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引言
从我国当前企业文化的实践状况来看,企业文化在企业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已得到广为认同,但实践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成功的企业并不多,造成这一现状的根本原因是,管理者们喜欢可以量化,可以测量和可以操作的东西,他们偏好的概念和工具是能够产生效果的,但这些往往只是企业文化的一些表面因素,他们忽视了那些真正起作用的企业文化模式与力量,因此如何解开这种实践困境也就构成了本文选题的动机审视当前国内外企业文化研究与我国企业文化实践之现状,可以说,更深一步探讨企业文化模式在企业持续发展中的作用机制,不仅是理论的需要也是实践的呼唤。在当前这种背景下,较深入、系统地剖析企业文化的作用模式,对于推动企业文化理论研究的深入发展,让我们的企业家和管理者准确把握企业文化及其作用的本质,提高企业文化实践绩效,进而提高我国企业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的研究目的也就是要通过对企业文化作用模式的研究,以求把握企业文化的管理本质,为企业文化战略具体工作的实施理清头绪。最终目的是试图为提高企业文化实践质量,为解决文化实践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做出些许贡献。
一、企业文化的两种基本模式
(一)静态运作模式
企业文化首先是一个逐渐形成过程,是一个从“无力文化”到“强势文化”的发展过程(鲁森斯,2010,第87页)。这个过程从自发到自觉的过程,需要主体的创建努力。,需要一系列基础性的工作,我们可以相对地把这个基础设计和基础导入过程,这个为企业文化奠基的一系列工作称为文化的静态模式。企业文化静态运作模式是相对于企业文化活动和企业文化行为而言的,是指对企业文化创建和培育养成过程所做的基础性工作。
1.企业物质文化的奠基。从发生学角度来说,先有企业,后有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不是预先设定的,它要建立在企业本身的发展基础之上,与企业特征、企业事业领域、企业发展规模、企业经营状况紧密相连。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文化,这种文化差异首先是由企业性质决定的。因此形成生产加工业、商业、服务业、运输业、建筑业、金融业等企业及其企业文化类别。从广义文化角度,任何企业实际上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开始在形成自己的文化。企业物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发源地。等到企业的物质基础形成,生产经营规模发展到一定阶段,文化就开始反过来成就企业。企业文化发展与企业的发展,依存于企业命运。当一个企业倒闭的时候,企业文化就失去依托。对企业文化的功能应充分肯定但不能无限夸大。
2.企业核心文化的提炼。企业精神与价值观是企业文化品格的遗传密码,对它的提炼是企业核心文化的提炼,它在整个企业文化中起着支配的地位。要将这个在其内部形成共识的精神渗透在企业的一切象征性客体中,这个过程是一个关键的过程,可视为静态文化模式的首要内容。企业精神口号可以说是企业本质特征和优秀品格的最高表达方式。但企业精神绝不是靠几个人“设计”出来的,不是领导层或管理层一厢情愿“创造”出来的,它是通过企业和企业人在长期的事业奋斗中、在企业所经历的无数成功和失败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在企业创造物质或精神产品的追求中体验、思考、凝结、提炼出来的。可以设计的只不过是这种内在精神文化表达形式和方式的文字符号。
3.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企业发展战略是企业立足现实条件和企业愿景,在对企业面临未来风险和挑战、优势和劣势的分析基础上,群策群力作出的谋求长远发展和应对形势变化的超前期的、预测性的发展规划或计划方案。企业的总体规模战略、市场竟争战略、技术开发战略、投资战略、产品开发战略、人力资源战略、企业形象战略等的科学制定,应该视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进人新世纪,随着低碳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的社会责任已成为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能源的可持续利用,已成为世界共识;劳工权益保护和社会公益承担状况成为企业获得社会认可的重要标志,也是国际企业文化发展的大趋势(胡望斌,2010)。企业担负着全社会赋予给它的使命,为社会的繁荣、发展和人类进步尽它的义务。所以企业战略不仅是经营战略,还要以其他战略相配合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4.企业制度文化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由企业内部契约关系作基础的。企业制度是企业管理的规范和要求,是一整套经过长期实践和经验教训总结出来的企业管理的原则和规则。它是在生产经营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对人的行为带有强制性,并能保障一定权利的各种规定。从企业文化的层次结构看,企业制度属中间层次,它是精神文化的表现形式,是物质文化实现的保证。企业制度是一整套行为规范的总和,这些规范不但规定一个文化群体成员的活动方向、方式,还有一套惩罚违反规范的机制。规范是群体文化价值观念的外在表现,同时又以器物形式加以固定化、直观化。规范体系的外显性有助于人们了解一个企业的文化。如用工制度、安全制度、财务制度等。
5.企业文化设施的建设。企业文化设施是指企业文化的物质依托以及器物性、外显性展示的载体、手段和材料。文化建设需要物质支撑,需要硬投人和软投人,文化设施建设是硬投人。企业文化设施包括文化活动场馆载体、文化活动传播载体、文化活动宣传载体等三大类。对设施的建设和维护,是企业文化管理的重要内容。
6.企业环境文化的形成。企业工作环境主要指自然生态环境、人工自然环境、建筑设施环境、工作岗位环境这4部分和岗位环境、生活环境、生产环境、企业园区环境和社区环境等5个方面。这一切工作又都是企业环境文化建设的具体工作,属于企业文化的静态管理范畴。
7.企业经营文化的设计。企业经营文化是指渗透在企业全部生产经营过程中和融合在企业产品或服务体系中的文化建设,是企业形象识别系统的主要内容。企业经营文化具有对外对内两个方向的冲击力或文化诉求力。优秀的广告设计、产品外观设计、包装设计、企业环境设计不仅能积累企业文化资产,而且对外可展示企业形象和企业特质;对内可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和信念。
(二)动态运作模式
相对于前述静态文化,企业动态文化是指通过企业组织的各种类型的文化活动而展开的对企业文化的建设活动,它是企业文化不断积累和增值的要求。我们把对这类文化活动的管理、协调和组织称为动态文化管理。文化是一种历史的沉淀物,但又是一种涌动的潮流,具体可选择的文化活动模式有:
1.生产技术型文化活动。在企业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中,由企业倡导或由员工自发组织,围绕企业生产问题开展的群众性技术活动。如企业中进行的技术革新、业务交流、操作表演、技能对垒、合理化建议、质量管理等一系列综合性和群众性的技术活动。应该通过生产技术型文化形成企业内部钻研技术、学习技术、尊重技术、崇尚技术的良好风气,通过各种技术性文化活动,鼓励各个岗位上的员工,爱岗敬业、精于技能、干中学习、勇于成才。
2.生活福利型文化活动。企业文化是人的文化,也是由人和为了人所倡导、开发、建设、实施的文化。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向心力离不开企业对员工的关心和企业民生问题的实际解决。企业从物质生活、福利待遇、医疗保障、社区服务等方面关心员工,可提高企业的内聚力和吸引力,在员工心目中形成一种以厂为家的自豪感。比如保障员工的经济利益,维护员工的经济收人,通过适时协商调整工资、奖金和不同工种的补贴;改善企业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美化和绿化、净化厂区,重视废水、废气、废渣治理;建立完备的退休养老制度,为企业员工提供良好的医疗保健,开办方便的服务设施和服务项目等。
3.文体娱乐型文化活动。文体娱乐活动是最有动员力、最有吸引力、参与性最强的一种文化活动,也是通常所理解的狭义文化活动。企业文体娱乐活动可以分为3类:一是竞技体育活动,二是文艺表演活动,三是兴趣爱好活动。文化活动的最大特点是集体参与,使员工产生正如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说的那种“我们是一群人”的群体意识和强烈的“我们感”.同时,定期开展的文艺活动,能给员工提供展示才华和陶冶情操的机会,定期开展的体育活动,能使员工在竞技比赛中产生自尊自强的感受,兴趣小组活动,能使企业里非正式群体的正面积极作用得以发挥。
4.教育培训型文化活动。指企业定期不定期组织的以培养现代化技术、管理和操作人才为目的的培训教育类文化活动。如企业组织的各种形式的科普讲座,新知识新学科讲座,各种形式的体验式培训,短途游学团等。组织员工参加各种社会培训、外出学习考察、进修学习等对开拓员工视野,理解工作价值作用非凡。当代企业文化把共同的价值观作为灵魂,企业文化的本质特征是员工共享文化,集体共识的感受才能产生文化的韧性约束和微妙暗示。这就是企业文化的双向作用,企业人在文化创造中提升自己,企业文化在教育培训过程中提升企业人。企业的教育培训型文化就起着这样的作用。
5.舆论宣传型文化活动。指有效利用各种宣传媒介,在企业中造成一种本企业特定的舆论环境,以宣传企业的精神、风格、价值观、企业制度和新人新事,沟通和通报企业重大事件和信息。舆论宣传可以利用的媒介有纸质媒介、电子媒介、实物媒介等。墙报、专栏、黑板报、印刷品、广播、闭路电视、互联网络、标语牌、厂区雕塑、企业报刊、广告画册等。构成企业形象识别系统的企业识别口号、企业识别标志、企业识别色彩、企业识别音乐、企业识别环境这样五大系统的建设和完善是舆论宣传型文化活动的整体途径。
6.公共关系型文化活动。这里指的是各类有创造、有新意、有吸引力、有时代特点的公共关系主题或专题活动。按照心理学的原理,人们的情感发生机制是由活动升活动中的相互关系斗情感产生这3个环节构成的。企业内部的文化活动可以为企业员工创造沟通的机会,从而增进员工间的感情。有创意的文化活动,打破企业里惯性工作所形成的沉闷感,激发员工的“兴奋灶”,为工作生活丰富化提供条件。有创意的文化活动可将企业的静态文化转化为动态文化,静态形象转化为动态形象。使企业及其员工在一段时间内沉浸在某种文化氛围之中,从而激发企业活力,推动企业发展。
7.制度创新型文化活动。企业制度创新应包括企业经营机制的创新、管理体制的创新和各项规章制度的创新。这种文化活动,主要是通过各类座谈会、诊断会、征询会、合理化建议、经验交流、学习考查等形式进行的。制度创新对企业文化建设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企业的制度性文化建设是企业总体文化建设的保障,在建设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需要企业通过文化创新去探求新的发展之路,而这种创新又需要调动每个企业员工的智慧和创造性,发掘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制度创新型文化是企业深层次的文化建设,它实际上又包含两个层面,一是制度建设,二是制度创造。它们已成为现代企业文化资源发掘和企业文化资产积累的重要途径。
8.习俗礼仪型文化活动。企业文化建设实际上渗透在企业一些细微的习惯和行为特点中,企业的习俗和礼仪,能对人们的行为方式产生广泛和重要的影响。一种企业文化,如果想维持兴盛局面,就需要用一些仪式和习俗来体现和强化企业价值观念。而企业文化活动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通过有新意、创意、有艺术感染力的文化形式,把日常枯燥乏味的、司空见惯的事情变得生动起来,变得有意义起来。而习俗礼仪型文化活动就起着这样的重要作用。
二、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企业文化的认识存在偏差
中小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着一些偏差的理论,可谓众说纷纭。有人认为,企业文化对企业没有用处;有人认为,无论企业出了什么问题,都归咎于企业文化问题,从而忽视了企业文化真正的意义和作用;有人认为,企业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思想政治工作是一码事,只是换个新名词而已;很多企业搞企业文化就是为了给企业贴上几个标签,搞几个朗朗上口的响亮口号;也有一些企业认为,搞了内部报刊、内部bbs、文化活动,在电视上频频亮相,多进行企业宣传就是企业文化;有一种和速成论正好成相反的观点,认为企业文化听起来好听,做起来太难,也没有人力物力财力去搞,何必自讨苦吃;有人认为,认为企业文化通过学习,照搬照抄就可以建立起来了;除此之外,还有的认为是企业的规章制度,企业员工的文明礼貌,道德风范,企业的知名度等种种错误的看法,这些都是不全面、不科学、不深刻的。
企业的价值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作为企业体系和企业行为存在的理想状态的稳定信念,是整个企业的灵魂。然而,在企业发展的实际过程中,由于价值观念的偏向和意识观念落后所带来的损害,往往不可避免。论文格式当然,这种损害并不是主观上蓄意要阻挡企业发展,而是凭主观意志办事,不顾发展的客观规律,超出现实环境所提供的条件和可能承受的压力盲目地提倡企业发展,最后导致了“激进后遗症”,反而阻碍了正常的企业发展。
(二)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相脱离
企业的文化建设与企业的发展目标和经济利益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优秀企业文化的形成与企业的发展壮大和经济效益的提高是相互作用的。然而,当前我国中小企业的领导者在文化建设上往往与企业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处理不当。
1.缺乏统一完整的企业经营理念和长期发展战略。企业文化的形成源-企业家文化仍然停留在传统阶段,未能自我形成理念、境界方面的根本革命,阻碍了企业文化向更高层次飞跃。实践表明,企业家的理念和价值观决定着企业家文化的发展方向及所处的层次,是企业文化建设最关键的因素。然而,许多企业家的理念与价值观却只限于经济方面。如只有较低层次的经济理念、经济价值观,没能发展到高层次的政治理念和政治价值观等。
2.缺乏对“品牌资本”的认识。中小企业缺乏对“品牌资本”的认识,没有把品牌作为企业的运作中心,没有建立起客户对品牌强烈的忠诚度和崇敬感,没有利用各种方式为品牌创造更大的价值。因此,要注意培育和形成良好的企业整体价值和品牌文化,注重塑造企业形象、产品形象和职工队伍形象,达到凝聚人心、鼓舞士气、激励企业干部职工团结奋斗、努力拼搏的目的,不断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
(三)中小企业文化缺乏创新元素
1.观念创新不足。观念创新即观念的创造革新,就是要改变人们对某种事物的错误的、背时的或不利于实践的既定看法和思维模式,换一个新的观察角度,得出一个新的结论或形成一个新的观点,从而采取新的态度和方法去行为的过程。
然而,中小企业的观念创新是不足的,这是由于传统文化和管理体制的影响,从中小企业的现状看,情况似乎并不乐观,观念陈旧、制度僵化、管理落后、技术进步停滞等等,与外部环境对企业的客观要求相比,十分令人担忧。究其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创新,尤其是在思想观念上的创新。虽然有相当多的企业在改革开放中焕发出创新精神,呈现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景象,但也不容忽视,仍然有不少企业及领导者,依旧陶醉于“昨日黄花”之中,惧怕革新和变革,企业经营每况愈下,日子越来越不好过。
2.管理创新滞后。所谓管理创新,是指为了更有效地运用资源以实现目标而进行的创新活动或过程。大多数中小企业的中高层领导,特别是高层领导面对新经济时代的挑战和压力,缺乏明显的危机意识、管理意识和创新意识。企业一般管理人员缺乏必要的培训教育,对新理论、新思想和新方法知之甚少。这无疑制约了人们观念的转变,束缚了企业的观念创新,使得企业难以引入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技术,造成企业无法真正实现管理创新。
三、创新中小企业文化模式的途径
(一)中小企业静态文化模式的创新
1.创新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的领导机制
企业文化建设是自上而下的过程。中小企业家在企业文化中居于主导地位,他在其企业中的地位及对企业的影响更强于国有企业。因而,他们的创业意识、经营思想、管理风格、品质、个性等对企业文化的内容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正如托马斯·彼得斯和罗伯特·沃特曼在《追求卓越》中所说:“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优秀公司之所以优秀,是因为它们具有一系列独特的文化特质,这使得它们与其他公司大不相同……但通过调查,我们确实发现几乎每一个优秀公司都有一两个很强的领导人,他们似乎对于公司经营成功贡献颇多,起到头等重要作用。”甚至有人说,没有企业家,就没有企业文化。
中小企业家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表现在:
(1)他们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倡导者,没有企业家发自内心的冲动、愿望,没有他们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就不会有企业文化建设的行动。在这方面,中小企业文化建设和国有企业的文化建设有明显区别。红桃k总裁谢圣明曾讲:国有企业的文化建设往往由企业内部的政工部门主管,而中小企业是由老板亲自抓。前者往往是上级强调得多,以布置任务为主,企业在落实过程中容易形成流于形式、应付检查的作风。而中小企业是由于巨大的生存和发展压力,企业文化建设必然成为企业经营过程的内在需要,其自觉性和主动性较强。
(2)中小企业家是企业文化理念的提出者。中小企业家往往依据自己的文化素养和思想境界,并根据企业发展的状况、环境的变动等提出企业的价值观、经营理念、行为准则等。我们可以很容易地看到,一个中小企业,不管它的文化是健康的,还是病态的,无不和老板本人的品格有关。原因就在于,所有的文化理念几乎都源于老板。
(3)中小企业家是企业文化的推行者。海尔总裁张瑞敏曾讲:企业领导是牧师,不断地布道,使员工接受企业文化,使员工的价值观和企业的目标结合起来。
2.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的心理机制
如何使老板的追求变成企业员工的追求,使老板提出的价值观成为企业员工共同信奉的价值观,使老板恪守的行为准则成为员工自觉接受的行为准则,要遵守心理学规律。在中小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应遵循一定的心理机制。
(1)运用心理定势。运用心理定势机制,对于企业新员工尤为重要。新职工刚刚进厂,头脑尚属一片“空白”,如果能够及时地对他们进行企业价值观、行为准则、道德规范、经营哲学等方面的培训和教育,使之入脑入心,就会使他们从一开始就形成与企业文化相协调的心理定势,并对其今后的行为发挥指导和制约作用。我国许多的中小企业,在对新职工的最初培训中,并不是业务为先,而是由老板、企业文化主管部门进行企业文化、企业优良传统的教育,即是运用了心理定势机制。
(2)利用从众心理。从众,是在群体影响下放弃个人意见而与大家保持一致的社会心理行为。从众,也是个体寻求自我保护的一种手段。人们常讲“枪打出头鸟”,“出头的椽子先烂”等等,这也说明许多人愿意追随集体,甘心放弃独立。这种从众心理的优劣暂且不论,但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如果能够善用之,确实能起到使某些员工改变初衷,进而追随企业主流文化的效果。
(3)培养认同心理。认同,是指个体将自己和另一个对象引为同类,从而产生彼此等同、密不可分的感觉。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老板首先要取得员工的认同,让员工觉得信得过、靠得住,一旦对老板产生了认同感,员工就会自然接受老板倡导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从而形成老板所期望的企业文化。培养认同心理,要求老板为人正派、办事公道、以身作则、善待员工。四是加强心理强化,强化是指通过对某种行为的肯定或否定,使其重复出现或被制止。强化有正强化和负强化两种形式。正强化是指运用物质和精神奖励来保持和增进对实现组织目标有利的行为及其出现的频率;负强化是指在不良行为或消极行为出现后,给与行为当事人某些他不喜欢的东西,或取消他喜欢的东西,从而使之降低甚至消除消极行为发生。将心理强化机制运用于企业文化建设,就是及时表扬奖励与企业文化相一致的思想和行为,批评或惩罚与企业文化相违背的思想和行为。如陕西伟志集团在企业中开展评选最佳孝子活动,对孝子予以奖励,甚至对其家人也予以奖励。这种活动有力地强化了集团“爱国、爱家、爱他人”的文化。
(二)创新中小企业文化的动态模式
中小企业文化建设,还有赖于建立完善的实施措施,采取合理的措施、手段和方法。这些措施包括:
1.设立专门的企业文化建设机构。其基本职能是研究企业文化、传播企业文化,负责对企业员工进行培训和教育,了解社会、企业员工对本企业文化的看法、态度,向老板提出企业文化建设的建议和改革意见等。
2.创建宣传企业文化的媒介,使其成为企业文化的载体和窗口。企业文化媒介以弘扬企业文化、塑造企业形象为宗旨,应展现企业创业历程,宣传企业文化的深刻内涵和精髓。在我国,较大规模的中小企业一般都有自己的企业文化内部报刊,如红桃k的《儒商报》,新亚集团的《新亚纵横》,思达集团的《思达导刊》,华为公司的《华为人报》等。这些报刊不仅在内部交流,而且大部分采取赠送的形式在社会上广为发行,实际上已成为半公开的大众传播媒介,对企业文化的塑造和传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3.善于用生动形象的形式传播企业文化。企业价值观的内容是抽象的,抽象的价值观可以通过具体的形式表现。如故事、笑话、漫画、图形、礼仪等都可以生动地表述企业文化。海尔的做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张瑞敏讲:叹圣经》之所以在西方受到欢迎,就是在里面穿插着人们喜闻乐见的故事。推广某个概念,配合讲故事的形式是一种很可取的方法。“如海尔人都知道砸冰箱的故事,大地瓜洗衣机故事等。这些故事就是在传播企业的质量理念、创新理念。在美国有”化妆帝国皇后“美誉的玫琳·凯为了推行其敢于冒险、富于创新的文化,经常向员工讲述的故事是:有一次,一个人对爱迪生说,他在发明蓄电池时,一共失败了25000次。但是这位卓越的发明家如此回答:不,我并没有失败,我发现了24999种蓄电池不能用的原因。用生动的形式传达抽象的文化理念,更容易为职工所接受。
4.打造企业英雄。在企业的创业发展过程中,总有一些人作出了突出贡献。在这些人身上,也总是能体现企业的精神。树立企业英雄,可以激发员工的模仿心理,在行为和思想上向英雄看齐,从而使企业精神深入人心。海尔曾树立了”秀凤冲头“、”云燕镜子“、”申强铜钩“、”晓玲扳手“等一系列企业英雄模范,将海尔‘旧事日毕、日清日高”的经营理念表现得淋漓尽致。
5.完善内部沟通网络。企业文化的形成有赖于沟通的畅通。企业文化既可以通过正式的沟通渠道培育,如企业庆典、员工培训等,也可以通过非正式沟通渠道传播。如个人聚会、礼节性走访等。由于中小企业往往具有家族制的亲缘关系或共同创业后的非正式团体存在,这些人际关系纽带对于健康的企业文化的培育十分重要。同时,相对于等级森严、机构严谨的国有企业,中小企业内部沟通渠道比较灵活、简练,并且富有人情味,这既有利于企业文化的迅速传播和培育,又有利于企业文化的维持和巩固。当然,应尽量避免非正式沟通渠道的消极影响。企业内部沟通渠道网络是实现企业价值观的非常有效的工具,用各种细致的方式沟通企业内部人们的思想,影响人们的心理,可以产生强大的心理力量,激发职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因而,企业应充分利用老板给员工写信、朝会、例会、培训、表彰大会、、建议、反映意见等多种形式,形成畅通的沟通网络系统。
6.通过厂名、商标、品牌体现企业文化
商标、品牌属于企业文化的表层,这种表层文化能够也应该反映企业的深层文化。在信息时代,消费者并非一定去直接接触产品,通过品牌、商标可以推知企业精神,企业也可以通过商标、厂名直接、形象地展示自己的价值观。如深圳华为公司的“华为”名称,我们可以从字面上理解为“奋发有为的中国人”,正好与该公司的“爱祖国,爱人民,爱生活和爱事业”的企业精神相契合。
结论
本文在总结企业文化建设和管理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在理论上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把企业文化分为:企业文化养成-文化的静态运作模式;企业文化积累—文化的动态运作模式。从企业文化管理角度,前者是指对文化创建、文化培育、文化养成的管理,后者是指对各类文化活动、文化行为、文化扩散的管理;前者是对企业文化资产形成和确立过程的管理,后者是对企业文化资产积累和增值的管理。从企业文化建设角度来说,前者是基础性的工作,后者是扩展性的工作。总结企业文化管理运作的规律性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归纳企业文化管理运作模式的发展,有利于为当代企业文化建设和管理的推进提供更具体的、可操作的实践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