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认真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吧,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知道读后感怎么写才比较好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读后感优秀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水浒传大学生读后感篇一
忠,即对国家、对朋友忠心耿耿。九纹龙史进救了陈达等三人,面对官府的捉拿与赏赐,他毫不动心,面对危险也不肯拿他们兄弟三人解官请赏,这便是对朋友的忠;晁盖六人准备夺取生辰纲,临行前一起发誓:我们兄弟六人凡一人有私心,就叫他天诛地灭!没有一人有私心,这也是忠。
义这个字在梁山好汉身上表现的淋漓尽致。义,可以解释为正义,仗义,凛然大义。鲁达在酒楼遇到和他并不相识的金老父女,在听说了他们的遭遇后,便到状元桥下开肉铺,把郑屠夫痛打一顿替他们报仇,这便是义;林冲被高俅陷害后发配沧州,路过野猪林时,两公差要谋害他的性命,却被鲁智深搭救。这也是义;武松听说了管营的儿子施恩被蒋忠抢占了快活林酒店后,找到蒋门神把他打得跪地求饶,这同样也是义。
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是孟子曾说过的。自古以来曾有多少人舍生而取义?他们不知道生命的可贵吗?不,他们知道。但为了支持正义,他们选择了:做正义脚下的垫脚石!用自己的身躯,托举正义!
在《水浒传》中,忠、义之词出现多达七十二次。在八十一回中卷首诗还指出事业集成忠义传,用资谈柄江湖中。所以,整部《水浒传》就是在讲忠、义二字,由此展现梁山好汉忠义之道。
一部《水浒传》,讲述了曾经梁山好汉的那份忠与义。
水浒传大学生读后感篇二
今天我读了《水浒传》,知道里面的主人公是宋江,水浒传上写了宋江和一百零八名好汉一次次打败霸主和恶霸,有鲁智深打败的镇关西,武松醉打蒋门神,杨志卖刀杀了牛儿,这些坏蛋和恶霸最终还是被杀死了,有的霸主仗着自己家有钱或是当官,到处胡作非为。
在水浒传里,宋江是出了名的人,他开始是独自一人,在一个地方认识了武松,武松后来到了梁山泊,梁山泊的原寨主没有热烈招待他,可晁盖等人逃到梁山泊,梁山泊的原寨主却热烈招待他们,武松很气愤,便杀了原寨主,以后,梁山泊寨主便是晁盖,晁盖便坐了第一把交椅。
后来宋江来到梁山泊,再三推辞,做了第二把交椅,再打曾头市的时候,晁盖因气愤曾头市的人教小孩儿骂他们,亲自带兵打曾头市,不想被曾头市的人用毒箭射中脑袋,回梁山泊中毒而死,晁盖死后宋江派吴用上山请卢俊义,请卢俊义下山后,在宋江和卢俊义的领导下,打了几场胜仗,打败了曾头市。
从此,梁山泊的人由宋江和卢俊义带领,卢俊义坐了第一把交椅,宋江做了第二把交椅,吴用做了第三把交椅,再往后的一百零五位人按年龄大小来排列,大的排在前,小的排在后。《水浒传》就结束了。
我最喜欢《水浒传》中的李逵,他拿着两个大板斧,挺威风,他比武松还厉害,武松打死的是一只老虎,李逵一下打死四只老虎。
水浒传大学生读后感篇三
《水浒传》一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是一本家喻户晓的古典章回体长篇小说。书的作者是施耐庵,施耐庵是元丰明初人,他曾于元明宗至顺二年中进士。当过官,但因与当权者不合,弃职还乡,就是在这一背景下,他写出了这样一本名著《水浒传》。
这本书记述了以牢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位好汉从聚义梁山到手朝廷招安,再到大破辽兵,最后剿面叛党,却遭奸人谋害的英雄故事。当我读完这本书,我深深感慨到,这才是这正的英雄。书中施耐庵描绘了一个个特色鲜明的人物,如智多星:吴用,倒拔垂杨柳的鲁智浑,豹子头林冲等等,《水浒传》中一百零八位好汉为兄弟,为朋友,为亲人,为祖国赴汤蹈火,两肋插力,他们那感于与统治阶级作斗争的精神,浑浑感动了我。全书透露出两个字,那就是忠义。
水浒中各路英雄的豪情壮义,仗义疏财是吸引我的一大特点.水浒中,有一位是我颇为喜欢的人物,他并不像吴用那样机智,也不像林冲那样器宇轩昂,他有的是蛮力和鲁莽.他就是富有庄稼汉和无业游名习气,动不动就发火,遇事不问青红皂白,中是一说二骂三打的李逵.也许你会问这样的人有什么值得喜爱的呢?如果这样想,那么你就错了.他有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气概,试问从古到今,有多少人能有他这样的魅力呢?相信屈指可数了吧!,
天杀星李逵,长相黝黑,粗鲁,又名铁牛。江湖人称“黑旋风”,排梁山英雄第二十二位。李逵另一大特点是头脑简单,但也以为这个特点,李逵不像别人那样整天满脑子都是算计别人的东西,李逵使用两把大斧,力大如牛,但险些被冒充他的李鬼所害,最后他亲手杀了李鬼,也写出了他疾恶如仇。在一段故事中,有一幕让我印象深刻,当李逵杀了李鬼正要走时,有着身返回,掏出了李鬼身上的银子拿走了。作者施耐庵将这个人物写得活灵活现,并没有一味描写他的优点,仍是面面俱到,十分真实,毕竟不可能十全十美。这也是我喜欢水浒的一大原因。
《水浒传》一个个忠义之士让我十分敬佩,我为他们的忠义,为他们的勇敢,为他们的抛头颅,洒热血而震撼。也许我不能像他们一样,但我要学习他们的精神,为国亲献出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