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以培养学生能力为导向的教学模式研究篇一
大班幼儿交往能力培养 推荐度:
创新素质与能力培养自我评价 推荐度:
创新素质和能力培养自我评价 推荐度:
如何培养青少年的科技创新能力 推荐度:
创新能力培养心得体会 推荐度:
相关推荐
能力培养 高等教育 教学模式
随着当前社会对人才需求模式的改变,素质教育必然成为高校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而能力是可验证的知识和有形的素质。结合高等教育实际经验,从构建新的教学内容体系、注重课堂教学、以任务为驱动等方面入手,对面向能力培养的高等教育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
素质教育是当前国际教育的潮流,高等教育也必须积极开发素质教育思想,这是现代社会发展与高等教育的新职能。从高等教育的角度来看,人才的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心健康等几个方面。然而,这些素质的培养和教育工作都应该具体体现在能力的培养和开发上,因为知识需表现在能力上,而能力体现素质,能力是可验证的知识和有形的素质。因此,研究面向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培养和开发学员的能力是非常必要的,对提高学员的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所谓教学模式,国内外教育领域学者普遍认为,是在一定教育教学理论指导下,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和价值取向,用来设计课程、编/选教材和协调、组织、实施各种教学活动的基本范型。
下面结合作者多年来从事高等教育同时承担工程技术类学员课内外教学任务的经历和教育教学研究的思考,从对学员能力培养的角度出发,就高等教育的教学模式进行探讨。
创新教育的培养目标要通过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来实现。在教学模式的设计环节,要引导学生确立四个基点,即基础教育、素质教育、能力教育和创新教育,实现四个转变,即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专才培养向通才培养转变、课程教学向能力教育转变、模仿实践向创新实践转变[1]。
(一)构建新的教学内容体系,强化能力培养
当前,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是学科的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学科之间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成为当今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为此,必须具有针对性、应用性和前沿性的教学内容体系,满足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求[2]。一要拓宽教学内容的覆盖面,使学生形成综合性的知识和能力结构。本着需要什么就教什么的思路,打破学科专业界限,重组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形成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交叉渗透,各专业紧密结合综合性的教学内容体系。二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必须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将教改的最新成果、学科前沿的最新发展成果、世界最新的前沿动态,及时充实到教学内容当中,使学员能在“第一时间”汲取到新鲜的“养分”。三要突出教学内容实践性。彻底改变过去以基础理论教育为主的观念,突出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增加自主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等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的课程比重,同时也要增加实例分析、仿真演示等实践性较强的内容和环节。四要加强人文教育内容。改变当前教育中“过强的功利主义”、“过窄的专业设置”、“过弱的文化底蕴”等不良倾向,适当开设人文教育方面的课程,扩大学生知识面、陶冶学生情操。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关心、学会思考,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正确培养自身的理性、情感和意志。把人文素质内化为学生的品质,使其具有丰富的人文科学知识,具有对人类、对民族命运的关注、责任感及高尚的人格修养和健康的心理素质。
(二)注重课堂教学中创造力的培养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而创造力培养是课堂教学的核心,也是课堂教学的最高要求。无论哪门课程知识的学习,最终都要归结到对某一类问题的解决上来,而创造是解决问题的最高形式,因此创造力培养应成为课堂的一个主要目标。
在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大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激发大学生的创造潜能呢?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营造创新的环境。
采用研究性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积极探索。研究性教学是基于强调科学原理形成过程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方式。它强调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要面向过程,要将学科概念、基本原理等得以产生的起因和研究过程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思考问题,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学生参与知识建构的创造性和自觉性。在研究性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从知识的传输者变成指导者,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大学课堂教学应是启发式而不是灌输式教学,是指导式而不是训导式教学,是沟通式而不是封闭教学,是讨论研究分析式而不是墨守成规一成不变的教学。比如,在学习某一问题时,首先,教师可提前给学生布置任务,要求他们利用图书、杂志或网络,查阅与这一问题有关的资料,并进行分析研究,归纳总结,形成自己的观点或意见。其次,在进行正式的课堂学习时,教师先请学生谈谈各自的观点。一般情况下,学生们的意见是不会相同的,他们会有各种各样的看法,甚至会发生争论、冲突。这时,教师鼓励大家各抒己见,并请争论的各方为自己的观点提供充足的理由,合理的依据。另外,可布置一些研究、探索性的作业或思考题,以利于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探索与思考。
创造平等、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要相信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特别是和教师不同的意见和看法,通过讨论研究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对比较偏激的学生,应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平等论争,以理服人。这样才能真正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检验教学效果,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敢于并善于发表自己的观点,使其创新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大学教师应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多问几个为什么,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教科书上的定论或者教师的结论。教师是“释惑传道”者,他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播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大学课堂教学的目的所在。
(三)以任务为驱动,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任务驱动法”是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驱动的探究式教学法。其基本原理为:教师将针对性和实践性较强、目标明确的知识点通过巧妙设计为任务,将要传授的知识和技能蕴涵于任务之中,使学生在自主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与应用技能。其基本过程为:提出任务、分析任务、学生操作、交流讨论、巩固创新、总结;其显著表现是: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都是围绕着一个目标,在强烈的问题动机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主动运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产生新任务;其显著优点是:能有效培养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授课过程中我们发现,计算机仿真大赛、电子设计大赛、数学建模等竞赛活动可很好地与课程结合,实施这一任务驱动过程,可以推动创新教育,带动相关教学改革。近几年我们组织学生分别参加了这些竞赛活动,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如我们参加了由教育部高教司主办的三届全国计算机仿真大奖赛(2005年、2007年、2009年),获得了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的好成绩,在参赛的高校中名列前茅,为学校争得了荣誉,同时,也提高了学员的素质及能力,从而实现人才培养的多元化。
竞赛往往结合社会热点问题,富有挑战性,有助于培养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竞赛强调重在参与,以它特有的内容和形式吸引着广大同学。它是大学阶段难得的一次近似于真刀真枪的训练。它丰富和活跃了广大学生的课外生活,也为优秀学生的脱颖而出创造了条件,有利于大学生各项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和提高[3]。
竞赛活动激发了学生创新热情,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通过参加竞赛,学生在老师指导下,积极深入到每个竞赛项目中,直接参与收集资料、设计方案、系统制作和软硬件调试的全过程,接触学科发展前沿,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对学科专业知识学习与研究的兴趣,变被动式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
竞赛既提供个性化发展空间,又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精神。学生在竞赛中开发自身的潜能,发展其创造性,为个性发展提供了空间。同时,竞赛小组成员必须分工协作,统筹兼顾,共同努力,才能共同完成竞赛项目,在竞赛中培养了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合作精神也得到了很大提高。
通过竞赛,促进了创新教育氛围的形成。学校鼓励学生参加计算机仿真大奖赛、电子设计大赛和数学建模竞赛等,为学生开设竞赛训练选修课程,创造条件让学生进入实验室,为学生提供竞赛和创新活动的场所及经费。各类竞赛激发了大学生创新热情,为学生营造了宽松的学习和竞赛环境,而且影响到其他非参赛大学生,有利于创新教育氛围的形成。
科学研究的本质就是创新,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是培养学生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好办法。通过参与实际课题,学生能够获得进行科学研究的机会,学到很多书本以外的知识。也可以利用毕业设计这个有利的教学环节,让学生进行一些系统的设计、调试工作,不仅能深化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而且能使学生掌握实际设计中常用的方法。通过系统调试,能够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他们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较好的基础。
高等教育的根本宗旨是培养适应未来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具有较强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因此必须把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放在重要地位,使之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创新教育为一体。只有这样,才能造就一大批走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创新人才。
[1]王卫红.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与实践教学策略探讨[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9,20(3):100-103.
[2]孙旭,费伟峰.更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j].求实,2009,(2):188-189.
[3]张清华,杨春德,沈世云.以数学建模竞赛为契机,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6(增刊):121-123.
s("content_relate");【面向能力培养的高等教育教学模式探讨论文】相关文章:
培养学生阅读探究能力的教学模式论文07-06
实践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分析论文11-11
面向实践的运营管理课程教学模式探讨论文12-30
大学英语教学思辨能力培养模式论文09-09
教学模式下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论文09-07
数学建模培养能力探讨的论文10-12
适应学生个性培养的教学模式的探讨论文07-06
当堂达标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论文01-21
大学英语教学思辨能力培养模式构建论文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