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优秀教案范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课文论语十则教案篇一
论语摘抄的经典名句
推荐度:
语文课堂教学总结
推荐度:
初一语文期末总结
推荐度:
《论语》读书笔记
推荐度:
论语读后感
推荐度:
相关推荐
师:苏东坡曾说“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朱熹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书,是你我的良师益友;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我们不仅要好读书,而且要会读书。古人关于读书的名言名句或成语有很多。你在平时积累中知道哪些呢?
生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师:一代诗圣的经验之谈。这句名言告诉了我们什么呢?
生1:要多读才能写出佳作。
师:这是语文学习的秘诀之一。
生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朱熹
生3: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师:这里为什么要读“”而不读“”呢?
生3:因为这里的“见”是“显现”的意思,所以读“xiàn”。
师:看来你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好。还有吗?
生4:学而不厌。
师:这是一个成语。用现代汉语说,是什么意思呢?
生4:学习不能满足,要活到老,学到老。
师:哪种表达更精练?
生齐答:成语。
师:这个成语来源于何处?有谁知道?
生5:《论语》,是孔子的一句话。
师:好,今天我们要阅读的就是从这本书中选取的十则。不知大家意识到没有,刚才大家所说的名句均是文言古诗,还有不少成语直接取典于古诗文或文言文中的格言警句。这些文言古诗和成语都具有文言文简洁、典雅的特点。平时我们说话作文能运用成语或引用诗句可谓是一件快事。相信我们能学好古诗及成语就一定能学好文言文。那么如何学好文言文呢?
生6:要多读。
师:正如刚才所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习文言文,诵读是最基本的方法。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韵味、读出智慧。在读中领悟文意、在读中积累语汇、在读中质疑思辨、在读中陶冶情操。今天就让我们走近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随他一起探讨有关学习方法、求知态度以及如何修身做人。请对照注释朗读《〈论语〉十则》。
点评:围绕读书,由学生所熟悉的成语及古诗词导入,将学生的积累带进课堂,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增强了学生学好文言文的信心,同时也由学生总结出了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生放声朗读)
师:大家读后一定会发现,每一则都有一个“子曰”。谁知道“子曰”是什么意思?
生齐答:孔子说。
师: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子曰”呢?
生1:因为《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书。用“子”是表示对老师的尊敬。
师:《论语》在我国历史上影响很大,是封建时代人人必读的书。请大家拿出我们预习时所做的“作家作品读书卡”,全班交流,资源共享。
生2:相传宋朝名相赵普死后,人们在他收藏的书里发现只有半部《论语》,故世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作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在我国乃至世界都是一位深有影响的人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因其在人类文明史上的不朽贡献,把他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
生3:孔子自幼聪明好学。他学识渊博,但从不自满。有一次他周游列国时,在去晋国的路上,遇见一个七岁的孩子拦路,要他回答两个问题才让路。其一是:鹅的叫声为什么大。孔子答道:鹅的脖子长,所以叫声大。孩子说:青蛙的脖子很短,为什么叫声也很大呢?孔子无言以对。他惭愧地对学生说,我不如他,他可以做我的老师啊!
师:这一个故事正好在我们今天要学到的格言中有一句类似的文言句,一会儿读的时候请大家再来作答。
生4:孔子因他的刻苦好学,终于成就了伟大的事业。两千多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尊敬。现在,人们都把到山东曲阜去看孔庙叫做“朝圣”。孔子的像身长6.4尺,号称“长人”,给人感觉高大、庄严。
师:大家可以参看书上插图。我感觉到的不仅是高大、庄严,我还看到了一位博大精深而又循循善诱的好老师形象。相传孔子有门徒三千,其中有72人被称为“贤人”,课文中提到的子路、子贡都在72贤人之列。孔子死后,被葬于曲阜城北的泗水岸边,弟子们以父亲之礼仪对待孔子,为其服丧3年。子贡在孔子的坟前盖了一间小屋,为孔子守坟6年。孔子是中国历史上创办私学的先行者、第一位职业教师,得到子弟子们的衷心尊敬。今天,我们也来当一回孔子的学生,如何?
点评:用做“作家作品读书卡”的形式促使学生自主地去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利用资料、资源共享,对于今天的信息时代不失为一种高效之举。对《论语》及孔子的了解也为下面文言文的学习张本。
1、师:好文不厌百回读。请大家再读课文,要求对照注释读准字音。
(生朗读课文)
师:哪位同学来给大家朗读一遍,看看你是否读准了字音。
(一生范读课文)
师: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
生1:他注意到了关键字的读音,音咬得很准。
师:你很会倾听。你刚才说的“关键字”是哪些字?
生1:第一则中的“说”同“悦”,故读“”;第五则中的“女”同“汝”,故读“rǔ”。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1:下面注释有。
师:借助注释读准字音,好方法。这种用一个字来代替另一个字的文言现象叫做“通假”,大家只需了解即可。你能否再举一例?
生2:“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中的“见”就是通“现”。
生3:《童趣》中的“昂首观之,项为之强”的“强”通“僵”。
点评:根据学生的朗读及评价归纳出了读准字音的方法,对文言特殊现象的讲解适可而止。
师:好,大家不妨将刚才所说的这些关键字的读音专门设置一个门类积累到你的读书卡中去。刚才大家由一个例子联想到其它,这种学习方法叫什么?
生4:举一反三。
师:你知道是谁提出的.吗?
生4:孔子。
点评:适时引导学生做读书卡,并及时让学生归纳学习方法,师生互动,体现了教学机智。
2、师:好,注意了平时的课外积累。孔子在本文中也提出了许多的学习秘诀,请大家细读课文。要求读准节奏,读出文言的韵味。读准了节奏,文言文就读懂了一大半。大家可以四人为一小组互读互评,将不太理解的字词找出,抄写到你的“难句理解”类读书卡上,然后小组讨论。读书时看谁摇头晃脑摇得好。
(生摇头晃脑地读)
师:有没有小组解答不了的问题提出全班讨论?
生5:前七则比较好懂,第八则的含义我们这一组不太明确。
师:哪一组的同学来帮他们解决?最好能“授之以渔”。
生6: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刚毅,因为他肩负着伟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是很重大吗?到死为止,不也很遥远吗?”。理解这一句话并不难。这一则中有一个关键词“弘毅”,可用换字办法来解释,即“刚毅”“强毅”;有的可用加字办法来解释,如“任(任务)重(重大)而道(路程)远(遥远)。
师:请大家在理解了句意的基础上齐读这一则,读准节奏。
(生齐读第八则。)
点评:通过理解文意读准节奏,行之有效。在读中做“难句理解”读书卡,学生之间互问互答,并由学生自己交流解难方法。时时处处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3、师:会总结的人一定是会学习的人,由“学会”走向“会学”,好。文言文的理解其实还可采取“会意”的方法,读懂大意即可。不知大家发现了没有,这一则中还有两个词语被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中,是哪两个?
生7:任重道远、死而后已。
师:像这类成语在《论语》中还有很多。除了这两个,你还知道哪些呢?
生8:温故知新、见贤思齐。
生9:学而不厌、循序渐进。
师:看来你的阅读面很广。有的同学已将这些成语写在了读书卡上。《论语》中的成语非常丰富,大家下课之后可设置一个“《论语》与成语”专题进行摘抄积累,丰富自己的语言仓库。其实除了成语,还有许多的格言警句,至今脍炙人口。下面请就你最喜欢的几则当堂背诵。看谁背得最多最快。要求背出文言文的韵味来。
点评:成语是古今汉语的桥梁。通过对成语的摘抄,既走进了文言文,又增强了现代语的积累。
4、(生背读)
生10:我最喜欢第一则。(生背诵“学而”章)
师:你为什么喜欢这一则呢?简要说明理由。
生10:所谓“学习”就是既要“学”(学道理)又要“习”(练习、温习),告诉了我们学习方法。
师:好比游泳,先学游泳知识,再下水实践。谈学习方法的还有哪几则呢?
生11:“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师:关于学习态度的呢?
生1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师:我们回头再来看看关于孔子被那个七岁孩子拦路的故事,孔子惭愧地对学生说,“我不如他,他可以做我的老师啊!”你联想到了文中的哪一句话呢?
生1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生14:我联想到了“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师:两位同学都读得有节奏、有韵味,看来是真正理解了。不错,这两句讲的都是随时随地要注意学习。那么由这一句话我们又可以联想到哪些成语呢?
生15:取长补短。
生16:不耻下问。
师:其他几则,是关于哪些方面的呢?有没有你喜欢的呢?
生17:关于思想品德修养。我喜欢“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师:由这一句你联想到了哪句古诗呢?
生18:“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师:刚才所背诵的这些格言警句,相信对每位同学无论是学习还是做人方面都有不少的启示。关于这些格言警句你打算如何摘抄呢?
生19:进行分类:学习态度类、学习方法类、思想品德修养类。
点评:选择自己所喜欢的格言警句当堂背诵,背出韵味,既加深了对这些语句的理解,又培养了学习文言文的语感,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自然地得以实现。
s("content_relate");【初一语文《〈论语〉》课堂教学实录】相关文章:
初一语文《秋天》课堂教学实录
04-22
语文《翠鸟》课堂教学实录
05-11
语文《前方》课堂教学实录
04-28
语文《理想》课堂教学实录
06-27
《语文园地一》课堂教学实录
05-08
语文晏子使楚的课堂教学实录
06-26
小学语文《水》课堂教学实录
05-11
小学语文《掌声》课堂教学实录
05-10
语文杨氏之子课堂教学实录
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