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看完电影或者活动之后都喜欢写一些读后感,这样能够让我们对这些电影和活动有着更加深刻的内容感悟。如何才能写出一篇让人动容的读后感文章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读后感精彩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水浒传读后感10字篇一
水浒传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那么大家读完这本名著以后有什么感想呢?下面,小编跟大家分享几篇水浒传读后感的模板。
施耐庵的《水浒传》创作于元末明初,作者施耐庵。同《三国演义》一样,它也是在民间故事和话本、戏曲基础上创作而成的。作者施耐庵生活的时代较罗贯中稍早。
《水浒传》是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小说,全书围绕“官*民反”这一线索展开情节,表现了一群不堪暴政欺压的“好汉”揭杆而起,聚义水泊梁山,直至接受招安致使起义失败的全过程。这部小说最闪光的思想在于:它将封建统治者视为“盗贼草寇”的起义农民给予充分肯定,并深刻揭示了农民起义的社会根源:即上至皇帝和高俅这样的大臣,下至大小官吏的横行霸道、昏庸无能,致使民不聊生,尖锐的阶级矛盾逐渐加深。
对一、二十个性格鲜明的英雄人物的成功塑造,是这部小说具有光辉艺术生命的重要因素。
《水浒传》善于通过人物的行为、语言来揭示复杂的内心世界。这一手法源于话本。因为话本形式特殊,它不允许对人物外貌、内心活动做游离情节外的过多交待,而要求通过语言、行为、矛盾冲突表现人物的个性。《水浒传》不仅继承,而且进一步发展了这一手法,使得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如林冲抓住高衙内欲打又不敢下拳的瞬间,就包含了他微妙复杂的心理斗争过程。
在表现相近人物的个性时,小说常用同中见异的表现手法,来区别他们的不同。鲁达与李逵的个性都豪爽粗扩,又粗中有细,但细比较起来,却相差甚远。李逵的“细”中显得天真、可爱,如他初次见宋江迟迟不肯下拜,原因是怕受戏弄;而鲁达的“细”中则见江湖的老道和经验,如打死镇关西后说他装死,机智地逃走就是很好的说明。
《水浒传》在人物形象塑造上还有一个突出特点,即将人物置身于不同的环境中,通过他们不同的经历、身份来表现他们不同的性格特征和不同的反抗道路。象林冲、杨志、鲁达同为军官,林冲生活优越,安于现状,但同时他又具有耿直、侠义、不甘居人下的个性,因此,在一再被迫害,一再退让之后,终于一怒冲天,雪夜杀敌,奔赴梁山。将门之后杨志满腹功名利禄,面对仕途的曲折,高俅的排挤,他宁可委屈求全,直到一切后路断绝,才不得已上了梁山。与他们相比,鲁达的反叛更具主动性,这与他酷爱自由、豪爽、好打抱不平的个性与现实社会根本对立有直接关系。因为来源于话本,《水浒传》的语言具有口语化的突出特点。这一特点使得它的语言明快、洗练、生动、准确、富于表现力,并在个性化上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
寒假期间,我看了一本书叫《水浒传》,我看了很久才看完。
《水浒》这一本书,有世界上所有的侠士豪情,包含了天地间全部的英雄气概。如及时雨宋江、花和尚鲁智深、行者武松、黑旋风李逵、豹子头林冲、小李广花荣等等,都是非常好的例子。他们有的粗俗豪放、暴躁固执,有的义气深重、性情耿直,有的聪明伶俐、足智多谋,有的仗义疏财、公正忠义……总而言之,只要是在梁山上的,那就个个都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真英雄、真好汉。
《水浒》里值得学习的东西,那可太多了。机智勇敢、知错能改、忠心耿耿、仗义疏财……然而,水浒里有一种更可贵的精神讲义气。在水浒里,最贵重的东西,就是义气。《水浒传》中一百零八好汉为兄弟,哪个不是为朋友赴汤蹈火,两肋插刀,他们这样做只为了一个“义”字,他们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只为一个“义“字.这些好汉,不都是因为宋江等人义气深重,才上梁山泊的吗?在平日里,我们对朋友也要重情重义。这样,友情才能长久。
读了这本书我不禁为水浒英雄们的反抗精神和正义精神而赞叹,水浒的英雄你们的精神是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