玻璃吊灯,是1903年从德国进口的,它是我国早期的电灯之一,发电机安装在文昌阁附近。在慈禧太后吃点心和品茶的时候,还可以观赏鱼桌,它是以金星紫檀木坐框架,镶有玻璃台面,桌子里边还镶嵌着用珍贵材料镂空雕琢的山水人物和亭台楼阁,密封性良好,可以养金鱼。殿内“慈晖懿祉”的匾额意思是:受母后之深恩,托母后之洪福。
乐寿堂的西跨院叫扬仁风,庭院内的建筑极具江南园林特色。在园内北面的正中山坡上,有扇面形状的“扇面殿”,殿前地面使用汉白玉砌成的扇骨、山轴,整座殿堂好像一把打开的折扇。
从这里出来,我们就走上了连接万寿山与昆明湖的长廊。它东起邀月门,西止石丈亭,全长728米,共273间。由于长廊的地基是随着万寿山地势高低而起伏的,所以廊身的走向是以昆明湖北岸的弯曲而变化的,在地势高低和变向的连接点上,还建有四个亭子代表春夏秋冬,分别是留佳寄澜秋水和清遥,设计十分的巧妙。长廊是我国园林中最长的游廊,也有画廊之称。这是因为在廊中共有苏式彩绘1.4万多幅,而且很少重复。其中有关于西湖风光的546幅,是乾隆十五年建造长廊时,命人到杭州临摹回来画上的。人物画多采用了我国古典文学名著,比如《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等等,所设计的内容时间跨度非常大,从三皇五帝到清朝,上下五千年,可以说的上是我国文化史的一个缩影,在1900年的时候,这里被《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评为全球画廊之冠。
走出了长廊,我们就来到了以排云点为中心的祝寿庆典区,这里是万寿山前山最宏伟的一组建筑,构成了万寿山的中轴线。这条中轴线从临湖码头到山顶的智慧海,分布有排云门、排云殿、佛香阁、众香界、智慧海等主要建筑。
排云殿建在乾隆年间大报恩延寿寺中大雄宝殿的遗址上,是慈禧太后过生日时接受百官朝贺的地方。排云出自晋代诗人郭璞:“神仙排云出,但见金银台”的诗句。
在殿内,除了宝座,屏风等常规陈设以外,还有一些渲染气氛的特殊陈设,比如用中国台湾乌木雕刻的屏风,沉香木雕刻的寿字,圆镜插屏,金漆梅花树船和桦木根雕群仙祝寿。在祝寿的时候,二品以上的官员跪拜在排云门内,而三品以下者则在门外,光绪皇帝在二宫门正中跪拜,慈禧则坐在正殿内的九龙宝座上接受拜贺,可见慈禧太后当时地位之高。
(“蕃厘经纬”的匾额意思是幸福无边)
佛香阁、众香界和智慧海是乾隆年间大报恩延寿寺的一部分
佛香阁建于乾隆二十三年,也就是1758年,在光绪十七年的时候重建,耗费了银两78万多两,是颐和园当中花费最多的工程。它是全园建筑的中心,以8根铁梨木为支柱,支撑着41米高的三层,八面,四重檐的阁楼,艺术水准非常高,原来在这里供奉有5米多高的金身佛香。
智慧海在外寿山的最高处,建于乾隆年间,名称来自《无量寿经》中“如来智慧海,身府无崖底。”意思是如来佛智慧如海,佛法无边。这里是一座用琉璃砖瓦和石料建成的两层无梁殿,原来供奉有无量寿佛,外壁上还嵌着1008尊小佛,虽然在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的时候殿堂没有被烧毁,但是这些佛像却遭到了破坏。
颐和园导游词300字 颐和园导游词100字篇十
清华大学(tsinghua university),中国综合性大学,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
清华大学的前身是清华学堂,始建于1911年,1912年更名为清华学校,1925年设立大学部,开始招收四年制大学生,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并于1929年秋开办研究院。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南迁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联合办学,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迁至昆明,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清华大学迁回清华园原址复校,设有文、法、理、工、农等5个学院,26个系。
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后,清华大学成为一所多科性的工业大学,重点为国家培养工程技术人才,被誉为“工程师的摇篮”。1978年以来,清华大学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逐步恢复理科、经济、管理和文科类学科,并成立了研究生院和继续教育学院。1999年,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入,成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在国家和教育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211工程”建设和“985计划”的实施,清华大学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科研开发以及整体办学条件方面均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目前,清华大学已成为一所设有理、工、文、法、医、经济、管理和艺术等学科的综合性大学。
清华大学现有教职工7800余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34名、中国工程院院士26名,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1100余人。全国重点学科49个;本科专业58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59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2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7个。在校全日制学生27000余名,其中本科生13000余名,硕士生8600余名,博士生4600余名。有来自46个国家和地区的在校留学生及进修生1300余名,远程教育学员7500余名。学校现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1个,国家专业实验室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4个、体育总局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科技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网上合作研究中心6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3个,教育部网上研究中心6个。学校藏书400余万册。学校占地面积400余公顷,建筑面积230余万平方米。出版物有《清华大学学报》(分自然科学版、英文版、哲学社会科学版)、《世界建筑》、《装饰》、《清华大学教育研究》等。
清华大学治学严谨,有着较高的学术水平和教学质量。清华大学传承“培养具有为国家社会服务之健全品格的人才”的教育理念,建校至今,共培养了11万余名学生,其中包括一大批中华民族引以为自豪的治学大师、兴业英才和治国栋梁。他们中有竺可桢、高士其、姜立夫、段学复、张子高、杨石先、叶企荪、周培源、钱三强、王淦昌、邓稼先、梁思成、杨廷宝、钱伟长、吴仲华、洪深、曹禺、金岳霖、王力、陈岱孙、钱钟书、费孝通、吴晗、周光召、林宗棠等。此外,马寅初、陈寅恪、熊庆来、华罗庚、茅以升、吴有训、钱学森、张光斗等是清华的进修生和资助生,美籍学者杨振宁、李政道、林家翘是清华校友。在1999年被授予“两弹一星勋章”的23位功勋中,有14位是清华校友。截至20__年12月底,1537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近25%为清华大学校友。
水清木华九十余载,清华大学蕴育着独特的精神魅力。清华大学的初期发展,虽然渗透着西方文化的影响,但学校植根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沃土,形成了自己优良的传统和精神。以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为代表的清华学者,主张中西兼容、文理渗透、古今贯通,对清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行胜于言”的校风,从建校初期就成为清华师生治学与为人的追求,并一代代得以传承。从“五四”爱国运动、“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到反内战争民主的“一二一”学生运动,从施滉、韦杰三到闻一多、朱自清,生动地展现了清华师生的革命精神。解放后,清华大学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又红又专”方向,培育“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学风,探索出一条“爱国、成才、奉献”和“为祖国健康地工作五十年”的成才道路。今天,她更以“拼搏、创新”的精神,迎接新世纪的挑战。清芬挺秀,华夏增辉。今天的清华大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新时代的清华人继承爱国奉献的优良传统,秉承“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和“行胜于言”的校风。面临世纪之交中国迅速发展的机遇,清华大学正向着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的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迈进,努力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1911年 建立“清华学堂”后更名为“清华学校”(留美预备学校) 1925年 设立大学部,同年开办研究院(国学门)
1928年 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有文、法、理、工4个学院,16个系 1937年 南迁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联合组成国立长沙临时大学 1938年长沙临时大学迁到昆明,更名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1946年 迁回北京清华园复校,有文、法、理、工、农5个学院,26个系 1952年 经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成为多科性工业大学 1978年恢复全国高等教育招生考试 1984年 设立国内高校中第一个研究生院
在管理工程系基础上建立经济管理学院
在已有理学科系基础上恢复理学院 1985年 建立国内第一个继续教育学院 1988年 在建筑系基础上建立建筑学院
1993年 在已有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系、所基础上建立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1994年 在已有信息学科系、所基础上建立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1996年在已有机械类学科系、所基础上建立机械工程学院 1999年 恢复建立法学院
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入,成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20__年 在已有土木水利类学科系、所基础上建立土木水利学院
在公共管理系的基础上建立公共管理学院
20__年 建立医学院
20__年 在传播系基础上建立新闻与传播学院
20__年 原隶属信息产业部的华信医院(原酒仙桥医院)和玉泉医院正式并入
20__年4月正式挂牌,分别成为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第二附属医院
20__年 在工程力学系、宇航技术研究中心等基础上建立航天航空学院
好了,校园概况这么多,下面我为大家介绍一下周边的景点,我们看前面的这块石头是三峡石。
这块巨石贵韵。
我身后是近春园遗址公园,“近”是远近的近,春,春天的春。公园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近春园也遭到严重破坏。从此伦为荒岛100余年。直到1979年,学校才决定彻底改造荒岛,在岛上种植草坪、修建假山、亭子,经过几年的改造,荒岛终于成了现在这处具有历史和文化气息的胜迹。
这栋雕像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孔子,他提出了很多著名的治学思想,至尊孔子雕像是清华的一位毕业生专门从孔子的故乡山东曲阜运过来的,它的意思是希望清华的学生们不要忘记传统的儒家思想,希望理工科的学生能多关注人文科学。前面的亭子是“临漪榭”,临,是面临的临,漪是涟漪的漪,榭则是指水边的亭子,是遗址内唯一象征性的旧物恢复。
吴晗先生是清华大学历史系毕业生,在校期间学习刻苦,在学术上很有成就,苏俄已被同学们戏称“太史公”。他从清华毕业后,就一直留校担任助教、教员、教授等职,1949年北平解放后,曾调任北京市副市长。“革命”期间,吴晗因著有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而受到迫害,1969年惨死在狱中,后来清华师生为了纪念这位基础校友,学者在荒岛上立了一尊吴晗像,并且修建了“晗亭”的。
“荷塘月色亭”是为纪念朱自清而建,他毕业于北大哲学系,1925年应聘清华执教,先后担任过国文系教授、图书馆长、朱自清写过很多散文,如《背影》、《春》、《荷塘月色》等,其中《荷塘月色》就是描述近春园的景观,这篇文章用描写了一幅清有美妙的画面,“曲曲折折的荷塘,密密田添的叶子,星星点点的荷花,淡淡的月光,默默的荷香。。。这一切都反映了他当时苦闷、孤独的心情。1948年他因贫病交加而去世。临终时他还嘱咐家人,不要政府派给的廉价美国面粉,称赞他“宁死不买美国救济粮”后来清华师生为了纪念朱自清同志,就在此建了”荷塘月色亭“以资纪念。厅内悬挂的”荷塘夜色“四字是来自朱自清文章手稿中的笔迹。对面山上的零零阁,是20__年竣工。所以叫零零阁。近春园是清华师生休闲的场所。
现再给大家10分钟照相。 我们现在去参观清华园区,
大家左侧这两栋楼是第一,二教学楼,分别建于
52、54年,是苏式建筑风格,里面有大小教室数间。现在人在使用。
礼堂西侧市科学馆,建于1917年,初起是理科实验楼。26年物理系在此办公,现在这里面有三个国家重点实验室。革命时期也被破坏,去年刚才新装修。
最北边这个雄伟建筑是清华的大礼堂,使清华大学第二批建筑中的四大建筑之一,建成于1920年至今为止已经87岁了,他是一座罗马史和希腊式相混合的建筑。圆顶、铜门、门前有四根两人合抱粗的汉白玉大石柱,位于清华大学大中心,占地面积1800平方米,高27.6米有座位1200个是当时国内学堂中最大的礼堂兼讲堂,建礼堂时,美国政府不信任中国的建筑技术和建筑材料,所以由美国设计师莫非设计,一砖一瓦从美国先由水路运到天津塘沽,然后运到北京,花费了很大的人力和物力,美国的哥伦比亚大学还有一栋和他一模一样的建筑,很多反帝爱国运动也是从这里动员出发,现在我们人在此举办各种各样活动。
南侧的同方部也是清华早期建筑之一,还长期用作8月27号祭祀孔子的地方,“同方”两字与字《礼记》,“同方部”是指“志同道合者相聚的地方”。1936年在此为鲁迅先生举行过追悼会,闻一多,朱自清都发表了演说。现在是清华校友办公室。
清华学堂是清华第一栋教学楼,1911年竣工,96岁了的德国古堡式的古堡式建筑,门上端“清华学堂”四字是清朝军机大臣那桐所书。25年在这里增设了“国学研究院”当时著名的四大导师,梁启超,王国维,。陈寅
一、赵元任在此办公。1946年作为建筑系的专用关,梁思成为系主任,现在是清华研究生院办公室。
日晷是1920级的学生毕业时献给母校的礼物,它的上部是中国古典计时器,圆盘中央的不锈钢针,圆盘中央的不锈钢针指着地球的南极北极,圆盘上面刻着十二个时辰,圆盘下面也刻着十二个时辰,春分以后看太阳照射圆盘上面的不锈钢针的阴影计时,秋分以后看圆盘下面钢针的阴影计时。没有太阳是旧物作用,下部的底座上刻着“行胜语言”四字,是920级学生的名言,也是清华的校风。就是鼓励清华的学生们少说多做,发扬实干的精神。
东面的石头上的八字“自强不息,厚德载物”1914年,梁启超先生以《君子》在大礼堂给清华的学生进行了一次演讲,其中,他引用了《周易》中‘乾’,‘坤’两字的卦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意思就是说人应该天一样,刚健不已,自强不息,努力进取,也应该想的一样柔和,培养出公而无私,宽厚为怀的高尚品质。只有这样才能担当起建设祖国的重任,演讲过后,学校就以此八字为校训,设计校徽,从而永久留传。
现在介绍到此,现再给大家10分钟照相。
几经周转才来到清华大学,并与春春汇合在清华西门,门口的石狮子好像已有一段历史了。自然拍照的异常之多。走入门中是长长的道路通向幽深。现在是旅游期各式各样的人多来于此四个轮的,二个轮的车辆,来来往往,熙熙攘攘。与菜市场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我不是很喜欢喧哗之处。
向前走到几经曲折来到一片宽阔的草坪之前。后面有一座很像欧洲古堡的建筑物,听旁边旅游团的导游解说是清华大礼堂。它有着圆圆的顶。在我看来有点像高仰的头颅,下面的线条显得十分简洁。和草坪前端的好似日晷的东东显出的又是两个极端,看样清华之门也遮不住大礼堂羞红的身姿。侧面墙上布满的爬山虎也是惧得不敢前行。
是美的东西,人们都会坐下来,慢慢的欣赏,当然除非那美丽尤物是第三者。但时间已不允许我们停留片刻,我们好似前路探索的冒险也,一面为沿边的景致流连,一面却又为了前进而奋斗。
走不了几步便看到了闻一多先生与钟亭一齐耸立,逐向前寻其路。未知同与都何人,汝知安否?
渐渐地我们迈向了幽深人烟开始疏少了,映入眼帘的是清华大学图书馆。图书馆是环绕而建的俱有淡淡法国古典建筑风格的,窄长的窗子由上至下顺下长长的乳白色的窗帘,有着垂空的长廊和中间欧式的喷水衬着三层的图书馆,这里的阶梯都像深藏于酒库中的久酿,愈是年久就越发的香醇。都淹在书香中多年了。突然爱上了这时里,当然这也是红色的,红色与绿树相衬在这里似乎不显得老气,而是一种幽静的享受。
我是不喜欢红色的,因为它太过火热,在周边易被烧炽,而这里的红由于日久而显得沉稳了许多,看了格外舒服,于是深深的陷了进去无法自拔。
于是对这里的红色于法式风格迷醉了。
颐和园导游词300字 颐和园导游词100字篇十一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旅行社的导游员,我姓宋,今日就有我来带领咱们一起旅游这个清代的皇家园林——颐和园。期望我的解说能够令各位满足,是咱们一起度过这一夸姣的韶光。
咱们如今行将前往的即是颐和园,运用这一段时刻,我向咱们简略的介绍一下颐和园的前史以及如今的情况。
最早在辽金年代的时分,皇帝就现已开端在北京修建皇家园林了。其时在今日的万寿山昆明湖一带修建了金山行宫,将这儿称为金山、金山泊。到了元朝,有将这改名为翁山、翁山泊。而明代前期则改称西湖并修建了园静寺,命名为好山园。到了万历是十六年,也即是1588年,这儿现已具有必定的园林规划,享有“十里青山行画里,双飞白鸟似江南”的称赞。可是让这儿真实变成一处皇家园林的是清代。在康熙年间就曾在此修建行宫,到了乾隆十四年到二十九年,也即是1749~1764年,就在本来的基础上修建了清漪园,扩湖,推山,将湖称为昆明湖,山叫做万寿山。并且这儿还成了闻名的三山五园之一。和中国古代的大多数皇家修建相同,这儿也没能躲过侵略者的蹂躏,在1860年这儿被英法联军抢掠并且焚毁了。过了一些年,慈禧太后挪用了水兵经费对这儿进行了重建,并且光绪皇帝下昭将这儿改名为颐和园。可是在1920xx年的时分,颐和园又再次遭到了八国联军(俄英法德意日美奥)的严重损坏。从此之后对这儿所进行的重修,由于财力缺乏,所今后山有些长时间都没有修正。到了1920xx年,按照清史的优待条件,颐和园仍然把握在逊帝溥仪手中。过了两年,这儿曾作为他的私家产业一度敞开,可是由于交通不便票价贵重等缘由,没什么人来。在1920xx年溥仪被逐出颐和园后,北洋政府将这儿正式改为对外敞开的公园。1948年12月,人民政府承受这儿后,经过综合治理,仍然坚持着其皇家园林的相貌。并且这儿还变成了世界上造景丰厚、修建会集、保管最完好的皇家园林。
咱们行将所看到的颐和园共占地290公顷,其间陆地四分之一,水面到达了四分之三。依据皇家园林建园的用途和特征,可将颐和园景区分为政治活动区,帝后日子区和风景旅游区三个有些。
来到了东宫门,咱们本次的旅游也就正式开端了。
在东宫门外,有一座“涵虚”、“罨yan秀”的牌楼。其间涵虚的意思是六合开阔,山明水秀,一应俱全。罨秀是有捕捉秀丽风景之意。而东宫门也是颐和园的正门。门上高悬的颐和园的匾额即是光绪皇帝的手书。颐和二字则取颐养精神、心境平缓的意思。
进入东宫门,咱们首要来到的即是颐和园的政治活动区。南侧对称摆放着南北九卿房,是清朝九卿六部值勤的当地。在往前行,便来到了仁寿门,迎面看到的这五块太湖石叫作峰虚五老,涵义长命。而在汉白玉须弥座上的这只铜制怪兽,人称麒麟,俗称四不象,是龙九子之一,标志吉利富有。在殿前还摆设有两对龙凤外型的铜香炉,在朝里活动中是用来点香,烘托气氛的。按古代礼制,龙居中,标志皇帝,凤在两边,标志皇后。而在这儿,却是龙在两边,这与清朝末年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不无关系,突出了凤的位置。
咱们面前这座雄伟的修建即是仁寿殿。其实在乾隆年间的时分,规则但凡当朝的大殿就要叫做“勤政殿”,意思是游园不要忘了勤理政务。到了颐和园的时分,便将这儿改为仁寿殿,取自孔子论语中的“仁者寿”,意思是施仁政的人能够长命。如今,仁寿殿的摆设和原状是根本共同的。殿内的地平床上有九龙宝座。它后边还设有紫檀木九龙屏风,屏风以紫檀木为布局,雕有九条闹龙,中间是玻璃镜,镜面上写有226个不一样写法的寿字。在宝座邻近,还设有掌扇,角端等。其间角端是传说中异兽,实践用途其实即是香炉。而殿内两边的暖阁,是慈禧光绪还有王宫大臣歇息的当地,傍边有一幅百蝠图的缂丝工艺品,中间还有一个慈禧亲笔写的寿字,由于蝠与福同音,所以这幅工艺品也被称为百福捧寿。这个玻璃风景台屏是用翠鸟的茸毛粘制而成的,咱们能够看到,这个乾隆年间的著作尽管历经二百多年可是仍是颜色照旧。
穿过仁寿殿咱们就来到了当年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看戏的场所——德和园,取自左转“正人听之以平其心,心平德和”,意思是听了夸姣的曲子,就会心肠平缓,到达品德崇高的境地。德和园的大戏楼是清代三大戏楼中最大的,布局谨慎,十分的壮丽,高21米,低台宽17米,分为三层,自上而下别离是福台,禄台和寿台。在寿台地板上还有一口深井,四眼干土井。各层地板都能够开合。在敞开时,天井和地井交流,顶部有绞车牵引,能够是剧中的神仙鬼怪在舞台上天入地,寿台下面的井还能够起到声响共识的效果,使艺人声响愈加洪亮,水井还能够用于扮演龙口喷水等景象。除此之外,还设有扮戏楼,共艺人化装用的。如今咱们所看到的展现戏装,摆设慈禧的奔驰车的当地即是其时的扮戏楼。
在戏台的对面,是颐乐殿以及东西侧的廊子,这儿即是其时帝后和王宫大臣们看戏的当地。殿内正中设有金漆搪瓷百鸟朝凤宝座,是慈禧受贺时用的,凤为百鸟之王,把这个屏风放在颐乐殿,暗喻了慈禧太后的威望。当年王宫大臣看戏的廊房如今现已被开辟为颐和园文物展览室,东侧是慈禧太后的服饰以及日子用品,西侧则是制造精巧的工艺品。
在中国古代,有首诗从前写到“山重水覆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咱们如今来到的仁寿殿后的假山中,便能领会其间的意义。这儿运用了中国造园艺术中的抑景法。开端,这儿如同现已没有路能够走了,可是跟着不断的行进,恍然大悟,在咱们前面有呈现了一碧千倾的昆明湖。
昆明湖本来是一个由泉流会聚而成的湖泊,叫西海,面积还没有如今的一半大。到了乾隆年间修建园林的时分,将这儿进行了改造,形成了今日的湖泊,而这儿为何叫做昆明湖呢?这是由于在距今20xx多年的西汉时期,云南滇池有个小国叫做昆明国,汉武帝为讨伐那里,在首都长安开凿了一个仿滇池的昆明池,练习水军。乾隆皇帝依据这个典故,将西海改为昆明湖,并仿效汉武帝在这儿演习水师,这即是昆明湖称号的由来。而其时改建昆明湖所挖出的淤泥全都堆在了翁山,是本来的小土丘增高和拓展了不少,乾隆皇帝在为妈妈祝寿的时分,在山上园静寺的遗址上兴建了大回报延寿寺,并将翁山赐名万寿山,取意长命。在不远处有一个小岛上种的全都是桃柳,上边有一个亭子叫做知春亭,古人云:“竹外桃花三两只,春江水暖鸭先知”,每年春天来到的时分,这儿即是颐和园中最早报春的当地。
咱们看到这组修建特别、环境幽雅的四合院叫做玉澜堂,出自晋代诗人陆机:“玉泉涌微澜”的诗句,这儿即是光绪皇帝来颐和园是寓居的当地。已然说到了这儿,就有必要提及一下戊戌变法。爱新觉罗·载湉(tian)即是清朝的第九个皇帝,也即是慈禧的侄子,光绪皇帝。同治皇帝死了今后,慈禧太后为了能够继续掌权,所以就让、四岁的载湉当皇帝,而她则再度垂帘听政。到了光绪19岁亲政今后,宫殿内保守派和维新派在政治上起了抵触。1898年,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人经过光绪皇帝实施变法,史称“戊戌变法”,由于这次变法运动只继续了103天,就被以慈禧太后位代表的保守派所摧残,所以也叫“百日维新”。变法失利今后,光绪被幽禁在了南海的瀛台岛上,每年慈禧来到颐和园,他也有必要一起前来,住在玉澜堂。为了操控光绪的一举一动,慈禧太后命仁在玉澜堂周围修筑了不少砖墙,门口还有宦官看守,此刻的玉澜堂如同一个与世隔绝的当地,不过到了如今,本来的砖墙现已根本拆除了,根本上康复了曾经的相貌,只要玉澜堂东西配殿内的砖墙仍然坚持本来的姿态,作为有关变法的遗址供游人欣赏。在玉澜堂殿内有乾隆时分制造的地平床,宝座,屏风,香几等等,东暖阁是光绪的早餐室,西暖阁即是睡房,殿外东侧是书房,西侧是洗手间,澡堂以及更衣的当地。殿内的御案是紫檀木布局,以沉香木为中间,做工十分精巧。围屏是用两层玻璃组成的,上边既有中国山水画,也有西洋的风景画,颜料是用天然宝石研磨而成的,至今颜色仍然美丽。前层玻璃的反面画有前景和中景,后层玻璃的正面有中景和前景,两层之间相隔一段距离,立体感极强。而殿中“复殿留景”的匾额意思即是深宫中住着圣明之君的意思。
在玉澜堂的后边即是宜芸馆,宜芸是适于藏书的当地。正殿即是光绪的皇后隆裕寓居的当地,西配殿从前是光绪宠爱的妃子珍妃的居处。在戊戌变法失利今后,慈禧指令隆裕皇后住到石丈亭北西四所的榜首所,让珍妃住到第二所,这今后,光绪皇帝想见到自个的内助都很困难了。
出了宜芸馆,咱们就来到了乐寿堂。乐寿是出自《论语》中“智者乐,仁者寿”,意思是说,这儿即是仁者智者寓居的当地。乐寿堂是日子区里的首要修建,在乾隆年间,这儿是乾隆妈妈纽钴禄氏寓居在这儿,光绪年间,慈禧太后就住在这儿。
经过了水木自亲,也即是乐寿堂的正门,咱们也就进入了院子。能够看到在院子中摆设乐许多的东西。铜鹿、铜鹤、铜花瓶,别离借鹿、鹤、瓶的谐音,取意“六合和平”,意思是天下和平。园内还栽培有玉兰、海棠、牡丹,取意“玉堂富有”。中间的这块太湖石,由于形状像灵芝,所以叫做“青芝岫”。其实它还有个姓名叫做败家石,这是由于在明朝有自己十分喜爱石头的人叫米万钟,在房山看中了这块石头,要将它放入海淀的勺园傍边,可是在由于种种不利因素,推托说耗尽财力,将它丢在了路旁边,后来,乾隆皇帝在从清西陵回来京城的途中看到了这块石头,所以将它运到乐寿堂。在乐寿堂殿内有以玻璃镜子为中间的紫檀木屏风,上边还镶嵌有贝雕饰物。镏金九桃大熏炉是用来燃烧檀香的,起到调理室内空气的效果。桌子上的两个青花大瓷盘是清代青花瓷的代表作,用来盛放生果供慈禧欣赏和闻香气。在殿内东西两边还有百鸟朝凤,孔雀开屏两副坐屏,都是粤绣精品。殿顶悬挂的彩色玻璃吊灯,是1920xx年从德国进口的,它是中国前期的电灯之一,发电机安装在文昌阁邻近。在慈禧太后吃点心和品茶的时分,还能够欣赏鱼桌,它是以金星紫檀木坐布局,镶有玻璃台面,桌子里面还镶嵌着用宝贵资料镂空雕琢的山水人物和亭台楼阁,密封性杰出,能够养金鱼。殿内“慈晖懿祉”的匾额意思是:受母后之深恩,托母后之洪福。
乐寿堂的西跨院叫扬仁风,院子内的修建极具江南园林特征。在园内北面的正中山坡上,有扇面形状的“扇面殿”,殿前地上运用汉白玉砌成的扇骨、山轴,整座殿堂如同一把翻开的折扇。
从这儿出来,咱们就走上了衔接万寿山与昆明湖的长廊。它东起邀月门,西止石丈亭,全长728米,共273间。由于长廊的地基是跟着万寿山地形凹凸而崎岖的,所以廊身的走向是以昆明湖北岸的曲折而改变的,在地形凹凸和变向的衔接点上,还建有四个亭子代表春夏秋冬,别离是留佳寄澜秋水和清遥,规划十分的奇妙。长廊是中国园林中最长的游廊,也有画廊之称。这是由于在廊中共有苏式彩绘1.4万多幅,并且很少重复。其间有关于西湖风景的546幅,是乾隆十五年缔造长廊时,命人到杭州描摹回来画上的。人物画多采用了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比方《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等等,所规划的内容时刻跨度十分大,从三皇五帝到清朝,上下五千年,能够说的上是中国文化史的一个缩影,在1920xx年的时分,这儿被《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评为全球画廊之冠。
走出了长廊,咱们就来到了以排云点为中间的祝寿庆典区,这儿是万寿山前山最雄伟的一组修建,构成了万寿山的中轴线。这条中轴线从临湖码头到山顶的才智海,散布有排云门、排云殿、佛香阁、众香界、才智海等首要修建。
排云殿建在乾隆年间大回报延寿寺中大雄宝殿的遗址上,是慈禧太后过生日时承受百官朝贺的当地。排云出自晋代诗人郭璞“神仙排云出,但见金银台”的诗句。
在殿内,除了宝座,屏风等惯例摆设以外,还有一些烘托气氛的特别摆设,比方用中国台湾乌木雕琢的屏风,沉香木雕琢的寿字,圆镜插屏,金漆梅花树船和桦木根雕群仙祝寿。在祝寿的时分,二品以上的官员跪拜在排云门内,而三品以下者则在门外,光绪皇帝在二宫门正中跪拜,慈禧则坐在正殿内的九龙宝座上承受拜贺,可见慈禧太后其时位置之高。(“蕃厘经纬”的匾额意思是美好无边)
佛香阁、众香界和才智海是乾隆年间大回报延寿寺的一有些
佛香阁建于乾隆二十三年,也即是1758年,在光绪十七年的时分重建,耗费了银两78万多两,是颐和园傍边花费最多的工程。它是全园修建的中间,以8根铁梨木为支柱,支撑着41米高的三层,八面,四重檐的阁楼,艺术水准十分高,本来在这儿供奉有5米多高的金身佛香。
才智海在外寿山的最高处,建于乾隆年间,称号来自《无量寿经》中“如来才智海,身府无崖底。”意思是如来佛才智如海,佛法无边。这儿是一座用琉璃砖瓦和石料建成的两层无梁殿,本来供奉有无量寿佛,外壁上还嵌着1008尊小佛,尽管在1860年英法联军侵略的时分殿堂没有被焚毁,可是这些佛像却遭到了损坏。
北京导游词相关文章:
颐和园导游词300字 颐和园导游词100字篇十二
各位朋友,现在我为大家介绍一下颐和园,颐和园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始建于金代,位于北京西北郊,距市区15公里,占地面积290公顷。景区主要由昆明湖和万寿山两大部分组成,其中水域面积占全园的3/4。整个园林分为三个功能不同的区域,即以仁寿殿为中心的政治区;以玉澜堂、宜芸馆及乐寿堂为中心的生活区;以长廊、昆明湖、苏州街等为主体的游览区。颐和园将全国的美景及著名建筑融为一体,集南北造园艺术之大成,达到“虽为人做,苑如天成”的艺术效果。
早在金代的时候,这处园林既不叫颐和园,也没有这么美,只是一处帝王游猎的天然园囿,当时的山叫金山,上面建有金山行宫,水域叫金海。元代改山为瓮山,水域为瓮山泊。明代时这一组山水被称为好山园,已经出现了“十里青山行画里、双飞白鸟似江南”的美景。清代是它的全盛时期,乾隆皇帝为了给其母庆贺六十大寿,不仅拓展湖面,又在山前、山后修建了不少建筑,特别是长廊的修建更是神来之笔。乾隆皇帝把昆明湖挖成寿桃形,寓意向其母献寿,又把瓮山改名为万寿山,并把此处园林称为清漪园。
凡事有兴必有衰,1860年,英法联军入京,将清漪园、圆明园在内的“三山五园”烧成一片焦土。1885年,慈禧太后挪用海军军费重修园林,并改名为颐和园,取“颐养冲和”之意。但好景不长,1920xx年八国联军又一次将颐和园付之一炬,慈禧太后于1920xx年再次重建,由于财力有限,只恢复了万寿山前的景观。解放后,人民政府多次对园林进行修缮、保护,颐和园又恢复了往日的风采。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目录》,现在我们去参观一下仁寿殿。
各位,这是仁寿门,门口有两块太湖石,人称“猪猴石”,据说是孙悟空和猪八戒被派到这里来为皇家看家护院。走进人寿门,看到的并不是仁寿殿,迎面是一块高大的太湖石,它是起到一个“障景”的作用。这是我国古典园林中造景的方法之一,其目的是起到屏风的作用,避免院内景物一览无余,失去含蓄之感。刚才我们讲过了,颐和园是集南北园林之大成,故又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典范之作,多次、多处成功地运用了各种造景方法,待会儿我再一一向各位介绍,请各位先随我来。
(仁寿殿院内东南角松树下)
刚才我们看到了门口的那块太湖石,现在请各位再看看院内四周,这里还有四块太湖石,为什么要在这里放些奇形怪状的所谓“太湖石”呢?首先我先告诉大家何为太湖石。说起太湖石,大家应该不陌生,在很多园林内都有,它们看起来奇形怪状,满身是洞,或堆成假山或装点景致,只是不太知道它们的名字罢了。其实,太湖石是产自于江苏无锡的太湖湖底,因其相貌奇特,有“透、瘦、皱、漏”之称,而且产量又少,故被皇家选为稀罕物运来放在园林内起装饰作用。有些太湖石天生酷似某些人物、动物或祥瑞之物,就更成了人们收藏、寄与某种美好象征的“尤物”。
还记得门口的那块太湖石吧,从背后看去,没什么奇特之处,但要从正面看上去,你便会拍手叫绝,因为这块太湖石就像是一个老寿星,面向仁寿殿,给慈禧太后祝呢,您看像不像?另外四块太湖石根据其形状,象征一年四季之“春华、秋实、冬枯、夏荣”,这四季石与老寿星被称为“峰虚五老”,象征长寿之意。
再看看院中的这只铜铸的怪兽,人称“四不象”,你看它鹿角、龙头、狮尾、牛蹄,别看它长相怪异,可是本领高强,能避火,又是一种仁义之兽,既是“仁兽”,故在“仁寿”殿前,真是找对了地方!您也许会问,刚才你说“真是找对了地方”,莫非这“四不象”原来不在此处?您说的不错,“四不象”原有一对,是乾隆年间铸造的,原来放在圆明园,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另一只被侵略军所毁,真是令人惋惜。
在大殿前还陈列着铜制的龙、凤、香炉、太平缸等。特别是龙凤的位置与其它地方的陈设位置不一样。在古代帝王的宫殿、园林内的龙凤等吉祥物,其陈列方式应该是龙在上,凤在下;龙在内,凤在外。在这里却成了“凤在中央、龙陪两旁”的格局,是哪个大胆之人所为?不是别人,就是在这座大殿内垂帘听政、发号施令的女主人——慈禧皇太后,好象在向人们说:“谁说女子不如男?”
(在仁寿殿的中间靠左的位置)
这座大殿叫仁寿殿,是帝后们夏天到这里来避暑时,临时处理政事的地方,其功能相当于故宫的乾清宫,等级相当于故宫的太和殿。这一区域就是我们在前面所说的颐和园内三大区域之一的政治活动区。在清代的每一处园林内,都设有一座处理朝政的大殿,一般称为勤政殿,以示皇帝在休假娱乐时也不会疏于国事,以示勤政,其实,只不过是懒得跑回故宫处理朝政而已。清末,慈禧手握大清大权,在故宫养心殿及颐和园勤政殿“垂帘听政”。天下凡是大权在握的人,通常都不想死,都希望长生不老,故大权在握的慈禧太后便将“勤政殿”改为“仁寿殿”取自于《论语》中的“仁者寿”,即施仁政者能长寿的意思。
在大殿内的后壁上,悬挂着“寿协仁符”的大匾,殿内设九龙宝座,御案及众多装饰物。值的一提的有两处陈设。首先请各位看一看正对面的大水银镜,上面有不同字体的寿字,共226个,取寿字之“多”的意思。在镜子的左侧的一辐画卷上有一个很大的“寿”字,背景里有100只蝙蝠,取意“百福捧寿”。这100只蝙蝠与镜子上的226个寿字寓意为“多福(蝙蝠)多寿(寿字)”真可谓是用心良苦,那么慈禧太后到底是否长命百岁了呢?慈禧太后一直活到了73岁。有句古话叫“人活七十古来稀”,现在活到七十不足为怪,但在当时活七十多岁不能不说是位长寿之人。是不是那些“福”字呀“寿”字呀保佑了老佛爷呢?当然不是,这是与老佛爷的饮食起居有规律及日常保养是分不开的。人吃五谷杂粮,谁能没病?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谁能没灾?不过,慈禧太后不怕生病。她说“有病有灾我能挺,因为我有延年井”。据说呀,喝延年井的水便是老佛爷长寿的秘诀之一。那么大家想不想看一看延年井沾沾仙气?好!各位随我来,我们一起去参观延年井。(在延年井旁)
各位,这就是延年井,据说有一年慈禧中了暑,久治不愈。一天睡午觉时梦到了一口井,便派人来挖,果然挖出一口井。慈禧太后取水喝了一碗,暑气顿消,精神气爽,非常高兴,便封其为“延年井”。以后慈禧太后经常饮用此水,并用此水沏茶,称为“延年井水沏杯茶,气得大夫满街爬”。其实,这口延年井的井水为优质矿泉水,确实有利于人体健康。慈禧对这口井的感情胜过金银珠宝。1920xx年八国联军打进北京,慈禧太后从紫禁城跑到颐和园,金银珠宝丝毫未取,只是特意来喝了一碗延年井水,然后就背“井”离乡,带上光绪皇帝匆匆西行了…
好了,讲完了政治活动区,现在我们要去帝后生活区参观一下,首先我们去看一看光绪皇帝在园中居住的地方——玉澜堂,请大家跟我来。
(在仁寿殿后的假山旁)
走到这里,也许有些人已经不耐烦了,会问“导游,您说过颐和园又大又美,3/4都是水,可我们进来以后确是什么门呀,石头呀,大殿,假山呀,水呢?为什么不带我们去看?”大家别急,如果进门就是水,您是否会觉得太直截了当了,就会觉得不够“深度”。其实,这又是一种造园方法,叫“抑景”。所谓抑景就是先抑后扬,即当各位感到“山穷水尽疑无路”之际,便是最想看到“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时。这里看起来曲径通幽,其实,您再往前走几步,就可以体会到“柳暗花明”的感觉啦!不信,请各位走走看。各位!现在是否有一种湖光山色尽收眼底之喜悦感?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故精美园林非一日之建。咱们在前面已经讲过,早在金代,这里便是帝王们游猎的场所,当时的万寿山被称为金山,山上,建有金山行宫,供金代帝王游猎时临时过夜居住。山下的水域在当时称为金海湖。元代改金山为瓮山,据说是有一老瓮在山上挖出石瓮而闻名,山下的水域被称为瓮山泊。明代曾把这一组山水称为好山园,并在瓮山南坡建园静寺,改瓮山泊为西湖,当时的景色已经出现了“西湖十景”。特别是到了清代,盛世国君乾隆皇帝为了给他母亲庆祝60大寿,在此大兴土木,在瓮山的南坡增建了以排云门至佛香阁的中轴建筑群,把这组建筑做为生日礼物送给她的母亲,以示孝顺。乾隆皇帝还将瓮山改为万寿山,既然山改名了,水自然也要改名,叫什么呢?据说当年汉武帝曾在都城长安挖“昆明池”操练水军,于是乾隆皇帝效仿先贤,将万寿山下水域挖深,而且拓宽湖面,为日后训练水军之用。工程结束后将这片水域更名为昆明湖。现在请大家随我去知春亭,那里是观赏颐和园全景的最佳位置。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下昆明湖东岸的重要景观及建筑。
(在知春亭外)
这里是观赏颐和园全景的最好的地方,为何称之为知春亭呢?大家都知道“春江水暖鸭先知”的说法吧?但这里不养鸭,怎么才能知道春天的来临呢?我们的方法是“望柳而知春”。大家看,这里遍植桃柳,每当春天来临,此处是最先柳绿花红,向人们报春,故名知春亭。放眼望去,远处群山起伏,古塔耸立,现在我来问一问大家,远处的这座古塔是在颐和园园内呢,还在园外?远处的山叫玉泉山,盛产优质矿泉水,是专供紫禁城内的皇帝及后妃们饮用的。
远处的古塔叫玉泉山塔,看着在园内,其实是在园外的玉泉山,这种把别处的景色,借来一用的造园方法,称为“借景”。
再看看我们左前方的那个小的岛屿,它叫南湖岛它的南面有三个小岛——凤凰墩、治镜阁和藻鉴堂,象征东海三仙山的蓬莱、方丈和瀛州,它与万寿山遥遥相对,这种造园方法叫“对景”。
连接南湖岛与东岸陆地的桥叫十七孔桥,是仿北京著名的卢沟桥而建,为何要在这里仿卢沟桥建一座十七孔桥呢?这得从乾隆皇帝说起。
乾隆皇帝虽为一代明君,但也是一位好大喜功的帝王。他在下江南的游历中对江南的景色及建筑都非常喜欢,因此产生一个念头,何不将天下美景尽绘长廊之内,将天下精美建筑集于颐和园当中,于是颐和园中便出现了“黄鹤楼”、“岳阳楼”、“卢沟桥”等景致。乾隆皇帝还想留住杭州和苏州的景色,于是,又仿杭州的苏堤在颐和园内建西堤,西堤上又建6座桥用以增色,而且还消除了由于西侧建筑少而产生的空旷感,起到了造园方法上“添景”的作用。
此外还有万寿山后建苏州街,整条街再现苏州水乡的美景,这样一来,足不出京,就可遍游江南秀色,虽然造景花点钱,但节省了一次次下江南的路费及辛苦。如此说来,还真是挺合算的!
在十七孔桥东侧有个八角亭,叫廓如亭,它可是我国现存最大的一座亭子,它与十七孔桥及南湖岛连接在一起,形似一只乌龟的头,颈和身躯,用乌龟形状象征长生不老之意。
廓如亭往北的河堤处伏着一只铜牛,与真牛大小相仿。为何在此设铜牛?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为了镇水,乾隆皇帝铸铜牛,还特意写了一篇《铜牛铭》,刻在了牛背上。另一种说法是“在初建园林时,昆明湖西侧有一组田园风光的景致被称为“织耕图”,象征织女居住的地方,而东岸的铜牛郎隔天河---昆明湖与织女遥遥相望,够浪漫吧!
最后给大家介绍一下文昌阁,请看我们前方的这座关城式建筑,叫文昌阁,阁楼内供奉一尊文昌帝君的铜像。相传文昌帝君是专门主宰人间功名利禄的神,深受世人信奉,连皇帝也不例外。但是文昌帝君真要保佑某人当上皇帝,有了功名利禄,有了江山社稷,一定就会幸福吗?不一定!眼前就是一个例子。
各位看看那座小院,她叫玉澜堂(指向北侧)。那里曾经是光绪皇帝的“监狱”。身为皇帝,却失去了最基本的人身自由,够可怜的吧!为什么贵为天子的光绪皇帝会落到这步田地呢?咱们待会再讲。现在先请各位欣赏一下美丽的景色,照张像,我们5分钟后在玉澜堂门前集合。
各位,现在我们要参观的是颐和园中生活区的一组建筑,是清末慈禧游历颐和园时皇帝及皇后住的地方。前面的一组建筑叫玉澜堂,是当年光绪皇帝居住的地方;后一组建筑叫宜芸馆,供皇后居住。这是一组紧邻昆明湖的建筑,故以“湖水似玉、波澜起伏”为意境,将皇帝的居处取名为玉澜堂。
不知大家是否注意到这座大门前有两块大石头,左右而立?为什么在此设石?石头有没有来历和说道?当然有,不过这得先从光绪皇帝及戊戌变法讲起。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慈禧太后以“不得罪支邦”为由,实行不抵抗政策,导致清王朝在亚洲最大的北洋水师全军覆灭。甲午战争失败后,清政府割地赔款,中国面临列强的瓜分,这使国内的一些有识之士等非常激奋。以康有为、梁启超及谭嗣同为代的改良派上书给光绪皇帝提出变法,得到了年轻的光绪皇帝的支持。但以慈禧太后为代表的保守派人为“祖宗之法不可变”。于是在暗中阴谋策划废黜光绪皇帝,在最关键的时刻,由于两面派袁世凯的告密,使得戊戌变法宣告失败。光绪也皇帝从此失去了人身自由,相当于被判了“无期徒刑”,被囚禁在玉澜堂。
现在回头再说这两块石头,它们叫母子石,是慈禧太后让人从香山搬过来的,把它们放在这里是对光绪帝的责骂,好象在说:“光绪呀!光绪!没有我你能当上皇帝吗?可现在你却要造我的反,你可真是没良心,你看看,连顽石尚有母子之情,你真是不如顽石呀!”
光绪也暗暗骂道,“老佛爷呀!老佛爷,你也太狠心了,你知道当一个傀儡皇帝的感觉吗?我身为皇帝上不能治国,下不能安民,国家将亡,我受万民唾弃,屎盆子扣到我头上,你却站在那享福,还把我关起来,真是心比石头还硬呀!”好了,现在我们到园内参观一下。
(在玉澜堂大院内)
玉澜堂为这个院落的正殿,两侧有配殿,东为霞芬室,西为藕香榭。玉澜堂的后面是通向宜芸馆的穿堂门。各位如果到两侧配殿门口,您会惊奇地发现,哎呀!怎么开门后不是屋子而是一堵墙呢?其实不但是两侧配殿,既使是通向宜芸馆后门也被封死,这就是当年光绪皇帝被囚禁的地方。光绪皇帝虽不用戴手铐、脚镣,但每日如座井观天,好不凄惨!就这样,自戊戌变法失败后,光绪皇帝当了十年的囚徒皇帝,于1920xx年含恨而死。要说慈禧太后与光绪真是一对冤家,在光绪皇帝死的第二天,老佛爷也驾鹤西行了,据说是老佛爷不放心,怕光绪在阴间造她的反,故紧跟光绪而去。
玉澜堂内的陈设均按当年原状展出,正殿中有皇帝宝座,御案,掌扇及龙床等,请各位参观5分钟,我们在后院集合。
(在宜芸馆门前)
各位,宜芸馆是皇后在颐和园居住的地方,宜芸为藏书之意,乾隆皇帝曾在这里读书。现在门内的廊壁上镶嵌有10块乾隆皇帝临摹的书法真迹,殿内物品也都是按当年隆裕皇后在此居住时的原状陈列的。请各位在此参观5分钟,我们的下一站便是慈禧老佛爷在颐和园中的住处——乐寿堂。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来到了颐和园的主人——慈禧太后的住处——乐寿堂。乐寿堂二字取自《论语》“知者乐、仁者寿”之意,就是说有学问的人很快乐,讲仁义的人能长寿,之所以取乐寿二字,是慈禧希望自己能够快乐长寿。
乐寿堂内的陈设保持原状,正厅是慈禧日常起居活动之地,堂内有宝座、御案、掌扇等,除此之外还有青花大瓷盘,瓷盘是装水果用的,但不是为吃,而是专为闻香味而设,堂内的东外间是茶点室,东内间是更衣室,西外间是处理日常政事的地方,西内间是卧室。
乐寿堂外门口两侧设有梅花鹿、鹤、花瓶各一对,有人会问,此处为何不摆龙、凤、狮子等,却放些鹿呀、鹤呀什么的,是何道理?其实这几件陈设物品加起来是一句吉祥语,梅花鹿的鹿与大写的六(陆)同音,取其“六”字,鹤与合家欢乐的“合”字读音接近,花瓶的瓶与太平的“平”同音,故这鹿、鹤和花瓶取“六合太平”之意。
院中还种有玉兰树、海棠树,原来还有牡丹,取玉兰花的“玉”,海棠花的“棠”与乐寿堂的“堂”同音,再取牡丹的富贵之意,即为“玉堂富贵”。再说,慈禧的小名儿叫“兰儿”,所以种玉兰花就更理所当然啦!
颐和园导游词
在乐寿堂的正前方,有一块巨石,人称房山石,还记得太湖石吗?南方的太湖石是以透漏皱瘦者为贵,而房山石是以“有孔不透也不漏、有形不皱也不瘦”者为佳。这块巨石有孔、有形,似灵芝,名为青芝岫。“青”为青色,“芝”为灵芝,“岫”为孔洞之意,即为一块青色、有孔、有洞的大灵芝石。但是呀,它也有一个不吉利的名字叫“败家石”,这又是怎么回事呢?这话得从明朝说起了。
明朝有一位喜欢搜集怪石的官员,叫米万钟,您听这名字,要是用大钟来装米,能装一万钟,够富的吧!因为这块石头却败了家。据说有一天,米万钟在房山发现了这块巨石,非常喜欢,于是动用大批人力来搬运这块石头。隆冬时每隔数十米便挖一个水井,在路上泼水冻冰再用人马拖运,开销很大。还没走到北京就家财耗尽,只好弃之路边。故人称“败家石”。
转眼到了清朝,乾隆在去西陵祭祖的时候发现了这块巨石,当时乾隆正在为其母亲庆六十大寿而采办“释罕物”,于是想把这块石头运回北京。运到这里后,却发现进园的门太小,没办法,只能破门而入。乾隆的母亲知道后很生气,说:“此石既败米家,又破我门,真是败家石……败家石……”乾隆皇帝一时无话可说,只能听着数落,还是机智的刘罗锅眼睛一亮说:“太后息怒,皇上将此石运来是看它形状象元宝,又似灵芝,您看,像不像呀!如果是元宝、灵芝破门而入,那可真是可喜可贺之事呀!这是财源滚滚破门入,灵芝仙草延寿年的吉兆,这是说太后您多福多寿呀!”太后仔细看了看这块石头,哎!确是有些象元宝、灵芝,于是息了怒,转忧为喜。乾隆见状,顺坡下驴,立即在石头上题“青芝岫”三个字,还乘兴题了一首《青芝岫》诗,至今隐约可辨。
说来也巧,自从这败家石进了园子,大清朝便从乾隆盛世开始衰败,最终真的败了大清王朝。
前面我们讲了,慈禧是一个爱奢侈的人,就拿吃饭来说吧,颐和园内共有八个大院是专门为慈禧太后做饭的厨房,被称为寿膳房,每天有120人为她的三餐忙和。慈禧太后每天二顿正餐,二顿小吃,在乐寿堂的正厅用餐,在用膳时,一般摆三桌,一桌供吃,一桌供看,一桌供装饰。慈禧太后每顿正餐需主食60种,茶点30种,各色佳肴128种,一天的餐费为白银60两,当时可买一万斤大米,可供四口之家生活一年有余,真是“帝后一席饭,百姓数年粮”。虽然如此,但是慈禧太后有一点很值得我们学习,她每天准点用餐,而且从不多吃,更主要地是她吃完饭后总要活动活动,她坚信“饭后百步走,能活九十九”,这恐怕也是她长寿的秘决之一吧!那么慈禧太后到哪里去百步走呢?当然是去长廊了!好,各位,现在我们就到长廊里看一看,走一走……
位,现在我们来到了长廊景区,长廊是世界上最长的画廊兼游廊,建成于公元1750年,位于昆明湖和万寿山之间,不仅连接了山水,而且为全园增添了神趣,可谓是巧夺天工之作。
长廊东起邀月门,西至石丈亭,长廊全长728米,分为273间,中间点缀着象征四亭的留佳、寄澜、秋水和清遥四个亭子。站在万寿山上看长廊,它象一只展翅飞入昆明湖的大蝙蝠,昆明湖又象征着东海,这蝙蝠飞入东海的设计便是“福如东海”的象征啦!很巧妙吧!
前面讲了,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对江南的山水风光非常留恋,于是派画师们到江南去写生,回来后,将画稿上的山水景色画在长廊之上,同时又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人物、故事等也汇聚于长廊之上,于是形成了一条世界著名的集山水风光及人文逸事为一体的艺术长廊。长廊上共有各式图画一万三千多幅,于1920xx年被评为全球画廊之冠,列入吉尼斯世界大全。如果您置身廊内,漫步其间,便会由然产生一种“人在廊中走,神在画中游”的感觉。好,下面请各位游长廊,祝各位好心情!
(在排云门前)
怎么样?各位,有些累了吧!不过这长廊尚未走完,同志仍需努力呀!其实我们刚刚走了长廊的一半,这里便是长廊左右两部分的分界线。从排云门前的排楼往上的建筑分别是排云门、排云殿、佛香阁和智慧海,是万寿山前的一组中轴建筑,由于我们不到里面去参观,所以我给在家讲一讲里面的主要建筑。
首先为大家介绍一下排云殿,它名称的来历是出自晋代郭璞的游仙诗中“神仙排云出,但见金银台”的词句,可见此处非凡人所居之处,那么这座建筑是做什么用的呢?明代这里曾建有一座古刹,名为圆静寺,后来被毁,清朝乾隆皇帝为了给母亲祝寿,在圆静寺的基址上,建了一座“大报恩延寿寺”,后来被侵略军所毁。现在各位看到的排云殿是清光绪年间,即公元1887年修建的,它是专为慈禧太后举行寿庆活动的场所,慈禧太后把自己比成排云而出的神仙,希望自己能够长生不老。
在排云殿之上,是全园的中心建筑——佛香阁,是为慈禧太后烧香拜佛而设,“佛香”两个字来源于佛教对佛的歌颂。
再往上,在万寿山之巅为全园的最高建筑——智慧海,从这组建筑的名称即可断定,这是一组宗教建筑,智慧海的意思是歌颂佛的智慧浩翰如海。这组建筑虽遭联军破坏,但没有被烧毁,为什么呢?因为它是由琉璃砖及石料建成的,又因用石料发券而成,不设大梁承重,故称无梁殿,为北京三大无梁殿之一。
现在回过头来再说说排云门,大门两旁除了青铜狮外,还有十二块太湖石,又叫排衙石,象是两排衙役守卫在门前,其实它们还有一个名字叫“十二生肖石”。大家有兴趣可以找找看,哪一块是自己的生肖石,不过艺术本身就是夸张的,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即“三分像、七分想,越看越象”。大家可别个持已见而吵得面红耳赤哟!好,我们在此休息十分钟,大家可以照照相,十分钟后在这里集合。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来到了长廊的西端,石丈亭。在我们眼前的湖水中有一条大石船,它的名字叫石舫。石舫又叫清晏舫,取河清海晏之意。它全长36米,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古代石舫。船体上原来建有单层中式舱楼,后被侵略军烧毁,1893年重建后在船体上建双层西式舱楼,成为今天的这个式样。在上下两层舱楼内各有一块大水银镜,据说每逢细雨绵绵之季,慈禧太后常在舫上品茶、赏雨景。您也许会问,这喝茶看雨景跟镜子有什么关系呀?是这么回事儿,人家慈禧太后不是直截了当看雨景,那多俗呀!人家看的是镜子里的雨景,讲究的是“半梦半醒之间”的朦胧之美。那么这个大石舫有什么寓意呢?大家都听说过“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古语吧!统治者好比船,老百姓是水。如果是和平共处,那船就不会翻,如果官逼民反,那统治者这条船恐怕就要底儿朝天了。这是统治者所不愿看到的,于是建了这么一个大石舫,任凭风吹浪打永不会被顷覆,取“江山永固”之意。
人家都说乾隆皇帝聪明,我看这便是他的一个败笔,大家都知道,水涨船高的道理吧!您想,如果造条大木船,如果遇到水涨、巨浪什么的,水涨船高,可能还会保住性命。但造条石船,如果遇到水涨,船就不会升高。最终,这条象征统治阶级的大船被孙中山先领导的辛亥革命的洪流所淹没了……
好了!颐和园内重点景物的介绍到此结束,现在请各位在大石舫前留个影,谢谢大家一路的配合!
凡事有兴必有衰,1860年,英法联军入京,将清漪园、圆明园在内的“三山五园”烧成一片焦土。1885年,慈禧太后挪用海军军费重修园林,并改名为颐和园,取“颐养冲和”之意。但好景不长,1920xx年八国联军又一次将颐和园付之一炬,慈禧太后于1920xx年再次重建,由于财力有限,只恢复了万寿山前的景观。解放后,人民政府多次对园林进行修缮、保护,颐和园又恢复了往日的风采。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目录》,现在我们去参观一下仁寿殿。
颐和园导游词300字 颐和园导游词100字篇十三
各位朋友,现在我为大家介绍一下颐和园,颐和园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始建于金代,位于北京西北郊,距市区15公里,占地面积290公顷。景区主要由昆明湖和万寿山两大部分组成,其中水域面积占全园的3/4。整个园林分为三个功能不同的区域,即以仁寿殿为中心的政治区;以玉澜堂、宜芸馆及乐寿堂为中心的生活区;以长廊、昆明湖、苏州街等为主体的游览区。颐和园将全国的美景及著名建筑融为一体,集南北造园艺术之大成,达到“虽为人做,苑如天成”的艺术效果。
早在金代的时候,这处园林既不叫颐和园,也没有这么美,只是一处帝王游猎的天然园囿,当时的山叫金山,上面建有金山行宫,水域叫金海。元代改山为瓮山,水域为瓮山泊。明代时这一组山水被称为好山园,已经出现了“十里青山行画里、双飞白鸟似江南”的美景。清代是它的全盛时期,乾隆皇帝为了给其母庆贺六十大寿,不仅拓展湖面,又在山前、山后修建了不少建筑,特别是长廊的修建更是神来之笔。乾隆皇帝把昆明湖挖成寿桃形,寓意向其母献寿,又把瓮山改名为万寿山,并把此处园林称为清漪园。
凡事有兴必有衰,1860年,英法联军入京,将清漪园、圆明园在内的“三山五园”烧成一片焦土。1885年,慈禧太后挪用海军军费重修园林,并改名为颐和园,取“颐养冲和”之意。但好景不长,1920xx年八国联军又一次将颐和园付之一炬,慈禧太后于1920xx年再次重建,由于财力有限,只恢复了万寿山前的景观。解放后,人民政府多次对园林进行修缮、保护,颐和园又恢复了往日的风采。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目录》,现在我们去参观一下仁寿殿。
各位,这是仁寿门,门口有两块太湖石,人称“猪猴石”,据说是孙悟空和猪八戒被派到这里来为皇家看家护院。走进人寿门,看到的并不是仁寿殿,迎面是一块高大的太湖石,它是起到一个“障景”的作用。这是我国古典园林中造景的方法之一,其目的是起到屏风的作用,避免院内景物一览无余,失去含蓄之感。刚才我们讲过了,颐和园是集南北园林之大成,故又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典范之作,多次、多处成功地运用了各种造景方法,待会儿我再一一向各位介绍,请各位先随我来。
(仁寿殿院内东南角松树下)
刚才我们看到了门口的那块太湖石,现在请各位再看看院内四周,这里还有四块太湖石,为什么要在这里放些奇形怪状的所谓“太湖石”呢?首先我先告诉大家何为太湖石。说起太湖石,大家应该不陌生,在很多园林内都有,它们看起来奇形怪状,满身是洞,或堆成假山或装点景致,只是不太知道它们的名字罢了。其实,太湖石是产自于江苏无锡的太湖湖底,因其相貌奇特,有“透、瘦、皱、漏”之称,而且产量又少,故被皇家选为稀罕物运来放在园林内起装饰作用。有些太湖石天生酷似某些人物、动物或祥瑞之物,就更成了人们收藏、寄与某种美好象征的“尤物”。
还记得门口的那块太湖石吧,从背后看去,没什么奇特之处,但要从正面看上去,你便会拍手叫绝,因为这块太湖石就像是一个老寿星,面向仁寿殿,给慈禧太后祝呢,您看像不像?另外四块太湖石根据其形状,象征一年四季之“春华、秋实、冬枯、夏荣”,这四季石与老寿星被称为“峰虚五老”,象征长寿之意。
再看看院中的这只铜铸的怪兽,人称“四不象”,你看它鹿角、龙头、狮尾、牛蹄,别看它长相怪异,可是本领高强,能避火,又是一种仁义之兽,既是“仁兽”,故在“仁寿”殿前,真是找对了地方!您也许会问,刚才你说“真是找对了地方”,莫非这“四不象”原来不在此处?您说的不错,“四不象”原有一对,是乾隆年间铸造的,原来放在圆明园,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另一只被侵略军所毁,真是令人惋惜。
在大殿前还陈列着铜制的龙、凤、香炉、太平缸等。特别是龙凤的位置与其它地方的陈设位置不一样。在古代帝王的宫殿、园林内的龙凤等吉祥物,其陈列方式应该是龙在上,凤在下;龙在内,凤在外。在这里却成了“凤在中央、龙陪两旁”的格局,是哪个大胆之人所为?不是别人,就是在这座大殿内垂帘听政、发号施令的女主人——慈禧皇太后,好象在向人们说:“谁说女子不如男?”
(在仁寿殿的中间靠左的位置)
这座大殿叫仁寿殿,是帝后们夏天到这里来避暑时,临时处理政事的地方,其功能相当于故宫的乾清宫,等级相当于故宫的太和殿。这一区域就是我们在前面所说的颐和园内三大区域之一的政治活动区。在清代的每一处园林内,都设有一座处理朝政的大殿,一般称为勤政殿,以示皇帝在休假娱乐时也不会疏于国事,以示勤政,其实,只不过是懒得跑回故宫处理朝政而已。清末,慈禧手握大清大权,在故宫养心殿及颐和园勤政殿“垂帘听政”。天下凡是大权在握的人,通常都不想死,都希望长生不老,故大权在握的慈禧太后便将“勤政殿”改为“仁寿殿”取自于《论语》中的“仁者寿”,即施仁政者能长寿的意思。
在大殿内的后壁上,悬挂着“寿协仁符”的大匾,殿内设九龙宝座,御案及众多装饰物。值的一提的有两处陈设。首先请各位看一看正对面的大水银镜,上面有不同字体的寿字,共226个,取寿字之“多”的意思。在镜子的左侧的一辐画卷上有一个很大的“寿”字,背景里有100只蝙蝠,取意“百福捧寿”。这100只蝙蝠与镜子上的226个寿字寓意为“多福(蝙蝠)多寿(寿字)”真可谓是用心良苦,那么慈禧太后到底是否长命百岁了呢?慈禧太后一直活到了73岁。有句古话叫“人活七十古来稀”,现在活到七十不足为怪,但在当时活七十多岁不能不说是位长寿之人。是不是那些“福”字呀“寿”字呀保佑了老佛爷呢?当然不是,这是与老佛爷的饮食起居有规律及日常保养是分不开的。人吃五谷杂粮,谁能没病?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谁能没灾?不过,慈禧太后不怕生病。她说“有病有灾我能挺,因为我有延年井”。据说呀,喝延年井的水便是老佛爷长寿的秘诀之一。那么大家想不想看一看延年井沾沾仙气?好!各位随我来,我们一起去参观延年井。(在延年井旁)
各位,这就是延年井,据说有一年慈禧中了暑,久治不愈。一天睡午觉时梦到了一口井,便派人来挖,果然挖出一口井。慈禧太后取水喝了一碗,暑气顿消,精神气爽,非常高兴,便封其为“延年井”。以后慈禧太后经常饮用此水,并用此水沏茶,称为“延年井水沏杯茶,气得大夫满街爬”。其实,这口延年井的井水为优质矿泉水,确实有利于人体健康。慈禧对这口井的感情胜过金银珠宝。1920xx年八国联军打进北京,慈禧太后从紫禁城跑到颐和园,金银珠宝丝毫未取,只是特意来喝了一碗延年井水,然后就背“井”离乡,带上光绪皇帝匆匆西行了…
好了,讲完了政治活动区,现在我们要去帝后生活区参观一下,首先我们去看一看光绪皇帝在园中居住的地方——玉澜堂,请大家跟我来。
(在仁寿殿后的假山旁)
走到这里,也许有些人已经不耐烦了,会问“导游,您说过颐和园又大又美,3/4都是水,可我们进来以后确是什么门呀,石头呀,大殿,假山呀,水呢?为什么不带我们去看?”大家别急,如果进门就是水,您是否会觉得太直截了当了,就会觉得不够“深度”。其实,这又是一种造园方法,叫“抑景”。所谓抑景就是先抑后扬,即当各位感到“山穷水尽疑无路”之际,便是最想看到“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时。这里看起来曲径通幽,其实,您再往前走几步,就可以体会到“柳暗花明”的感觉啦!不信,请各位走走看。各位!现在是否有一种湖光山色尽收眼底之喜悦感?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故精美园林非一日之建。咱们在前面已经讲过,早在金代,这里便是帝王们游猎的场所,当时的万寿山被称为金山,山上,建有金山行宫,供金代帝王游猎时临时过夜居住。山下的水域在当时称为金海湖。元代改金山为瓮山,据说是有一老瓮在山上挖出石瓮而闻名,山下的水域被称为瓮山泊。明代曾把这一组山水称为好山园,并在瓮山南坡建园静寺,改瓮山泊为西湖,当时的景色已经出现了“西湖十景”。特别是到了清代,盛世国君乾隆皇帝为了给他母亲庆祝60大寿,在此大兴土木,在瓮山的南坡增建了以排云门至佛香阁的中轴建筑群,把这组建筑做为生日礼物送给她的母亲,以示孝顺。乾隆皇帝还将瓮山改为万寿山,既然山改名了,水自然也要改名,叫什么呢?据说当年汉武帝曾在都城长安挖“昆明池”操练水军,于是乾隆皇帝效仿先贤,将万寿山下水域挖深,而且拓宽湖面,为日后训练水军之用。工程结束后将这片水域更名为昆明湖。现在请大家随我去知春亭,那里是观赏颐和园全景的最佳位置。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下昆明湖东岸的重要景观及建筑。
(在知春亭外)
这里是观赏颐和园全景的最好的地方,为何称之为知春亭呢?大家都知道“春江水暖鸭先知”的说法吧?但这里不养鸭,怎么才能知道春天的来临呢?我们的方法是“望柳而知春”。大家看,这里遍植桃柳,每当春天来临,此处是最先柳绿花红,向人们报春,故名知春亭。放眼望去,远处群山起伏,古塔耸立,现在我来问一问大家,远处的这座古塔是在颐和园园内呢,还在园外?远处的山叫玉泉山,盛产优质矿泉水,是专供紫禁城内的皇帝及后妃们饮用的。
远处的古塔叫玉泉山塔,看着在园内,其实是在园外的玉泉山,这种把别处的景色,借来一用的造园方法,称为“借景”。
再看看我们左前方的那个小的岛屿,它叫南湖岛它的南面有三个小岛——凤凰墩、治镜阁和藻鉴堂,象征东海三仙山的蓬莱、方丈和瀛州,它与万寿山遥遥相对,这种造园方法叫“对景”。
连接南湖岛与东岸陆地的桥叫十七孔桥,是仿北京著名的卢沟桥而建,为何要在这里仿卢沟桥建一座十七孔桥呢?这得从乾隆皇帝说起。
乾隆皇帝虽为一代明君,但也是一位好大喜功的帝王。他在下江南的游历中对江南的景色及建筑都非常喜欢,因此产生一个念头,何不将天下美景尽绘长廊之内,将天下精美建筑集于颐和园当中,于是颐和园中便出现了“黄鹤楼”、“岳阳楼”、“卢沟桥”等景致。乾隆皇帝还想留住杭州和苏州的景色,于是,又仿杭州的苏堤在颐和园内建西堤,西堤上又建6座桥用以增色,而且还消除了由于西侧建筑少而产生的空旷感,起到了造园方法上“添景”的作用。
此外还有万寿山后建苏州街,整条街再现苏州水乡的美景,这样一来,足不出京,就可遍游江南秀色,虽然造景花点钱,但节省了一次次下江南的路费及辛苦。如此说来,还真是挺合算的!
在十七孔桥东侧有个八角亭,叫廓如亭,它可是我国现存最大的一座亭子,它与十七孔桥及南湖岛连接在一起,形似一只乌龟的头,颈和身躯,用乌龟形状象征长生不老之意。
廓如亭往北的河堤处伏着一只铜牛,与真牛大小相仿。为何在此设铜牛?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为了镇水,乾隆皇帝铸铜牛,还特意写了一篇《铜牛铭》,刻在了牛背上。另一种说法是“在初建园林时,昆明湖西侧有一组田园风光的景致被称为“织耕图”,象征织女居住的地方,而东岸的铜牛郎隔天河---昆明湖与织女遥遥相望,够浪漫吧!
最后给大家介绍一下文昌阁,请看我们前方的这座关城式建筑,叫文昌阁,阁楼内供奉一尊文昌帝君的铜像。相传文昌帝君是专门主宰人间功名利禄的神,深受世人信奉,连皇帝也不例外。但是文昌帝君真要保佑某人当上皇帝,有了功名利禄,有了江山社稷,一定就会幸福吗?不一定!眼前就是一个例子。
各位看看那座小院,她叫玉澜堂(指向北侧)。那里曾经是光绪皇帝的“监狱”。身为皇帝,却失去了最基本的人身自由,够可怜的吧!为什么贵为天子的光绪皇帝会落到这步田地呢?咱们待会再讲。现在先请各位欣赏一下美丽的景色,照张像,我们5分钟后在玉澜堂门前集合。
各位,现在我们要参观的是颐和园中生活区的一组建筑,是清末慈禧游历颐和园时皇帝及皇后住的地方。前面的一组建筑叫玉澜堂,是当年光绪皇帝居住的地方;后一组建筑叫宜芸馆,供皇后居住。这是一组紧邻昆明湖的建筑,故以“湖水似玉、波澜起伏”为意境,将皇帝的居处取名为玉澜堂。
不知大家是否注意到这座大门前有两块大石头,左右而立?为什么在此设石?石头有没有来历和说道?当然有,不过这得先从光绪皇帝及戊戌变法讲起。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慈禧太后以“不得罪支邦”为由,实行不抵抗政策,导致清王朝在亚洲最大的北洋水师全军覆灭。甲午战争失败后,清政府割地赔款,中国面临列强的瓜分,这使国内的一些有识之士等非常激奋。以康有为、梁启超及谭嗣同为代的改良派上书给光绪皇帝提出变法,得到了年轻的光绪皇帝的支持。但以慈禧太后为代表的保守派人为“祖宗之法不可变”。于是在暗中阴谋策划废黜光绪皇帝,在最关键的时刻,由于两面派袁世凯的告密,使得戊戌变法宣告失败。光绪也皇帝从此失去了人身自由,相当于被判了“无期徒刑”,被囚禁在玉澜堂。
现在回头再说这两块石头,它们叫母子石,是慈禧太后让人从香山搬过来的,把它们放在这里是对光绪帝的责骂,好象在说:“光绪呀!光绪!没有我你能当上皇帝吗?可现在你却要造我的反,你可真是没良心,你看看,连顽石尚有母子之情,你真是不如顽石呀!”
光绪也暗暗骂道,“老佛爷呀!老佛爷,你也太狠心了,你知道当一个傀儡皇帝的感觉吗?我身为皇帝上不能治国,下不能安民,国家将亡,我受万民唾弃,屎盆子扣到我头上,你却站在那享福,还把我关起来,真是心比石头还硬呀!”好了,现在我们到园内参观一下。
(在玉澜堂大院内)
玉澜堂为这个院落的正殿,两侧有配殿,东为霞芬室,西为藕香榭。玉澜堂的后面是通向宜芸馆的穿堂门。各位如果到两侧配殿门口,您会惊奇地发现,哎呀!怎么开门后不是屋子而是一堵墙呢?其实不但是两侧配殿,既使是通向宜芸馆后门也被封死,这就是当年光绪皇帝被囚禁的地方。光绪皇帝虽不用戴手铐、脚镣,但每日如座井观天,好不凄惨!就这样,自戊戌变法失败后,光绪皇帝当了十年的囚徒皇帝,于1920xx年含恨而死。要说慈禧太后与光绪真是一对冤家,在光绪皇帝死的第二天,老佛爷也驾鹤西行了,据说是老佛爷不放心,怕光绪在阴间造她的反,故紧跟光绪而去。
玉澜堂内的陈设均按当年原状展出,正殿中有皇帝宝座,御案,掌扇及龙床等,请各位参观5分钟,我们在后院集合。
(在宜芸馆门前)
各位,宜芸馆是皇后在颐和园居住的地方,宜芸为藏书之意,乾隆皇帝曾在这里读书。现在门内的廊壁上镶嵌有10块乾隆皇帝临摹的书法真迹,殿内物品也都是按当年隆裕皇后在此居住时的原状陈列的。请各位在此参观5分钟,我们的下一站便是慈禧老佛爷在颐和园中的住处——乐寿堂。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来到了颐和园的主人——慈禧太后的住处——乐寿堂。乐寿堂二字取自《论语》“知者乐、仁者寿”之意,就是说有学问的人很快乐,讲仁义的人能长寿,之所以取乐寿二字,是慈禧希望自己能够快乐长寿。
乐寿堂内的陈设保持原状,正厅是慈禧日常起居活动之地,堂内有宝座、御案、掌扇等,除此之外还有青花大瓷盘,瓷盘是装水果用的,但不是为吃,而是专为闻香味而设,堂内的东外间是茶点室,东内间是更衣室,西外间是处理日常政事的地方,西内间是卧室。
乐寿堂外门口两侧设有梅花鹿、鹤、花瓶各一对,有人会问,此处为何不摆龙、凤、狮子等,却放些鹿呀、鹤呀什么的,是何道理?其实这几件陈设物品加起来是一句吉祥语,梅花鹿的鹿与大写的六(陆)同音,取其“六”字,鹤与合家欢乐的“合”字读音接近,花瓶的瓶与太平的“平”同音,故这鹿、鹤和花瓶取“六合太平”之意。
院中还种有玉兰树、海棠树,原来还有牡丹,取玉兰花的“玉”,海棠花的“棠”与乐寿堂的“堂”同音,再取牡丹的富贵之意,即为“玉堂富贵”。再说,慈禧的小名儿叫“兰儿”,所以种玉兰花就更理所当然啦!
颐和园导游词300字 颐和园导游词100字篇十四
各位朋友,现在我为大家介绍一下颐和园,颐和园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始建于金代,位于北京西北郊,距市区15公里,占地面积290公顷。景区主要由昆明湖和万寿山两大部分组成,其中水域面积占全园的3/4。整个园林分为三个功能不同的区域,即以仁寿殿为中心的政治区;以玉澜堂、宜芸馆及乐寿堂为中心的生活区;以长廊、昆明湖、苏州街等为主体的游览区。颐和园将全国的美景及著名建筑融为一体,集南北造园艺术之大成,达到虽为人做,苑如天成的艺术效果。
早在金代的时候,这处园林既不叫颐和园,也没有这么美,只是一处帝王游猎的天然园囿,当时的山叫金山,上面建有金山行宫,水域叫金海。元代改山为瓮山,水域为瓮山泊。明代时这一组山水被称为好山园,已经出现了十里青山行画里、双飞白鸟似江南的美景。清代是它的全盛时期,乾隆皇帝为了给其母庆贺六十大寿,不仅拓展湖面,又在山前、山后修建了不少建筑,特别是长廊的修建更是神来之笔。乾隆皇帝把昆明湖挖成寿桃形,寓意向其母献寿,又把瓮山改名为万寿山,并把此处园林称为清漪园。
凡事有兴必有衰,1860年,英法联军入京,将清漪园、圆明园在内的三山五园烧成一片焦土。1885年,慈禧太后挪用海军军费重修园林,并改名为颐和园,取颐养冲和之意。但好景不长,1900年八国联军又一次将颐和园付之一炬,慈禧太后于1903年再次重建,由于财力有限,只恢复了万寿山前的景观。解放后,人民政府多次对园林进行修缮、保护,颐和园又恢复了往日的风采。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目录》,现在我们去参观一下仁寿殿。
各位,这是仁寿门,门口有两块太湖石,人称猪猴石,据说是孙悟空和猪八戒被派到这里来为皇家看家护院。走进人寿门,看到的并不是仁寿殿,迎面是一块高大的太湖石,它是起到一个障景的作用。这是我国古典园林中造景的方法之一,其目的是起到屏风的作用,避免院内景物一览无余,失去含蓄之感。刚才我们讲过了,颐和园是集南北园林之大成,故又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典范之作,多次、多处成功地运用了各种造景方法,待会儿我再一一向各位介绍,请各位先随我来。
(仁寿殿院内东南角松树下)
刚才我们看到了门口的那块太湖石,现在请各位再看看院内四周,这里还有四块太湖石,为什么要在这里放些奇形怪状的所谓太湖石呢?首先我先告诉大家何为太湖石。说起太湖石,大家应该不陌生,在很多园林内都有,它们看起来奇形怪状,满身是洞,或堆成假山或装点景致,只是不太知道它们的名字罢了。其实,太湖石是产自于江苏无锡的太湖湖底,因其相貌奇特,有透、瘦、皱、漏之称,而且产量又少,故被皇家选为稀罕物运来放在园林内起装饰作用。有些太湖石天生酷似某些人物、动物或祥瑞之物,就更成了人们收藏、寄与某种美好象征的尤物。
还记得门口的那块太湖石吧,从背后看去,没什么奇特之处,但要从正面看上去,你便会拍手叫绝,因为这块太湖石就像是一个老寿星,面向仁寿殿,给慈禧太后祝呢,您看像不像?另外四块太湖石根据其形状,象征一年四季之春华、秋实、冬枯、夏荣,这四季石与老寿星被称为峰虚五老,象征长寿之意。
再看看院中的这只铜铸的怪兽,人称四不象,你看它鹿角、龙头、狮尾、牛蹄,别看它长相怪异,可是本领高强,能避火,又是一种仁义之兽,既是仁兽,故在仁寿殿前,真是找对了地方!您也许会问,刚才你说真是找对了地方,莫非这四不象原来不在此处?您说的不错,四不象原有一对,是乾隆年间铸造的,原来放在圆明园,1860年英法联军在火烧圆明园时,另一只被侵略军所毁,真是令人惋惜。
在大殿前还陈列着铜制的龙、凤、香炉、太平缸等。特别是龙凤的位置与其它地方的陈设位置不一样。在古代帝王的宫殿、园林内的龙凤等吉祥物,其陈列方式应该是龙在上,凤在下;龙在内,凤在外。在这里却成了凤在中央、龙陪两旁的格局,是哪个大胆之人所为?不是别人,就是在这座大殿内垂帘听政、发号施令的女主人慈禧皇太后,好象在向人们说:谁说女子不如男?
(在仁寿殿的中间靠左的位置)
这座大殿叫仁寿殿,是帝后们夏天到这里来避暑时,临时处理政事的地方,其功能相当于故宫的乾清宫,等级相当于故宫的太和殿。这一区域就是我们在前面所说的颐和园内三大区域之一的政治活动区。在清代的每一处园林内,都设有一座处理朝政的大殿,一般称为勤政殿,以示皇帝在休假娱乐时也不会疏于国事,以示勤政,其实,只不过是懒得跑回故宫处理朝政而已。清末,慈禧手握大清大权,在故宫养心殿及颐和园勤政殿垂帘听政。天下凡是大权在握的人,通常都不想死,都希望长生不老,故大权在握的慈禧太后便将勤政殿改为仁寿殿取自于《论语》中的仁者寿,即施仁政者能长寿的意思。
在大殿内的后壁上,悬挂着寿协仁符的大匾,殿内设九龙宝座,御案及众多装饰物。值的一提的有两处陈设。首先请各位看一看正对面的大水银镜,上面有不同字体的寿字,共226个,取寿字之多的意思。在镜子的左侧的一辐画卷上有一个很大的寿字,背景里有100只蝙蝠,取意百福捧寿。这100只蝙蝠与镜子上的226个寿字寓意为多福(蝙蝠)多寿(寿字)真可谓是用心良苦,那么慈禧太后到底是否长命百岁了呢?慈禧太后一直活到了73岁。有句古话叫人活七十古来稀,现在活到七十不足为怪,但在当时活七十多岁不能不说是位长寿之人。是不是那些福字呀寿字呀保佑了老佛爷呢?当然不是,这是与老佛爷的饮食起居有规律及日常保养是分不开的。人吃五谷杂粮,谁能没病?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谁能没灾?不过,慈禧太后不怕生病。她说有病有灾我能挺,因为我有延年井。据说呀,喝延年井的水便是老佛爷长寿的秘诀之一。那么大家想不想看一看延年井沾沾仙气?好!各位随我来,我们一起去参观延年井。(在延年井旁)
各位,这就是延年井,据说有一年慈禧中了暑,久治不愈。一天睡午觉时梦到了一口井,便派人来挖,果然挖出一口井。慈禧太后取水喝了一碗,暑气顿消,精神气爽,非常高兴,便封其为延年井。以后慈禧太后经常饮用此水,并用此水沏茶,称为延年井水沏杯茶,气得大夫满街爬。其实,这口延年井的井水为优质矿泉水,确实有利于人体健康。慈禧对这口井的感情胜过金银珠宝。1900年八国联军打进北京,慈禧太后从紫禁城跑到颐和园,金银珠宝丝毫未取,只是特意来喝了一碗延年井水,然后就背井离乡,带上光绪皇帝匆匆西行了
好了,讲完了政治活动区,现在我们要去帝后生活区参观一下,首先我们去看一看光绪皇帝在园中居住的地方玉澜堂,请大家跟我来。
(在仁寿殿后的假山旁)
走到这里,也许有些人已经不耐烦了,会问导游,您说过颐和园又大又美,3/4都是水,可我们进来以后确是什么门呀,石头呀,大殿,假山呀,水呢?为什么不带我们去看?大家别急,如果进门就是水,您是否会觉得太直截了当了,就会觉得不够深度。其实,这又是一种造园方法,叫抑景。所谓抑景就是先抑后扬,即当各位感到山穷水尽疑无路之际,便是最想看到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时。这里看起来曲径通幽,其实,您再往前走几步,就可以体会到柳暗花明的感觉啦!不信,请各位走走看。各位!现在是否有一种湖光山色尽收眼底之喜悦感?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故精美园林非一日之建。咱们在前面已经讲过,早在金代,这里便是帝王们游猎的场所,当时的万寿山被称为金山,山上,建有金山行宫,供金代帝王游猎时临时过夜居住。山下的水域在当时称为金海湖。元代改金山为瓮山,据说是有一老瓮在山上挖出石瓮而闻名,山下的水域被称为瓮山泊。明代曾把这一组山水称为好山园,并在瓮山南坡建园静寺,改瓮山泊为西湖,当时的景色已经出现了西湖十景。特别是到了清代,盛世国君乾隆皇帝为了给他母亲庆祝60大寿,在此大兴土木,在瓮山的南坡增建了以排云门至佛香阁的中轴建筑群,把这组建筑做为生日礼物送给她的母亲,以示孝顺。乾隆皇帝还将瓮山改为万寿山,既然山改名了,水自然也要改名,叫什么呢?据说当年汉武帝曾在都城长安挖昆明池操练水军,于是乾隆皇帝效仿先贤,将万寿山下水域挖深,而且拓宽湖面,为日后训练水军之用。工程结束后将这片水域更名为昆明湖。现在请大家随我去知春亭,那里是观赏颐和园全景的最佳位置。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下昆明湖东岸的重要景观及建筑。
(在知春亭外)
这里是观赏颐和园全景的最好的地方,为何称之为知春亭呢?大家都知道春江水暖鸭先知的说法吧?但这里不养鸭,怎么才能知道春天的来临呢?我们的方法是望柳而知春。大家看,这里遍植桃柳,每当春天来临,此处是最先柳绿花红,向人们报春,故名知春亭。放眼望去,远处群山起伏,古塔耸立,现在我来问一问大家,远处的这座古塔是在颐和园园内呢,还在园外?远处的山叫玉泉山,盛产优质矿泉水,是专供紫禁城内的皇帝及后妃们饮用的。
远处的古塔叫玉泉山塔,看着在园内,其实是在园外的玉泉山,这种把别处的景色,借来一用的造园方法,称为借景。
再看看我们左前方的那个小的岛屿,它叫南湖岛它的南面有三个小岛凤凰墩、治镜阁和藻鉴堂,象征东海三仙山的蓬莱、方丈和瀛州,它与万寿山遥遥相对,这种造园方法叫对景。
连接南湖岛与东岸陆地的桥叫十七孔桥,是仿北京著名的卢沟桥而建,为何要在这里仿卢沟桥建一座十七孔桥呢?这得从乾隆皇帝说起。
乾隆皇帝虽为一代明君,但也是一位好大喜功的帝王。他在下江南的游历中对江南的景色及建筑都非常喜欢,因此产生一个念头,何不将天下美景尽绘长廊之内,将天下精美建筑集于颐和园当中,于是颐和园中便出现了黄鹤楼、岳阳楼、卢沟桥等景致。乾隆皇帝还想留住杭州和苏州的景色,于是,又仿杭州的苏堤在颐和园内建西堤,西堤上又建6座桥用以增色,而且还消除了由于西侧建筑少而产生的空旷感,起到了造园方法上添景的作用。
此外还有万寿山后建苏州街,整条街再现苏州水乡的美景,这样一来,足不出京,就可遍游江南秀色,虽然造景花点钱,但节省了一次次下江南的路费及辛苦。如此说来,还真是挺合算的!
在十七孔桥东侧有个八角亭,叫廓如亭,它可是我国现存最大的一座亭子,它与十七孔桥及南湖岛连接在一起,形似一只乌龟的头,颈和身躯,用乌龟形状象征长生不老之意。
廓如亭往北的河堤处伏着一只铜牛,与真牛大小相仿。为何在此设铜牛?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为了镇水,乾隆皇帝铸铜牛,还特意写了一篇《铜牛铭》,刻在了牛背上。另一种说法是在初建园林时,昆明湖西侧有一组田园风光的景致被称为织耕图,象征织女居住的地方,而东岸的铜牛郎隔天河---昆明湖与织女遥遥相望,够浪漫吧!
最后给大家介绍一下文昌阁,请看我们前方的这座关城式建筑,叫文昌阁,阁楼内供奉一尊文昌帝君的铜像。相传文昌帝君是专门主宰人间功名利禄的神,深受世人信奉,连皇帝也不例外。但是文昌帝君真要保佑某人当上皇帝,有了功名利禄,有了江山社稷,一定就会幸福吗?不一定!眼前就是一个例子。
各位看看那座小院,她叫玉澜堂(指向北侧)。那里曾经是光绪皇帝的监狱。身为皇帝,却失去了最基本的人身自由,够可怜的吧!为什么贵为天子的光绪皇帝会落到这步田地呢?咱们待会再讲。现在先请各位欣赏一下美丽的景色,照张像,我们5分钟后在玉澜堂门前集合。
各位,现在我们要参观的是颐和园中生活区的一组建筑,是清末慈禧游历颐和园时皇帝及皇后住的地方。前面的一组建筑叫玉澜堂,是当年光绪皇帝居住的地方;后一组建筑叫宜芸馆,供皇后居住。这是一组紧邻昆明湖的建筑,故以湖水似玉、波澜起伏为意境,将皇帝的居处取名为玉澜堂。
不知大家是否注意到这座大门前有两块大石头,左右而立?为什么在此设石?石头有没有来历和说道?当然有,不过这得先从光绪皇帝及戊戌变法讲起。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慈禧太后以不得罪支邦为由,实行不抵抗政策,导致清王朝在亚洲最大的北洋水师全军覆灭。甲午战争失败后,清政府割地赔款,中国面临列强的瓜分,这使国内的一些有识之士等非常激奋。以康有为、梁启超及谭嗣同为代的改良派上书给光绪皇帝提出变法,得到了年轻的光绪皇帝的支持。但以慈禧太后为代表的保守派人为祖宗之法不可变。于是在暗中阴谋策划废黜光绪皇帝,在最关键的时刻,由于两面派袁世凯的告密,使得戊戌变法宣告失败。光绪也皇帝从此失去了人身自由,相当于被判了无期徒刑,被囚禁在玉澜堂。
现在回头再说这两块石头,它们叫母子石,是慈禧太后让人从香山搬过来的,把它们放在这里是对光绪帝的责骂,好象在说:光绪呀!光绪!没有我你能当上皇帝吗?可现在你却要造我的反,你可真是没良心,你看看,连顽石尚有母子之情,你真是不如顽石呀!
光绪也暗暗骂道,老佛爷呀!老佛爷,你也太狠心了,你知道当一个傀儡皇帝的感觉吗?我身为皇帝上不能治国,下不能安民,国家将亡,我受万民唾弃,屎盆子扣到我头上,你却站在那享福,还把我关起来,真是心比石头还硬呀!好了,现在我们到园内参观一下。
(在玉澜堂大院内)
玉澜堂为这个院落的正殿,两侧有配殿,东为霞芬室,西为藕香榭。玉澜堂的后面是通向宜芸馆的穿堂门。各位如果到两侧配殿门口,您会惊奇地发现,哎呀!怎么开门后不是屋子而是一堵墙呢?其实不但是两侧配殿,既使是通向宜芸馆后门也被封死,这就是当年光绪皇帝被囚禁的地方。光绪皇帝虽不用戴手铐、脚镣,但每日如座井观天,好不凄惨!就这样,自戊戌变法失败后,光绪皇帝当了十年的囚徒皇帝,于1908年含恨而死。要说慈禧太后与光绪真是一对冤家,在光绪皇帝死的第二天,老佛爷也驾鹤西行了,据说是老佛爷不放心,怕光绪在阴间造她的反,故紧跟光绪而去。
玉澜堂内的陈设均按当年原状展出,正殿中有皇帝宝座,御案,掌扇及龙床等,请各位参观5分钟,我们在后院集合。
(在宜芸馆门前)
各位,宜芸馆是皇后在颐和园居住的地方,宜芸为藏书之意,乾隆皇帝曾在这里读书。现在门内的廊壁上镶嵌有10块乾隆皇帝临摹的书法真迹,殿内物品也都是按当年隆裕皇后在此居住时的原状陈列的。请各位在此参观5分钟,我们的下一站便是慈禧老佛爷在颐和园中的住处乐寿堂。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来到了颐和园的主人慈禧太后的住处乐寿堂。乐寿堂二字取自《论语》知者乐、仁者寿之意,就是说有学问的人很快乐,讲仁义的人能长寿,之所以取乐寿二字,是慈禧希望自己能够快乐长寿。
乐寿堂内的陈设保持原状,正厅是慈禧日常起居活动之地,堂内有宝座、御案、掌扇等,除此之外还有青花大瓷盘,瓷盘是装水果用的,但不是为吃,而是专为闻香味而设,堂内的东外间是茶点室,东内间是更衣室,西外间是处理日常政事的地方,西内间是卧室。
乐寿堂外门口两侧设有梅花鹿、鹤、花瓶各一对,有人会问,此处为何不摆龙、凤、狮子等,却放些鹿呀、鹤呀什么的,是何道理?其实这几件陈设物品加起来是一句吉祥语,梅花鹿的鹿与大写的六(陆)同音,取其六字,鹤与合家欢乐的合字读音接近,花瓶的瓶与太平的平同音,故这鹿、鹤和花瓶取六合太平之意。
院中还种有玉兰树、海棠树,原来还有牡丹,取玉兰花的玉,海棠花的棠与乐寿堂的堂同音,再取牡丹的富贵之意,即为玉堂富贵。再说,慈禧的小名儿叫兰儿,所以种玉兰花就更理所当然啦!
在乐寿堂的正前方,有一块巨石,人称房山石,还记得太湖石吗?南方的太湖石是以透漏皱瘦者为贵,而房山石是以有孔不透也不漏、有形不皱也不瘦者为佳。这块巨石有孔、有形,似灵芝,名为青芝岫。青为青色,芝为灵芝,岫为孔洞之意,即为一块青色、有孔、有洞的大灵芝石。但是呀,它也有一个不吉利的名字叫败家石,这又是怎么回事呢?这话得从明朝说起了。
明朝有一位喜欢搜集怪石的官员,叫米万钟,您听这名字,要是用大钟来装米,能装一万钟,够富的吧!因为这块石头却败了家。据说有一天,米万钟在房山发现了这块巨石,非常喜欢,于是动用大批人力来搬运这块石头。隆冬时每隔数十米便挖一个水井,在路上泼水冻冰再用人马拖运,开销很大。还没走到北京就家财耗尽,只好弃之路边。故人称败家石。转眼到了清朝,乾隆在去西陵祭祖的时候发现了这块巨石,当时乾隆正在为其母亲庆六十大寿而采办释罕物,于是想把这块石头运回北京。运到这里后,却发现进园的门太小,没办法,只能破门而入。乾隆的母亲知道后很生气,说:此石既败米家,又破我门,真是败家石败家石乾隆皇帝一时无话可说,只能听着数落,还是机智的刘罗锅眼睛一亮说:太后息怒,皇上将此石运来是看它形状象元宝,又似灵芝,您看,像不像呀!如果是元宝、灵芝破门而入,那可真是可喜可贺之事呀!这是财源滚滚破门入,灵芝仙草延寿年的吉兆,这是说太后您多福多寿呀!太后仔细看了看这块石头,哎!确是有些象元宝、灵芝,于是息了怒,转忧为喜。乾隆见状,顺坡下驴,立即在石头上题青芝岫三个字,还乘兴题了一首《青芝岫》诗,至今隐约可辨。
说来也巧,自从这败家石进了园子,大清朝便从乾隆盛世开始衰败,最终真的败了大清王朝。
前面我们讲了,慈禧是一个爱奢侈的人,就拿吃饭来说吧,颐和园内共有八个大院是专门为慈禧太后做饭的厨房,被称为寿膳房,每天有120人为她的三餐忙和。慈禧太后每天二顿正餐,二顿小吃,在乐寿堂的正厅用餐,在用膳时,一般摆三桌,一桌供吃,一桌供看,一桌供装饰。慈禧太后每顿正餐需主食60种,茶点30种,各色佳肴128种,一天的餐费为白银60两,当时可买一万斤大米,可供四口之家生活一年有余,真是帝后一席饭,百姓数年粮。虽然如此,但是慈禧太后有一点很值得我们学习,她每天准点用餐,而且从不多吃,更主要地是她吃完饭后总要活动活动,她坚信饭后百步走,能活九十九,这恐怕也是她长寿的秘决之一吧!那么慈禧太后到哪里去百步走呢?当然是去长廊了!好,各位,现在我们就到长廊里看一看,走一走
位,现在我们来到了长廊景区,长廊是世界上最长的画廊兼游廊,建成于公元1750年,位于昆明湖和万寿山之间,不仅连接了山水,而且为全园增添了神趣,可谓是巧夺天工之作。长廊东起邀月门,西至石丈亭,长廊全长728米,分为273间,中间点缀着象征四亭的留佳、寄澜、秋水和清遥四个亭子。站在万寿山上看长廊,它象一只展翅飞入昆明湖的大蝙蝠,昆明湖又象征着东海,这蝙蝠飞入东海的设计便是福如东海的象征啦!很巧妙吧!
前面讲了,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对江南的山水风光非常留恋,于是派画师们到江南去写生,回来后,将画稿上的山水景色画在长廊之上,同时又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人物、故事等也汇聚于长廊之上,于是形成了一条世界著名的集山水风光及人文逸事为一体的艺术长廊。长廊上共有各式图画一万三千多幅,于1900年被评为全球画廊之冠,列入吉尼斯世界大全。如果您置身廊内,漫步其间,便会由然产生一种人在廊中走,神在画中游的感觉。好,下面请各位游长廊,祝各位好心情!
(在排云门前)
怎么样?各位,有些累了吧!不过这长廊尚未走完,同志仍需努力呀!其实我们刚刚走了长廊的一半,这里便是长廊左右两部分的分界线。从排云门前的排楼往上的建筑分别是排云门、排云殿、佛香阁和智慧海,是万寿山前的一组中轴建筑,由于我们不到里面去参观,所以我给在家讲一讲里面的主要建筑。
首先为大家介绍一下排云殿,它名称的来历是出自晋代郭璞的游仙诗中神仙排云出,但见金银台的词句,可见此处非凡人所居之处,那么这座建筑是做什么用的呢?明代这里曾建有一座古刹,名为圆静寺,后来被毁,清朝乾隆皇帝为了给母亲祝寿,在圆静寺的基址上,建了一座大报恩延寿寺,后来被侵略军所毁。现在各位看到的排云殿是清光绪年间,即公元1887年修建的,它是专为慈禧太后举行寿庆活动的场所,慈禧太后把自己比成排云而出的神仙,希望自己能够长生不老。
在排云殿之上,是全园的中心建筑佛香阁,是为慈禧太后烧香拜佛而设,佛香两个字来源于佛教对佛的歌颂。
再往上,在万寿山之巅为全园的最高建筑智慧海,从这组建筑的名称即可断定,这是一组宗教建筑,智慧海的意思是歌颂佛的智慧浩翰如海。这组建筑虽遭联军破坏,但没有被烧毁,为什么呢?因为它是由琉璃砖及石料建成的,又因用石料发券而成,不设大梁承重,故称无梁殿,为北京三大无梁殿之一。
现在回过头来再说说排云门,大门两旁除了青铜狮外,还有十二块太湖石,又叫排衙石,象是两排衙役守卫在门前,其实它们还有一个名字叫十二生肖石。大家有兴趣可以找找看,哪一块是自己的生肖石,不过艺术本身就是夸张的,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即三分像、七分想,越看越象。大家可别个持已见而吵得面红耳赤哟!好,我们在此休息十分钟,大家可以照照相,十分钟后在这里集合。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来到了长廊的西端,石丈亭。在我们眼前的湖水中有一条大石船,它的名字叫石舫。石舫又叫清晏舫,取河清海晏之意。它全长36米,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古代石舫。船体上原来建有单层中式舱楼,后被侵略军烧毁,1893年重建后在船体上建双层西式舱楼,成为今天的这个式样。在上下两层舱楼内各有一块大水银镜,据说每逢细雨绵绵之季,慈禧太后常在舫上品茶、赏雨景。您也许会问,这喝茶看雨景跟镜子有什么关系呀?是这么回事儿,人家慈禧太后不是直截了当看雨景,那多俗呀!人家看的是镜子里的雨景,讲究的是半梦半醒之间的朦胧之美。那么这个大石舫有什么寓意呢?大家都听说过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古语吧!这是统治者所不愿看到的,于是建了这么一个大石舫,任凭风吹浪打永不会被顷覆,取江山永固之意。
人家都说乾隆皇帝聪明,我看这便是他的一个败笔,大家都知道,水涨船高的道理吧!您想,如果造条大木船,如果遇到水涨、巨浪什么的,水涨船高,可能还会保住性命。但造条石船,如果遇到水涨,船就不会升高。最终,这条象征统治阶级的大船被孙中山先领导的辛亥革命的洪流所淹没了
好了!颐和园内重点景物的介绍到此结束,现在请各位在大石舫前留个影,谢谢大家一路的配合!
凡事有兴必有衰,1860年,英法联军入京,将清漪园、圆明园在内的三山五园烧成一片焦土。1885年,慈禧太后挪用海军军费重修园林,并改名为颐和园,取颐养冲和之意。但好景不长,1900年八国联军又一次将颐和园付之一炬,慈禧太后于1903年再次重建,由于财力有限,只恢复了万寿山前的景观。解放后,人民政府多次对园林进行修缮、保护,颐和园又恢复了往日的风采。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目录》,现在我们去参观一下仁寿殿。
颐和园导游词300字 颐和园导游词100字篇十五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_旅行社的导游员,我姓_,今天就由我来带领大家共同游览这个清代的皇家园林一一颐和园。希望我的讲解能够令各位满意,使我们共同度过这一美好的时光。
我们现在即将前往的就是颐和园,利用这一段时间,我向大家简短的介绍一下颐和园的历史以及现在的状况。
最早在辽金时代的时候。皇帝就已经开始在北京修建皇家园林了。当时在今天的万寿山昆明湖一带修建了金山行宫。将这里称为金山、金山泊。到了元朝,又将这改名为翁山、翁山泊。而明代初期则改称西湖并修建了园静寺,命名为好山园。到了万历是十六年,也就是1588年,这里已经具有一定的园林规模,享有“十里青山行画里,双飞白鸟似江南”的称誉。然而让这里真正成为一处皇家园林的是清代。在康熙年间就曾在此修建行宫,到了乾隆十四年到二十九年,也就是1749~1764年,就在原来的基础上修建了清漪园,扩湖,推山,将湖称为昆明湖,山叫做万寿山。而且这里还成了著名的三山五园之一。和我国古代的大多数皇家建筑一样;这里也没能躲过入侵者的践踏;在1860年这里被英法联军抢掠并且烧毁了。过了一些年。慈禧太后挪用了海军经费对这里进行了重建,而且光绪皇帝下诏将这里改名为颐和园。可是在1920__年的时候,颐和园又再次遭到了八国联军(俄英法德意日美奥)的严重破坏。从此之后对这里所进行的重修,因为财力不足,所以后山部分长期都没有修复。到了1920__年依照清史的优待条件,颐和园仍然掌握在逊帝溥仪手中。过了两年,这里曾作为他的私人财产一度开放,但是因为交通不便票价昂贵等原因,没什么人来。在1920__年溥仪被逐出颐和园后,北洋政府将这里正式改为对外开放的公园。1948年12月,人民政府接受这里后,经过综合治理,仍然保持着其皇家园林的风貌。而且这里还成为了世界上造景丰富、建筑集中、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
我们即将所看到的颐和园共占地290公顷。其中陆地四分之一、水面达到了四分之三。
根据皇家园林建园的用途和特点,可将颐和园景区分为政治活动区,帝后生活区和风景游览区三个部分。
来到了东宫门,我们本次的游览也就正式开始了。
在东宫门外,有一座“涵虚”、“罨yan秀”的牌楼。其中涵虚的意思是天地开阔、山清水秀。包罗万象。罨秀是有捕捉美丽景色之意。而东宫门也是颐和园的正门。门上高悬的颐和园的匾额就是光绪皇帝的手书。颐和二字则取颐养精神、心情平和的意思。
进入东宫门,我们首先来到的便是颐和园的政治活动区。南侧对称排列着南北九卿房,是清朝九卿六部值班的地方。在往前行,便来到了仁寿门,迎面看到的这五块太湖石叫作峰虚五老,寓意长寿。而在汉白玉须弥座上的这只铜制怪兽,人称麒麟,俗称四不象,是龙九子之一,象征吉祥富贵。在殿前还陈设有两对龙凤造型的铜香炉,在朝里活动中是用来点香,渲染气氛的。按古代礼制,龙居中,象征皇帝,凤在两侧,象征皇后。而在这里,却是龙在两侧,这与清朝末年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不无关系,突出了凤的地位。
我们面前这座雄伟的建筑就是仁寿殿。其实在乾隆年间的时候,规定凡是当朝的大殿就要叫做“勤政殿”,意思是游园不要忘了勤理政务。到了颐和园的时候,便将这里改为仁寿殿,取自孔子论语中的“仁者寿”,意思是施仁政的人可以长寿。现在,仁寿殿的陈设和原状是基本一致的。殿内的地平床上有九龙宝座。它后面还设有紫檀木九龙屏风,屏风以紫檀木为框架,雕有九条闹龙,中心是玻璃镜,镜面上写有226个不同写法的寿字。在宝座四周,还设有掌扇,角端等。其中角端是传说中异兽,实际用处其实就是香炉。而殿内两侧的暖阁,是慈禧光绪还有王宫大臣休息的地方,当中有一幅百蝠图的缂丝工艺品,中间还有一个慈禧亲笔写的寿字,因为蝠与福同音,所以这幅工艺品也被称为百福捧寿。这个玻璃风景台屏是用翠鸟的羽毛粘制而成的,大家可以看到,这个乾隆年间的作品虽然历经二百多年可是还是色彩依旧。
穿过仁寿殿我们就来到了当年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看戏的场所一一德和园,取自左转“君子听之以平其心,心平德和”,意思是听了美好的曲子,就会心地平和,达到道德高尚的境界。德和园的大戏楼是清代三大戏楼中最大的,结构严谨,十分的壮观,高21米,低台宽17米,分为三层,自上而下分别是福台,禄台和寿台。在寿台地板上还有一口深井,四眼干土井。各层地板都可以开合。在开启时,天井和地井沟通,顶部有绞车牵引,可以是剧中的神仙鬼怪在舞台上天入地,寿台下面的井还可以起到声音共鸣的作用,使演员声音更加洪亮,水井还可以用于表演龙口喷水等景观。除此之外,还设有扮戏楼,供演员化妆用的。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展示戏装,陈设慈禧的奔驰车的地方就是当时的扮戏楼。
在戏台的对面,是颐乐殿以及东西侧的廊子,这里就是当时帝后和王宫大臣们看戏的地方。殿内正中设有金漆珐琅百鸟朝凤宝座,是慈禧受贺时用的,凤为百鸟之王,把这个屏风放在颐乐殿,暗喻了慈禧太后的权威。当年王宫大臣看戏的廊房现在已经被开辞为颐和园文物展览室,东侧是慈禧太后的服饰以及生活用品,西侧则是制作精美的工艺品。
在我国古代,有首诗曾经写到“山重水覆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们现在来到的仁寿殿后的假山中,便能体会其中的含义。这里运用了我国造园艺术中的抑景法开始,这里好像已经没有路可以走了,可是随着不断的前进,豁然开朝,在我们前面有出现了一碧千倾的昆明湖。
昆明湖原来是一个由泉水汇聚而成的湖泊,叫西海,面积还没有现在的一半大。到了乾隆年间修建园林的时候,将这里进行了改造,形成了今天的湖泊,而这里为什么叫做昆明湖呢?这是因为在距今20__多年的西汉时期,云南滇池有个小国叫做昆明国,汉武帝为征伐那里,在首都长安开凿了一个仿滇池的昆明池,操练水军。乾隆皇帝根据这个典故,将西海改为昆明湖,并效仿汉武帝在这里演习水师,这就是昆明湖名称的由来。而当时改建昆明湖所挖出的淤泥全都堆在了翁山,使原来的小土丘增高和扩展了不少,乾隆皇帝在为母亲祝寿的时候,在山上园静寺的遗址上兴建了大报恩延寿寺,并将翁山赐名万寿山,取意长寿。在不远处有一个小岛上种的全都是桃柳,上边有一个享子叫做知春亭,古人云:“竹外桃花三两只,春江水暖鸭先知”,每年春天来到的时候,这里就是颐和园中最早报春的地方。
我们看到这组建筑别致、环境幽雅的四合院叫做玉澜堂,出自晋代诗人陆机:“玉泉涌微澜”的诗句,这里就是光绪皇帝来颐和园是居住的地方。既然说到了这里,就有必要提及下戊戌变法。爱新觉罗・载湉(tian)就是清朝的第九个皇帝,也就是慈禧的侄子,光绪皇帝。
同治皇帝死了以后,慈禧太后为了能够继续掌权,所以就让四岁的载湉当皇帝,而她则再度垂帘听政:到了光绪19岁亲政以后,宫廷内保守派和维新派在政治上起了冲突1898年,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人通过光绪皇帝实行变法,史称“戊戌变法”,由于这次变法运动只持续了103天,就被以慈禧太后位代表的保守派所扼杀,所以也叫“百日维新”。变法失败以后,光绪被软禁在了南海的瀛台岛上,每年慈禧来到颐和园,他也必须同前来,住在玉澜堂。为了控制光绪的一举一动,慈禧太后命仁在玉澜堂周围修筑了不少砖墙,门口还有太监把守,此时的玉澜堂好像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不过到了现在,原来的砖墙己经基本拆除了,基本上恢复了以前的面貌,只有玉澜堂东西配殿内的砖墙仍然保持原来的样子,作为戊戌变法的遗迹供游人参观。在玉澜堂殿内有乾隆时候制作的地平床,宝座,屏风,香几等等,东暖阁是光绪的早餐室,西暖阁就是寝室,殿外东侧是书房,西侧是洗手间,浴室以及更衣的地方。殿内的御案是紫檀木框架,以沉香木为中心,做工十分精美。围屏是用两层玻璃合成的,上边既有中国山水画,也有西洋的风景画,颜料是用天然宝石研磨而成的,至今色彩依然艳丽。前层玻璃的背面画有前景和中景,后层玻璃的正面有中景和远景,两层之间相隔一段距离,立体感极强。而殿中“复殿留景”的匾额意思就是深宫中住着圣明之君的意思。
在玉澜堂的后边就是宜芸馆,宜芸是适于藏书的地方。正殿就是光绪的皇后隆裕居住的地方,西配殿曾经是光绪宠爱的妃子珍妃的住所。在戊戌变法失败以后,慈禧命令隆裕皇后住到石丈亭北西四所的第一所,让珍妃住到第二所,这以后,光绪皇帝想见到自己的内人都很困难了。
出了宜芸馆,我们就来到了乐寿堂。乐寿是出自《论语》中“智者乐,仁者寿”,意思是说,这里就是仁者智者居住的地方。乐寿堂是生活区里的主要建筑,在乾隆年间,这里是乾隆母亲纽钴禄氏居住在这里,光绪年间,慈禧太后就住在这里。通过了水木自亲,也就是乐寿堂的正门,我们也就进入了庭院。可以看到在庭院中陈设了很多的东西。铜鹿、铜鹤、铜花瓶,分别借鹿、鹤、瓶的谐音,取意“六合太平"”,意思是天下太平。园内还种植有玉兰、海棠、牡丹,取意“玉堂富贵”中间的这块太湖石,因为形状像灵芝,所以叫做“青芝岫”。其实它还有个名字叫做败家石,这是因为在明朝有个人非常喜欢石头的人叫米万钟,在房山看中了这块石头,要将它放入海淀的勺园当中,可是在因为种.种不利因素,推托说耗尽财力,将它丢在了路边,后来,乾隆皇帝在从清西陵返回京城的途中看到了这块石头,所以将它运到乐寿堂。在乐寿堂殿内有以玻璃镜子为中心的紫檀木屏风,上边还镶嵌有贝雕饰物。镏金九桃大熏炉是用来焚烧檀香的,起到调节室内空气的作用。桌子上的两个青花大瓷盘是清代青花瓷的代表作,用来盛放水果供慈禧观赏和闻香气。在殿内东西两侧还有百鸟朝凤,孔雀开屏两副坐屏,都是粤绣精品。殿顶悬挂的五彩玻璃吊灯,是1920__年从德国进口的,它是我国早期的电灯之一,发电机安装在文昌阁附近。在慈禧太后吃点心和品茶的时候,还可以观赏鱼桌,它是以金星紫檀木坐框架,镶有玻璃台面,桌子里边还镶嵌着用珍贵材料缕空雕琢的山水人物和亭台楼阁,密封性良好,可以养金鱼。殿内“慈晖懿祉”的匾额意思是:受母后之深恩,托母后之洪福。
乐寿堂的西跨院叫扬仁风,庭院内的建筑极具江南园林特色。在园内北面的正中山坡上,有扇面形状的“扇面殿”,殿前地面使用汉白玉砌成的扇骨、山轴,整座殿堂好像一把打开的折扇。
从这里出来,我们就走上了连接万寿山与昆明湖的长廊。它东起邀月门,西止石丈亭,全长728米,共273间。由于长廊的地基是随着万寿山地势高低而起伏的,所以廊身的走向是以昆明湖北岸的弯曲而变化的,在地势高低和变向的连接点上,还建有四个亭子代表春夏秋冬,分别是留佳寄澜秋水和清遥,设计十分的巧妙。长廊是我国园林中最长的游廊,也有画廊之称。这是因为在廊中共有苏式彩绘1.4万多幅,而且很少重复。其中有关于西湖风光的546幅,是乾隆十五年建造长廊时,命人到杭州临摹回来画上的。人物画多采用了我国古典文学名著,比如《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等等,所设计的内容时间跨度非常大,从三皇五帝到清朝,上下五千年,可以说的上是我国文化史的一个缩影,在1920__年的时候,这里被《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评为全球画廊之冠。
走出了长廊,我们就来到了以排云点为中心的祝寿庆典区,这里是万寿山前山最宏伟的一组建筑,构成了万寿山的中轴线。这条中轴线从临湖码头到山顶的智蓑海,分布有排云门、排云殿、佛香阁、众香界、智慧海等主要建筑。
排云殿建在乾隆年间大报恩延寿寺中大雄宝殿的遗址上,是慈禧太后过生日时接受百官朝贺的地方。排云出自晋代诗人郭璞:“神仙排云出,但见金银台”的诗句。在殿内,除了宝座,屏风等常规陈设以外,还有一些渲染气氛的特殊陈设,比如用中国台湾乌木雕刻的屏风,沉香木雕刻的寿字,圆镜插屏,金漆梅花树船和桦木根雕群仙祝寿。在祝寿的时候,二品以上的官员跪拜在排云门内,而三品以下者则在门外,光绪皇帝在二宫门正中跪拜,慈禧则坐在正殿内的九龙宝座上接受拜贺,可见慈禧太后当时地位之高。
(“蕃厘经纬”的匾额意思是幸福无边)
佛香阁、众香界和智慧海是乾隆年间大报恩延寿寺的一部分。
佛香阁建于乾隆二十三年,也就是1758年,在光绪十七年的时候重建,耗费了银两78万多两,是颐和园当中花费最多的工程。它是全园建筑的中心,以8根铁梨木为支柱,支撑着41米高的三层,八面,四重檐的阁楼,艺术水准非常高,原来在这里供奉有5米多高的金身佛像。
颐和园导游词300字 颐和园导游词100字篇十六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旅行社的导游员,我叫,今天就由我来带领大家共同游览这个清代的皇家园林:颐和园,也希望我的讲解能够令各位满意。
我们现在即将前往的就是颐和园,利用这一段时间,我向大家简短的介绍一下颐和园的历史以及现状,最早在辽金时代的时候,皇帝就已经开始在北京修建皇家园林了,当时在今天的万寿山昆明湖一带修建了金山行宫,将这里称为金山、金山泊。
到了元朝,又将这改名为翁山、翁山泊。而明代初期则改称为西湖并修建了园静寺,命名为好山园。到了万历十六年,也就是1588年,这里已经具有一定的园林规模,享有“十里青山行画里,双飞白鸟似江南”的称誉。然而让这里真正成为一处皇家园林的是清代,在康熙年间就曾在此修建行宫,到了乾隆十四年到二十九年,也就是1749~1764年,就在原来的基础上修建了清漪园,扩湖、推山、将湖称为昆明湖,山叫做万寿山,而且这里还成了著名的三山五园之一。和我国古代的大多数皇家建筑一样,这里也没能躲过入侵略者的践踏,在1860年这里被英法联军抢掠并且烧毁了,过了一些年,慈禧太后又挪用了海军经费对这里进行了重建,而且光绪皇帝下昭将这里改名为颐和园。可是在1920xx年的时候,颐和园又再次遭到了八国联军(俄英法德意日美奥)的严重破坏。从此之后因为财力不足,后山部分长期都没有修复。到了1920xx年,依照清史的优待条件,颐和园仍然掌握在逊帝溥仪手中。
过了两年,这里曾作为他的私人财产一度开放,但在1920xx年溥仪被逐出颐和园后,北洋政府将这里正式改为对外开放的公园。1948年12月,人民政府接受这里后,经过综合治理,仍然保持着其皇家园林的风貌。而且这里还成为了世界上造景丰富、建筑集中、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
我们即将看到的颐和园共占地290公顷,其中陆地占四分之一,水面达到了四分之三,根据皇家园林建园的用途和特点,可将颐和园景区分为政治活动区,帝后生活区和风景游览区三部分。来到了东宫门,我们本次的游览也就正式开始了。在东宫门外,有一座“涵虚”、“罨秀”的牌楼,而东宫门也是颐和园的正门,门上高悬着的颐和园的匾额就是光绪皇帝的手书,颐和二字取颐养精神、心情平和的意思。进入东宫门,我们首先来到的便是颐和园的政治活动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仁寿门,迎面看到的这五块太湖石称之为峰虚五老,寓意长寿。而在汉白玉须弥座上的铜制怪兽,人称麒麟,俗称四不象,是龙生九子之一,象征着吉祥富贵,在殿前还陈设有两对龙凤造型的铜香炉,当朝里活动中时是用来点香,渲染气氛的。按古代礼制,龙居中,象征皇帝,凤在两侧,象征皇后,而在这里却是龙在两侧,这与清朝末年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不无关系,突出了凤在上的地位。
我们面前这座雄伟的建筑就是仁寿殿,其实在乾隆年间的时候,规定凡是当朝的大殿就要叫做“勤政殿”,寓意着游园时也不要忘记勤理政务。到了颐和园的时候,便将这里改名为仁寿殿,取自孔子论语中的“仁者寿”,意思是施仁政者可以长寿。现在,仁寿殿的陈设和原状是基本一致的。殿内的地平床上有九龙宝座,在它后面还设有紫檀木做的九龙屏风,屏风以紫檀木为框架,雕有九条闹龙,中心是玻璃镜,镜面上写有226个不同写法的寿字。在宝座四周,还设有掌扇,角端等。其中角端是传说中的异兽,实际用处其实就是香炉。而殿内两侧的暖阁,是慈禧光绪还有王宫大臣休息的地方,当中有一幅百蝠图的缂丝工艺品,中间还有一个慈禧亲笔写的寿字,因为蝠与福同音,所以这幅工艺品也被称为“百福捧寿”。
这个玻璃风景台屏是用翠鸟的羽毛粘制而成的,大家可以看到,这个乾隆年间的作品虽然历经二百多年可是还是色彩依旧。穿过仁寿殿我们就来到了当年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看戏的场所_德和园,取自左转“君子听之以平其心,心平德和”,意思是听了美好的曲子,就会心地平和,达到道德高尚的境界。德和园的大戏楼是清代三大戏楼中最大的,结构严谨,十分的壮观,高21米,低台宽17米,分为三层,自上而下分别是福台、禄台和寿台,在寿台地板上还有一口深井_四眼干土井。各层地板都可以开合,在开启时,天井和地井沟通,顶部有绞车牵引,可以使剧中的神仙鬼怪在舞台上天入地,寿台下面的井还可以起到声音共鸣的作用,使演员声音更加洪亮,水井还可以用于表演龙口喷水等景观。除此之外,还设有扮戏楼,共演员化妆用的。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展示戏装、陈设慈禧的奔驰车的地方就是当时的扮戏楼。在戏台的对面,是颐乐殿以及东西侧的廊子,这里就是当时帝后和王宫大臣们看戏的地方,殿内正中设有金漆珐琅百鸟朝凤宝座,是慈禧受贺时用的,凤为百鸟之王,把这个屏风放在颐乐殿,暗喻了慈禧太后的权威,当年王宫大臣看戏的廊房现在已经被开辟为颐和园文物展览室,东侧是慈禧太后的服饰以及生活用品,西侧则是制作精美的工艺品。在我国古代,有首诗曾经写到“山重水覆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我们现在来到的仁寿殿后的假山中,便能体会其中的含义,这里运用了我国造园艺术中的抑景法。开始,这里好像已经没有路可以走了,可是随着不断的前进,豁然开朗,在我们面前又出现了一碧千倾的昆明湖。昆明湖原来是一个由泉水汇聚而成的湖泊,叫西海,面积还没有现在的一半大,到了乾隆年间修建园林的时候,将这里进行了改造,形成了今天的湖泊,而这里又为什么叫做昆明湖呢?这是因为在距今20xx多年前的西汉时期,云南滇池有个小国叫做昆明国,汉武帝为征伐那里,在首都长安开凿了一个仿滇池的昆明池,操练水军。乾隆皇帝根据这个典故,将西海改为昆明湖,并效仿汉武帝在这里演习水师,这就是昆明湖名称的由来。
而当时改建昆明湖所挖出的淤泥全都堆在了翁山,使原来的小土丘增高和扩展了不少,乾隆皇帝在为母亲祝寿的时候,在山上园静寺的遗址上兴建了大报恩延寿寺,并将翁山赐名万寿山,取意长寿。在不远处有一个小岛上种的全都是桃柳,上边有一个亭子叫做知春亭,古人云:“竹外桃花三两只,春江水暖鸭先知”,每年春天来到的时候,这里就是颐和园中最早报春的地方。我们看到这组建筑别致、环境幽雅的四合院叫做玉澜堂,出自晋代诗人陆机:“玉泉涌微澜”的诗句,这里就是光绪皇帝来颐和园居住的地方。
既然说到了这里,就有必要提及一下戊戌变法。爱新觉罗?载湉就是清朝的第九个皇帝,也就是慈禧的侄子_光绪皇帝,同治皇帝死了以后,慈禧太后为了能够继续掌权,所以就让她四岁的侄子载湉当皇帝,而她则再度垂帘听政,到了光绪19岁亲政以后,宫廷内保守派和维新派在政治上起了冲突。
1898年,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人通过光绪皇帝实行变法,史称“戊戌变法”,由于这次变法运动只持续了103天,就被以慈禧太后为代表的保守派所扼杀,所以也叫“百日维新”。变法失败以后,光绪被软禁在了南海的瀛台岛上,每年慈禧来到颐和园,他也必须一同前来,住在玉澜堂。为了控制光绪的一举一动,慈禧太后命人在玉澜堂的周围修筑了不少砖墙,门口还有太监把守,此时的玉澜堂好像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不过到了现在,原来的砖墙已经基本被拆除了,恢复了以前的面貌,只有玉澜堂东西配殿内的砖墙仍然保持原来的样子,作为有关变法的遗迹供游人参观。在玉澜堂殿内还有乾隆时候制作的地平床、宝座、屏风、香几等等,东暖阁是光绪的早餐室,西暖阁就是寝室,殿外东侧是书房,西侧是洗手间、浴室以及更衣的地方。殿内的御案是紫檀木框架,以沉香木为主,做工十分精美。围屏是用两层玻璃合成的,上边既有中国山水画,也有西洋的风景画,颜料是用天然宝石研磨而成的,至今色彩依然艳丽。前层玻璃的背面画有前景和中景,后层玻璃的正面有中景和远景,两层之间相隔一段距离,立体感极强。而殿中“复殿留景”的匾额的寓意就是指深宫中住着圣明之君的意思。在玉澜堂的后边就是宜芸馆了,宜芸是适于藏书的地方。
正殿就是光绪的皇后隆裕皇后居住的地方,西配殿曾经是光绪宠爱的妃子珍妃的住所。在戊戌变法失败以后,慈禧命令隆裕皇后住到石丈亭北西四所的第一所,让珍妃住到第二所,这以后光绪皇帝想见到自己的内人都很困难了。出了宜芸馆,我们就来到了乐寿堂,乐寿是出自《论语》中的“智者乐,仁者寿”,意思是说这里就是仁者智者居住的地方。乐寿堂是生活区里的主要建筑,在乾隆年间,这里是乾隆母亲纽钴禄氏居住的地方,光绪年间,慈禧太后就住在这里。通过了水木自亲,也就是乐寿堂的正门,我们也就进入了庭院,可以看到在庭院中陈设了很多的东西,铜鹿、铜鹤、铜花瓶,分别借鹿、鹤、瓶的谐音,取意“六合太平”,意思是天下太平。园内还种植有玉兰、海棠、牡丹,取意“玉堂富贵”。
中间的这块太湖石,因为形状极像灵芝,所以叫做“青芝岫”。其实它还有个名字叫做败家石,这是因为在明朝有个非常喜欢石头的人叫米万钟,在房山看中了这块石头,要将它放入海淀的勺园当中,可是后来因为种种不利因素,推托说耗尽财力将它丢在了路边,后来,乾隆皇帝在从清西陵返回京城的途中看到了这块石头,所以将它运到了乐寿堂。在乐寿堂殿内还有以玻璃镜子为中心的紫檀木屏风,上边镶嵌有贝雕饰物,镏金九桃大熏炉是用来焚烧檀香的,起到调节室内空气的作用。桌子上的两个青花大瓷盘是清代青花瓷的代表作,用来盛放水果供慈禧观赏和闻香气用的,在殿内东西两侧还有百鸟朝凤,孔雀开屏两副坐屏,都是粤绣精品。殿顶悬挂的五彩玻璃吊灯,是1920xx年从德国进口的,它是我国早期的电灯之一,发电机安装在文昌阁附近。在慈禧太后吃点心和品茶的时候,还可以观赏到鱼桌,它是以金星紫檀木坐框架,镶有玻璃台面,桌子里边还镶嵌着用珍贵材料镂空雕琢的山水人物和亭台楼阁,密封性良好,可以养金鱼。殿内“慈晖懿祉”的匾额意思是:受母后之深恩,托母后之洪福。
乐寿堂的西跨院叫扬仁风,庭院内的建筑极具江南园林特色,在园内北面的正中山坡上,有扇面形状的“扇面殿”,殿前地面使用汉白玉砌成的扇骨、山轴,整座殿堂好像一把打开的折扇。从这里出来,我们就走上了连接万寿山与昆明湖的长廊。它东起邀月门,西止石丈亭,全长728米,共273间,由于长廊的地基是随着万寿山地势高低而起伏的,所以廊身的走向是以昆明湖北岸的弯曲而变化的,在地势高低和变向的连接点上,还建有四个亭子代表春夏秋冬,分别是留佳、寄澜、秋水和清遥,设计十分的巧妙。长廊是我国园林中最长的游廊,也有画廊之称。这是因为在廊中共有苏式彩绘1.4万多幅,而且很少重复,其中有关于西湖风光的546幅,是乾隆十五年建造长廊时,命人到杭州临摹回来画上的,人物画多采用了我国古典文学名著,比如《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等等,所设计的内容时间跨度非常大,从三皇五帝到清朝,上下五千年,可以说的上是我国文化史的一个缩影,在1920xx年的时候,这里被《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评为全球画廊之冠。
走出了长廊,我们就来到了以排云点为中心的祝寿庆典区,这里是万寿山前山最宏伟的一组建筑,构成了万寿山的中轴线,这条中轴线从临湖码头到山顶的智慧海,分布有排云门、排云殿、佛香阁、众香界、智慧海等主要建筑。排云殿建在乾隆年间大报恩延寿寺中大雄宝殿的遗址上,是慈禧太后过生日时接受百官朝贺的地方。排云出自晋代诗人郭璞的“神仙排云出,但见金银台”的诗句。在殿内,除了宝座,屏风等常规陈设以外,还有一些渲染气氛的特殊陈设,比如用中国台湾乌木雕刻的屏风、沉香木雕刻的寿字、圆镜插屏、金漆梅花树船和桦木根雕群仙祝寿。在祝寿的时候,二品以上的官员跪拜在排云门内,而三品以下者则在门外,光绪皇帝在二宫门正中跪拜,慈禧则坐在正殿内的九龙宝座上接受拜贺,可见慈禧太后当时地位之高。
“蕃厘经纬”的匾额意思是幸福无边。佛香阁、众香界和智慧海是乾隆年间大报恩延寿寺的一部分,佛香阁建于乾隆二十三年,也就是1758年,在光绪十七年的时候重建,耗费了银两78万多两,是颐和园当中花费最多的工程,它是全园建筑的中心,以8根铁梨木为支柱,支撑着41米高的三层、八面、四重檐的阁楼,艺术水准非常高,原来在这里供奉有5米多高的金身佛香。智慧海在外寿山的最高处,建于乾隆年间,名称来自《无量寿经》中“如来智慧海,身府无崖底”,意思是如来佛智慧如海,佛法无边。这里是一座用琉璃砖瓦和石料建成的两层无梁殿,原来供奉有无量寿佛,外壁上还嵌着1008尊小佛,虽然在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的时候殿堂没有被烧毁,但是这些佛像却遭到了破坏。
颐和园导游词300字 颐和园导游词100字篇十七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旅行社的导游员,我叫,今天就由我来带领大家共同游览这个清代的皇家园林:颐和园,也希望我的讲解能够令各位满意。
我们现在即将前往的就是颐和园,利用这一段时间,我向大家简短的介绍一下颐和园的历史以及现状,最早在辽金时代的时候,皇帝就已经开始在北京修建皇家园林了,当时在今天的万寿山昆明湖一带修建了金山行宫,将这里称为金山、金山泊。
到了元朝,又将这改名为翁山、翁山泊。而明代初期则改称为西湖并修建了园静寺,命名为好山园。到了万历十六年,也就是1588年,这里已经具有一定的园林规模,享有“十里青山行画里,双飞白鸟似江南”的称誉。然而让这里真正成为一处皇家园林的是清代,在康熙年间就曾在此修建行宫,到了乾隆十四年到二十九年,也就是1749~1764年,就在原来的基础上修建了清漪园,扩湖、推山、将湖称为昆明湖,山叫做万寿山,而且这里还成了著名的三山五园之一。和我国古代的大多数皇家建筑一样,这里也没能躲过入侵略者的践踏,在1860年这里被英法联军抢掠并且烧毁了,过了一些年,慈禧太后又挪用了海军经费对这里进行了重建,而且光绪皇帝下昭将这里改名为颐和园。可是在1920xx年的时候,颐和园又再次遭到了八国联军(俄英法德意日美奥)的严重破坏。从此之后因为财力不足,后山部分长期都没有修复。到了1920xx年,依照清史的优待条件,颐和园仍然掌握在逊帝溥仪手中。
过了两年,这里曾作为他的私人财产一度开放,但在1920xx年溥仪被逐出颐和园后,北洋政府将这里正式改为对外开放的公园。1948年12月,人民政府接受这里后,经过综合治理,仍然保持着其皇家园林的风貌。而且这里还成为了世界上造景丰富、建筑集中、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
我们即将看到的颐和园共占地290公顷,其中陆地占四分之一,水面达到了四分之三,根据皇家园林建园的用途和特点,可将颐和园景区分为政治活动区,帝后生活区和风景游览区三部分。来到了东宫门,我们本次的游览也就正式开始了。在东宫门外,有一座“涵虚”、“罨秀”的牌楼,而东宫门也是颐和园的正门,门上高悬着的颐和园的匾额就是光绪皇帝的手书,颐和二字取颐养精神、心情平和的意思。进入东宫门,我们首先来到的便是颐和园的政治活动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仁寿门,迎面看到的这五块太湖石称之为峰虚五老,寓意长寿。而在汉白玉须弥座上的铜制怪兽,人称麒麟,俗称四不象,是龙生九子之一,象征着吉祥富贵,在殿前还陈设有两对龙凤造型的铜香炉,当朝里活动中时是用来点香,渲染气氛的。按古代礼制,龙居中,象征皇帝,凤在两侧,象征皇后,而在这里却是龙在两侧,这与清朝末年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不无关系,突出了凤在上的地位。
我们面前这座雄伟的建筑就是仁寿殿,其实在乾隆年间的时候,规定凡是当朝的大殿就要叫做“勤政殿”,寓意着游园时也不要忘记勤理政务。到了颐和园的时候,便将这里改名为仁寿殿,取自孔子论语中的“仁者寿”,意思是施仁政者可以长寿。现在,仁寿殿的陈设和原状是基本一致的。殿内的地平床上有九龙宝座,在它后面还设有紫檀木做的九龙屏风,屏风以紫檀木为框架,雕有九条闹龙,中心是玻璃镜,镜面上写有226个不同写法的寿字。在宝座四周,还设有掌扇,角端等。其中角端是传说中的异兽,实际用处其实就是香炉。而殿内两侧的暖阁,是慈禧光绪还有王宫大臣休息的地方,当中有一幅百蝠图的缂丝工艺品,中间还有一个慈禧亲笔写的寿字,因为蝠与福同音,所以这幅工艺品也被称为“百福捧寿”。
这个玻璃风景台屏是用翠鸟的羽毛粘制而成的,大家可以看到,这个乾隆年间的作品虽然历经二百多年可是还是色彩依旧。穿过仁寿殿我们就来到了当年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看戏的场所_德和园,取自左转“君子听之以平其心,心平德和”,意思是听了美好的曲子,就会心地平和,达到道德高尚的境界。德和园的大戏楼是清代三大戏楼中最大的,结构严谨,十分的壮观,高21米,低台宽17米,分为三层,自上而下分别是福台、禄台和寿台,在寿台地板上还有一口深井_四眼干土井。各层地板都可以开合,在开启时,天井和地井沟通,顶部有绞车牵引,可以使剧中的神仙鬼怪在舞台上天入地,寿台下面的井还可以起到声音共鸣的作用,使演员声音更加洪亮,水井还可以用于表演龙口喷水等景观。除此之外,还设有扮戏楼,共演员化妆用的。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展示戏装、陈设慈禧的奔驰车的地方就是当时的扮戏楼。在戏台的对面,是颐乐殿以及东西侧的廊子,这里就是当时帝后和王宫大臣们看戏的地方,殿内正中设有金漆珐琅百鸟朝凤宝座,是慈禧受贺时用的,凤为百鸟之王,把这个屏风放在颐乐殿,暗喻了慈禧太后的权威,当年王宫大臣看戏的廊房现在已经被开辟为颐和园文物展览室,东侧是慈禧太后的服饰以及生活用品,西侧则是制作精美的工艺品。在我国古代,有首诗曾经写到“山重水覆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我们现在来到的仁寿殿后的假山中,便能体会其中的含义,这里运用了我国造园艺术中的抑景法。开始,这里好像已经没有路可以走了,可是随着不断的前进,豁然开朗,在我们面前又出现了一碧千倾的昆明湖。昆明湖原来是一个由泉水汇聚而成的湖泊,叫西海,面积还没有现在的一半大,到了乾隆年间修建园林的时候,将这里进行了改造,形成了今天的湖泊,而这里又为什么叫做昆明湖呢?这是因为在距今20xx多年前的西汉时期,云南滇池有个小国叫做昆明国,汉武帝为征伐那里,在首都长安开凿了一个仿滇池的昆明池,操练水军。乾隆皇帝根据这个典故,将西海改为昆明湖,并效仿汉武帝在这里演习水师,这就是昆明湖名称的由来。
而当时改建昆明湖所挖出的淤泥全都堆在了翁山,使原来的小土丘增高和扩展了不少,乾隆皇帝在为母亲祝寿的时候,在山上园静寺的遗址上兴建了大报恩延寿寺,并将翁山赐名万寿山,取意长寿。在不远处有一个小岛上种的全都是桃柳,上边有一个亭子叫做知春亭,古人云:“竹外桃花三两只,春江水暖鸭先知”,每年春天来到的时候,这里就是颐和园中最早报春的地方。我们看到这组建筑别致、环境幽雅的四合院叫做玉澜堂,出自晋代诗人陆机:“玉泉涌微澜”的诗句,这里就是光绪皇帝来颐和园居住的地方。
既然说到了这里,就有必要提及一下戊戌变法。爱新觉罗?载湉就是清朝的第九个皇帝,也就是慈禧的侄子_光绪皇帝,同治皇帝死了以后,慈禧太后为了能够继续掌权,所以就让她四岁的侄子载湉当皇帝,而她则再度垂帘听政,到了光绪19岁亲政以后,宫廷内保守派和维新派在政治上起了冲突。
1898年,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人通过光绪皇帝实行变法,史称“戊戌变法”,由于这次变法运动只持续了103天,就被以慈禧太后为代表的保守派所扼杀,所以也叫“百日维新”。变法失败以后,光绪被软禁在了南海的瀛台岛上,每年慈禧来到颐和园,他也必须一同前来,住在玉澜堂。为了控制光绪的一举一动,慈禧太后命人在玉澜堂的周围修筑了不少砖墙,门口还有太监把守,此时的玉澜堂好像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不过到了现在,原来的砖墙已经基本被拆除了,恢复了以前的面貌,只有玉澜堂东西配殿内的砖墙仍然保持原来的样子,作为有关变法的遗迹供游人参观。在玉澜堂殿内还有乾隆时候制作的地平床、宝座、屏风、香几等等,东暖阁是光绪的早餐室,西暖阁就是寝室,殿外东侧是书房,西侧是洗手间、浴室以及更衣的地方。殿内的御案是紫檀木框架,以沉香木为主,做工十分精美。围屏是用两层玻璃合成的,上边既有中国山水画,也有西洋的风景画,颜料是用天然宝石研磨而成的,至今色彩依然艳丽。前层玻璃的背面画有前景和中景,后层玻璃的正面有中景和远景,两层之间相隔一段距离,立体感极强。而殿中“复殿留景”的匾额的寓意就是指深宫中住着圣明之君的意思。在玉澜堂的后边就是宜芸馆了,宜芸是适于藏书的地方。
正殿就是光绪的皇后隆裕皇后居住的地方,西配殿曾经是光绪宠爱的妃子珍妃的住所。在戊戌变法失败以后,慈禧命令隆裕皇后住到石丈亭北西四所的第一所,让珍妃住到第二所,这以后光绪皇帝想见到自己的内人都很困难了。出了宜芸馆,我们就来到了乐寿堂,乐寿是出自《论语》中的“智者乐,仁者寿”,意思是说这里就是仁者智者居住的地方。乐寿堂是生活区里的主要建筑,在乾隆年间,这里是乾隆母亲纽钴禄氏居住的地方,光绪年间,慈禧太后就住在这里。通过了水木自亲,也就是乐寿堂的正门,我们也就进入了庭院,可以看到在庭院中陈设了很多的东西,铜鹿、铜鹤、铜花瓶,分别借鹿、鹤、瓶的谐音,取意“六合太平”,意思是天下太平。园内还种植有玉兰、海棠、牡丹,取意“玉堂富贵”。
中间的这块太湖石,因为形状极像灵芝,所以叫做“青芝岫”。其实它还有个名字叫做败家石,这是因为在明朝有个非常喜欢石头的人叫米万钟,在房山看中了这块石头,要将它放入海淀的勺园当中,可是后来因为种种不利因素,推托说耗尽财力将它丢在了路边,后来,乾隆皇帝在从清西陵返回京城的途中看到了这块石头,所以将它运到了乐寿堂。在乐寿堂殿内还有以玻璃镜子为中心的紫檀木屏风,上边镶嵌有贝雕饰物,镏金九桃大熏炉是用来焚烧檀香的,起到调节室内空气的作用。桌子上的两个青花大瓷盘是清代青花瓷的代表作,用来盛放水果供慈禧观赏和闻香气用的,在殿内东西两侧还有百鸟朝凤,孔雀开屏两副坐屏,都是粤绣精品。殿顶悬挂的五彩玻璃吊灯,是1920xx年从德国进口的,它是我国早期的电灯之一,发电机安装在文昌阁附近。在慈禧太后吃点心和品茶的时候,还可以观赏到鱼桌,它是以金星紫檀木坐框架,镶有玻璃台面,桌子里边还镶嵌着用珍贵材料镂空雕琢的山水人物和亭台楼阁,密封性良好,可以养金鱼。殿内“慈晖懿祉”的匾额意思是:受母后之深恩,托母后之洪福。
乐寿堂的西跨院叫扬仁风,庭院内的建筑极具江南园林特色,在园内北面的正中山坡上,有扇面形状的“扇面殿”,殿前地面使用汉白玉砌成的扇骨、山轴,整座殿堂好像一把打开的折扇。从这里出来,我们就走上了连接万寿山与昆明湖的长廊。它东起邀月门,西止石丈亭,全长728米,共273间,由于长廊的地基是随着万寿山地势高低而起伏的,所以廊身的走向是以昆明湖北岸的弯曲而变化的,在地势高低和变向的连接点上,还建有四个亭子代表春夏秋冬,分别是留佳、寄澜、秋水和清遥,设计十分的巧妙。长廊是我国园林中最长的游廊,也有画廊之称。这是因为在廊中共有苏式彩绘1.4万多幅,而且很少重复,其中有关于西湖风光的546幅,是乾隆十五年建造长廊时,命人到杭州临摹回来画上的,人物画多采用了我国古典文学名著,比如《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等等,所设计的内容时间跨度非常大,从三皇五帝到清朝,上下五千年,可以说的上是我国文化史的一个缩影,在1920xx年的时候,这里被《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评为全球画廊之冠。
走出了长廊,我们就来到了以排云点为中心的祝寿庆典区,这里是万寿山前山最宏伟的一组建筑,构成了万寿山的中轴线,这条中轴线从临湖码头到山顶的智慧海,分布有排云门、排云殿、佛香阁、众香界、智慧海等主要建筑。排云殿建在乾隆年间大报恩延寿寺中大雄宝殿的遗址上,是慈禧太后过生日时接受百官朝贺的地方。排云出自晋代诗人郭璞的“神仙排云出,但见金银台”的诗句。在殿内,除了宝座,屏风等常规陈设以外,还有一些渲染气氛的特殊陈设,比如用中国台湾乌木雕刻的屏风、沉香木雕刻的寿字、圆镜插屏、金漆梅花树船和桦木根雕群仙祝寿。在祝寿的时候,二品以上的官员跪拜在排云门内,而三品以下者则在门外,光绪皇帝在二宫门正中跪拜,慈禧则坐在正殿内的九龙宝座上接受拜贺,可见慈禧太后当时地位之高。
“蕃厘经纬”的匾额意思是幸福无边。佛香阁、众香界和智慧海是乾隆年间大报恩延寿寺的一部分,佛香阁建于乾隆二十三年,也就是1758年,在光绪十七年的时候重建,耗费了银两78万多两,是颐和园当中花费最多的工程,它是全园建筑的中心,以8根铁梨木为支柱,支撑着41米高的三层、八面、四重檐的阁楼,艺术水准非常高,原来在这里供奉有5米多高的金身佛香。智慧海在外寿山的最高处,建于乾隆年间,名称来自《无量寿经》中“如来智慧海,身府无崖底”,意思是如来佛智慧如海,佛法无边。这里是一座用琉璃砖瓦和石料建成的两层无梁殿,原来供奉有无量寿佛,外壁上还嵌着1008尊小佛,虽然在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的时候殿堂没有被烧毁,但是这些佛像却遭到了破坏。
颐和园导游词300字 颐和园导游词100字篇十八
话说北京城西北郊有一座小山,山前有一片天然形成的湖泊。小山和小湖本来没有名字,因辽金时期在这一带建有金山行宫,于是小山和小湖被称为“金山”和“金海”。到了元代,传说有一位老人在山下挖出了一个石瓮,所以小山和小湖改成“瓮山”和“瓮山泊”。瓮山泊在元大都之西,且景色妖娆,于是在文人笔下又衍生出了“西湖”的美称。在明朝时已经出现了“西湖十景”的自然景观和“西湖十寺”的人文景观。到了清朝,乾隆皇帝对西湖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并改其名为“昆明湖”,把挖湖的泥土堆积在瓮山需要修饰的地方,并改其名为“万寿山”,用15年的时间把这里修建成了一座大型皇家园林,取名为“清漪园”。
咸丰年间,英法联军占领北京,将清漪园烧毁。光绪年间,重建清漪园,并改名为“颐和园”。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颐和园再次被毁。慈禧回京后,再次用巨款修复,但由于财力有限,只修复了部分景观。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出巨资对颐和园进行了多次整修,才基本上还原了清漪园时期的风貌。1998年,颐和园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颐和园是我国皇家园林的典范,其原名为清漪园,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占地290公顷,其中陆地面积约占1/4,湖水面积约占3/4,按其功能可分为宫廷区和园林区,宫廷区又分为政治活动区和帝后生活区,园林区主要由万寿山景区和昆明湖景区组成。
东宫门是颐和园的正门,坐西朝东,面阔五间,中间设三个门。正门匾额上“颐和园”三个字为光绪御笔。“颐和”是颐养精神、心平气和的意思,寓意颐和园是慈禧太后养老的地方。门外台阶正中镶嵌着一块雕刻精美的云龙石,俗称“龙垫儿”,是从圆明园移至此处的。东宫门前是涵虚罨秀牌楼。涵虚罨秀牌楼为三间四柱七楼式,牌楼中间镶嵌着一块石匾额,东题“涵虚”,喻山水广阔;西题“罨秀”,喻捕捉秀色;两处均是乾隆御笔。东宫门外南北两侧各有一排小房子,这里是大臣们等候上朝或召见时休息的地方,也是侍卫和銮仪卫的值房。东宫门内南北两侧也各有一排小房子,这里是军机处、六部、九卿等候圣旨和处理日常事务的值房。
进入东宫门向西而行,就来到了仁寿门。仁寿门前有两块装饰性青石,门内有一块巨大的太湖石。这块石头是从墨尔根园移来的,此石色青圆润,形如寿星,所以叫做“寿星石”。进入仁寿门就来到了仁寿殿院落。在院落的四角,有四块小的太湖石,象征一年四季,称“四季石”,是从圆明园移来的。这四块太湖石加上寿星石合称“峰虚五老”,象征庐山五老峰,寓意长寿。在院落中央,有一只铜麒麟。麒麟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吉祥神兽,有避邪和分辨善恶的本领。它的造型十分奇特,为龙头、鹿角、牛蹄、狮尾,故又俗称“四不像”。这只麒麟原置于长春园内,原为一对,一只被英法联军掠走,至今下落不明。
在仁寿殿的北侧,有一口水井,是帝后茶膳的专用水源。据说慈禧太后有一次在园中中暑,喝此井水祛暑,故赐名“延年井”。“延年井”三个字是当代书法家王遐举写的。
仁寿殿前陈列着光绪年间制造的铜缸、铜龙、铜凤各两只,上面均有“天地一家春”的印记。“天地一家亲”原是慈禧太后在圆明园中居住的地方,在她垂帘听政以后铸造的陈设上都有铸“天地一家春”的字样。铜龙、铜凤的排列顺序是凤居中,龙在两侧。这是在那一历史时期特有的产物,体现出在光绪时期,慈禧太后的实际地位要高于皇帝。
仁寿殿匾额为满汉两种文字,乾隆年间规定:凡是御苑中当朝的正殿都叫勤政殿,这里是政治活动区的主要场所,所以初名“勤政殿”,表示帝王在游幸的同时不忘勤于政务。光绪年间改名“仁寿殿”。“仁寿”二字出自《论语》中“智者乐,仁者寿”,表示施行仁政者能够长寿。慈禧和光绪曾多次在这里听政和接见外国使臣。
在仁寿殿内有紫檀木玻璃屏风。屏风顶部雕有九条龙,屏心为玻璃镜,镜面上装饰有226个不同写法的“寿”字,是专为慈禧太后定制的寿礼。百蝠捧寿图。百蝠捧寿为缂丝工艺品。
“寿”字写在蝙蝠和彩云中,为慈禧太后所书;“蝠”与“福”同音,借音取义,意为多福多寿。点翠插屏。点翠插屏为乾隆年间制作的玻璃风景台屏,屏内描绘的洞庭湖胜景是用翠鸟羽毛粘制而成的。虽然已经历经200多年,天然羽毛的颜色却依然非常鲜艳。珐琅甪端。甪端是古代传说中的神兽,能日行一万八千里,并通晓各国语言。置于皇帝宝座旁,象征八方来朝。它的实际用途是香炉。
德和园大戏楼位于仁寿殿西北,建于光绪年间。“德和”二字出自《左传》“君子听之以平其心,心平德和。”意思是君子听了美好的音乐,就会心平气和,从而达到道德高尚的境界。德和园大戏楼是清代三大戏楼之一,另外两座分别是故宫的畅音阁和承德避暑山庄的清音阁,在这三座戏楼中,德和园大戏楼是最大的。清末许多著名京剧演员都曾经在此为慈禧太后演出过。戏楼共3层,自上而下依次是福、禄、寿三台,上有天井,下有地井,供演员演戏之用。此外,还有扮戏楼供演员换装,准备道具。现在扮戏楼被辟为展室,用来展示戏装及慈禧生前享用过的汽车、钢琴等。
颐乐殿位于大戏楼北侧,是慈禧看戏的地方。颐乐殿东西两侧有看戏廊,是王公大臣及命妇们陪慈禧看戏的地方。
从仁寿殿外南侧继续西行,视线会被两个小土丘挡住,给人以“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感觉。但是一走出曲径,美丽的湖光山色突然呈现在眼前,让人在不经意间感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两个小土丘起到了欲扬先抑的作用,这种造园手法叫做“抑景”。
下面我带大家去帝后生活区参观。
从昆明湖东岸边向北行,就来到了玉澜堂。“玉澜”二字出自晋代诗人陆机的诗句“芳兰振蕙叶,玉泉涌微澜”,意思是湖水清澈潋滟。玉澜堂是光绪皇帝来颐和园是居住和日常处理政务的地方。其东暖阁是早餐室,西暖阁是寝室,东耳房是书房,西耳房是洗手间、浴室、更衣室。在明间,宝座后有一围屏,屏面由两层玻璃合成,玻璃上绘有中西合璧式的山水画,由于画在两层玻璃上,所以观赏时立体感极强。在宝座上方有一块“复殿留景”匾,“复殿”是深宫的意思,“景”是指景星,按我国古代星象学的说法,出现景星,象征帝王英明。所以“复殿留景”的意思是,深宫中住着圣明的君主。西暖阁是光绪的寝室,在床罩的上方悬挂着一块长方形的匾额,上书“风篁成韵”。“风篁成韵”是由成语“松篁成韵”演化而来的,愿意是松树和竹子在风的吹动下发出有韵律的声音。把“松”字改为“风”后,就谐音成“凤凰成孕”,寓意帝后早生子嗣。
霞芬室和藕香榭分别是玉澜堂的东、西配殿,均为穿堂结构。光绪皇帝住在园内时,每天早晨在霞芬室等候上朝,仁寿殿内一切准备好后,便穿堂直接走到仁寿殿。去向慈禧太后请安时,便从藕香榭穿过“水木自亲”,到乐寿堂行礼问安。“戊戌变法”失败后,慈禧太后命人在玉澜堂院落的前后左右砌了多道砖墙,将玉澜堂完全封闭起来,以囚禁光绪皇帝。如今砖墙大多都已拆除,但霞芬室和藕香榭内的砖墙还保持原样,作为与“戊戌变法”相关的遗迹供游人参观。
夕佳楼位于玉澜堂和宜芸馆之间,取意于晋代文学家陶渊明《饮酒》中“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楼上是观赏日落的好地方。
宜芸馆位于玉澜堂北面。“宜”是适宜,“芸”是一种香草,古人常用于书房内驱虫防蛀。“宜芸”就是适宜藏书的意思。宜芸馆在清漪园时期是乾隆皇帝藏书的地方,光绪时期,正殿改为隆裕皇后的寝宫,西配殿改为珍妃的住所。宜芸馆南侧墙壁上共有10块乾隆皇帝临摹古代著名书法家的书法石刻。
宜芸馆向西而行就来到了乐寿堂。“乐寿”二字出自《论语》中“智者乐,仁者寿”。意为这里是智者仁者所居之所。乐寿堂是慈禧太后日常起居的地方,慈禧太后在这里居住并在这里接见王公大臣、外国使节等。殿内有两只青花大瓷盘,是用来盛水果供太后闻香气的;五彩吊灯是1903年从德国引进的;鱼桌用金星紫檀木做框架,镶以玻璃桌面,桌内不仅有用象牙、鸡翅木雕镂的山水人物、亭台楼阁,而且制作严密,能储水养鱼。慈禧太后可以一边喝茶吃点心,一边观赏金鱼。殿内悬挂“慈晖懿祉”匾,“慈”指母亲,“晖”指阳光,“懿”指德行美好,“祉”指福禄。匾的含义是受母后之深恩、托母后之洪福。
殿外庭院内设铜鹿、铜鹤、铜瓶。借“鹿”、“鹤”、“瓶”的音,取意“六合太平”,即天下太平之意。“六合”为上、下、东、南、西、北6个方位。庭院内种植玉兰、海棠、牡丹,借“玉”和“棠”的音,牡丹象征富贵的意思,取意“玉堂富贵”。
另外,庭院内有一巨石,它是明万历年间一位爱石成癖的太仆米万钟在房山大石窝发现的,他想把巨石放置在私宅勺园中。后因种.种原因,托言力竭财尽,不得已将此石弃置在路旁,故有“败家石”之称。百余年后,乾隆皇帝乾隆皇帝去西陵扫墓,路见此石,便命人将它运到乐寿堂做照壁。据说因水木自亲殿门太窄,当时是破门而入。此石因形似灵芝,色青而润,乾隆赐名“青芝岫”。
水木自亲是前后穿堂的大殿,乐寿堂院落的前院门,南面临湖。慈禧太后从水路来颐和园时,就在水木自亲殿外的码头上岸,进入乐寿堂。码头上有个探海灯杆,又称水月灯杆,当年上面挂一盏大灯笼,是慈禧太后驻园时的信号。
永寿斋位于乐寿堂的东跨院,是总管太监李莲英居住的地方。依清代祖制,太监最高不过四品,而李莲英因深受慈禧太后信任,最后竟官居二品。此院落现在举办中国太监制度展览。
扬仁风位于乐寿堂的西跨院。扬仁风外形像一把打开的折扇,它里面的宝座、宫灯、香几等也都是扇形式样,故此殿又名“扇面殿”。
“扬仁风”的典故出自《晋书袁宏传》里谢安赠扇的故事:东晋时期的谢安和袁宏是一对挚友,后谢安出任扬州刺史,袁宏出任东阳郡守。两人走马上任告别时,谢安取出一把折扇赠与袁宏,袁宏答谢说:“辄当奉扬仁风,慰彼梨庶”,意思是我一定奉扬仁义道德之风,安抚黎明百姓。
慈禧太后居住颐和园时,常在此院落赏鸟。
颐和园导游词300字 颐和园导游词100字篇十九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旅行社的导游员,我姓宋,今天就有我来带领大家共同游览这个清代的皇家园林——颐和园。
希望我的讲解能够令各位满意,是我们共同度过这一美好的时光。
我们现在即将前往的就是颐和园,利用这一段时间,我向大家简短的介绍一下颐和园的历史以及现在的状况。
最早在辽金时代的时候,皇帝就已经开始在北京修建皇家园林了。
当时在今天的万寿山昆明湖一带修建了金山行宫,将这里称为金山、金山泊。
到了元朝,有将这改名为翁山、翁山泊。
而明代初期则改称西湖并修建了园静寺,命名为好山园。
到了万历是十六年,也就是1588年,这里已经具有一定的园林规模,享有“十里青山行画里,双飞白鸟似江南”的称誉。
然而让这里真正成为一处皇家园林的是清代。
在康熙年间就曾在此修建行宫,到了乾隆十四年到二十九年,也就是1749~1764年,就在原来的基础上修建了清漪园,扩湖,推山,将湖称为昆明湖,山叫做万寿山。
而且这里还成了著名的三山五园之一。
和我国古代的大多数皇家建筑一样,这里也没能躲过入侵者的践踏,在1860年这里被英法联军抢掠并且烧毁了。
过了一些年,慈禧太后挪用了海军经费对这里进行了重建,而且光绪皇帝下昭将这里改名为颐和园。
可是在1920xx年的时候,颐和园又再次遭到了八国联军(俄英法德意日美奥)的严重破坏。
从此之后对这里所进行的重修,因为财力不足,所以后山部分长期都没有修复。
到了1920xx年,依照清史的优待条件,颐和园仍然掌握在逊帝溥仪手中。
过了两年,这里曾作为他的私人财产一度开放,但是因为交通不便票价昂贵等原因,没什么人来。
在1920xx年溥仪被逐出颐和园后,北洋政府将这里正式改为对外开放的公园。
1948年12月,人民的政府接受这里后,经过综合治理,仍然保持着其皇家园林的风貌。
而且这里还成为了世界上造景丰富、建筑集中、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
我们即将所看到的颐和园共占地290公顷,其中陆地四分之一,水面达到了四分之三。
根据皇家园林建园的用途和特点,可将颐和园景区分为政治活动区,帝后生活区和风景游览区三个部分。
来到了东宫门,我们本次的游览也就正式开始了。
在东宫门外,有一座“涵虚”、“罨yan秀”的牌楼。
其中涵虚的意思是天地开阔,山清水秀,包罗万象。
罨秀是有捕捉美丽景色之意。
而东宫门也是颐和园的正门。
门上高悬的颐和园的匾额就是光绪皇帝的手书。
颐和二字则取颐养精神、心情平和的意思。
进入东宫门,我们首先来到的便是颐和园的政治活动区。
南侧对称排列着南北九卿房,是清朝九卿六部值班的地方。
在往前行,便来到了仁寿门,迎面看到的这五块太湖石叫作峰虚五老,寓意长寿。
而在汉白玉须弥座上的这只铜制怪兽,人称麒麟,俗称四不象,是龙九子之一,象征吉祥富贵。
在殿前还陈设有两对龙凤造型的铜香炉,在朝里活动中是用来点香,渲染气氛的。
按古代礼制,龙居中,象征皇帝,凤在两侧,象征皇后。
而在这里,却是龙在两侧,这与清朝末年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不无关系,突出了凤的地位。
我们面前这座雄伟的建筑就是仁寿殿。
其实在乾隆年间的时候,规定凡是当朝的大殿就要叫做“勤政殿”,意思是游园不要忘了勤理政务。
到了颐和园的时候,便将这里改为仁寿殿,取自孔子论语中的“仁者寿”,意思是施仁政的人可以长寿。
现在,仁寿殿的陈设和原状是基本一致的。
殿内的地平床上有九龙宝座。
它后面还设有紫檀木九龙屏风,屏风以紫檀木为框架,雕有九条闹龙,中心是玻璃镜,镜面上写有226个不同写法的寿字。
在宝座四周,还设有掌扇,角端等。
其中角端是传说中异兽,实际用处其实就是香炉。
而殿内两侧的暖阁,是慈禧光绪还有王宫大臣休息的地方,当中有一幅百蝠图的缂丝工艺品,中间还有一个慈禧亲笔写的寿字,因为蝠与福同音,所以这幅工艺品也被称为百福捧寿。
这个玻璃风景台屏是用翠鸟的羽毛粘制而成的,大家可以看到,这个乾隆年间的作品虽然历经二百多年可是还是色彩依旧。
穿过仁寿殿我们就来到了当年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看戏的场所——德和园,取自左转“君子听之以平其心,心平德和”,意思是听了美好的曲子,就会心地平和,达到道德高尚的境界。
德和园的大戏楼是清代三大戏楼中最大的,结构严谨,十分的壮观,高21米,低台宽17米,分为三层,自上而下分别是福台,禄台和寿台。
在寿台地板上还有一口深井,四眼干土井。
各层地板都可以开合。
在开启时,天井和地井沟通,顶部有绞车牵引,可以是剧中的神仙鬼怪在舞台上天入地,寿台下面的井还可以起到声音共鸣的作用,使演员声音更加洪亮,水井还可以用于表演龙口喷水等景观。
除此之外,还设有扮戏楼,共演员化妆用的。
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展示戏装,陈设慈禧的奔驰车的地方就是当时的扮戏楼。
在戏台的对面,是颐乐殿以及东西侧的廊子,这里就是当时帝后和王宫大臣们看戏的地方。
殿内正中设有金漆珐琅百鸟朝凤宝座,是慈禧受贺时用的,凤为百鸟之王,把这个屏风放在颐乐殿,暗喻了慈禧太后的权威。
当年王宫大臣看戏的廊房现在已经被开辟为颐和园文物展览室,东侧是慈禧太后的服饰以及生活用品,西侧则是制作精美的工艺品。
在我国古代,有首诗曾经写到“山重水覆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我们现在来到的仁寿殿后的假山中,便能体会其中的含义。
这里运用了我国造园艺术中的抑景法。
开始,这里好像已经没有路可以走了,可是随着不断的前进,豁然开朗,在我们前面有出现了一碧千倾的昆明湖。
昆明湖原来是一个由泉水汇聚而成的湖泊,叫西海,面积还没有现在的一半大。
到了乾隆年间修建园林的时候,将这里进行了改造,形成了今天的湖泊,而这里为什么叫做昆明湖呢?这是因为在距今20xx多年的西汉时期,云南滇池有个小国叫做昆明国,汉武帝为征伐那里,在首都长安开凿了一个仿滇池的昆明池,操练水军。
乾隆皇帝根据这个典故,将西海改为昆明湖,并效仿汉武帝在这里演习水师,这就是昆明湖名称的由来。
而当时改建昆明湖所挖出的淤泥全都堆在了翁山,是原来的小土丘增高和扩展了不少,乾隆皇帝在为母亲祝寿的时候,在山上园静寺的遗址上兴建了大报恩延寿寺,并将翁山赐名万寿山,取意长寿。
在不远处有一个小岛上种的全都是桃柳,上边有一个亭子叫做知春亭,古人云:“竹外桃花三两只,春江水暖鸭先知”,每年春天来到的时候,这里就是颐和园中最早报春的地方。
我们看到这组建筑别致、环境幽雅的四合院叫做玉澜堂,出自晋代诗人陆机:“玉泉涌微澜”的诗句,这里就是光绪皇帝来颐和园是居住的地方。
既然说到了这里,就有必要提及一下戊戌变法。
爱新觉罗·载湉(tian)就是清朝的第九个皇帝,也就是慈禧的侄子,光绪皇帝。
同治皇帝死了以后,慈禧太后为了能够继续掌权,所以就让、四岁的载湉当皇帝,而她则再度垂帘听政。
到了光绪19岁亲政以后,宫廷内保守派和维新派在政治上起了冲突。
1898年,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人通过光绪皇帝实行变法,史称“戊戌变法”,由于这次变法运动只持续了103天,就被以慈禧太后位代表的保守派所扼杀,所以也叫“百日维新”。
变法失败以后,光绪被软禁在了南海的瀛台岛上,每年慈禧来到颐和园,他也必须一同前来,住在玉澜堂。
为了控制光绪的一举一动,慈禧太后命仁在玉澜堂周围修筑了不少砖墙,门口还有太监把守,此时的玉澜堂好像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不过到了现在,原来的砖墙已经基本拆除了,基本上恢复了以前的面貌,只有玉澜堂东西配殿内的砖墙仍然保持原来的样子,作为有关变法的遗迹供游人参观。
在玉澜堂殿内有乾隆时候制作的地平床,宝座,屏风,香几等等,东暖阁是光绪的早餐室,西暖阁就是寝室,殿外东侧是书房,西侧是洗手间,浴室以及更衣的地方。
殿内的御案是紫檀木框架,以沉香木为中心,做工十分精美。
围屏是用两层玻璃合成的,上边既有中国山水画,也有西洋的风景画,颜料是用天然宝石研磨而成的,至今色彩依然艳丽。
前层玻璃的背面画有前景和中景,后层玻璃的正面有中景和远景,两层之间相隔一段距离,立体感极强。
而殿中“复殿留景”的匾额意思就是深宫中住着圣明之君的意思。
在玉澜堂的后边就是宜芸馆,宜芸是适于藏书的地方。
正殿就是光绪的皇后隆裕居住的地方,西配殿曾经是光绪宠爱的妃子珍妃的住所。
在戊戌变法失败以后,慈禧命令隆裕皇后住到石丈亭北西四所的第一所,让珍妃住到第二所,这以后,光绪皇帝想见到自己的内人都很困难了。
出了宜芸馆,我们就来到了乐寿堂。
乐寿是出自《论语》中“智者乐,仁者寿”,意思是说,这里就是仁者智者居住的地方。
乐寿堂是生活区里的主要建筑,在乾隆年间,这里是乾隆母亲纽钴禄氏居住在这里,光绪年间,慈禧太后就住在这里。
通过了水木自亲,也就是乐寿堂的正门,我们也就进入了庭院。
可以看到在庭院中陈设乐很多的东西。
铜鹿、铜鹤、铜花瓶,分别借鹿、鹤、瓶的谐音,取意“六合太平”,意思是天下太平。
园内还种植有玉兰、海棠、牡丹,取意“玉堂富贵”。
中间的这块太湖石,因为形状像灵芝,所以叫做“青芝岫”。
其实它还有个名字叫做败家石,这是因为在明朝有个人非常喜欢石头的人叫米万钟,在房山看中了这块石头,要将它放入海淀的勺园当中,可是在因为种种不利因素,推托说耗尽财力,将它丢在了路边,后来,乾隆皇帝在从清西陵返回京城的途中看到了这块石头,所以将它运到乐寿堂。
在乐寿堂殿内有以玻璃镜子为中心的紫檀木屏风,上边还镶嵌有贝雕饰物。
镏金九桃大熏炉是用来焚烧檀香的,起到调节室内空气的作用。
桌子上的两个青花大瓷盘是清代青花瓷的代表作,用来盛放水果供慈禧观赏和闻香气。
在殿内东西两侧还有百鸟朝凤,孔雀开屏两副坐屏,都是粤绣精品。
殿顶悬挂的五彩玻璃吊灯,是1920xx年从德国进口的,它是我国早期的电灯之一,发电机安装在文昌阁附近。
在慈禧太后吃点心和品茶的时候,还可以观赏鱼桌,它是以金星紫檀木坐框架,镶有玻璃台面,桌子里边还镶嵌着用珍贵材料镂空雕琢的山水人物和亭台楼阁,密封性良好,可以养金鱼。
殿内“慈晖懿祉”的匾额意思是:受母后之深恩,托母后之洪福。
乐寿堂的西跨院叫扬仁风,庭院内的建筑极具江南园林特色。
在园内北面的正中山坡上,有扇面形状的“扇面殿”,殿前地面使用汉白玉砌成的扇骨、山轴,整座殿堂好像一把打开的折扇。
从这里出来,我们就走上了连接万寿山与昆明湖的长廊。
它东起邀月门,西止石丈亭,全长728米,共273间。
由于长廊的地基是随着万寿山地势高低而起伏的,所以廊身的走向是以昆明湖北岸的弯曲而变化的,在地势高低和变向的连接点上,还建有四个亭子代表春夏秋冬,分别是留佳寄澜秋水和清遥,设计十分的巧妙。
长廊是我国园林中最长的游廊,也有画廊之称。
这是因为在廊中共有苏式彩绘1.4万多幅,而且很少重复。
其中有关于西湖风光的546幅,是乾隆十五年建造长廊时,命人到杭州临摹回来画上的。
人物画多采用了我国古典文学名著,比如《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等等,所设计的内容时间跨度非常大,从三皇五帝到清朝,上下五千年,可以说的上是我国文化史的一个缩影,在1920xx年的时候,这里被《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评为全球画廊之冠。
走出了长廊,我们就来到了以排云点为中心的祝寿庆典区,这里是万寿山前山最宏伟的一组建筑,构成了万寿山的中轴线。
这条中轴线从临湖码头到山顶的智慧海,分布有排云门、排云殿、佛香阁、众香界、智慧海等主要建筑。
排云殿建在乾隆年间大报恩延寿寺中大雄宝殿的遗址上,是慈禧太后过生日时接受百官朝贺的地方。
排云出自晋代诗人郭璞:“神仙排云出,但见金银台”的诗句。
在殿内,除了宝座,屏风等常规陈设以外,还有一些渲染气氛的特殊陈设,比如用中国台湾乌木雕刻的屏风,沉香木雕刻的寿字,圆镜插屏,金漆梅花树船和桦木根雕群仙祝寿。
在祝寿的时候,二品以上的官员跪拜在排云门内,而三品以下者则在门外,光绪皇帝在二宫门正中跪拜,慈禧则坐在正殿内的九龙宝座上接受拜贺,可见慈禧太后当时地位之高。
(“蕃厘经纬”的匾额意思是幸福无边)
佛香阁、众香界和智慧海是乾隆年间大报恩延寿寺的一部分
佛香阁建于乾隆二十三年,也就是1758年,在光绪十七年的时候重建,耗费了银两78万多两,是颐和园当中花费最多的工程。
它是全园建筑的中心,以8根铁梨木为支柱,支撑着41米高的三层,八面,四重檐的阁楼,艺术水准非常高,原来在这里供奉有5米多高的金身佛香。
智慧海在外寿山的最高处,建于乾隆年间,名称来自《无量寿经》中“如来智慧海,身府无崖底。”意思是如来佛智慧如海,佛法无边。
这里是一座用琉璃砖瓦和石料建成的两层无梁殿,原来供奉有无量寿佛,外壁上还嵌着1008尊小佛,虽然在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的时候殿堂没有被烧毁,但是这些佛像却遭到了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