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下面是《科学家的故事》读后感,供参考借鉴。《科学家的故事》读后感怎么写(一)今天,我读了一本书,书名为《中外科学家的故事》,里面有许多科学家的介绍。...
华罗庚读书:《猜书》。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读书的方法与众不同。他拿到一本书,不是翻开从头至尾地读,而是对着书思考一会,然后闭目静思。他猜想书的谋篇布局,斟酌完毕再打开书,如果作者的思路与自己猜想的一致,他就不再读了。华罗庚这种猜读法不...
1、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华罗庚2、要知天下事,须读古人书。——冯梦龙3、学问是苦根上长出来的甜果。——李嘉图4、哪儿有勤奋,哪儿就有成功。——谚语5、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朱舜水6、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
有网友问华姓历史名人,今天就给大家讲解一下华姓历史名人。华佗、华歆、华峤、华罗庚、华元、华兹华斯、华亦祥、华廙、华云龙、华嵒、华岩、华琪芳、华文漪、华蘅芳等。1、华佗:华佗字元化,一名旉,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
生卒与经历华罗庚(1910~1985),世界著名数学家,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国际上以华氏命名的数学科研成果就有“华氏定理” “怀依—华氏不等式”“华氏不等式”“普劳威尔—加当华定理”...
有网友问青年报效祖国的例子,今天就给大家讲解一下青年报效祖国的例子。1、钱学森回国: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当时任加利福尼亚工学院超音速实验室主任和“古根罕喷气推进研究中心”负责人的钱学森,深为祖国的新生而高兴。钱学森打算回国,用自己的...
在王校长的帮助下,陈景润重新回到了母校。母校的一切,他既熟悉又陌生。他穿过绿茵茵的草坪,心里琢磨着:“王校长会安排我什么工作呢?”这时,王校长走过来了,他通知陈景润:“你到图书馆当个管理员吧!”陈景润欣然答应了,图书馆里的书籍早把他吸引...
华罗庚在近两年的时间里,陆续写了五六篇论文,有的石沉大海,有的退了稿,都没有发表,但他毫不气馁,持之以恒地刻苦学习,如饥似渴地充实自己的知识,勇敢地向数学的高峰攀登。与此同时,他还反复地把自己的文章和杂志上的文章进行比较,认真查找自己文章...
少年有志的朱光亚1924年2月25日,朱光亚出生在湖北市,随后跟父母从宜昌经沙市迁回汉口。1931年后在汉口第一小学、圣保罗中学学习。1938年,抗战爆发后的第二年,刚刚初中毕业的朱光亚和两个哥哥被迫转移到四川,先后就读于合川崇敬中学...
勇于冲破思想束缚华罗庚在上海中华职业学校读书的时候,有一次国文老师出了一个“周公诛管蔡论”的作文题目。依正史说法,管叔、蔡叔都是周武王的弟弟,武王去世以后,成王继位,当时他的年纪尚小,于是由周公旦代为处理朝政。管叔、蔡叔欺负成王年幼,趁...
1925年,华罗庚十五岁时初中就毕业了。初中这三年,华罗庚成长很快,在王维克老师的指导帮助下,基本养成了刻苦学习的习惯,特别是对数学的兴趣和追求逐渐强烈起来。他各科学习成绩都很好,数学更是突出,以总成绩全班第二名毕业了。华老祥看到了儿...
最近翻到人教版七下数学课本上的一则阅读材料,觉得甚是有趣,据说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在一次出国访问途中,看到飞机邻坐的乘客杂志上上有道智力题,竟脱口而出得出答案,另邻坐的乘客十分惊讶!咋一看是挺复杂的,能这么快算出来简直不可思议,但其实只要...
1.中国近代数学的先驱——熊庆来熊庆来,我国著名数学家,主要从事函数论方面的研究工作,定义了一个“无穷级函数”,国际上称为“熊氏无穷数”。熊庆来在“函数理论”领域造诣很深。1932年他代表中国第一次出席了瑞士苏黎世国际数学家大会,19...
有网友问勤能补拙下一句,今天就给大家讲解一下勤能补拙下一句。省能补贫。释义:勤劳能弥补自己笨拙的不足,俭朴能培养自己廉洁的美操。指勤和俭不仅可以摆脱贫困,更可以培养美德。梁国栋勤俭篇:勤能致富,俭能养廉。勤是摇钱树,俭是聚宝盆。...
华罗庚在清华大学数学系任助理员期间,除了对高等数学基础知识全面而认真的学习以外,特别致力于数论的学习。大数学家希尔伯特的《数论报告》与知名数学教授朗道的《数论教程》等名著,他都已经融会贯通。华罗庚还讲究学习方法,他知道自己起步较低,要想...
1927年,华罗庚已经十七岁了。一米八的大个子,浓眉大眼,清秀文静,一表人才,是个标准的英俊小伙子。平时少言寡语,总爱低头思考着数学问题。仍然呆头呆脑地抓紧一切时间抠他的“天书”。尽管小伙子是这样相貌堂堂,但是人们还是叫着他的外号“...
1938年,华罗庚结束了在英国剑桥大学的学习研究生活,满怀报效祖国的一腔热血,带着献身祖国科学事业的希望,从英国回到了祖国。但一踏上满目疮痍的国土,他失望了。1937年夏天,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犯中国,日本侵略者的铁蹄,由东北至华北、从华...